CN215909229U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9229U
CN215909229U CN202122406518.3U CN202122406518U CN215909229U CN 215909229 U CN215909229 U CN 215909229U CN 202122406518 U CN202122406518 U CN 202122406518U CN 215909229 U CN215909229 U CN 215909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ssembly
guide assembly
driving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65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强
宋英杰
周何杰
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65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9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9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9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该空调室内机:机壳、外导风组件、内导风组件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分别与外导风组件和内导风组件驱动配合,外导风组件相对机壳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外导风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驱动组件、外导风组件和内导风组件同步联动以由驱动组件同步驱动外导风组件和内导风组件,另外,外导风组件还能够脱离联动,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内导风组件在预设范围内活动以进行导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内导风组件和外导风组件同步联动,驱动组件也可以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在预设范围内运动,以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紧凑,并降低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柜式空调室内机可设置有竖向导风格栅和开关门板,竖向导风格栅和开关门板的均需要各自设置相关的驱动机构和电控模块来实现其运动,导致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可减少空调室内机驱动组件以及驱动组件相关配套件的数量,降低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外导风组件,所述外导风组件可动地设于所述机壳;内导风组件,所述内导风组件可动地设于所述机壳且配置在所述外导风组件的内侧;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外导风组件和所述内导风组件驱动配合,其中所述外导风组件相对所述机壳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所述外导风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外导风组件和所述内导风组件同步联动以由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所述外导风组件和所述内导风组件,在所述外导风组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外导风组件能够脱离联动,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内导风组件在预设范围内活动以进行导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内导风组件和外导风组件同步联动,驱动组件也可以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在预设范围内运动,从而在保持空调室内机对内导风组件和外导风组件的控制功能下,减少空调室内机驱动组件以及驱动组件相关配套件的数量,以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紧凑,并降低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外传动部和内传动部,所述外传动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外导风组件之间,所述内传动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内导风组件之间,其中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内传动部联动,所述外传动部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驱动部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传动部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由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外导风组件相连,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配置成具有接合状态和非接合状态,在处于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同步联动,在处于所述非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设置成能够以不影响所述外导风组件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二传动部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中的一个具有杆部且另一个具有槽部,所述杆部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槽部内,其中在所述杆部自由在所述槽部内滑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处于所述非结合状态,而在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杆部处在所述槽部的任意一端并抵靠所述槽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传动板、第一齿条和公共齿轮,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公共齿轮连接,所述公共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传动板连接,其中所述杆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与所述外导风组件相连,其中所述槽部开设于所述第二传动板。
进一步地,所述内传动部包括:齿轮组,所述公共齿轮与所述齿轮组相连,所述齿轮组与所述内导风组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盖板和第一盒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盒体上,所述第一盒体内设有第一滑轨和贯穿所述第一盒体的约束槽,所述第一齿条上设有第一滑动柱,所述第一滑动柱穿设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柱可在所述第一滑轨内滑动,所述杆部穿设配合在所述约束槽内,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盖板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向下穿入到所述第一盒体内并与位于所述第一盒体内的公共齿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槽包括:端部段和中间段,所述端部段分别设在所述中间段的两端,所述端部段与所述第一滑轨的距离大于所述中间段与所述第一滑轨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板与所述第一齿条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层叠设在所述第一盒体的下方,所述第二盒体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传动板上设有第二滑动柱,所述第二滑动柱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滑轨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传动部包括:齿轮组,所述公共齿轮与所述齿轮组相连,所述齿轮组与所述内导风组件相连;其中所述齿轮组包括:厚齿轮和与所述厚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薄齿轮;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盒体,所述厚齿轮设在所述第三盒体内且向上穿入到所述第二盒体内,所述公共齿轮的下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厚齿轮的上端连接,所述厚齿轮的下端与位于所述第三盒体内的所述薄齿轮啮合,所述薄齿轮与所述内导风组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导风组件、所述内导风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中的每一个组件均包括左右布置的两组。