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0810U - 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0810U
CN215870810U CN202121265194.XU CN202121265194U CN215870810U CN 215870810 U CN215870810 U CN 215870810U CN 202121265194 U CN202121265194 U CN 202121265194U CN 215870810 U CN215870810 U CN 215870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charging
extension
tension spring
extens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51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洋
苗利恒
胡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51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0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0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0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充式充电器,包括座体,座体上表面设有可供充电产品插入充电的充电槽,所述座体于所述充电槽处还设有可绕自身下部的转轴在预定角度内转动的极片支架;极片支架包括成角度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装有导电极片,导电极片的上部设有充电触点;第二延伸部设于可被充电产品抵接的位置,其在被抵接时带动第一延伸部转动,充电触点跟随转动直至电连接充电产品;座体还设有容置空间及弹性机构,在第二延伸部无外部施压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的包括充电触点的上端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保持于容置空间内,可避免充电产品在插入或者取出时与座充式充电器的导电极片发生摩擦的问题,以维持充电产品良好的外观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了人们必备的辅助工具,而一般的电子产品通常都通过充电底座为其内设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底座充电探针大多都是外漏,比如对讲机。
对讲机在选择充电方式时,一般是选择单独电池或者主机带电池的充电方案,通过导电极片实现电池—座充—电流的接触,但是,在插入或者拔取电池时,电池的导电极片和塑胶外壳与座充的导电极片发生摩擦,在相互作用力下,电池的导电极片和塑胶外壳被摩擦出明显的痕迹,影响了对讲机的整体外观形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座充式充电器的导电极片容易与充电产品产生摩擦形成划痕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座充式充电器,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座体上表面设有可供充电产品插入充电的充电槽;所述座体于所述充电槽处还设有可绕自身下部的转轴在预定角度内转动的极片支架;所述极片支架包括成角度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装有导电极片,所述导电极片的下部伸入所述座体内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电极片的上部设有可与充电产品电连接的充电触点,所述导电极片以及所述充电触点跟随所述第一延伸部转动;
所述第二延伸部设于可被所述充电产品抵接的位置,并其在被抵接施压时带动所述第一延伸部转动,所述充电触点跟随转动直至电连接充电产品;
所述座体还设有容置空间及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分别与所述座体和所述极片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二延伸部无外部施压,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包括所述充电触点的上端在所述弹性机构的作用下保持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导电极片的极片槽,所述极片槽下方设有开口,所述导电极片上部固定在所述极片槽内,其下部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用于在无外部施压时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复位的拉簧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横向两侧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端可转动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横向侧面的下部,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座体内;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第一拉簧转轴,所述第一延伸部横向两侧上部还分别设有第二拉簧转轴,所述拉簧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簧转轴,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簧转轴。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柱以及固定板;所述支撑柱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支撑柱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侧面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延伸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一连接轴,二者可转动式连接;相背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拉簧件第二端的所述第一拉簧转轴,所述第一拉簧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拉簧转轴的相同;所述固定板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座体内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横向两侧上部分别还设有与第二拉簧转轴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拉簧转轴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第二拉簧转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深度,其突出部分与所述拉簧件连接。
优选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导电极片下部电连接的漏铜区域。
