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3465U - 光纤配线架 - Google Patents

光纤配线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3465U
CN215813465U CN202121095270.7U CN202121095270U CN215813465U CN 215813465 U CN215813465 U CN 215813465U CN 202121095270 U CN202121095270 U CN 202121095270U CN 215813465 U CN215813465 U CN 215813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abinet
optical fiber
door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52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嗣兵
高军诗
王海涛
赵沛
牛春
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52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3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3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3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纤配线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柜,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门和第二门,顶部设有光缆入口;机柜内并列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多对由上到下间隔设置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熔纤托盘,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的盖板、熔纤盘和尾纤盘,熔纤盘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裸光纤入口,熔纤盘上设有连通至尾纤盘的尾纤出口,尾纤盘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并且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滑轨,滑轨与滑槽动配合。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提高配线架的配线密度,可以双面操作,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光纤配线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纤配线架,具体涉及一种光纤配线架。
背景技术
光纤配线架是光缆和光通信设备之间或光通信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缆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比如将光纤连接到小区网络接入终端中。
目前,现有的光纤配线架通常是在将多个单层的熔纤盘组成终端连接子框单元,然后再将多个子框单元安装在光纤配线架内,该种方式,子框单元占用空间体积大,导致光纤配线架的内部空间无法被充分利用,配线密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架,提高配线架的配线密度,可以实现双面操作,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柜,所述机柜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门和第二门,所述机柜的顶部设有光缆入口;所述机柜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多对由上到下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熔纤托盘,所述熔纤托盘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熔纤托盘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的盖板、熔纤盘和尾纤盘,所述熔纤盘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裸光纤入口,所述熔纤盘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尾纤盘的尾纤出口,所述尾纤盘上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包括多个沿着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所述尾纤盘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动配合,以使所述熔纤托盘沿着所述滑槽向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来回滑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光缆入口包括两排沿所述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单线缆进线孔,每一排所述单线缆进线孔包括多个沿着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单线缆进线孔;所述机柜内在所述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位置还设支撑板,两排所述单线缆进线孔中其中一排与所述机柜位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门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排与所述机柜位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二门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上在与所述两排单线缆进线孔相对应的位置还分别设有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所述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包括多个与每一排的所述所述单线缆进线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熔纤盘内还设有光纤预留缠绕部,所述光纤预留缠绕部包括第一内圈绕线部和第一外圈绕线部,所述第一外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所述第一外圈绕线部为多个环绕第一内圈绕线部外周间隔设置的第一弧形挡板。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熔纤盘内还设有热熔套管固定部,所述热熔管固定部与所述光纤缠绕装置间隔设置,所述热熔套管固定部包括多个呈直线阵列或矩形阵列设置的热熔套管固定单元。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热熔套管固定部位于所述熔纤盘内的中部位置;所述光纤预留缠绕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光纤预留缠绕部分别位于所述热熔套管固定部的两侧与所述光纤入口相对应的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尾纤盘还还设有尾纤预留缠绕部,所述尾纤预留缠绕部包括第二内圈绕线部和第二外圈绕线部,所述第二外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并且所述第二外圈绕线部为多个环绕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的外周间隔设置的第二弧形挡板。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内圈绕线部与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内圈绕线部和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内圈缠绕盘朝向所述尾纤盘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一内圈绕线部朝向所述盖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盘,并且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朝向所述熔纤盘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口相适配的第二卡盘;所述盖板在与所述第一卡盘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卡盘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口。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远离远所述熔纤托盘一侧上在靠近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的两边均设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多个固定卡扣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由上到下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卡扣用于固定光缆的裸光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机柜内部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熔纤托盘的一侧,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门和朝向所述第二门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跳纤预留缠绕柱,每一侧多个所述跳纤预留缠绕柱在所述隔板上由上到下间隔设置;所述机柜顶部在与所述跳纤预留缠绕柱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两个沿所述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架间跳纤孔。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跳纤预留缠绕柱的下方还设有架内跳纤孔,所述架内跳纤孔连通所述机柜位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门一侧的内部空间和朝向所述第二门一侧的内部空间。
