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5585U - 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5585U
CN215855585U CN202120005986.7U CN202120005986U CN215855585U CN 215855585 U CN215855585 U CN 215855585U CN 202120005986 U CN202120005986 U CN 202120005986U CN 215855585 U CN215855585 U CN 215855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regeneration
electromagnetic valve
condensing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059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仝高强
郭玉虎
黄守彬
袁志刚
张超
陈如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059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5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5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5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法再生部、冷冻法再生部和处理部;其中,所述热法再生部和所述冷冻法再生部分别与所述热源塔连接;所述处理部包括冷凝组件和第一收集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热法再生部内部,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冷冻法再生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组件下方;所述冷凝组件,用于将所述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冰块作为第一冷凝剂,并基于所述第一冷凝剂将所述热法再生部产生的水蒸气冷凝为冷凝水;基于所述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融化所述冰块,得到第二冷凝剂;所述收集组件,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水和所述第二冷凝剂。这样同时设置热法再生部和冷冻法再生部,可提高溶液再生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源塔溶液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冬季工况下,热源塔采用空气作为热源,利用冷却塔从空气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向热泵放热为建筑供暖。
若热源塔内采用盐溶液作为循环介质,且循环介质与空气接触,则当其在冬季运行时,其喷淋装置喷洒的盐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这样的话,将导致盐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促使盐溶液凝固点温度会不断升高,最终导致盐溶液极易冻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以便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热源塔中盐溶液浓度不断下降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法再生部、冷冻法再生部和处理部;
其中,所述热法再生部以及所述冷冻法再生部分别与所述热源塔连接;所述处理部包括冷凝组件以及第一收集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热法再生部的内部,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冷冻法再生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组件的下方;
所述冷凝组件,用于将所述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冰块作为第一冷凝剂,并基于所述第一冷凝剂将所述热法再生部产生的水蒸气冷凝为冷凝水;基于所述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融化所述冰块,得到第二冷凝剂;所述收集组件,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水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剂。
可选地,所述热法再生部包括喷淋塔,所述热法再生部包括喷淋塔,所述冷冻法再生部包括冰收集罐,所述冷凝组件包括翅片管换热器;
其中,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内,所述翅片管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冰收集罐连接;
所述冰收集罐用于收集并存储所述冰块;将存储的所述冰块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输送至所述翅片管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冷冻法再生部还包括离心析盐机,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一电磁阀;
其中,所述翅片管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离心析盐机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第二冷凝剂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流入所述离心析盐机。
可选地,所述处理部还包括过滤器、第二电磁阀和动力泵,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所述动力泵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
所述冰收集罐包括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过滤器;
其中,所述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冰块进行过滤;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以使过滤后的所述冰块所述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流入所述动力泵;所述动力泵,用于将过滤后的所述冰块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泵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集组件包括冷凝水收集盘,所述冷凝水收集盘设置在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底部。
可选地,热法再生部包括第二收集组件;所述第二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水收集盘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器,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三电磁阀;
其中,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凝水收集盘内部;所述冷凝水收集盘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
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水收集盘内的液体的第一液位;