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具有出风口,左右两组所述外导风组件设在所述出风口处,其中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和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均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和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彼此邻接,从而使得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左侧边缘形成左侧子出风口、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右侧边缘形成右侧子出风口,其中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和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均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左侧边缘邻接、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右侧边缘邻接,从而在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之间限定出中间子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同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后,所述内导风组件至少部分地遮蔽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的出口,所述驱动组件与同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脱离联动而驱动同侧的所述内导风组件朝向该侧的子出风口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模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A处的剖面图;
图3是图1在B-B处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组件、外导风组件和内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组件、外导风组件和内导风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在C-C处剖面图;
图7是图5在D-D处剖面图;
图8是图5在E-E处剖面图;
图9是图5在F-F处剖面图;
图10是图5在H-H处剖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组件和内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双流送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中间送风模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壳10、前机壳11、显示面板111、后机壳12、容纳腔13、外导风组件20、导引面21、内导风组件30、主动导风条31、从动导风条32、连杆组件33、驱动组件40、内传动部41、齿轮组411、厚齿轮4111、薄齿轮4112、外传动部42、第一传动部421、杆部4211、公共齿轮4212、第一齿条4213、第一滑动柱42131、凸台42132、第一传动板4214、转动安装孔42141、转动限位槽42142、第二传动部422、槽部4221、第二传动板4222、第二滑动柱42221、第二传动板本体42222、连接臂42223、盖板43、第三滑轨431、第一盒体44、第一滑轨441、约束槽442、第五滑轨443、第六滑轨444、第二盒体45、第二滑轨451、第四滑轨452、盒体避让槽453、第三盒体46、驱动部44、换热器50、风道部件60、风轮61、摆叶62、防护网63、右侧子出风口71、左侧子出风口72、中间子出风口73、电控盒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参照图1-图14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0、外导风组件20、内导风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空调室内机可以是柜机,机壳10包括前机壳11和后机壳12,前机壳11上设置有显示面板111,显示面板111可以调节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显示面板111可以是触摸屏幕,以便于用户通过显示面板111调节空调器的送风温度、送风模式等,前机壳11上还设置有出风口,后机壳12上设置有进风口,前机壳11和后机壳12内围成有容纳腔13,容纳腔13内设置有换热器50和风道部件60,风道部件60包括风轮61和摆叶62,风轮61可以是贯流风轮61,风轮61可用于提供风压,摆叶62可用于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
外导风组件20可动地设置于机壳10,外导风组件20可设置在机壳10的出风口处,可通过外导风组件20的运动,调整出风口的开口朝向,外导风组件20可以是导风面板,导风面板可以作为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的开关门,也可以通过其移动实现导风的作用,外导风组件20的外侧可与显示面板111平齐,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外导风组件20的内侧具有导引面21,导引面21可以弧面或斜面,以将风道部件60出口处的气流导向出风口。
内导风组件30可动地设置于机壳10,内导风组件30配置在外导风组件20的内侧,也就是说,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路径上,内导风组件30位于外导风组件20的上游,内导风组件30可设置在风道部件60的出口处,内导风组件30可用于在左右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内导风组件30可以是竖向导风条组件,竖向导风条组件可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内导风组件30和摆叶62之间可设置有防护网63,防护网63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防护网63,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
空调室内机在进行工作时,在风轮61的作用下,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并经过换热器50换热后,依次流过风轮61、摆叶62、内导风组件30、外导风组件20后由出风口吹出。
驱动组件40与外导风组件20驱动配合,外导风组件20相对于机壳1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外导风组件20的运动方式可以是移动,驱动组件40可驱动外导风组件20的左右移动以改变外导风组件20在出风口的位置,从而调整出风口的开口朝向,以控制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出风方向。驱动组件40还与内导风组件30驱动配合,驱动组件40可驱动内导风组件30转动,以在左右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可以是外导风组件20位于出风口的中部,外导风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外导风组件20能够从空调室内机的前端遮住内导风组件30,第二位置可以是外导风组件20位于出风口的一侧,外导风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完全显露出内导风组件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可以是外导风组件20位于出风口一侧,第二位置可以是外导风组件20位于出风口的另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当外导风组件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驱动组件40、外导风组件20和内导风组件30同步联动,以通过驱动组件40同步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
