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6776U - 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6776U
CN215896776U CN202121188518.4U CN202121188518U CN215896776U CN 215896776 U CN215896776 U CN 215896776U CN 202121188518 U CN202121188518 U CN 202121188518U CN 215896776 U CN215896776 U CN 215896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lug
contact
signal pi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85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st Poin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st Poin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st Poin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st Poin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85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6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6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6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组件的信号针包括平直状的第一接触端与中部的第一弯折部,多个信号组被绝缘件包裹形成组件,使得信号针在列方向被固定;其次固定孔中及其周围也有所述绝缘件,即信号针在竖方向上被有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针的一侧设置垫块,另一侧与插座的信号针进行接触,即所述信号针在行方向上也被固定;在拔插时由于信号针在各个方向上均被有效固定,即使插拔多次,信号针也不易发生位移、组件中信号针整齐度高、结合接地片的屏蔽效果,各个组件均可以达到高速稳定的信号传输要求。另外插头的信号针与插座的信号针通过单接触连接方式,既易插拔又不容易脱落,同时能保证25Gbps及其以上速率的高速信号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背板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并行同步数字信号的速率将要达到极限的情况下,高速传输方式是通信领域的研究方向,而高速连接器的选择也成为高速率信号互联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高速连接器在发展中所采用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1、为了减少串扰和抑制谐振所采用的接地屏蔽技术和共地互连技术;2、通过调整连接器的引线,可以改变由于连接器输入和输出物理距离不等而导致的延时差异;3、为了获得最大的传输效率,连接器的特性阻抗值应与传输电路的特性阻抗相匹配。
而高速背板连接器(High 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不同于普通连接器即一般是指主要用于常用电子设备之间连接的无源器件,传递小电流或者低频信号的电气连接器;高速率背板连接器主要应用于大型通信设备、高性能工作站和工业计算机、高速存储设备之间的连接。高速背板连接器主要作用是连接单板与背板,单板和背板间具有90°垂直结构,用于传递高速差分信号 (Differential Signal)或单端信号(Single end Signal)以及传递大电流。
如申请号为201310128672.6的中国发明专利(以下称“726专利”),该专利公开了电连接器、引线框架组件和接地板,其信号触头的配合端均被构造为可绕曲梁,呈S形曲线状。该专利存在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当插头的信号触头插入插座的信号触头时,由于配合端的曲线形状与弹性材料的特性,两端的远侧末端从接触时就开始互相施加压力。在信号触头插入深度增加的过程中,两端配合端一直互相施加压力,并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理想状态下可使两端的配合端紧密连接,防止接触不良从而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但是,由于两端配合端均为曲线形状,两者接触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很强,插入和拔出时所需力较大,且拔插力度会随着接触件的增多而增加;其次,该专利的封装方式为信号触头与引线框壳体分体封装,如726专利的图3A、图5A 可以清楚看出,因此往往容易造成信号触头位置松动及不整齐,反而使得部分配合端连接不紧密,容易接触不良,不能稳定传输信号;再次,由于它采用分体封装的方式必然造成封装时多个信号针在其排列方向(即该专利中的T方向)不平整;进一步地在上述问题下,在高速传输的情况下,具体传输速率为 25Gbps以上甚至更高时,将产生信号完整性的问题,如延迟、反射、同步切换噪声、振荡、地弹、串扰等。
