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0785U - 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储能逆变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储能逆变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0785U
CN215870785U CN202122160518.XU CN202122160518U CN215870785U CN 215870785 U CN215870785 U CN 215870785U CN 202122160518 U CN202122160518 U CN 202122160518U CN 215870785 U CN215870785 U CN 215870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grid
circuit
invert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05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孙佳明
祝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sevier Technology Co ltd
E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sway New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way New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sway New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0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0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储能逆变器系统。该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用于顺序连接于逆变电路和电网之间的主继电器组和副继电器组,主继电器包括设于火线上的第一继电器及设于零线上的第二继电器,副继电器组包括设于火线上的第三继电器及设于零线上的第四继电器;用于连接于逆变电路和电池之间的电池继电器组,电池继电器组包括第五继电器及第六继电器;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七继电器,负载的一端通过第七继电器连接于第一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本实用新型采用较少的继电器,器件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储能逆变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和储能逆变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伏储能系统领域中,需要考虑并网、离网和并离网切换的整个逻辑切换。并网、离网和并离网切换通常由并离网切换电路实现,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多个继电器,通过驱动相应的继电器的闭合或断开来实现各个状态的切换。所以在整个系统过程中,有必要对各个继电器进行检测逻辑处理,尤其在是否粘死更是各个安规所需要判断处理。目前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往往需要用到12个继电器,器件成本、控制成本及自检成本均较高,且检测逻辑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一种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器件成本较低,且控制和检测逻辑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逆变器系统,其并离网切换逻辑和继电器检测逻辑简单,且器件成本和控制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一种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用于顺序连接于逆变电路和电网之间的主继电器组和副继电器组,所述主继电器包括设于火线上的第一继电器及设于零线上的第二继电器,所述副继电器组包括设于火线上的第三继电器及设于零线上的第四继电器;
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用于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电池之间的电池继电器组,所述电池继电器组包括第五继电器及第六继电器;
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七继电器,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七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或,所述负载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七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由第一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由第二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五继电器和所述第六继电器由第三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七继电器由第四驱动电路控制。
更优选地,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和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及所述第四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为MCU芯片。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用于采样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的第一采样单元、用于采样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的电压的第二采样单元、用于采样电池侧的电压的第三采样单元及用于采样负载侧的电压的第四采样单元。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所述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五继电器、所述第六继电器及所述第七继电器分别为单刀双掷继电器。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逆变电路和第一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接地,电池通过第六继电器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一种储能逆变器系统,包括逆变电路、电池和负载,所述储能逆变器系统还具有用于连接电网的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所述储能逆变器系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顺序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火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顺序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五继电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所述第六继电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第七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或所述负载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通过第七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逆变器系统具有多个工作模式;
在第一个工作模式时,所述主继电器组和所述副继电器组闭合,所述电池继电器组和所述第七继电器断开,所述逆变器并网,逆变电路向电网输送电能;
在第二个工作模式时,电池继电器组闭合,其他继电器组断开,逆变器离网,逆变电路给电池充电;
在第三个工作模式时,主继电器组、电池继电器组及第七继电器闭合,副继电器组断开,逆变器离网,电池给负载供电;
