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0774U - 防护用具 - Google Patents

防护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0774U
CN215900774U CN202121932326.XU CN202121932326U CN215900774U CN 215900774 U CN215900774 U CN 215900774U CN 202121932326 U CN202121932326 U CN 202121932326U CN 215900774 U CN215900774 U CN 215900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water
protective
air
cov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23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柯智
郭斌
翟富兴
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323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0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0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0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用具,所述防护用具包括:防护罩和吸水通风件。防护罩限定出进风通道和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进风通道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进风口,呼吸腔具有与进风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口;吸水通风件设在进风通道内、或进风口处或进气口处,吸水通风件可吸水且可通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用具,通过在防护用具上设置防护罩和吸水通风件,可以对用户进行降温,使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时刻感受到凉爽的新鲜空气,改善了用户长期佩戴防护用具存在憋闷、呼吸不畅的问题,增加了用户佩戴防护用具时的舒适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防护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长期佩戴防护用具会使用户存在憋闷、眼界起雾、密封不严等问题,并且防护用具没有降温的功能,夏天佩戴时会使用户感到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护用具,所述防护用具可以使佩戴者感到凉爽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限定出进风通道和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所述进风通道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呼吸腔具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口;吸水通风件,所述吸水通风件设在所述进风通道内、或所述进风口处或所述进气口处,所述吸水通风件可吸水且可通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用具,通过在防护用具上设置防护罩和吸水通风件,可以对用户进行降温,使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时刻感受到凉爽的新鲜空气,改善了用户长期佩戴防护用具存在憋闷、呼吸不畅的问题,增加了用户佩戴防护用具时的舒适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护罩上限定出水箱,所述水箱具有与所述吸水通风件相对的滴水孔,所述滴水孔位于所述吸水通风件的上方以滴水到吸水通风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具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处设有封堵件以封堵所述注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水通风件设在所述进风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在所述进风通道内、或所述进风口处或所述进气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进风通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进气口;电池,所述电池设在所述防护罩上,所述电池与所述风机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通道为两个,所述进风口为两个,所述进气口为两个,所述吸水通风件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进风通道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防护罩的朝向面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水通风件具有多个间隔开的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水通风件为牛皮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