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第一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则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检测器,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四电磁阀,所述冰收集罐还包括第二出口;
其中,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冰收集罐内部;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
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冰收集罐内的液体的第二液位;
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第二液位达到第二预设液位,则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开启。
可选地,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还用于通过第二管道将所述第二冷凝剂输送至所述冰收集罐。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压缩机以及节流阀,所述热法再生部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冻法再生部还包括制冰器;
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冰器通过所述节流阀连接;
其中,所述压缩机,用于将第一制冷剂蒸汽压缩成第二制冷剂蒸汽,并将所述第二制冷蒸汽通过所述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冷剂蒸汽冷凝成第三制冷剂液体,以释放冷凝热;
所述节流阀,用于对所述第三制冷剂液体进行节流降压,得到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将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通过第四管道输送至所述制冰器;所述制冰器,用于以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作为冷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对于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通过设置该系统包括:热法再生部、冷冻法再生部和处理部;其中,所述热法再生部以及所述冷冻法再生部分别与所述热源塔连接;所述处理部包括冷凝组件以及第一收集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热法再生部的内部,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冷冻法再生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组件的下方;所述冷凝组件,用于将所述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冰块作为第一冷凝剂,并基于所述第一冷凝剂将所述热法再生部产生的水蒸气冷凝为冷凝水;基于所述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融化所述冰块,得到第二冷凝剂;所述收集组件,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水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剂。这样,同时设置热法再生部和冷冻法再生部,可以提高该溶液再生系统的溶液再生效率。此外,通过设置处理部分别与热法再生部及冷冻法再生部连接,可以基于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冰块作为的第一冷凝剂,将热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冷凝成冷凝水,而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还可以融化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冰块,无需额外花费时间处理热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和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冰块,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溶液再生系统的溶液再生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的供暖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的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地区集中供暖,以南地区并未集中供暖。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该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其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且该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供暖需求更为迫切。“冷水机组+锅炉”是中央空调系统较早采用的冷热源方案之一。在夏季,冷水机组配备有冷却塔这一水循环冷却设备,用以散去冷凝器中的热量;冬季,采用锅炉进行供暖。这样,不仅一次能源利用率低且污染环境,同时冷水机组和冷却塔等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利用率较低。针对该问题,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热泵——热源塔热泵系统。该系统在夏季以冷水机组的供冷模式运行,而在冬季则以热泵的供热模式运行,冷却塔转化为吸热设备——热源塔,通过向塔内填料表面喷淋溶液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热泵中的冷凝器提供热量实现系统供暖。采用该系统既不影响冷水机组夏季高效制冷性能,在冬季又可以替代锅炉供暖,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设备利用效率。热源塔热泵系统在冬季运行时,一般采用醋酸钾、醋酸钠、硝酸钾或溴化锂等盐溶液作为循环介质。而溶液在热源塔内喷淋的过程中,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得溶液浓度不断下降,溶液的凝固点温度升高,易发生溶液冻结事故,危害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必须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溶液再生。为了避免盐溶液浓度不断下降,往往在热源塔运行之后,通过溶液再生方法将盐溶液从空气中吸入的水分从溶液中排出,以提高盐溶液浓度。一般溶液再生方法包括热法再生和冷冻法再生等;其中,热法再生需要将低浓度的盐溶液加热到设定温度,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并消耗大量热能,溶液再生效率低;而冷冻法再生则需要对产生的大量冰做后续处理,溶液再生效率也低。由于冷冻法再生在蒸发器制冰的同时,冷凝器会释放大量热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溶液再生系统及方法,使得两种再生方式可耦合运行,优势互补。
例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结构图。参见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热法再生部101、冷冻法再生部102和处理部103;
其中,所述热法再生部101以及所述冷冻法再生部102分别与所述热源塔连接;所述处理部103包括冷凝组件以及第一收集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热法再生部101的内部,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冷冻法再生部102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组件的下方;
