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8709U -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8709U
CN215838709U CN202121566332.8U CN202121566332U CN215838709U CN 215838709 U CN215838709 U CN 215838709U CN 202121566332 U CN202121566332 U CN 202121566332U CN 215838709 U CN215838709 U CN 215838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eparator
dirt
ash storage
slid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663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明
常方圆
范永斌
顾伟
魏敏
程福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663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8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8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8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尘杯组件包括杯体、底盖、分离器、储灰件和挡尘件,底盖可拆卸连接在杯体的底部,分离器连接在杯体内,分离器与杯体之间形成第一储灰腔,储灰件可拆卸连接在分离器上,储灰件内部形成第二储灰腔,挡尘件设置在第一储灰腔内并与储灰件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当挡尘件上有残留的毛发或大颗粒杂质时,需要将挡尘件拆卸下来进行清理,用户仅需要解除储灰件与分离器之间的连接即可,保持分离器始终与尘杯连接,不需要将分离器一同拆卸下来,避免进行分离器再次装配时无法精确对位导致分离能力下降的问题,减少用户对尘杯组件进行清理时的操作。

Description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手持吸尘器尘杯内的裙边的主要作用是吸尘之后防止返灰堵塞网孔,导致吸功下降。
现有技术中,部分产品的裙边与尘杯内的分离器固定连接在一起,需要对裙边上的杂质进行清理时,无法将裙边拆卸下来导致脏污难以被完全清理。部分产品将裙边与分离器做成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但需要拆卸裙边时需要同时将分离器拆卸,清理后进行重新安装时无法精确对位导致分离能力下降的问题,且用户拆卸装配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清理裙边时拆卸繁琐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
杯体;
底盖,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杯体的底部;
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连接在所述杯体内,所述分离器与所述杯体之间形成第一储灰腔;
储灰件,所述储灰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分离器上,所述储灰件内部形成第二储灰腔;
挡尘件,所述挡尘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灰腔内并与所述储灰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组件,将储灰件和分离器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当完成吸尘清洁后,需要将尘杯组件打开对尘杯组件的内部进行清理。打开尘杯组件底部的底盖,第一储灰腔内和第二储灰腔内的固体可在重力的作用下与尘杯组件分离。当挡尘件上有残留的毛发或大颗粒杂质时,需要将挡尘件拆卸下来进行清理,通过储灰件与分离器的可拆卸连接和挡尘件连接在储灰件上,用户仅需要解除储灰件与分离器之间的连接即可,保持分离器始终与尘杯连接,不需要将分离器一同拆卸下来,避免进行分离器再次装配时无法精确对位导致分离能力下降的问题,减少用户对尘杯组件进行清理时的操作,便于用户对其进行清理、维修或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尘件与所述储灰件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尘件安装至所述储灰件的安装方向与所述储灰件安装至所述分离器的安装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尘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储灰件的外侧并与所述储灰件可拆卸连接;
裙边,所述裙边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和所述储灰件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另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架和所述储灰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的卡合配合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一轴向滑道,所述第一轴向滑道由所述支架的端面沿所述支架的内壁轴向延伸;
第一周向滑道,所述第一周向滑道在所述支架的内壁沿所述支架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向滑道与所述第一周向滑道连通,所述第一周向滑道内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沿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周向滑道的下端面;
所述储灰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储灰件外壁延伸形成的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第一轴向滑道进入所述第一周向滑道中并与所述第一阻挡部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尘件与所述储灰件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灰件和所述分离器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另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所述储灰件和所述分离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的卡合配合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灰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
第二轴向滑道,所述第二轴向滑道由所述储灰件的端面沿所述储灰件的外壁轴向延伸;
