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1803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1803U
CN215871803U CN202122417987.5U CN202122417987U CN215871803U CN 215871803 U CN215871803 U CN 215871803U CN 202122417987 U CN202122417987 U CN 202122417987U CN 215871803 U CN215871803 U CN 215871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arphone
instruction
ligh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79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际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4179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1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1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1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光交互电路;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耳机主体,用于发出光信号,以使耳机基于所述光信号实现光交互;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耳机与光交互电路结合,集成了现有耳机的功能,实现了比现有耳机更多的功能,使该耳机具备光交互功能,从而能够使其利用光交互技术实现近距离通信,增强了该耳机的功能性。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数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具体为,通过对产品进行智能化设计,主要方法是将传感器、蓝牙模块、内置芯片等技术嵌入进去,以实现该产品的智能化,从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耳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品之一,其功能较为单一,不具备近距离通信功能,通常只是用来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实现播放智能终端上的音频数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耳机,能够实现近距离通信,成为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用于解决现有耳机功能单一,不具备近距离通信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光交互电路;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耳机主体,用于发出光信号,以使耳机基于所述光信号实现光交互。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包括:耳机头部和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所述耳机头部连接;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手持部或所述耳机头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手持部的壳体内壁或所述耳机头部的壳体内壁;所述手持部的壳体或所述耳机头部的壳体具有闪光区;所述闪光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闪光区对应所述光交互电路的发光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手持部的壳体外壁或所述耳机头部的壳体外壁;所述耳机还包括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罩设于所述光交互电路和/或所述耳机主体的外侧,所述保护外壳具有闪光区;所述闪光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闪光区对应所述光交互电路的发光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包括:电路板和光交互模块;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光交互模块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及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发出所述光信号;不同的控制指令对应不同的光信号。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设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光交互模块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模块包括:光交互控制电路和发光元件;所述光交互控制电路和所述发光元件均集成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光交互控制电路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及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发光元件发出所述光信号。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和/或所述光交互电路还包括:指令发送模块;所述指令发送模块包括:触控板、触摸感应器及处理芯片;其中,所述触控板集成于所述电路板;所述触摸感应器集成于所述触控板,所述触摸感应器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触摸指令,并将所述触摸指令发送至所述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集成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光交互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触摸指令,及根据所述触摸指令生成相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光交互模块;所述触摸指令依赖于预设触控规则;所述预设触控规则至少包括一触控形式;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分别对应一所述触摸指令和一所述控制指令,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对应的控制指令不同,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对应的触摸指令不同。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指令发送模块还包括: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集成于所述触控板,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触摸感应器叠加设置,且所述压力感应器位于所述触摸感应器远离所述触控板的一侧,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用户在发出所述触摸指令时,对应的触摸压力,并将所述触摸压力发送至所述处理芯片。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耳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通过将现有耳机与光交互电路结合,集成了现有耳机的功能,实现了比现有耳机更多的功能,使该耳机具备光交互功能,从而能够使其利用光交互技术实现近距离通信,增强了该耳机的功能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触控功能配合压力感应,使得触控实现光交互的安全可靠性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于一实施例中的爆炸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于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交互电路于一实施例中的原理框图。