在第四个工作模式时,主继电器组及第七继电器闭合,副继电器组和电池继电器组断开,逆变器离网,逆变电路给负载供电。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逆变电路和第一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接地,电池通过第六继电器接地。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七个继电器,其自检步骤较少,检测方便且用时较短;同时,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只需控制较少数量的继电器,控制切换逻辑较为简单,切换方便;此外,器件成本较低,整体上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系统的电路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至图9为检测过程中的采样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储能逆变器包括逆变电路INV、电池Batt、负载Load、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火线端子通过火线L连接于逆变电路INV的交流输出端,零线端子通过零线N连接于逆变电路INV的交流输出端;电池Batt连接于逆变电路INV的交流输出端;负载Load连接于火线L和零线N之间。该储能逆变器系统还包括并离网切换电路,该并离网切换电路由七个继电器构成。其中,第一继电器Relay1和第二继电器Relay2构成主继电器组relayM,第三继电器 Relay3和第四继电器Relay4构成副继电器组relayS;第五继电器Relay5和第六继电器Relay6构成电池继电器组relayB;用户负载采用第七继电器Relay7相连。具体地,第一继电器Relay1和第三继电器Relay3顺序连接于逆变电路INV和火线端子之间的火线L上,第二继电器Relay2和第四继电器Relay4顺序连接于逆变电路INV和零线端子之间的零线N上;第六继电器Relay6的一端连接于电池Batt,另一端连接于火线L且连接点位于逆变电路INV和第一继电器Relay1 之间;第五继电器Relay5的一端连接于电池Batt,另一端连接于零线N且连接点位于逆变电路INV和第二继电器Relay2之间;第七继电器Relay7的一端连接于负载Load,另一端连接于火线L且连接点位于第一继电器Relay1和第三继电器Relay3之间。上述七个继电器Relay1至7均采用单刀双掷继电器。逆变电路INV和第一继电器Relay1的中间节点接地,电池Batt通过第六继电器Relay6 接地。
继电器组relayM的第一继电器Relay1和第二继电器Relay2由同一个驱动电路(即第一驱动电路)控制,副继电器组relayS的第三继电器Relay3和第四继电器Relay4由同一驱动电路(即第二驱动电路)控制,电池继电器组relayB 的第五继电器Relay5和第六继电器Relay6由同一个驱动电路(即第三驱动电路) 控制,第七继电器Relay7由第四驱动电路控制。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和第四驱动电路分别和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该控制装置具体为 MCU芯片。MCU芯片通过控制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电压大小来实现继电器的闭合与断开的切换。
该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四个电压采样单元,从而具有四个电压采样信号,用于继电器自检。第一采样单元1主要采样逆变端(即逆变电路INV的输出端) 的电压信号Uinv,第二采样单元2主要采样主继电器组relayM和副继电器组 relayS中间点(具体为第一继电器Relay1和第三继电器Relay3的中间节点)的电压信号Urelay,第三采样单元3主要采样电池侧(具体为电池继电器组RelayB 的靠近电池Batt一侧)的电压Ubatt,第四采样单元4主要采样用户负载Load 的电压,具体为负载Load的未和第七继电器连接的一端的电压Uload。四个采样单元的采样电压均送入MCU芯片的采样口。INV电压、开环电压和Batt电压由MCU芯片控制。
如图2所示,储能继电器的继电器检测逻辑如下:
1、通过MCU控制relayM和relayS和relayB,分别使其控制的两组继电器断开,断开第七继电器Relay7。判断Relay电压采样大小。若Relay电压采样大于阈值1,说明relayS的第三继电器Relay3和第四继电器Relay4中至少有一个处于粘死状态,则报继电器粘死错误,若Relay电压采样小于阈值1,则进入下一步;
2、控制逆变器打开环电压,开环电压采用与电网侧一致的电压,判断 Relay电压采样大小。若Relay电压采样大于阈值1,说明relayM的第一继电器 Relay1和第二继电器Relay2中至少有一个处于粘死状态,则报继电器粘死错误,若Relay电压采样小于阈值1,则进入下一步;
3、控制relayM,使其一组继电器闭合,判断Relay电压采样大小,若 Relay电压采样小于阈值2,说明relayM的第一继电器Relay1和第二继电器 Relay2中至少有一个处于非闭合状态,则报继电器错误,若Relay电压采样大于阈值2,则进入下一步;
4、控制逆变器关开环电压,控制relayS,使其一组继电器闭合,控制 relayM,使其一组继电器断开,判断Relay电压采样大小,若Relay电压采样小于阈值1,说明relayS的第三继电器Relay3和第四继电器Relay4中至少有一个处于非闭合状态,则报继电器错误,若Relay电压采样大于阈值1,则进入下一步;
5、通过MCU控制relayS,使其两组继电器断开,控制逆变器打开开环电压,判断Batt电压采样大小。若Batt电压采样大于阈值1,说明relayB的第五继电器Relay5和第六继电器Relay6中至少有一个处于粘死状态,则报继电器粘死错误,若Batt电压采样小于阈值1,则进入下一步;
6、控制逆变器关开环电压,通过MCU控制relayB,relayM,使其两两闭合,使能Batt电压。判断Relay电压采样大小,若Relay电压采样小于阈值3,说明relayB的第五继电器Relay5和第六继电器Relay6中至少有一个处于非闭合状态,则报继电器错误,若Relay电压采样大于阈值3,则进入下一步;
7、控制逆变器打开开环电压,通过MCU控制relayB,relayM,使relayM 的两组继电器闭合,使relayB的两组继电器断开,判断Load电压采样大小。若 Load电压采样大于阈值2,说明第七继电器Relay7处于粘死状态,则报继电器粘死错误,若Load电压采样小于阈值2,则进入下一步;
8、控制第七继电器Relay7,使其继电器闭合,判断Load电压采样大小。若Load电压采样小于阈值2,说明第七继电器Relay7处于非闭合状态,则报继电器错误,若Load电压采样大于阈值2,则进入下一步,检测结束。
其中,阈值1、阈值3一般取值20-30V,阈值2一般取值60V。
该储能逆变器系统具有多个工作模式,在第一个工作模式时,所述主继电器组和所述副继电器组闭合,所述电池继电器组和所述第七继电器断开,所述逆变器并网,逆变电路向电网输送电能;在第二个工作模式时,电池继电器组闭合,其他继电器组断开,逆变器离网,逆变电路给电池充电;在第三个工作模式时,主继电器组、电池继电器组及第七继电器闭合,副继电器组断开,逆变器离网,电池给负载供电;在第四个工作模式时,主继电器组及第七继电器闭合,副继电器组和电池继电器组断开,逆变器离网,逆变电路给负载供电。
第一继电器Relay1-4并网采样的波形图参见图3至图5。
图3示出了relayM和relayS均断开时以及打开环电压但relayM未闭合时的两种情况的采样波形图如图3,其中图3下部的为弦波的波形为Grid采样电压Ugrid,为直线的波形为Relay采样电压Urelay。
图4示出了打开环电压,闭合relayM的情况的采样波形图,其中Grid采样电压Ugrid和Relay采样电压Urelay的波形一致且均为弦波,具体如图4下部的波形。
图5示出了关开环,关relayM,闭合relayS的情况的采样波形图,其中图 5下部的为弦波的波形为Grid采样电压Ugrid,Relay采样电压Urelay的波形前段为直线,后段为与Ugrid一致的弦波。
第五继电器Relay5-6采样的波形图参见图6和图7,其中颜色较深的线条为grid采样电压的波形,颜色较浅的线条为Inv采样电压的波形。
图6示出了断开relayS,打开环电压的情形的采样波形图,如图6所示, Grid采样电压Ugrid和Inv采样电压Uinv的波形均为弦波,二者相位一致而幅度不同,具体为Ugrid的幅度大于Uinv。
图7上次糊了关开环,闭合relayB,relayM,使能Batt电压的情形的采样波形图,如图7所示,Grid采样电压Ugrid的波形为直线,Inv采样电压Uinv 的波形为方波。
第七继电器Relay7采样的波形图参见图8和图9,其中颜色较深的线条为 grid采样电压的波形,颜色较浅的线条为Inv采样电压的波形。
图8示出了打开环,relayM闭合,relayB断开的情形的采样波形图,二个采样电压的波形如图8所示。
图9示出了打开环,relay7闭合的情形采样波形图,二个采样电压的波形如图9所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顺序连接于逆变电路和电网之间的主继电器组和副继电器组,所述主继电器包括设于火线上的第一继电器及设于零线上的第二继电器,所述副继电器组包括设于火线上的第三继电器及设于零线上的第四继电器;
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用于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电池之间的电池继电器组,所述电池继电器组包括第五继电器及第六继电器;
