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7693U - 射频有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射频有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97693U CN215897693U CN202120948988.XU CN202120948988U CN215897693U CN 215897693 U CN215897693 U CN 215897693U CN 202120948988 U CN202120948988 U CN 202120948988U CN 215897693 U CN215897693 U CN 2158976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ting
- termination
- wired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radio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6—Circuits for coupling, blocking, or by-passing of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18—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cable transmission, e.g. using a cable mod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04N7/17309—Transmission or handling of upstream commun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包括干扰滤波器,用于滤波在系统的电缆耦合到功能电路装置的电缆接口处的干扰噪声。干扰滤波器包括耦合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的第一终端电阻元件,以及耦合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一终端电抗元件。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具有被选择用于引导在第一电缆导体上的具有预定频率特点的信号远离系统接地的第一终端电抗值,以及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具有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的第一终端电阻值,针对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不是由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引导远离系统接地的干扰信号,以便引起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干扰信号传播到系统接地。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公开要求分别于2020年5月6日和2021年2月22日提交的共同转让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3/020,695和No.63/152,205的权益以及于2021年4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7/302,190的权益,这些申请中的每个申请分别于此通过整体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射频(RF)有线通信系统,具体地涉及用于高速电缆接口的共模滤波。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通过在电缆接口中结合共模滤波网络或电路装置,在不损害高速信令的情况下,改善在高速电缆接口中共模噪声的滤波。
背景技术
本文提供的背景描述是为了一般地呈现本公开的上下文。本公开的发明人的工作,在本背景部分中描述的范围内,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符合现有技术的描述方面,对于本公开的主题,既不明示也不默示地承认为现有技术。
用于一些高速网络应用的有线通信链路在包含具有各种严格的噪声过滤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标准下运行。然而,共模噪声的滤波可能损害高速信令,特别地是差分信令,而且还损害单端信令。而且,该问题不仅出现在非屏蔽电缆中,也出现在屏蔽电缆中。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的射频(RF)有线通信系统包括:干扰滤波器,用于滤波在电缆接口处的干扰噪声,电缆接口将RF有线通信系统的电缆耦合到RF有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电路装置。干扰滤波器包括:耦合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的第一终端电阻元件,以及耦合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一终端电抗元件。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具有第一终端电抗值,第一终端电抗值被选择以引导在第一电缆导体上的具有预定频率特点的信号远离系统接地,以及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具有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的第一终端电阻值,第一终端电阻值针对具有预定频率特性以外的频率特点的、不由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引导远离系统接地的信号,从而引起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干扰信号传播到系统接地。
