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5115U -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5115U
CN215875115U CN202121971686.0U CN202121971686U CN215875115U CN 215875115 U CN215875115 U CN 215875115U CN 202121971686 U CN202121971686 U CN 202121971686U CN 215875115 U CN215875115 U CN 215875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balloon
catheter
sucker
clos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716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二冬
潘名辉
黄飞龙
戎银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tech Medical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tech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tech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tech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716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5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5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5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包括球囊、导管、胶囊和填充物,球囊被包裹在胶囊中,球囊上设置有自封闭阀,导管的体外端留在胶囊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上位于自封闭阀处设置有吸盘,导管的体内端穿过吸盘并插入自封闭阀内,导管上形成有与球囊相通的送料腔和与吸盘相通的通气腔,在导管的体外端设置有与送料腔连通的送料阀和与通气腔连通的通气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外形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导管在输送填充物时,连接稳定牢靠,输送完毕后,易于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背景技术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减肥可以使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并且体重减少的量与并发症的降低呈正相关。《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患者群体庞大。
目前,对于通过控制饮食或运动方式减肥无效或无意愿的人群,国内普遍开展缩胃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手术会带来感染、胃漏及体表留疤的缺点。胃内球囊产品,经患者口部进入胃内,不切除胃且体表无创口,符合第五代无孔术的要求,规避外科手术带来的风险。国外已有减肥球囊上市,但是这些球囊与导管的连接方式存在缺陷,一是因结构复杂导致植入物体积较大,难以输送至患者体内;另一个是因结构不合理导致导管与球囊难以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外形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导管在输送填充物时,连接稳定牢靠,输送完毕后,易于分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包括球囊、导管、胶囊和填充物,球囊被包裹在胶囊中,球囊上设置有自封闭阀,导管的体外端留在胶囊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上位于自封闭阀处设置有吸盘,导管的体内端穿过吸盘并插入自封闭阀内,导管上形成有与球囊相通的送料腔和与吸盘相通的通气腔,在导管的体外端设置有与送料腔连通的送料阀和与通气腔连通的通气阀。
作为改进,所述自封闭阀由软质弹性材料组成,自封闭阀包括与吸盘相隔的平片层和密封膜,密封膜呈V型或伞形,自封闭阀与球囊焊接或粘接为一体。
再改进,所述自封闭阀的平片层上开设有穿孔,导管的外径穿过平片层的穿孔,在导管与自封闭阀分离后,平片层上的穿孔可以自动闭合。
再改进,所述送料腔沿着导管的中轴线布置,通气腔位于导管的侧部,在导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通气腔和吸盘内腔的通气孔。
再改进,所述填充物是气体、液体或其他流动性物质。
再改进,所述吸盘呈倒V形或者伞形,吸盘上用于导管插入的插入孔位于吸盘的顶部。