所述冷凝组件,用于将所述冷冻法再生部102产生的冰块作为第一冷凝剂,并基于所述第一冷凝剂将所述热法再生部101产生的水蒸气冷凝为冷凝水;基于所述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融化所述冰块,得到第二冷凝剂;所述收集组件,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水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剂。
需要说明的是,溶液热法再生的同时,热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会进入空气中,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变大,水蒸气分压力升高,溶液再生较为困难,需要对填料入口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
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热法再生部101内部设置冷凝组件,冷凝组件内通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冰块组成的第一冷凝剂,冷凝组件下方设置第一收集组件。湿度较大的空气进入冷凝组件,在低温冷凝组件表面结露,冷凝水析出,落入第一收集组件内。除湿之后空气进入将继续参与新一轮的溶液再生过程。冷冻法再生部在溶液再生的同时,会产生了大量冰。第一冷凝剂在冷凝组件内吸热后,温度升高变成第二冷凝剂,第二冷凝剂返回冷冻法再生部可融化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冰块,避免了冰的后续处理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通过设置该系统包括:热法再生部、冷冻法再生部和处理部;其中,所述热法再生部以及所述冷冻法再生部分别与所述热源塔连接;所述处理部包括冷凝组件以及第一收集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热法再生部的内部,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冷冻法再生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组件的下方;所述冷凝组件,用于将所述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冰块作为第一冷凝剂,并基于所述第一冷凝剂将所述热法再生部产生的水蒸气冷凝为冷凝水;基于所述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融化所述冰块,得到第二冷凝剂;所述收集组件,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水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剂。这样,同时设置热法再生部和冷冻法再生部,可以提高该溶液再生系统的溶液再生效率。此外,通过设置处理部分别与热法再生部及冷冻法再生部连接,可以基于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冰块作为的第一冷凝剂,将热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冷凝成冷凝水,而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还可以融化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冰块,无需额外花费时间处理热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和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大量冰块,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溶液再生系统的溶液再生效率。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所述热法再生部201包括喷淋塔2011,所述冷冻法再生部202包括冰收集罐2021,所述冷凝组件包括翅片管换热器2031;
其中,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031设置在所述喷淋塔2011内,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031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冰收集罐2021连接;
所述冰收集罐2021用于收集并存储所述冰块;将存储的所述冰块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输送至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031。
需要说明的是,喷淋塔内的翅片管换热器可根据要求设置成多组,不限于2组,每组翅片管换热器与处理部并联运行。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热法再生部201包括喷淋塔2011,喷淋塔 2011填料20113四周设置翅片管换热器2031,冰收集罐2021内存储的冰块,通过第一管道输送至翅片管换热器2031,第一管道内的冰块在翅片管换热器内吸热后被融化。
此外,参见图2所示,对于来自热源塔的低温稀溶液,热法再生部将其加热,变成高温稀溶液,该高温稀溶液通过第五管道送至喷淋塔2011。喷淋塔2011的风机20111处于打开状态,该高温稀溶液经喷口20112均匀喷出,在填料20113表面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该高温稀溶液的水蒸气分压力高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该高温稀溶液中的水分蒸发进入空气中。水的汽化潜热约为2300kJ/kg,高温稀溶液中的水分蒸发过程需要吸热,使得该高温稀溶液温度下降,水分不断蒸发的同时溶液浓度将渐渐升高,落入喷淋塔 2011内的溶液箱20114中,完成溶液热法再生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热法再生部包括喷淋塔,所述冷冻法再生部包括冰收集罐,所述冷凝组件包括翅片管换热器;其中,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内,所述翅片管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冰收集罐连接;所述冰收集罐用于收集并存储所述冰块;将存储的所述冰块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输送至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这样,可以将冷冻法再生部中冰收集罐内存储的冰块,作为翅片管换热器的第一冷凝剂,以基于第一冷凝剂将热法再生部中喷淋塔内的水蒸气进行冷凝,达到去除喷淋塔内空气湿度的目的,解决了热法再生部空气的相对湿度变大导致的溶液再生较为困难的问题。同时,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可以融化第一管道内的冰块,解决了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冰块。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参见图2所示,所述冷冻法再生部202 还包括离心析盐机2022,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一电磁阀2032;
