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7285U -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7285U
CN215857285U CN202122475694.2U CN202122475694U CN215857285U CN 215857285 U CN215857285 U CN 215857285U CN 202122475694 U CN202122475694 U CN 202122475694U CN 215857285 U CN215857285 U CN 215857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truss
pull rod
cable
vehicle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56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1224756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7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7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7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包括钢桁架、第一车辆;所述第一车辆上载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连接有多根拉杆,多根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均与钢桁架连接,多个所述拉杆均匀的沿钢桁架横向分布,所述刚桁架架设在河道或沟渠的两岸;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件的另一侧连接有多根拉杆,多根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二车辆上,所述第二车辆为配重车辆;多根所述拉杆之间连接有索绳,索绳上设有缓冲件;通过结合塔式结构+斜拉结构+车载的方式,增加载重能力,增强通过性,便于及时拆装,机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的基建行业飞速发展,在路桥建设中,中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传统的跨河大桥或者跨谷大桥的修建,耗时较长,在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或者战争中,传统的建桥方式并不适用于快速行军的特点,机动性差,通过效率低;并且现有的军事中,大多采用贝雷片临时搭建钢桁架桥,用于快速通过河渠或者山谷,但是单纯的依靠贝雷片组成的钢桁架桥,由于自身结构原因,只适用于跨度小的河渠或者山谷,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一旦跨度较大,则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撑,稳定性较差,并且普通的贝雷片钢桁架桥梁承载力小,不能过重型车辆,一定成度限制了行军重型车辆的通过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通过结合塔式结构+斜拉结构+车载的方式,增加载重能力,增强通过性,便于及时拆装,机动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包括钢桁架、第一车辆;所述第一车辆上载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连接有多根拉杆,多根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均与钢桁架连接,多个所述拉杆均匀的沿钢桁架横向分布,所述刚桁架架设在河道或沟渠的两岸;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件的另一侧连接有多根拉杆,多根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二车辆上,所述第二车辆为配重车辆;多根所述拉杆之间连接有索绳,索绳上设有缓冲件。
优选的,两个所述拉杆之间的索绳上至少设有一个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一端设在外套管的内部,且外套管靠近内套管的一端边缘处向内弯折,所述内套管靠近外套管的一端边缘处向内弯折,与外套管的边缘形成绊扣,防止内套管从外套管内滑脱;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杆贯穿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侧中心处与拉杆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套管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索绳与拉杆之间设有套箍,通过套箍将索绳与拉杆进行连接,所述套箍包括U型扣,U型扣匹配设有垫板,将索绳与拉杆放在U型扣内,U型扣插入垫板中,通过螺帽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杆与钢桁架通过设置的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板内部均开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球头,球头在腔体内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球头与拉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呈“门”型结构,“门”型结构的支撑杆具有两个支撑杆,组成两套斜拉结构,在钢桁架的两侧同时拉动钢桁架,增加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呈“人”型结构,支撑杆设置成“人”型结构,通过拉杆固定在钢桁架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的两端均为通透结构。
优选的,所述钢桁架由多个贝雷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贝雷片每节长4m,高2m,贝雷片上、下弦杆由10号槽钢或工字钢背靠背焊接,竖杆和斜杆由8号工字钢焊接在上下弦杆上。
优选的,为了使拉杆起到更好的拉力作用,增加钢桁架与拉杆之间的相互作用,便于钢桁架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增加载重能力,增加稳定性,相邻两个拉杆在钢桁架上的距离为D,拉杆与支撑杆形成的夹角为θ,θ范围45-90°,支撑杆的高度为H,相邻两个拉杆靠近支撑杆的拉杆长度为L1,远离支撑杆的长度为L2,则D满足以下关系:
D=φ·sinθ(L2-L1)H;
其中,D、H、L1和L2的单位为m;φ为调节常数,取值范围为0.8-2.36。
Dn-Dn-1=β·1/2n;上式中:Dn-Dn-1为第n个拉杆至第n-1个拉杆之间在钢桁架上相距的长度,单位为m;β为拉杆关系系数:取值范围为8.65-23.60。
优选的,为了提高缓冲件对拉杆进行缓冲,减少对拉杆的冲击作用,增加拉杆的耐用性,增加拉杆自行恢复,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为钢制弹簧,其节距t、线经d、长度l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d=α·(L/t);
其中,α为弹簧的线径系数,取值范围为0.26-3.98。
优选的呢,为了增加钢桁架和拉杆、缓冲件之间的共同协同作用,钢桁架或者拉杆产生较大形变时,便于拉杆自行恢复,提升了拉杆的振动阻尼,防止钢桁架在外界振动中损坏,增加其稳定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节距t、线经d、长度l与L2、L1之间满足:Dl=λ·d(L2-L1)t;λ为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1.58-13.2。
优选的,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第一车辆行驶至河岸的一侧,通过油缸控制支撑杆升起,升起到指定高度,固定车辆和支撑杆;
S2:沿靠近第一车辆的河岸侧从岸边铺贝雷片,通过贝雷片组装成钢桁架结构,贝雷片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安装;
S3:在进行钢桁架组装的同时,通过固定件将拉杆的一端固定在刚桁架上,拉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的顶部,拉杆随着钢桁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增加拉杆,拉杆在钢桁架上均匀分布;
S4:拉杆在钢桁架上固定的同时,将第二车辆行驶至支撑杆的另一侧,同时,将支撑杆另一侧的拉杆与第二车辆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形成三角形斜拉结构,增加钢桁架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S4:拉杆全部固定好之后,在拉杆之间通过套箍将索绳与拉杆进行固定,同时在索绳上设置缓冲件,在钢桁架驶入重量较大的车辆时,通过设置缓冲件对拉杆进行缓冲,减少对拉杆的冲击作用,增加拉杆的耐用性,同时在钢桁架或者拉杆产生较大形变时,便于拉杆自行恢复,提升了拉杆的振动阻尼,防止钢桁架在外界振动中损坏,增加其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通过结合塔式结构+斜拉结构+车载的方式,增加载重能力,增强通过性,便于及时拆装,机动性好。
(2)本实用新型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通过在索绳上设置缓冲件,在钢桁架驶入重量较大的车辆时,通过设置缓冲件对拉杆进行缓冲,减少对拉杆的冲击作用,增加拉杆的耐用性,同时在钢桁架或者拉杆产生较大形变时,便于拉杆自行恢复,提升了拉杆的振动阻尼,防止钢桁架在外界振动中损坏,增加其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通过限制相邻两个拉杆在钢桁架上的距离,拉杆与支撑杆形成的夹角,支撑杆的高度,相邻两个拉杆靠近支撑杆的拉杆长度,远离支撑杆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加钢桁架与拉杆之间的相互作用,便于钢桁架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增加载重能力,增加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通过限定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节距t、线经d、长度l与L2、L1,增加钢桁架和拉杆、缓冲件之间的共同协同作用,钢桁架或者拉杆产生较大形变时,便于拉杆自行恢复,进一步提升支撑性,增加载重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 “门” 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 “人” 型结构意图。
图中:1、第一车辆;2、钢桁架;3、第二车辆;4、支撑杆;5、拉杆;6、索绳;7、套管;8、缓冲件;9、外套管;10、内套管;11、连接块;12、第一弹簧;13、第二弹簧;14、固定件;71、U型扣;72、垫板;73、螺帽;131、上固定块;132、下固定块;133、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包括钢桁架2、第一车辆1;所述第一车辆1上载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为伸缩杆,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设有固定件14,所述固定件14的一侧连接有多根拉杆5,多根所述拉杆5的另一端均与钢桁架2连接,多个所述拉杆5均匀的沿钢桁架2横向分布,所述刚桁架架设在河道或沟渠的两岸;所述支撑杆4顶部固定件14的另一侧连接有多根拉杆5,多根所述拉杆5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二车辆3上,所述第二车辆3为配重车辆;多根所述拉杆5之间连接有索绳6,索绳6上设有缓冲件8。
两个所述拉杆5之间的索绳6上至少设有一个缓冲件8,所述缓冲件8包括外套管9和内套管10,所述内套管10的一端设在外套管9的内部,且外套管9靠近内套管10的一端边缘处向内弯折,所述内套管10靠近外套管9的一端边缘处向内弯折,与外套管9的边缘形成绊扣,防止内套管10从外套管9内滑脱;所述内套管10与外套管9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所述拉杆5贯穿外套管9和内套管10,所述外套管9的内部设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两侧中心处与拉杆5连接;所述连接块1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与外套管9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块11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套管10的内壁连接。