本申请中的光纤配线架,通过将熔纤盘和尾纤盘上下叠加设置,在尾纤盘在于机柜于第一门和第二门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与现有的相比,一个熔纤托盘可以增加一倍数量的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大大增加了光纤的配线数量。由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多对沿着机柜的高度方向由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滑槽,尾纤盘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轨,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围合的空间内可以层叠插入多个数量的熔纤托盘。熔纤托盘可以直接安装在机柜内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不需要形成子框单元,大大提高机柜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与传统的配线架相比,在不改变机柜整体尺寸的情况下,就能提高了单个机柜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大大增加了其配线数量和密度,可以节约机房安装空间,有利于节约机房安装空间。操作人员可以在第一门和第二门对应的前后两侧在熔纤托盘进行光纤熔接、分配、布线等操作,有利于提高光纤配线效率、维护管理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配线架(去除盖板和熔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纤托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机柜100;第一门110;第二门120;第一支架130;滑槽131;第二支架140;单线缆进线孔150;支撑板160;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161;固定卡扣170;隔板180;跳纤预留缠绕柱181;架间跳纤孔190;
熔纤托盘200;盖板210;第二卡口211;熔纤盘220;裸光纤入口221;尾纤出口222;光纤预留缠绕部223;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第一卡盘2233;热熔套管固定单元224;尾纤盘230;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231;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2311;滑轨232;尾纤预留缠绕部233;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第二外圈绕线部2332;第二卡盘23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配线架(去除盖板210和熔纤盘22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纤托盘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柜100和熔纤托盘200。机柜100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门110和第二门120,机柜100的顶部设有光缆入口。
机柜100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之间设有多对由上到下间隔设置且沿着机柜100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131。
熔纤托盘200位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之间,熔纤托盘200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的盖板210、熔纤盘220和尾纤盘230。熔纤盘220沿机柜100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裸光纤入口221,熔纤盘220上设有连通至尾纤盘230的尾纤出口222,尾纤盘230上沿机柜100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231,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231包括多个沿着机柜10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2311,尾纤盘23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滑轨232,滑轨232与滑槽131动配合,以使熔纤托盘200沿着滑槽131向第一门110和第二门120来回滑动。
其中,机柜1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为机柜100的左右方向,机柜100的宽度方向可以为机柜100的前后方向。第一门110可以为机柜100的前门,第二门120可以为机柜100的后门。滑槽131沿着机柜100的宽度方向滑动,也即滑槽131为水平滑槽。
光缆入口连通机柜100的内部和外部,光缆可以通过光缆入口伸入机柜100内。光缆的基本结构一般是由缆芯、加强钢丝、填充物和护套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缆芯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将光缆的外护套剥开后显露出来的开剥束管裸光纤,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统称为裸光纤。
熔纤托盘200为盖板210、熔纤盘220和尾纤盘230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形成的双层结构。光缆的裸光纤从裸光纤入口221进入熔纤盘220内与尾纤进行熔接固定,与裸光纤熔接后的尾纤可以通过尾纤出口222进入尾纤盘230,然后通过固定在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2311的光纤连接器与光端机等设备的光纤进行连接,从而使光缆成端。其中,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2311可以为设置在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231上的于光纤连接器相适配的安装口。
在现有的一体式熔纤托盘中,通常只在一体式熔纤盘的一侧设有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每一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中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的具体数量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一般可以为12芯、24芯、也即每一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中的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分别为12个、24个。并且现有的光纤配线架通常是在将多个单层的熔纤盘组成终端连接子框单元,然后再将多个子框单元安装在光纤配线架内,由于子框单元的框体会占用配线架内部的空间,导致降低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熔纤盘220和尾纤盘230上下叠加设置,熔纤盘220可以用于裸光纤与尾纤的熔接,尾纤盘230用于通过光纤连接器将尾纤与成端的光纤连接。尾纤盘230在于机柜100前后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231,与现有的相比,一个熔纤托盘200可以增加一倍数量的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2311,比如现有的为12芯,本申请实施例的熔纤托盘200则为24芯,大大增加了光纤的配线数量和密度。