包括:中心罩部,所述中心罩部为环形以环绕口鼻;遮挡罩部,所述遮挡罩部位于所述中心罩部背离面部的一侧,所述遮挡罩部与所述中心罩部连接以共同限定出所述呼吸腔,所述遮挡罩部还限定出所述进风通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均设在所述遮挡罩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连接在所述遮挡罩部的远离所述中心罩部的一侧,所述外壳和所述遮挡罩部共同限定出安装腔,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遮挡罩部的朝向面部的一侧,所述吸水通风件设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遮挡罩部的上端具有朝向面部弯折的上弯折部,所述上弯折部的远离面部的一侧限定出水箱,所述水箱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水箱具有与所述吸水通风件相对的滴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罩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中心罩部的朝向所述遮挡罩部的一侧敞开与所述呼吸腔连通,所述中心罩部的朝向所述呼吸腔的部分上设有与所述中心罩部的空心腔连通的多个间隔开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主视图(去除遮挡罩部);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防护用具;
1、防护罩;11、中心罩部;111、空心腔;112、通孔;12、遮挡罩部;121、上弯折部;122、下弯折部;13、进风口;14、进气口;15、排气口;16、固定带;17、格栅;
2、吸水通风件;21、通风孔;
3、水箱;31、滴水孔;32、注水口;33、封堵件;
4、过滤件;
5、风机组件;
6、电池;
7、呼吸腔;
8、进风通道;
9、外壳;
10、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用具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护用具100,包括防护罩1和吸水通风件2。
如图1和图2所示,防护罩1限定出进风通道8和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7,进风通道8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进风口13,呼吸腔7具有与进风通道8连通的进气口14和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口15。通过设置进风通道8、呼吸腔7、进风口13、进气口14和排气口15,使空气从进风口13进入进风通道8,再从进风通道8进入进气口14,用户通过呼吸腔7将进气口14送出的空气吸入,通过排气口15将用户呼出的气体排出防护罩1外,使用户可以时刻呼吸新鲜空气,改善用户长期佩戴防护用具100存在憋闷、呼吸不畅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用户进行降温,增加了用户佩戴防护用具100时的舒适感。
其中,进风口13、进气口14和排气口15都可以为多个,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进风口13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进气口14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排气口15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进风口13、进气口14和排气口15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防护用具100的具体规格型号调整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防护罩1可以佩戴在用户的面部上,防护罩1的前侧(即防护罩1远离面部的一侧)为外侧,防护罩1的后侧(即防护罩1靠近面部的一侧)为内侧,呼吸腔7设在防护罩1的后侧。
如图1和图4所示,吸水通风件2设在进风通道8内、或进风口13处或进气口14处,吸水通风件2可吸水且可通风。可以理解的是,吸水通风部件可以设在进风通道8内,也可以设在进风口13处,还可以是设在进气口14处。由于吸水通风件2可以吸水并且可以通风,当水附着在吸水通风件2上时,水蒸发吸热带走空气中的热量,使流过吸水通风件2的空气的温度降低,被降温的空气从进气口14流出到呼吸腔7,使用户在佩戴防护用具100时感到凉爽舒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吸水通风件2可以为多个。例如,吸水通风件2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吸水通风件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防护用具100的具体规格型号调整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通过设置多个吸水通风件2,可以更高效地实现水蒸发吸热的作用。当吸水通风件为多个时,多个吸水通风件可以设在进风通道8、进风口和进气口中的至少一个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用具100,通过在防护罩的进风通道8、进风口13或进气口14处设置吸水通风件2,可以对流过吸水通风件的气流进行降温,使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时刻感受到凉爽的新鲜空气,改善了用户长期佩戴防护用具100存在憋闷、呼吸不畅的问题,增加了用户佩戴防护用具100时的舒适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防护罩1上限定出水箱3,水箱3具有与吸水通风件2相对的滴水孔31,滴水孔31位于吸水通风件2的上方以滴水到吸水通风件2上。