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5584U - 净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净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5584U
CN215855584U CN202022997948.2U CN202022997948U CN215855584U CN 215855584 U CN215855584 U CN 215855584U CN 202022997948 U CN202022997948 U CN 202022997948U CN 215855584 U CN215855584 U CN 215855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odule
water outlet
pipeline
concent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979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宾倩韵
孙天厚
刘梦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979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5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5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5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水系统。该净水系统包括:电净化模块,所述电净化模块适于对进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电解模块,所述电解模块设置在所述电净化模块的前端,进入所述电净化模块的水优先经过所述电解模块,进入所述电解模块内的水电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强氧化离子,产生的所述强氧化离子进入所述电净化模块,以清洗所述电净化模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系统,通过在电净化模块的前端设置电解模块,可利用电解模块产生的强氧化离子来清洗电净化模块,从而有效防止电净化模块中有机物的沉积以及细菌的滋生。

Description

净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电净化模块是由电极、隔板和阴、阳离子交换膜组成的,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是电净化模块的核心,也是整个EDR(频繁倒极电渗析)系统的核心。离子交换膜一般由离子交换树脂骨架、固定基团和基团上的可移动离子构成。其中,阳离子交换膜一般带有磺酸基团,磺酸基团会发生解离而提供带负电的固定基团,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一般带有季铵基团,季铵基团会发生解离而提供带正电的固定基团,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阳离子交换膜:R-SO3H—→R-SO3 -+H+
阴离子交换膜:R-N(CH3)3OH—→R-N+(CH3)3+OH-
在电净化模块工作时,往往会伴随着膜污染的过程。有机物污染是电渗析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膜污染类型。由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类、氨基酸、腐殖酸、表面活性剂、芳香烃类衍生物等大部分带有负电荷,因此更容易造成阴离子交换膜的污染。带负电荷的有机物与阴离子交换膜之间除静电吸引作用外,还有亲和作用(疏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有机物在膜表面沉积或堵塞膜孔道,造成膜电阻增大、脱盐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有机物在阴膜上沉积也会导致细菌的滋生,使电净化模块后端的出水变臭、变浊,影响净水器的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净水系统,可有效防止电净化模块中有机物的沉积以及细菌的滋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包括:电净化模块,所述电净化模块适于对进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电解模块,所述电解模块设置在所述电净化模块的前端,进入所述电净化模块的水优先经过所述电解模块,进入所述电解模块内的水电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强氧化离子,产生的所述强氧化离子进入所述电净化模块,以清洗所述电净化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通过在电净化模块的前端设置电解模块,可利用电解模块产生的强氧化离子来清洗电净化模块,从而有效防止电净化模块中有机物的沉积以及细菌的滋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强氧化离子为次氯酸根离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净化模块连接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电解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上,所述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出水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原水箱,所述原水箱与所述进水管路连接,所述原水箱的原水经所述进水管路进入所述电解模块内,进而进入所述电净化模块,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原水箱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选择性地回收所述电净化模块内的水;浓水回收部,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