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41585U -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41585U
CN215741585U CN202122004665.8U CN202122004665U CN215741585U CN 215741585 U CN215741585 U CN 215741585U CN 202122004665 U CN202122004665 U CN 202122004665U CN 215741585 U CN215741585 U CN 215741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modromous
transmission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variab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46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利荣
刘增勋
吴思松
刘晓惠
胡晓雷
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MPULSE (QINGDAO) HEALT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MPULSE (QINGDAO) HEALT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MPULSE (QINGDAO) HEALT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MPULSE (QINGDAO) HEALT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46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41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41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41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该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包括两个导轨、两组传动装置、两组运动装置、两组换向机构;传动装置在运动装置输出的外力驱动下传输运动;通过换向机构来调节运动装置于传动装置上的连接方位,切换两组运动装置同向运动或异向运动。该健身设备包括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和支撑底座,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以一预定角度装设于支撑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稳定、换向灵活方便,解决现有攀爬机不能进行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的问题,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多种运动模式,提升攀爬体验。

Description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健身锻炼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攀爬运动能够锻炼全身肌肉和四肢的协调性,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卡路里,越来越受到健身达人们的喜爱。考虑到实地攀爬的危险性和诸多不便,一种健身设备如攀爬机应势而生,以此满足健身者们的锻炼需求。
然而,现有攀爬机的左右两侧手脚的运动形式基本都是固定的,不能进行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其运动方式单一、形式固定、攀爬体验差,达不到单机多功能训练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以解决现有攀爬机不能进行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的问题,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多种运动模式,提升攀爬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包括:
两个导轨,并排设置且相互连接;
两组传动装置,分别装设于两个导轨上,两组传动装置分别在外力驱动下形成运动回路;
两组运动装置,分别连接两组传动装置,输出驱动外力至传动装置;
两组换向机构,分别连接两组传动装置,通过换向机构来调节运动装置于传动装置上的连接方位,切换两组运动装置同向运动或异向运动。
本技术方案通过换向机构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攀爬机不能进行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的问题,使两侧手脚既可同向运动又可异向运动,实现了两侧手脚的多种运动形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组传动装置包括一前传动轮、一后传动轮以及一传输件,前传动轮位于导轨长度方向上的前端,后传动轮位于导轨长度方向上的后端,传输件包绕在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上,且在外力驱动下形成运动回路;两个传输件通过一同步轴在外力驱动下同步传输运动,同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后传动轮。该技术方案通过同步轴的设置,实现两侧手脚同向运动或异向运动的同步性,达到两个传输件在外力驱动下同步传输运动的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换向机构装设于运动装置上,换向机构包括换向件和同步件,换向件与同步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形成曲柄滑块机构;转动换向件以带动同步件上下移动,使同步件与传输件的上支或下支连接,进而使运动装置与传输件的上支或下支连接。该技术方案实现运动装置于传输件上连接方位的切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组运动装置包括握把和蹬板,每一握把和每一蹬板上均安装一换向机构;每一握把和每一蹬板上还安装有滚轮组合,滚轮组合容置于导轨的导槽内;转动换向件使同步件与传输件脱离时,握把或蹬板经滚轮组合沿导轨自由滑动,以调整握把或蹬板于传输件上的连接位置。该技术方案实现运动装置也即握把和蹬板于传输件上连接位置的改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件为链条,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为链轮;同步件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适配链条的链爪结构,链爪结构与链条的上支或下支啮合连接。该技术方案实现同步件与传输件之间的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件为同步带,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为带轮;同步件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适配同步带的齿槽结构,齿槽结构与同步带的上支或下支啮合连接。该技术方案实现同步件与传输件之间的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阻力注入轮,阻力注入轮连接于同步轴的一端,以减缓同步轴的转速。该技术方案实现攀爬运动强度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健身设备,包括上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支撑底座,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以一预定角度装设于支撑底座上。该技术方案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使两侧手脚既可同向运动又可异向运动,实现两侧手脚的多种运动模式,提升攀爬体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阻力装置,阻力装置安装于支撑底座上,阻力装置与阻力注入轮连接,以拖挂传输件产生运动阻力。该技术方案实现攀爬运动强度的可调整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支撑底座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后端与第一支撑部以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第二支撑部位于支撑底座远离第一支撑部的一端;
健身设备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与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导轨滑动连接,以调节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倾斜角度;角度调节机构进一步包括:
导杆,安装于导轨的背面,导杆与导轨平行,导杆上装有沿导杆滑
动的滑动座;
斜撑,一端与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座转动连接;
