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8589U -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08589U CN215908589U CN202122410485.XU CN202122410485U CN215908589U CN 215908589 U CN215908589 U CN 215908589U CN 202122410485 U CN202122410485 U CN 202122410485U CN 215908589 U CN215908589 U CN 2159085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cantilever
- layer rotating
- telescopic
- cantilever
- out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排风管。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包括排风管本体,排风管本体包括伸缩关节;伸缩关节包括支撑环,以及设置在支撑环上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第二外层转动悬臂、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排风管由多个伸缩关节依次排列形成完整的环形管道,多个伸缩关节连接而成的管壁内形成用于存储空气的空腔,利用空腔内的空气形成保温层,保证了管道的伸缩性能,降低了管道的塑料用量与成本,提高了通风管道的保温性能;同时,管壁内形成的空腔结构,也可以降低管道内的噪音传递,提升了管道的隔音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排风管。
背景技术
目前排风管、通风管道以PP、PU、PVC、TPE、尼龙布等材质为主,多用于普通排风、换气、排烟尘、排粉末,排木屑等;市面上具有可伸缩结构的排风管为单层结构,管壁一般为塑料材质并内衬钢丝等硬质材质做支架,常见应用于移动空调的排风管。
然而此类具有可伸缩结构的排风管不具备较佳的保温效果,特别是在一些需要保温功能的使用环境下,往往无法起到较佳的使用效果,例如:移动空调的排风管、中央空调的送风管道等,因其隔热效果与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及管壁壁厚相关,导热系数越低隔热效果越好,壁厚越厚隔热效果越好;通常情况,现有排风管采用导热系数0.21W/mK-0.26W/mK的PP、导热系数0.14W/mK-0.17W/mK的PVC或导热系数约为0.25W/mK的PU等材料制作,管壁为单层结构,壁厚也较薄,例如:移动空调的排风管壁厚约为0.5mm,故其保温效果较差;当管道内流体温度与管道外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大时,管内流体与管外环境存在比较明显的热交换,导致节能效果较差,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包括排风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本体包括至少三个呈环状的伸缩关节,至少三个所述伸缩关节依次相连;
所述伸缩关节包括呈环状的支撑环、呈片状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外侧部上,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内侧部上;
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外侧部的两侧,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相连;
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内侧部的两侧,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相连。
所述支撑环的横截面呈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环形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伸缩关节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上。
所述透气孔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撑环上。
所述伸缩关节还包括呈片状的第一间隔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间隔转动悬臂,所述第一间隔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间隔转动悬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中部的两侧。每个支撑环上的第二间隔转动悬臂与相邻下一个支撑环上的第一间隔转动悬臂相连,所述第二间隔转动悬臂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呈错开排布。
所述支撑环、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均采用PVC材质制成。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包括排风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本体包括至少三个呈环状的伸缩关节,至少三个所述伸缩关节依次相连,所述伸缩关节上设有透气孔;
所述伸缩关节包括呈片状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均呈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的上侧部与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的上侧部相连,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的下侧部与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的上侧部相连,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的下侧部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的上侧部相连,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的下侧部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的下侧部相连;
以第一外层转动悬臂与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的连接处作为第一连接处,以第二外层转动悬臂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的连接处作为第二连接处;
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连接处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连接处相连。
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之间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侧部与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中上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连接处相连,所述连接片的另一侧部与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中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连接处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排风管由多个伸缩关节依次排列形成完整的环形管道,多个伸缩关节连接而成的管壁内形成用于存储空气的空腔,利用空腔内的空气形成保温层,既保证了管道的可伸缩性能,也降低了管道的塑料用量与成本,有效提高了通风管道的保温性能;同时,管壁内形成的空腔结构,也可以降低管道内的噪音传递,提升了管道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管本体处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管本体处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关节处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孔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间隔结构处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包括排风管本体1,排风管本体1包括至少三个呈环状的伸缩关节,至少三个伸缩关节依次相连;伸缩关节包括呈环状的支撑环2、呈片状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呈片状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呈片状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呈片状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与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设置在支撑环2的外侧部上,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设置在支撑环2的内侧部上;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与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分别设置在支撑环2的外侧部的两侧,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相连;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分别设置在支撑环2的内侧部的两侧,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排风管由多个伸缩关节依次排列形成完整的环形管道,多个伸缩关节连接而成的管壁内形成用于存储空气的空腔,利用空腔内的空气形成保温层,既保证了管道的可伸缩性能,也降低了管道的塑料用量与成本,有效提高了通风管道的保温性能;同时,管壁内形成的空腔结构,也可以降低管道内的噪音传递,提升了管道的隔音效果。