因此,在高速背板连接器领域,亟需一种平整度高、组装简单、信号传输高速稳定的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平整度高、组装简单、信号传输高速稳定的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组件,包括多个信号针,每一所述信号针沿竖方向延伸至预定长度,所述信号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触端、第一安装端,所述信号针的中部为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接触端为平直状,第一接触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端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第一接触端、第一安装端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两侧;所述信号针两两为一个信号组,所述信号组间隔分布;多个所述信号组被绝缘件包裹形成所述组件。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端包括设置于顶端的鱼眼端子、及位于所述鱼眼端子下方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具有所述绝缘件。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端的一侧设置垫块。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首先,多个信号组间隔分布并被绝缘件包裹形成组件,使得信号针在列方向被固定;其次,所述信号针安装端的鱼眼端子的下方设置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具有所述绝缘件,并且所述固定孔的周围也具有绝缘件,则固定孔结合绝缘件使得信号针在竖方向上被有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针的一侧设置垫块,另一侧与插座的信号针进行接触,即所述信号针在行方向上也被固定;因此,在拔插时由于信号针在各个方向上均被有效固定,即使插拔多次,信号针也不易发生位移、组件中信号针整齐度高。
实际上,要实现固定信号针的目的,首先信号针的结构就应该被设计得易于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的信号针包括平直状的第一接触端与中部的第一弯折部。如此设置,即使插座的第二接触端的顶端设置了用于引导方向的导向部,也不会出现拔插力度过大导致信号针排列不整齐的问题。插头信号针的第一接触端为平直状,插座信号针的第二接触端为弯曲的方案中,插头与插座的弯折部也使得插头与插座的相互紧密触接,既不会插拔力度过大,也不容易发生脱落。不同于现有技术在拔插较多次后出现的信号针排列杂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组件的信号针在各个方向上被固定,多次拔插后在各个方向上依然排列整齐,也不会在多次拔插后,由于信号针平整度的问题,出现高速背板连接器性能不佳等问题。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与所述信号针一体形成所述组件;所述一体形成是指预先将组件中的信号针排列整齐,然后绝缘件在设备中包裹所述信号针的预定部位,从而形成所述组件。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与所述信号针分体形成所述组件;所述分体形成是指所述信号针依次安装到所述绝缘件的其中一部分后,再和绝缘件的另一部分组装形成组件。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与接地片匹配安装,所述接地片上的接地安装端与第一安装端在列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接地片上的接地接触端与第一接触端在列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插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方面所述的组件,所述组件沿行方向排列,所述组件由绝缘壳体支撑并限位。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信号针均有分隔壁形成三面保护,所述分隔壁与所述信号针之间为所述垫块;如此设置,所述分隔壁可保护所述信号针因碰撞发生倾斜或者折弯。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的四周设置卡位柱。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第二方面所述的插头,及与所述插头匹配的插座;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的壳体互相限位,两者的信号针接触端形成单接触紧密接触,两者的接地接触端形成单接触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的信号针包括平直状的第一接触端与中部的第一弯折部,多个信号组被绝缘件包裹形成组件,使得信号针在列方向被固定;其次固定孔中及其周围也有所述绝缘件,即信号针在竖方向上被有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针的一侧设置垫块,另一侧与插座的信号针进行接触,即所述信号针在行方向上也被固定;因此,在拔插时由于信号针在各个方向上均被有效固定,即使插拔多次,信号针也不易发生位移、组件中信号针整齐度高、结合接地片的屏蔽效果,各个组件均可以达到高速稳定的信号传输要求。另外插头的信号针与插座的信号针通过单接触连接的方式,既易拔插又不容易脱落,同时能保证25Gbps及其以上速率的高速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针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的一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信号针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信号针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的接触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整体示意图;及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的连接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信号针;10-第一接触端;11-第一安装端;12-第一弯折部;101-第一接触端的末端;111-第一安装端的末端;112-鱼眼端子;113-固定孔;2-组件;20-信号组;21-单端信号针;22-绝缘件;23-垫块;220-第一通孔;221-定位块;223- 安装孔;224-内凹部;225-接地片;2250-接地接触端;2251-接地安装端;2252- 中间板;3-插头;30-绝缘壳体;32-分隔壁;33-卡位柱;4-高速背板连接器;41- 插座;410-信号针;411-卡位槽;4101-第二接触端;4102-第二安装端;4103-导向部;4104-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原理、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正如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所述,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说明书的文字或者技术内容可以确定的连接或位置关系,为了图画的简洁进行了部分的省略或者没有画出全部的位置变化图,本说明书未明确说明省略的或者没有画出的位置变化图,不能认为没有说明,为了阐述的简洁,在具体阐述时不再一一进行说明,在此统一说明。