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七继电器,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七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或,所述负载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七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由第一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由第二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五继电器和所述第六继电器由第三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七继电器由第四驱动电路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和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及所述第四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MCU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用于采样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的第一采样单元、用于采样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的电压的第二采样单元、用于采样电池侧的电压的第三采样单元及用于采样负载侧的电压的第四采样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所述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五继电器、所述第六继电器及所述第七继电器分别为单刀双掷继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接地,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第六继电器接地。
8.一种储能逆变器系统,包括逆变器、电池和负载,所述储能逆变器系统还具有用于连接电网的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逆变器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并离网切换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顺序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火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顺序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零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五继电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所述第六继电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第七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或所述负载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中间节点而另一端通过第七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中间节点。
CN202122160518.XU 2021-08-09 2021-09-08 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储能逆变器系统 Active CN2158707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7188 2021-08-09
CN2021218471885 2021-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0785U true CN21587078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5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0518.XU Active CN215870785U (zh) 2021-08-09 2021-09-08 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储能逆变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07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4361A (zh) * 2021-08-09 2022-01-07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并离网切换电路、储能逆变器系统及其自检方法
CN113937807A (zh) * 2021-08-09 2022-01-14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储能逆变器的继电器检测方法及并离网切换电路、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4361A (zh) * 2021-08-09 2022-01-07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并离网切换电路、储能逆变器系统及其自检方法
CN113937807A (zh) * 2021-08-09 2022-01-14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储能逆变器的继电器检测方法及并离网切换电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70785U (zh) 储能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储能逆变器系统
CN102064356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CN106877311B (zh) 一种直流光伏发电系统
CN110346708B (zh) 一种光伏并离网逆变器的继电器故障检测方法
CN110108997A (zh) 一种变频器自检方法
CN113937807A (zh) 储能逆变器的继电器检测方法及并离网切换电路、系统
CN105510759B (zh) 漏电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WO2022121431A1 (zh) 中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9066798A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关断装置
CN215870788U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系统及其并离网切换电路
CN109088430A (zh) 储能系统防逆流保护供电系统及其测控方法
WO2022121430A1 (zh) 中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11905521U (zh) 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及其应用装置
US10581266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coupling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source
CN218867913U (zh) 离并网切换零线接地电路、逆变器以及光伏储能系统
EP4311063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output voltage control method for direct-current combiner box
CN112701913A (zh) 升压功率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与应用装置
CN115718255A (zh) 检测电路、检测方法、装置、储能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06658046U (zh) 一种多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装置
CN112234645B (zh) 一种功率变换器、光伏发电系统、方法及装置
CN210608653U (zh) 兼容三相和单相的多种线制供电的控制电路
CN113270941B (zh) 低压交直流配电模态转换系统及其时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7543779B (zh) 直流双向充电模块和充电桩
CN214045030U (zh) 直流母线软起装置及系统
CN215180691U (zh) 用于开关元件的故障诊断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A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 factory building, 198 Xiangy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11

Patentee before: Esway new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Elsev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E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after: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E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room 905b, 757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Asway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