浓水回收部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选择性地回收所述电净化模块内的浓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浓水回收部为浓水箱,所述浓水箱与所述原水箱相互独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浓水回收部为浓水箱,所述浓水箱与所述原水箱为由分隔板将一个箱体分隔出的两个腔室,所述分隔板的位置可调节,以改变所述浓水箱与所述原水箱的容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净化模块具有淡水进水口、浓水进水口、淡水出水口、浓水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进水主管路、淡水进水管路和浓水进水管路,所述淡水进水管路与所述淡水进水口连接,所述浓水进水管路与所述浓水进水口连接,所述淡水进水管路和所述浓水进水管路均与所述进水主管路连接,所述电解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水主管路、所述淡水进水管路、所述浓水进水管路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出水管路包括淡水出水管路和浓水出水管路,所述淡水出水管路与所述淡水出水口连接,所述浓水出水管路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路还包括出水主管路,所述淡水出水管路与所述出水主管路连接,所述出水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淡水出水管路、所述出水主管路和所述浓水出水管路均与连接管路相连接,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支段和第二支段,所述第一支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淡水出水管路、所述出水主管路,所述第一支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浓水出水管路,所述第二支段与所述第一支段连接,所述第一支段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二支段与所述浓水回收部之间设置有浓水回收管路,所述浓水回收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第二支段与所述原水箱之间设置有原水回收管路,所述原水回收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且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时,所述淡水出水管路与所述出水主管路连通,所述浓水出水管路与所述浓水回收部连通;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且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时,所述淡水出水管路和所述浓水出水管路均与所述原水箱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用于提供将所述原水箱的水向所述电解模块内流动的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原水箱与所述电解模块之间设置有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用于过滤从所述原水箱流出的原水杂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净化模块与所述出水元件之间设置有后置滤芯和/或即热模块,所述后置滤芯用于过滤从所述电净化模块流出的淡水杂质,所述即热模块用于对从所述电净化模块流出的淡水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又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再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电解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自清洗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净水系统10、电净化模块1、淡水进水口11、浓水进水口12、淡水出水口13、浓水出水口14、原水箱2、分隔板21、浓水回收部3、淡水进水管路41、第一流量调节阀411、浓水进水管路42、第二流量调节阀421、进水主管路43、淡水出水管路51、浓水出水管路52、出水主管路53、出水元件61、自吸泵62、前置滤芯63、后置滤芯64、即热模块65、连接管路71、第一支段711、第二支段712、浓水回收管路72、原水回收管路73、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2、第三电磁阀83、第四电磁阀84、电解模块91、固定支架911、阳极电解片912、阴极电解片9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10。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10可以包括:电净化模块1、电解模块91。
其中,电净化模块1适于对进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具体而言,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净化模块1可利用电渗析技术对进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电净化模块1具有用于电渗析净水的正负电极对,电净化模块1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的阳离子向负极迁移,并只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向正极迁移,只能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而使淡室中的原水被淡化,浓室中的原水被浓缩。