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5209U - 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5209U
CN215825209U CN202122198727.3U CN202122198727U CN215825209U CN 215825209 U CN215825209 U CN 215825209U CN 202122198727 U CN202122198727 U CN 202122198727U CN 215825209 U CN215825209 U CN 215825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wrench
wrench body
ro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87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洁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1987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5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5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5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包括手柄、扳体、固定于扳体前端的固定钳头、活动钳头、连接于活动钳头的螺纹杆、及调节螺母,转动调节螺母会带动螺纹杆左右滑动,手柄前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手柄铰接,扳体能转动至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及第二抵触位与手柄内侧相抵位置,扳体侧壁设有槽位,槽位内设有转杆,调节螺母套装于转杆外侧,转杆外侧套装有滑块及第一弹性件,手柄前端固定有插杆,当转动扳体至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时,插杆穿过避让槽与调节螺母右侧壁相抵触,手柄与扳体之间设有锁定机构。使用该活动扳手能够实现在拧松或拧紧螺丝的全过程中,均无需将两钳头从螺丝脱离,也能旋拧螺丝松开或固定,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用于旋拧螺丝、螺母的手动工具,而活动扳手则多了一种能够调节固定钳头与活动钳头之间距离的功能,这样可以适用对不同规格的螺丝、螺母进行旋拧操作,适用范围广。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3185203U,公开了一种活动扳手本体结构,包括扳体、连接于扳体后端的手柄、设于扳体前端的第一固定钳头、与固定钳头相对设置的活动钳头、以及盖于扳体上面的盖体,上述的活动钳头后端连接有螺纹杆,扳体上开设有滑孔及槽位,螺纹杆滑动配合于滑孔内,槽位内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的螺纹与螺纹杆的螺纹相互配合。该活动扳手使用时,可以用手推动调节螺母转动,使得调节螺母在转动的同时带动螺纹杆相对滑孔左右滑动,而螺纹杆会同时带动活动钳头移动,这样便能调节活动钳头与固定钳头的距离,以适应于对不同规格的螺丝、螺母进行操作,调节方便,适用范围广。
但上述扳手的扳体与手柄为固定连接的,使得扳体无法相对手柄转动,在旋拧螺丝时,需要先将两钳头夹紧螺丝相对两平面,然后向拧松方向转动手柄,转动到一定位置后(此时便无法继续向拧松方向转动手柄),而由于扳体无法相对手柄转动,此时就需要将扳手的两钳头脱离螺丝,再将扳手复位至初始位置后,而再使两钳头夹紧螺丝相对两平面,然后再次向拧松方向转动手柄,由此反复多次旋拧螺丝后,方能将螺丝拧松,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拧螺丝方便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包括手柄、设于手柄前端的扳体、固定于扳体前端的固定钳头、与固定钳头相对设置的活动钳头、连接于活动钳头后端的螺纹杆、以及转动连接于扳体内的调节螺母,转动调节螺母会带动螺纹杆左右滑动,上述的手柄前端为镂空结构,扳体的后端插入手柄前端内、并通过第一转轴与手柄铰接,第一转轴位于扳体左端部位置,扳体右侧具有第一抵触位及第二抵触位,扳体能绕第一转轴转动至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位置及第二抵触位与手柄内侧相抵位置,扳体侧壁设有槽位,槽位内设有转杆,调节螺母套装于转杆外侧,调节螺母能相对转杆转动及左右滑动,转杆外侧对应调节螺母右侧位置套装有滑块,滑块能相对转杆左右滑动,且转杆外侧还套装有能为滑块向转杆左端运动提供弹力的第一弹性件,上述手柄前端固定有插杆,扳体对应插杆的位置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与槽位连通,当转动扳体至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时,插杆穿过避让槽与滑块右侧壁相抵触,当转动扳体至第二抵触位与手柄内侧相抵时,插杆脱离与滑块右侧壁的抵触,上述的手柄与扳体之间还设有能让扳体锁定在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位置的锁定机构。