当外导风组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外导风组件20能够脱离与内导风组件30的联动,驱动组件40能够驱动内导风组件30在预设范围内活动以进行导风。
当外导风组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时,外导风组件20能够脱离与驱动组件40和内导风组件30的联动,驱动组件40能够驱动内导风组件30活动以进行导风。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40可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同步联动,驱动组件40也可以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运动,驱动组件40与外导风组件20可形成间歇运动机构。当驱动组件40驱动外导风组件20处于运动状态时,驱动组件40同时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同步联动,此时,若改变驱动组件40的驱动方向,外导风组件20可与驱动组件40脱离联动,以实现驱动组件40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在预设范围内活动,其中,预设范围可以是驱动组件40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的转动角度区间,举例而言,预设范围可以是0°~4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驱动组件40可以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同步联动,驱动组件40也可以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在预设范围内运动,从而在保持空调室内机对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的控制功能下,减少空调室内机驱动组件40以及驱动组件40相关配套件的数量,以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紧凑,并降低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12所示,驱动组件40包括:内传动部41、外传动部42和驱动部44,驱动部44用于提供驱动力,驱动部44通过内传动部41与内导风组件30连接,驱动部44与内传动部41联动,也就是说,内传动部41持续地将驱动部44的驱动力传递给内导风组件30,内导风组件30通过内传动部41保持与驱动部44联动。
驱动部44还通过外传动部42与外导风组件20连接,外传动部42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与驱动部44联动,也就是说,外传动部42可选择性地将驱动部44的驱动力传递给外导风组件20,外导风组件20通过外传动部42与驱动部44间歇性地联动,以实现驱动组件40可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同步联动,驱动组件40也可以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运动,从而实现在空调内机的不同出风模式下,驱动组件40对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12所示,外传动部42包括:第一传动部421与第二传动部422,其中,驱动部44可驱动第一传动部421,外导风组件20与第二传动部422相连,第二传动部422可带动外导风组件20运动,第一传动部421与第二传动部422被构造成具有接合状态和非接合状态。
第一传动部421与第二传动部422在处于接合状态时,第一传动部421带动第二传动部422同步联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接合状态下,驱动部44驱动第一传动部421动作,第一传动部421同步驱动第二传动部422动作,从而实现驱动部44通过外传动部42的传动控制外导风组件20的运动,外导风组件20与驱动部44联动。
第一传动部421与第二传动部422在处于非接合状态时,第一传动部421设置成能够以不影响外导风组件20的方式相对第二传动部422动作,可以理解的是,在非接合状态下,驱动部44驱动第一传动部421动作,第一传动部421的动作不影响第二传动部422,第一传动部421与第二传动部422之间没有动力的传递,第二传动部422与外导风组件20不发生运动,外导风组件20与驱动部44脱离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13所示,第一传动部421具有杆部4211,第二传动部422具有槽部4221。其中,杆部4211可插入在槽部4221内,且杆部4211与槽部4221可移动地配合,槽部4221的延伸方向可与外导风组件20在第一位置于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相同。
当杆部4211在槽部4221内自由地滑动时,第一传动部421与第二传动部422之间没有动力的传递,第一传动部421与第二传动部422处于非结合状态。
当第一传动部421和第二传动部422处于接合状态时,杆部4211处在槽部4221的任意一端并抵靠槽部4221,以实现第一传动部421与第二传动部422之间的动力通过杆部4211和槽部4221的抵靠进行传递,驱动部44的动力可传递至第二传动部422,并通过第二传动部422带动外导风组件20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传动部具有槽部,第二传动部具有杆部。其中,杆部可插入在槽部内,且杆部与槽部可移动地配合,槽部的延伸方向可与外导风组件在第一位置于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相同。当杆部在槽部内自由地滑动时,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之间没有动力的传递,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处于非结合状态。当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处于接合状态时,杆部处在槽部的任意一端并抵靠槽部,以实现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之间的动力通过杆部和槽部的抵靠进行传递,驱动部的动力可传递至第二传动部,并通过第二传动部带动外导风组件的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7-图9、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传动部421包括:公共齿轮4212、第一齿条4213和第一传动板4214,其中,驱动部44与公共齿轮4212连接,驱动部44可驱动公共齿轮4212转动,公共齿轮4212与第一齿条4213啮合,公共齿轮4212可驱动第一齿条4213移动,第一齿条4213与第一传动板4214连接,第一齿条4213移动时可带动第一传动板4214同步运动,杆部4211可设置于第一传动板4214,第二传动部422包括:第二传动板4222,槽部4221可开设于第二传动板4222,第一传动板4214的杆部4211插入第二传动板4222的槽部4221内,外导风组件20与第二传动板4222与相连,当第一传动板4214的杆部4211在第二传动板4222的槽部4221内滑动时,第一传动板4214的运动不影响第二传动板4222,第二传动板4222和外导风组件20静止不动,当第一传动板4214的杆部4211运动至第二传动板4222槽部4221的一端,并沿抵靠槽部4221的方向继续运动时,第一传动板4214可驱动第二传动板4222同步运动,以使第二驱动板带动外导风组件20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内传动部41包括:齿轮组411,齿轮组411与公共齿轮4212相连,齿轮组411还与内导风组件30相连,也就是说,齿轮组411连接在公共齿轮4212与内导风组件30之间,用于将公共齿轮4212的动力传递给内导风组件30,以驱动内导风组件30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齿轮组411包括一个或多个传动齿轮,当齿轮组411包括多个传动齿轮时,多个传动齿轮依次啮合,并且多个传动齿轮的转动轴平行,多个传动齿轮可灵活设置,以减少齿轮组411的占用空间,另外,多个传动齿轮可以灵活调整传动比,以控制位于动力传动终端的传动齿轮的转速和转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内导风组件30包括竖向导风条组件,竖向导风条组件包括主动导风条31和从动导风条32,主动导风条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多棱柱,齿轮组411中动力传动终端的传动齿轮的转轴处设置有适于与多棱柱固定的凹槽,多棱柱适于插入该传动齿轮的凹槽内固定,以实现主动导风条31跟随该传动齿轮同步转动,从动导风条32可通过连杆组件33与主动导风条31连接,以实现从动导风条32跟随主动导风条31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3所示,驱动组件40还包括:盖板43和第一盒体44,盖板43盖设在第一盒体44上,第一盒体44内设置有第一滑轨441,第一盒体44内还设置有贯穿第一盒体44的约束槽442,第一滑轨441和约束槽442均可设置在第一盒体44的朝向盖板43一侧的壁面上,且第一滑轨441和约束槽442间隔设置。