再改进,所述导管和球囊上设置有可被X光或超声探测到的显影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患者口服前先将导管的体内端穿过吸盘并插入球囊的自封闭阀中,导管通过通气阀抽取吸盘内的气体,吸盘和自封闭阀紧密贴合,并裹紧于导管的外壁之上,使得导管和球囊相对固定,彼此不会分离,接着,输料阀向导管的输料腔内输送填充物,填充物通过导管充入球囊内,使得球囊由压缩状态变为膨胀状态,球囊被填充至指定状态,停止填充物的输送,自封闭阀关闭,通气阀向吸盘内充入气体,吸盘恢复至未贴合状态,吸盘与自封闭阀和导管分离,此时,即可将导管从自封闭阀中可自由抽出,实现轻松分离,分离后,自封闭阀和吸盘自动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处于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处于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球囊被填充至指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球囊在填充完成后导管分离自封闭阀自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中的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包括球囊300、导管100、胶囊、自封闭阀200、输料阀110、通气阀120、吸盘130和填充物。
其中,球囊300在吞咽前被包裹在胶囊中,球囊300上设置有自封闭阀200,导管100的体内端与自封闭阀200可拆卸地相连,导管100的体外端留在胶囊外,导管100具有一定长度,能够满足从患者口部以外至胃内的长度,球囊300上位于自封闭阀200处设置有吸盘130,导管100的体内端穿过吸盘130并插入自封闭阀200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管100为双腔结构,包括送料腔和通气腔,送料腔与球囊300相通用于输送填充物,通气腔与吸盘130相通用于输送气体,导管100的体外端设置有与送料腔连通的送料阀110和与通气腔连通的通气阀120。优选地,送料腔沿着导管100的中轴线布置,通气腔位于导管100的侧部,在导管100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通气腔和吸盘130内腔的通气孔140。
其中,填充物是气体、液体或其他流动性物质,在填充物的作用下,定位球囊130膨胀,并使球囊300由压缩状态变为膨胀状态。
进一步地,自封闭阀200由软质弹性材料组成,自封闭阀200包括与吸盘130相隔的平片层和密封膜,密封膜呈V型或伞形,自封闭阀200与球囊300焊接或粘接为一体。自封闭阀200的平片层上开设有穿孔,导管100的外径穿过平片层的穿孔,在导管100与自封闭阀200分离后,平片层上的穿孔可以自动闭合,通过在自封闭阀200上设置平片层,便于吸盘130的贴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盘130固定于自封闭阀200表面,当吸盘130内部空气被排出,在外部气压作用下,紧密牢固贴合于自封闭阀200的平片层,从而使导管100与球囊300相对固定;当吸盘130内部被充入气体,吸盘130内气压与外部气压平衡,吸盘130与自封闭阀200分离。
另外,吸盘130呈倒V形或者伞形,吸盘130上用于导管100插入的插入孔位于吸盘130的顶部,便于吸盘130箍紧导管100外壁,同时,提高吸盘130贴附于自封闭阀200的平片层上的能力。
此外,导管100和球囊300上设置有可被X光或超声探测到的显影标记,使得导管100和球囊300可被X光或超声探测到,便于观察植入物系统在体内位置。
现针对各个附图做简要的描述。
图1展示为导管100通过通气阀120抽取吸盘130内气体,使吸盘130与自封闭阀200紧密贴合,使导管100与球囊300相对固定,通过导管100的输料阀110输送填充物,填充物通过导管100充入球囊300,使球囊300由压缩状态变为膨胀状态。
图2展示在球囊300被填充至指定状态,停止填充物的输送,自封闭阀200关闭,通过通气阀120向吸盘130内充入气体,吸盘恢复至未贴合状态,与自封闭阀200的平片层分离,使吸盘130与自封闭阀200分离,使导管与球囊300相对分离。
图3展示导管100自球囊300外部通过自封闭阀200穿入球囊300内部,通过通气阀120抽取吸盘130内气体,使吸盘130与自封闭阀200紧密贴合,使导管100与球囊300相对固定,导管100与球囊300内部形成通道,将填充物通过导管100冲入球囊300内部。
图4展示球囊300在填充完成后,将吸盘130内充入气体,使吸盘130与自封闭阀200分离,然后把导管100通过自封闭阀200与球囊300分离,自封闭阀200自动关闭。
在患者口服前先将导管100的体内端穿过吸盘130并插入球囊300的自封闭阀200中,导管100通过通气阀120抽取吸盘130内的气体,吸盘130和自封闭阀200紧密贴合,并裹紧于导管100的外壁之上,使得导管100和球囊300相对固定,彼此不会分离,接着,输料阀110向导管100的输料腔内输送填充物,填充物通过导管100充入球囊300内,使得球囊300由压缩状态变为膨胀状态,球囊300被填充至指定状态,停止填充物的输送,自封闭阀200关闭,通气阀120向吸盘130内充入气体,吸盘130恢复至未贴合状态,吸盘130与自封闭阀200和导管100分离,此时,即可将导管100从自封闭阀200中可自由抽出,实现轻松分离,分离后,自封闭阀200和吸盘130自动关闭。
按照本申请实施的球囊300在填充物后膨胀,通过自密闭阀200阻止物质进出球囊300内部,使球囊300长期、稳定占据人体胃部空间,减少人体摄入食物,达到减重的目的。球囊300在膨胀后,在人体腔体内保留4~6个月后,靠外部介入器械或自身降解,球囊300结构完整性被破坏,使填充物排出球囊300,球囊300扁瘪后,被介入器械取出或随人体自然腔道排出体外。

Claims (7)