上述方案中,使用时,需要先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以使扳体能相对手柄转动,然后调整活动钳头与固定钳头之间距离为与螺丝规格适合的距离,再将固定钳头与活动钳头夹紧螺丝相对的两平面(此时扳体的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然后逆时针转动手柄带动螺丝向拧松方向转动,转动到一定位置后(此时便无法继续向拧松方向转动手柄),然后顺时针转动手柄至手柄内侧面与扳体的第二抵触位相抵位置,以使插杆脱离与滑块右侧壁的抵触,然后继续顺时针转动手柄,此时扳体也会跟着手柄顺时针转动,而由于滑块没有了插杆的阻挡,调节螺母及滑块便能压缩第一弹性件而向右滑动,以使活动钳头能跨过螺丝的对角高位,而活动钳头在跨过螺丝的对角高位后,第一弹性件会自动推动滑块向左滑动,而使活动钳头再复位至螺丝的平面位置,然后再逆时针转动手柄至手柄前端面与扳体的第一抵触位相抵位置,此时继续逆时针转动手柄会带动扳体一起逆时针转动,从而能继续将螺丝向拧松方向转动,由此反复多次操作,便能完全拧松螺丝。实现在拧松或拧紧螺丝的全过程中,均无需将两钳头从螺丝脱离,也能旋拧螺丝松开或拧紧,操作方便。此外,将锁定机构对扳体进行锁定后,还能使本申请的活动扳手变回传统的扳手(传统扳手的扳体无法相对手柄转动)一样操作。
进一步地,上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扳体后端的扣位及滑动配合于手柄上的锁杆,当转动扳体至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时,滑动锁杆能使锁杆与扣位相配合,以使扳体无法转动,而锁定扳体在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位置,而滑动锁杆脱离扣位,即可解除锁定,而使得扳体能转动至第二抵触位与手柄内侧相抵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扣位为设于扳体后端的凸块,手柄上开设有滑槽,锁杆滑动配合于滑槽内,锁杆能相对滑槽前后滑动,当转动扳体至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时,此时滑动锁杆至滑槽前端位置,锁杆侧壁与凸块右侧壁相抵触,即可锁定扳体无法转动;当滑动锁杆至滑槽后端时,锁杆侧壁脱离与凸块右侧壁的抵触,即可解除锁定,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有能推动锁杆向前滑动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为套装于第一转轴外侧的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扳体相抵,另一端与锁杆相抵,避免锁杆在与凸块侧壁抵触的锁定状态下、出现锁杆自然向后滑动而解锁的现象,从而可以提高锁杆对扳体的锁定稳固性。
进一步地,上述的滑块后面为平面并与槽位的相对面相贴合,这样可以避免滑块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弹性件为套装于转杆外侧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槽位右侧壁及滑块右侧壁相抵触。
进一步地,上述的手柄后端铰接有钳具,钳具包括能相互夹合及分离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第一钳片的尾端通过第二转轴铰接于手柄后端位置,第二钳片的尾端铰接有钳柄,钳柄与手柄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钳片槽,两钳片能分别相对手柄及钳柄转动折叠于对应侧的钳片槽内。这样可以增加扳手的夹持功能,且钳具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于手柄上,不影响扳手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上述的手柄后端对应钳具下面位置还铰接有剪具,剪具包括能相互夹合及分离的第一剪片和第二剪片,第一剪片的尾端套装于第二转轴外侧,第二剪片的尾端铰接有剪柄,剪柄与手柄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剪片槽,两剪片能分别相对手柄及剪柄转动折叠于对应侧的剪片槽内。这样可以增加扳手的剪切功能,且剪具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于手柄上,不影响扳手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转轴对应钳具与剪具之间还套装有刀片,刀片可以用于切割物品,手柄对应与剪片槽相反的侧面开设有刀槽,刀片能绕第二转轴转动打开及折叠于刀槽内。上述的刀片尾端设有缺口,刀槽内设有弹簧片,当刀片转动至打开状态时,弹簧片的自由端与刀片的缺口相配合,避免刀片向打开方向过度转动,结构稳固,使用安全。