电净化模块1还可每隔一预设时间(例如15~20min),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切换(频繁倒极),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效应的长期稳定性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电解模块91设置在电净化模块1的前端,进入电净化模块1的水优先经过电解模块91,进入电解模块91内的水电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强氧化离子,产生的强氧化离子进入电净化模块1,强氧化离子进入电净化模块1后,一方面对电净化模块1内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另一方面对电净化模块1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以达到清洗电净化模块1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10,通过在电净化模块1的前端设置电解模块91,可利用电解模块91产生的强氧化离子来清洗电净化模块1,从而有效防止电净化模块1中有机物的沉积以及细菌的滋生。
可选地,强氧化离子为次氯酸根离子。具体而言,参照图4所示,电解模块91包括固定支架911、阳极电解片912和阴极电解片913,阳极电解片912和阴极电解片913设置在固定支架911内。水进入电解模块91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阴离子向阳极电解片912迁移,阳离子向阴极电解片913迁移。
在阳极电解片912附近,氯离子比其它阴离子更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氯气:
2Cl--2e-—→Cl2
在阴极电解片913附近,氢离子比其它阳离子更容易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
2H++2e-—→H2
氢离子在阴极电解片913上不断得到电子而生成氢气放出,破坏了阴极电解片913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生成了更多的氢氧根OH-,形成碱性环境。氯气在碱性环境下生成次氯酸根离子:
Cl2+4OH-—→2ClO-+2H2O
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作用于有机物和细菌污染物,起到清洗电净化模块1的效果。
参照图1-图3所示,电净化模块1连接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电解模块91设置在进水管路上,固定支架911上设置有适于与进水管路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便于进水管路内的水可顺利进入电解模块91,并且电解之后的含次氯酸根离子的水能够顺利从电解模块91排出。
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出水元件61,出水元件61可以是出水嘴或水龙头,当出水元件61打开时,用户可以取用净化后的水;当出水元件61关闭时,出水管路的水不会流出。
通过调节施加于电净化模块1的电压以及电压施加时间,可以得到出水TDS(Totaldissolved solids,总溶解固体)值为目标TDS值的淡水。换言之,向电净化模块1施加不同的电压或电压施加时间,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出水TDS值的淡水,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用水需求,例如,泡茶时需要用低TDS值的饮用水,而泡咖啡时则需要用高TDS值的饮用水,以获得更好的饮用口味。此外,电压以及电压施加时间的调节快速、便捷,从而更快地得到目标TDS值的淡水,有利于缩短用户在切换不同出水TDS值饮用水时取水的等待时间。
参照图1-图3所示,净水系统10还可以包括:原水箱2和浓水回收部3,原水箱2与进水管路连接,原水箱2的原水经进水管路进入电解模块91内,进而进入电净化模块1,从而为电净化模块1提供水源,保障用户的用水需求。
出水管路与原水箱2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选择性地回收电净化模块1内的水。具体而言,当出水管路与原水箱2连通时,原水箱2可以回收电净化模块1内的水,从而节约水资源。当出水管路与原水箱2断开时,出水管路内的淡水可供用户取用,出水管路内的浓水可排走。
参照图1-图3所示,出水管路与浓水回收部3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选择性地回收电净化模块1内的浓水。具体而言,当出水管路与浓水回收部3连通时,出水管路内的浓水可通过浓水回收部3排走。当出水管路与浓水回收部3断开时,出水管路内的水可被原水箱2回收,从而节约水资源。
浓水回收部3可以是浓水箱,也可以是排水口。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浓水回收部3为浓水箱,浓水箱与原水箱2相互独立,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浓水回收部3为浓水箱,浓水箱与原水箱2为由分隔板21将一个箱体分隔出的两个腔室,分隔板21的位置可调节,以改变浓水箱与原水箱2的容积。
原水箱2与浓水箱的容积比例按照电净化模块1出水回收率而定,可选地,原水箱2与浓水箱的容积比例范围为5:1-1:1,例如,原水箱2与浓水箱的容积比为2:1或3:1。在实际运用中,分隔板21的位置可配合进水管路流量,并根据当地水质进行调节,实现净水系统10的回收率可调,保证电净化模块1寿命。当原水水质较好时,净水系统10设定为高回收率,可得到更多的净化水;当原水水质较差时,净水系统10设定为低回收率,使通过电净化模块1淡水水路的水流量降低,在电净化模块1中的作用时间增长,能更快达到满足目标TDS值的出水,同时施加于电净化模块1中的电压可适当降低,以节约能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淡水”指的是净化后的纯水,“浓水”指的是浓缩后的废水,并不表示水的口味浓淡。
参照图1-图3所示,电净化模块1具有淡水进水口11、浓水进水口12、淡水出水口13、浓水出水口14,进水管路包括进水主管路43、淡水进水管路41和浓水进水管路42,淡水进水管路41与淡水进水口11连接,浓水进水管路42与浓水进水口12连接,淡水进水管路41和浓水进水管路42均与进水主管路43连接。进水主管路43的水进入淡水进水管路41和浓水进水管路42后,淡水进水管路41中的水经淡水进水口11进入电净化模块1内,浓水进水管路42中的水经浓水进水口12进入电净化模块1内。
