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4999U -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4999U
CN215774999U CN202120601619.3U CN202120601619U CN215774999U CN 215774999 U CN215774999 U CN 215774999U CN 202120601619 U CN202120601619 U CN 202120601619U CN 215774999 U CN215774999 U CN 215774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ultured
ground cage
crab
cra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16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健明
蔡春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16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4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4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4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投料口,所述投料口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壳体为遮光体,所述壳体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外周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壳体首尾相连且其相连处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自前一个壳体向后一个壳体逐渐缩小。本实用新型采用遮光材料制成壳体,使得壳体内形成养殖蟹喜好的阴暗环境,避免了养殖蟹对光照强度高的壳体内部排斥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该地笼的捕捞率。

Description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捞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背景技术
地笼,也称地笼网。适合在江河、湖泊、池塘、水库、小溪、浅海水域等环境使用,主要用于捕捞小鱼、龙虾、黄鳝、泥鳅、螃蟹等生物。
每年六月会对养殖蟹进行第一次捕捞尝鲜,此时的螃蟹尚未成熟,而螃蟹具有种内斗争的习性,其个体在尚未成熟时通常躲避在池底、水草间等阴暗处保护自己。养殖蟹捕捞通常采用地笼捕捞的方式,在六月用地笼对养殖蟹进行第一次捕捞时,由于养殖蟹个体此时喜好躲在阴暗环境中以保护自己,而现有的地笼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导致地笼内部光照强度高,养殖蟹对此排斥的问题,从而造成了现有的透光性强的地笼对螃蟹的捕捞率低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地笼的高透光性导致养殖蟹在未成熟时捕捞率低的问题,为此,提供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采用遮光材料制成壳体,使得壳体内形成未成熟养殖蟹喜好的阴暗环境,提高了该地笼的捕捞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投料口,所述投料口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壳体为遮光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成型,所述壳体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周的遮光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遮光层与本体连接的可靠性,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适用性,所述遮光层能够拆卸的连接所述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捕捞效率,所述壳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壳体首尾相连且其相连处设有连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养殖蟹返回前一个壳体,所述连接口自前一个壳体向后一个壳体逐渐缩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进口的开闭,所述进口的第一端设置为松紧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操作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通过转轴与投料口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密封件转动过度,所述投料口内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当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投料口时,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密封件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养殖蟹从进口退出壳体的概率,所述进口自所述壳体的外侧向所述壳体的内侧逐渐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采用遮光材料制成壳体,使得壳体内形成未成熟养殖蟹喜好的阴暗环境,避免了未成熟养殖蟹对光照强度高的壳体内部排斥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该地笼的捕捞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蟹捕捞地笼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养殖蟹捕捞地笼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养殖蟹捕捞地笼的壳体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养殖蟹捕捞地笼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蟹捕捞地笼中实施例二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蟹捕捞地笼中实施例三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01、本体;102、遮光层;2、进口;3、投料口;4、密封件;5、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于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包括中空的壳体100,壳体100上设有进口2和投料口3,投料口3内设置有密封件4,壳体100为遮光体。