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9940U - 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9940U
CN215799940U CN202122300563.0U CN202122300563U CN215799940U CN 215799940 U CN215799940 U CN 215799940U CN 202122300563 U CN202122300563 U CN 202122300563U CN 215799940 U CN215799940 U CN 215799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water
water tank
steam
oxyhydroge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05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传
王佩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drogen Cow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drogen Cattl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drogen Cattl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drogen Cattl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05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9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9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9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包括恒流电源、PEM电解槽、第一纯水箱、第二纯水箱和饮用水箱,所述PEM电解槽其中一个氢气端安装有第一汽水分离器,所述PEM电解槽另一个氢气端安装有第二汽水分离器,所述第一纯水箱一侧安装有第三汽水分离器,所述饮用水箱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一端设置有混氢泵,所述第二汽水分离器和第三汽水分离器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一端设置有氢氧气体出口。有益效果:电解水产生氢气,氢气通过物理混氢方式生成更加安全可靠的浓度更高的富氢水,同时能生成氢氧气体,以供利用,功能多样,具有很好的推广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槽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槽由槽体、阳极和阴极组成,多数用隔膜将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按电解液的不同分为水溶液电解槽、熔融盐电解槽和非水溶液电解槽三类。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槽时,在阳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以制取所需产品。对电解槽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合理选择电极和隔膜材料,是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槽电压、节省能耗的关键。
而现有缺少能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的装置,且在流出的过程中氢水的浓度无法实现检测控制,生产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生产效率低。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包括恒流电源、PEM电解槽、第一纯水箱、第二纯水箱和饮用水箱,所述PEM电解槽其中一个氢气端安装有第一汽水分离器,所述PEM电解槽另一个氢气端安装有第二汽水分离器,所述第一纯水箱一侧安装有第三汽水分离器,所述饮用水箱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一端设置有混氢泵,所述混氢泵一端设置有混氢器,所述混氢器一端设置有富氢水出口,所述混氢器与富氢水出口之间安装有PPB探头和电磁阀,所述混氢器和富氢水出口之间安装有回流管道,所述第二汽水分离器和第三汽水分离器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一端设置有氢氧气体出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与氢氧气体出口之间安装有防火阀。
进一步的,所述PEM电解槽氧气端连接在第一纯水箱上,所述第一纯水箱和PEM电解槽之间安装有离子交换树脂柱和第三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纯水箱和第二纯水箱之间通过设置的连通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纯水箱一侧安装有低液位探头和高液位探头,所述第二纯水箱一侧设置有抽水口和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排水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PEM电解槽的一侧电联接所述恒流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解水产生氢气,氢气通过物理混氢方式生成更加安全可靠的浓度更高的富氢水,同时能生成氢氧气体,以供利用,功能多样,具有很好的推广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恒流电源;2、PEM电解槽;3、第一纯水箱;4、第二纯水箱;5、饮用水箱;6、离子交换树脂柱;7、连通器;8、低液位探头;9、高液位探头;10、第一电磁阀;11、抽水口;12、第二电磁阀;13、排水口;14、第一汽水分离器;15、第二汽水分离器;16、第三汽水分离器;17、第一单向阀;18、第二单向阀;19、防火阀;20、氢氧气体出口;21、水泵;22、混氢泵;23、混氢器;24、PPB探头;25、电磁阀;26、富氢水出口;27、回流管道;28、第三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包括恒流电源1、PEM电解槽2、第一纯水箱3、第二纯水箱4和饮用水箱5,所述PEM电解槽2其中一个氢气端安装有第一汽水分离器14,所述PEM电解槽2另一个氢气端安装有第二汽水分离器15,所述第一纯水箱3一侧安装有第三汽水分离器16,所述饮用水箱5一侧安装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一端设置有混氢泵22,所述混氢泵22一端设置有混氢器23,所述混氢器23一端设置有富氢水出口26,汽水分离器出来的氢气与饮用水箱5出来的水在三通混合,再进入气液混合泵混合,再进入混氢器23,所述混氢器23与富氢水出口26之间安装有PPB探头24和电磁阀25,所述混氢器23和富氢水出口26之间安装有回流管道27,所述第二汽水分离器15和第三汽水分离器16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管道的氢气和管道2的氧气,只能经过单向阀往下流出,但不能回流(这样可以阻止管道的氧气或氢气回流到管道里面,从而必要氢气和氧气在单向阀的上游管道混合,避免起火爆炸),所述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一端设置有氢氧气体出口20,所述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与氢氧气体出口20之间安装有防火阀19,混合后的氢气和氧气,只能经过防火阀19往出口方向流出,但不能回流(这样可以阻止出气口外面的环境与管道里面气体接触,避免起火爆炸)。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PEM电解槽2氧气端连接在第一纯水箱3上,所述第一纯水箱3和PEM电解槽2之间安装有离子交换树脂柱6和第三电磁阀28,所述第一纯水箱3和第二纯水箱4之间通过设置的连通器7相连接,所述第一纯水箱3一侧安装有低液位探头8和高液位探头9,所述第二纯水箱4一侧设置有抽水口11和排水口13,所述抽水口11管路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所述排水口13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2,所述PEM电解槽2的一侧电联接所述恒流电源1。