第一齿条4213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柱42131,第一滑动柱42131适于与第一滑轨441滑动配合,也就是说,第一滑动柱42131能够在第一滑轨441内滑动,第一滑轨441可限制第一滑动柱42131的滑动轨迹,进而限制第一齿条4213的运动轨迹,第一传动板4214可与第一滑动柱42131连接,以实现第一齿条4213可带动第一传动板4214运动,第一传动板4214与第一滑动柱4213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第一滑动柱42131穿设于第一传动板4214。第一传动板4214上的杆部4211穿设配合在约束槽442内,杆部4211可在约束槽442内滑动,约束槽442可限制杆部4211的运动轨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3所示,驱动部44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固定设置在盖板43上,驱动电机设置有用于输出动力的电机轴,公共齿轮4212设于第一盒体44内,且公共齿轮421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盒体44,电机轴可由盖板43向下穿入到第一盒体44内的空间,且电机轴与公共齿轮4212相连,电机轴可驱动公共齿轮42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柱42131向第一齿条4213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第一滑动柱42131可向第一齿条4213的下方延伸,第一齿条4213可在朝向第一滑轨441的一侧可设置有多个第一滑动柱42131,每个第一滑动柱42131均可与第一滑轨441滑动配合,以增加第一齿条4213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滑动柱42131向第一齿条4213厚度方向的两侧延伸,也就是说,第一滑动柱42131可凸出于第一齿条4213的上下两侧,盖板43上可设置有与第一滑轨441正对的第三滑轨431,第一滑动柱42131的上端适于与第三滑轨431滑动配合,第一滑动柱42131的下端适于与第一滑轨441滑动配合,第一滑轨441和第三滑轨431在第一滑动柱42131的上下两端对第一滑动柱42131进行限位,以提升第一齿条4213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3所示,约束槽442包括:端部段和中间段,端部段位于中间段的两端,也就是说,约束槽442的两端为端部段,中部为中间段,端部段与第一滑轨441的距离大于中间段与第一滑轨441的距离,也就是说,当第一滑轨441为等曲率轨道时,约束槽442在端部段的曲率大于约束槽442在在中间段的曲率,第一传动板4214与第一齿条4213转动连接,从而在第一齿条4213带动第一传动板4214运动时,由于约束槽442与第一滑轨441之间距离的变化,第一传动板4214可在与第一齿条4213移动的同时,第一传动板4214还可以相对于第一齿条4213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间段与第一滑轨441的距离的较小,可以在第一传动板4214的杆部4211由约束槽442的端部段向约束槽442的中间段运动时,使第一传动板4214设置有杆部4211一端向第一滑轨441方向转动,以保证在运动时,第一传动板4214的杆部4211与第二传动板4222的槽部4221的配合。可选地,第一传动板4214的转动将带动第二传动板4222和外导风组件20转动,使外导风组件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有不同角度,进而调整外导风组件20位于第一位置时导引面21的朝向,使导引面21向外导风组件20靠近出风口边缘的一侧方向倾斜,以将气流导向出风口,更好地引导出风口处的气流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12所示,第一传动板4214上设置有转动安装孔42141和转动限位槽42142,第一齿条4213上的两个第一滑动柱42131可分别穿设于转动安装孔42141和转动限位槽42142,第一齿条4213可通过第一滑动柱42131带动第一传动板4214移动,同时,第一传动板4214还能够以转动安装孔42141为中心转动,此时,转动限位槽42142和其内的第一滑动柱42131可限制第一传动板4214的转动轨迹和最大转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所示,穿设于转动安装孔42141和转动限位槽42142第一滑动柱42131上设置有凸台42132,且凸台42132与第一齿条4213连接,凸台42132适于与转动安装孔42141和转动限位槽42142配合,凸台42132可提升第一滑动柱42131与第一传动板4214在配合处的稳定性,还可以提升第一滑动柱42131的强度和刚度,以提升第一滑动柱42131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3所示,驱动组件40还包括:第二盒体45,其中,第二盒体45可连接在第一盒体44的下方,第二盒体45可与第一盒体44层叠设置,第二盒体45内设置有第二滑轨451,第二滑轨451可设置在第二盒体45的朝向第一盒体44的壁面上,第二传动板4222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柱42221,第二滑动柱42221适于与第二滑轨451滑动配合,第二滑动柱42221可插入第二滑轨451并沿第二滑轨451滑动,第二滑轨451可限制第二滑动柱42221的滑动轨迹,进而限制第二传动板4222的运动轨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3所示,第二盒体45内还设置有第四滑轨452,第二滑轨451和第四滑轨452均设置在第二盒体45的朝向第一盒体44的壁面上,且第二滑轨451与第四滑轨452间隔设置,第二传动板42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滑动柱42221,其中一部分第二滑动柱42221适于与第二滑轨451滑动配合,其中另一部分第二滑动柱42221适于与第四滑轨452滑动配合,第二传动板4222上的滑柱与第二盒体45的双滑轨的配合,有利于提升第二传动板4222在运动时的稳定性,保证第二传动板4222在带动外导风组件20运动时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柱42221向第二传动板4222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第二滑动柱42221可向第二传动板4222的下方延伸,第二传动板4222在朝向第一滑轨441的一侧可设置有多个第二滑动柱42221,第二滑动柱42221可与第二滑轨451或第四滑轨452滑动配合,以增加第二传动板4222在运动时的稳定性,保证第二传动板4222在带动外导风组件20运动时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3所示,第二滑动柱42221向第二传动板4222厚度方向的两侧延伸,也就是说,第二滑动柱42221可凸出于第二传动板4222的上下两侧,第一盒体44上可设置有与第二滑轨451正对的第五滑轨443,第一盒体44上还可设置有与第四滑轨452正对的第六滑轨444,第二传动板42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滑动柱42221,其中一部分第二滑动柱42221的上端适于与第五滑轨443滑动配合且下端适于与第二滑轨451滑动配合,其中另一部第二滑动柱42221的上端适于第六滑轨444滑动配合且下端适于与第四滑轨452滑动配合,多滑动柱与多滑轨的配合,以增加第二传动板4222在运动时的稳定性,保证第二传动板4222在带动外导风组件20运动时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12所示,第二传动板4222包括第二传动板本体42222和连接臂42223,槽部4221和第二滑动柱42221均设置在第二传动板本体42222上,连接臂42223可通过紧固件与第二传动板本体42222连接,第二盒体45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前侧端面上开设有盒体避让槽453,连接臂42223可穿过盒体避让槽453与外导风组件20连接,其中,连接臂42223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外导风组件2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图13所示,内传动部41包括:齿轮组411,公共齿轮4212与齿轮组411相连,齿轮组411与内导风组件30相连,也就是说,齿轮组411连接在公共齿轮4212与内导风组件30之间,用于将公共齿轮4212的动力传递给内导风组件30,以驱动内导风组件30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图13所示,齿轮组411包括:厚齿轮4111和至少一个薄齿轮4112,薄齿轮4112可与厚齿轮4111啮合,齿轮组411中的齿轮可依次啮合,以实现动力的传递,驱动组件40还包括:第三盒体46,齿轮组411可转动地与第三盒体46连接,厚齿轮4111的下端可设置在第三盒体46内,以便于驱动薄齿轮4112,厚齿轮4111的上端可向上穿入到第二盒体45内,以便于连接公共齿轮4212。