这种RF有线通信系统的第一实现方式还可以包括:当RF有线通信系统的电缆接口是差分信号接口时,其中第一电缆导体被配置为承载差分信号的一个支路,并且第二电缆导体被配置为承载差分信号的另一个支路;第二终端电阻元件,被耦合在第二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以及第二终端电抗原件,被耦合到第二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二终端电抗元件。第二终端电抗元件可以具有第二电抗值,其被选择以引导在第二电缆导体上的具有预定频率特点的信号远离系统接地;以及第二终端电阻元件可以具有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的第二终端电阻值,第二终端电阻值针对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不由第二终端电抗元件引导远离系统接地的信号,从而引起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干扰信号传播到系统接地。
在该第一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中,第二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二终端电阻值可以等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一终端电阻值。
在该第一实现方式的第二实例中,第二终端电抗元件的第二终端电抗值可以等于第一终端电抗元件的第一终端电抗值。
在这种RF有线通信系统的第二实现方式中,具有第一终端电抗值的第一终端电抗元件是具有第一终端电感值的第一终端电感元件。
在该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中,第一终端电感元件可以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串联耦合,并且预定频率特点可以包括高于预定截止频率的频率。
在该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的第一变型中,第一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一终端电阻值可以在330Ω与500Ω之间(含)。
在该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的第二变型中,第一终端电感元件的第一终端电感值可以在100nH与220nH之间(含),以阻断高于在100MHz与300MHz之间(含)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根据该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的第二变型,第一终端电感元件的第一终端电感值可以是100nH,以阻断高于300MHz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在该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二实例中,第一终端电感元件可以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与附加的电阻元件串联耦合,并且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并联。
在这种RF有线通信系统的第三实现方式中,具有第一终端电抗值的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可以是具有第一终端电容值的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并且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可以在朝向功能电路装置的方向上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邻近地内联耦合在第一电缆导体中。
该第三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并联的附加的电阻元件。
在该第三实现方式的第二实例中,第一电抗元件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并联的电感元件,并且预定频率特点可以包括预定频率范围。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考虑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公开的主题的另外的特征、性质和各种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贯穿全文的相同部分,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系统的部分,其中可以使用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的电路装置的示意性表示;
图3是可以在图2的电路装置中使用的滤波器电路装置的实现方式的示意性表示;
图4是可以在图2的电路装置中使用的图3的滤波器电路装置的备选的部分示意性表示;
图5是可以在图2的电路装置中使用的滤波器电路装置的另一实现的示意性表示;
图6是可以在图2的电路装置中使用的图5的滤波器电路装置的备选的部分示意性表示;
图7是可以在图2的电路装置中使用的图5的滤波器电路装置的另一个备选方案的部分示意性表示;以及
图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针对一些高速网络应用的有线连接在包括具有严格的电缆屏蔽规范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的各种标准下运行。这些应用可以包括但不以下标准下的汽车以太网:IEEE 802.3bp、802.3bw、802.3ch和802.3cy标准,以及MIPI联盟Inc.的A-PHY远程SerDes标准,以及由NAV联盟和汽车SerDes联盟(ASA)设置的标准。然而,本公开的主题还可以与其它有线射频(RF)信令应用有关。而且,尽管下面的讨论可以主要集中在差分信令中的共模干扰上,但是本公开的主题也可以与单端信令有关。进一步地,下面的讨论可以适用于任何高速有线接口,无论接口中使用的电缆是屏蔽的还是非屏蔽的。