为了进一步增加扳手的功能性,上述的钳柄尾端设有插槽,插槽内插装有批头,批头用于旋拧螺丝使用。上述剪柄上面铰接有锉刀,锉刀能相对剪柄转动打开及折叠,锉刀的内侧面开设有开瓶缺口,开瓶缺口用于开启瓶盖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扳手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扳体能相对手柄转动,实现了扳手在旋拧螺丝的全过程中,均无需将两钳头从螺丝脱离,也能旋拧螺丝完全松开或拧紧,操作方便。2.锁定扳体后,又能变回传统的扳手一样使用,操作灵活。 3.扳手还具有夹持、剪切、切割、开瓶等功能,功能多样、使用方便。4.钳具、剪具、刀片、锉刀等所有辅助工具件在不使用时,均可以折叠收合,不会影响扳手的正常使用,携带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扳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扳手的完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扳手的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扳手锁定在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扳手锁定在第一抵触位与手柄前端面相抵位置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扳手解锁在第二抵触位与手柄内侧面相抵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扳手解锁在第二抵触位与手柄内侧面相抵位置的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施例扳手的剪具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扳手的钳具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创造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包括手柄1、设于手柄1前端的扳体2、固定于扳体2前端的固定钳头21、与固定钳头21相对设置的活动钳头22、连接于活动钳头22后端的螺纹杆221、以及转动连接于扳体2内的调节螺母3,上述的扳体2侧壁开设有槽位20,槽位20贯穿于扳体2 的上下侧壁,槽位20内设置有转杆31,转杆31的两端与槽位20的左右侧壁连接,调节螺母3套装于转杆31外侧、并能相对转杆31转动及左右滑动,上述的转杆31外侧对应调节螺母3的右侧位置还套装有滑块312,滑块312能相对转杆31左右滑动,滑块312后面为平面并与槽位20的相对面相贴合,这样可以避免滑块312相对转杆31转动,上述的转杆31外侧还套装第一弹性件311,第一弹性件311为套装于转杆31外侧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槽位20右侧壁及滑块312右侧壁相抵触,弹簧在自然状态下会推动滑块312向左滑动、而带动调节螺母3滑动至与槽位20左侧壁相抵位置。上述的扳体2还开设有滑孔26,滑孔 26与槽位20相连通,螺纹杆221滑动配合于滑孔26内,螺纹杆221能相对滑孔26左右滑动,且螺纹杆221的螺纹与调节螺母3的螺纹相互配合,转动调节螺母3会带动螺纹杆221左右滑动,同时螺纹杆221会带动活动钳头22左右移动,这样可以调节活动钳头22与固定钳头21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手柄1前端为镂空结构,扳体2的后端插入手柄1前端内、并通过第一转轴41与手柄1铰接,第一转轴41位于扳体2左端部位置。如图4-7所述,上述的扳体2右侧具有第一抵触位23及第二抵触位24,扳体2能绕第一转轴41 转动至第一抵触位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位置及第二抵触位24与手柄1内侧面相抵位置。再如图1、3所示,上述的手柄1前端固定设置有插杆5,扳体2对应插杆5的位置设有避让槽25,避让槽25与槽位20相连通,当转动扳体2至第一抵触位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时,插杆5穿过避让槽25与滑块312右侧壁相抵触;当转动扳体2至第二抵触位24与手柄1内侧相抵时,插杆5脱离与滑块312右侧壁的抵触。