所述索绳6与拉杆5之间设有套箍7,通过套箍7将索绳6与拉杆5进行连接,所述套箍7包括U型扣71,U型扣71匹配设有垫板72,将索绳6与拉杆5放在U型扣71内,U型扣71插入垫板72中,通过螺帽73紧固连接。
所述拉杆5与钢桁架2通过设置的固定件14连接,所述固定件14包括上固定块131和下固定块132,上固定块131和下固定块13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上固定块131和下固定块132板内部均开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球头133,球头133在腔体内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球头133与拉杆5连接。
所述钢桁架2由多个贝雷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贝雷片每节长4m,高2m,贝雷片上、下弦杆由10号槽钢或工字钢背靠背焊接,竖杆和斜杆由8号工字钢焊接在上下弦杆上;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的两端均为通透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6-7所示,所述支撑杆4呈“门”型结构,“门”型结构的支撑杆4具有两个支撑杆4,组成两套斜拉结构,在钢桁架2的两侧同时拉动钢桁架2,增加稳定性;所述支撑杆4呈“人”型结构,支撑杆4设置成“人”型结构,通过拉杆5固定在钢桁架2的中心位置。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使拉杆5起到更好的拉力作用,增加钢桁架2与拉杆5之间的相互作用,便于钢桁架2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增加载重能力,增加稳定性,相邻两个拉杆5在钢桁架2上的距离为D,拉杆5与支撑杆4形成的夹角为θ,θ范围45-90°,支撑杆4的高度为H,相邻两个拉杆5靠近支撑杆4的拉杆5长度为L1,远离支撑杆4的长度为L2,则D满足以下关系:
D=φ·sinθ(L2-L1)H;
其中,D、H、L1和L2的单位为m;φ为调节常数,取值范围为0.8-2.36。
Dn-Dn-1=β·1/2n;上式中:Dn-Dn-1为第n个拉杆5至第n-1个拉杆5之间在钢桁架2上相距的长度,单位为m;β为拉杆5关系系数:取值范围为8.65-23.60。
为了提高缓冲件8对拉杆5进行缓冲,减少对拉杆5的冲击作用,增加拉杆5的耐用性,增加拉杆5自行恢复,所述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为钢制弹簧,其节距t、线经d、长度l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d=α·(L/t);
其中,α为弹簧的线径系数,取值范围为0.26-3.98。
为了增加钢桁架2和拉杆5、缓冲件8之间的共同协同作用,钢桁架2或者拉杆5产生较大形变时,便于拉杆5自行恢复,提升了拉杆5的振动阻尼,防止钢桁架2在外界振动中损坏,增加其稳定性,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的节距t、线经d、长度l与L2、L1之间满足:Dl=λ·d(L2-L1)t;λ为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1.58-13.2。
实施例四: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第一车辆1行驶至河岸的一侧,通过油缸控制支撑杆4升起,升起到指定高度,固定车辆和支撑杆4;
S2:沿靠近第一车辆1的河岸侧从岸边铺贝雷片,通过贝雷片组装成钢桁架2结构,贝雷片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安装;
S3:在进行钢桁架2组装的同时,通过固定件14将拉杆5的一端固定在刚桁架上,拉杆5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4的顶部,拉杆5随着钢桁架2的长度方向依次增加拉杆5,拉杆5在钢桁架2上均匀分布;
S4:拉杆5在钢桁架2上固定的同时,将第二车辆3行驶至支撑杆4的另一侧,同时,将支撑杆4另一侧的拉杆5与第二车辆3通过固定件14进行连接,形成三角形斜拉结构,增加钢桁架2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S4:拉杆5全部固定好之后,在拉杆5之间通过套箍7将索绳6与拉杆5进行固定,同时在索绳6上设置缓冲件8,在钢桁架2驶入重量较大的车辆时,通过设置缓冲件8对拉杆5进行缓冲,减少对拉杆5的冲击作用,增加拉杆5的耐用性,同时在钢桁架2或者拉杆5产生较大形变时,便于拉杆5自行恢复,提升了拉杆5的振动阻尼,防止钢桁架2在外界振动中损坏,增加其稳定性。
实施例五:
结合实施例三,当θ取75°,H取10m,L1取12m,L2取14m,D为2.45m,β取12.36时,Dn-Dn-1为靠近支撑杆第1个拉杆与第二个拉杆之间的距离,Dn-Dn-1取值为4.00m,钢横架桥的负载能力达到最大,Dn-Dn-1大于4.00m时,间距过大,拉杆拉力能力减弱,钢桁架负载能力减弱,Dn-Dn-1小于4.00m时,钢桁架负载能力达到极限,在缩小拉杆之间的数量对负载能力没有影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装置是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通过结合塔式结构+斜拉结构+车载的方式,增加载重能力,增强通过性,便于及时拆装,机动性好;通过在索绳上设置缓冲件,在钢桁架驶入重量较大的车辆时,通过设置缓冲件对拉杆进行缓冲,减少对拉杆的冲击作用,增加拉杆的耐用性,同时在钢桁架或者拉杆产生较大形变时,便于拉杆自行恢复,提升了拉杆的振动阻尼,防止钢桁架在外界振动中损坏,增加其稳定性;通过限制相邻两个拉杆在钢桁架上的距离,拉杆与支撑杆形成的夹角,支撑杆的高度,相邻两个拉杆靠近支撑杆的拉杆长度,远离支撑杆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加钢桁架与拉杆之间的相互作用,便于钢桁架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增加载重能力,增加稳定性;通过限定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节距t、线经d、长度l与L2、L1,增加钢桁架和拉杆、缓冲件之间的共同协同作用,钢桁架或者拉杆产生较大形变时,便于拉杆自行恢复,进一步提升支撑性,增加载重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包括钢桁架(2)、第一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辆(1)上载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为伸缩杆,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设有固定件(14),