第二周向滑道,所述第二周向滑道在所述储灰件的外壁沿所述储灰件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向滑道与所述第二周向滑道连通,所述第二周向滑道内设置有第二阻挡部,沿所述储灰件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阻挡部的外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周向滑道的内端面的外侧;
所述分离器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为所述分离器内壁延伸形成的凸起,所述第四连接部由所述第二轴向滑道进入所述第二周向滑道中并与所述第二阻挡部限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吸尘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尘杯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设备与尘杯组件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挡尘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储灰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分离器、储灰件和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杯体;11、第一储灰腔;
2、底盖;
3、分离器;31、分离锥;32、过滤网;33、第四连接部;331、第一凸起;332、第二凸起;333、间隙;3311、引导斜面;
4、储灰件;41、第二储灰腔;42、第二连接部;43、第三连接部;44、第二阻挡部;431、第二轴向滑道;432、第二周向滑道;
5、挡尘件;51、支架;52、裙边;511、第一连接部;512、第一阻挡部;521、过滤孔;5111、第一轴向滑道;5112、第一周向滑道;
6、第一密封件;
7、第二密封件;
8、第三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吸尘设备,包括:
手柄组件,手柄组件设置成为用户提供施力点;
电机组件,电机组件连接在手柄组件上;
地刷,地刷连接在手柄组件上;
尘杯组件,尘杯组件连接在手柄组件上,尘杯组件包括杯体1、底盖2、分离器3、储灰件4和挡尘件5,底盖2可拆卸连接在杯体1的底部,分离器3连接在杯体1内,分离器3与杯体1之间形成第一储灰腔11,储灰件4可拆卸连接在分离器3上,储灰件4内部形成第二储灰腔41,挡尘件5设置在第一储灰腔11内并与储灰件4连接;
分离器3包括分离锥31和连接在分离锥31上的过滤网32,储灰件4与分离锥31可拆卸连接,过滤网32与挡尘件5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设备,电机组件启动,在电机组件内形成真空或负压状态,因此带动外界的空气裹挟灰尘、毛发等杂质进入尘杯组件内,并通过分离器3和挡尘件5实现气固分离,分离后形成的洁净气体经过电机组件排出至外界环境中,完成对待清洁表面的清洁。分离器3与杯体1之间形成第一储灰腔11,储灰件4内部形成第二储灰腔41,气固在第一储灰腔11内高速旋转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经过分离器3的过滤网32进入分离器3的分离锥31中,在分离锥31中高速旋转进行第二次分离,对气固进行两次分离能够有效提高分离效率。
气固在第一储灰腔11内高速旋转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时,气固在第一储灰腔11内高速旋转与杯体1、储灰件4和挡尘件5等发生碰撞,气固先与挡尘件5的上表面接触,毛发或大颗粒的杂质被挡尘件5和过滤网32阻挡而附着在挡尘件5的表面,小颗粒的灰尘随旋转的气流被甩到第一储灰腔11的底部,挡尘件5能够有效阻止小颗粒的灰尘返流或流向尘杯组件的过滤网32直接进入到分离器3内部,从而提高了旋风分离器3的气固分离效果,避免造成过滤网32堵塞的问题,从而能延长尘杯组件的单次使用时间,以及降低过尘杯组件的清理频率。
将储灰件4和分离器3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当完成吸尘清洁后,需要将尘杯组件打开对尘杯组件的内部进行清理。打开尘杯组件底部的底盖2,第一储灰腔11内和第二储灰腔41内的固体可在重力的作用下与尘杯组件分离。当挡尘件5上有残留的毛发或大颗粒杂质时,需要将挡尘件5拆卸下来进行清理,通过储灰件4与分离器3的可拆卸连接和挡尘件5连接在储灰件4上,用户仅需要解除储灰件4与分离器3之间的连接即可,保持分离器3始终与尘杯连接,不需要将分离器3一同拆卸下来,避免进行分离器3再次装配时无法精确对位导致分离能力下降的问题,减少用户对尘杯组件进行清理时的操作。
吸尘设备可以为手持式吸尘器、卧式吸尘器或吸尘机器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尘设备为手持式吸尘器,用于对地板、瓷砖、大理石等各种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尘件5与储灰件4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下文以挡尘件5与储灰件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进行具体说明。采用挡尘件5与储灰件4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当完成吸尘清洁后,打开尘杯组件底部的底盖2,第一储灰腔11内和第二储灰腔41内的固体可在重力的作用下与尘杯组件分离,当挡尘件5上有残留的毛发或大颗粒杂质时,需要将挡尘件5拆卸下来进行清理,通过储灰件4与挡尘件5的可拆卸连接,用户仅需要解除储灰件4与挡尘件5之间的连接即可,打开尘杯底部的底盖2,保持分离器3始终与尘杯连接,储灰件4始终与分离器3连接,不需要将分离器3和储灰件4一同拆卸下来,避免进行分离器3再次装配时无法精确对位导致分离能力下降的问题,减少用户对尘杯组件进行清理时的操作,便于用户对其进行清理、维修或更换。
其中,储灰件4与挡尘件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在储灰件4和挡尘件5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内螺纹,另一者上设置有外螺纹。储灰件4与挡尘件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弹性卡扣连接、螺钉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盖2与杯体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底盖2与杯体1之间可以为转动连接,再通过弹性卡扣、螺钉再进行固定。