标号说明
1 耳机主体
11 耳机头部
12 手持部
2 光交互电路
21 电路板
22 指令发送模块
221 触控板
222 触摸感应器
223 处理芯片
224 压力感应器
23 光交互模块
231 光交互控制电路
232 发光元件
24 供电模块
3 保护外壳
31 第一壳体
32 第二壳体
33 第三壳体
34 闪光区
35 触摸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示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用于解决现有耳机功能单一,不具备近距离通信功能的问题。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
本实用新型的耳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通过将现有耳机与光交互电路结合,集成了现有耳机的功能,实现了比现有耳机更多的功能,使该耳机具备光交互功能,从而能够使其利用光交互技术实现近距离通信,增强了该耳机的功能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触控功能配合压力感应,使得触控实现光交互的安全可靠性大大增强。
如图1至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包括耳机主体1和光交互电路2。
具体地,所述光交互电路2设于所述耳机主体1,用于发出光信号,以使耳机基于所述光信号实现光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近距离通信中,主流的近距离信息验证技术是以蓝牙、NFC、Wifi,以及二维码为主,其中,NFC并非所有的智能设备都具备,这对于智能设备的生产厂商来说是一个硬件成本;而蓝牙、Wifi虽然是默认硬件,但与设备的通信过程依然不够简便;二维码作为明码通讯,很容易被盗;而光交互采用暗码通讯,安全性高,既不会被盗,也不会像蓝牙那样被抓包,而且,通过光信号传递信息,无需额外硬件,且接收端的硬件成本也较低,另外,光交互速度快;所以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现有耳机与光交互电路结合,集成了现有耳机的功能,实现了比现有耳机更多的功能,使该耳机具备光交互功能,从而能够使其利用光交互技术实现近距离通信,增强了该耳机的功能性。
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1包括耳机头部11和手持部12。
具体地,所述手持部12与所述耳机头部11连接;所述光交互电路2设于所述手持部12或所述耳机头部11。
需要说明的是,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其耳机头部11在用户的耳朵内部,而其手持部12是暴露在用户耳朵的外侧,所以,如果将该光交互电路2设在手持部12上,则可在正常使用该耳机(该耳机的耳机头部11插入用户耳朵内)的同时,使该耳机发出光信号,实现光交互功能;反之,如果将该光交互电路2设在耳机头部11时,则只有将该耳机从用户的耳朵内取下,才可以正常进行光交互。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2设于所述手持部12的壳体外壁或所述耳机头部11的壳体外壁。
如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包括保护外壳3。
具体地,所述保护外壳3罩设于所述光交互电路2和/或所述耳机主体1的外侧(如图1和图2所示,以保护外壳3罩设在光交互电路2和耳机主体1的外侧为例进行说明),所述保护外壳3具有闪光区34;所述闪光区34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闪光区34对应所述光交互电路2的发光区。
需要说明的是,光交互电路2的发光区用于发出光信号,该光信号通过该闪光区34向保护外壳3的外侧辐射,从而使光交互接收设备接收到该光信号,以实现光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该光交互接收设备包括但并不限于:门禁、快递柜、收钱设备等智能硬件设备。
优选地,于本实施例中,该闪光区34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保护外壳3的设置,避免了该光交互电路2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对该光交互电路2起到了有效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该保护外壳3可以为一整体的壳体结构,也可为图1中显示的由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及第三壳体33组成的分体式壳体结构。
具体地,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及第三壳体33之间的连接,可采用但并不限于卡接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图1中的分体式壳体结构,便于组装和拆卸该保护外壳3,进而方便后续对其内部结构(包括耳机本体1、光交互电路2)的维修和更换操作。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2设于所述手持部12的壳体内壁或所述耳机头部11的壳体内壁。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光交互电路2设于手持部12上,则其具体设在该手持部12的壳体内壁上;而当该光交互电路2设于耳机头部11上时,其具体设在该耳机头部11的壳体内壁上。
具体地,所述手持部12的壳体或所述耳机头部11的壳体具有闪光区;所述闪光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闪光区对应所述光交互电路2的发光区。
如图1和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2包括电路板21和光交互模块23。
具体地,所述电路板21设于所述耳机主体1;所述光交互模块23集成在所述电路板21上,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及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发出所述光信号,从而使光交互接收设备接收到该光信号,实现光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控制指令对应不同的光信号,以使该耳机通过发出不同的光信号实现多种交互功能。
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2还包括指令发送模块22。
具体地,所述指令发送模块22与所述光交互模块23连接,用于向所述光交互模块23发送控制指令。
如图1和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指令发送模块22包括触控板221、触摸感应器222及处理芯片223。
具体地,所述触控板221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1;所述触摸感应器222集成于所述触控板221,所述触摸感应器222与所述处理芯片223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触摸指令,并将所述触摸指令发送至所述处理芯片223;所述处理芯片223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1,所述处理芯片223与所述光交互模块23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触摸指令,及根据所述触摸指令生成相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光交互模块2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摸指令依赖于预设触控规则;所述预设触控规则至少包括一触控形式;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分别对应一所述触摸指令和一所述控制指令,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对应的控制指令不同,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对应的触摸指令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触控规则是预先设定好的规则,用于指导用户按照该预设触控规则,执行触摸操作,实现发出控制指令;在该预设触控规则中至少包括一种触控形式(每一种触控形式对应一种触摸方式和一种控制指令);具体地,用户按照触控形式中的触摸方式触摸触控板221,以发出相应的触摸指令,触摸感应器222接收到该触摸指令,并将其发送至处理芯片223,以使该处理芯片223根据该触摸指令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从而最终实现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光交互模块23,以使该光交互模块23基于该控制指令再生成相应的光信号,进而实现光交互。
