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7308U - 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97308U CN215897308U CN202121944631.0U CN202121944631U CN215897308U CN 215897308 U CN215897308 U CN 215897308U CN 202121944631 U CN202121944631 U CN 202121944631U CN 215897308 U CN215897308 U CN 215897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et
- protection
- module
- integrated
- p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2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using protection elements,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由冗余线缆连接的极一控制柜、极二控制柜、极一保护柜、极二保护柜、双极直流场接口柜、换流变保护柜、交流滤波器保护柜;所述极一控制柜包括极一集成控制柜A,极一集成控制柜A包括第一直流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极控制模块、第一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一阀冷控制模块。有益效果:极一集成控制柜A和极一集成控制柜B热备用连接,当任意一个控制柜失效后,可以立即启用另一个控制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极一集成控制柜A集成了第一极控制模块、第一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一阀冷控制模块,一个柜体可实现更多的功能,减少柜体的数量和连接线数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场合,尤其在我国“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持续发展,直流工程的电压、容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不同规模的直流工程,直流设备的差异性较大,换流站设计均带着“高端定制”的特点,具体工程具体分析,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了效率。
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主要集中在中国。随着技术实力的进步,我国开始逐渐涉足海外直流输电工程项目。随着国内直流工程的飞速发展以及海外直流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加,项目对工程的标准化程度及建设节点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换流站工程整体造价较高,而国内常规工程并不注重二次设备的优化。但在进军海外市场参与投标时,价格成为敏感因素。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若不能对换流站的结构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模块和连接关系、降低成本则无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大幅减少设备数量、模块,优化了连接关系,系统设计紧凑,节省占地,降低造价,有力的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减少设备数量、模块,优化连接关系,使系统设计紧凑,节省占地,成本低,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包括由冗余线缆连接的极一控制柜、极二控制柜、极一保护柜、极二保护柜、双极直流场接口柜、换流变保护柜、交流滤波器保护柜;所述极一控制柜包括极一集成控制柜A,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一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一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一I/O模块,所述第一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极控制模块、第一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一阀冷控制模块;所述极一控制柜还包括和极一集成控制柜A结构完全相同的极一集成控制柜B。
进一步的,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一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二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二I/O模块,所述第二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极控制模块、第二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二阀冷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极二控制柜包括极二集成控制柜A和极二集成控制柜B,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二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三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三I/O模块,所述第三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极控制模块、第三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三阀冷控制模块;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二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四直流控制模块和第四I/O模块,所述第四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极控制模块、第四双极控制模块和第四阀冷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极一保护柜包括极一集成保护柜A和极一集成保护柜B,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一直流滤波器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一直流保护模块和第五I/O模块,所述第一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一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一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一直流滤波器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二直流保护模块和第六I/O模块,所述第二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二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二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二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极二保护柜包括极二集成保护柜A和极二集成保护柜B,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二直流滤波器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三直流保护模块和第七I/O模块,所述第三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三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三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三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二直流滤波器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四直流保护模块和第八I/O模块,所述第四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四直流场保护模块、第四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四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双极直流场接口柜包括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和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二端口和双极直流场一次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包括第九I/O模块;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二端口和双极直流场一次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包括第十I/O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换流变保护柜包括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和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二端口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包括第一非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二端口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包括第二非电量保护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交流滤波器保护柜包括多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每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包括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线缆连接的第Y交流滤波器保护模块和第YI/O模块;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Z交流滤波器保护模块和第ZI/O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冗余线缆为光纤线缆。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控的工程师工作站和运行人员工作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极一集成控制柜A和极一集成控制柜B热备用连接,当任意一个控制柜失效后,可以立即启用另一个控制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极一集成控制柜A集成了第一极控制模块、第一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一阀冷控制模块,一个柜体可实现更多的功能,减少柜体的数量和连接线数量。本实用新型的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柜数量可大幅减少,系统更加简洁、紧凑。