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3440U - 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3440U
CN215803440U CN202122269424.6U CN202122269424U CN215803440U CN 215803440 U CN215803440 U CN 215803440U CN 202122269424 U CN202122269424 U CN 202122269424U CN 215803440 U CN215803440 U CN 215803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r
steel bars
frame beam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94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熹
黄�俊
吕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94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3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3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3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包括两个框架柱,所述框架柱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内设有多个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一一对应焊接,所述第二钢筋的另一端植筋插入其中一个框架柱上开设的植筋孔中;所述框架梁底部设有新浇混凝土层,所述新浇混凝土层内设有横向设置的底筋,所述底筋的两端植筋插入框架柱内侧设置的植筋孔中,在梁底设置新加底筋的方式,加高整个梁的截面,保证了在跨度加大的情况下梁的正常受力要求,所述第二钢筋所连接的框架柱与新浇混凝土层底面之间设有钢管斜撑。

Description

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框架改造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背景技术
框剪结构全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建筑结构指的是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有一定的自由使用空间能满足不同的建筑功能的要求前提下,同时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提供较大的侧向刚度,从而抵抗风和地震带来的水平向荷载。
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指的是通过一定的加固与改造手段,确保既有建筑的结构构件在进行完善或改变后能够安全使用,相对于新建建筑,加固改造工程充分利用了既有建筑的基本框架,在满足结构可靠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和挖掘原有资源,以较小的投入达到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目的。在新增土地稀缺已成为现实的背景下,建筑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已是必然,城市更新的理念应运而出,而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将成为未来城市空间供给的重要途径。
目前的框剪结构在建筑改造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而涉及到需要拆除原有剪力墙的问题。剪力墙拆除一般采用切割机或钻芯机直接施工。但是拆除完成后,墙体原位置便成为了薄弱地带,因为此时墙体钢筋已经拆除,而原锚固在剪力墙内的相邻框架梁钢筋已经失去锚固位置或已经截断,这样的拆除容易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常见的图集和规范标准并没有详细的拆墙后的补强节点做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框剪结构在建筑改造过程中,拆除原有剪力墙后出现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牢固可靠、受力合理、施工可行的一种改造节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包括两个框架柱,所述框架柱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内设有多个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一一对应焊接,所述第二钢筋的另一端植筋插入其中一个框架柱上开设的植筋孔中;所述框架梁底部设有新浇混凝土层,所述新浇混凝土层内设有横向设置的底筋,所述底筋的两端植筋插入框架柱内侧设置的植筋孔中,所述第二钢筋所连接的框架柱与新浇混凝土层底面之间设有钢管斜撑。
进一步地,所述底筋至少为两根,所述底筋外侧设有多个U型箍筋,所述U型箍筋的两根竖筋插入第一钢筋对应的框架梁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和底筋外侧设有第一方形箍筋,所述第二钢筋和底筋外侧设有第二方形箍筋,所述方形箍筋靠近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焊接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第二钢筋所连接的框架柱与新浇混凝土层底面均设有预埋件,所述钢管斜撑的两端分别与预埋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采用双面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筋所连接的框架柱上设有4个通过化学螺栓连接的L型耳板,两两一组紧贴设置在框架梁的两侧,所述L型耳板还通过化学螺栓与框架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重新设置新梁段,并将原来已经截断的钢筋通过双面焊接方式加长并延伸至右侧框架柱,保证了主要受力构件的连续,明确了主要的传力路径;
(2)在梁底设置新加底筋的方式,加高整个梁的截面,保证了在跨度加大的情况下梁的正常受力要求;
(3)梁端设置钢管斜撑的方式来传递剪力,提高了节点的安全富余度;
(4)梁侧设置L型耳板提高了梁段的侧向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造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方向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中:1、框架柱;2、框架梁;3、剪力墙拆除位置;4、新浇混凝土;5、底筋;6、第一钢筋;7、第二钢筋;8、U型箍筋;9、方形箍筋;10、钢管斜撑;11、预埋件12、植筋孔;13、L型耳板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造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横截面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横截面剖视图,图4为图1中C-C方向的横截面剖视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包括两个框架柱1,将框架梁2横向设置于框架柱1之间,在框架梁2内设有多个第一钢筋6和第二钢筋7,第一钢筋6和第二钢筋7一一对应焊接,连接方式为双面焊接,将第二钢筋7的另一端植筋插入其中一个框架柱上开设的植筋孔12中,第二钢筋7与植筋孔12通过植筋胶粘连为一体;在框架梁2底部设有新浇混凝土层,将底筋5横向设置于新浇混凝土层内,底筋5至少为两根,保证了在跨度加大的情况下梁的正常受力要求,将底筋5的两端植筋插入框架柱1内侧设置的植筋孔12中,在底筋5外侧设置多个U型箍筋8,U型箍筋8的两根竖筋插入第一钢筋6对应的框架梁2内,起到固定底筋5的作用,所述第二钢筋7所连接的框架柱1与新浇混凝土层底面之间设有钢管斜撑10;在第二钢筋7所连接的框架柱1与新浇混凝土层底面均设置预埋件11,钢管斜撑10的两端分别与预埋件11连接,通过此方式来传递剪力,提高了节点的安全富余度。裸露在外的第一钢筋6与底筋5外侧、第二钢筋7与底筋5外侧设有多个方形箍筋9,且靠近第一钢筋6与第二钢筋7的焊接处位置均有设置,使得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与底筋5固定为一个整体,提高整体的安全稳定性,将L型耳板13通过化学螺栓设置于第二钢筋7所连接的框架柱1,两两一组紧贴设置在框架梁2的两侧,同时在剪力墙拆除位置3浇筑混凝土、梁截面加高位置新浇混凝土,进行混凝土养护,并待其达到强度,L型耳板13还通过化学螺栓与框架梁固定连接。