诸如,手指长按触控板,激活光交互电路;
手指单击触摸触控板,打开快递柜;
手指连续三次点击触控板,确定支付等等。
优选地,该触摸感应器222采用电容式触摸感应。
于本实施例中,该指令发送模块22采用触控方式向光交互模块23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该指令发送模块22不限于采用触控方式向光交互模块23发送控制指令。
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指令发送模块22还包括压力感应器224。
具体地,所述压力感应器224集成于所述触控板221,所述压力感应器224与所述触摸感应器222叠加设置,且所述压力感应器224位于所述触摸感应器222远离所述触控板221的一侧,所述压力感应器224与所述处理芯片223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用户在发出所述触摸指令时,对应的触摸压力(当用户手指触摸触控板221时,触摸感应器222能够感应到用户的触摸,同时,压力感应器224能够感应到用户触摸触控板221的压力),并将所述触摸压力发送至所述处理芯片223。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触摸压力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处理芯片223才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光交互模块23,以减少误触发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条件是预先设定好的。
优选地,将该预设条件设为:触摸压力不小于预设阈值;具体地,在用户触摸触控板221的触摸压力大于或等于该预设阈值时,即认为该触摸压力满足预设条件,此时,处理芯片223即会将生成的控制指令发送至光交互模块23;反之,如果用户触摸触控板221的触摸压力小于该预设阈值,则认为该触摸压力不满足预设条件,这种情况下,该处理芯片223就不会向该光交互模块23发送该控制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阈值也是预先设定好的,其具体设为多少,不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可视具体应用场景来设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外壳3上还具有一触摸区35,该触摸区35对应上述的触控板221,用户通过触摸该触摸区35,实现发出触摸指令。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模块23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
具体地,通过将该耳机与一智能终端进行绑定,以使其光交互模块23能够直接接收来自智能终端的控制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该智能终端包括并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其他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终端设备;通常,智能终端是指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持设备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终端设备。
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模块23包括光交互控制电路231和发光元件232。
具体地,所述光交互控制电路231和所述发光元件232均集成于所述电路板21;所述光交互控制电路231与所述发光元件23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包括从指令发送模块22接收该控制指令),及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发光元件232发出所述光信号。
优选地,该该发光元件232采用LED灯珠。
于一实施例中,该光交互控制电路231包括电容和电阻,该光交互控制电路231为一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及根据处理结果控制发光元件232发出光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光交互控制电路231采用的是领域内常规的技术手段,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不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条件,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21为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柔性电路板集成光交互电路结构,使得该光交互电路的适用能力大大增强,从而能够实现将该光交互电路应用到一些对于尺寸、形状要求比较高的智能设备(对应本申请中的耳机),使该智能设备具备光交互能力。
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交互电路2还包括供电模块24。
具体地,所述供电模块24设于所述耳机主体1,所述供电模块24与所述光交互模块23连接,用于为该光交互模块23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该供电模块24还可与所述指令发送模块22连接,用于为该指令发送模块22供电。
进一步地,该供电模块24集成于上述的电路板21。
结合上述,该耳机实现光交互的工作原理如下:
用户按照预设触控规则触摸上述的触摸区35,使得上述的触摸感应器222和压力感应器224接收到触摸指令,并将该触摸指令发送至处理芯片223,处理芯片223基于该触摸指令生成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光交互控制电路231,光交互控制电路231在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控制LED灯珠发出对应该控制指令的光信号,最终,该光信号通过闪光区34辐射出去,以被光交互接收设备接收到该光信号,从而实现光交互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当用户乘坐公交、地铁、进入小区及办公楼宇、考勤,甚至某些场合的闪付时,都会用到带有类似CPU芯片、IC芯片、ID芯片、NFC芯片或包含电子标签在内的RFID芯片的智能感应终端,如感应磁卡,感应钥匙扣等,但当前的智能感应终端功能单一,比如门禁、公交、闪付等需要不同的智能感应终端,这就造成了现有的智能感应终端比较零散,容易丢三落四并造成遗失;另一方面,这些卡片及物件放在包里或口袋里取用并不方便,还容易丢失;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光交互技术与现有的耳机相结合,使该耳机能够作为智能感应终端,利用光交互实现多种功能(凡是依赖近距离通信的功能实现),具体为:用户通过发出不同的触摸指令,使光交互电路2发出对应不同触摸指令的光信号,以基于不同的光信号达到实现不同功能的目的,诸如,开门、考勤打卡、开快递柜、支付等等。
进一步地,可通过将该耳机与智能终端进行绑定,以在该耳机遗失后,通过在该智能终端上限制该耳机的使用(关闭授权),避免他人窃用该耳机,提高了该耳机使用光交互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耳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通过将现有耳机与光交互电路结合,集成了现有耳机的功能,实现了比现有耳机更多的功能,使该耳机具备光交互功能,从而能够使其利用光交互技术实现近距离通信,增强了该耳机的功能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触控功能配合压力感应,使得触控实现光交互的安全可靠性大大增强;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主体和光交互电路;
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耳机主体,用于发出光信号,以使耳机基于所述光信号实现光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包括:耳机头部和手持部;
所述手持部与所述耳机头部连接;