在具体应用时:
饮用水箱5的水与氢气在混氢泵22混合后,再进入混氢器23(混氢器23的作用下,可以使氢气更小,与水能充分的融合),然后混氢水经过PPB探头24,然后从富氢水出口26流出;当混氢水经过PPB探头24时,若PPB探头24检测到氢水浓度低于标准要求值时(比如低于3000ppb),电磁阀25会关闭,阻止混氢水流出,系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提高氢水浓度:方法一:通过控制系统来提高混氢泵22的出口压力,从而达到氢水浓度的目的;方法二:若PPB探头24检测到氢的浓度达不到标准时,电磁阀25会关闭,混氢水通过回流管道27,重新回到混氢泵22的上游,混氢水再次经过混氢泵22,然后再经过混氢器23,然后经过PPB探头24,如果第2次回流后,PPB探头24检测到氢水浓度达标了(比如高于3000ppb),电磁阀25打开,混氢水从出口流出;如果还是不达标,再第三次或更多次的回流,从而使氢水浓度达标;
氢气经过第二汽水分离器15过滤后,无水或含水量很少的氢气通过管道,再通过第一单向阀17,然后与管道的氧气混合后,再通过防火阀19流出,氧气经过第三汽水分离器16过滤后,无水或含水量很少的氧气通过第二单向阀18,然后与管道的氢气混合后,再通过防火阀19流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电源(1)、PEM电解槽(2)、第一纯水箱(3)、第二纯水箱(4)和饮用水箱(5),所述PEM电解槽(2)其中一个氢气端安装有第一汽水分离器(14),所述PEM电解槽(2)另一个氢气端安装有第二汽水分离器(15),所述第一纯水箱(3)一侧安装有第三汽水分离器(16),所述饮用水箱(5)一侧安装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一端设置有混氢泵(22),所述混氢泵(22)一端设置有混氢器(23),所述混氢器(23)一端设置有富氢水出口(26),所述混氢器(23)与富氢水出口(26)之间安装有PPB探头(24)和电磁阀(25),所述混氢器(23)和富氢水出口(26)之间安装有回流管道(27),所述第二汽水分离器(15)和第三汽水分离器(16)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所述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一端设置有氢氧气体出口(20),所述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与氢氧气体出口(20)之间安装有防火阀(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EM电解槽(2)氧气端连接在第一纯水箱(3)上,所述第一纯水箱(3)和PEM电解槽(2)之间安装有离子交换树脂柱(6)和第三电磁阀(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纯水箱(3)和第二纯水箱(4)之间通过设置的连通器(7)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纯水箱(3)一侧安装有低液位探头(8)和高液位探头(9),所述第二纯水箱(4)一侧设置有抽水口(11)和排水口(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口(11)管路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所述排水口(13)管路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EM电解槽(2)的一侧电联接所述恒流电源(1)。
CN202122300563.0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Active CN215799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0563.0U CN215799940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0563.0U CN215799940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9940U true CN215799940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0563.0U Active CN215799940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9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4091B (zh) 一种无固废产生的电芬顿与电催化氧化相耦合的废水处理装置
CN113913844B (zh) 一种基于电源切换的无膜电解水制氢装置
CN107313068A (zh) 一种合成酸性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方法
CN109321936A (zh) 一种基于液流氧化还原媒介分步电解水制氢的装置和方法
CN201358182Y (zh) 用现场发生的芬顿试剂进行水处理的装置
CN218951505U (zh) 一种电解小室、电解槽及水电解制氢系统
CN106430451A (zh) 生产微酸性电解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17757693U (zh) 高氢气纯度、高安全的电解水碱液循环系统
CN109487292B (zh) 一种使用膜电极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17607A (zh) 高氢气纯度、高安全的电解水碱液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134521B (zh) 一种用于电催化co2还原的贯穿流场膜式反应器
CN215828877U (zh) 一种pem纯水电解槽及富氢水生产装置
CN215799940U (zh) 一种可同时产生富氢水和氢氧气体装置
CN206188890U (zh) 具有自净化功能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臭氧/氧发生装置
CA3149042C (en) Cross-flow water electrolysis
WO2024093496A1 (zh) 一种非对称电解水制氢装置
CN115821300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电解槽装置
CN214782178U (zh) 一种碱性制氢电解槽的碱液循环系统
CN212640177U (zh) 一种立式反渗透式富氢直饮水机
CN211603021U (zh) 一种电催化反应电解池
CN113564619A (zh) 一种电解制氢系统和电解制氢方法
CN215560709U (zh) 一种pem纯水电解槽及氢氧生成装置
CN208414567U (zh) 便于注水的水解臭氧创面治疗仪
CN111606463A (zh) 一种三室无盐双极水电解设备
CN111517538A (zh) 一种立式反渗透式富氢直饮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402, building 3, No.1, Gongye 2nd Road, luoyongfang,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ydrogen cow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402, building 3, No.1, Gongye 2nd Road, luoyongfang,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ydrogen cattle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