也可以将底盖2与杯体1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内螺纹,另一者上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转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器3可以为单锥分离器,也可以为多锥分离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可以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同,例如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和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均是顺时针安装,先将储灰件4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安装到分离器3上,再将挡尘件5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安装到储灰件4上,挡尘件5能够增加储灰件4与分离器3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可以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反,例如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为顺时针安装,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为逆时针安装,先将储灰件4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安装到分离器3上,再将挡尘件5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安装到储灰件4上。或者,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为逆时针安装,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为顺时针安装。先将储灰件4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安装到分离器3上,再将挡尘件5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安装到储灰件4上。挡尘件5与储灰件4反向安装时,在将挡尘件5从储灰件4上拆卸下来时,用户所施加的作用力为与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但是会是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同的作用力,因此,能够保证拆卸挡尘件5时,不会将储灰件4一同拆卸下来,相反,还能够增加储灰件4与分离器3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反。能够实现安装方向相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是采用内外螺纹装配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滑道凸起配合的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6和图9所示,挡尘件5包括支架51和裙边52,支架51套设在储灰件4的外侧并与储灰件4可拆卸连接,裙边52连接在支架51上。支架51为中空结构,中间形成用于与储灰件4配合的空腔,将储灰件4安装到分离器3后,再将支架51和裙边52组装后形成的挡尘件5套设在储灰件4的外侧。支架51可以设置为内壁直径处处相等、外壁直径处处相等的圆筒状柱体,便于加工制造,储灰件4的外壁与支架51的内壁接触,即储灰件4的外壁同样设置为直径处处相等。支架51也可以将设置为内壁直径处处相等,外壁直径沿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加使得外壁相对于轴线方向向外倾斜,外壁与杯体1内壁之间形成的第一储灰腔11的大小沿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缩小,通过倾斜的外壁能够进一步阻挡灰尘或杂质跟随气流向上流动,提高分离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1与储灰件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裙边52除了连接在支架51上外,还可以同时可拆卸连接在储灰件4上。当裙边52同时与支架51和储灰件4连接时,能够增加裙边52受到气流作用力时保持稳定的可靠性。当裙边52仅与支架51连接时,便于用户进行拆装,也降低了研发人员的设计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裙边52仅与支架51连接。裙边52与支架51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裙边52与支架5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在裙边52与支架51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内螺纹,另一者上设置有外螺纹。裙边52与支架5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还可以为弹性卡扣连接、螺钉连接。裙边52与支架51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胶水粘接或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6和图9所示,裙边52与支架51可拆卸连接。在支架51朝向分离器3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槽,裙边52朝向支架5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通过插槽与凸起的配合实现支架51与裙边5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再依靠过滤网32与裙边52的接触进而实现对裙边52的固定。
其中,插槽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插槽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时,间隔设置在支架51上,对应的凸起的数量设置有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凸起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时,间隔设置在裙边52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插槽设置有一个,插槽为环形槽,凸起设置有一个,凸起为环形凸起,环形插槽与环形凸起的配合实现了在周向方向上无需区分装配方向和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裙边52的横截面可以呈L字型,也可以呈U字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裙边52的横截面呈L字型时,“L”的一条边为与支架51配合的凸起,“L”的另一条边用于阻止小颗粒的灰尘返流或流向尘杯组件的过滤网32直接进入到分离器3内部和承接过滤网32上落下来的杂质和毛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裙边52的横截面呈U字型时,“U”竖向的一条边为与支架51配合的凸起,“U”横向的一条边沿尘杯的径向方向延伸用于承接过滤网32上落下来的杂质和毛发,“U”竖向的另一条边与横向的一条边配合用于阻止小颗粒的灰尘返流或流向尘杯组件的过滤网32直接进入到分离器3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裙边52的横截面为L字型,裙边52包括凸起和连接在凸起上遮挡部,凸起和遮挡部之间形成锐角,遮挡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固在第一储灰腔11内高速旋转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时,气固在第一储灰腔11内高速旋转与杯体1、储灰件4和挡尘件5等发生碰撞,气固先与挡尘件5的上表面接触,毛发或大颗粒的杂质被挡尘件5和过滤网32阻挡而附着在挡尘件5的表面,小颗粒的灰尘随旋转的气流被甩到第一储灰腔11的底部,完成第一次气固分离的气流经过挡尘件5与杯体1之间的间隙继续进行第二次分离。