本实用新型的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可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及电缆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极一控制柜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极二控制柜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极一保护柜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极二保护柜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双极直流场接口柜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换流变保护柜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交流滤波器保护柜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冗余线缆;2、极一控制柜;3、极二控制柜;4、极一保护柜;5、极二保护柜;6、双极直流场接口柜;7、换流变保护柜、;8、交流滤波器保护柜;9、工程师工作站;10、运行人员工作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包括由冗余线缆1连接的极一控制柜2、极二控制柜3、极一保护柜4、极二保护柜5、双极直流场接口柜6、换流变保护柜7、交流滤波器保护柜8;所述极一控制柜2包括极一集成控制柜A,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一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一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一I/O模块,所述第一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极控制模块、第一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一阀冷控制模块;极控制模块的主要功能有:①经计算向阀组控制层提供电流整定值,控制直流输电系统的电流。主控站的电流整定值由功率控制单元给定或人工设置,并通过通信设备传送到从控制站;②直流功率控制;③极起动和停运控制;④故障处理控制,包括移相停运和自动再起动控制、低压限流控制等;⑤各换流站同一极之间的远动和通信,包括电流整定值和其他连续控制信息的传输、交直流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和测量值的传输等。双极控制模块的主要功能有:①设定双极的功率定值和爬升速率等;②双极电流平衡控制;③极间功率转移控制;④全站无功控制;⑤双极直流顺序控制;⑥主/从站选择模式切换功能;⑦系统稳定控制和安稳装置接口。换流阀冷却控制模块的功能是确保在各种运行条件下冷却系统安全、正确、可靠的运行,能够准确检测冷却系统的各种故障,并正确产生报警或跳闸信号。所述极一控制柜还包括和极一集成控制柜A结构完全相同的极一集成控制柜B;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和极一集成控制柜B构成双重化的控制系统,采用一个系统工作,另一个系统在线热备用的模式。若工作系统自身发生故障,立即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系统之间的切换可自动或手动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一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二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二I/O模块,所述第二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极控制模块、第二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二阀冷控制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I/O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电缆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一阀冷系统设备连接,第一I/O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光缆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一阀冷系统设备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极一集成控制柜A和极一集成控制柜B热备用连接,当任意一个控制柜失效后,可以立即启用另一个控制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极一集成控制柜A集成了第一极控制模块、第一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一阀冷控制模块,一个柜体可实现更多的功能,减少柜体的数量和连接线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二控制柜3包括极二集成控制柜A和极二集成控制柜B,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和极二集成控制柜B热备用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二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三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三I/O模块,所述第三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极控制模块、第三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三阀冷控制模块;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二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四直流控制模块和第四I/O模块,所述第四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极控制模块、第四双极控制模块和第四阀冷控制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极一集成控制柜B、极二集成控制柜A、极二集成控制柜B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和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一保护柜4包括完全双重化连接的极一集成保护柜A和极一集成保护柜B。直流保护按完全双重化原则冗余配置,其测量回路、电源回路、出口跳闸回路及通信接口回路均按完全独立的原则设计。直流保护模块与直流控制模块相互独立,不进行硬件集成,可确保更高的工作可靠性。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一直流滤波器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一直流保护模块和第五I/O模块,所述第一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一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一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一直流滤波器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二直流保护模块和第六I/O模块,所述第二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二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二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二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直流场保护模块包括对换流阀、直流母线、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及高速开关等设备的保护。直流滤波器保护模块包括直流滤波器的差动保护、过流保护、内部电容器的不平衡保护和过负荷保护等功能。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包括换流变差动保护、过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过励磁保护及换流变联线保护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完全双重化连接的极一集成保护柜A和极一集成保护柜B,两个柜体同时工作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所述第二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二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二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二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一个柜体可实现更多的功能,减少柜体的数量和连接线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二保护柜5包括完全双重化连接的极二集成保护柜A和极二集成保护柜B,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二直流滤波器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三直流保护模块和第七I/O模块,所述第三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三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三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三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二直流滤波器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四直流保护模块和第八I/O模块,所述第四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四直流场保护模块、第四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四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极一集成保护柜A、极一集成保护柜B、极二集成保护柜A和极二集成保护柜B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和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极直流场接口柜6包括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和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二端口和双极直流场一次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包括第九I/O模块;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二端口和双极直流场一次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包括第十I/O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流变保护柜7包括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和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二端口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包括第一非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二端口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包括第二非电量保护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流滤波器保护柜8包括多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每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包括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完全双重化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线缆连接的第Y交流滤波器保护模块和第YI/O模块;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1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Z交流滤波器保护模块和第ZI/O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冗余线缆1为光纤线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控的工程师工作站9和运行人员工作站10。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极一集成控制柜A和极一集成控制柜B热备用连接,当任意一个控制柜失效后,可以立即启用另一个控制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极一集成控制柜A集成了第一极控制模块、第一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一阀冷控制模块,一个柜体可实现更多的功能,减少柜体的数量和连接线数量。本实用新型的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柜数量可大幅减少,系统更加简洁、紧凑。本实用新型的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可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及电缆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冗余线缆连接的极一控制柜、极二控制柜、极一保护柜、极二保护柜、双极直流场接口柜、换流变保护柜、交流滤波器保护柜;所述极一控制柜包括极一集成控制柜A,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一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一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一I/O模块,所述第一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极控制模块、第一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一阀冷控制模块;