当高速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能量存在随时间t周期变化的磁场中。而这些能量并不能完全被限制在传输线中,有一部分的能量形成磁场围绕在传输线之外。因而当高速信号沿着某一传输线传播时,这些能量就会对附近的传输线中的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导致了串扰的产生,其模式主要是感性串扰或容性串扰。一般而言,相邻的另一传输线所受到的耦合和串扰比较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本实用新型中的X方向与组件2中信号针1的排列方向为同一方向,X方向等同于列方向;Y方向与插头3中组件2的排列方向为同一方向,Y方向等同于行方向;Z方向与信号针1延伸的方向为同一方向,Z方向等同于竖方向;第一平面是在X-Z方向的所有平面中选取过第一弯折部12上一点的一个参考平面,选取的所述第一弯折部12上的点与所述第一接触端10、第一安装端11不在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接触端10、第一安装端11、接地接触端2250、接地安装端2251等均具有导电性。
在高速背板连接器领域,插头3一般设置为垂直型,即其接触端的顶点与安装端的顶点的连线与竖方向平行;插座一般设置为直角型,即其接触端与安装端可形成90°夹角,为了适应单板和背板间的90°垂直结构。
请参见图1、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针1的示意图、侧视图,图 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2的示意图。信号针1为高速背板连接器的最小单元之一,高速背板连接器4的插头3与插座均包括所述信号针1,但是结构略有不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件2,所述组件2包括多个信号针1,每一所述信号针1沿竖方向延伸至预定长度,所述信号针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触端 10、第一安装端11,所述信号针1的中部为第一弯折部12;所述第一接触端 10为平直状,第一接触端10与所述第一安装端11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第一接触端10、第一安装端11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两侧;所述信号针1两两为一个信号组20,所述信号组20间隔分布;多个所述信号组20被绝缘件22包裹形成所述组件2。所述组件2中的每一信号针1沿竖方向延伸至预定长度,应当理解,为了器件的整体一致性,每一所述信号针1的延伸长度一般是相同的,所述延伸长度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述第一接触端10为平直状是指所述第一接触端10在各个方向上均是平直的,没有弯曲的部位,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端10的接触面较侧面更宽,所述接触面是指第一接触端10与第二接触端4101接触的面,即所述组件2位于X方向上的面;所述侧面是指所述组件2在Y方向上的面;当第一接触端10与第二接触端4101接触,接触面的宽越大,两端的接触面积也越大,保证两端的实质接触;由于信号针1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整体器件的体积、材料特性等多方面因素,所述接触面与侧面的宽度需要试具体情况而定,但接触面的宽度一般比侧面的宽度更大。第一接触端10与所述第一安装端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弯折部12使得第一接触端10、第一安装端11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两侧,举例而言,所述第一接触端的末端101向所述第一安装端11凹入,及所述第一安装端的末端111向所述第一接触端10凹入,共同形成所述信号针1中部的第一弯折部12。具体地,所述第一弯折部12通过冲压出弯曲形状,或通过任何其它适宜的制造工艺制成。如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插头3与插座的连接示意图,所述第一接触端10与第二接触端4101为单接触的接触方式,具体的接触过程如下:所述第一、第二接触端4101在插头与插座的绝缘壳体已初步对位的引导下进行精准对位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端4101顶端的导向部4103在接触滑动时也起到导向作用,所述第一接触端10沿着第二接触端4101滑动,在进入到第一、第二接触端4101均准确对位,两端的绝缘壳体亦完成卡合。另外,所述信号针1 两两为一个信号组20,用于传输差分信号;所述信号组20间隔分布,信号组 20之间的间隔为接地片225安装的预留位置;多个所述信号组被绝缘件22包裹形成所述组件2,所述包裹是指多对排列整齐的信号针1除第一安装端11 的鱼眼端子112及第一接触端10,其余部位均被所述绝缘件22包围,所述信号组20被绝缘件22包裹限定,即信号针1在X方向上是被固定的,所述信号组20不容易松动。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针1安装端包括设置于顶端的鱼眼端子112、及位于所述鱼眼端子112下方的固定孔113,所述固定孔113中具有所述绝缘件22,那么在拔插时,由于固定孔113中绝缘件22的限位,所述信号针1在竖方向(即图中的Z方向)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如图9所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端10的一侧设置垫块23;设置所述垫块23的一侧是所述第一接触端10接触面的相对面。