其中,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031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2032与所述离心析盐机2022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2032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2032开启,以使所述第二冷凝剂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2032流入所述离心析盐机2022。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2所示,所述处理部为加粗实线标出的部件及相关管道。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冷冻法再生部202的冷源,将来自热源塔的低温稀溶液中的水分变成冰,部分盐分进入剩余盐溶液,使得剩余盐溶液浓度升高,可以得到冰块和浓溶液,该冰块和该浓溶液一起滑入离心析盐机 2022。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2032开启,翅片管换热器出口的第二冷凝剂分成两路,其中一个支路经过第一电磁阀2032流入离心析盐机2022,第二冷凝剂与离心析盐机内的冰块混合,以融化该冰块,形成冰浆。控制器控制 2029开启,该冰浆流入冰收集罐20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冷冻法再生部还包括离心析盐机,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其中,所述翅片管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离心析盐机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第二冷凝剂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流入所述离心析盐机。这样,第一冷凝剂在冷凝组件内吸热后,温度升高变成第二冷凝剂,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后,第二冷凝剂可以经过第一电磁阀流入离心析盐机内部,可以融化离心析盐机内部的冰块,可以更快速地打破浓溶液外部的冰块,从而提高溶液再生效率。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所述处理部还包括过滤器2033、第二电磁阀 2034和动力泵2035,所述过滤器2033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034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2034通过所述动力泵2035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031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034连接;
所述冰收集罐包括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过滤器2033;
其中,所述过滤器2033,用于对所述冰块进行过滤;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2034开启,以使过滤后的所述冰块所述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2034流入所述动力泵2035;所述动力泵2035,用于将过滤后的所述冰块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泵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031。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冷冻法再生部202中冰收集罐2021内的冰块和水组成的冰水混合物,作为翅片管换热器2031的冷凝剂。打开第二电磁阀2034和动力泵2035,冰收集罐2021内的冰块经过滤器2033初步过滤,过滤掉尺寸大于预设体积的冰块,得到流体为冰浆状态的冰块,经第二电磁阀2034和动力泵2035进入喷淋塔2011内部的翅片管换热器2031内,吸收饱和空气的热量,然后再通过第二管道返回至冰收集罐2021,可以继续融化冰收集罐2021内部的冰块和水组成的冰水混合物,构成一个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体积可以是用户基于实际调整经验进行设置,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数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处理部还包括过滤器、第二电磁阀和动力泵,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所述动力泵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冰收集罐包括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过滤器;其中,所述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冰块进行过滤;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以使过滤后的所述冰块所述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流入所述动力泵;所述动力泵,用于将过滤后的所述冰块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泵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这样,通过过滤器能够过滤掉尺寸大于预设体积的冰块,可以保证冷凝剂可以在第一管道内顺畅流通。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所述第一收集组件包括冷凝水收集盘2036,所述冷凝水收集盘2036设置在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031的底部。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每组翅片管换热器2031下方均设置有冷凝水集水盘2036。湿度较大的空气经过喷淋塔2011的风机20111沿着塔壁面进入翅片管换热器2031,在低温翅片管换热器2031表面结露,使得冷凝水析出,落入冷凝水集水盘2036内。除湿之后的空气可以再次进入填料20113 内,继续参与新一轮的溶液再生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收集组件包括冷凝水收集盘,所述冷凝水收集盘设置在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底部。这样,可以通过冷凝水收集盘收集水蒸气冷凝的水,从而避免冷凝水进入再生的浓溶液。
可选地,所述热法再生部包括第二收集组件;所述第二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水收集盘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收集组件用于收集热法再生部产生的再生浓溶液,第二收集组件可以包括溶液箱20114。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对于来自热源塔的低温稀溶液,热法再生部将其加热,变成高温稀溶液,该高温稀溶液通过第五管道送至喷淋塔2011。喷淋塔2011的风机20111处于打开状态,该高温稀溶液经喷口20112均匀喷出,在填料20113表面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该高温稀溶液中的水分蒸发进入空气中,水分不断蒸发的同时溶液浓度将渐渐升高,落入喷淋塔2011 内的溶液箱20114中,完成溶液热法再生过程。
此外,参见图2所示,溶液箱20114的液位上升至预设溶液箱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016开启,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013关闭,溶液箱20114 的溶液经电磁阀2016和动力泵2014,进入冷凝器2012进行重新加热,再进入喷淋塔2011进行新一轮的喷淋、蒸发,水分不断蒸发,进而在翅片管换热器2031表面冷凝成冷凝水。随着再生过程的进行,溶液箱20114内的溶液浓度升高,液位不断下降,下降至预设溶液箱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015开启,打开动力泵205的开关,溶液箱20114内的浓溶液经电磁阀2015 和动力泵205输送至热源塔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热法再生部包括第二收集组件;所述第二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水收集盘的下方。这样,可以通过冷凝水收集盘收集水蒸气冷凝的水,从而避免冷凝水进入第二收集组件,防止冷凝水将再生的浓溶液稀释。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器,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三电磁阀2037;
