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7460U - 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7460U
CN215867460U CN202122410252.XU CN202122410252U CN215867460U CN 215867460 U CN215867460 U CN 215867460U CN 202122410252 U CN202122410252 U CN 202122410252U CN 215867460 U CN215867460 U CN 215867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plate
rubber layer
glue
backplate
ab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02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俊义
辛武根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02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7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7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7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壳体包括背板和中框,中框固定设置在背板上,且绕背板一圈设置,背板包括陶瓷板和橡胶层,陶瓷板与中框固定连接,橡胶层设置在陶瓷板上背离中框的一侧。本申请通过将背板设置分为陶瓷板和橡胶层,且陶瓷板与中框固定连接,橡胶层设置在陶瓷板上背离中框的一侧,由于陶瓷本身具有良好的平面度,这样制成的陶瓷板相对其它材料会更加平整,另一方面陶瓷材质散热、导热性能较好,有利于对Mini LED的模组运行过程进行散热,从而在保证背板的平面度的同时又可以更好的进行散热,进而降低了Mini LED的模组功耗问题,而且橡胶层具有抗摔性,可以对陶瓷板进行保护,不易摔断,从而整体提高品质检测的良率。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行业主要有两种面板,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简称LCD)和O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两者的优势各不相同,LCD为液晶面板加上背光模组共同显色,更容易做到高分辨率、高亮度、广色域、低成本。OLED则为单个像素独立发光控制,所以高对比度、快速响应、超薄、广视角方面更有实力,不过也有成本高、亮度有限、寿命较短等缺陷。而Mini 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迷你发光二极管,简称Mini LED)是指采用数十微米级的LED晶体构成的显示屏,恰好兼顾了LCD和OLED的优点,通过缩小原有的LED的发光器件,让同一面积内的LED灯珠变得更加密集,使面板拥有了接近像素画质的背光效果,通过分区背光技术来合理控制LED灯珠发光,这样以来便大大提升了画面的纯净度与对比度,功耗也有了显著的降低,而且紧凑型实现了更好的整机超薄化、高动态光照渲染表现、更高对比度、高分区、低功耗的目标,显示效果可媲美OLED,为消费者带来极高的观赏体验,给市场带来更多样性的显示消费选择机会。并且MiniLED采用无机发光材料,寿命甚至比OLED还要长;最重要的是,脱胎于传统LCD的Mini LED在生产端有着巨大的优势。
但是现有的Mini LED的设计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光学品味及模组功耗问题依然是品质检测的重要项,也是影响良率的关键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以解决Mini LED的模组功耗问题,提高产品的良率。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和中框,所述中框固定设置在背板上,且绕所述背板一圈设置,所述背板包括陶瓷板和橡胶层,所述陶瓷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设置在所述陶瓷板上背离中框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陶瓷板和橡胶层采用硫化处理,形成二合一的背板。
可选的,所述背板和中框通过胶水固定。
可选的,所述中框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粘接部和陶瓷板之间,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陶瓷板抵接固定;所述粘接部和陶瓷板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胶水形成胶水层,所述胶水层的厚度与所述抵接部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中框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粘接部和陶瓷板之间,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陶瓷板粘接固定;所述陶瓷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粘接部突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粘接部对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粘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一胶水层,所述第三凹槽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二胶水层;所述第一胶水层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厚度之和与所述抵接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胶水层的高度与所述抵接部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中框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粘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粘接部和所述陶瓷板之间,分别与所述陶瓷板抵接;所述陶瓷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粘接部突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之间,并与所述粘接部抵接;所述中框包括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由所述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粘接部共同形成,且第四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四凹槽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三胶水层。
可选的,所述橡胶层的厚度为0.3-0.5毫米。
可选的,所述陶瓷板的厚度为0.8-1.2毫米。
可选的,所述陶瓷板朝向所述橡胶层的一面设置多个凸块,所述橡胶层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凸块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橡胶层与所述陶瓷板之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凸块的配合实现连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迷你发光二极管灯板和壳体,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中框上,所述迷你发光二极管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背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本申请通过将背板设置分为陶瓷板和橡胶层,且陶瓷板与中框固定连接,橡胶层设置在陶瓷板上背离中框的一侧,由于陶瓷本身具有良好的平面度,这样制成的陶瓷板相对其它材料会更加平整,另一方面陶瓷材质散热、导热性能较好,有利于对迷你发光二极管的模组运行中的散热,从而在保证背板的平面度的同时又可以更好的进行散热,进而降低了迷你发光二极管的模组功耗问题,而且橡胶层具有抗摔性,可以对陶瓷板进行保护,不易摔断,因此整体提高品质检测的良率。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壳体对应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壳体对应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壳体对应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壳体对应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0、显示装置;100、壳体;110、背板;111、陶瓷板;112、橡胶层;120、中框;121、粘接部;122、抵接部;123、第一抵接部;124、第二抵接部;125、第一凹槽;126、第二凹槽;127、第三凹槽;128、第四凹槽;130、胶水层;140、第一胶水层;150、第二胶水层;160、第三胶水层;170、第一凸起;180、第二凸起;190、凸块;200、通孔;300、显示面板;400、迷你发光二极管灯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壳体对应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3所示,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背板110和中框120,所述中框120固定设置在背板110上,且绕所述背板110一圈设置,所述背板110包括陶瓷板111和橡胶层112,所述陶瓷板111与中框120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112设置在陶瓷板111上背离中框120的一侧;通过将背板110设置分为陶瓷板111和橡胶层112,且陶瓷板111与中框120固定连接,橡胶层112设置在陶瓷板111上背离中框120的一侧,由于陶瓷本身具有良好的平面度,这样制成的陶瓷板111相对其它材料会更加平整,另一方面陶瓷材质散热、导热性能较好,有利于对Mini LED的模组运行中的散热,从而在保证背板110的平面度的同时又可以更好的进行散热,进而降低了Mini LED的模组功耗问题,而且橡胶层112具有抗摔性,可以对陶瓷板111进行保护,不易摔断,因此整体提高品质检测的良率。
