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8866U -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8866U
CN215758866U CN202120931330.8U CN202120931330U CN215758866U CN 215758866 U CN215758866 U CN 215758866U CN 202120931330 U CN202120931330 U CN 202120931330U CN 215758866 U CN215758866 U CN 215758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water
passing channel
water passing
movable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13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稻英
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eyi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eyi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eyi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eyi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313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8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8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8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60Ecological corridors or buffer zon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闸门门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第一预设结构上设置有过水通道;闸门门叶上设置有开合装置,开合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活动底止水装置,活动底止水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当过水通道处于开启状态时,水流从过水通道流过,水流落差小,有效降低闸门于泄水时产生的噪声,同时,鱼儿可通过过水通道洄游,过水通道具有连续的过鱼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过鱼效率,且不会降低鱼类洄游本能。

Description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背景技术
闸门的修建对河道上下游河段产生了物理阻隔作用,它使得原本通畅的水流被人为的隔断,闸门的隔断一方面使得河流上、下游形成水位落差,当闸门上游水位溢流时,由于落水高度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休息;另一方面,由于河流连续体遭到破坏,对鱼类而言,基于觅食、繁殖、越冬等原因,按照自然习性大多数鱼类要在上、下游河道自由游动,修建闸门后,由于存在闸门拦截河道的客观因素,鱼类无法越过闸门自由游动,阻碍鱼类回游到库上游的产卵场进行产卵,阻碍部分鱼类回归大海,这对鱼类的生长繁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中以对回游、半回游性鱼类的影响最大。
现有技术中已有技术人员针对上述缺陷提出解决措施,但无一例外的仅是针对其中一个缺陷提供解决方法,如针对闸门过水产生的噪声,现有技术有提议在闸门上修建溢流坝溢流或在景观瀑布上增加帘布等改善水流的过流流态,以减少噪声的产生;针对鱼儿无法洄游问题,现有技术多提议采用鱼闸、升鱼机和集鱼船等形式帮助鱼儿抵达产卵或培育场所。现有技术的缺陷是明显的,第一,上述任意一项方案要么实现降噪功能,要么实现过鱼功能,二者不能兼而有之,导致物力的极大浪费;第二,单就现有技术中提及的降噪方案来说,降幅有限,且工程改造投资大,而单就过鱼方案来说,上述这些形式的过鱼设施,不管结构有何不同,都存在很多不足,如易降低鱼类洄游本能、过鱼效率低、管理操作难、能耗高等。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闸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的会发生漏水、失事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闸门的振动导致的。闸门振动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但通常认为,动水作用的不平稳是闸门振动问题的直接原因。在闸门开启或闭合的过程中,会有动水的产生,当动水接触到闸门时,会给予闸门一定的作用力,引起闸门的振动,但大多情况下,这种振动是比较微弱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当水流的脉动频率接近或等于闸门的自振频率,闸门便会因共振而导致十分剧烈的振动,严重威胁闸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所述闸门门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第一预设结构上设置有过水通道;
所述闸门门叶上设置有开合装置,开合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活动底止水装置,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
优选地,所述过水通道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过水通道出口。
优选地,所述开合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合装置均包括一个驱动装置和设置于该驱动装置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过水通道。
优选地,所述开合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合装置均包括一个驱动装置和一个活动底止水装置,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设置于驱动装置的一侧或前方。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油缸,所述油缸通过活塞杆的伸缩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翻转,从而实现过水通道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滑轮升降机构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翻转,从而实现过水通道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还包括底轴,所述闸门门叶或底轴上设置有隔板,当闸门处于卧倒状态时,隔板关闭过水通道。
优选地,所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所述拦污装置设置有格栅。
优选地,所述拦污装置的格栅可供鱼通过。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所述固定底止水装置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结构为土建结构或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过水通道设置于闸门门叶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内,当过水通道处于开启状态时,水流从过水通道流过,水流落差小,有效降低闸门于泄水时产生的噪声。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水流从过水通道流过,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鱼儿可通过过水通道洄游,过水通道具有连续的过鱼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过鱼效率,且不会降低鱼类洄游本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当开启过水通道,上游水流通过过水通道流往下游的过程中,能对过水通道进行冲淤,从而防止淤泥阻塞过水通道。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可通过隔板的设计使闸门在卧倒状态时同时关闭过水通道,由此一方面防止水流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装置结构简单,推广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易于施工,投资小,操作方便易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可选布置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可选布置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可选布置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可选布置主视图;
图17为图16的俯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可选布置主视图;
图19为图18的俯视图。
图中示出:
1-开合装置;
11-驱动装置;
12-活动底止水装置;
2-第一预设结构;
3-闸门门叶;
4-止水座;
5-隔板;
6-固定底止水装置;
7-底轴;
8-过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认为其局限于附图中阐明的实施方式。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更彻底和完全,并且完全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说明书中的示例和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示例,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技术思想。在申请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等同物和变型。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闸门门叶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上设置有过水通道8;闸门门叶3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活动底止水装置12,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其中,第一预设结构2可以是土建结构或钢结构。