通过在吸水通风件2的上方设置水箱3和滴水孔31,使水箱3中的水可以通过滴水孔31滴在吸水通风件2上,从而使防护用具100可以连续的通过吸水通风件2吸水,再通过水蒸发吸热,将通过吸水通风件2的空气进行降温,使用户在使用时感到凉爽舒适,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还可以对吸水通风件2进行定时更换,从而保证吸水通风件2的吸水量,保证用户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水箱3可以位于防护罩1的前侧,也可以位于防护罩1的后侧,由于吸水通风件2可以设在多个位置,滴水孔31的位置根据吸水通风件2的位置确定。水箱3可以为多个。例如,水箱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水箱3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防护罩1的具体规格型号调整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5所示,水箱3具有注水口32,注水口32处设有封堵件33以封堵注水口32。通过在水箱3上设置注水口32,使用户可以方便的对水箱3中的水进行补充,通过设置封堵件33,使用户在补充完水之后,可以将注水口32封堵,从而避免水箱3中的水漏出。其中,注水口32、封堵件33和水箱3的数量相对应,封堵件33可以为橡胶、塑料等。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防护罩1上设有水箱3,水箱3的上端设有注水口31,将注水口32设在水箱3的上端,方便用户进行注水,设置封堵件33可以将注水口32密封,可以有效地防止水箱3中的水漏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吸水通风件2设在进风口13处。由于进风口13处的空气流通速度快,通过在进风口13处设置吸水通风件2,使被吸附在吸水通风件2上的水可以加速蒸发,从而使经过吸水通风件2的空气的温度可以被降低更多,进一步地提升了防护用具100的降温效果,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另外,进风口13处的空间更大,便于吸水通风件的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风口13处设有格栅17,格栅17与进风口13相对,格栅17与防护罩1限定出容纳空间,吸水通风件2设在容纳空间内,经格栅17进入进风通道8内的气流先流经吸水通风件2,然后流向进风口13。另外,容纳空间的上方敞开,由此便于吸水通风件2的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护用具100还包括:过滤件4,过滤件4设在进风通道8内、或进风口13处或进气口14处。也就是说,过滤件4可以设在进风通道8内,也可以设在进风口13处,还可以设在进气口14处。通过在防护用具100上设置过滤件4,可以对经过其的气流进行除细菌和/或除雾霾和/或除灰尘处理,以使经过过滤件4的气流干净、卫生,从而可以避免细菌、灰尘、雾霾等污染物进入用户的肺部,可以保证佩戴防护用具100的用户的健康。其中,过滤件4可以为活性炭过滤件4。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过滤件4位于吸水通风件2的上游,可以理解的是,流经吸水通风件2的气流为经过过滤件4净化过的气流,避免携带细菌或灰尘的气流直接与吸水通风件2接触,保证吸水通风件2的卫生,从而保证用户的健康。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过滤件4和吸水通风件2层叠设置,设在格栅17与防护罩1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经格栅17进入进风通道8内的气流先流经过滤件4,再流经吸水通风件2,然后流向进风口13。另外,容纳空间的上方敞开,由此便于过滤件4的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防护用具100还包括:风机组件5和电池6,风机组件5设在进风通道8内以驱动气流由进风口13流向进气口14;电池6设在防护罩1上,与风机组件5连接。通过设置风机组件5和电池6,使风机组件5在电池6的支持下可以不断地驱动气流由进风口13流向进气口14,电池6可以使得风机组件5在不连接电源的情况下持续工作,便于用户携带防护用具100出门等。其中,风机组件5可以为离心风机,电池6可以设在防护罩1的内侧,也可以设在防护罩1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进风通道8为两个,进风口13为两个,进气口14为两个,吸水通风件2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进风通道8一一对应。通过设置两个进风口13、两个进气口14、两个吸水通风件2和两个进风通道8,使空气可以分别从两个进风口13进入对应的进风通道8,再从两个进气口14分别出风,使用户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受到进气口14送出的风,使用户在佩戴防护用具100时可以进一步地感受到凉爽和舒适,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在佩戴防护用具100时的舒适感。相应地,风机组件2可以为两个,两个风机组件分别用于驱动两个进风通道8内的气流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两个进风口13分别位于呼吸腔7的左右两外侧,两个进气口14分别位于呼吸腔7的左右两内侧。通过将两个进风口13分别设在呼吸腔7的左右两外侧,两个进气口14设在呼吸腔7的左右两内侧,这样设置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同时也可以带动整个呼吸腔7处的气流流动,使用户佩戴防护用具100时可以更舒适。