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5548U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5548U
CN215835548U CN202122279846.1U CN202122279846U CN215835548U CN 215835548 U CN215835548 U CN 215835548U CN 202122279846 U CN202122279846 U CN 202122279846U CN 215835548 U CN215835548 U CN 215835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earphone
wearable device
accommodating cavity
wearable equipment
wea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98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798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5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5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5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无线耳机的容纳腔,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封堵所述容纳腔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壁面上设有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固定件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当无需使用无线耳机时,仅需开启封堵板,并将无线耳机通过固定件安装于封堵板面向容纳腔的壁面上,最后将封堵板再次扣合于容纳腔的开口处即可,此时,无线耳机将被收纳于容纳腔内;综上所述,本申请实现在无线耳机无需使用的情况下,将无线耳机收纳于可穿戴设备主体内,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无线耳机丢失的情况,便于用户携带以及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手环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鞋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眼睛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
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
目前,可穿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配置无线蓝牙耳机以满足用户运动和驾驶过程中听音乐和打电话的需求,但是现有的无线蓝牙耳机在无需使用时,均需要额外收纳,容易丢失且不便于携带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耳机容易丢失的技术问题。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无线耳机的容纳腔,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封堵所述容纳腔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壁面上设有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固定件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封堵板的一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转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封堵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其中之一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个安装于所述封堵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为相配合的凸起与凹槽或者磁吸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封堵板的周向凸设有密封件,以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密封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封堵板由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封堵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壁面上活动安装有把手组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把手组件设置为向靠近所述容纳腔方向的凹陷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充电电极,用于对被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无线耳机的容纳腔,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封堵所述容纳腔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壁面上设有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固定件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当无需使用无线耳机时,仅需开启封堵板,并将无线耳机通过固定件安装于封堵板面向容纳腔的壁面上,最后将封堵板再次扣合于容纳腔的开口处即可,此时,无线耳机将被收纳于容纳腔内;综上所述,本申请实现在无线耳机无需使用的情况下,将无线耳机收纳于可穿戴设备主体内,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无线耳机丢失的情况,便于用户携带以及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穿戴设备开启封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可穿戴设备关闭封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封堵板与无线耳机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把手组件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把手组件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穿戴设备本体;2、容纳腔;3、封堵板;4、固定件;5、密封件;6、无线耳机;7、安装框;8、拉手部;9、密封片;10、承托台;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无线耳机6容易丢失的技术问题,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1,为了便于理解方案,以下实施例以智能手表为例对可穿戴设备进行举例说明;可穿戴设备本体1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