由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之间设有多对沿着机柜100的高度方向由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滑槽131,尾纤盘230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滑槽131配合的滑轨232,使得在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之间在不同高度位置上插入熔纤托盘200,也即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围合的空间内可以层叠插入多个数量的熔纤托盘200。熔纤托盘200是直接安装在机柜100内的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之间,不需要形成子框单元,大大提高机柜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与传统的配线架相比,在不改变机柜100整体尺寸的情况下,就能提高了单个机柜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大大增加了其配线数量和密度,可以节约机房安装空间,有利于节约机房安装空间。操作人员可以在第一门110和第二门120对应的前后两侧在熔纤托盘200进行光纤熔接、分配、布线等操作,可以实现光缆在机柜的前后侧进行成端操作,有利于提高光纤配线效率、维护管理方便。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熔纤托盘200可以呈矩形,也即盖板210、熔纤盘220和尾纤盘230均为的外形均呈矩形结构,其中,尾纤出口222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熔纤盘220的四个边角。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熔纤托盘20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圆柱形等。尾纤出口222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比如1个、.2个、6个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缆入口包括两排沿机柜100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单线缆进线孔150,每一排单线缆进线孔150包括多个沿着机柜10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单线缆进线孔150。机柜100内在位于第一支架130上方的位置还设有支撑板160,两排单线缆进线孔150中其中一排与机柜100位于支撑板160朝向第一门110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排与机柜100位于支撑板160朝向第二门120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支撑板160的两侧面上在与两排单线缆进线孔150相对应的位置还分别设有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包括多个与每一排的单线缆进线孔150一一对应设置的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161。
其中,每一单线缆进线孔150只能穿过一条光缆。两排单线缆进线孔150分别为前排单线缆进线孔150和后排单线缆进线孔150。位于支撑板160两侧面的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分别为前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和后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前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中的各个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161与前排单线缆进线孔150中的各个单线缆进线孔150一一对应设置,后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中的各个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161与后排单线缆进线孔150中的各个单线缆进线孔150一一对应设置。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用于将从单线缆进线孔150进入的光缆进行固定并进行接地。
光缆的基本结构一般是由缆芯、加强钢丝、填充物和护套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缆芯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将光缆加强钢丝接入接地线,可防止雷电击坏光缆。
本实施例中,单线缆进线孔150的数量和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161的数量相等,单线缆进线孔150只能供一条光缆穿过,使得光缆通过单线缆进线孔150进入机柜100内部时,可以固定在与单线缆进线孔150相对应位置的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161。该种方式,理线方便,有利于方便配线人员进行线缆的管理维护,同时操作人员可以从前排单线缆进线孔150进入机柜100内的光缆在机柜100的第一门110进行熔纤、配线等操作,或从后排单线缆进线孔150进入机柜100内的光缆在机柜100的第二门120进行熔纤、配线等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熔纤盘220内还设有光纤预留缠绕部223,光纤预留缠绕部223包括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和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的绕线半径大于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的绕线半径,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为多个环绕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外周间隔设置的第一弧形挡板。
其中,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可以圆柱形,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的外周半径和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的外周半径均大于28mm,以免绕线半径过小影响光纤信号传输。光纤预留缠绕部2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
由于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和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的具有不同绕线半径,以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将所要所预留长度部分的光纤缠绕在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或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上,当然,光纤所要预留长度的一部分可以缠绕在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上,另一部分缠绕在第一外圈绕线部2232上。该种方式,一方面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光纤在熔纤盘220内的绕线半径,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熔纤盘220内部的可绕线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熔纤盘220内还设有热熔套管固定部,热熔管固定部与光纤缠绕装置间隔设置,热熔套管固定部包括多个呈直线阵列或矩形阵列设置的热熔套管固定单元224。作为示例的,多个呈直线阵列设置的热熔套管固定单元224可以沿着机柜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熔纤盘220上。
其中,热熔管固定部可以设置在熔纤盘220内的中部位置。其中,热熔管固定部和光纤预留缠绕部223沿着机柜100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于熔纤盘220内。热熔套管固定单元224可以为由两个间隔设置的立板所形成的固定口。
由于尾纤与裸光纤熔接后,在熔接处会通过热熔管进行包裹固定,通过在熔纤盘220内设置用于固定热熔管的热熔管固定单元,以免因为尾纤与裸光纤连接处的热熔管被移动而产生接触不良甚至断开。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光纤预留缠绕部2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光纤预留缠绕部223设置在熔纤盘220内分别与两侧裸光纤入口221的相对应的位置。也即一个光纤预留缠绕部223设置在熔纤盘220内与一侧的裸光纤入口221对应位置,另一光纤预留缠绕部223设置在熔纤盘220内与另一侧的裸光纤入口221所对应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尾纤盘230还设有尾纤预留缠绕部233,尾纤预留缠绕部233包括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和第二外圈绕线部2332,第二外圈绕线部2332的绕线半径大于第二内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并且第二外圈绕线部2332为多个环绕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的外周间隔设置的第一弧形挡板。