优选地,所述极片槽内壁横向两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导电极片上部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极片,所述第一分支极片与所述第一卡槽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极片槽内壁横向两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的后方;所述导电极片下部还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分支极片,所述导电极片下部穿过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支极片与所述第二卡槽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触点包括所述导电极片上部向外弯折的凸起点,所述凸起点高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簧转轴和所述第二拉簧转轴的周向侧面均设有用于限制拉簧件位移的开槽,所述开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拉簧件的直径。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不影响充电功能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极片支架与弹性机构,在充电状态下充电产品抵接极片支架时充电触点弹出与充电产品抵接,以进行充电;当充电产品被取出后,弹性机构带动极片支架和充电触点转动复原至座体内,避免导电极片与充电产品的外壳之间的接触,解决了充电产品在插入或者取出时与座充的导电极片发生摩擦的问题,从而保护充电产品的外壳免受破坏,维持充电产品的良好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座充式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座充式充电器处于隐藏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座充式充电器处于工作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图2所示座充式充电器略去部分外壳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座充式充电器的极片支架与弹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略去弹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座充式充电器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座充式充电器的第一实施例。该座充式充电器可为对讲机充电,可以理解地,该座充式充电器不仅限于为对讲机充电,适用于各种通过外漏的导电极片实现充电功能的充电产品,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保护充电产品外壳不被磨损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座充式充电器,可包括座体1,座体1上表面设有可供充电产品插入充电的充电槽11。该充电槽11在座体1上表面轴向延伸成形,呈圆弧型;在充电槽11内侧可设有用于固定充电产品的插销,与充电产品上的卡槽相配合;该充电槽11可以与座体1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装配关系,通过卡接等方式连接。座体1还设有电源接口,用于与市电连接的充电头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周向侧面设有开孔,用于提高散热能力。另外,座体1上设有用于分别正负极的标记,优选地,采用雕刻或者激光成形。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座体1于所述充电槽11处还设有可绕自身下部的转轴在预定角度内转动的极片支架2极片支架2包括成角度的第一延伸部211和第二延伸部212;
具体地,座体1位于充电槽11处设有与座体1内部相连通的活动空间,活动空间用于容纳极片支架2;极片支架2的下部两侧设有转轴,分别与座体连接,极片支架2可在活动空间内绕其下部转轴在预定角度内转动;可以理解地,该活动空间是为了让极片支架2嵌入座体1内,以达到合理利用空间,美观简洁的效果;并非一定需要与座体1内部相连通,极片支架2亦可以设置在座体1的上方,只需要满足极片支架2可绕其下部转轴在预定角度内转动即可。
更进一步地,第一延伸部211与第二延伸部212呈夹角设置,夹角满足只有第二延伸部212在充电产品抵接时导电极片才会接触到充电产品即可;优选地,第一延伸部211与第二延伸垂直连接,呈L型结构。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上装有导电极片24;具体地,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设有极片槽23,用于放置导电极片24,极片槽23的数量与充电产品的相对应,极片槽23下方设有开口,导电极片24的下部穿过开口伸入座体1内与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
导电极片24的上部设有可与充电产品电连接的充电触点213,充电触点213装于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导电极片24以及充电触点213跟随第一延伸部211转动;优选地,该充电触点213是导电极片24上部向外弯折而成的凸起点,该凸起点的高度大于极片槽23的深度,且高于极片支架2第一延伸部211的平面;通过该凸起点与充电产品上的导电极片接触,以实现充电功能。
如图2至图3所示,极片支架2的第二延伸部212设于可被充电产品抵接的位置,并其在被抵接施压时带动第一延伸部211转动,充电触点213跟随转动直至电连接充电产品;座体还设有容置空间和弹性机构,弹性机构分别与座体1和极片支架2连接,在第二延伸部212无外部施压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211的包括充电触点213的上端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保持于容置空间内。
具体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第一延伸部211包括充电触点213的上端;在充电产品插入充电槽11时,充电产品抵接极片支架2的第二延伸部212,并利用牵引力将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旋转一定的角度,令该第一延伸部211上的导电极片24接触到充电产品的充电触点213,实现充电功能;在没有充电产品的施压下,弹性机构的作用力下可以将第一延伸部211包括充电触点213的上端保持于容置空间内;更进一步地,该容置空间位于活动空间的后方;该容置空间至少令在第二延伸件未受施压状态下导电极片24上的充电触点213与充电槽11的内侧面平齐。在充电产品未插入充电槽11前,第一延伸部211的包括充电触点213的上端保持在容置空间内;在充电产品插入充电槽11时,第一延伸部211的包括充电触点213的上端旋转位移至活动空间,以令充电触点213电连接充电产品的导电极片,实现充电。由于在充电产品插入或拔出充电槽11没有与充电产品的外壳接触,避免了其外壳的磨损。
可以理解地,上述预定角度是指当充电产品施压于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可以带动第一延伸部转动,并令在第一延伸部上的充电触点电连接充电产品上的导电极片的旋转角度。
如图5和图8所示,弹性机构包括用于在无外部施压时使第一延伸部211复位的拉簧件36、以及分别设置在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横向两侧的固定架;固定架一端可转动式连接在其第一延伸部211的横向侧面的下部,其另一端固定在座体1内。
固定架上还设有第一拉簧转轴33,第一延伸部211横向两侧上部还分别设有第二拉簧转轴22,拉簧件36一端连接第一拉簧转轴33,其另一端连接第二拉簧转轴22;优选地,第一拉簧转轴33和第二拉簧转轴22的周向侧面均设有用于限制拉簧件36位移的开槽,开槽的宽度略大于拉簧件36的直径,能够更加有效地拉簧件36左右位移。