所述极一控制柜还包括和极一集成控制柜A结构完全相同的极一集成控制柜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一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一集成控制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二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二I/O模块,所述第二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极控制模块、第二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二阀冷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二控制柜包括极二集成控制柜A和极二集成控制柜B,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二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三直流控制模块和第三I/O模块,所述第三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极控制模块、第三双极控制模块和第三阀冷控制模块;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和极二阀冷系统设备连接,所述极二集成控制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四直流控制模块和第四I/O模块,所述第四直流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极控制模块、第四双极控制模块和第四阀冷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一保护柜包括极一集成保护柜A和极一集成保护柜B,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一直流滤波器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一直流保护模块和第五I/O模块,所述第一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一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一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一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一直流滤波器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二直流保护模块和第六I/O模块,所述第二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二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二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二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二保护柜包括极二集成保护柜A和极二集成保护柜B,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二直流滤波器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三直流保护模块和第七I/O模块,所述第三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三直流场保护模块、第三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三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与极二直流场一次设备、极二直流滤波器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四直流保护模块和第八I/O模块,所述第四直流保护模块包括第四直流场保护模块、第四直流滤波器场保护模块和第四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直流场接口柜包括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和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二端口和双极直流场一次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包括第九I/O模块;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的第二端口和双极直流场一次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双极直流场集成接口柜包括第十I/O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变保护柜包括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和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二端口和极一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一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包括第一非电量保护模块;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的第二端口和极二换流变压器连接,所述极二换流变非电量保护柜包括第二非电量保护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滤波器保护柜包括多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每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包括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的第二端口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A包括通过线缆连接的第Y交流滤波器保护模块和第YI/O模块;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的第一端口和冗余线缆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的第二端口和第X组交流滤波器连接,所述第X组交流滤波器集成保护柜B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第Z交流滤波器保护模块和第ZI/O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线缆为光纤线缆。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控的工程师工作站和运行人员工作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44631.0U CN215897308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44631.0U CN215897308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97308U true CN215897308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50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44631.0U Active CN215897308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97308U (zh) |
-
2021
- 2021-08-18 CN CN202121944631.0U patent/CN2158973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29778B (zh) | 多制式模块化eps应急电源 | |
CN104067503A (zh) | 功率转换器 | |
CN103066684A (zh) |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 | |
CN104135061A (zh) | 一种带漏电保护的直流供电系统 | |
CN110138075A (zh) | 高兼容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 |
CN107732894A (zh) | 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及其换流站的控制方法 | |
US12051905B2 (en) | Power system | |
US12074444B2 (en) | Power system | |
CN209626973U (zh) | 高兼容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 |
CN108347067A (zh) | 一种含有电池储能和发电机的微网架构和控制方法 | |
CN203104085U (zh) |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 | |
CN204349576U (zh) | 一种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用交直流电无缝切换装置 | |
Deng et al. | Coordinated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terminal DC distribution system | |
CN108233391B (zh) | 级联式svg串并行协同通信控制器 | |
CN105305493A (zh) | 一种用于互联运行的光储独立微电网拓扑 | |
US20230378908A1 (en) | Impeda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 |
CN111541257B (zh) | 一种基于高频交流母线的住宅微电网及运行方法 | |
CN215897308U (zh) | 一种换流站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 |
CN109378852B (zh) | 一种获取柔直电网直流中性母线故障措施量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1585299B (zh) | 一种直流能量路由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817886U (zh) | 不间断电源 | |
CN112967904B (zh) | 一种换流变压器用瓦斯继电器的接线结构及信号输出方法 | |
CN110556794B (zh) | 一种多端混合直流系统的汇流母线保护配置方法 | |
CN204349425U (zh) | 多绕组移相变压器光纤差动保护装置 | |
Thakur et al. | Grid forming energy router: A utility interface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energy storage grid integration appl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