为了加快分离的效率和减弱挡尘件5对气体流动速度的影响,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裙边52的遮挡部上设置有过滤孔521,通过过滤孔521能够同时保证分离效果和通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孔521的大小可在吸尘设备出厂前通过多次实验确定。过滤孔5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当过滤孔521为两个或多个时,过滤孔521间隔设置在裙边52上,更进一步地,两个或多个过滤孔521间隔均匀设置在裙边52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裙边52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设置的过滤孔5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裙边52可以采用塑料材质,例如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等材质,也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前文所述,支架51与储灰件4之间可拆卸连接,且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反,更进一步地,支架51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反。能够实现安装方向相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是采用内外螺纹装配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滑道凸起配合的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51与储灰件4通过滑道凸起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1和储灰件4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11,另一者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2,支架51和储灰件4通过第一连接部511和第二连接部42的卡合配合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511和第二连接部42中的一者为滑道,另一者为凸起。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11,第一连接部511为支架51的内壁凹陷形成的滑道,储灰件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2为储灰件4外壁延伸形成的凸起,通过凸起在滑道内的滑动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511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当第一连接部511为一个时,可以设置在支架51的任意位置,当第一连接部511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511间隔设置在支架51上,更进一步地,两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511间隔均匀设置在支架51上。第二连接部42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当第二连接部42为一个时,可以设置在储灰件4的任意位置,当第二连接部42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42间隔设置在储灰件4上,更进一步地,两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42间隔均匀设置在储灰件4上。凸起状的第二连接部42进入到滑道的第一连接部511中并依靠滑道的侧壁限制避免储灰件4与支架51的分离,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滑道的轮廓可以为L型,也可以U型,依靠滑道的轮廓的不同位置限制储灰件4与分离不可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滑道为L型,具体地,如图1至图6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511包括第一轴向滑道5111和第一周向滑道5112,第一轴向滑道5111沿支架51朝向储灰件4的端面沿支架51的内壁轴向延伸,即第一轴向滑道5111为设置在储灰件4的内壁的滑道,第一周向滑道5112连接在第一轴向滑道5111上并与第一轴向滑道5111连通,第二连接部42由第一轴向滑道5111进入沿着第一轴向滑道5111移动,进而进入到第一周向滑道5112中并沿着第一周向滑道5112移动直至无法移动,则说明储灰件4与支架51装配到位。依靠第一周向滑道5112与第一轴向滑道5111的延伸方向的不同限制了进入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储灰件4无法与支架51分离,保证储灰件4与支架51之间的连接。
其中,第一轴向滑道5111的延伸方向可以为与轴线方向平行,还可以设置为与轴线方向之间形成锐角,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延伸方向可以为与水平方向平行,还可以设置为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锐角,即第一轴向滑道5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延伸方向之间可以为锐角、钝角或直角。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轴向滑道5111的延伸方向为与轴线方向平行,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延伸方向为与水平方向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和图9所示,在第一周向滑道5112内设置有第一阻挡部512,通过第一阻挡部512进一步对第二连接部42进行限制避免储灰件4与支架51的分离。具体地,沿支架51的轴线方向,第一阻挡部512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下端面,由于第一阻挡部512与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下端面之间存在高度差,用户在进行安装时,第二连接部42沿着第一周向滑道5112移动至与第一阻挡部512接触时,会受到阻力,用户继续施加作用力,第二连接部42将克服该阻力从第一阻挡部512的一侧越过第一阻挡部512并与第一阻挡部512的另一侧接触,依靠第一阻挡部512的另一侧和第一周向滑道5112实现对第二连接部42的限制,避免储灰件4与支架51的分离。