公共齿轮4212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向公共齿轮4212的下方延伸,连接轴可穿过第一盒体44与厚齿轮4111的上端连接,公共齿轮4212可通过连接轴驱动厚齿轮4111转动,厚齿轮4111的下端可与薄齿轮4112啮合,厚齿轮4111转动时可驱动薄齿轮4112转动,薄齿轮4112与内导风组件30相连,从而实现薄齿轮4112带动内导风组件3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6所示,驱动部44的电机轴、公共齿轮4212、连接轴、厚齿轮4111同轴设置,电机轴与公共齿轮4212可通过花键连接,连接轴与公共齿轮4212也可以通过花键连接,以保证动力的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齿轮组411包括多个薄齿轮4112,其中一个薄齿轮4112与厚齿轮4111啮合,其余薄齿轮4112依次啮合,并且多个薄齿轮4112的转动轴平行,多个薄齿轮4112轮可灵活设置,以减少齿轮组411的占用空间,另外,多个传动齿轮可以灵活调整传动比,以控制位于动力传动终端的薄齿轮4112的转速和转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内导风组件30包括竖向导风条组件,竖向导风条组件包括主动导风条31和从动导风条32,主动导风条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多棱柱,多棱柱可以是六棱柱,齿轮组411中动力传动终端的薄齿轮4112的转轴处设置有适于与多棱柱固定的凹槽,多棱柱适于穿过第三盒体46并插入该薄齿轮4112的凹槽内固定,以实现主动导风条31跟随齿轮组411中动力传动终端的薄齿轮4112同步转动,从动导风条32可通过连杆组件33与主动导风条31连接,以实现从动导风条32跟随主动导风条31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薄齿轮4112的数量为奇数个,例如3个,以实现内导风组件30的转动方向与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同时,由于外导风组件20移动的动力来源也是电机输出轴,当外导风组件20向左移动时,内导风组件30将向右(逆时针)转动,当外导风组件20向右移动时,内导风组件30将向左(顺时针)转动,以减少内导风组件30与外导风组件20正对的情况,以避免外导风组件20对出风的遮挡导致出风不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导风组件20、内导风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中的每一个组件均包括左右布置的两组,从而有利于增强空调室内机对出风的控制,可实现多样化的送风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左右布置的两组外导风组件20镜像对称,左右布置的两组内导风组件30镜像对称,左右布置的两组驱动组件40镜像对称,其中,镜像对称可以是结构镜像对称和/或运动方式镜像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左右布置的两组驱动组件40可共用同一个盖板43、第一盒体44、第二盒体45和第三盒体46,从而有利于节省成本,减少空调室内机的零部件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导风组件20和内导风组件30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驱动组件40,例如外导风组件20和内导风组件30的上侧设置有一个驱动组件40,外导风组件20和内导风组件30的下侧设置有一个驱动组件40,从而有利于保证外导风组件20和内导风组件30的按预设轨迹运动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具有出风口,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均设置在出风口处,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可通过遮蔽部分出风口的方式调节出风口的开口朝向,进而控制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角度。
参照图14所示,当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均位于第一位置时,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彼此邻接,也就是说,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的相邻端彼此相抵,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之间不出风,从而使得出风口的右侧边缘与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形成右侧子出风口71,右侧子出风口71可以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右侧出风,出风口的左侧边缘与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形成左侧子出风口72,左侧子出风口72可以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左侧出风,空调室内机可通过左侧子出风口72和右侧子出风口71的出风,以避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直吹其前部的用户,从而有利于提升空调室内机的送风体验。
参照图15所示,当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均位于第二位置时,出风口的左侧边缘与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邻接、出风口的右侧边缘与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邻接,也就是说,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的相邻端分开,从而在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之间限定出中间子出风口73,中间子出风口73可以朝向空调器的前侧出风,从而有利于实现快速调温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驱动同侧的外导风组件20运动到第一位置后,同侧的内导风组件30被驱动组件40同步驱动到至少部分地遮蔽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60的出口,此时,可控制驱动组件40提供反向的驱动力,以使驱动组件40可与同侧的外导风组件20脱离联动,同时,驱动组件40还驱动同侧的内导风组件30朝向该侧的子出风口转动,以降低内导风组件30对风道部件60的出口处的遮蔽,并将风道部件60的出口处的气流导向子出风口出风,实现小角度的导风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驱动同侧的外导风组件20运动到第二位置后,同侧的内导风组件30被驱动组件40同步驱动相对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60的出口处于最大打开角度,此时,可控制驱动组件40提供反向的驱动力,使驱动组件40与可同侧的外导风组件20脱离联动,同时,驱动组件40在预设范围内活动以进行导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双流送风模式,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双流送风模式时,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均处于第一位置且彼此邻接,从而使得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