电解模块91设置在进水主管路43、淡水进水管路41、浓水进水管路42的至少一个上。
在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解模块91设置在进水主管路43上,这样,原水箱2的原水经进水管路进入电解模块91,在电解模块91内电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强氧化离子,产生的强氧化离子经过淡水进水管路41、浓水进水管路42进入电净化模块1,清洗电净化模块1。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解模块91设置在淡水进水管路41、浓水进水管路42上,这样,原水箱2的原水经进水主管路43进入淡水进水管路41、浓水进水管路42上的电解模块91,在电解模块91内电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强氧化离子,产生的强氧化离子经过淡水进水口11、浓水进水口12进入电净化模块1,清洗电净化模块1。
在另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解模块91设置在淡水进水管路41或浓水进水管路42上,即电解模块91设置在淡水进水管路41、浓水进水管路42的其中一个上,以在该管路上产生强氧化离子,强氧化离子经对应的进水口进入净化模块1,清洗电净化模块1。
出水管路包括淡水出水管路51和浓水出水管路52,淡水出水口13用于排出淡水,浓水出水口14用于排出淡水浓水,具体而言,淡水出水管路51与淡水出水口13连接,浓水出水管路52与浓水出水口14连接,电净化模块1内的淡水经淡水出水口13进入淡水出水管路51内,电净化模块1内的浓水经浓水出水口14进入浓水出水管路52内。
淡水出水管路51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出水元件61,从而在出水元件61打开时,用户可以取用淡水出水管路51内净化后的水。
净水系统10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411,第一流量调节阀411设置在淡水进水管路41上,第一流量调节阀411用于调节淡水进水管路41进入电净化模块1的进水流量;和/或,第二流量调节阀421,第二流量调节阀421设置在浓水进水管路42上,第二流量调节阀421用于调节浓水进水管路42进入电净化模块1的进水流量。换言之,淡水进水管路41和浓水进水管路42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以调节对应管路的进水流量大小。
在图1-图3所示实施例中,淡水进水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411,浓水进水管路42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421。图3所示的分隔板21可配合第一流量调节阀411、第二流量调节阀421,实现回收率可调。
进一步地,出水管路还包括出水主管路53,淡水出水管路51与出水主管路53连接,出水元件61设置在出水主管路53上,也就是说,淡水出水管路51通过出水主管路53间接地连接于出水元件61。
出水主管路53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1,第一电磁阀81用于控制出水主管路53内水的流通与断开。具体而言,当第一电磁阀81打开时,淡水出水管路51的水可进入出水主管路53,进而通过出水元件61供用户饮用。当第一电磁阀81关闭时,淡水出水管路51的水无法经出水主管路53到达出水元件61处。
淡水出水管路51、出水主管路53和浓水出水管路52均与连接管路71相连接,连接管路71包括第一支段711和第二支段712,第一支段711的一端连接淡水出水管路51、出水主管路53,第一支段711的另一端连接浓水出水管路52,第二支段712与第一支段711连接,第一支段711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82用于控制第一支段711内水的流通与断开。具体而言,当第二电磁阀82打开时,淡水出水管路51的水可进入第一支段711内,进而进入第二支段712内。当第二电磁阀82关闭时,淡水出水管路51的水无法经第一支段711进入第二支段712内。
第二支段712与浓水回收部3之间设置有浓水回收管路72,浓水回收管路72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83,第三电磁阀83用于控制浓水回收管路72内水的流通与断开。具体而言,当第三电磁阀83打开时,第二支段712的水可进入浓水回收管路72内,进而到达浓水回收部3处。当第三电磁阀83关闭时,第二支段712的水无法经浓水回收管路72到达浓水回收部3处。
第二支段712与原水箱2之间设置有原水回收管路73,原水回收管路73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84,第四电磁阀84用于控制原水回收管路73内水的流通与断开。具体而言,当第四电磁阀84打开时,第二支段712的水可进入原水回收管路73内,进而到达原水箱2内。当第四电磁阀84关闭时,第二支段712的水无法经原水回收管路73到达原水箱2内。
在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打开且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关闭时,淡水出水管路51与出水主管路53连通,浓水出水管路52与浓水回收部3连通;在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关闭且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打开时,淡水出水管路51和浓水出水管路52均与原水箱2连通。
进一步地,在向电净化模块1施加电压且向电净化模块1内进水时,打开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且关闭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以使淡水出水管路51与出水主管路53连通,浓水出水管路52与浓水回收部3连通,从而使出水元件61处得到净化后的淡水,电净化模块1内的浓水经浓水回收管路72排至浓水回收部3。
在撤去施加于电净化模块1的电压之后、启动电解模块91且向电解模块91内进水时,关闭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且打开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以使淡水出水管路51和浓水出水管路52均通过原水回收管路73实现与原水箱2连通,从而使得电解产生含次氯酸根离子的水置换电净化模块1内的淡水、浓水,并排至原水箱2内。
