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3501U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3501U
CN215773501U CN202121195212.1U CN202121195212U CN215773501U CN 215773501 U CN215773501 U CN 215773501U CN 202121195212 U CN202121195212 U CN 202121195212U CN 215773501 U CN215773501 U CN 215773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ontrol module
module
charging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52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言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1952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3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3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3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左耳机,其具有左控制模块、左显示屏、左储能模块;右耳机,其具有右控制模块、右显示屏、右储能模块;充电盒,其具有主控模块、主通信模块、充电模块、容纳槽;腕带,其与充电盒可拆卸式连接;左耳机、右耳机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容纳槽内,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组成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左控制模块通信,左控制模块与左显示屏电连接;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右控制模块通信,右控制模块与右显示屏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充电盒通过腕带佩戴在手腕上,可以及时收纳耳机并为耳机充电,提高充电便利性;当两只耳机收纳在充电盒内时也可以实现显示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TWS蓝牙耳机,充电时需要放置到充电盒中。由于充电盒结构小巧,容易遗失,经常发生当耳机需要充电时却找不到充电盒的情况,使用非常不便。而且,当耳机放置到耳机盒内充电时,耳机无法实现任何功能,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左耳机,其具有左控制模块、左显示屏、左储能模块;
右耳机,其具有右控制模块、右显示屏、右储能模块;
充电盒,其具有主控模块、主通信模块、充电模块、容纳槽;
腕带,其与充电盒可拆卸式连接;
其中,所述左耳机、右耳机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左耳机、右耳机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组成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所述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左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左控制模块与所述左显示屏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右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右控制模块与所述右显示屏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通信模块为蓝牙芯片,分别与左控制模块、右控制模块进行蓝牙通信;
或者,所述主通信模块包括左通信端子、右通信端子,所述左通信端子、右通信端子设置在容纳槽内,分别与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左耳机具有左通信触点,所述左通信触点与左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右耳机具有右通信触点,所述右通信触点与右控制模块连接;
当所述左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所述左通信触点与左通信端子接触,
当所述右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所述右通信触点与右通信端子接触。
又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左充电端子、右充电端子;所述左充电端子、右充电端子设置在容纳槽内,分别与电池电连接;
所述左耳机具有左充电触点,所述左充电触点与左储能模块连接;
所述右耳机具有右充电触点,所述右充电触点与右储能模块连接;
当所述左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所述左充电触点与左充电端子接触;
当所述右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所述右充电触点与右充电端子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充电端子通过第一开关电路的开关通路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右充电端子通过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关通路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左控制模块/右控制模块检测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的电量,并发送电量检测信号至主通信模块,经主通信模块传输至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电量检测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的通断。
再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DC-AC电路、发射线圈;所述电池输出直流电至DC-AC电路,经DC-AC电路进行转换后输出交流电至发射线圈,所述主控模块控制发射线圈发出电磁能;所述发射线圈位于容纳槽内;所述左耳机具有左接收线圈,所述右耳机具有右接收线圈;当所述左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所述左接收线圈感应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并转换成电能,传输至左储能模块;当所述右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所述右接收线圈感应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并转换成电能,传输至右储能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左耳机与右耳机之间设置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设置在所述左耳机/右耳机,所述接收端设置在所述右耳机/左耳机,所述左耳机与右耳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实现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耳机与右耳机之间设置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设置在所述左耳机/右耳机,所述接收端设置在所述右耳机/左耳机,所述左耳机与右耳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实现充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耳机还具有左人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体征数据,并将检测到的人体体征数据发送至左控制模块;所述右耳机还具有右人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体征数据,并将检测到的人体体征数据发送至右控制模块。