采用遮光体作为地笼的壳体100,使得壳体100内部的空腔形成阴暗环境,避免了养殖蟹排斥光照强度高的空腔环境的问题,使得该地笼对养殖蟹的捕捞率更高。在捕捞过程中,将密封件4与投料口3分离,通过投料口3投放饵料,进一步引导养殖蟹进入壳体100内,从而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捕捞率的目的。
参照图1所示,壳体10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壳体100首尾相连且其相连处设有连接口5。连接口5自前一个壳体100向后一个壳体100逐渐缩小。养殖蟹通过进口2进入壳体100内后,沿着连接口5进入后一个壳体100,扩大了地笼的捕捞容纳空间,从而提高了捕捞效率,而连接口5自前一个壳体100向后一个壳体100逐渐缩小的方式使得养殖蟹进入后一个壳体100后返回前一个壳体100的概率降低。
参照图4所示,进口2的第一端设置为松紧件。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靠近进口2处可以设置为网状柔性结构,进口2的第一端可以是粘扣带等任意可以松紧网状柔性结构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选用的一较优实施例为:进口2的第一端设置为松紧带,通过放松松紧带,使得壳体100靠近进口2处的网状柔性结构张开,而后将地笼投放至养殖池内,当捕捞完毕后,将地笼从养殖池内取出,拉动松紧带,使得壳体100靠近进口2处的网状柔性结构收缩,避免养殖蟹从进口2退出壳体100。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密封件4通过转轴与投料口3转动连接。需要投放饵料时,通过转动密封件4,使得密封件4绕着转轴转动,随后通过投料口3投放饵料;饵料投放完毕后,将密封件4转动至密封投料口3的状态。
投料口3内还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位于密封件的内侧;当密封件密封投料口时,限位件抵接密封件的内侧。在饵料投放完毕后,将密封件4转动至密封投料口3的过程中,随着密封件4转动,当其转动至与限位件抵接时,此时密封件4密封投料口3,同时,限位件对密封件4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密封件4转动过度。
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进口2自壳体100的外侧向壳体100的内侧逐渐缩小。使得进口2外大内小,在捕捞过程中,养殖蟹容易通过进口2进入壳体100的内部而不容易从进口2退出壳体100。
该实施例中的养殖蟹捕捞地笼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捕捞前,松开松紧带,使得进口2打开,而后将地笼投放至养殖池内,由于壳体100是遮光体,使得壳体100内形成未成熟养殖蟹喜好的阴暗环境,利于引导养殖蟹进入壳体100;在捕捞过程中,将密封件4与投料口3分离,通过投料口3向壳体100内投放饵料,能够进一步引导养殖蟹进入壳体100内;在捕捞过程中,将密封件4与投料口3分离,通过投料口3观察壳体100的内部,若养殖蟹较为密集时,即可从养殖池内取出壳体100,而后将密封件4重新放入投料口3内,拉动松紧带,将进口2关闭,避免养殖蟹通过进口2退出壳体100。
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5所示,壳体100包括本体101,以及设置于本体101外周的遮光层102。遮光层102与本体101固定连接。本体101可以采用便于引导养殖蟹进入的网状柔性结构,遮光层102通过覆膜等方式固定设置于本体101上,使得遮光层102在水中与本体101的连接更可靠,避免其在水中使用过程中脱离本体10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遮光层102在使用时通常固定在本体101的顶部,此时,投料口3应设置于本体101的侧面,以保持投料口3的正常使用。
该实施例中的养殖蟹捕捞地笼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捕捞前,松开松紧带,使得进口2打开,而后以遮光层102朝上的方向将地笼投放至养殖池内,由于遮光层102覆盖在本体101上,使得本体101内形成未成熟养殖蟹喜好的阴暗环境,利于引导养殖蟹进入本体101;在捕捞过程中,将密封件4与投料口3分离,通过投料口3向壳体100内投放饵料,能够进一步引导养殖蟹进入本体101内;在捕捞过程中,将密封件4与投料口3分离,通过投料口3观察本体101的内部,若养殖蟹较为密集时,即可从养殖池内取出本体101,而后将密封件4重新放入投料口3内,拉动松紧带,将进口2关闭,避免养殖蟹通过进口2退出本体101。
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6所示,壳体100包括本体101,以及设置于本体101外周的遮光层102。遮光层102能够拆卸的连接本体101。。在捕捞未成熟的养殖蟹时,将遮光层102安装在本体101上,使得本体101内形成阴暗环境;而在捕捞成熟的养殖蟹时,由于其个体已成熟,不再对强光环境敏感,此时,为便于观察地笼内捕捞情况,将加装的遮光层102拆除以便于观察,使得该地笼既能够捕捞未成熟养殖蟹,又能够捕捞成熟养殖蟹,从而提高了该地笼的适用性。需要说明的是,本体101可以通过连接扣、螺栓等任意可以拆卸的方式与遮光层10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优实施例为:本体101的顶部设有若干销孔,遮光层102上设有与销孔一一对应的定位销。通过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直接插装遮光层102,更便于遮光层102的快速拆卸和安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遮光层102在使用时通常固定在本体101的顶部,此时,投料口3应设置于本体101的侧面,以保证投料口3能够正常使用。