应当理解,插座的第二接触端4101顶端为外扩的导向部4103,所述导向部4103向行方向(即附图中的Y方向)外扩;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导向部4103以预定角度相交形成接触部O,所述接触部O 及所述导向部4103均可通过冲压、焊接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接触端10与第二接触端4101进行对接的过程中,所述接触部O下压所述第一接触端10,所述垫块23至少紧密抵靠在所述第一接触端10的中部或者中部以上,所述垫块23是固定的,受到接触面传递的力不会发生位移,并且其抵靠位置具有一定高度,可防止第一接触端10发生倾斜或者折弯,及后续插头3与插座对接时也无法进行紧密接触,影响高速背板连接器的性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插头3 的信号针1包括平直状的第一接触端10与中部的第一弯折部12,多个信号组 20被绝缘件22包裹形成组件2,使得信号针1在列方向被固定;其次固定孔 113中及其周围也有所述绝缘件22,即信号针1在竖方向上被有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针1的一侧设置垫块23,另一侧与插座的信号针1进行接触,即所述信号针1在行方向上也被固定;因此,在拔插时由于信号针1在各个方向上均被有效固定,即使插拔多次,信号针1也不易发生位移,组件2中信号针1整齐度高、反之,信号针1在各个方向上没有完全固定则容易随着拔插次数的增加使得信号针1的位置偏移,导致接触不可靠和传输性能不稳定。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22与所述信号针1一体形成所述组件2或者所述绝缘件22与所述信号针1分体形成所述组件2,应当理解,当所述信号针1被绝缘件22包裹,且信号针1的固定孔113中及其周围具有绝缘件22,所述信号针1在列方向与竖方向上是被固定的,采用一体形成或者分体形成所述组件2是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所述一体形成是指预先将组件2中的信号针 1排列整齐,然后绝缘件22在设备中包裹所述信号针1的预定部位,从而形成所述组件2。所述分体形成是指所述信号针1依次安装到所述绝缘件22的其中一部分后,再和绝缘件22的另一部分组装形成组件2。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22与接地片225匹配安装,所述绝缘件 22与接地片225匹配安装,即所述接地接触端2250及接地安装端2251恰好位于信号组20之间的预留位置,且所述接地片225上的接地安装端2251与第一安装端11在列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接地片225上的接地接触端2250与第一接触端10在列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举例而言,每对所述信号针1与所述绝缘件22对应位置的两面设置第一通孔220;在每对所述信号针1的两侧,所述绝缘件22的第一表面设置定位块221,紧靠每一所述定位块221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安装孔223;在每对所述信号针1的第一安装端11的两侧,所述绝缘件22形成所述内凹部224。以上关于绝缘件22的限定,都是为了便于接地片 225的匹配安装,因为接地片225需要在信号组20之间形成屏蔽效果,绝缘件 22为了配合接地片225的设置,需要限定相应的第一通孔220、定位块221、安装孔223、内凹部224等,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中组件 2的示意图,所述接地片225的中间板2252紧贴所述绝缘件22的第一表面;在列方向上,所述接地片225的接地接触端2250与所述第一接触端1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接地片225的接地安装端2251与所述第一安装端1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接地接触端2250、接地安装端2251均位于每组信号组20的间隔处。
除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现有技术中S形信号针的结构所引起的问题,为了解决分体封装时信号针容易松动的问题,可能存在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但是也容易导致下列问题:首先S形信号针的曲线形状使其在组件一体成型时难以组装到同一平面上;应当理解,被绝缘件22包裹时信号针1在X方向上组装在同一平面,有益于降低信号组20之间的串扰。如果安装了接地片225,但接地接触端2250与第一接触端10、接地安装端2251与第一安装端11无法在X 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无法有效地屏蔽信号组20之间的串扰。因此即使现有技术中针对S形信号针使用了一体形成的方式,仍然存在组装困难、信号针整齐度较低的问题,其次容易导致插头与插座之间的匹配问题,进一步导致在高速传输情景下出现信号完整性等问题。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头3,所述插头3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组件2,所述组件2沿行方向排列;所述组件2由绝缘壳体30支撑并限位。应当理解,当所述插头3包括多个所述组件2,多个所述组件2沿行方向依次排列,其中相邻的相对信号组20可以是对齐型,也可以是交错型;所述对齐型即相邻的相对信号组20在列方向上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交错型即相邻的相对信号组20在列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交错距离,与信号组20的其一信号针1相对的是相邻组件2的信号针1,与信号组20的另一信号针1相对的是相邻组件2的接地片225。一般而言,交错型排列的信号组20受近端串扰及远端串扰的影响更小,但是考虑到空间限制及某一信号组受周围信号组的影响,交错的距离并不是越大越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定。