其中,进风口13可以设在防护罩1的后侧,也可以设在防护罩1的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两个进气口14分别位于呼吸腔7的左右两内侧,两个进风口13分别呼吸腔7的左右两外侧,两个进气口14和两个进风口13与两个进风通道8一一对应,位于进风通道8内的风机组件5驱动气流通过过滤件4过滤,再通过吸水通风件2降温,然后将气流从进气口14排出至呼吸腔7,使用户在佩戴防护用具100时可以感受到凉爽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进风口13设在防护罩1的朝向面部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防护罩1的后侧)。通过将进风口13设在防护罩1的后侧,使进风方向从传统的外侧进风,优化为内侧进风,通过内侧循环引流,从而带动整个面部的气流流动,使用户佩戴时更舒适。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进风口13设在防护罩1的后侧,呼吸腔7的左右两侧,用户在佩戴防护用具100时,空气从防护罩1的后侧进入进风口13,使用户面部的左右两侧可以得到降温,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吸水通风件2具有多个间隔开的通风孔23。由于吸水通风件2具有多个间隔开的通风孔23,例如吸水通风件2可以大体形成为蜂窝结构,当水滴落在吸水通风件2上时,可以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加水分的蒸发效率,使空气经过吸水通风件2后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使用户在佩戴防护用具100时感到凉爽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吸水通风件2为牛皮纸。通过将牛皮纸作为吸水通风件2,使吸水通风件2可以更好地吸附水滴,更好地对空气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佩戴防护用具100时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防护罩1包括:中心罩部11和遮挡罩部12,中心罩部11为环形以环绕口鼻,遮挡罩部12位于中心罩部11背离面部的一侧,遮挡罩部12与中心罩部11连接以共同限定出呼吸腔7,遮挡罩部12还限定出进风通道8,进气口14和排气口15均设在遮挡罩部12上。其中,中心罩部11的整体材质可以为柔性材质,从而可以使中心罩部11能够适应不同的面部形态,可以提高用户佩戴防护用具100时的舒适感,并且,由于中心罩部11为柔性材质,可以使防护用具100能够折叠,从而可以便于用户对防护用具100进行收纳,进而提高了防护用具100收纳的便易性。同时,这样设置可以使防护罩1的结构合理。
其中,中心罩部11与遮挡罩部12可以粘连连接、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用户佩戴防护用具100时,中心罩部11环绕在口鼻上,中心罩部11的边缘部分能够与用户的脸部贴合,中心罩部11远离面部的一端与遮挡罩部12可以通过磁吸组件连接在一起,两个进气口14和排气口15均设在呼吸腔7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5所示,防护用具100还包括外壳9,外壳9连接在遮挡罩部12的远离中心罩部11的一侧(例如,在图1所示的遮挡罩部12的前侧),外壳9和遮挡罩部12共同限定出安装腔10,进风通道8位于安装腔10内。通过设置外壳9,可以将安装在遮挡罩部12上的部件隐藏起来,从而可以提高穿戴防护用具100的外观美观性,同时外壳9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提高了防护用具100的防摔能力。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外壳9设在遮挡罩部12的前侧,遮挡罩部12和外壳9共同限定出一个弧形的安装腔10,进风通道8、电池6都设在安装腔10内。
其中,外壳9与遮挡罩部1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栓连接、粘接连接等方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进风口13设在遮挡罩部12的朝向面部的一侧(例如,图1中遮挡罩部12的后侧),吸水通风件2设在进风口13处,遮挡罩部12的上端具有朝向面部弯折的上弯折部121,上弯折部121的远离面部的一侧限定出水箱3,水箱3位于进风口13的上方,水箱3具有与吸水通风件2相对的滴水孔31。通过将进风口13设在遮挡罩部12的后侧,使进风方向从传统的外侧进风,优化为内侧进风,通过内侧循环引流,带动整个面部气流流动,在上弯折部121设置水箱3,使水箱3中的水可以更好地滴落在吸水通风件2上,从而可以更好地对空气进行降温,提高了用户佩戴时的舒适感。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遮挡罩部12上设有两个进风口13、两个进气口14、排气口15、两个进风通道8,进风口13、进气口14、排气口15和进风通道8一一对应,两个进风通道8设在遮挡罩部12上,进风口13、进气口14、排气口15都位于遮挡罩部12的后侧,两个进风口13分别设在在呼吸腔7的左右两外侧,进风口13处设有格栅17,格栅17与遮挡罩部12限定出容纳空间,过滤件4与吸水通风件2层叠设置,一起设在格栅17与遮挡罩部12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过滤件4位于吸水通风件2的后侧,两个进气口14分别位于呼吸腔7的左右两内侧,排气口15设在呼吸腔7的下端。