无线耳机6的容纳腔2,具体的,容纳腔2的开口处开设于可穿戴设备本体1的侧壁面;可穿戴设备本体1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封堵容纳腔2的封堵板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封堵板3的一端与可穿戴设备本体1转动连接;具体的,可穿戴设备本体1与封堵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以实现封堵板3可以选择性开启或封堵容纳腔2;当然,封堵板3与容纳腔2的开口处可以采用扣合连接,或者卡扣连接,只要可以实现将封堵板3稳定安装于容纳腔2的开口处的方案均适用于本申请,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进一步的,封堵板3由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的,封堵板3由塑胶材料制成,一方面,塑胶材料封堵板3可以有效避免划伤可穿戴设备主体,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封堵板3与容纳腔2的开口处之间的密封性能。
封堵板3面向容纳腔2的壁面上设有固定件4,用于将无线耳机6通过固定件4收纳于容纳腔2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耳机6没有传统的物理线材,故在无线耳机6体的内腔中内必然设有电控板、与电控板电连接的扬声器单体、以及与电控板电连接以提供电能的电池等。具体地,无线耳机6通常有左右两单元,即左耳机单元以及右耳机单元。故容纳腔2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容纳腔2分别可供两个耳机单元适配插置;也就是说,容纳腔2的数量与无线耳机6的数量相适配;示例性的,当无线耳机6设置为两组时,对应的容纳腔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件4设置为卡槽,优选的,卡槽的形状与无线耳机6的形状相适配,更具体的,卡槽可以用于固定无线耳机6的出音端或者用于固定无线耳机6的充电端,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先设定;固定件4不仅限于上述卡槽的设计,亦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以将无线耳机6与封堵板3进行固定,示例性的,可以采用磁吸的方式,综上,本申请未对固定件4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只要可以实现将无线耳机6稳定固定在封堵板3面向容纳腔2一侧的壁面上的方案均适用于本申请,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将不同尺寸的无线耳机6稳定固定在封堵板3面向容纳腔2一侧的壁面上,固定件4通过连接结构与封堵板3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连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一安装于固定件4上,另一个安装于封堵板3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安装于固定件4上,设置为凸起,第二连接组件安装于封堵板3上,设置为与凸起形状相适配的凹槽,通过凸起与凹槽之间的配合实现将固定件4稳定安装于封堵板3上,当需要固定大尺寸无线耳机6时,仅需将固定件4更换为大尺寸固定件4即可,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增大可穿戴设备的通用性,当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示出的凸起与凹槽之间的配合,还可以采用磁吸配合等,只要可以实现固定件4与封堵板3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案均适用于本申请,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无需使用无线耳机6时,如图1所示,仅需开启封堵板3,并将无线耳机6通过固定件4安装于封堵板3面向容纳腔2的壁面上,之后如图2所示,将封堵板3再次扣合于容纳腔2的开口处即可,此时,无线耳机6将被收纳于容纳腔2内;综上,本申请实现在无线耳机6无需使用的情况下,将无线耳机6收纳于可穿戴设备主体内,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无线耳机6丢失的情况,便于用户携带以及使用;同理的,当需要使用无线耳机6时,仅需再次开启封堵板3,将无线耳机6与固定件4分离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提升防水性能,封堵板3的周向凸设有密封件5,以与容纳腔2的开口处密封连接;优选的,密封件5设置为密封圈,封堵板3通过密封圈与容纳腔2的开口处过盈配合,以提升封堵板3与容纳腔2的开口处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提升可穿戴设备的防水防汗性能,有效避免水渍或者汗渍经由封堵板3与容纳腔2的开口处之间的缝隙进入可穿戴设备内,以对其内部零件造成损坏。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相比,本实施例提出的可穿戴设备具有以下区别:如图4和图5所示,封堵板3背离容纳腔2的壁面上活动安装有把手组件,以便于用户选择性开启或闭合封堵板3。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把手组件可以设置为向靠近容纳腔2方向的凹陷结构,具体的,把手组件包括:至少一端具有开口的安装框7,安装框7的开口处设有向安装框7的内侧延伸形成拉手部8,用户仅需拉动拉手部8即可选择性开启或闭合封堵板3;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对用户手指造成误伤,拉手部8设有防划伤部。其中,防划伤部包括设置在拉手部8的棱角处的多个过渡圆角;或者防划伤部为覆盖在拉手部8外侧的防护套。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可穿戴设备的防水性能,把手组件还包括覆盖安装框7与拉手部8之间的开口区域的密封片9,密封片9的一端与安装框7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扶手部8相抵接,且密封片9与扶手部8相抵接的部分与底部安装框7之间通过弹簧11相连接,通过推动密封片9即可拉动拉手部8,用户手动推动密封片9即可将手指伸入安装框7内并握持拉手部8,通过拉动拉手部8即可开启封堵板3,放开拉手部8后,密封片9将在弹簧11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至远离位置,以封堵开口区域,从而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密封性能;优选的,密封片9的形状与上述开口区域的形状相适配,从而保证密封片9的外侧面与安装框7的外侧面平齐,使得把手组件的外部简洁、大方;且不外凸不会造成用户磕碰、撞伤。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弹簧11对封装版造成损伤,安装框7与弹簧11位置对应处设有承托台10,承托台10和密封片9的内侧面上对应位置处均设有弹簧11,弹簧11的两端分别卡紧在位于承托台10和位于密封片9上的弹簧11上,安装框7和承托台10均安装于封堵板3背离容纳腔2的壁面上。