其中,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凝水收集盘2036内部;所述冷凝水收集盘2036与所述第三电磁阀2037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电磁阀2037连接;
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水收集盘2036内的液体的第一液位;
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第一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则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2037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液位可以是用户基于实际调整经验进行设置,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数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当冷凝水集水盘2036内冷凝水达到第一预设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阀2037开启,排出冷凝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器,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三电磁阀;其中,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凝水收集盘内部;所述冷凝水收集盘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水收集盘内的液体的第一液位;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第一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则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这样,可以保证冷凝水不溢出,避免冷凝水溢出进入热法再生部所产生的浓溶液中。此外,冷凝水可排入中水系统,可用于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检测器,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四电磁阀2038,所述冰收集罐2021还包括第二出口;
其中,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冰收集罐2021内部;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2038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电磁阀2038连接;
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冰收集罐2021内的液体的第二液位;
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第二液位达到第二预设液位,则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2038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液位可以是用户基于实际调整经验进行设置,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数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因此冰收集罐2021 内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块往往漂浮于冰水混合物的水上面,当冰收集罐2021 内第二液位达到第二预设液位时,控制器控制与冰收集罐2021底部的第二出口连接的第四电磁阀2038开启,则可以将冰收集罐2021内水排出至中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检测器,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四电磁阀,所述冰收集罐还包括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冰收集罐内部;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冰收集罐内的液体的第二液位;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第二液位达到第二预设液位,则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开启。这样,可以保证冰收集罐内冰水混合物不溢出,从而确保冰收集罐的安全,以避免冰收集罐损坏而导致处理部无法这次工作。此外,冰收集罐排入中水系统的水,可用于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031还用于通过第二管道将所述第二冷凝剂输送至所述冰收集罐2021。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翅片管换热器2031出口的第二冷凝剂分成两路,其中一个支路通过第二管道返回冰收集罐20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还用于通过第二管道将所述第二冷凝剂输送至所述冰收集罐。这样,翅片管换热器表面水蒸气冷凝释放的热量可通过第二冷凝剂融化冰收集罐内的冰块,避免了冰的后续处理工作。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压缩机2041以及节流阀2042,所述热法再生部201还包括冷凝器2012,所述冷冻法再生部202还包括制冰器2023;
所述压缩机2041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冷凝器2012连接,所述冷凝器 2012与所述制冰器2023通过所述节流阀2042连接;
其中,所述压缩机2041,用于将第一制冷剂蒸汽压缩成第二制冷剂蒸汽,并将所述第二制冷蒸汽通过所述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冷凝器2012;所述冷凝器2012,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冷剂蒸汽冷凝成第三制冷剂液体,以释放冷凝热;
所述节流阀2042,用于对所述第三制冷剂液体进行节流降压,得到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将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通过第四管道输送至所述制冰器 2023;所述制冰器2023,用于以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作为冷源。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制冷部202包括压缩机2041、节流阀2042、电动二通阀2043,制冷部202采用制冷剂作为循环工质。低温低压的第一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第二制冷剂蒸气,第二制冷蒸汽通过第三管道输送至冷凝器2012;然后经冷凝器2012冷凝后变成常温高压的第三制冷剂液体,释放大量冷凝热,可用作热法再生的热源,将热源塔中稀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为水蒸气;常温高压的第三制冷剂液体由节流阀2042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第四制冷剂液体,第四制冷剂液体通过第四管道输送至制冰器2023;低温低压的第四制冷剂液体在制冰器2023内蒸发吸热,使得制冰器2023的稀溶液中的水分凝结成冰块,液态第四制冷剂液体蒸发吸热后变成第一制冷剂蒸气,再返回压缩机2041,完成制冷循环。因此,第三管道与第四管道可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此外,参见图2所示,制冰器2023可以采用平板式蒸发器,倾斜放置,制冷剂在板内流动,溶液在板表面结冰,当冰层厚度达到预设厚度时,打开电动二通阀2042,高温第二制冷剂蒸气直接进入制冰器2023,使得板表面冰融化,剩余冰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离心析盐机2022内,类似热气旁通除霜的原理。