进一步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或过水通道出口的形状、大小匹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合装置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合装置1均包括一个驱动装置11和设置于该驱动装置11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驱动装置11驱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过水通道8。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合装置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合装置1均包括一个驱动装置11和一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活动底止水装置12设置于驱动装置11的一侧或前方。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11可以是油缸,油缸通过活塞杆的伸缩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从而实现过水通道8的开启或关闭。驱动装置11也可以是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滑轮升降机构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从而实现过水通道8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闸门还包括底轴7,闸门门叶3或底轴7上设置有隔板5,当闸门处于卧倒状态时,隔板5关闭过水通道8。
进一步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此外,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
此外,本实用新型闸门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7。在具体的布置上,活动底止水装置12可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间隔布置。所谓间隔设置,包括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一隔一布置,也包括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二隔一布置等情况,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间隔数量。
当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二隔一布置时,此时,可将驱动装置11设置于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驱动装置11同时驱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当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一隔一设置时,可使用一个驱动装置11驱动一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驱动装置11可设置于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一侧,也可设置于其后方。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闸门门叶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上设置有过水通道8;闸门门叶3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活动底止水装置12,其中,驱动装置11为油缸,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油缸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第一预设结构2可以是土建结构或钢结构。
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油缸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此外,底轴7上设置有隔板5,当闸门处于卧倒状态时,隔板5关闭过水通道8。
此外,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进一步地,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
图1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此时,油缸尚未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关闭过水通道入口,因此,此时过水通道8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闸门门叶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图2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此时,油缸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盖压在止水座4上,从而密封过水通道入口。图3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门叶3翻转卧倒,使得本位于底轴7下游处的隔板5在闸门门叶3向下翻转的过程中对过水通道8形成阻断,使过水通道8关闭,此时,水流及鱼儿全部从放倒的闸门上方流过或游过,此举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同时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本实施例闸门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7。本实施例闸门在具体的布置上,可选用两种方式:
其一是如图4和图5所示,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二隔一设置,即每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设置一个固定底止水装置6,此时,油缸设置于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油缸同时驱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卧倒以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抬起以开启过水通道入口,进一步地,图4和图5中,左边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卧倒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关闭;而右边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抬起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开启。
其二是如图6和图7所示,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一隔一设置,油缸设置于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一侧;此时,一个油缸驱动一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卧倒以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抬起以开启过水通道入口,进一步地,图6和图7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抬起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开启;第二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卧倒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关闭。
实施例2: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闸门门叶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上设置有过水通道8,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闸门门叶3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活动底止水装置12,其中,驱动装置11为油缸,油缸设置于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后方,活动底止水装置12设置于闸门上游并与过水通道入口相对。
当需要关闭过水通道8时,油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向下卧倒从而关闭过水通道入口;当需要开启过水通道8时,油缸的活塞杆向内回收,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抬起从而开启过水通道入口。
其中,第一预设结构2可以是土建结构或钢结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此外,底轴7上设置有隔板5,当闸门处于卧倒状态时,隔板5关闭过水通道8。
此外,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进一步地,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
图8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此时,油缸尚未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关闭过水通道入口,因此,此时过水通道8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闸门门叶3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图9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此时,油缸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上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密封底轴7、闸门上游预设的止水座4等以实现密封。图10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门叶3翻转卧倒,使得本位于底轴7下游处的隔板5在闸门门叶3向下翻转的过程中对过水通道8形成阻断,使过水通道8关闭,此时,水流及鱼儿全部从放倒的闸门上方流过或游过,此举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同时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本实施例闸门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7。本实施例闸门的具体布置可见图11和图12,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一隔一设置,一个油缸在后方驱动一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卧倒以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抬起以开启过水通道入口,进一步地,图11和图12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抬起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开启,第二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卧倒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关闭。