优选地,第二拉簧转轴22可与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是一体的,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卡接、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极片支架2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接的方式,如图5至图6所示,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横向两侧上部分别设有与第二拉簧转轴22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7,第二连接孔27与第二拉簧转轴22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拉簧转轴22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孔27的深度,其突出部分与拉簧件3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充电产品未插入充电槽11时,拉簧件36受到来自第一拉簧转轴33和第二拉簧转轴22的拉力,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当充电产品插入充电槽11时,充电产品抵接极片支架2的第二延伸部212,提供向下的作用力,该第二延伸部212牵引第一延伸部211以第一延伸部211的下部为基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以令充电触点213与充电产品电连接;此时极片支架2上的第二拉簧转轴22随着一起转动,为拉簧件36提供了一个分力;当充电产品取出充电槽11时,该分力消失,拉簧件36自身的拉力将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恢复至原来的角度,以将第一延伸部211中包括充电触点213的上端复位于容置空间内。
如图8所示,固定架包括支撑柱32以及固定板31;支撑柱32垂直设置在固定板31上,支撑柱32可以是与固定板31一体成型,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固定板31上;支撑柱32朝向第一延伸部211的第一侧面设有第一连接孔35,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孔35配合的第一连接轴26,二者可转动式连接,一般采用卡接或插接的方式;相背于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拉簧件36第二端的第一拉簧转轴33,第一拉簧转轴3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拉簧转轴22的相同;固定板31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在座体1内的第二通孔34。优选地,座体1上设有与第二通孔34相配合的第二凸柱,第二凸柱穿过第二通孔34后用螺丝将固定板31固定在座体1上。
如图6至图7所示,导电极片24上部固定在极片槽23内,其下部与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具体地,极片槽23内壁横向两侧开设有第一卡槽25;导电极片24上部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极片,第一分支极片与第一卡槽25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分支极片与第一卡槽25卡接。极片槽23内壁横向两侧开设有第二卡槽28,第二卡槽28设置在第一卡槽25的后方;导电极片24下部还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分支极片,导电极片24下部穿过第二卡槽28与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第二分支极片与第二卡槽28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应用于对讲机领域,极片槽23设为4个,纵向延伸且间隔相同地排列在极片支架2的第一延伸部211上,每个极片槽23中分别设有导电极片24,极片槽23的内壁底部两侧设有第一卡槽25,对应地,导电极片24的上部顶端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极片,第一分支极片与第一卡槽25卡接;导电极片24的上部顶端卡接在极片槽23的底部后,导电极片24的上部安装在极片槽23的上层面,在极片槽23的顶部导电极片24向下弯折180°形成下部,沿极片槽23的下层面延伸,直至导电极片24的下部抵接控制电路板4的漏铜区域;优选地,导电极片24的上部与其弯折后的下部不互相触碰,在极片槽23下层面的横向两侧设有第二卡槽28,导电极片24的下部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分支极片,导电极片24的下部穿过第二卡槽28抵接漏铜区域,此时第二分支极片与第二卡槽28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板4固定在座体1内;优选地,座体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凸柱,控制电路板4上有对应的孔位,第一凸柱穿过孔位便可实现控制电路板4的固定。另外,控制电路板4设置在极片支架2的下方,控制电路板4上设有用于与导电极片24下部电连接的漏铜区域;优选地,导电极片24下部是弯曲结构,可以更好地抵接漏铜区域;由于导电极片24下部弯曲,在充电产品插入充电槽11时,导电极片24的下部会被控制电路板4所压迫,发生形变;当充电产品取出时,导电极片24下部恢复原样,为极片支架2复位提供一定的作用力。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充式充电器,包括座体(1),所述座体(1)内设有控制电路板(4),所述座体(1)上表面设有可供充电产品插入充电的充电槽(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体(1)于所述充电槽(11)处还设有可绕自身下部的转轴在预定角度内转动的极片支架(2);所述极片支架(2)包括成角度的第一延伸部(211)和第二延伸部(212);
所述第一延伸部(211)装有导电极片(24),所述导电极片(24)的下部伸入所述座体(1)内与所述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所述导电极片(24)的上部设有可与充电产品电连接的充电触点(213),所述导电极片(24)以及所述充电触点(213)跟随所述第一延伸部(211)转动;
所述第二延伸部(212)设于可被所述充电产品抵接的位置,并其在被抵接施压时带动所述第一延伸部(211)转动,所述充电触点(213)跟随转动直至电连接充电产品;