1.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包括球囊(300)、导管(100)、胶囊和填充物,球囊(300)被包裹在胶囊中,球囊(300)上设置有自封闭阀(200),导管(100)的体外端留在胶囊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300)上位于自封闭阀(200)处设置有吸盘(130),导管(100)的体内端穿过吸盘(130)并插入自封闭阀(200)内,导管(100)上形成有与球囊(300)相通的送料腔和与吸盘(130)相通的通气腔,在导管(100)的体外端设置有与送料腔连通的送料阀(110)和与通气腔连通的通气阀(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封闭阀(200)由软质弹性材料组成,自封闭阀(200)包括与吸盘相隔的平片层和密封膜,密封膜呈V型或伞形,自封闭阀(200)与球囊(300)焊接或粘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封闭阀(200)的平片层上开设有穿孔,导管(100)的外径穿过平片层的穿孔,在导管(100)与自封闭阀(200)分离后,平片层上的穿孔可以自动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腔沿着导管(100)的中轴线布置,通气腔位于导管(100)的侧部,在导管(100)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通气腔和吸盘(130)内腔的通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是气体、液体或其他流动性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30)呈倒V形或者伞形,吸盘(130)上用于导管(100)插入的插入孔位于吸盘(130)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0)和球囊(300)上设置有可被X光或超声探测到的显影标记。
CN202121971686.0U 2021-08-21 2021-08-21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Active CN215875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1686.0U CN215875115U (zh) 2021-08-21 2021-08-21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1686.0U CN215875115U (zh) 2021-08-21 2021-08-21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5115U true CN215875115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0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71686.0U Active CN215875115U (zh) 2021-08-21 2021-08-21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5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82657Y (zh) 双通道塑料喉罩
EP1610737B1 (en) Self-inflating intragastric volume-occupying device
US11406486B2 (en) Suction stent, st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ling a leakage
CN108158705B (zh) 一种用于球囊系统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TW201219074A (en) Artificial airway device
US6840242B1 (en) Tracheostomy aspiration suction tube
CN208808762U (zh) 一种球囊系统及其连接和释放结构
CN207785324U (zh) 一种胃内球囊系统的新型连接和释放结构
CN107126307B (zh) 一种胃内球囊系统的新型连接和释放方法及结构
CN215875115U (zh)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CN208876916U (zh) 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
CN113768676A (zh)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的连接和释放结构
CN211884863U (zh) 一种用于鼻出血的压迫止血鼻咽通气管
CN205268627U (zh) 一种贲门封堵式鼻胃管
CN216136130U (zh) 一种吞咽式球囊系统的连接和分离结构
CN215606624U (zh) 一种体内植入球囊系统的自封闭系统
CN107744419A (zh) 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
CN215307023U (zh) 一种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及球囊植入系统
CN209332756U (zh) 防压力性损伤胃管
CN2334426Y (zh) 夹导丝双腔胃管
CN211383157U (zh) 一种带有可自动填充气囊的输液港蝶翼针
CN106073960A (zh) 一种双囊型胃减容装置
CN216090953U (zh) 一种体内植入物的封闭和释放结构
CN217286208U (zh)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
CN108785103A (zh) 防压力性损伤胃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