换言之,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2、第三电磁阀83、第四电磁阀84的打开或关闭,可保证在置换电净化模块1内的水为含次氯酸根离子的水的过程中,电净化模块1内的淡水、浓水流回原水箱2,节约水资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图3所示,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自吸泵62,自吸泵62用于提供将原水箱2的水向电解模块91内流动的驱动力。
参照图2-图3所示,原水箱2与电解模块91之间设置有前置滤芯63,前置滤芯63用于过滤从原水箱2流出的原水杂质。也就是说,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相比,图2-图3所示的净水系统10加入了前置滤芯63。前置滤芯63可有效滤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及细菌等,保护电净化模块1不受颗粒杂质划伤,并从前端抑制细菌来源。前置滤芯63可除去原水中的次氯酸根离子,但对氯离子的去除率低,故前置滤芯63的存在不影响后端电解模块91的工作。
电净化模块1与出水元件61之间设置有后置滤芯64和/或即热模块65,后置滤芯64用于过滤从电净化模块1流出的淡水杂质,即热模块65用于对从电净化模块1流出的淡水进行加热,从而得到用户所需的出水温度。
参照图1-图3所示,电净化模块1与出水元件61之间设置有后置滤芯64和即热模块65。即热模块65设置在后置滤芯64的更靠近出水元件61的一侧,从而有利于减少热量损失。
如图1所示,后置滤芯64设置在出水主管路53上,从而在出水主管路53上将从电净化模块1流出的淡水杂质去除。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后置滤芯64也可以设置在淡水出水管路51和浓水出水管路52上,从而在淡水出水管路51和浓水出水管路52上将从电净化模块1流出的淡水杂质去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净化模块1与出水元件61之间可以仅设置后置滤芯64或仅设置即热模块65。
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的净水系统10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将电解模块91接入电净化模块1前端(电解模块91在自吸泵62前端或后端均可),制水过程中,启动自吸泵62,自吸泵62从原水箱2取水进入进水主管路43,后分为淡水进水管路41经过第一流量调节阀411进入电净化模块1以及浓水进水管路42经过第二流量调节阀421进入电净化模块1,打开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关闭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电净化模块1的淡水流入后置滤芯64和即热模块65排出饮用,浓水排至浓水回收部3。制水完成后,关闭施加给电净化模块1的电压,启动电解模块91,第一流量调节阀411、第二流量调节阀421全开,关闭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打开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经过电解模块91电解作用后产生次氯酸根离子的水流经电净化模块1,置换电净化模块1中的淡水、浓水后排至原水箱2内,n秒后置换完成,全部负载关闭。
该过程保证在待机状态下,电净化模块1内部的余氯浓度维持在0.01-1.0mg/L范围内,起到防止有机物沉积和细菌滋生的作用,同时不会与电净化模块1作用使离子交换膜变脆,能够保持离子交换膜性能。
在自清洗程序中,启动自吸泵62和电解模块91,第一流量调节阀411、第二流量调节阀421全开,关闭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打开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自吸泵62从原水箱2取水后进入电解模块91,电解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含次氯酸根离子的水对电净化模块1膜两侧进行冲洗后,淡水、浓水两路水均排回原水箱2。t秒后自清洗完成,所有负载关闭。该过程为独立的自清洗过程,启动频率视当地水质及电净化模块1使用情况而定,或根据用户需求启动。
本实用新型图2-图3所示实施例的净水系统10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将电解模块91接入电净化模块1前端(电解模块91在自吸泵62前端或后端均可),制水过程中,启动自吸泵62,自吸泵62从原水箱2取水进入进水主管路43上的前置滤芯63,后分为淡水进水管路41经过第一流量调节阀411进入电净化模块1以及浓水进水管路42经过第二流量调节阀421进入电净化模块1,打开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关闭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电净化模块1的淡水流入后置滤芯64和即热模块65排出饮用,浓水排至浓水回收部3。制水完成后,关闭施加给电净化模块1的电压,启动电解模块91,第一流量调节阀411、第二流量调节阀421全开,经过电解模块91电解作用后产生次氯酸根离子的水流经电净化模块1,关闭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打开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置换电净化模块1中的淡水、浓水后排至原水箱2内,n秒后置换完成,全部负载关闭。
该过程保证在待机状态下,电净化模块1内部的余氯浓度维持在0.01-1.0mg/L范围内,起到防止有机物沉积和细菌滋生的作用,同时不会与电净化模块1作用使离子交换膜变脆,能够保持离子交换膜性能。
在自清洗程序中,启动自吸泵62和电解模块91,第一流量调节阀411、第二流量调节阀421全开,关闭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打开第二电磁阀82、第四电磁阀84,自吸泵62从原水箱2取水后进入电解模块91,电解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含次氯酸根离子的水对电净化模块1膜两侧进行冲洗后,淡水、浓水两路水均排回原水箱2。t秒后自清洗完成,所有负载关闭。该过程为独立的自清洗过程,启动频率视当地水质及电净化模块1使用情况而定,或根据用户需求启动。