此设计中,如图1~4所示,多个伸缩关节依次排列形成可伸缩管道,其中,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与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可分别绕支撑环2的外侧部转动,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可分别绕支撑环2的内侧部转动,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可相对转动,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可相对转动,有效保证了管道的伸缩性能;该管道具备双层管壁,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与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形成外层管壁,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形成内层管壁,多个伸缩关节连接而成的管壁内形成用于存储空气的空腔,充满空气的空腔形成保温层,外层管壁与内层管壁间设置有支撑环2,支撑环2不仅对管壁形成支撑效果,并将空腔隔断呈多段,同时,可根据需求设置伸缩关节内的支撑环2的高度,进而调整管壁内用于存储空气的空腔厚度,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多个伸缩关节依次相连形成排风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将多个伸缩关节内的支撑环设置呈螺旋状依次连接,通过生产设备将第一外层转动悬臂、第二外层转动悬臂、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第二内层转动悬臂压制并固定到支撑环的内、外两侧,进而形成外层管壁与内层管壁,便于管道的拉伸或压缩。
为了便于排风管适用于不同场景中,支撑环2的横截面呈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环形结构中的一种。
如图5所示,伸缩关节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包括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设置在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上。或,第一通孔7设置在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上。利用第一通孔实现吸气或排气,以便于管道拉伸或压缩。透气孔包括第二通孔8,第二通孔8设置在支撑环2上。在支撑环2上设置的第二通孔8,以方便零件成型,防止管壁的内、外管壁因直径差导致支撑环2积料问题,同时,第二通孔8可以使管壁的内层、外层形成的各个伸缩单元空气容易流通,便于排风管的压缩和拉伸。第二通孔8还可配合第一通孔7一同使用,进一步方便排风管的压缩和拉伸。透气孔由于面积较小对保温层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影响较小,有效保障了管道的保温性能。
如图6所示,伸缩关节还包括呈片状的第一间隔转动悬臂9、呈片状的第二间隔转动悬臂10,第一间隔转动悬臂9与第二间隔转动悬臂10分别设置在支撑环2的中部的两侧。每个支撑环2上的第二间隔转动悬臂10与相邻下一个支撑环2上的第一间隔转动悬臂9相连,第二间隔转动悬臂10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呈错开排布。或者,第一间隔转动悬臂9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间隔转动悬臂9与第二间隔转动悬臂10形成间隔结构,该间隔结构进一步增加了保温与降噪效果,且增加的第一间隔转动悬臂9与第二间隔转动悬臂10可以相互连接,也可断开设置。在保证可伸缩的前提下,第一间隔转动悬臂9与第二间隔转动悬臂10均可以采用薄的软性材料制成。
支撑环2、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均采用PVC材质制成。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的厚度均在0.3mm~1.5mm之间。PVC材质的导热系数0.14W/mK~0.17W/mK,外层管壁与内层管壁之间的空腔主要为空气填充,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1W/mK~0.04W/mK,有效保证了管道的保温性能。
如图7~8所示,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包括排风管本体1,排风管本体1包括至少三个呈环状的伸缩关节,至少三个伸缩关节依次相连,伸缩关节上设有透气孔;伸缩关节包括呈片状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呈片状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呈片状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呈片状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均呈倾斜设置;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的上侧部与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的上侧部相连,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的下侧部与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的上侧部相连,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的下侧部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的上侧部相连,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的下侧部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的下侧部相连;以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与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的连接处作为第一连接处,以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的连接处作为第二连接处;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连接处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连接处相连。此方案中,排风管由多个伸缩关节依次排列形成完整的环形管道,由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组成的伸缩关节内设有用于存储空气的空腔,利用空腔内的空气形成保温层,既保证了管道的可伸缩性能,也降低了管道的塑料用量与成本,有效提高了通风管道的保温性能;同时,管壁内形成的空腔结构,也可以降低管道内的噪音传递,提升了管道的隔音效果。
此设计中,如图7所示,多个伸缩关节依次排列形成可伸缩管道,其中,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与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可相对转动,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与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可相对转动,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可相对转动,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与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可相对转动,有效保证了管道的伸缩性能;该管道具备双层管壁,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与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形成外层管壁,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形成内层管壁,第一外层转动悬臂3、第二外层转动悬臂4、第一内层转动悬臂5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6形成的伸缩关节内设置用于存储空气的空腔,在管道拉伸或压缩时,通过伸缩关节上的透气孔进行吸气或排气,充满空气的空腔形成保温层,透气孔由于面积较小对保温层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影响较小,有效保障了管道的保温性能。