其中,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的外周半径和第二外圈绕线部2332的外周半径均大于30mm,以免绕线半径过小影响光纤信号传输。由于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和第二外圈绕线部2332的具有不同绕线半径,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将所预留长度的尾纤缠绕在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或第二外圈绕线部2332上。可以理解的是,尾纤所要预留长度的一部分可以缠绕在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上,另一部分缠绕在第二外圈绕线部2332上。该种方式,一方面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尾纤绕线半径,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尾纤盘230内部的可绕线空间。
具体地,尾纤预留缠绕部2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作为优选的,尾纤预留缠绕部2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尾纤预留缠绕部233沿着机柜100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与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对应设置,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和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均为圆柱形,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朝向尾纤盘23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口(图未示),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朝向盖板21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盘2233,并且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朝向熔纤盘22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卡口相适配的第二卡盘2333。盖板210在与第一卡盘223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二卡盘2333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口211。
其中,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与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可以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二卡盘2333与第一卡口卡合连接,以使熔纤盘220可拆卸连接于尾纤盘230的顶部。第一卡盘2233与第二卡口211卡合连接,以使盖板210可拆卸盖设于尾纤盘23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盖板210、熔纤盘220和尾纤盘230由上到下依次通过卡扣和卡盘配合的方式连接,该种方式,熔纤盘220和尾纤盘230之间的连接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内圈绕线部2231和第二内圈绕线部2331的端部,降低了连接结构对熔纤盘220和尾纤盘230内部空间的占用,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0远离远熔纤托盘200的一侧上在靠近第一门110和第二门120的两边均设有多个固定卡扣170,多个固定卡扣170在第一支架130上由上到下间隔设置,固定卡扣170用于固定光缆的裸光纤。其中,固定卡扣170可以为具有敞口的Ω形扣,也可以为卡箍。
由于一条光缆内一般包括多个裸光纤。在配线时,不同的裸光纤穿入通过不同高度位置的熔纤托盘200中进行配线,因此,通过在第一支架130靠近第一门110和第二门120的两侧边上分别在不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固定卡扣170,以便操作人员在机柜100的第一门110或第二门120对穿入不同高度位置的熔纤托盘200进行熔纤、配线的裸光纤进行分线管理。
具体地,第一支架130可以为由两个沿着机柜的宽度方向并列的立柱设置组成,其中,靠近第一门110的一侧的立柱为前立柱,靠近第二门120的一侧的立柱为后立柱,前立柱和后立柱分别设有多个由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固定卡扣170。同样的,第二支架140也可以为由两个沿着机柜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立柱组成。其中,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各自的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有导轨,导轨设有与尾纤盘230的滑动配合的滑槽131,从而使得尾纤盘230两侧的滑轨232可以插接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导轨的滑槽131内。其中导轨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固定在立柱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各自的立柱的数量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3个或其他的数量,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可以采用立板。其中,立板或立柱均与机柜的底部固定连接,也即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均与机柜的底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柜100内部还设有隔板180,隔板180位于第二支架140远离熔纤托盘200的一侧,隔板180朝向第一门110和朝向第二门120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跳纤预留缠绕柱181,每一侧的多个跳纤预留缠绕柱181在隔板180上由上到下间隔设置。机柜100顶部在与跳纤预留缠绕柱181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两个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架间跳纤孔190。
其中,两个并列设置的架间跳纤孔190中的一个与机柜100位于隔板180朝向第一门110的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个与机柜100位于隔板180朝向第二门120的另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以便操作人员在机柜100的第一门110和第二门120的两侧均可以将架间跳纤的预留长度缠绕在对应的跳纤预留缠绕柱181上,
架间跳纤孔190用于两个不同的机柜100之间需要进行跳纤时,外部机柜100的光纤从架间预留孔从外向内伸入机柜100内,或者机柜100内的光纤从架间预留孔伸出外部,再从外部机柜100的架间预留孔伸入外部机柜100内。
本实施例中,隔板180朝向第一门110和朝向第二门120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跳纤预留缠绕柱181,并在机柜100顶部与跳纤预留缠绕柱18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架间跳纤孔190,以便在机柜100的第一门110和第二门120操作时,可以对两侧的跳纤分别管理,便于离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80的底部还设有架内跳纤孔182,架内跳纤孔182位于跳纤预留缠绕柱181的下方,架内跳纤孔182用于架内跳纤的光纤的穿过前后两侧。通过设置架内跳纤孔182,方便操作人员区分哪些是配线的光纤,哪些是架内跳纤,哪些是架间跳纤,方便操作人员区分以及方便后续的维护管理。
结合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隔板180的底部设置架内跳纤孔182,以便架内跳纤和架间跳纤可以分离开管理,便于维护。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所述机柜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门和第二门,所述机柜的顶部设有光缆入口;
所述机柜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多对由上到下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
熔纤托盘,所述熔纤托盘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熔纤托盘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的盖板、熔纤盘和尾纤盘,所述熔纤盘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裸光纤入口,所述熔纤盘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尾纤盘的尾纤出口,所述尾纤盘上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光纤连接器固定装置包括多个沿着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光纤连接器固定单元,所述尾纤盘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动配合,以使所述熔纤托盘沿着所述滑槽向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来回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入口包括两排沿所述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单线缆进线孔,每一排所述单线缆进线孔包括多个沿着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单线缆进线孔;