尽管直流信号可以引起干扰,本公开主要考虑到从交流(AC)或RF信号导致的干扰。尽管上述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要求电缆被屏蔽以及电缆连接器接地,在许多情况下,电缆屏蔽可以引起噪声信号,并且这些噪声信号可能难以分散到接地。这种干扰还可以表现为在差分电路的两个相对的支路中以相同的方向流动的共模噪声信号。接着,各种形式的滤波可以将共模噪声转换为与信道上的差模信令相加的差模噪声。
通常,共模干扰可以通过共模分流器减轻。在共模分流器的位置处,差分阻抗Zdiff可以近似为:
Zdiff≈(Zdm×Zcm)/(Zdm+Zcm)=(Zdm)/((Zdm/Zcm)+1)
其中:
Zdm是跟踪参考差分模阻抗;以及
Zcm是共模阻抗。
因此,随着Zcm→∞,Zdiff→Zdm,而随着Zcm→0,Zdiff→0。
接着,从差分信号的视角来看,可能最好具有更大的Zcm,以使Zdiff更接近Zdm,从而产出更少的差分信号失真。然而,从共模噪声滤波的视角来看,可能最好具有更小的Zcm(例如,更接近于非屏蔽双绞线或UTP电缆的约为250Ω的共模阻抗),这降低了Zdiff,这是因为这形成了低共模阻抗接地回路,其通过将更多共模噪声电流从信道转移到接地可以更好地滤除共模噪声。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RF有线通信系统中的电缆终端以在较低频率处(例如,小于100-300MHz)产出小的Zcm(例如,接近250Ω或较低),但在较高频率处(例如高于100-300MHz)产出较大的Zcm(例如,接近330Ω或较高)的方式被滤波。
本文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具有离散表面安装无源部件的板载离散无源终端网络。然而,本公开的主题可以包括其他形式的终端,包括封装上终端电路装置和芯片上终端电路装置,以及电缆连接器中的终端电路装置。
在RF有线通信系统中的通常的电缆终端可以包括下拉电阻元件,用于将某些噪声分量转移到接地,从而滤除这些噪声分量,并且不会干扰系统的功能电路装置,例如物理层收发器(PHY)或处理器;在差分系统中,每条支路可以包括这样的下拉电阻元件。通常地,电阻元件可以是电阻器,该电阻元件可以是板上或封装上离散无源电阻器组件,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电路元件提供所需的电阻。然而,这种已知的下拉装置可以影响所需的高频分量以及不期望的低频干扰分量。因此,在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中,电抗元件(即,电容元件或电感元件)被耦合到下拉电阻元件,允许直流信号和较低频率RF信号得到与较高频率RF信号不同的处理。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电抗元件是电感元件(通常地,电感元件是电感器,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电路元件提供所需的电感),其充当对直流信号和对较低频率的短路,但是充当对较高频率的开路。电感器与终端电阻元件串联添加在每条相应的支路与系统接地之间。因此,较低频率干扰分量被滤波到地面,而所需的较高频率分量被保持。为了改善较低频率分量的滤波,可以将终端电阻降低到较低的Zcm以最小化这些分量的Zdiff,但是因为滤波网络电路装置中的电感,较高频率分量的Zdiff保持接近Zdm。
例如,在通常的差分电缆终端中,每条支路上的下拉电阻值可以是1KΩ,对于并联的两个支路上的组合电阻值可以为500Ω。根据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为了降低共模阻抗Zcm,可以将每条支路上的下拉电阻值降低到330Ω与500Ω之间,以便组合电阻值在165Ω与250Ω之间。差分信号的一个支路上的下拉电阻值可以预期与差分信号的另一个支路上的下拉电阻值相同。然而,对于多个单端信号以及单独的相邻差分对,下拉电阻值无需相同,并且可以故意不同,以便改善信号完整性和/或EMC性能。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通过终端下拉电阻元件将所需的高频信号拉到接地,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可以提供与每个下拉电阻元件串联的电感元件。每个电感元件针对较高频率作为较高阻抗—实际上作为开路,并且因此所需的较高频率的信号不会通过下拉电阻元件拉到接地而被滤除。同时,每个电感元件针对较低频率作为较低阻抗—实际上作为短路,以使不需要的低频信号通过拉到接地而被滤除。电感元件的特别值是特别的应用及其环境的函数,但是在代表性实现方式中,截止频率(高于该频率信号将不会被滤波到接地)可能是在100MHz与300MHz之间(含)。为了实现这样的截止频率,可以使用在100nH与220nH之间(含)的电感值。在特别的代表性实现方式中,对于300MHz的截止频率,可以使用100nH的电感值。
尽管前面的讨论集中在差分信令实现方式上,但是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可以在单端电缆终端中使用。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单个下拉终端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可以在330Ω与500Ω之间(含),并且与单个下拉终端电阻元件串联的单个终端电感元件的电感值可以在100nH与220nH之间(含),其中100nH用于具有300MHz截止频率的代表性实现方式中。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电抗是电容。通常地,电容元件是电容器,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电路元件提供所需的电容。每个电容元件针对直流信号和较低频率作为较高阻抗—实际上作为开路,但实际上针对较高频率作为短路。特定的电容值根据所需的截止频率被选择。
在本公开的主题的基于电容的实现方式中,电容器在邻近终端电阻元件耦合的点处被内联地添加到电缆导体中,电容器被添加在该点与系统功能电路装置之间,以保护该系统功能电路装置不受干扰信号。所需的较高频率分量通过电容元件到达系统功能电路装置。然而,较低频率干扰分量被阻断,并且因此经由终端电阻元件转移到接地。
为了使干扰分量在被阻断之后被转移,基于电容的实现方式中的电容器在邻近终端电阻元件耦合到该电缆导体的点处,被内联地耦合到电缆导体中。如在本说明书中以及在随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在该上下文中,“邻近”意味着电容器与终端电阻元件的距离不太远以被转移到接地,其中被阻断的信号在它们传播回终端电阻元件时会引起额外的干扰。理论上,最好将电容器内联地放置在电缆导体中的尽可能靠近终端电阻元件与该电缆导体耦合的点处。然而,在实践中,电路拓扑(例如,印刷电路布局)以及制造和装配考虑因素可能会对电容器放置到该点的距离造成限制。
