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5195U -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5195U
CN215895195U CN202122127598.9U CN202122127598U CN215895195U CN 215895195 U CN215895195 U CN 215895195U CN 202122127598 U CN202122127598 U CN 202122127598U CN 215895195 U CN215895195 U CN 215895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chromic
layer
power supply
suppl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275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烨玥
童彬彬
马广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oy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o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o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o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275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5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5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5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第一衬底靠近第二衬底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片,电致变色片用于在变化的电压下的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所述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的胶层,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向电致变色片供电的供电模块,胶层的厚度大于供电模块的厚度,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其具有结构稳定,能够避免应力集中,整体强度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利用材料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能够可逆颜色变化的特性而制成的器件,该类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在通电条件下根据设计要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广泛应用于玻璃显示、信息电子、建筑装饰以及国防科工等领域。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上设置有供电模块,供电模块设置于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且通过粘胶层固定连接。然而由于供电模块具备一定厚度,粘合后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的间距大小不同,会造成第应力集中,导致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具有结构稳定,能够避免应力集中,整体强度高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如下: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片,所述电致变色片用于在变化的电压下的产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所述电致变色片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致变色片与所述第二衬底的胶层,所述电致变色片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电致变色片供电的供电模块,所述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供电模块的厚度,所述电致变色片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胶层设置为覆盖所述第二衬底的实心结构或围绕第二衬底边缘的中空结构,在这两种结构下具有不同的效果,实心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大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粘合的强度,同时构成了夹胶玻璃结构,能够避免第二衬底碎裂时,碎片的脱落,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能;空心结构能够减小胶层对电致变色器件光学性能的影响,对贴合工艺以及操作环境的要求小,如若粘胶层中存在气泡,色差等缺陷时也不会影响电致变色器件中部的透光或者显示效果,便于控制电致变色器件整体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片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侧面上预设有供电模块安装区域,所述供电模块安装区域与胶层相互重叠或不重叠,当所述供电模块安装区域与所述胶层不重叠时,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环形的所述胶层之中;当所述供电安装区域与所述胶层重叠时,所述胶层上与所述供电模块重叠的部分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供电模块的避让槽,通过避让槽的设置,避免第二衬底或者电致变色片与供电模块之间相互间挤压,从而避免电致变色器件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衬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胶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底上丝网印刷有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银浆,所述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导电银浆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底设置为第一透明基板层,所述第二衬底设置为第二透明基板层或者波导片。
进一步地,所述胶层设置为OCA干胶、OCA液胶或者透明热熔胶。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为FPC连接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电致变色片与第二衬底平行设置,使得电致变色片于第二衬底之间的间距大小相等,避免第二衬底在电致变色片上产生翘曲倾斜等现象,从而均衡第二衬底与电致变色片上的应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稳定性,提高强度;仅通过改变胶层的设置,在不改变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外形的条件下即可实现功能,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致变色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衬底;2、电致变色片;21、第一导电层;22、电致变色层;23、离子传导层;24、离子存储层;25、第二导电层;3、第二衬底;4、胶层;41、避让槽;5、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衬底1和第二衬底3,第一衬底1靠近第二衬底3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片2,所述电致变色片用于在变化的电压下的产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的胶层4,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向电致变色片2供电的供电模块5,胶层4的厚度大于供电模块5的厚度,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胶层4设置为覆盖第二衬底3的实心结构,实心结构能够增大的连接面积,均衡应力分布,并且胶层4能够起到强化整体结构的作用,提高镜片整体的强度。电致变色片2靠近第二衬底3的侧面上预设有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与胶层4相互重叠,胶层4上与供电模块5重叠的部分开设有用于避让供电模块5的避让槽41,避让槽41的高度不小于供电模块5的厚度,使得粘合后的电致变色片2与第二衬底3之间的间距能够保持一致,避免供电模块5的设置所造成的应力集中。
如图4所示,电致变色片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21、电致变色层22、离子传导层23、离子存储层24和第二导电层25,第一导电层21与第一衬底1固定连接,第二导电层25与胶层4固定连接。第一衬底1上丝网印刷有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银浆,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一导电层21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层25电性连接,供电模块5与第二导电银浆电性连接,供电模块5设置为FPC连接线。