如图8所示,为了保证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之间的连接强度,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之间设有连接片11,连接片11的一侧部与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中上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连接处相连,连接片11的另一侧部与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中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连接处相连。相邻两个伸缩关节通过连接片11相连,以避免相邻两个伸缩关节的连接处较为脆弱而导致管道破裂的状况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包括排风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本体包括至少三个呈环状的伸缩关节,至少三个所述伸缩关节依次相连;
所述伸缩关节包括呈环状的支撑环、呈片状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外侧部上,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内侧部上;
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外侧部的两侧,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相连;
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内侧部的两侧,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横截面呈圆形、长方形、椭圆形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关节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撑环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关节还包括呈片状的第一间隔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间隔转动悬臂,所述第一间隔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间隔转动悬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中部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环上的第二间隔转动悬臂与相邻下一个支撑环上的第一间隔转动悬臂相连,所述第二间隔转动悬臂上设有第三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呈错开排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均采用PVC材质制成。
9.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包括排风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本体包括至少三个呈环状的伸缩关节,至少三个所述伸缩关节依次相连,所述伸缩关节上设有透气孔;
所述伸缩关节包括呈片状的第一外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外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一内层转动悬臂、呈片状的第二内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均呈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的上侧部与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的上侧部相连,所述第一外层转动悬臂的下侧部与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的上侧部相连,所述第二外层转动悬臂的下侧部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的上侧部相连,所述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的下侧部与所述第二内层转动悬臂的下侧部相连;
以第一外层转动悬臂与第一内层转动悬臂的连接处作为第一连接处,以第二外层转动悬臂与第二内层转动悬臂的连接处作为第二连接处;
每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连接处与相邻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连接处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之间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侧部与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中上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二连接处相连,所述连接片的另一侧部与相邻两个伸缩关节中下一个伸缩关节内的第一连接处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10485.XU CN215908589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10485.XU CN215908589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08589U true CN215908589U (zh) | 2022-02-25 |
Family
ID=8031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10485.XU Active CN215908589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0858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00952A (zh) * | 2021-09-30 | 2021-11-26 | 李志华 |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装置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22410485.XU patent/CN2159085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00952A (zh) * | 2021-09-30 | 2021-11-26 | 李志华 |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908589U (zh) |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管 | |
CN206830982U (zh) | 一种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空调保温管 | |
CN113700952A (zh) | 一种具备保温降噪功能的伸缩排风装置 | |
CN206054957U (zh) | 一种新型pp新风管 | |
CN206299075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保温型防渗漏结构 | |
CN105065854B (zh) | 一种可拆卸保温管壳 | |
CN212518350U (zh) | 一种用于电缆保护的双壁波纹管 | |
CN210165084U (zh) | 中央空调的保温管对接处的隔热结构 | |
CN206290850U (zh) | 异径波纹连接管 | |
CN215215199U (zh) | 一种复合阻燃型轻质通风管道 | |
CN210034746U (zh) | 一种隔音保温空调管道外壳 | |
CN207905139U (zh) | 一种装饰工程用防火保温板 | |
CN210510758U (zh) | 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空调保温管 | |
CN207848646U (zh) | 一种带有承插式接口的抗菌耐腐竹缠绕复合压力管 | |
CN209145811U (zh) | 一种压缩机降噪装置及压缩机 | |
CN207261852U (zh) | 一种梯形通风双壁软管 | |
CN211650481U (zh) | 空调新风管、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009663U (zh) | 一种孔眼封堵头 | |
CN208487295U (zh) | 一种隔音铝箔软管 | |
CN219494352U (zh) | 组合式新风管 | |
CN214064082U (zh) | 一种轻质隔热蒸汽输送管 | |
CN218441056U (zh) | 一种绝热通风管道 | |
CN206918458U (zh) | 一种井下气体抽放管道 | |
CN213144075U (zh) | 一种充气柱框架可快速拆卸悬挂式保温隔热装置 | |
CN214368598U (zh) | 一种用于空调循环管道保温的耐温变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