通过参考图1至图8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主题。
图1示出了有线RF通信系统的一部分100,可以利用该部分100使用本公开的主题。有线RF通信系统100包括电缆101,在差分实施例中,该电缆101具有至少两个导体并且用作信道介质。电缆101的每一端连接到相应的接口102,该接口102又耦合到相应的印刷电路板103,在该印刷电路板103上可以安装功能电路装置,包括例如,在以太网系统的情况下的相应的物理层收发器。
在该实现方式中,接口102—可以根据信道介质的特别的类型(例如,电缆101)而不同,并且因此可以被称为介质依赖接口(MDI)—包括电缆连接器112和到印刷电路板103的引脚113的连接件122。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接口102还包括终端网络200(图2)。如图3至图7所示。终端网络200是以使用差分信令的系统100为依据的共模滤波器终端网络。然而,系统100可以使用单端信令,并且对于单端情况将在终端网络200中出现的差异也将在下面描述。
如图2的更详细视图所示,除了电缆连接器112、连接件122和终端网络200之外,接口102还包括高通滤波器201,其包括共模扼流圈211(例如,铁氧体磁珠扼流圈)和AC耦合电容器221。由高通滤波器201创建的两个接口段—即电缆侧210和电路侧220—中的每个接口段包括相应的静电放电设备202,以防止静电电荷的任何有害积聚。
在该实现方式中,接口102包括与电缆101中的导体的数目相等的多个传导路径。在诸如图2中示出的差分信令实现方式中,存在两个传导路径203、204。
图3示出了终端网络200的实现方式300,其中提供了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的共模滤波器终端网络330,以减轻或滤波共模干扰。
共模滤波器终端网络330经由由电阻器332保护的电容器331耦合到接地,以防止在传导路径203、204上的信号中的DC电平移位。传导路径203通过串联耦合的电阻器313与电感器323耦合到电容器331,而传导路径204通过串联耦合的电阻器314与电感器324耦合到电容器331。接地是系统接地,该接地在固定应用中可以是真实大地接地,但在移动应用(如汽车以太网接口)中可以是电池接地或底盘接地。
电阻器313和电感器323的值以及电阻器314和电感器324的值基于具体的电路要求被选择,以将可能是干扰的较低频率信号分量耦合到接地,同时防止较高频率信号分量的接地耦合,该较高频率信号分量可能是所需的信号并且电感器323、324对其展现为开路。如上所述,除了电阻器和电感器之外的各种类型的电路元件可能被用于提供必要的电阻和电感来代替电阻器313、314和电感器323、324。
在差分实现方式中,电阻器314和电感器324的值与电阻器313和电感器323的值将被预期是相同的。然而,对于多个单端信号,以及对于分离的邻近差分对,电阻器314和电感器324的值可以故意不同于电阻器313和电感器323的值,以便改善信号完整性和/或EMC性能。
此外,虽然电感器323、324被示出为布置在电阻器313、314与系统接地之间(在图示的实现中通过电容器331的方式),但是电阻器313和电感器323以及电阻器314和电感器324的顺序并不重要,电阻器314和电感器324的顺序也不一定与电阻器313和电感器323的顺序相同。
在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截止频率—即小于该频率的干扰应被耦合到接地、并且高于该频率的信号应被防止被耦合到接地—在100MHz与300MHz之间。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电阻器313、314的值将在330Ω与500Ω之间(含),而电感器323、324的值将在100nH与220nH之间(含)。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截止频率为300MHz的情况下,电阻器313、314的值将是相同的、并且是330Ω或者500Ω,而电感器323、324的值都是100nH。
如上所述,系统100可以使用单端信令而不是差分信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个信号路径,将只有一个传导路径—例如传导路径203。在这样的实现中,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终端仍将包括由电阻器332保护的电容器331,以防止单个传导路径203上的信号中的DC电平移位。传导路径203将通过串联耦合电阻器313和电感器323耦合到电容器331,而电阻器314和电感器324将被省略。
如在差分实现中,单端情况下的电阻器313和电感器323的值将基于具体的电路要求被选择,用于耦合可能是干扰的较低频率信号分量到接地,同时防止较高频率信号分量的接地耦合,该较高频率信号分量可能是所需的信号并且电感器323对其显示为开路。在一些这样的实现中,截止频率将是在100MHz与300MHz之间(含),并且电阻器313的值将是在330Ω与500Ω之间(含),而电感器323的值将是在100nH与220nH之间(含)。在具体的实施中,在截止频率为300MHz的情况下,电阻器313的值将是330Ω或者500Ω,而电感器323的值将是100nH。
在图4中部分地示出的备选的实现400中(其余部分类似于实现300),电感器323/324不是与电阻器313/314串联耦合,而是与附加的电阻器401串联耦合,并且电阻器401和电感器323/324的串联组合与电阻器313/314并联耦合。根据该备选的方案,图4的实现方式中的组合阻抗的范围不是从电阻器313/314在低频处的电阻到在高频处的无穷大,而是从电阻器313/314与电阻器401在低频处的并联组合到电阻器313/314在高频处的电阻。如果电阻器401的电阻与电阻器313/314的电阻相同,则组合阻抗的范围从在低频处电阻器313/314电阻的一半,到在高频处电阻器313/314的全电阻。
图5至图7示出了电抗元件是电容器而不是电感器的实现方式。
图5示出了终端网络200的实现方式500,其中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的共模滤波器终端网络530被提供,以减轻或滤波共模干扰。