其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支架51的轴线方向,第一阻挡部512也可以设置成下端面低于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上端面,由于第一阻挡部512与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下端面之间存在高度差,用户在进行安装时,第二连接部42沿着第一周向滑道5112移动至与第一阻挡部512接触时,会受到阻力,用户继续施加作用力,第二连接部42将克服该阻力从第一阻挡部512的一侧越过第一阻挡部512并与第一阻挡部512的另一侧接触,依靠第一阻挡部512的另一侧和第一周向滑道5112实现对第二连接部42的限制,避免储灰件4与支架51的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前文所述,挡尘件5与储灰件4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下文以挡尘件5与储灰件4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进行具体说明。采用挡尘件5与储灰件4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当完成吸尘清洁后,打开尘杯组件底部的底盖2,第一储灰腔11内和第二储灰腔41内的固体可在重力的作用下与尘杯组件分离,当挡尘件5上有残留的毛发或大颗粒杂质时,需要将挡尘件5拆卸下来进行清理,通过储灰件4与分离器3的可拆卸连接,用户仅需要解除储灰件4与分离器3之间的连接即可,打开尘杯底部的底盖2,保持分离器3始终与尘杯连接,不需要将分离器3一同拆卸下来,避免进行分离器3再次装配时无法精确对位导致分离能力下降的问题,减少用户对尘杯组件进行清理时的操作,便于用户对其进行清理、维修或更换。将储灰件4与挡尘件5一同拆卸下来,可同时对两者进行清洗,减少用户的拆卸次数。同时对储灰件4和挡尘件5进行清洗后再安装回到尘杯内部,可以延长吸尘设备的单次使用时间,以及降低过尘杯组件的清理频率。
其中,储灰件4与挡尘件5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可以通过胶水粘贴连接,也可以将两者直接注塑为一体,储灰件4与挡尘件5采用相同材质,以减少加工工序。在其他实施例中,挡尘件5与储灰件4的材质也可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前文所述,挡尘件5包括支架51和裙边52,由于挡尘件5与储灰件4为一体结构,则可以取消支架51的设置,如图8所示,直接将裙边52设置为与储灰件4一体结构,减少尘杯组件的零部件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固在第一储灰腔11内高速旋转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时,气固在第一储灰腔11内高速旋转与杯体1、储灰件4和挡尘件5等发生碰撞,气固先与挡尘件5的上表面接触,毛发或大颗粒的杂质被挡尘件5和过滤网32阻挡而附着在挡尘件5的表面,小颗粒的灰尘随旋转的气流被甩到第一储灰腔11的底部,完成第一次气固分离的气流经过挡尘件5与杯体1之间的间隙继续进行第二次分离。为了加快分离的效率和减弱挡尘件5对气体流动速度的影响,如图8所示,在裙边52的遮挡部上设置有过滤孔521,通过过滤孔521能够同时保证分离效果和通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孔521的大小可在吸尘设备出厂前通过多次实验确定。过滤孔5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当过滤孔521为两个或多个时,过滤孔521间隔设置在裙边52上,更进一步地,两个或多个过滤孔521间隔均匀设置在裙边52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裙边52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设置的过滤孔5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前文所述,当支架51与储灰件4之间可拆卸连接时,支架51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反。能够实现安装方向相反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是采用内外螺纹装配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滑道凸起配合的方式。支架51与储灰件4通过滑道凸起配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储灰件4与分离器3之间可以为内外螺纹装配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滑道凸起配合的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储灰件4与分离器3之间采用滑道凸起配合的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储灰件4和分离器3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43,另一者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33,储灰件4和分离器3通过第三连接部43和第四连接部33的卡合配合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部43和第四连接部33中的一者为滑道,另一者为凸起。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9和图10所示,储灰件4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43,第三连接部43为储灰件4的外壁凹陷形成的滑道,分离器3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33,第四连接部33为分离器3内壁延伸形成的凸起,通过凸起在滑道内的滑动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43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当第三连接部43为一个时,可以设置在储灰件4的任意位置,当第三连接部43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第三连接部43间隔设置在储灰件4上,更进一步地,两个或多个第三连接部43间隔均匀设置在储灰件4上。第四连接部33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当第四连接部33为一个时,可以设置在分离器3的任意位置,当第四连接部33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第四连接部33间隔设置在分离器3上,更进一步地,两个或多个第四连接部33间隔均匀设置在分离器3上。凸起状的第四连接部33进入到滑道的第三连接部43中并依靠滑道的侧壁限制避免分离器3与储灰件4的分离,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滑道的轮廓可以为L型,也可以U型,依靠滑道的轮廓的不同位置限制分离器3与分离不可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滑道为L型,如图1、图2、9和图10所示,具体地,第三连接部43包括第二轴向滑道431和第二周向滑道432,第二轴向滑道431沿储灰件4朝向分离器3的端面沿储灰件4的外壁轴向延伸,即第二轴向滑道431为设置在分离器3的外壁的滑道,第二周向滑道432连接在第二轴向滑道431上并与第二轴向滑道431连通,第四连接部33由第二轴向滑道431进入沿着第二轴向滑道431移动,进而进入到第二周向滑道432中并沿着第二周向滑道432移动直至无法移动,则说明分离器3与储灰件4装配到位。依靠第二周向滑道432与第二轴向滑道431的延伸方向的不同限制了进入第二周向滑道432的分离器3无法与储灰件4分离,保证分离器3与储灰件4之间的连接。
