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7581U - 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17581U CN215817581U CN202121686146.8U CN202121686146U CN215817581U CN 215817581 U CN215817581 U CN 215817581U CN 202121686146 U CN202121686146 U CN 202121686146U CN 215817581 U CN215817581 U CN 2158175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lead
- resistor
- series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充电开关电路、MCU单片机及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所述充电开关电路通过导线与电阻R1之间为电性连接,且电阻R1通过导线与电阻R3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4之间为电性连接,且三极管Q4通过导线与MCU单片机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通过导线与电阻R7之间为电性连接,且电阻R7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3之间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预防充电器和电池组,接触瞬间,大电流涌向电池,避免高出极限充电的充电电流,对电池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严重的直接对电池造成短路,引起火灾,威胁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充电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工艺的提升,锂电池的便携式产品深入每个家庭。那么锂电的充电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不规范的充电器滥竽充数,据调查表明2019年中国火灾原因,因为电气故障照成的火灾占27.6%,傲居首位,电气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占总财产损失的35.4%。如此惊人的数字,迫切解决老百姓对智能安全可靠的充电器需求的问题。市场上很多充电器都是输出电压根据锂电池包的最高充电电压进行设置,如5串的电池包,输出电压高于21V(4.2*5)0.5-1V,在20.5V-21V之间。如果电池包放电比较深,比如只有13V电压,电压差有7.5V之多,那么在瞬间接上电池包时,充电器给电池包充电,由于C1和C2存储的能量很高,瞬间会有超出额度充电电流的好多倍,对电池包进行冲击。它会损伤电池包,缩短使用寿命,甚至会引起电池短路失效,引起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输出电压根据锂电池包的最高充电电压进行设置,在瞬间接上电池包时,会有超出最大充电电流的好几倍对电池包进行冲击。它会损伤电池包,缩短使用寿命,甚至会引起电池短路失效,引起火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充电开关电路、MCU单片机及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电路通过导线与电阻R1之间为并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1通过导线与电阻R3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4集电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三极管Q4基极通过导线与MCU单片机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通过导线与电阻R7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7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3集电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发射极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通过导线与电阻R8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8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5基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集电极通过导线与电阻R4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4通过导线与电阻R2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电路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通过导线与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1和MOS管Q2,所述MOS管Q1通过导线与MOS管Q2之间构成串联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用于修正充电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预防充电器和电池包,接触瞬间,大电流涌向电池包,避免高出极限充电的充电电流,对电池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严重的直接对电池造成短路,引起火灾,威胁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该电路性能稳定且功能优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充电开关电路;2、MCU单片机;3、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4、电阻R1;5、电阻R3;6、三极管Q4;7、电阻R7;8、三极管Q3;9、电阻R8;10、三极管Q5;11、电阻R4;12、电阻R2;13、MOS管Q1;14、MOS管Q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充电开关电路1、MCU单片机2及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3,所述充电开关电路1通过导线与电阻R14之间为并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14通过导线与电阻R35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电阻R35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46集电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三极管Q46基极通过导线与MCU单片机2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
所述MCU单片机2通过导线与电阻R77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77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38集电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三极管Q38发射极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2通过导线与电阻R89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89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510基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10集电极通过导线与电阻R411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411通过导线与电阻R212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电阻R212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
所述充电开关电路1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2通过导线与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3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电路1包括MOS管Q113和MOS管Q214,所述MOS管Q113通过导线与MOS管Q214之间构成串联电性连接;所述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3用于修正充电电压。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MCU单片机2正常工作,Pin16会输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38和三极管Q510导通工作,MCU单片机2Pin15采集接入的电池包电压,MCU单片机2Pin3和Pin4与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3为充电器输出充电电压控制指令和充电电流控制指令,使充电器输出电压慢慢提高到电池包电压,MCU单片机2Pin1输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46导通工作,MOS管Q113与MOS管Q214导通工作,充电器给电池包充电。通过MCU单片机2控制充电开关电路1的通断,当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为电池包正常值时,充电开关电路1才导通,防止大电流涌向电池包,避免出现瞬间电流过充现象。MCU单片机2会根据电池包的特性和充电曲线,智能控制充电器的充电电流和电压,对充电电流和电压进行实时检测,根据采样反馈进行修正。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充电开关电路(1)、MCU单片机(2)及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3),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电路(1)通过导线与电阻R1(4)之间为并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1(4)通过导线与电阻R3(5)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5)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4(6)集电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三极管Q4(6)基极通过导线与MCU单片机(2)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2)通过导线与电阻R7(7)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7(7)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3(8)集电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8)发射极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2)通过导线与电阻R8(9)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8(9)通过导线与三极管Q5(10)基极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10)集电极通过导线与电阻R4(11)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且电阻R4(11)通过导线与电阻R2(12)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12)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电路(1)通过导线与电池包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所述MCU单片机(2)通过导线与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3)之间为串联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电路(1)包括MOS管Q1(13)和MOS管Q2(14),所述MOS管Q1(13)通过导线与MOS管Q2(14)之间构成串联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流环控制电路和辅助供电电路(3)用于修正充电电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86146.8U CN215817581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86146.8U CN215817581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17581U true CN215817581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83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86146.8U Active CN215817581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17581U (zh) |
-
2021
- 2021-07-23 CN CN202121686146.8U patent/CN2158175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57173B (zh) | 一种多节串联锂电池组均衡及保护系统 | |
CN102170117A (zh) | 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 |
CN202014087U (zh) | 便携式系统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 |
CN202183620U (zh) | 一种多节串联锂电池组均衡及保护系统 | |
CN212781125U (zh) | 一种继电器的粘连故障检测系统及交流充电桩 | |
CN201877809U (zh) | 锂电池电芯保护电路 | |
CN205489484U (zh) | 电池保护装置及电源组件 | |
CN101316038A (zh) | 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控制电路 | |
CN203504154U (zh) | 电池保护开关电路 | |
CN102957172A (zh) | 一种多节串联锂电池组均衡及保护系统 | |
CN208001152U (zh) | 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和负载装置 | |
CN204089261U (zh) | 一种启动电池充放电控制装置 | |
CN215817581U (zh) | 一种防电池瞬间电流过充的智能充电电路 | |
CN109936194B (zh)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电路 | |
CN212258401U (zh) | 一种蓄电池过压保护电路 | |
CN218161898U (zh) | 一种超级电容过压监测保护电路 | |
CN111092471A (zh) | 一种储能电池组用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使用方法 | |
CN2938522Y (zh) |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过电流保护电路 | |
CN103715748A (zh) | 锂电池充电电路 | |
CN115528778A (zh) | 一种并联结构的直流电源系统及其控制电路 | |
CN201294200Y (zh) | 继电器触点跳动监视装置 | |
CN203491681U (zh) |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电池过放电保护电路 | |
CN108736559A (zh) | 一种基于忆阻器的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 | |
CN201260066Y (zh) | 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控制电路 | |
CN216981579U (zh) | 锂电池充电器的防反接保护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