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的交错型排列模式均为:相邻的两个组件2中每一信号组20中仅其中一个信号针1沿行方向相对,另一信号针与接地接触端2250相对;但并不表示交错的距离只有此种情况,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仅展示了其中一种情况,具体的交错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进一步地,当所述信号组20为交错排列时,相对的组件 2的边缘形成缺口,每一所述组件2可以设置一个信号针1作为单端信号针21,所述单端信号针21设置于所述组件2的边缘,并且位于相对的组件2因交错形成的缺口,从而形成互补的交错结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信号针1均有分隔壁32形成三面保护,所述分隔壁32与所述信号针1之间为所述垫块23,如此设置,可以防止外力碰撞时使信号针1被折弯甚至折断,起到保护信号针1的作用,也可以将各个接触端进行分离;所述垫块23与所述分隔壁32一体成型或者分体安装,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垫块23与所述绝缘壳体30一体成型或者分体安装。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30设置卡位柱33,所述卡位柱3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中所示仅是其中一种情况,不代表所述卡位柱33的设置仅包括附图所示的方式。应当理解,如果插头3上设置了卡位柱33,插座上也应当具有与之匹配的卡位槽411。在插头3 与插座进行对接时,卡位柱33与卡位槽411先行对准,为后续信号针的精确对接提供初步定位。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速背板连接器4的示意图,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4,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插头3,及与所述插头 3匹配的插座;所述插头3及所述插座的壳体互相限位,两者的信号接触端形成单接触紧密接触,两者的接地接触端2250形成单接触紧密接触。所述信号接触端是指信号针的接触端,包括插头3信号针1的接触端、插座信号针410的接触端。具体地,所述插座包括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多个信号针410,所述信号针410的第二接触端4101、第二安装端4102,及中部的第二弯折部4104;所述第二接触端4101的顶端为外扩的导向部4103,所述导向部4103向行方向 (即附图中的Y方向)外扩;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导向部4103以预定角度相交形成接触部O,所述接触部O类似山脊形状。与插头3的组件2类似,所述插座的信号针410也被绝缘件包裹形成组件,当所述插头3包括多个所述组件时,以边缘的两行组件为例,其中一行的导向部4103朝向行方向,另一行导向部4103朝向与相对行的相反方向,因此插头3的第一接触端10插入插座的第二接触端4101时,两行信号针1的第一接触端均位于所述第二接触端4101的内侧,所述导向部4103引导插头3信号针1经过接触部O并增加插入深度完成两端互连。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触端10与第二接触端4101的接触示意图,以下为所述插头3向所述插座插入的过程,首先是插头与插座的绝缘壳体进行初步定位,所述插头3的插入深度继续增加,所述插头3的第一接触端10沿着所述插座的导向部4103插入,并与所述第二接触端4101的接触部 O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端10继续插入,所述接触部O在所述接触端上进行滑动;另外,在所述第一接触端10插入所述第二接触端4101的过程中,由于所述接触部O处为山脊状弯折处的顶部,其将对第一接触端10及第一弯折部12 产生压力,但所述第一接触端10的一侧具有所述垫块23,所述第二接触端4101 将产生形变,并且所述形变随着插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所述第二弯折部 4104具有弹性,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力;从而使得两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插头3与插座单接触紧密连接。可以理解,所述单接触是指插头3与插座的信号针410接触时具有一个接触部,具体为插头3与插座的插入过程达到预定位置时,接触部O与第一接触端10的接触部位。当插头3与插座完成插入后,由于第二接触端4101上的接触部O紧密夹住第一接触端10,并且第一接触端10 由于另一侧具有垫块23,不因受到接触部O的作用力倾斜或者折弯,因此插头 3插入插座后不容易脱落。以下为所述插头3从所述插座拔出的简要过程,所述接触部O在第一接触端10上滑动,滑动的方向为逐渐远离第一弯折部12,并且此过程中第二接触端4101、第二弯折部4104的形变幅度由大变小,因此初始所需的拔出力较大,后续拔出过程中所需拔出力逐渐减小;即实现易插拔插头的同时,插头插在插座上时不易脱落,防止不慎牵动器件即将插头3与插座分离,造成高速信号传输中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插头3的信号针1包括平直状的第一接触端10与中部的第一弯折部12,多个信号组20被绝缘件22包裹形成组件2,使得信号针1在列方向被固定;其次固定孔113中及其周围也有所述绝缘件22,即信号针1在竖方向上被有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针1的一侧设置垫块23,另一侧与插座的信号针进行接触,所述垫块23防止信号针受力倾斜或者折弯,即所述信号针在行方向上也被固定;因此,在拔插时由于信号针1在各个方向上均被有效固定,即使插拔多次,信号针1也不易发生位移、组件2中信号针1 整齐度高、结合接地片225的屏蔽效果,各个组件2均可以达到高速稳定的信号传输要求。另外插头3的信号针与插座的信号针通过单接触接触的方式,既易拔插又不容易脱落,同时能保证25Gbps及其以上速率的高速信号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信号针,每一所述信号针沿竖方向延伸至预定长度,所述信号针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触端、第一安装端,所述信号针的中部为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一接触端为平直状,第一接触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端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第一接触端、第一安装端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两侧;