其中,制冰器制备的冰内含有“盐胞”(盐胞内含有高浓度盐溶液),需要经过离心析盐机进一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制冰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台;预设厚度可以是用户基于实际调整经验进行设置,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数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2所示,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024开启,打开动力泵2025的开关,来自热源塔的低温稀溶液经过电磁阀2024流入动力泵 2025,动力泵2025将低温稀溶液泵入至制冰器2023,制冰器2023内液位达到预设制冰器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024关闭,关闭动力泵2025的开关,稀溶液停止输送。当制冰器2023制冰过程结束后,开启制冰器2023的阀门,冰块和溶液一块滑入离心析盐机2022。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026开启,打开离心析盐机2022的开关,该冰块在离心析盐机2022内首先进行破碎处理,使冰块内部的该高浓度盐溶液从盐胞内流出,然后离心析盐机2022高速转动,高浓度盐溶液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经过电磁阀2026流入浓溶液罐2027,达到预设时间后,关闭离心析盐机2022的开关,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026关闭。浓溶液罐2027内溶液的液位达到预设浓溶液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028开启,打开动力泵205的开关,浓溶液罐2027内的浓溶液经电磁阀2028和动力泵205输送至热源塔系统。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制冰器液位和预设浓溶液液位可以是用户基于实际调整经验进行设置,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数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参见图2所示,热法再生部201还包括电磁阀2013、动力泵2014、电磁阀2015以及电磁阀2016。打开电磁阀2013和动力泵2014,来自热源塔的低温稀溶液经电磁阀2013和动力泵2014进入冷凝器2012,该低温稀溶液在冷凝器2012中被冷凝热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系统还包括压缩机以及节流阀,所述热法再生部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冻法再生部还包括制冰器;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冰器通过所述节流阀连接;其中,所述压缩机,用于将第一制冷剂蒸汽压缩成第二制冷剂蒸汽,并将所述第二制冷蒸汽通过所述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冷剂蒸汽冷凝成第三制冷剂液体,以释放冷凝热;所述节流阀,用于对所述第三制冷剂液体进行节流降压,得到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将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通过第四管道输送至所述制冰器;所述制冰器,用于以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作为冷源。这样,仅需消耗一份电能,可同时运行热法再生部与冷冻法再生部,从而可以高效解决热源塔溶液再生问题,提高溶液再生效率。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动力泵205;所述热法再生部还包括第五电磁阀2015;所述喷淋塔2011包括风机20111;所述动力泵205与所述第五电磁阀2015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五电磁阀2015和所述风机20111 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热源塔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2034和所述风机20111关闭,控制所述第五电磁阀2015开启,以将第二收集组件中的溶液经过第五电磁阀2015流入所述动力泵205;所述动力泵205用于将所述第二收集组件中的溶液泵入所述热源塔。
需要说明的是,在冬季运行时,该溶液再生系统具有两种运行模式:一是,溶液再生模式;二是,辅助热源塔吸热模式。在运行溶液再生模式时,上述热法再生部、冷冻法再生部和处理部同时运行。而当冬季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时,外界气温极低,热源塔存在吸热量不足的问题,此时,可以开启辅助热源塔吸热模式。
其中,在运行辅助热源塔吸热模式时,该溶液再生系统只运行制冷部、冷冻法再生部和处理部,热法再生部停止运行。制冷部、冷冻法再生部和处理部工作方式可以选择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多种,只是热法再生部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
示例性地,参见图2所示,打开电磁阀2013和动力泵2014,来自热源塔的低温稀溶液经冷凝器2012加热,温度升高变成高温稀溶液,进入喷淋塔2011。高温稀溶液经喷口20112均匀喷出,在填料20113表面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高温稀溶液的水蒸气分压力高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稀溶液中的水分蒸发,进入空气中。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2034和喷淋塔2011内风机20111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翅片换热管2031内冷凝剂停止运行,水分不断蒸发,喷淋塔2011内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溶液内水分停止蒸发。控制器控制第五电磁阀2015开启,打开动力泵205,冷凝器2012出口的高温溶液,只在喷淋塔2011内循环一下,经第五电磁阀2015和动力泵205输送至热源塔系统,提高了热源塔的吸热能力,保障热源塔热泵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系统还包括动力泵;所述热法再生部还包括第五电磁阀;所述喷淋塔包括风机;所述动力泵与所述第五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五电磁阀和所述风机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热源塔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风机关闭,控制所述第五电磁阀开启,以将第二收集组件中的溶液经过第五电磁阀流入所述动力泵;所述动力泵用于将所述第二收集组件中的溶液泵入所述热源塔。这样,可以提高了热源塔的吸热能力,该系统可作为热源塔的辅助吸热设备,保障热源塔热泵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运行。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法再生部、冷冻法再生部和处理部;
其中,所述热法再生部以及所述冷冻法再生部分别与所述热源塔连接;所述处理部包括冷凝组件以及第一收集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热法再生部的内部,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冷冻法再生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组件的下方;
所述冷凝组件,用于将所述冷冻法再生部产生的冰块作为第一冷凝剂,并基于所述第一冷凝剂将所述热法再生部产生的水蒸气冷凝为冷凝水;基于所述水蒸气冷凝产生的热量融化所述冰块,得到第二冷凝剂;所述收集组件,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水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法再生部包括喷淋塔,所述冷冻法再生部包括冰收集罐,所述冷凝组件包括翅片管换热器;
