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5424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5424U
CN215765424U CN202121850425.3U CN202121850425U CN215765424U CN 215765424 U CN215765424 U CN 215765424U CN 202121850425 U CN202121850425 U CN 202121850425U CN 215765424 U CN215765424 U CN 215765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volut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504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香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504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5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5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5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蜗壳,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一端,所述新风蜗壳内设置有新风风扇;新风电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上,所述新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新风风扇;拆装板,将所述新风电机固定在所述新风蜗壳与所述拆装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新风电机安装在新风蜗壳和拆装板之间,使得通过拆除拆装板便可利于新风电机的拆装,结构简单,使得维修新风电机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电行业处于竞争激烈的局面,各大竞品在功能、外观等方面独具创新,然而产品细节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力的重要因素。
空调室内机通常具有新风功能,通过新风电机的运转可将室外新风送至室内,以便于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将新风电机设置在蜗壳的内部,这对新风电机的拆装维修十分不便。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使得结构简单,维修新风电机更加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蜗壳,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一端,所述新风蜗壳内设置有新风风扇;新风电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上,所述新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新风风扇;拆装板,将所述新风电机固定在所述新风蜗壳与所述拆装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新风电机安装在新风蜗壳和拆装板之间,使得通过拆除拆装板便可利于新风电机的拆装,结构简单,使得维修新风电机更加方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罩,所述固定罩套设在所述新风电机的外围,所述固定罩与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罩上设置有卡勾,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卡勾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勾插入所述卡槽以固定所述新风电机,从而更好地将固定罩固定在新风蜗壳上,进而更好地固定了新风电机,防止了新风电机抖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罩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用于提高新风电机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新风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机壳,所述新风蜗壳套设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拆装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机壳的外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新风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以便于在不拆除机壳的情况下将设置在凹槽内的电机通过贯穿孔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卡勾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卡孔,所述固定罩与所述新风蜗壳配合时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卡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新风风扇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使得新风风扇与新风电机的输出轴可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拆装板设置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侧面,构成空调室内机的其中一侧表面。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整机拆装图一;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整机拆装图二;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固定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电机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机壳;11、贯穿孔;2、新风蜗壳;21、凹槽; 22、卡槽;23、凸起部;3、新风电机;4、拆装板;5、固定罩;51、卡勾;52、散热孔;53、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新风蜗壳2、新风风扇、新风电机3、固定罩5和拆装板4。
机壳1安装在室内空间中,机壳1内安装有多个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机壳1限定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包括限定侧面构造的侧表面,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限定顶部构造的顶表面。其中,新风蜗壳2套设在机壳1的内部的一端,拆装板4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一端,拆装板4构成了空调室内机的其中一侧表面,拆装板4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机壳1的外侧面上,本实施例中,紧固件采用螺钉。
新风蜗壳2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一端,新风蜗壳2内设置有新风风道和新风风扇。新风风扇用于促使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进入新风蜗壳2内,通过新风蜗壳2内的新风风道的导向,流经新风出口以流回至室内。
新风电机3设置在新风蜗壳2的外侧面上,新风电机3的输出轴 31穿设过新风蜗壳2与新风风扇固定连接,使得当新风电机3转动时可带动新风风扇转动。新风电机3固定在新风蜗壳2与拆装板4之间,以使得拆除拆装板4后便可进行空调电机的维修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新风电机3安装在新风蜗壳2和拆装板4之间,使得通过拆除拆装板4便可将新风电机3直观的展现在眼前,利于新风电机3的拆装,结构简单,使得人员维修新风电机 3更加方便。
新风蜗壳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21,凹槽21用于容纳新风电机3,将新风电机3安装在该凹槽21内。新风电机3的输出轴31穿过新风蜗壳2设置,其输出轴31与设置在新风蜗壳2内部的新风风扇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使得新风风扇与新风电机3的输出轴31可同步转动。
新风蜗壳2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新风出风口连通至室内,新风进风口上套接有连通室外的新风管,新风管穿过墙体延伸至室外空间中。新风管用于将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经过新风风扇的转动来驱动室外空气流经至新风出风口,排放至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的换新风。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新风电机3安装在新风蜗壳2和拆装板4之间,使得通过拆除拆装板4和新风电机3的输出轴31与新风风扇之间的紧固螺钉便可将新风电机3拆除,结构简单,维修新风电机3时不需要拆除机壳1,使得更换或维修新风电机3更加方便。
机壳1上设置有贯穿孔11,贯穿孔11与凹槽21对应设置。以便于在不拆除机壳1的情况下将设置在凹槽21内的电机通过贯穿孔11 取出。
固定罩5套设在新风电机3的外围,固定罩5与新风蜗壳2的外侧面相连接。具体的,固定罩5上设置有卡勾51,新风蜗壳2的凹槽 21内设置有与所述卡勾51相适配的卡槽22,卡勾51插入卡槽22从而实现卡勾51与卡槽22的固定连接,进而将新风电机3固定在新风蜗壳2的凹槽21内。
本实施例中,卡勾51为弹性卡勾51,弹性卡勾51可便于固定罩 5的安装和拆卸,卡勾51设置为两个,与卡勾51对应的卡槽22也设置为两个。卡槽22内设置有凸起部23,卡勾51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23对应的卡孔53,固定罩5与新风蜗壳2配合时凸起部23嵌入卡孔53,从而更好地将固定罩5固定在新风蜗壳2上,进而更好地固定了新风电机3,防止了新风电机3抖动。
固定罩5上设置有散热孔52,散热孔52用于提高新风电机3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新风电机3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在进行新风电机3的拆装或维修时,只需要拆除拆装板4与机壳1间的螺钉,便可将拆装板4拆下。而后,从新风蜗壳2的新风出风口内将新风电机3的输出轴31与新风风扇间的紧固螺钉拆除,便可将新风电机3与新风蜗壳2分离。最后将罩设在新风电机3外围的固定罩5拆除,便可实现在不拆解机壳1的情况下,单独拆除新风电机3以便于新风电机3的拆装更换和维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蜗壳,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一端,所述新风蜗壳内设置有新风风扇;
新风电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上,所述新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新风风扇;
拆装板,所述新风电机固定在所述新风蜗壳与所述拆装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罩,所述固定罩套设在所述新风电机的外围,所述固定罩与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罩上设置有卡勾,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卡勾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勾插入所述卡槽以固定所述新风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罩上设置有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机壳,所述新风蜗壳套设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拆装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机壳的外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蜗壳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新风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卡勾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卡孔,所述固定罩与所述新风蜗壳配合时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卡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新风风扇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拆装板设置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侧面。
CN202121850425.3U 2021-08-09 2021-08-09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5765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0425.3U CN215765424U (zh) 2021-08-09 2021-08-09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0425.3U CN215765424U (zh) 2021-08-09 2021-08-09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5424U true CN215765424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50425.3U Active CN215765424U (zh) 2021-08-09 2021-08-09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5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878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2618660U (zh) 一种可拆洗的空调室内机
CN212618664U (zh) 一种可拆洗的空调室内机
CN21576542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51410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89154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1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90178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395616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3002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95301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48038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1271773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11291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15158U (zh) 空调器
CN220689211U (zh)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643194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7654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2729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820935U (zh) 空调器
CN21748287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1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9558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481280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