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相比,本实施例提出的可穿戴设备具有以下区别:容纳腔2内与无线耳机6的充电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充电电极,用于对被收纳于容纳腔2内的无线耳机6进行充电;具体的,当无线耳机6需要充电时,仅需将无线耳机6卡入固定件4内,之后向封堵容纳腔2的方向推动封堵板3即可,直至封堵板3完全与容纳腔2相配合,此时,无线耳机6的充电端将与充电电极相连通,从而实现对无线耳机6进行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穿戴设备本体1还包括:电池模块,电池模块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充电电极电性连接,以对充电电极进行充电;可穿戴设备本体1上涂覆有太阳能涂层,太阳能涂层与电池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具体的,当可穿戴设备为手表时,优选的,太阳能涂层可以涂覆在手表的表盘周围,本实施例中未对太阳能涂层的涂覆位置进行限定,只要可以实现接收太阳能即可,从而保证对充电模块的供电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手表的可视度造成影响;并且,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电池模块其中一部分电量可以为手表进行充电,另一部分电量可以为充电电极进行供电,进而实现为无线耳机6进行充电,综上,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在保证手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电池模块的利用率,该手表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进行过多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穿戴设备本体1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池模块的其中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极电性连接;具体的,太阳能涂层通过导线与电池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性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充电电极电性连接;其中,充电模块是将电池模块传输出来的电压调节至预设的充电电压,并通过具有预设充电电压的充电电极对无线耳机6进行充电。
当无线耳机6的充电端与充电电极接触后,无线耳机6实时进行的功能就可以自动断开,然后通过充电模块将电池模块传输出来的电压调节至预设的充电电压,并通过具有预设充电电压的充电电极对无线耳机6进行充电,而电池模块是通过导线与太阳能涂层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涂层将接收到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模块内,为无线耳机6进行充电。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若干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无线耳机的容纳腔,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封堵所述容纳腔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壁面上设有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固定件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的一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封堵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其中之一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个安装于所述封堵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为相配合的凸起与凹槽或者磁吸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的周向凸设有密封件,以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由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壁面上活动安装有把手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设置为向靠近所述容纳腔方向的凹陷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充电电极,用于对被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CN202122279846.1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5835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9846.1U CN215835548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9846.1U CN215835548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5548U true CN215835548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20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9846.1U Active CN215835548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5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3374U (zh) 一种手机
CN104144234A (zh) 佩戴于人体腕部的智能终端
GB0319038D0 (en) Hands free kit
CN210093277U (zh) 一种手机
CN103763647A (zh) 蓝牙通讯装置
KR20190115360A (ko) 스마트폰 케이스
CN110493680A (zh) 双耳无线耳机
CN215835548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8369656U (zh) 一种无线充电保护壳
CN207652846U (zh) 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终端防水保护套
KR200342564Y1 (ko) 버클폰
CN215264398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05336364U (zh) 来电闪光手机防尘塞
CN213464085U (zh) 智能眼镜组件
CN211653329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9982122U (zh) 带伸缩线结构移动电源
CN203775375U (zh) 蓝牙通讯装置
CN209170604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蓝牙耳机对讲机
CN207835545U (zh) 手机支架壳以及分体电源
KR200483250Y1 (ko) 목걸이형 무선 이어폰 장치
CN110417950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5449911U (zh) 一种便于携带使用蓝牙耳机的智能手表
CN211209886U (zh) 一种具有静电保护的蓝牙耳机
CN104281045A (zh) 太阳能智能手表组合结构
CN216057446U (zh) 可伸缩智能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