共模滤波器终端网络530经由由电阻器332保护的电容器331耦合到接地,以防止在传导路径203、204上的信号中的DC电平移位。传导路径203通过电阻器313耦合到电容器331,而传导路径204通过电阻器314耦合到电容器331。接地是系统接地,该接地在固定应用中可以是真实大地接地,但在移动应用(如汽车以太网接口)中可以是电池接地或底盘接地。
在该实现方式中,用于转移RF干扰电流的电抗是电容。具体地,在该实现方式中,相应的电容器523、524在邻近相应的电阻器313、314耦合到相应的传导路径203、204的点处被内联地耦合到相应的传导路径203、204中。如上所述,如在本说明书中以及在随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在该上下文中,“邻近”意味着电容器与终端电阻元件的距离不太远以被转移到接地,其中被阻断的信号在它们传播回终端电阻元件时会引起额外的干扰。如上所述,理论上,最好将相应的电容器523、524内联地放置在相应的电缆导体203、204中,尽可能靠近相应的终端电阻器313、314与相应的电缆导体203、204耦合的相应的点处。然而,在实践中,电路拓扑(例如,印刷电路布局)以及制造和装配考虑因素可能会对电容器放置到该点的距离造成限制。
作为结果,在高频处,目的地为功能电路装置的RF信号穿过相应的电容器523、524。然而,电容器523、524的值基于具体的电路要求被选择,以阻断可能是干扰的较低频率信号分量穿过功能电路装置。具体地,电容器523、524中的每个电容器的电容是耦合电容器221的电容的数倍,该耦合电容器221阻断直流信号但不阻断RF干扰电流。例如,在许多实施方式中,每个电容器221可以具有约100nF的电容,而每个电容器523、524可具有约在700nF与900nF之间的电容。
因为RF干扰电流由电容器523、524阻断,所以它们经由相应的电阻器313、314和电容器331被转移到接地。正是由于该原因,每个电容器523、524应如上定义的“在邻近相应的电阻器313、314耦合到相应的传导路径203、204的点处”被内联地耦合到其相应的传导路径203、204中。如果电容器523、524离相应的电阻器313、314耦合到相应的传导路径203、204的点太远,则阻断的电流将必须通过传导路径203、204传播回来,被阻断的信号在被转移到接地之前可以潜在地引起附加的干扰。
在图6中部分地示出的备选的实现方式600中(其余部分类似于实现方式500),每个电容器523/524与附加的电阻器601并联耦合。电阻器601在传导路径203/204上为信号的DC分量提供电流路径。这对于以下项可以是被需要的:使用DC信令的一些应用,或者使用AC信令但对DC电平有严格DC要求的应用。
在图7中部分地示出的备选的实现方式700中(其余部分类似于实现500),每个电容器523/524与附加的电感器701并联耦合。当电容器523/524阻断小于特定频率的RF干扰信号时,电感器701阻断高于特定频率的RF信号。这提供了可以通过选择电容器523/524的电容和电感器701的电感来确定的频率窗口。
图8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的方法800。方法800从801处开始,其中第一终端电感值被选择以阻断高于预定频率的干扰信号从RF有线通信系统的第一电缆导体传播到系统接地。在802处,第一终端电阻值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以将由第一终端电感元件传递的小于预定频率的干扰信号传播到系统接地。在803处,具有第一终端电阻值的第一终端电阻元件被耦合到有线通信系统的电缆接口中的第一电缆导体。在804处,具有第一终端电感值的第一终端电感元件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按任意顺序)串联耦合,并且方法800结束。
可选地,在差分系统中,选择811、选择812、耦合813和耦合814与选择801、选择802、耦合803和耦合804并行执行。具体地,在811处,第二终端电感值被选择以阻断高于预定频率的干扰信号从RF有线通信系统的第二电缆导体传播到系统接地。在812处,第二终端电阻值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以将由第二终端电感元件传递的小于预定频率的干扰信号传播到系统接地。在813处,具有第二终端电阻值的第二终端电阻元件被耦合到有线通信系统的电缆接口中的第二电缆导体。在814处,具有第二终端电感值的第二终端电感元件在第二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与第二终端电阻元件(按任意顺序)串联耦合。
因此可以看出,已经提供了在不损害高速信令的情况下对高速电缆接口中的共模噪声的改善滤波。
根据本公开的主题的实现方式,一种滤波具有将RF有线通信系统的电缆耦合到RF有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电路装置的电缆接口的射频(RF)有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方法,包括:为第一终端电抗元件选择第一终端电抗值,该第一终端电抗值被选择用于将在RF有线通信系统的第一电缆导体上的具有预定频率特点的信号引导远离系统接地,为第一终端电阻元件选择第一终端电阻值,该第一终端电阻值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第一终端电阻值针对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不由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引导远离系统接地的干扰信号,从而引起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干扰信号传播到系统接地,将第一终端电阻元件耦合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并且将第一终端电抗元件耦合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
当RF有线通信系统的电缆接口是差分信号接口时,其中第一电缆导体被配置为承载差分信号的一个支路并且第二电缆导体被配置为承载差分信号的另一个支路,这种方法的第一实现方式还可以包括:为第二终端电抗元件选择第二终端电抗值,第二终端电抗值用于将在RF有线通信系统的第二电缆导体上的、具有除预定频率特点之外的信号引导远离系统接地,为第二终端电阻元件选择第二终端电阻值,该第二终端电阻值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以便干扰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不是由第二终端电抗元件引导的干扰信号远离系统接地,从而引起具有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干扰信号传播到系统接地,将第二终端电阻元件耦合到在第二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并且将第二终端电抗元件耦合到第二终端电阻元件。