施工原理:
首先拆除3位置的原有剪力墙,露出第一钢筋6,并用支撑对拆除后的结构进行回顶;在框架梁柱相应位置钻好植筋孔12,灌注植筋胶,将底筋5横向设置于框架梁底部外侧,底筋5的两端植筋插入框架柱1内侧设置的植筋孔12中,第二钢筋7一端与第一钢筋6双面焊接,另一端植筋插入框架柱1内侧设置的植筋孔12,在第一钢筋6与底筋5的外侧,采用植筋方式设置U型箍筋8,裸露在外的第一钢筋6与底筋5外侧、第二钢筋7与底筋5外侧设有多个方形箍筋9,且靠近第一钢筋6与第二钢筋7的焊接处位置均有设置,在第二钢筋7底部设置预埋件11,在框架柱1中采用化学锚栓设置预埋件11,接着在新梁段的端部的侧面位置设置L型耳板13埋件;支好混凝土模板,同时在剪力墙拆除位置3浇筑混凝土、在梁截面加高位置新浇混凝土,第二钢筋7所连接的框架柱1与新浇混凝土层底面之间设有钢管斜撑10,将L型耳板埋件13通过化学锚栓与框架梁2固定。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加高整个梁截面的方式,增高了框架梁承受剪力的上限,同时通过钢杆斜撑来传递剪力,进而提高节点的安全富余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以及变形,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框架柱,所述框架柱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内设有多个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一一对应焊接,所述第二钢筋的另一端植筋插入其中一个框架柱上开设的植筋孔中;所述框架梁底部设有新浇混凝土层,所述新浇混凝土层内设有横向设置的底筋,所述底筋的两端植筋插入框架柱内侧设置的植筋孔中,所述第二钢筋所连接的框架柱与新浇混凝土层底面之间设有钢管斜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筋至少为两根,所述底筋外侧设有多个U型箍筋,所述U型箍筋的两根竖筋插入第一钢筋对应的框架梁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和底筋外侧设有第一方形箍筋,所述第二钢筋和底筋外侧设有第二方形箍筋,所述方形箍筋靠近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焊接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所连接的框架柱与新浇混凝土层底面均设有预埋件,所述钢管斜撑的两端分别与预埋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采用双面焊接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所连接的框架柱上设有4个通过化学螺栓连接的L型耳板,两两一组紧贴设置在框架梁的两侧,所述L型耳板还通过化学螺栓与框架梁固定连接。
CN202122269424.6U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Active CN215803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9424.6U CN215803440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9424.6U CN215803440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3440U true CN215803440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4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9424.6U Active CN215803440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3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1388A (zh) * 2023-01-17 2023-06-02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框架柱外穿剪力墙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1388A (zh) * 2023-01-17 2023-06-02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框架柱外穿剪力墙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9824A (zh) 再生式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5803440U (zh) 一种拆除剪力墙置换框架梁的改造节点
CN104831639A (zh) 一种超宽变截面连续梁0#块固结及解除施工方法
CN112482795A (zh)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KR102286225B1 (ko) 무지주 탑다운 지하구조물 pc복합화 시공공법
CN203559904U (zh) 一种倒挂井壁竖井侧墙开马头门的加强支护结构
CN111270685A (zh) 重复利用的支撑桁架、基坑支护系统及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CN109653770B (zh) 一种利用原有临时支撑进行的中板施工方法
CN218346250U (zh) 一种无横梁通高v型柱节点的连接结构
CN115262637B (zh) 地铁车站站台板装配式结构体系
CN204780635U (zh) 一种超宽变截面连续梁0#块固结及解除施工结构
CN101492918A (zh) 一种用于逆作法基坑工程的梁柱节点
CN206599917U (zh) 一种装配式带钢连接件的预制混凝土柱
CN212316935U (zh) 免拆支撑杆件及基坑支护系统
CN212316934U (zh) 支撑构件及基坑支护系统
CN104746434A (zh) 一种不拆除外模的合龙段模板系统
CN114320388A (zh) 地下暗挖大跨度车站预留隧道下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641837B1 (ko) 교량 하부구조물의 단면 증설시 자중 경감을 위한 단면 형성 방법
CN211368733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管撑结构
KR101485563B1 (ko) 건축용 수평구조프레임 구조
KR101288831B1 (ko) 소구경말뚝 및 하중전이프레임을 이용한 벽체존치 건축물 리모델링 공법
CN220451494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CN109707069A (zh) 一种基于型钢连接可拆卸预制模数化剪力墙及其装配方法
CN212316936U (zh) 重复利用的支撑桁架及基坑支护系统
CN215889432U (zh) 排架搭设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290 No. 483, Nanzhou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315 No. 483, Nanzhou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