实施例3:
如图13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过水通道8设置于闸门门叶3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上,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闸门门叶3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与驱动装置11连接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其中,驱动装置11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滑轮升降机构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进一步地,活动底止水装置12设置于闸门门叶3上游以关闭过水通道入口。其中,第一预设结构2可以是土建结构或钢结构。
图13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此时,液压马达尚未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关闭过水通道入口,因此,此时过水通道8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闸门门叶3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图14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此时,液压马达通过滑轮升降机构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上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密封底轴7、闸门上游预设的止水座4等以实现密封。图15为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门叶3翻转卧倒,为了使鱼儿从卧倒的闸门上顺利洄游,在底轴7的下游处设置隔板5,隔板5在闸门门叶3向下翻转的过程中对过水通道8形成阻断,使过水通道8关闭,此时,水流及鱼儿全部从放倒的闸门上方流过或游过,此举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同时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本实施例闸门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7。本实施例闸门在具体的布置上,可选用两种方式:
其一是如图16和图17所示,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二隔一设置,即每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设置一个固定底止水装置6,此时,驱动装置11设置于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液压马达通过滑轮升降机构同时驱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卧倒以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抬起以开启过水通道入口,进一步地,图16和图17中,左边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卧倒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关闭,右边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抬起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开启。
其二是如图18和图19所示,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一隔一设置,即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固定底止水装置6一一间隔设置,此时,一个液压马达通过滑轮升降机构驱动一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卧倒以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抬起以开启过水通道入口,进一步地,图18和图19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抬起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开启;第二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处于卧倒状态,此时过水通道入口关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水流从过水通道流过,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了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极大的减少了闸门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1)

1.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门叶(3);所述闸门门叶(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上设置有过水通道(8);
所述闸门门叶(3)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活动底止水装置(12),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过水通道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合装置(1)均包括一个驱动装置(11)和设置于该驱动装置(11)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驱动装置(11)驱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过水通道(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合装置(1)均包括一个驱动装置(11)和一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12)设置于驱动装置(11)的一侧或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1)为油缸,所述油缸通过活塞杆的伸缩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从而实现过水通道(8)的开启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1)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滑轮升降机构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从而实现过水通道(8)的开启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轴(7),所述闸门门叶(3)或底轴(7)上设置有隔板(5),当闸门处于卧倒状态时,隔板(5)关闭过水通道(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所述拦污装置设置有格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装置的格栅可供鱼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6),所述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7)。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结构(2)为土建结构或钢结构。
CN202120931330.8U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Active CN215758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1330.8U CN215758866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1330.8U CN215758866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8866U true CN215758866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6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1330.8U Active CN215758866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8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sset et al. Tests of two types of bypass for downstream migration of eels at a small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CN208023537U (zh) 一种水面漂浮物自动收集装置
CN201459695U (zh) 河道水面垃圾拦污栅
US9587619B2 (en) 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hafts and connecting channel
Meister Fish protection and guidance at water intakes with horizontal bar rack bypass systems
Travade et al. Fish locks and fish lifts
Aitken et al. FISH PASSES AND SCREENS AT WATER POWER WORKS.
CN115262491A (zh)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CN215758866U (zh)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CN217678931U (zh) 一种具有鱼蛙迁徙通道和自动排沙功能的堰坝
EP2420669B1 (de) Schachtkraftwerk mit Schachtspülung
CN215593911U (zh) 一种涵闸结构
CN217378806U (zh) 一种实现多重生态效益的过鱼系统
CN215290496U (zh) 一种高蓄水性绿地改良结构
CN211312446U (zh) 水利水电工程用的拦螺墙及钉螺沉降池
CN215052778U (zh) 一种水利工程进水口水力集清漂浮物网栅
CN214015602U (zh) 一种升鱼机工程中适用于山地河流的诱捕鱼系统
CN110747829B (zh) 水利水电工程用的拦螺墙及钉螺沉降池
CN209941630U (zh) 泵阀管道式过鱼设施
CN211447019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
CN105839584B (zh) 防洪系统
CN216018608U (zh) 一种诱、驱、集鱼一体多功能的集鱼系统
CN209941629U (zh) 闸阀管道式过鱼设施
CN108824406B (zh) 一种适用于升船机过鱼的集鱼装置及方法
CN209429074U (zh) 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