所述座体还设有容置空间及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分别与所述座体(1)和所述极片支架(2)连接,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12)无外部施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延伸部(211)的包括所述充电触点(213)的上端在所述弹性机构的作用下保持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1)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导电极片(24)的极片槽(23),所述极片槽(23)下方设有开口,所述导电极片(24)上部固定在所述极片槽(23)内,其下部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用于在无外部施压时使所述第一延伸部(211)复位的拉簧件(36)、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11)横向两侧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端可转动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11)横向侧面的下部,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座体(1)内;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第一拉簧转轴(33),所述第一延伸部(211) 横向两侧上部还分别设有第二拉簧转轴(22),所述拉簧件(36)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簧转轴(33),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簧转轴(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柱(32)以及固定板(31);所述支撑柱(32)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上,所述支撑柱(32)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211)的第一侧面设有第一连接孔(35),所述第一延伸部(211)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35)配合的第一连接轴(26),二者可转动式连接;相背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拉簧件(36)第二端的所述第一拉簧转轴(33),所述第一拉簧转轴(3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拉簧转轴(22)的相同;所述固定板(31)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座体(1)内的第二通孔(3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1)横向两侧上部分别还设有与第二拉簧转轴(22)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7),所述第二连接孔(27)与所述第二拉簧转轴(22)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第二拉簧转轴(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7)的深度,其突出部分与所述拉簧件(3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板(4)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导电极片(24)下部电连接的漏铜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槽(23)内壁横向两侧开设有第一卡槽(25),所述导电极片(24)上部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极片,所述第一分支极片与所述第一卡槽(25)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槽(23)内壁横向两侧开设有第二卡槽(28),所述第二卡槽(28)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的后方;所述导电极片(24)下部还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分支极片,所述导电极片(24)下部穿过所述第二卡槽(28)与所述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所述第二分支极片与所述第二卡槽(28)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触点包括所述导电极片(24)上部向外弯折的凸起点,所述凸起点高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1)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充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簧转轴(33)和所述第二拉簧转轴(22)的周向侧面均设有用于限制拉簧件(36)位移的开槽,所述开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拉簧件(36)的直径。
CN202121265194.XU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Active CN215870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194.XU CN215870810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194.XU CN215870810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0810U true CN215870810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4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5194.XU Active CN215870810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0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5817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充電器
TWI358017B (en) Electronic device loading base
CN212162937U (zh) 充电座
CN215870810U (zh) 一种座充式充电器
CN11178643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座充
CN212604857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手机支架
CN108321910B (zh) 一种防水电池与座充的连接结构
CN218731624U (zh)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5645364U (zh) 可变换方位充电的电池充电器
TWI768643B (zh) 電子裝置與其之充電腳座
CN201112462Y (zh) 电池连接器
CN113675928A (zh) 移动电源
CN213936805U (zh) 插脚结构及具有该插脚结构的充电器
CN215119309U (zh) 一种便捷插拔式供电装置
CN201054454Y (zh) 电连接器
CN216389645U (zh) 一种电池弹簧
CN216413940U (zh) 移动电源
CN219998597U (zh) 一种可折叠插头适配器
CN211655177U (zh) 一种可变形适配器
CN211744113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充电电路的防尘装置
CN219801323U (zh) 一种接头、数据线和电子设备
CN215772595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8352243U (zh) 电源装置
CN220108172U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充电仓
CN218569278U (zh) 充电器的折叠脚结构及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