又进一步的,所述左耳机具有左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左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发送至左控制模块;所述右耳机具有右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右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发送至右控制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耳机还具有左触摸传感器,所述左触摸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左控制模块;所述右耳机还具有右触摸传感器,所述右触摸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右控制模块。
再进一步的,所述左耳机具有左接近传感器,所述左接近传感器发出开关信号至左控制模块;所述右耳机具有右接近传感器,所述右接近传感器发出开关信号至右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左耳机上设置有左磁铁,右耳机上设置有右磁铁;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与左耳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左磁场传感器、与右耳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右磁场传感器;所述左磁场传感器检测磁信号并输出电信号至主控模块;所述右磁场传感器检测磁信号并输出电信号至主控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充电盒通过腕带佩戴在手腕上,防止遗失,可以及时收纳左耳机和右耳机,并及时为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提高了左耳机和右耳机的充电便利性;当左耳机、右耳机均安装在容纳槽内时,充电模块分别为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充电;而且,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组成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主控模块控制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合并显示;因此,当两只耳机收纳在充电盒内时,也可以实现显示功能,丰富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充电盒;2、腕带;3、左耳机;4、右耳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充电盒1、腕带2、左耳机3、右耳机4等,参见图1、图2所示。
左耳机3,其具有左控制模块、左喇叭、左麦克、左显示屏、左储能模块等;左储能模块为左耳机3的各个用电器件供电;左控制模块控制左喇叭、左麦克、左显示屏的运行;左控制模块具有蓝牙通信功能。左耳机3具有打电话、播放音频以及显示的功能。
右耳机4,其具有右控制模块、右喇叭、右麦克、右显示屏、右储能模块等;右储能模块为右耳机4的各个用电器件供电;右控制模块控制右喇叭、右麦克、右显示屏的运行;右控制模块具有蓝牙通信功能。右耳机4具有打电话、播放音频以及显示的功能。
充电盒1,其具有主控模块、主通信模块、充电模块、容纳槽;主控模块控制充电模块的运行,主控模块与主通信模块连接,经主通信模块与其他设备通信。容纳槽用于安装左耳机3和右耳机4,容纳槽包括左容纳槽和右容纳槽,左容纳槽和右容纳槽连通,分别用于安装左耳机3和右耳机4。
腕带2,其与充电盒1可拆卸式连接,用于将充电盒1固定在手腕上。
左耳机3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容纳槽内,拆装方便;当左耳机3安装在容纳槽内时,充电盒1的充电模块为左耳机3的左储能模块充电,充电盒1的主通信模块与左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右耳机4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容纳槽内,拆装方便;当右耳机4安装在容纳槽内时,充电盒1的充电模块为右耳机4的右储能模块充电,充电盒1的主通信模块与右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当左耳机3、右耳机4均安装在容纳槽内时,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平齐,且二者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设定距离,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组成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左控制模块进行通信,左控制模块与左显示屏电连接,控制左显示屏显示;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右控制模块进行通信,右控制模块与右显示屏电连接,控制右显示屏显示;主控模块发出的控制信号经主通信模块传输至左控制模块和右控制模块,经左控制模块和右控制模块控制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合并显示;同时充电模块分别为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充电。
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设定距离(如设定距离为5mm),说明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包括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直接接触,这样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合并显示(作为一块整体的显示屏进行显示)时能够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即当左耳机3、右耳机4都安装在容纳槽内时,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组成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作为一块整体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充电盒1通过腕带2佩戴在手腕上,防止遗失,可以及时收纳左耳机3和右耳机4,并及时为左耳机3和右耳机4充电,提高了左耳机3和右耳机4的充电便利性。当左耳机3、右耳机4均安装在容纳槽内时,充电模块分别为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充电;而且,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组成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左控制模块进行通信,左控制模块控制左显示屏显示;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右控制模块进行通信,右控制模块控制右显示屏显示;主控模块控制左显示屏与右显示屏合并显示;因此,当两只耳机收纳在充电盒1内时,也可以实现显示功能,丰富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主通信模块为蓝牙芯片,蓝牙芯片与左控制模块进行蓝牙通信,充电盒1的蓝牙芯片与右控制模块进行蓝牙通信,从而实现主控模块与左控制模块、右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通信,简单方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充电盒1的主通信模块包括左通信端子、右通信端子,左通信端子、右通信端子设置在容纳槽内,左通信端子、右通信端子分别与主控模块电连接。
左耳机3具有左通信触点,左通信触点与左控制模块连接。