所述固定件(14)的一侧连接有多根拉杆(5),多根所述拉杆(5)的另一端均与钢桁架(2)连接,多个所述拉杆(5)均匀的沿钢桁架(2)横向分布,所述刚桁架架设在河道或沟渠的两岸;所述支撑杆(4)顶部固定件(14)的另一侧连接有多根拉杆(5),多根所述拉杆(5)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第二车辆(3)上,所述第二车辆(3)为配重车辆;多根所述拉杆(5)之间连接有索绳(6),索绳(6)上设有缓冲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拉杆(5)之间的索绳(6)上至少设有一个缓冲件(8),所述缓冲件(8)包括外套管(9)和内套管(10),所述内套管(10)的一端设在外套管(9)的内部,且外套管(9)靠近内套管(10)的一端边缘处向内弯折,所述内套管(10)靠近外套管(9)的一端边缘处向内弯折,与外套管(9)的边缘形成绊扣,防止内套管(10)从外套管(9)内滑脱;所述内套管(10)与外套管(9)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贯穿外套管(9)和内套管(10),所述外套管(9)的内部设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两侧中心处与拉杆(5)连接;所述连接块(1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与外套管(9)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块(11)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套管(10)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索绳(6)与拉杆(5)之间设有套箍(7),通过套箍(7)将索绳(6)与拉杆(5)进行连接,所述套箍(7)包括U型扣(71),U型扣(71)匹配设有垫板(72),将索绳(6)与拉杆(5)放在U型扣(71)内,U型扣(71)插入垫板(72)中,通过螺帽(73)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与钢桁架(2)通过设置的固定件(14)连接,所述固定件(14)包括上固定块(131)和下固定块(132),上固定块(131)和下固定块(13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上固定块(131)和下固定块(132)板内部均开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球头(133),球头(133)在腔体内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球头(133)与拉杆(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呈“门”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呈“人”型结构。
CN202122475694.2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Active CN215857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5694.2U CN215857285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5694.2U CN215857285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7285U true CN21585728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60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5694.2U Active CN215857285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7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itoh et al. The role of string in hybrid string structure
CN206815197U (zh) 一种悬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用的预应力锚固牛腿支架构造
CN113241998B (zh) 一种预应力柔性光伏固定支架
CN107816243A (zh) 高强钢柱‑普通钢梁钢支撑‑低屈服点钢连梁可复位结构
CN110878535A (zh) 用于刚桁架桥加固的斜拉调载系统及其加固方法
CN201391024Y (zh) 一种全钢结构防屈曲耗能支撑
CN103122828B (zh) 一种风电机组
CN215857285U (zh)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CN101424105B (zh) 斜钢支撑混凝土剪力墙组合连梁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46775A (zh) 带自复位耗能支撑的波纹钢板覆面冷弯薄壁型剪力墙
CN113863149A (zh) 一种斜拉刚桁架特种装备系统
CN109711041B (zh) 温度自适应塔梁顺桥向约束方法及系统
CN111139725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拼装反吊索与拱组合人行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16892442U (zh) 一种多重下弦式大跨度张弦梁结构
CN108505428B (zh) 一种大夹角小半径多塔曲线斜拉桥
CN214364054U (zh) 装配腋撑式顶底角钢梁柱连接钢框架
CN2799724Y (zh) 一种短撑杆式新型张弦桁架
CN105220609B (zh) 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施工工艺
CN205171343U (zh) 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
CN113356093A (zh) 一种具有弹性自复位功能桥梁独柱墩加固装置
CN2097238U (zh) 框架用钢筋砼斜杆支撑抗震构件
CN113338694B (zh) 一种输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施工封网塔架及施工方法
CN219218648U (zh) 一种室内吊桥结构
CN215498808U (zh) 一种立式张弦太阳能光伏支架
CN210561668U (zh) 斜拉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