具体的,所述陶瓷板111和橡胶层112采用硫化处理,形成二合一的背板110。由于背板110的内层采用陶瓷板111,外层采用橡胶层112,陶瓷板111用于与安装的背光源的一面接触,这样陶瓷板111一方面可保证背板110的平面度,背光源安装后和背板110贴合度高,而橡胶层112材质是一种弹性材料,具有抗摔性,因此橡胶层112设置在外层,可以对陶瓷板111起到保护作用,当整机不小心掉落时可以防止陶瓷板111摔碎,保证显示装置的壳体100的完整性。
其中,所述橡胶层112的厚度为0.3-0.5毫米。所述陶瓷板111的厚度为0.8-1.2毫米。陶瓷板111的厚度要比橡胶层112的厚度大得多,由于陶瓷板111具有较好的散热特性,采用厚度为0.8-1.2毫米的陶瓷板111这样在保证陶瓷板111能够散热的同时,也不会对整个壳体100结构造成空间较大化,使整个壳体100依然保持超薄化;而橡胶层112的厚度在保证对陶瓷板111具有保护作用的同时对陶瓷板111散热的影响也比较小,从而可以保证整体散热的效果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整机的结构轻巧、超薄,为消费者带来较高的感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110和中框120通过胶水固定。所述胶水可以采用耐高温、防潮湿的胶水,比如可以采用有机高温胶,主要有:有机硅类胶、酚醛树脂胶、脲醛树脂胶、耐温环氧胶、聚酰亚胺胶等,上述的有机高温胶可以应用在与陶瓷板111的粘接中,粘接稳固效果好,而且耐高温可以达到400度,由于显示器件在运行的状态下,如果散热较差的情况下,显示器件的背板110温度都会不断升高,而普通的胶水耐高温差,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普通胶水就会发生溶化,从而导致粘接部121位松驰甚至脱落,而采用耐高温且防潮湿的胶水时,即使Mini LED的模组运行后由于散热不足而导致的温度升高,也不会使有机高温胶容易发生溶化,而影响背板110和中框120的固定,导致中框120脱落。
其中,所述中框120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121和抵接部122,所述抵接部122设置在粘接部121和陶瓷板111之间,所述抵接部122与所述陶瓷板111抵接固定;所述粘接部121和陶瓷板111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25,所述第一凹槽125内设有胶水形成胶水层130,所述胶水层130的厚度与抵接部122的高度相同。中框120为一体成型的,保证了整体与陶瓷板111连接的稳固性,胶水层130厚度与抵接部122高度相同能够保证在抵接部122与陶瓷板111抵接的同时,胶水层130同时也可以与陶瓷板111粘接,进一步对中框120与陶瓷板111之间进行粘接固定,而且胶水层130的是通过涂布叠加到一定厚度的,足够厚度的胶水同时增强了胶水层130的黏性,粘接后可以使固定效果更好。
第二实施例: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壳体对应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中框120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121和抵接部122,所述抵接部122设置在粘接部121和陶瓷板111之间,所述抵接部122与所述陶瓷板111粘接固定;所述陶瓷板111上设有朝向所述粘接部121突出的第一凸起170,所述第一凸起170与所述粘接部121对应,所述第一凸起170与所述粘接部121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26,所述第一凸起170与所述抵接部122之间形成第三凹槽127,所述第二凹槽126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一胶水层140,所述第三凹槽127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二胶水层150;所述第一胶水层140与所述第一凸起170的厚度之和与抵接部122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胶水层150的高度与所述抵接部122的高度相同。
在陶瓷板111上设置朝向粘接部121突出的第一凸起170,且第一凸起170与粘接部121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26,第一凸起170与抵接部122之间形成第三凹槽127,这样通过在第二凹槽126和第三凹槽127内涂布胶水分别形成胶水层,使陶瓷板111的第一凸起170能够在两个方向上与中框120进行粘接固定,而且第二胶水层还与第一凸起部分粘接固定,这样中框120与背板110的粘接更加稳固,进一步保证了中框120与背板110粘接的稳固性,防止中框120脱落的风险。而且本设计可以不改变中框120的整体高度,同样背板110的整体大小也没有改变,对原来的壳体100的占面大小不产生影响。
第三实施例: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壳体对应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中框120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121、第一抵接部123和第二抵接部124,所述粘接部121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23和所述第二抵接部124之间,且所述第一抵接部123和第二抵接部124分别设置在粘接部121和陶瓷板111之间,分别与所述陶瓷板111抵接;所述陶瓷板111上设有朝向所述粘接部121突出的第二凸起180,所述第二凸起180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23和第二抵接部124之间,并与所述粘接部121抵接;所述中框120包括第四凹槽128,所述第四凹槽128由所述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和所述粘接部121共同形成,且第四凹槽128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凸起180,所述第四凹槽128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三胶水层160。
其中,所述第二凸起180与所述粘接部121抵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23和第二抵接部124之间,这样中框120是套合在第二凸起180上的,首先中框120与陶瓷板111之间通过第二凸起180形成比较稳固的连接状态,再通过在一个开口朝向第二凸起180的第四凹槽128内涂布第三胶水层160,中框120通过第三胶水层160与第二凸起180粘接固定,以此使中框120与背板110之间形成一个稳固的连接状态,并且在不改变中框120整体高度的情况下,实现了中框120与背板110的固定连接,对原来的壳体100的占面大小不产生影响。
第四实施例:
图6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壳体对应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陶瓷板111朝向所述橡胶层112的一面设置多个凸块190,所述橡胶层112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凸块190一一对应的通孔200,所述橡胶层112与所述陶瓷板111之间,通过通孔200与凸块190的配合实现连接。其中,通孔200与凸块190配合连接,使橡胶层112与陶瓷板111贴合的同时,陶瓷板111上的凸块190一端突出于橡胶层112的通孔200,这样有助于陶瓷板111的散热,同时橡胶层112一方面与陶瓷板111上平整的部位相贴,另一方面还包裹着凸块190,即使不小心在整机摔下的时候,导致个别凸块190摔坏,也不会对整个陶瓷板111造成影响。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图7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7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7-图9所示,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300、Mini LED灯板400和显示装置10的壳体100,所述显示面板30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的中框120上,所述Mini LED灯板40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的背板110上,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300和所述背板110之间,为所述显示面板300提供光源。通过所述壳体100固定组装的显示装置10,由于壳体100的背板110采用的是陶瓷板111和橡胶层112通过流化处理形成的二合一背板结构,这样保证了背板110的平面度,Mini LED灯板400安装后与背板110贴合度高,显示面板300固定后整个显示装置10显得更加轻薄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用新型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和中框,所述中框固定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绕所述背板一圈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陶瓷板和橡胶层,所述陶瓷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设置在所述陶瓷板上背离中框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板和橡胶层采用硫化处理,形成二合一的背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和中框通过胶水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粘接部和陶瓷板之间,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陶瓷板抵接固定;