上述的手柄1前端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配合有锁杆62,锁杆62 能相对滑槽11前后滑动,上述的扳体2后端设有用于与锁杆62扣合的扣位61,扣位61为设于扳体2后端的凸块,如图4、5所示,当转动扳体2至第一抵触位 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时,此时滑动锁杆62至滑槽11前端位置,锁杆62侧壁与凸块右侧壁相抵触,以使锁杆62能阻挡扳体2无法转动,从而锁定扳体2在第一抵触位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位置。如图6、7所示,当滑动锁杆62至滑槽11后端时,锁杆62侧壁脱离与凸块右侧壁的抵触,即可解除锁定,此时便能转动扳体2至第二抵触位24与手柄1内侧面相抵位置,同时带动插杆5脱离与滑块312右侧壁的抵触。此外,为了保证锁杆62对扳体2的锁定稳固性,上述的第一转轴41外侧还套装有能推动锁杆62向前滑动的第二弹性件63,第二弹性件63为套装于第一转轴41外侧的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扳体2相抵,另一端与锁杆62相抵,扭簧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会推动锁杆62相对滑槽11向前滑动,避免锁杆62在与凸块侧壁抵触的锁定状态下、出现锁杆自然向后滑动而解锁的现象,锁定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扳手使用时,如图4-7所示,首先将锁杆62滑动至滑槽 11后端位置,以使扳体2能绕第一转轴41相对手柄1转动,然后转动调节螺母 3,以使将活动钳头22与固定钳头21之间的距离调整至与螺丝规格适合的距离,再将固定钳头21与活动钳头22夹紧螺丝相对的两平面,再逆时针转动手柄1至手柄1前端面与扳体2的第一抵触位23相抵位置,再继续逆时针转动手柄1,此时便会带动扳体2一起逆时针转动、而同时带动螺丝拧松方向转动,待转动到一定位置后(此时便无法继续向拧松方向转动手柄1),此时再顺时针转动手柄1 至手柄1内侧面与扳体2的第二抵触位24相抵位置,以使插杆5脱离与滑块312 右侧壁的抵触,此时再继续顺时针转动手柄1会带动扳体2一起顺时针转动,而此时由于滑块312没有了插杆5的阻挡,调节螺母3便能推动滑块312压缩弹簧、而使活动钳头22能向右移动而跨过螺丝的对角高位,而活动钳头22在跨过螺丝的对角高位后,弹簧会自动推动滑块312及调节螺母3向左滑动,而使活动钳头 22及固定钳头21再复位至螺丝相对的两平面位置,然后再逆时针转动手柄1至手柄1前端面与扳体的第一抵触位23相抵位置,此时继续逆时针转动手柄1会带动扳体2一起顺时针转动、而再次带动螺丝向拧松方向转动,由以上步骤反复多次操作,便能拧松螺丝。实现了在拧松或拧紧螺丝的全过程中,均无需将两钳头从螺丝脱离,也能旋拧螺丝松开或拧紧,操作方便。其中,当推动锁杆62滑动至滑槽11前端位置时,此时锁杆62侧壁会与凸块右侧壁相抵触,从而能锁定扳体2无法转动,以使本实施例的活动扳手变回为传统的扳手一样使用,这样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来旋拧螺丝,操作更灵活。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案,如图1、8、9所示,上述的手柄1后端铰接有钳具7,钳具7包括能相互夹合及分离的第一钳片71和第二钳片72,第一钳片71和第二钳片72通过销轴铰接,以使第一钳片71和第二钳片72均能绕销轴相互转动夹合及分离。上述的第一钳片71的尾端通过第二转轴42铰接于手柄1 后端位置,第二钳片72的尾端铰接有钳柄721,钳柄721与手柄1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钳片槽70,两钳片能分别相对手柄1及钳柄721转动折叠于对应侧的钳片槽70内。上述的手柄1后端对应钳具7下面位置还铰接有剪具8,剪具8 包括能相互夹合及分离的第一剪片81和第二剪片82,第一剪片81和第二剪片 82通过销轴铰接,以使第一剪片81和第二剪片82均能绕销轴相互转动夹合及分离。上述的第一剪片81的尾端套装于第二转轴42外侧对应第一钳片71下面位置,第二剪片72的尾端铰接有剪柄721,剪柄721与手柄1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剪片槽80,手柄1的剪片槽80位于手柄1的钳片槽70下方位置,两剪片能分别相对手柄1及剪柄721转动折叠于对应侧的剪片槽80内。这样可以增加扳手的夹持及剪切功能,且剪具及钳具在不使用时均可以折叠于手柄1上,不影响扳手的正常使用。