与出风口的左侧边缘形成左侧子出风口72、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与出风口的右侧边缘形成右侧子出风口71,并且外导风组件20能够与同侧的驱动组件40脱离联动以使得同侧的驱动组件40能够单独驱动同侧的内导风组件30朝向该侧的子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中间送风模式,在空调室内机处于中间送风模式时,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均处于第二位置,并且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与出风口的左侧边缘邻接、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与出风口的右侧边缘邻接,从而在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与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之间限定出中间子出风口73,并且外导风组件20能够与同侧的驱动组件40脱离联动以使得同侧的驱动组件40能够单独驱动同侧的内导风组件30朝向中间子出风口7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关闭模式,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模式时,左侧的外导风组件20和右侧的外导风组件20均处于第一位置且彼此邻接,内导风组件30转动到遮蔽风道部件60的出口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自由送风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自由送风模式时,可根据用户需要,调整外导风组件20的位置和内导风组件30的转角,其具体实现方式为,驱动部44驱动外导风组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任意位置时,可控制驱动部44反向驱动,使外导风组件20能够脱离与驱动组件40和内导风组件30的联动,从而使外导风组件20停止不动,驱动部44能够驱动内导风组件30在预设范围内活动以进行导风。
下面参照图2和图15,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中间送风模式切换至关闭模式的切换过程。
在空调室内机由中间送风模式切换至关闭模式时,以左侧的驱动组件40、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为例,驱动部44驱动公共齿轮4212逆时针旋转,以使第一齿带动第一传动板4214沿第一滑轨441向右运动,第一传动板4214上的杆部4211运动至第二传动板4222的槽部4221的右端,并带动第二传动板4222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公共齿轮4212还通过第二齿轮组411同步驱动内导风组件30顺时针转动,当第二传动板4222带动外导风组件2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内导风组件30转动至关闭风道部件60的出口的位置,空调室内机切换至关闭模式,从而实现通过一个驱动部44同步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将空调室内机切换至关闭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当外导风组件2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导风组件20可以从空调室内机的正面遮挡内导风组件30,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
下面参照图2和图1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关闭模式切换至双流送风模式的切换过程。
在空调室内机由关闭模式切换至双流送风模式时,以左侧的驱动组件40、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为例,驱动部44驱动公共齿轮4212顺时针旋转,以使第一齿带动第一传动板4214沿第一滑轨441向左运动,第一传动板4214上的杆部4211由第二传动板4222槽部4221的右端向左端运动,第二传动板4222和外导风组件20不动,在此过程中,公共齿轮4212还通过第二齿轮组411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逆时针转动,以使内导风组件30转动打开风道部件60的出口,并且内导风组件30的导风方向朝向左侧的子出风口,从而实现通过一个驱动部44在不改变外导风组件20的位置的情况下,单独调节内导风组件30的转动角度,将空调室内机由关闭模式切换至双流送风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室内机由关闭模式切换至双流送风模式时,第一传动板4214上的杆部4211在第二传动板4222的槽部4221内滑动,且不驱动第二传动板4222运动。
下面参照图2、图10和图15,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关闭模式切换至中间送风模式的切换过程。
在空调室内机由关闭模式切换至中间送风模式时,以左侧的驱动组件40、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为例,驱动部44驱动公共齿轮4212顺时针旋转,以使第一齿带动第一传动板4214沿第一滑轨441向左运动,第一传动板4214上的杆部4211由第二传动板4222槽部4221的右端向左端运动,并在杆部4211运动至第二传动板4222槽部4221的左端后带动第二传动板4222向左运动,在此过程中,公共齿轮4212还通过第二齿轮组411同步驱动内导风组件30逆时针转动,当第二传动板4222带动外导风组件2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内导风组件30由关闭风道部件60的出口的位置逆时针转动135°,内导风组件30转动至最大打开角度,在此状态下,若驱动部44驱动公共齿轮4212逆时针旋转,并使第一传动板4214上的杆部4211由第二传动板4222的槽部4221的左端向右端移动,第二传动板4222和外导风组件20不动,公共齿轮4212还通过第二齿轮组411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顺时针转动,以在保持外导风组件20不动的请下,调整内导风组件30的导风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传动板4222带动外导风组件2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后,驱动部44可驱动第一传动板4214上的杆部4211在第二传动板4222的槽部4221的左端和右端往复移动,以实现在保持第二传动板4222和外导风组件20不动的情况下,单独调整内导风组件30的转动方向,实现内导风组件30左右摆动导风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还设置有电控盒80,电控盒80可用户根据用户指令,控制驱动组件40,实现空调室内机对应出风模式的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一个驱动部44控制外导风组件20和内导风组件30的运动,在外传动部42上设置有杆部4211和槽部4221,以使其具有非接合状态的空行程,当外导风组件2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中间子出风口73最大,内导风组件30也打开至最大角度,然后控制驱动部44反转,此时外导风组件20不静不动,内导风组件30反向转动,当杆部4211一直在槽部4221中来回滑动时,内导风组件30可实现传统单贯流柜机的摆动扫风功能。同样地,当外导风组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内导风组件30也关闭了风道部件60的出口,此时,若控制驱动部44反转,杆部4211可一直在槽部4221中滑动,外导风组件20不静不动,内导风组件30打开风道部件60的出口,实现双流出风状态。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实现驱动部44动力一出二的输出方案,以减少驱动电机的使用数量,同时节约了相关的电控连接线和对接线等,大大地降低了成本,还有保持住了原有空调室内机的功能不删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可靠性好、电控盒80的通用性好、成本低、结构紧凑等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其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0、外导风组件20、内导风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外导风组件20可动地设置于机壳10,外导风组件20可设置在机壳10的出风口处,可通过外导风组件20的运动,调整出风口的开口朝向,外导风组件20可以是导风面板,导风面板可以作为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的开关门,也可以通过其移动实现导风的作用,外导风组件20的外侧可与显示面板111平齐,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外导风组件20的内侧具有导引面21,导引面21可以弧面或斜面,以将风道部件60出口处的气流导向出风口。