该第一实现方式的第一变型可以包括选择第二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二终端电阻值以等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一终端电阻值。
该第一实现方式的第二变型可以包括选择第二终端电感元件的第二终端电感值以等于第一终端电感元件的第一终端电感值。
在这种方法的第二实现方式中,选择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可以包括选择具有第一终端电感值的第一终端电感元件。
在该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中,将第一终端电抗元件耦合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可以包括将第一终端电感元件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串联耦合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并且预定频率特点可以包括高于预定截止频率的频率。
在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的第一变型中,选择第一终端电阻元件的第一终端电阻值可以包括选择在330Ω与500Ω之间(含)的第一终端电阻值。
在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的第二变型中,选择第一终端电感元件的第一终端电感值可以包括选择在100nH与220nH之间(含)的第一终端电感值,以阻断高于在100MHz与300MHz之间(含)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根据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的第二变型,选择第一终端电感元件的第一终端电感值可以包括选择第一终端电感值为100nH,以阻断高于预定频率300MHz的信号。
在该第二实现方式的第二实例中,将第一终端电抗元件耦合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可以包括将第一终端电感元件与附加的电阻元件串联耦合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并且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并联。
在这种方法的第三实现方式中,选择具有第一终端电抗值的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可以包括选择具有第一终端电容值的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并且将第一终端电抗元件耦合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可以包括将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在朝向功能电路装置的方向上与第一终端电阻元件邻近地内联耦合在第一电缆导体中。
该第三实现方式的第一实例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并联地耦合的附加的电阻元件。
在该第三实现的第二实例中,选择第一终端电抗元件还可以包括选择电感元件,将第一终端电抗元件耦合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还可以包括将电感元件与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并联地耦合,并且预定频率特点可以包括由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确定的预定频率范围。
在本文和随后的权利要求书中,“A和B中的一个”应指“A或者B”。
注意,前述内容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说明,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所描述的实施例以外的实施例实践,所描述的实施例是为了说明而不是限制的目的而呈现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仅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扰滤波器,用于滤波在电缆接口处的干扰噪声,所述电缆接口将所述射频有线通信系统的电缆耦合到所述射频有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电路装置,所述干扰滤波器包括:
第一终端电阻元件,被耦合在第一电缆导体与系统接地之间;以及
第一终端电抗元件,被耦合到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具有第一终端电抗值,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值被选择以引导在所述第一电缆导体上的具有预定频率特点的信号远离所述系统接地;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具有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的第一终端电阻值,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值针对具有所述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不由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元件引导远离所述系统接地的干扰信号,以便引起具有所述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所述干扰信号传播到所述系统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射频有线通信系统的所述电缆接口是差分信号接口时,其中所述第一电缆导体被配置为承载差分信号的一个支路,并且第二电缆导体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差分信号的另一个支路,所述射频有线通信系统还包括:
第二终端电阻元件,被耦合在所述第二电缆导体与所述系统接地之间;以及
第二终端电抗元件,被耦合到所述第二终端电阻元件;其中:
所述第二终端电抗元件具有第二电抗值,所述第二电抗值被选择以引导在所述第二电缆导体上的具有所述预定频率特点的信号远离所述系统接地;以及
所述第二终端电阻具有被选择作为下拉电阻的第二电阻值,所述第二电阻值针对具有所述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不由所述第二终端电抗元件引导远离所述系统接地的干扰信号,以便引起具有所述预定频率特点以外的频率特点的所述干扰信号传播到所述系统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电阻元件的所述第二终端电阻值等于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的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电抗元件的所述第二终端电抗值等于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元件的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值的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元件是具有第一终端电感值的第一终端电感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电感元件在所述第一电缆导体与所述系统接地之间与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串联耦合;以及
所述预定频率特点包括高于预定截止频率的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的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值在330Ω与500Ω之间,包含330Ω和500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电感元件的所述第一终端电感值在100nH与220nH之间,包含100nH和220nH,以阻断高于在100MHz与300MHz之间、包含100MHz和300MHz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电感元件的所述第一终端电感值是100nH,以阻断高于300MHz的预定频率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电感元件与附加的电阻元件在所述第一电缆导体与所述系统接地之间串联耦合、并且与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并联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终端电抗值的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元件是具有第一终端电容值的第一终端电容元件;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在朝向所述功能电路装置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终端电阻元件邻近地内联耦合在所述第一电缆导体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并联的附加的电阻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有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电抗元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端电容元件并联的电感元件;以及
所述预定频率特点包括预定频率范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3020695P | 2020-05-06 | 2020-05-06 | |
US63/020,695 | 2020-05-06 | ||
US202163152205P | 2021-02-22 | 2021-02-22 | |
US63/152,205 | 2021-02-22 | ||
US17/302,190 US11711591B2 (en) | 2020-05-06 | 2021-04-27 | Common-mode filtering for high-speed cable interface |
US17/302,190 | 2021-04-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97693U true CN215897693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78413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48988.XU Active CN215897693U (zh) | 2020-05-06 | 2021-05-06 | 射频有线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11591B2 (zh) |
CN (1) | CN215897693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90291B2 (en) * | 2018-07-31 | 2022-03-29 |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 Power over data lines system with combined dc coupling and common mode termination circuitry |
US11418369B2 (en) * | 2019-08-01 | 2022-08-16 |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 Minimizing DC bias voltage difference across AC-blocking capacitors in PoDL system |