在图1-图3所示的各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阀411、第二流量调节阀421一方面保证在制水时流量控制过程在电净化模块1前端完成,防止电净化模块1承压造成电净化模块1漏水或脱盐率下降,另一方面在含次氯酸根离子的水置换电净化模块1淡水、浓水时全开,使置换和自清洗时间缩短,且可增大对电净化模块1内浓水侧的膜表面的冲刷力,防止浓水侧膜表面结垢,同时避免阴膜上有机物的沉积和细菌的滋生。
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2、第三电磁阀83、第四电磁阀84的打开或关闭,可以保证在置换电净化模块1内的水为含次氯酸根离子的水及自清洗的过程中,电净化模块1内的淡水、浓水均流回原水箱2,节约水资源。后置滤芯64保证在自清洗程序结束后的制水余氯合格。
表一为电解模块91作用在自清洗程序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实验用原水均为自来水,在电解模块91不通电的情况下,电净化模块1出水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超出饮用水标准,余氯未检出;加入电解模块91后,淡水、浓水两端COD均有明显的降低,达到饮用水要求,且从电净化模块1前后端余氯对比可发现,经过电净化模块1后的淡水、浓水余氯含量减少,证明余氯在电净化模块1中作用于有机物或细菌被消耗。出水余氯可由后置滤芯64吸附除去。
表一电解模块91对电净化模块1的作用
Figure BDA0002828846300000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自清洗方法,其中,净水系统为上述实施例的净水系统,参照图5所示,自清洗方法包括:步骤S1、制水完成后,撤去施加于电净化模块的电压且向电解模块内进水,启动电解模块,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且打开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
自清洗方法还包括:步骤S2、保持预设时间后,关闭全部负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自清洗方法,其中,净水系统为上述实施例的净水系统,自清洗方法包括自清洗程序,自清洗程序构造为:启动电解模块,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且打开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
自清洗方法还包括:保持预设时间后,关闭全部负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净化模块,所述电净化模块适于对进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所述电净化模块连接有进水管路;
电解模块,所述电解模块设置在所述电净化模块的前端,且所述电解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上,进入所述电净化模块的水优先经过所述电解模块,进入所述电解模块内的水电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强氧化离子,产生的所述强氧化离子进入所述电净化模块,以清洗所述电净化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氧化离子为次氯酸根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净化模块还连接有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出水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
原水箱,所述原水箱与所述进水管路连接,所述原水箱的原水经所述进水管路进入所述电解模块内,进而进入所述电净化模块,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原水箱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选择性地回收所述电净化模块内的水;
浓水回收部,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浓水回收部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选择性地回收所述电净化模块内的浓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回收部为浓水箱,所述浓水箱与所述原水箱相互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回收部为浓水箱,所述浓水箱与所述原水箱为由分隔板将一个箱体分隔出的两个腔室,所述分隔板的位置可调节,以改变所述浓水箱与所述原水箱的容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净化模块具有淡水进水口、浓水进水口、淡水出水口、浓水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进水主管路、淡水进水管路和浓水进水管路,所述淡水进水管路与所述淡水进水口连接,所述浓水进水管路与所述浓水进水口连接,所述淡水进水管路和所述浓水进水管路均与所述进水主管路连接,所述电解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水主管路、所述淡水进水管路、所述浓水进水管路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出水管路包括淡水出水管路和浓水出水管路,所述淡水出水管路与所述淡水出水口连接,所述浓水出水管路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还包括出水主管路,所述淡水出水管路与所述出水主管路连接,所述出水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淡水出水管路、所述出水主管路和所述浓水出水管路均与连接管路相连接,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支段和第二支段,所述第一支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