右耳机4具有右通信触点,右通信触点与右控制模块连接。
当左耳机3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左通信触点与左通信端子接触,二者可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实现左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的通信,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当右耳机4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右通信触点与右通信端子接触,二者可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实现右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的通信,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当两只耳机均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左控制模块与右控制模块可以通过左通信触点、左通信端子、主控模块、右通信端子、右通信触点进行有线通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左耳机3与右耳机4之间设置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设置在左耳机/右耳机,接收端设置在右耳机/左耳机,左耳机3与右耳机4通过第一连接器实现通信连接,简单方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在充电盒的容纳槽内设置第一连接器;当左耳机3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左耳机3的左通信触点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当右耳机4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右耳机4的右通信触点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当左耳机3、右耳机4均放置在容纳槽内时,通过第一连接器实现左耳机3与右耳机4之间的有线通信,简单方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当左耳机/右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充电模块采用有线充电方式对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进行充电。具体来说:
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左充电端子、右充电端子;左充电端子、右充电端子设置在容纳槽内,左充电端子、右充电端子分别与电池电连接。
左耳机具有左充电触点,左充电触点与左储能模块连接。
右耳机具有右充电触点,右充电触点与右储能模块连接。
当左耳机3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左充电触点与左充电端子接触,二者可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电池输出的电能经左充电端子传输至左充电触点,然后经左充电触点传输至左储能模块,为左储能模块充电。
当右耳机4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右充电触点与右充电端子接触,二者可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电池输出的电能经右充电端子传输至右充电触点,然后经右充电触点传输至右储能模块,为右储能模块充电。
通过设计上述的充电模块,当左耳机3、右耳机4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即可进行有线充电,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充电进行控制,防止过充,左充电端子通过第一开关电路的开关通路与电池电连接;右充电端子通过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关通路与电池电连接;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的通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均为MOS管。
当左耳机/右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左控制模块/右控制模块检测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的电量,并发送电量检测信号至充电盒1的主通信模块,经主通信模块传输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电量检测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的通断。
当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电量不足时,主控模块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当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电量充足时,主控模块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关断,防止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过充,保证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的充电安全。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当左耳机/右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充电模块采用无线充电方式对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进行充电。具体来说:
充电模块包括电池、DC-AC电路、发射线圈;电池输出直流电至DC-AC电路,经DC-AC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输出至发射线圈,主控模块控制发射线圈将电能转换成电磁能,发射线圈将电磁能发射出去。发射线圈位于容纳槽内。
左耳机3具有左接收线圈,左接收线圈与左储能模块连接。
右耳机4具有右接收线圈,右接收线圈与右储能模块连接。
当左耳机3、右耳机4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发射线圈对着左接收线圈、右接收线圈。
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当左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左接收线圈感应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并转换成电能,传输至左储能模块,为左储能模块充电。
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当右耳机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右接收线圈感应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并转换成电能,传输至右储能模块,为右储能模块充电。