其中,第二轴向滑道431的延伸方向可以为与轴线方向平行,还可以设置为与轴线方向之间形成锐角,第二周向滑道432的延伸方向可以为与水平方向平行,还可以设置为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锐角,即第二轴向滑道4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周向滑道432的延伸方向之间可以为锐角、钝角或直角。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轴向滑道431的延伸方向为与轴线方向平行,第二周向滑道432的延伸方向为与水平方向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9和图10所示,在第二周向滑道432内设置有第二阻挡部44,通过第二阻挡部44进一步对第四连接部33进行限制避免分离器3与储灰件4的分离。具体地,沿储灰件4的径向方向,第二阻挡部44的外端面位于第二周向滑道432的内端面的外侧,由于第二阻挡部44与第二周向滑道432的下端面之间在径向方向上存在高度差,用户在进行安装时,第四连接部33沿着第二周向滑道432移动至与第二阻挡部44接触时,会受到阻力,用户继续施加作用力,第四连接部33将克服该阻力从第二阻挡部44的一侧越过第二阻挡部44并与第二阻挡部44的另一侧接触,依靠第二阻挡部44的另一侧和第二周向滑道432实现对第四连接部33的限制,避免分离器3与储灰件4的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33可以为一个凸起,该凸起沿着第二周向滑道432移动至与第二阻挡部44接触时,会受到阻力,用户继续施加作用力,第四连接部33将克服该阻力从第二阻挡部44的一侧越过第二阻挡部44并与第二阻挡部44的另一侧接触,依靠第二阻挡部44的另一侧和第二周向滑道432实现对第四连接部33的限制,避免分离器3与储灰件4的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33可以为两个凸起,第四连接部33包括第一凸起331和第二凸起332,第一凸起331和第二凸起332之间形成间隙333,第一凸起331、间隙333和第二凸起332同步沿着第二周向滑道432移动至与第二阻挡部44接触时,第一凸起331首先与第二阻挡部44接触并受到阻力,用户继续施加作用力,第一凸起331将克服该阻力从第二阻挡部44的一侧越过第二阻挡部44并与第二阻挡部44的另一侧接触,同时间隙333和第二凸起332同步运动,间隙333与第二阻挡部44配合,换句话说,第二阻挡部44卡在间隙333内,第一凸起331和第二凸起332卡在第二阻挡部44的两侧,形成第四连接部33和第二阻挡部44彼此嵌套的结构,避免分离器3与储灰件4的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四连接部33包括第一凸起331和第二凸起332,第一凸起331和第二凸起332之间形成间隙3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快速实现储灰件与分离器的装配,第一凸起331朝向第二阻挡部44的一侧还设置有引导斜面3311,通过引导斜面与第二阻挡部44接触以使第一凸起331能够快速从第二阻挡部44的一侧越过第二阻挡部44并与第二阻挡部44的另一侧接触,便于用户进行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可以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反,挡尘件5与储灰件4反向安装时,在将挡尘件5从储灰件4上拆卸下来时,用户所施加的作用力为与挡尘件5安装至储灰件4的安装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但是会是与储灰件4安装至分离器3的安装方向相同的作用力,因此,能够保证拆卸挡尘件5时,不会将储灰件4一同拆卸下来,相反,还能够增加储灰件4与分离器3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具体地,如图4、图5、7至图10所示,第一轴向滑道5111指向第一周向滑道5112的方向与第二轴向滑道431指向第二周向滑道432的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储灰件4朝向分离器3的一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翻边,尘杯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6,第一密封件6套设在储灰件4的翻边上,储灰件4与分离器3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6过盈连接,再配合第三连接部43和第四连接部33的连接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更进一步地,储灰件4与分离器3连接后,第一密封件6处于形变被压缩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尘杯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7,第二密封件7可以连接在底盖2朝向杯体1的一侧,可以连接在杯体1朝向底盖2的一侧,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设置在底盖2和杯体1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7设置在底盖2朝向杯体1的一侧。通过第二密封件7使底盖2与杯体1紧密配合,避免在吸尘过程中灰尘的泄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尘杯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件8,第三密封件8可以连接在底盖2朝向储灰件4的一侧,可以连接在储灰件4朝向底盖2的一侧,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设置在底盖2和储灰件4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6设置在底盖2朝向储灰件4的一侧。通过第一密封件6使底盖2与储灰件4紧密配合,避免第一储灰腔11和第二储灰腔41在底部的连通导致灰尘扬起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包括:
杯体;
底盖,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杯体的底部;
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连接在所述杯体内,所述分离器与所述杯体之间形成第一储灰腔;
储灰件,所述储灰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分离器上,所述储灰件内部形成第二储灰腔;