内导风组件30可动地设置于机壳10,内导风组件30配置在外导风组件20的内侧,也就是说,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路径上,内导风组件30位于外导风组件20的上游,内导风组件30可设置在风道部件60的出口处,内导风组件30可用于在左右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内导风组件30可以是竖向导风条组件,竖向导风条组件可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内导风组件30和摆叶62之间可设置有防护网63,防护网63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防护网63,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
驱动组件40与外导风组件20驱动配合,外导风组件20相对于机壳1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外导风组件20的运动方式可以是移动,驱动组件40可驱动外导风组件20的左右移动以改变外导风组件20在出风口的位置,从而调整出风口的开口朝向,以控制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出风方向。驱动组件40还与内导风组件30驱动配合,驱动组件40可驱动内导风组件30转动,以在左右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当外导风组件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驱动组件40、外导风组件20和内导风组件30同步联动,以通过驱动组件40同步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当外导风组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外导风组件20能够脱离与内导风组件30的联动,驱动组件40能够驱动内导风组件30在预设范围内活动以进行导风。当外导风组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时,外导风组件20能够脱离与驱动组件40和内导风组件30的联动,驱动组件40能够驱动内导风组件30活动以进行导风。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40可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同步联动,驱动组件40也可以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运动,驱动组件40与外导风组件20可形成间歇运动机构。当驱动组件40驱动外导风组件20处于运动状态时,驱动组件40同时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同步联动,此时,若改变驱动组件40的驱动方向,外导风组件20可与驱动组件40脱离联动,以实现驱动组件40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在预设范围内活动,其中,预设范围可以是驱动组件40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的转动角度区间,举例而言,预设范围可以是0°~4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驱动组件40可以驱动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同步联动,驱动组件40也可以单独驱动内导风组件30在预设范围内运动,从而在保持空调室内机对内导风组件30和外导风组件20的控制功能下,减少空调室内机驱动组件40以及驱动组件40相关配套件的数量,以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紧凑,并降低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另外,对于空调器的其它构造,如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等均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公知技术,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外导风组件,所述外导风组件可动地设于所述机壳;
内导风组件,所述内导风组件可动地设于所述机壳且配置在所述外导风组件的内侧;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外导风组件和所述内导风组件驱动配合,其中所述外导风组件相对所述机壳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所述外导风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外导风组件和所述内导风组件同步联动以由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所述外导风组件和所述内导风组件,
在所述外导风组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外导风组件能够脱离联动,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内导风组件在预设范围内活动以进行导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外传动部和内传动部,所述外传动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外导风组件之间,所述内传动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内导风组件之间,其中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内传动部联动,所述外传动部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驱动部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传动部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由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外导风组件相连,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配置成具有接合状态和非接合状态,在处于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同步联动,在处于所述非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设置成能够以不影响所述外导风组件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二传动部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中的一个具有杆部且另一个具有槽部,所述杆部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槽部内,其中在所述杆部自由在所述槽部内滑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处于所述非接合状态,而在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杆部处在所述槽部的任意一端并抵靠所述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传动板、第一齿条和公共齿轮,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公共齿轮连接,所述公共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传动板连接,其中所述杆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