JP7310659B2 (ja) * | 2020-03-09 | 2023-07-1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通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2206493B3 (de) * | 2012-04-19 | 2013-09-19 | Bruker Biospin Mri Gmbh | Magnetresonanz-Bildgebungsverfahren mit optimierter Hintergrundphasenverteilung |
US10572416B1 (en) | 2016-03-28 | 2020-02-25 | Aquantia Corporation | Efficient signaling scheme for high-speed ultra short reach interfaces |
US10652050B2 (en) * | 2018-05-01 | 2020-05-12 | Linear Technology Holding Llc | Power over data lines system using split or coupled CMCs and DMCs for coupling DC voltage and attenuating common mode noise |
US11418369B2 (en) * | 2019-08-01 | 2022-08-16 |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 Minimizing DC bias voltage difference across AC-blocking capacitors in PoDL system |
-
2021
- 2021-04-27 US US17/302,190 patent/US11711591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5-06 CN CN202120948988.XU patent/CN215897693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52376A1 (en) | 2021-11-11 |
US11711591B2 (en) | 2023-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897693U (zh) | 射频有线通信系统 | |
US5223806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emission associated with computer network interfaces | |
US894784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signal integrity of high-speed serial data receivers using coupled inductors | |
EP3138205B1 (en) | Coaxial data communication with reduced emi | |
CN109565296B (zh) | 同轴通信电路及系统 | |
CN114915507B (zh) | 一种千兆poe供电通信电路 | |
US20210351963A1 (en) | Passive linear equalizer for serial wireline receivers | |
US8022785B2 (en) | Step attenuator circuit with improved insertion loss | |
JP2024535636A (ja) | 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フィルター装置及び伝送装置 | |
CN2922307Y (zh) | 以太网接口隔离变压器中心抽头接地电路 | |
CN101359994A (zh) | 降低网口辐射的方法、端口阻抗匹配电路和设备 | |
EP2613487A2 (en) | Common-mode termination with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8929468B1 (en) | Common-mode detection with magnetic bypass | |
EP3985923B1 (en) | Reduction of power-over-data-lines (podl) filter parasitics for multi-gigabit ethernet | |
US6856165B2 (en) | Circuit for adapting characteristic wave impedance | |
US7180950B2 (en) | Low-noise feedback cancellation filter for enhanced common-mode rejection and noise immunity | |
KR102474656B1 (ko) | 네트워크 장치 | |
CN113746643A (zh) | 一种无网络变压器的以太网电路 | |
US11395401B1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erformance | |
US11903123B1 (en) | Common-mode filtering for converting differential signaling to single-ended signaling | |
CN117913602A (zh) | 一种连接器的电容耦合电路 | |
CN219287378U (zh) | 一种小体积且低成本的网络变压器电路 | |
WO2024127712A1 (ja) | 電源重畳通信装置および電源重畳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24195276A1 (ja) | 通信装置 | |
KR20080081688A (ko) | 고속신호 전달을 위한 개선된 신호수신회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