在上弯折部121与进风口13相对的位置设有水箱3,水箱3设在遮挡罩部12的外侧,位于安装腔10内,水箱3的下端设有滴水孔31,滴水孔31位于遮挡罩部12的内侧,由于上弯折部121有一定的角度,滴水孔31位于上弯折部121上,从而使水箱3中的水可以准确地滴落在吸水通风件2上,遮挡罩部12的下端具有朝向面部弯折的下弯折部122,通过设置上弯折部121和下弯折部122,使气流可以更好地在遮挡罩部12的内侧循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遮挡罩部1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两根固定带16,两根固定带16位于遮挡罩部12的上折弯部和下折弯部的左右两侧,用户在佩戴防护用具100时,先用中心罩部11将口鼻包住,然后可以将固定带16套设在耳朵的根部。其中,固定带16可以选用弹性带,这样设置可以使防护用具100方便地佩戴在面部上,并且,可以保证佩戴防护用具100的牢固性,可以避免在佩戴过程中防护用具100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中心罩部11为空心结构,中心罩部11的朝向遮挡罩部12的一侧(例如,图1中中心罩部11的前侧)敞开与呼吸腔7连通,中心罩部11的朝向呼吸腔7的部分上设有与中心罩部11的空心腔111连通的多个间隔开的通孔112。通过在中心罩部11的空心腔111上设置多个通孔112,使中心罩部11与用户面部接触的皮肤也可以得到降温,避免用户在佩戴时出现闷热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中心罩部11为空心结构,形成为空心腔111,中心罩部11的前侧敞开使空心腔111与呼吸腔7连通,中心罩部11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通孔112与空心腔111连通,从而与呼吸腔7连通,当进气口14送风时,气流可以通过呼吸腔7进入空心腔111,再从通孔112到用户的面部,使用户的面部得到降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防护用具100。
如图1-图3所示,防护用具100包括:防护罩1、吸水通风件2、过滤件4、水箱3、外壳9。
参照图1、图2和图5,防护罩1包括遮挡罩部12和中心罩部11,遮挡罩部12为塑料件,中心罩部11形成为环形环绕在用户的口鼻上,遮挡罩部12位于中心罩部11的前侧,遮挡罩部12与中心罩部11远离面部的一端通过磁吸组件连接在一起,并共同限定出呼吸腔7,遮挡罩部12包括朝向面部弯折的上弯折部121和下弯折部122,遮挡罩部1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两根固定带16,两根固定带16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遮挡罩部12的上弯折部121和下弯折部122的左右两侧,遮挡罩部12上设有两个进风口13、两个进气口14、排气口15、两个进风通道8,进风口13、进气口14、排气口15和进风通道8一一对应,两个进风通道8设在遮挡罩部12上,进风口13、进气口14、排气口15都位于遮挡罩部12的后侧,两个进风口13分别设在在呼吸腔7的左右两外侧,进风口13处设有格栅17,格栅17与遮挡罩部12限定出容纳空间,格栅17的一端与中心罩部11接触,接触的部分形成与中心罩部11的边缘贴合的形状,便于中心罩部11的安装,两个进气口14分别位于呼吸腔7的左右两内侧,排气口15设在呼吸腔7的下端。
中心罩部11环绕在用户的口鼻上,通过固定带16将防护用具100固定在用户的面部,其中,中心罩部11为空心结构,中心罩部11的前侧敞开,并与呼吸腔7连通,中心罩部11的朝向呼吸腔7的部分上设有与中心罩部11的空心腔111连通的多个间隔开的通孔112。
参照图1、图2和图4,吸水通风件2为牛皮纸,吸水通风件2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通风孔21,吸水通风件2设在格栅17与遮挡罩部12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
参照图1、图2和图4,过滤件4与吸水通风件2层叠设置,一起设在格栅17与遮挡罩部12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过滤件4位于吸水通风件2的后侧。
参照图1、图2和图5,水箱3设在遮挡罩部12的上弯折部121,位于遮挡罩部12的外侧,水箱3上设有注水口32,注水口32处设有封堵件33,可以用来封堵注水口32,在遮挡罩部12的内侧,水箱3的下端设有滴水孔31,由于滴水孔31位于吸水通风件2的上方,从滴水孔31流出的水可以直接滴落在吸水通风件2上。
参照图1-图5,外壳9设在遮挡罩部12的前侧,并与遮挡罩部12连接,遮挡罩部12和外壳9共同限定出安装腔10,进风通道8位于安装腔10内,风机组件5位于进风通道8内,电池6位于安装腔10内,并与风机组件5连通。
在佩戴防护用具100时,用户先用中心罩部11将口鼻包住,在通过固定带16将防护用具100固定在面部。当防护用具100工作时,风机组件5开始工作,使气流流向进风口13,气流先经过过滤件4的过滤,再通过吸水通风件2进行降温,降温的空气流入进风通道8内,然后从进气口14流出,通过呼吸腔7对用户进行降温,部分气流可以通过通孔112对与中心罩部11接触的皮肤进行降温,用户排出的气体通过排气口15排出到防护用具100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限定出进风通道和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所述进风通道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呼吸腔具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口;