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手持部或所述耳机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手持部的壳体内壁或所述耳机头部的壳体内壁;
所述手持部的壳体或所述耳机头部的壳体具有闪光区;
所述闪光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闪光区对应所述光交互电路的发光区。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交互电路设于所述手持部的壳体外壁或所述耳机头部的壳体外壁;
所述耳机还包括保护外壳;
所述保护外壳罩设于所述光交互电路和/或所述耳机主体的外侧,所述保护外壳具有闪光区;
所述闪光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闪光区对应所述光交互电路的发光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交互电路包括:电路板和光交互模块;
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耳机主体;
所述光交互模块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及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发出所述光信号;不同的控制指令对应不同的光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交互电路还包括:供电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设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光交互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交互模块包括:光交互控制电路和发光元件;
所述光交互控制电路和所述发光元件均集成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光交互控制电路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及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发光元件发出所述光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交互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和/或所述光交互电路还包括:指令发送模块;所述指令发送模块包括:触控板、触摸感应器及处理芯片;其中,
所述触控板集成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触摸感应器集成于所述触控板,所述触摸感应器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触摸指令,并将所述触摸指令发送至所述处理芯片;
所述处理芯片集成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光交互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触摸指令,及根据所述触摸指令生成相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光交互模块;所述触摸指令依赖于预设触控规则;所述预设触控规则至少包括一触控形式;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分别对应一所述触摸指令和一所述控制指令,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对应的控制指令不同,每一所述触控形式对应的触摸指令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发送模块还包括:压力感应器;
所述压力感应器集成于所述触控板,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触摸感应器叠加设置,且所述压力感应器位于所述触摸感应器远离所述触控板的一侧,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用户在发出所述触摸指令时,对应的触摸压力,并将所述触摸压力发送至所述处理芯片。
CN202122417987.5U 2021-10-08 2021-10-08 耳机 Active CN215871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7987.5U CN215871803U (zh) 2021-10-08 2021-10-08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7987.5U CN215871803U (zh) 2021-10-08 2021-10-08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1803U true CN215871803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5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7987.5U Active CN215871803U (zh) 2021-10-08 2021-10-08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1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5635B2 (en) Wear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773158B2 (en) Mobile device having face recognition function using additional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mobile device
CN106887708B (zh) Nfc天线及移动终端
KR20160085828A (ko) 접속된 장치로부터의 정보 수신, 개인 식별 및 데이터 저장/교환을 위한 led, 블루투스, rfid/nfc 기술을 이용한 착용형 전자 액세서리
US11237640B2 (en) Wearable device enabling multi-finger gestures
CN204965256U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WO2016074346A1 (zh)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终端、金融卡以及金融管理系统
CN104067542A (zh) 基于具有触摸显示器的用户装置的人体耦合通信
WO2016113693A1 (en) Wearable data processing and control platform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CN205427859U (zh) 便携式存储装置
US20110249104A1 (en) Peripheral for a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4137073A1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발광 장치가 구비된 인조 손톱
US20190286189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removable control module
CN206472269U (zh) 蓝牙耳机
US20130217338A1 (en) Method of multi-target switch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externally connected bluetooth selection device
CN215871803U (zh) 耳机
CN109525919B (zh) 开关机控制装置、开关机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TWM494362U (zh) 可攜式支付裝置
CN104331159A (zh) 一种智能手戴式设备及控制系统
CN113885653A (zh) 光交互电路、光交互发送设备及光交互系统
CN105955539A (zh) 一种触控装置及其方法
KR100943031B1 (ko) 휴대단말기 부착용 입력장치
CN215867798U (zh) 触控笔
KR20180102281A (ko) 간편 결제용 스마트 링
CN110502302A (zh) 应用程序界面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