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与所述外导风组件相连,其中所述槽部开设于所述第二传动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传动部包括:齿轮组,所述公共齿轮与所述齿轮组相连,所述齿轮组与所述内导风组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盖板和第一盒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盒体上,所述第一盒体内设有第一滑轨和贯穿所述第一盒体的约束槽,所述第一齿条上设有第一滑动柱,所述第一滑动柱穿设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柱可在所述第一滑轨内滑动,所述杆部穿设配合在所述约束槽内,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盖板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向下穿入到所述第一盒体内并与位于所述第一盒体内的公共齿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槽包括:端部段和中间段,所述端部段分别设在所述中间段的两端,所述端部段与所述第一滑轨的距离大于所述中间段与所述第一滑轨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板与所述第一齿条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层叠设在所述第一盒体的下方,所述第二盒体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传动板上设有第二滑动柱,所述第二滑动柱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滑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传动部包括:齿轮组,所述公共齿轮与所述齿轮组相连,所述齿轮组与所述内导风组件相连;其中所述齿轮组包括:厚齿轮和与所述厚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薄齿轮;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盒体,所述厚齿轮设在所述第三盒体内且向上穿入到所述第二盒体内,所述公共齿轮的下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厚齿轮的上端连接,所述厚齿轮的下端与位于所述第三盒体内的所述薄齿轮啮合,所述薄齿轮与所述内导风组件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风组件、所述内导风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中的每一个组件均包括左右布置的两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出风口,左右两组所述外导风组件设在所述出风口处,
其中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和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均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和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彼此邻接,从而使得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左侧边缘形成左侧子出风口、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右侧边缘形成右侧子出风口,
其中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和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均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左侧边缘邻接、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的右侧边缘邻接,从而在左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与右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之间限定出中间子出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同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后,所述内导风组件至少部分地遮蔽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的出口,所述驱动组件与同侧的所述外导风组件脱离联动而驱动同侧的所述内导风组件朝向该侧的子出风口转动。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2406518.3U 2021-09-30 2021-09-30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Active CN215909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6518.3U CN215909229U (zh) 2021-09-30 2021-09-30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6518.3U CN215909229U (zh) 2021-09-30 2021-09-30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9229U true CN215909229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311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6518.3U Active CN215909229U (zh) 2021-09-30 2021-09-30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9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6596B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CN100498099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WO2009015551A1 (fr) Climatiseur à boîtier doté d'une porte coulissante de la sortie d'air
CN100535535C (zh)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2906404Y (zh)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105393061A (zh) 空调机的可动部件的驱动机构
KR20110029871A (ko) 다방향 토출형 에어컨
CN2901117Y (zh)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21590922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CN113669891B (zh) 导风板控制机构以及空调装置
CN111306619B (zh) 空调内机
CN213273148U (zh) 导风机构的驱动机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115899824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CN100535536C (zh)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KR100829065B1 (ko) 집중냉방 기능을 가지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789850B (zh) 空调器进出风口挡板传动装置
WO2008148286A1 (fr) Climatiseur en armoire à volet automatique de sortie d'air
CN210179765U (zh) 空调室内机
KR10094141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844896U (zh) 一种出风装置以及空调
CN2163466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WO2023142604A1 (zh) 用于空调的面板组件和空调
CN215951724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891527U (zh) 用于导风板的驱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KR200300030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슬라이딩도어 구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