所述机柜内在所述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位置还设支撑板,两排所述单线缆进线孔中其中一排与所述机柜位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一门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排与所述机柜位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二门一侧的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上在与所述两排单线缆进线孔相对应的位置还分别设有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所述光缆固定及接地装置包括多个与每一排的所述所述单线缆进线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光缆固定及接地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纤盘内还设有光纤预留缠绕部,所述光纤预留缠绕部包括第一内圈绕线部和第一外圈绕线部,所述第一外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所述第一外圈绕线部为多个环绕第一内圈绕线部外周间隔设置的第一弧形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纤盘内还设有热熔套管固定部,所述热熔管固定部与所述光纤缠绕装置间隔设置,所述热熔套管固定部包括多个呈直线阵列或矩形阵列设置的热熔套管固定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套管固定部位于所述熔纤盘内的中部位置;
所述光纤预留缠绕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光纤预留缠绕部分别位于所述热熔套管固定部的两侧与所述光纤入口相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纤盘还还设有尾纤预留缠绕部,所述尾纤预留缠绕部包括第二内圈绕线部和第二外圈绕线部,所述第二外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的绕线半径,并且所述第二外圈绕线部为多个环绕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的外周间隔设置的第二弧形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圈绕线部与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内圈绕线部和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内圈缠绕盘朝向所述尾纤盘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一内圈绕线部朝向所述盖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盘,并且所述第二内圈绕线部朝向所述熔纤盘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口相适配的第二卡盘;
所述盖板在与所述第一卡盘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卡盘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远所述熔纤托盘一侧上在靠近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的两边均设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多个固定卡扣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由上到下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卡扣用于固定光缆的裸光纤。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内部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熔纤托盘的一侧,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门和朝向所述第二门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跳纤预留缠绕柱,每一侧多个所述跳纤预留缠绕柱在所述隔板上由上到下间隔设置;
所述机柜顶部在与所述跳纤预留缠绕柱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两个沿所述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架间跳纤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跳纤预留缠绕柱的下方还设有架内跳纤孔,所述架内跳纤孔连通所述机柜位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门一侧的内部空间和朝向所述第二门一侧的内部空间。
CN202121095270.7U 2021-05-20 2021-05-20 光纤配线架 Active CN215813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5270.7U CN215813465U (zh) 2021-05-20 2021-05-20 光纤配线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5270.7U CN215813465U (zh) 2021-05-20 2021-05-20 光纤配线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3465U true CN215813465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3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5270.7U Active CN215813465U (zh) 2021-05-20 2021-05-20 光纤配线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34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2339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Telecommunications cabine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2339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Telecommunications cabine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71105U1 (ru) Оптоволоконный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US6850685B2 (en) Termination panel with pivoting bulkhead and cable management
CN106371180B (zh) 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US20190072736A1 (en) High density distribution frame with an integrated splicing compartment
CN215813465U (zh) 光纤配线架
CN107656346A (zh) 一种壁挂式大盘储空间的光纤配线架
CN205139437U (zh) 高密度光纤理线架
US20230189468A1 (en) Managing cables in fiber installation
CN214954250U (zh) 一种熔接、配线、分光三位一体式odf配线箱
CN210038272U (zh) 通信机房配线柜
CN214278513U (zh) 一种适应暂存的熔配一体化模块
CN114296192A (zh) 一种插片型熔配分离式光纤配线模组及配线架
CN210005746U (zh) 一种箱门光缆盘整的智能设备箱
CN202057856U (zh) 一种光纤综合分配箱
CN218240494U (zh) 三网合一光缆交接箱
CN209674061U (zh) 一种光纤配线架
CN108181693B (zh) 用于19英寸机柜的3u模块化配线单元
CN210690903U (zh) 一体化盘纤盒
CN219266618U (zh) 一种熔接区和配线区分左右两侧的高密子框
CN112904517B (zh) 一种熔接、配线、分光三位一体式odf配线箱
CN103293617B (zh) 一种光缆交接箱
CN219392338U (zh) 楼层用户型免跳接光缆交接箱
CN220455559U (zh) 一种光缆熔纤盘
CN215641968U (zh) 一种光缆交接箱
CN220961951U (zh) 一种光纤配线架防跳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