通过无线充电方式对左耳机、右耳机充电,无需设计充电接口,简单方便,且充电过程稳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左耳机3与右耳机4之间设置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设置在左耳机/右耳机,接收端设置在右耳机/左耳机,左耳机3与右耳机4通过第二连接器实现充电连接,简单方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在充电盒的容纳槽内设置第二连接器;当左耳机3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左耳机3的左充电触点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当右耳机4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右耳机4的右充电触点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当左耳机3、右耳机4均放置在容纳槽内时,通过第二连接器实现左耳机3与右耳机4之间的互相充电,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左耳机3还具有左人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体征数据,并将检测到的人体体征数据发送至左控制模块,使得左耳机3具有监测人体体征的功能,丰富了左耳机3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右耳机4还具有右人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体征数据,并将检测到的人体体征数据发送至右控制模块,使得右耳机4具有监测人体体征的功能,丰富了右耳机4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左人体体征检测模块、右人体体征检测模块均至少包括心率传感器、血脂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中的一种,可以全面监测人体的心率、血脂、血压等人体体征,全面监控人体健康情况,以丰富左耳机、右耳机的功能。
左耳机3还具有左加速度传感器,左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发送至左控制模块,使得左耳机3具有计步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左耳机3的功能。
右耳机4还具有右加速度传感器,右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发送至右控制模块,使得右耳机4具有计步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右耳机4的功能。
左耳机3还具有左触摸传感器,左触摸传感器检测触摸信号,并将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发送至左控制模块,左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触摸信号控制左耳机实现相应的功能,实现左耳机3的触控功能。
右耳机4还具有右触摸传感器,右触摸传感器检测触摸信号,并将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发送至右控制模块,右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触摸信号控制右耳机实现相应的功能,实现右耳机4的触控功能。
左耳机3还具有左接近传感器,左接近传感器发出开关信号至左控制模块,实现左耳机的佩戴检测功能。左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开关信号控制左耳机3的运行。
右耳机4还具有右接近传感器,右接近传感器发出开关信号至右控制模块,实现左耳机的佩戴检测功能。右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开关信号控制右耳机4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左耳机3上设置有左磁铁,右耳机4上设置有右磁铁;在容纳槽的槽底与左耳机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左磁场传感器、与右耳机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右磁场传感器;左磁场传感器检测磁信号并输出电信号至主控模块;右磁场传感器检测磁信号并输出电信号至主控模块。
当左耳机3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左磁场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发生变化,如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主控模块接收到电平跳变后即可判定左耳机3入盒。
当右耳机4放置在容纳槽内时,右磁场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发生变化,如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主控模块接收到电平跳变后即可判定右耳机4入盒。
通过磁场传感器和磁铁来检测耳机是否入盒,简单方便,便于实现。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充电盒1、左耳机3、右耳机4的工作模式是由耳机的入盒数量划分的:
(1)两只耳机均未入盒时,此时两只耳机的工作状态与普通的TWS耳机工作状态相同,两只耳机通过蓝牙连接通信,有主耳机和从耳机之分,可同时播放音乐和通话,两只耳机上的触摸显示屏可以显示耳机的电量,通过触摸切换歌曲、增减音量等。而且,两只耳机均具有测试心率、计步等功能。
(2)两只耳机均入盒时,充电盒检测到两个耳机已经入盒,通过充电盒内的连接器为左右耳机建立通信连接,并选取其中一只耳机作为主耳机,将两只耳机的独立的显示屏组合成一块屏幕进行合并显示,显示时间及用户的心率、步数等信息。
(3)当只有一只耳机入盒时,入盒的耳机与手机断开连接,入盒的耳机的显示屏显示时间及用户的心率、步数等信息;未入盒的耳机与手机进行连接,可以播放音乐接打电话等。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将耳机、手环、手表的功能相结合,一种产品可以实现对三种智能产品的体验,大大节约空间,节约成本,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耳机,其具有左控制模块、左显示屏、左储能模块;
右耳机,其具有右控制模块、右显示屏、右储能模块;
充电盒,其具有主控模块、主通信模块、充电模块、容纳槽;
腕带,其与充电盒可拆卸式连接;
其中,所述左耳机、右耳机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左耳机、右耳机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组成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所述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左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左控制模块与所述左显示屏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主通信模块与右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右控制模块与所述右显示屏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通信模块为蓝牙芯片,分别与所述左控制模块、所述右控制模块进行蓝牙通信;
或者,所述主通信模块包括左通信端子、右通信端子,所述左通信端子、右通信端子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左耳机具有左通信触点,所述左通信触点与所述左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右耳机具有右通信触点,所述右通信触点与所述右控制模块连接;
当所述左耳机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左通信触点与所述左通信端子接触;
当所述右耳机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右通信触点与所述右通信端子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左充电端子、右充电端子;所述左充电端子、右充电端子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分别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左耳机具有左充电触点,所述左充电触点与所述左储能模块连接;
所述右耳机具有右充电触点,所述右充电触点与所述右储能模块连接;
当所述左耳机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左充电触点与所述左充电端子接触;