淡水出水管路、所述出水主管路,所述第一支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浓水出水管路,所述第二支段与所述第一支段连接,所述第一支段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二支段与所述浓水回收部之间设置有浓水回收管路,所述浓水回收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第二支段与所述原水箱之间设置有原水回收管路,所述原水回收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且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时,所述淡水出水管路与所述出水主管路连通,所述浓水出水管路与所述浓水回收部连通;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且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时,所述淡水出水管路和所述浓水出水管路均与所述原水箱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用于提供将所述原水箱的水向所述电解模块内流动的驱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箱与所述电解模块之间设置有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用于过滤从所述原水箱流出的原水杂质。
11.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净化模块与所述出水元件之间设置有后置滤芯和/或即热模块,所述后置滤芯用于过滤从所述电净化模块流出的淡水杂质,所述即热模块用于对从所述电净化模块流出的淡水进行加热。
CN202022997948.2U 2020-12-10 2020-12-10 净水系统 Active CN215855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7948.2U CN215855584U (zh) 2020-12-10 2020-12-10 净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7948.2U CN215855584U (zh) 2020-12-10 2020-12-10 净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5584U true CN215855584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97948.2U Active CN215855584U (zh) 2020-12-10 2020-12-10 净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55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3047A (zh) * 2020-12-10 2022-03-11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以及净水系统的自清洗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3047A (zh) * 2020-12-10 2022-03-11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以及净水系统的自清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459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otal dissolved solids, and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93006B1 (ko) 전해 환원수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4363703B2 (ja) 造水方法
WO1999010286A1 (fr) Cellule electrolytique et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eau electrolysee
CN107381923B (zh) 基于膜电容去离子和膜蒸馏的海水淡化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215559587U (zh) 一种净水装置、自清洗过滤系统
CN215855584U (zh) 净水系统
CN214936737U (zh) 净水系统
MXPA06005384A (e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1954568B (zh) 一种基于双极膜的盐水回收系统
CN111559785A (zh) 净水系统和全屋用水系统
CN114163047A (zh) 净水系统以及净水系统的自清洗方法
US20130092530A1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electrolytic reduced wa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354652B (e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214880871U (zh) 净水系统
KR200445058Y1 (ko) 정수기용 이온수 생성 카트리지
CN214880428U (zh) 制水设备的水路系统和制水设备
CN212609718U (zh) 家用净水装置及厨下式净水机
JP5019422B2 (ja) 生活用水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CN212532587U (zh) 一种双极膜净水系统及净水设备
KR100311911B1 (ko) 정수및살균수제조장치
CN215288100U (zh) 净水系统
CN215855269U (zh) 净水系统
CN111606397A (zh) 基于介电泳纳米膜及电渗析的水净化器及方法
CN114162925B (zh) 制水设备的水路系统、控制方法和制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