为了进一步增加扳手的功能性,上述的第二转轴42外侧对应钳具7与剪具 8之间位置还套装有刀片9,刀片9可以用于切割物品,手柄1的右侧面对应刀片9的位置开设有刀槽90,刀片9能绕第二转轴42转动打开及折叠于刀槽90 内。上述的刀片9尾端设有缺口91,刀槽90内设有弹簧片902,弹簧片902的前端固定于刀槽90内,而弹簧片902的后端为自由端,当刀片9转动至打开状态时,弹簧片902的自由端与刀片9的缺口91相配合,避免刀片9向打开方向过度转动,结构稳固,使用安全。此外,上述的钳柄721尾端设有插槽,插槽内插装有批头7211,这样可以方便批头7211的拆装,批头7211的前端为十字形结构,后端为一字形结构,使用时可以将批头7211从插槽内取出用于旋拧十字形及一字形的螺丝使用。上述剪柄821上面铰接有锉刀8211,锉刀8211能相对剪柄821转动打开及折叠,锉刀8211的内侧面开设有开瓶缺口8212,开瓶缺口 8212用于开启瓶盖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包括手柄(1)、设于手柄(1)前端的扳体(2)、固定于扳体(2)前端的固定钳头(21)、与固定钳头(21)相对设置的活动钳头(22)、连接于活动钳头(22)后端的螺纹杆(221)、以及转动连接于扳体(2)内的调节螺母(3),转动调节螺母(3)会带动螺纹杆(221)左右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前端为镂空结构,扳体(2)的后端插入手柄(1)前端内、并通过第一转轴(41)与手柄(1)铰接,第一转轴(41)位于扳体(2)左端部位置,所述扳体(2)右侧具有第一抵触位(23)及第二抵触位(24),扳体(2)能绕第一转轴(41)转动至第一抵触位(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位置及第二抵触位(24)与手柄(1)内侧相抵位置,所述扳体(2)侧壁设有槽位(20),槽位(20)内设有转杆(31),调节螺母(3)套装于转杆(31)外侧,调节螺母(3)能相对转杆(31)转动及左右滑动,转杆(31)外侧对应调节螺母(3)右侧位置套装有滑块(312),滑块(312)能相对转杆(31)左右滑动,且转杆(31)外侧还套装有能为滑块(312)向转杆(31)左端运动提供弹力的第一弹性件(311),所述手柄(1)前端固定有插杆(5),扳体(2)对应插杆(5)的位置设有避让槽(25),避让槽(25)与槽位(20)连通,当转动扳体(2)至第一抵触位(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时,插杆(5)穿过避让槽(25)与滑块(312)右侧壁相抵触,当转动扳体(2)至第二抵触位(24)与手柄(1)内侧相抵时,插杆(5)脱离与滑块(312)右侧壁的抵触,所述的手柄(1)与扳体(2)之间还设有能让扳体(2)锁定在第一抵触位(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位置的锁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扳体(2)后端的扣位(61)及滑动配合于手柄(1)上的锁杆(62),当转动扳体(2)至第一抵触位(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时,滑动锁杆(62)能使锁杆(62)与扣位(61)配合及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位(61)为设于扳体(2)后端的凸块,手柄(1)上开设有滑槽(11),锁杆(62)滑动配合于滑槽(11)内,锁杆(62)能相对滑槽(11)前后滑动,当转动扳体(2)至第一抵触位(23)与手柄(1)前端面相抵时,此时滑动锁杆(62)至滑槽(11)前端位置,锁杆(62)侧壁与凸块右侧壁相抵触,当滑动锁杆(62)至滑槽(11)后端时,锁杆(62)侧壁脱离与凸块右侧壁的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有能推动锁杆(62)向前滑动的第二弹性件(63),第二弹性件(63)为套装于第一转轴(41)外侧的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扳体(2)相抵,另一端与锁杆(6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312)后面为平面并与槽位(20)的相对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件(311)为套装于转杆(31)外侧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槽位(20)右侧壁及滑块(312)右侧壁相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后端铰接有钳具(7),钳具(7)包括能相互夹合及分离的第一钳片(71)和第二钳片(72),第一钳片(71)的尾端通过第二转轴(42)铰接于手柄(1)后端位置,第二钳片(72)的尾端铰接有钳柄(721),钳柄(721)与手柄(1)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钳片槽(70),两钳片能分别相对手柄(1)及钳柄(721)转动折叠于对应侧的钳片槽(7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后端对应钳具(7)下面位置还铰接有剪具(8),剪