挡尘件,所述挡尘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灰腔内并与所述储灰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件与所述储灰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件安装至所述储灰件的安装方向与所述储灰件安装至所述分离器的安装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储灰件的外侧并与所述储灰件可拆卸连接;
裙边,所述裙边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储灰件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另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架和所述储灰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的卡合配合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一轴向滑道,所述第一轴向滑道由所述支架的端面沿所述支架的内壁轴向延伸;
第一周向滑道,所述第一周向滑道在所述支架的内壁沿所述支架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向滑道与所述第一周向滑道连通,所述第一周向滑道内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沿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周向滑道的下端面;
所述储灰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储灰件外壁延伸形成的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第一轴向滑道进入所述第一周向滑道中并与所述第一阻挡部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件与所述储灰件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件和所述分离器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另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所述储灰件和所述分离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的卡合配合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
第二轴向滑道,所述第二轴向滑道由所述储灰件的端面沿所述储灰件的外壁轴向延伸;
第二周向滑道,所述第二周向滑道在所述储灰件的外壁沿所述储灰件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向滑道与所述第二周向滑道连通,所述第二周向滑道内设置有第二阻挡部,沿所述储灰件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阻挡部的外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周向滑道的内端面的外侧;
所述分离器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为所述分离器内壁延伸形成的凸起,所述第四连接部由所述第二轴向滑道进入所述第二周向滑道中并与所述第二阻挡部限位配合。
10.一种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
CN202121566332.8U 2021-07-09 2021-07-09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Active CN215838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6332.8U CN215838709U (zh) 2021-07-09 2021-07-09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6332.8U CN215838709U (zh) 2021-07-09 2021-07-09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8709U true CN215838709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3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66332.8U Active CN215838709U (zh) 2021-07-09 2021-07-09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8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00463B2 (en) Vacuum cleaner and filters therefor
RU2314011C2 (ru) Пылесб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ылесоса (варианты)
US7377953B2 (en)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aminants counterflow prevention member
AU2010201003B2 (en) Filter locking arrangement for a vacuum cleaner
AU2008201291B2 (en) Filter cleaning mechanisms
KR102391161B1 (ko) 집진 박스 및 로봇 청소기
US9549650B2 (en) Cleaning appliance
US20070175185A1 (en) Dust separating apparatus
CN103417163A (zh) 自主真空吸尘器
CN103417162A (zh) 自主真空吸尘器
CN101378687A (zh) 真空吸尘器尘筒和管道构造
CN1291463A (zh) 真空吸尘器的改进
KR102318259B1 (ko) 집진 박스 및 로봇 청소기
CN107157399B (zh) 吸尘器
CN112716356A (zh) 一种具有分离组件的清洁工具
CN215838709U (zh)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CN203841621U (zh)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CN115590405A (zh)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设备
JP3667226B2 (ja) 電気掃除機
EP4218521A1 (en) Vacuum cleaner
CN109567665B (zh) 电动吸尘器
CN216147985U (zh) 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115813283A (zh) 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217907653U (zh)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5348671U (zh) 一种具有分离组件的清洁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