该实施例中的养殖蟹捕捞地笼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捕捞前,松开松紧带,使得进口2打开,而后以遮光层102朝上的方向将地笼投放至养殖池内,由于遮光层102覆盖在本体101上,使得本体101内形成未成熟养殖蟹喜好的阴暗环境,利于引导养殖蟹进入本体101;在捕捞过程中,将密封件4与投料口3分离,通过投料口3向壳体100内投放饵料,能够进一步引导养殖蟹进入本体101内;在捕捞过程中,将密封件4与投料口3分离,通过投料口3观察本体101的内部,若养殖蟹较为密集时,即可从养殖池内取出本体101,而后将密封件4重新放入投料口3内,拉动松紧带,将进口2关闭,避免养殖蟹通过进口2退出本体101。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捕捞的是成熟的养殖蟹时,将遮光层102从本体101上拆下即可使该地笼适用于捕捞成熟的养殖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投料口,所述投料口内设置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遮光体,所述壳体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周的遮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能够拆卸的连接所述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壳体首尾相连且其相连处设有连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自前一个壳体向后一个壳体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的第一端设置为松紧件。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通过转轴与投料口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内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当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投料口时,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密封件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自所述壳体的外侧向所述壳体的内侧逐渐缩小。
CN202120601619.3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Active CN215774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1619.3U CN215774999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1619.3U CN215774999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4999U true CN215774999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2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1619.3U Active CN215774999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49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9763A (zh) * 2021-03-24 2021-06-04 苏州伊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9763A (zh) * 2021-03-24 2021-06-04 苏州伊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ll et al. Restocking and stock enhancement of marine invertebrate fisheries
Gosselin et al. Characterizing temperate rocky sho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early juvenile snail: the main threats to survival of newly hatched Nucella emarginata
Gosselin An ecological transition during juvenile life in a marine snail
Iversen et al. Predation on queen conchs, Strombus gigas, in the Bahamas
CN111972361B (zh) 一种滨海核电站取水口毛虾拦截张网
CN215774999U (zh)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
Spanier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Scyllarides latus (Crustacea: Decapoda): a review of the contemporary biological knowledge of the Mediterranean slipper lobster
KR101415366B1 (ko) 이중 튜브식 해삼 양성용 쉘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삼용 가두리
CN112889763A (zh) 一种养殖蟹捕捞地笼及其使用方法
CN209546606U (zh) 一种海水青鳉鱼受精卵孵化装置
CN209330833U (zh) 水上植物种植装置
KR100794269B1 (ko) 피조개부착치패 보호망 및 상기 보호망을 이용한 피조개치패 중간양성방법
CN210538298U (zh) 一种自动分区收集鳅鳝鱼虾蟹的捕捞装置
CN105994093B (zh) 水产混合养殖方法
CN210042995U (zh) 一种小龙虾育苗用养殖设备
Shelton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Scottish creel and the inkwell pot in the capture of crabs and lobsters
CN108812564A (zh) 一种便携式鳜鱼诱捕器
CN212138928U (zh) 一种小龙虾繁殖孵化收集装置
JPS61185138A (ja) 共喰い防止養殖装置
Johnston et al. Mud crab culture in the Minh Hai Province, south Vietnam
JPH11225619A (ja) 藻による魚類誘致の捕獲装置
JP2798382B2 (ja) 貝類養殖用海草植生シート
CN214903144U (zh) 一种新型淡水龙虾养殖盒
Jamieson et al. Invertebrate and marine plant fishery resources of British Columbia
Webber Maricul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