吸水通风件,所述吸水通风件设在所述进风通道内、或所述进风口处或所述进气口处,所述吸水通风件可吸水且可通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上限定出水箱,所述水箱具有与所述吸水通风件相对的滴水孔,所述滴水孔位于所述吸水通风件的上方以滴水到吸水通风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具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处设有封堵件以封堵所述注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通风件设在所述进风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在所述进风通道内、或所述进风口处或所述进气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进风通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进气口;
电池,所述电池设在所述防护罩上,所述电池与所述风机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为两个,所述进风口为两个,所述进气口为两个,所述吸水通风件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进风通道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防护罩的朝向面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通风件具有多个间隔开的通风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通风件为牛皮纸。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
中心罩部,所述中心罩部为环形以环绕口鼻;
遮挡罩部,所述遮挡罩部位于所述中心罩部背离面部的一侧,所述遮挡罩部与所述中心罩部连接以共同限定出所述呼吸腔,所述遮挡罩部还限定出所述进风通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均设在所述遮挡罩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连接在所述遮挡罩部的远离所述中心罩部的一侧,所述外壳和所述遮挡罩部共同限定出安装腔,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遮挡罩部的朝向面部的一侧,所述吸水通风件设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遮挡罩部的上端具有朝向面部弯折的上弯折部,所述上弯折部的远离面部的一侧限定出水箱,所述水箱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水箱具有与所述吸水通风件相对的滴水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罩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中心罩部的朝向所述遮挡罩部的一侧敞开与所述呼吸腔连通,所述中心罩部的朝向所述呼吸腔的部分上设有与所述中心罩部的空心腔连通的多个间隔开的通孔。
CN202121932326.XU 2021-08-17 2021-08-17 防护用具 Active CN215900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2326.XU CN215900774U (zh) 2021-08-17 2021-08-17 防护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2326.XU CN215900774U (zh) 2021-08-17 2021-08-17 防护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0774U true CN215900774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1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2326.XU Active CN215900774U (zh) 2021-08-17 2021-08-17 防护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0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64990A (en) Ventilated face shield
JP5320457B2 (ja) コンバーチブル型の頭部被覆部材を包含するレスピレータシステム
CA2673571A1 (en) Cold or inclement weather exposure mask
US20210289876A1 (en) Personal Air Filtration Device with Reduced Noise from Air Mover
CN106422104A (zh) 可穿戴呼吸装置
CN216824532U (zh) 电动空气净化呼吸器
CN215900774U (zh) 防护用具
CN206152127U (zh) 可穿戴呼吸装置
CN111616448A (zh) 一种可调气量的杀菌口罩
TWI661787B (zh) 提供舒涼潔淨空氣的機車安全帽
CN212814561U (zh) 一种口罩辅助装置
WO2021256033A1 (ja) マスク用通気装置
CN115708935A (zh) 防护用具
CN113426040B (zh) 一种智能过滤式风幕头盔
CN111317215A (zh) 风淋防护帽
JP3076433U (ja) 防毒マスク
CN215653491U (zh) 防护用具
CN215898962U (zh) 口罩
CN216439853U (zh) 一种正压式医用呼吸防护装置
CN214759297U (zh) 防护用具
CN215653498U (zh) 防护用具
CN213244853U (zh) 一种口罩空调器以及口罩
CN218420698U (zh) 过滤机构及包含该过滤机构的新型口罩
CN212439766U (zh) 带有风机的智能防护面罩
CN210492736U (zh) 一种内置循环机构的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