所述粘接部和陶瓷板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胶水形成胶水层,所述胶水层的厚度与所述抵接部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在粘接部和陶瓷板之间,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陶瓷板粘接固定;
所述陶瓷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粘接部突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粘接部对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粘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一胶水层,所述第三凹槽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二胶水层;
所述第一胶水层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厚度之和与所述抵接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胶水层的高度与所述抵接部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一体成型的粘接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粘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粘接部和所述陶瓷板之间,分别与所述陶瓷板抵接;
所述陶瓷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粘接部突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之间,并与所述粘接部抵接;
所述中框包括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由所述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粘接部共同形成,且第四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四凹槽中涂布胶水形成第三胶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的厚度为0.3-0.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板的厚度为0.8-1.2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板朝向所述橡胶层的一面设置多个凸块,所述橡胶层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凸块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橡胶层与所述陶瓷板之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凸块的配合实现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迷你发光二极管灯板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壳体,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中框上,所述迷你发光二极管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背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CN202122410252.XU 2021-09-30 2021-09-30 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867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0252.XU CN215867460U (zh) 2021-09-30 2021-09-30 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0252.XU CN215867460U (zh) 2021-09-30 2021-09-30 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7460U true CN215867460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6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0252.XU Active CN215867460U (zh) 2021-09-30 2021-09-30 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74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7898A (zh) * 2023-03-24 2023-04-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7898A (zh) * 2023-03-24 2023-04-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N116017898B (zh) * 2023-03-24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169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84787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08166304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5867460U (zh) 背光模组的壳体及显示装置
KR2014007263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9891471B2 (en) Backlight unit having a lens with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portions
CN113589567A (zh) 显示模组与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JP2014029448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931732B2 (ja) 放熱印刷回路基板とこれを備えたシャーシ組立体
US20140071713A1 (en) Display Module Having Support Structure for Display Panel
CN113589565A (zh) 显示模组和终端
CN115390316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0863188B1 (ko) 플라스틱 평판 디스플레이
US1008262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screen
KR10193774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7366161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516579B2 (ja) 携帯用表示装置
JP20091162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5642161U (zh) 一种Mini-LED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9119290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047223B1 (ko) 엘이디를 사용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1520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23128B1 (ko) 평판표시장치
KR10170213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CN108415620B (zh) Oled显示结构及oled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