具(8)包括能相互夹合及分离的第一剪片(81)和第二剪片(82),第一剪片(81)的尾端套装于第二转轴(42)外侧,第二剪片(82)的尾端铰接有剪柄(821),剪柄(821)与手柄(1)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剪片槽(80),两剪片能分别相对手柄(1)及剪柄(821)转动折叠于对应侧的剪片槽(80)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轴(42)对应钳具(7)与剪具(8)之间还套装有刀片(9),手柄(1)对应与剪片槽(80)相反的侧面开设有刀槽(90),刀片(9)能绕第二转轴(42)转动打开及折叠于刀槽(90)内,所述的刀片(9)尾端设有缺口(91),刀槽(90)内设有弹簧片(902),当刀片(9)转动至打开状态时,弹簧片(902)的自由端与刀片(9)的缺口(91)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柄(721)尾端设有插槽,插槽内插装有批头(7211),剪柄(821)上面铰接有锉刀(8211),锉刀(8211)能相对剪柄(821)转动打开及折叠,锉刀(8211)的内侧面开设有开瓶缺口(8212)。
CN202122198727.3U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Active CN215825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8727.3U CN21582520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8727.3U CN21582520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5209U true CN215825209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9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8727.3U Active CN21582520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5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23972B1 (en) Multipurpose locking pliers
US6318218B1 (en) Hand/survival tool having multiple implements
US6257106B1 (en) Hand/survival tool having multiple implements
US5809600A (en) Mutifunctional tool able to receive removable attachments
EP2149428B1 (en) Locking pliers
US20050144730A1 (en) Combination carabiner and wrench device
EP0893209B1 (en) Folding tool, such as foldable knife
US5941142A (en) Ratcheting adjustable jaw wrench and method of use
US7434498B2 (en) Toggle-locking tool
US20040139613A1 (en) Folding knife with removable blade
US5168630A (en) Blade-carrier tool
CN215825209U (zh) 一种多功能棘轮活动扳手
CA3073063C (en) Multi-tool device
US6792835B1 (en) Multi-purpose universal socket tool
US6532847B2 (en) Force-saving pliers
US20180272503A1 (en) Screwdriver tipped pliers
CN215433526U (zh) 一种组合工具
CN215547978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钳
US6565100B1 (en) Hand gripping tool
WO2012126532A1 (en) Pocket knife with wrench drive blade
CN211156070U (zh) 一种张口可调式锥板钳
US20230364746A1 (en) Multitool with locking multipurpose driver
CN211094476U (zh) 一种锥板钳
CA2330911C (en) Multi-function tool with cartridge
CN115319675A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