当所述右耳机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右充电触点与所述右充电端子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充电端子通过第一开关电路的开关通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右充电端子通过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关通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所述左控制模块/右控制模块检测所述左储能模块/右储能模块的电量,并发送电量检测信号至所述主通信模块,经所述主通信模块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电量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DC-AC电路、发射线圈;所述电池输出直流电至所述DC-AC电路,经所述DC-AC电路进行转换后输出交流电至所述发射线圈,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发射线圈发出电磁能;所述发射线圈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左耳机具有左接收线圈,所述右耳机具有右接收线圈;
当所述左耳机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左接收线圈感应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并转换成电能,传输至所述左储能模块;
当所述右耳机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右接收线圈感应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并转换成电能,传输至所述右储能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耳机与右耳机之间设置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设置在所述左耳机/右耳机,所述接收端设置在所述右耳机/左耳机,所述左耳机与右耳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实现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耳机与右耳机之间设置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设置在所述左耳机/右耳机,所述接收端设置在所述右耳机/左耳机,所述左耳机与右耳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实现充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耳机还具有左人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体征数据,并将检测到的人体体征数据发送至左控制模块;
所述右耳机还具有右人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体征数据,并将检测到的人体体征数据发送至右控制模块;
所述左耳机具有左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左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发送至左控制模块;
所述右耳机具有右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右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发送至右控制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耳机还具有左触摸传感器,所述左触摸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左控制模块;
所述右耳机还具有右触摸传感器,所述右触摸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右控制模块;
所述左耳机具有左接近传感器,所述左接近传感器发出开关信号至左控制模块;
所述右耳机具有右接近传感器,所述右接近传感器发出开关信号至右控制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耳机上设置有左磁铁,右耳机上设置有右磁铁;
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与所述左耳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左磁场传感器、与所述右耳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右磁场传感器;
所述左磁场传感器检测磁信号并输出电信号至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右磁场传感器检测磁信号并输出电信号至所述主控模块。
CN202121195212.1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5773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212.1U CN215773501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212.1U CN215773501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3501U true CN215773501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5212.1U Active CN215773501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3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968E1 (en) Wireless earbud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104463B2 (en) Wireless sound equipment
CN109547884A (zh) 蓝牙耳机充电盒系统及蓝牙耳机测试系统
CN212519359U (zh) 无线充电式蓝牙耳机装置
CN109892756A (zh) 可穿戴式智能终端设备
CN104618831A (zh) 无线智能耳机
CN205902914U (zh) 腕带、腕戴设备主体及腕戴设备
CN210112225U (zh) 蓝牙无线分享系统及其蓝牙无线分享耳机
CN210725254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03406909U (zh) 组合式手机
CN107889012B (zh) 可为可穿戴设备充电的无线耳机
CN215773501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2115613U (zh) 耳机系统
KR101984562B1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RU179098U1 (ru) Радиомикрофон "сонет-рсм" для лиц с нарушением функций слуха и речи
CN107958577A (zh) 一种拼接式提醒装置
CN110290440B (zh) 一种具收纳功能的无线蓝牙播放设备
CN212302230U (zh) 一种结合蓝牙耳机和智能手表的装置
CN212013028U (zh) Tws耳机独立供电电路和充电盒
CN105700332B (zh) 一种儿童手表及其播放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210376883A1 (en) Bluetooth attachment to in-flight entertainment systems that maintain existing functionality
CN112402789A (zh) 为外部麦克风的人工耳蜗外部设备
CN115708361A (zh) 无线耳机、耳机盒及无线耳机系统
CN211860511U (zh) 一种耳机系统
CN218298791U (zh) 定位手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