所述信号针两两为一个信号组,所述信号组间隔分布;多个所述信号组被绝缘件包裹形成所述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端包括设置于顶端的鱼眼端子、及位于所述鱼眼端子下方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具有所述绝缘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的一侧设置垫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信号针一体形成所述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信号针分体形成所述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与接地片匹配安装,所述接地片上的接地安装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端在列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接地片上的接地接触端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在列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
7.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至少一个所述组件沿行方向排列,所述组件由绝缘壳体支撑并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信号针均有分隔壁形成三面保护,所述分隔壁与所述第一接触端之间为垫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卡位柱。
10.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及与所述插头匹配的插座;
所述插头及所述插座的绝缘壳体互相限位,两者的信号针接触端形成单接触紧密连接,两者的接地接触端形成单接触紧密连接。
CN202121188518.4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Active CN215896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8518.4U CN215896776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8518.4U CN215896776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6776U true CN215896776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49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8518.4U Active CN215896776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6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47482B (zh) 電纜線連接器
CN102738660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US5531612A (en) Multi-port modular jack assembly
US81007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7762846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back shell
US2010029180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6210230B1 (en) Cable connector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TW202119700A (zh) 電子連接器
CN113437594B (zh) 高速子连接器
US202301878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hybrid connection for conductive terminals
TW202036988A (zh) 連接器
CN113555708A (zh) 插头连接器
EP3258545B1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plug connector
TW202123547A (zh) 電連接器
US10193262B2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n insulator wafer
CN215896776U (zh) 一种组件、插头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CN111952748B (zh) 卡缘连接器
CN212392442U (zh) 电连接结构
CN215645294U (zh) 电连接器
CN219086384U (zh) 电连接器
CN213959258U (zh) 一种低串扰高速插座电连接器
US20230378680A1 (en) Connector
JP7547704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216903604U (zh) 屏蔽板、母端信号传输模块以及母端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