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采用ITO或FTO导电薄膜;电致变色层22包含镍的氧化物,镍的氧化物是一种常见的阳极着色材料,其中离子传导层23在制备时可以掺杂钨离子,能够提高变色效率;离子传导层23包含锂离子或者钠离子,理论上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离子可以是氢离子、锂离子、钠离子等,但是由于氢离子的稳定性差,在外加电压下容易发射管释放氢气和氧气的电极反应,从而容易造成膜层的脱落;离子存储层24包含钨的氧化物,钨的氧化物是一种常见的阴极着色材料,其中电致变色层22在制备时可以掺杂镍离子,能够提高变色效率。上述电致变色层22和离子存储层24的设置构成了互补型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够提高变色效率。第一电极层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第二电极层用于连接电源的负极,当改变电源的输出电压大小时能够改变电致变色层22和离子传导层23的着色程度。
第一衬底1设置为第一透明基板层,根据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不同,当该电致变色器件用作电致变色眼镜时,第二衬底3设置为第二透明基板层;当该电致变色器件用作AR眼镜时,第二衬底3设置为波导片。胶层4设置为OCA干胶、OCA液胶或者透明热熔胶。OCA胶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的特种粘胶剂,其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胶层4是围绕第二衬底3边缘的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的设置能够减少胶层4的设置对镜片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如采用实用结构的胶层4,对粘合过程的工艺要求高,需要保证粘合时的洁净度以及平整度,而采用空心结构时,粘合位置设置在镜片的边缘,便于操作,对镜片整体的光学性能影响小。此时胶层4与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不重叠,供电模块5设置于环形的胶层4之中且供电模块5固定于第二导电层25上。此时无需在胶层4上开设避让槽41,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供电安装区域与胶层4重叠,胶层4上与供电模块5重叠的部分开设有用于避让供电模块5的避让槽41,这种设置方式下结构紧凑,使供电模块5的位置向镜片的边缘靠近,减小供电模块5外露于胶层4的面积,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1)和第二衬底(3),所述第一衬底(1)靠近所述第二衬底(3)的侧面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片(2),所述电致变色片(2)用于在变化的电压下的产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所述第二衬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所述第二衬底(3)的胶层(4),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所述第二衬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电致变色片(2)供电的供电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4)的厚度大于所述供电模块(5)的厚度,所述电致变色片(2)与所述第二衬底(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4)设置为覆盖所述第二衬底(3)的实心结构或围绕第二衬底(3)边缘的中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片(2)靠近所述第二衬底(3)的侧面上预设有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所述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与胶层(4)相互重叠或不重叠,当所述供电模块(5)安装区域与所述胶层(4)不重叠时,所述供电模块(5)设置于环形的所述胶层(4)之中;当所述供电安装区域与所述胶层(4)重叠时,所述胶层(4)上与所述供电模块(5)重叠的部分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供电模块(5)的避让槽(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片(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层(21)、电致变色层(22)、离子传导层(23)、离子存储层(24)和第二导电层(25),所述第一导电层(21)与所述第一衬底(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25)与所述胶层(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1)上丝网印刷有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银浆,所述第一导电银浆和第一导电层(2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银浆和第二导电层(25)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5)与所述第二导电银浆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1)设置为第一透明基板层,所述第二衬底(3)设置为第二透明基板层或者波导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4)设置为OCA干胶、OCA液胶或者透明热熔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5)设置为FPC连接线。
CN202122127598.9U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Active CN215895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7598.9U CN215895195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7598.9U CN215895195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5195U true CN215895195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03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27598.9U Active CN215895195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5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7865B2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with side-by-sid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KR101535100B1 (ko) 전기변색 스마트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34518B (zh) Electrochromic device
KR20090031915A (ko) 가변적인 광학적 및/또는 활동적 특성을 갖는 유리 타입 전기화학적/전기적으로 제어 가능한 디바이스
WO2021082804A1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11521A1 (zh) 显示装置及透明窗
CN113867017A (zh) 一种多功能调光器件及其夹胶玻璃、中空玻璃及贴附膜
CN111505857A (zh) 一种pdlc调光膜及调光玻璃
CN215895195U (zh)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的接线布置
CN215895194U (zh) 一种电致变色模组
KR20100092745A (ko) 전기 변색 장치
CN115390330A (zh) 一种导电基底、可调光器件及后视镜
CN216013901U (zh) 一种ar、mr电致变色镜片的电极布置
CN210072274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上的电致变色玻璃结构
CN113219755A (zh) 电致变色器件用导电结构及电致变色器件
CN207924334U (zh) 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及一层电极两区单面电极片
CN217788399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0367505U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
CN216210368U (zh) 一种中空结构电致变色镜片
CN220569048U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
CN209858898U (zh) 雾态透明液晶屏
JPS62220932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ツク表示素子
CN219370165U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5729178U (zh) 电子窗帘结构
CN207301573U (zh) 一种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1088, laixiu Road, Lili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Boy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688 FenHu Avenue, Lili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oy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