其中,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喷淋塔内,所述翅片管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冰收集罐连接;
所述冰收集罐用于收集并存储所述冰块;将存储的所述冰块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输送至所述翅片管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冷冻法再生部还包括离心析盐机,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一电磁阀;
其中,所述翅片管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离心析盐机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第二冷凝剂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流入所述离心析盐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还包括过滤器、第二电磁阀和动力泵,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所述动力泵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
所述冰收集罐包括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过滤器;
其中,所述过滤器,用于对所述冰块进行过滤;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以使过滤后的所述冰块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流入所述动力泵;所述动力泵,用于将过滤后的所述冰块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泵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组件包括冷凝水收集盘,所述冷凝水收集盘设置在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法再生部包括第二收集组件;所述第二收集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水收集盘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检测器,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三电磁阀;
其中,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凝水收集盘内部;所述冷凝水收集盘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
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水收集盘内的液体的第一液位;
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第一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则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检测器,所述处理部还包括第四电磁阀,所述冰收集罐还包括第二出口;
其中,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冰收集罐内部;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
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冰收集罐内的液体的第二液位;
所述控制器用于若所述第二液位达到第二预设液位,则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还用于通过第二管道将所述第二冷凝剂输送至所述冰收集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压缩机以及节流阀,所述热法再生部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冻法再生部还包括制冰器;
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冰器通过所述节流阀连接;
其中,所述压缩机,用于将第一制冷剂蒸汽压缩成第二制冷剂蒸汽,并将所述第二制冷剂蒸汽通过所述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冷剂蒸汽冷凝成第三制冷剂液体,以释放冷凝热;
所述节流阀,用于对所述第三制冷剂液体进行节流降压,得到第四制冷剂液体;将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通过第四管道输送至所述制冰器;所述制冰器,用于以所述第四制冷剂液体作为冷源。
CN202120005986.7U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Active CN215855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5986.7U CN215855585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5986.7U CN215855585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5585U true CN21585558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05986.7U Active CN215855585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5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6249U (zh) 带冷凝器冷却装置的风冷空调系统
CN101240925B (zh) 太阳能吸收式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CN203116203U (zh) 带冷凝器冷却过冷装置的风冷空调系统
CN102840639A (zh) 用于餐馆的空调系统
CN103940164B (zh) 一种溶液喷淋式无霜空气源热泵装置
CN110360769B (zh) 一种具有相变能源塔的热泵系统及其换热方法
CN100394124C (zh) 利用低位热源供水显热进行除霜的凝固潜热型热泵
CN108361883A (zh) 一种具有基于自体化霜水的蓄热除霜加湿装置的热泵型空调机
CN102840711A (zh)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8800646A (zh) 一种蒸发冷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8507083B (zh) 蓄冰式热源塔热泵系统装置及方法
CN206514443U (zh) 基于低谷电蓄能的供能系统
CN108679871A (zh) 一种管板式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09357437B (zh) 一种基于冷冻法的热源塔热泵溶液再生系统
CN107537167A (zh) 蒸发浓缩结晶系统及蒸发处理方法
CN207270730U (zh) 蒸发浓缩结晶系统
CN215855585U (zh) 一种热源塔的溶液再生系统
CN105485958A (zh) 免除霜风冷、水冷一体机空气源热泵
CN103615777B (zh) 调湿调温系统
CN209877408U (zh) 一种兼有蓄能和溶液再生功能的能源塔热泵系统
CN103851723A (zh) 用于餐馆的空调系统
CN100387926C (zh) 一种蓄能除湿/空调机组的蓄能除湿/空调方法及设备
CN2763755Y (zh)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双效汽车余热制冷机
CN111550950B (zh) 一种溶液喷淋除霜空气源热泵与冰源热泵耦合系统
CN201497096U (zh) 一种湿热能负压冷却制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