锁止器,安装于滑动座上,以锁定滑动座于导杆上的位置。
本技术方案通过角度调节机构的设置,实现对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倾斜角度调节功能,进而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攀爬运动的多种角度模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解决现有攀爬机不能进行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的问题,使两侧手脚既可同向运动又可异向运动,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两侧手脚的多种运动形式,提升攀爬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实施例一的两个方位展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运动形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换向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实施例一的一换向机构与传输件不同连接形式的立体图(未显示导轨);其中,
图(4a)为同步件与传输件的上支连接的状态;
图(4b)为同步件与传输件脱离状态;
图(4c)为同步件与传输件的下支连接的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实施例二的一换向机构与传输件不同连接形式的立体图(未显示导轨);其中,
图(5a)为同步件与传输件的上支连接的状态;
图(5b)为同步件与传输件脱离状态;
图(5c)为同步件与传输件的下支连接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设备的两个方位展示的立体图;其中,
图(6a)为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倾斜角度为80°的状态;
图(6b)为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倾斜角度为45°的状态;
图(6c)为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倾斜角度为30°的状态;
图(6d)为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倾斜角度为0°的状态。
图中:
10、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1、导轨;101、导槽;12、传动装置;121、前传动轮;122、后传动轮;123、传输件;1231、上支;1232、下支;13、同步轴;14、运动装置;141、滚轮组合;142、握把;143、蹬板;144、方位盘;1441、定位孔;15、换向机构;151、换向件;1511、拨动销;152、同步件;1521、链爪结构;1522、齿槽结构;153、连杆;16、阻力注入轮;20、支撑底座;21、第一支撑部;211、第一支座;22、第二支撑部;221、第二支座;30、阻力装置;40、角度调节机构;41、导杆;42、滑动座;43、斜撑;44、锁止器;50、人机交互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包括两个导轨11、两组传动装置12、两组运动装置14、两组换向机构15。其中,
两个导轨11并排设置且相互连接。两组传动装置12分别装设于两个导轨11上;两组传动装置12分别在外力驱动下形成运动回路。两组运动装置14分别连接两组传动装置12,输出驱动外力至传动装置12。两组换向机构15分别连接两组传动装置12;通过换向机构15来调节运动装置14于传动装置12上的连接方位,切换两组运动装置14同向运动或异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导轨11也可以合为一整条大导轨,两组传动装置12分别装设于大导轨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运动装置14相当于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攀爬机两侧手脚的攀爬件,作为健身者的攀爬点直接承受健身者的攀爬运动,输出驱动外力以驱动传动装置12运动。
上述示意性实施例,其整体结构紧凑稳定,通过换向机构15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攀爬机不能进行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的问题,使两侧手脚既可同向运动又可异向运动,实现了两侧手脚的多种运动形式,提升攀爬体验。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传动装置12包括一前传动轮121、一后传动轮122以及一传输件123,前传动轮121位于导轨11长度方向上的前端,后传动轮122位于导轨11长度方向上的后端,传输件123包绕在前传动轮121和后传动轮122上,且在外力驱动下形成运动回路;两个传输件123通过一同步轴13在外力驱动下同步传输运动,同步轴1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后传动轮122。该示意性实施例,通过同步轴13的设置,实现两侧手脚同向运动或异向运动的同步性,达到两个传输件123在外力驱动下同步传输运动的效果。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换向机构15装设于运动装置14上,换向机构15包括换向件151和同步件152,换向件151与同步件152之间通过连杆153连接形成曲柄滑块机构。结合图4、图5所示,转动换向件151,经连杆153带动同步件152上下移动,以使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的上支1231或下支1232连接,进而使运动装置14与传输件123的上支1231或下支1232连接。
结合图4、图5所示进一步具体说明,换向件151的一端固设于运动装置14上,另一端可绕固设点自由转动;此自由转动端设置一拨动销1511,推动拨动销1511可使换向件151绕其固设点转动。运动装置14上设有方位盘144,方位盘144上设有若干与拨动销1511相适配的定位孔1441。推动拨动销1511使换向件151转动,进而经连杆153带动同步件152上下移动;通过使拨动销1511与不同的定位孔1441插接定位,实现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的不同连接状态的设定,进而实现运动装置14与传输件123的不同连接状态的设定。如图4a、图5a所示,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的上支1231连接;如图4c、图5c所示,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的下支123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有定位孔1441均布设于拨动销1511的运动轨迹上,不同定位孔1441的位置分别对应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的不同连接状态。另外,拨动销1511可沿其轴向小幅拉出并弹性回位,拉出幅度以拨动销1511脱离定位孔1441为宜,方便拨动销1511与不同的定位孔1441进行插接定位。
上述示意性实施例,实现了运动装置14于传输件123上连接方位的切换,且其换向更加灵活方便稳定,使健身者能够根据自身锻炼需求自行设置攀爬运动形式。
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上下双向箭头代表换向机构15能够与传输件123的上支1231或下支1232连接。左右两侧的两组换向机构15同时连接于传输件123的上支1231或同时连接于传输件123的下支1232时,左右两侧的运动装置14同向运动,如图2中单向箭头所示;一侧的换向机构15连接于传输件123的上支1231、另一侧的换向机构15连接于传输件123的下支1232时,左右两侧的运动装置14异向运动,即图2中两侧的单向箭头将呈现相反方向的状态。也就是说,利用传输件123形成的运动回路的上支1231和下支1232的运动方向相反的特点,通过换向机构15改变左右两侧的运动装置14与传输件123的不同分支的连接方位,实现两侧运动装置14的运动循环方向的切换。具体地,当健身者对运动装置14施力使其运动时,因左右两侧的运动装置14与传输件123连接方位的相同或不同,实现两侧的运动装置14彼此间同向运动或异向运动;因而调节换向机构15与传输件123的连接方位,即可进行两侧运动装置14的异向循环或同向循环切换。
如图1、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运动装置14包括握把142和蹬板143,每一握把142和每一蹬板143上均安装一换向机构15;每一握把142和每一蹬板143上还安装有滚轮组合141,运动装置14上装设有滚轮组合141,滚轮组合141容置于导轨11的导槽101内。转动换向件151使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脱离时,如图4b、图5b所示,握把142或蹬板143经滚轮组合141沿导轨11的导槽101自由滑动寻找合适位置,以调整握把142或蹬板143于传输件123上的连接位置。进一步地,握把142或蹬板143滑动到合适位置后,转动换向件151使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的上支1231或下支1232连接,即定位握把142或蹬板143的新位置。
进一步说明,滚轮组合141包括若干个滚轮,以使握把142和蹬板143的滑动稳定顺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它滑动或滚动装置用于握把142和蹬板143的位置移动。
上述示意性实施例,实现运动装置14也即握把142和蹬板143于传输件123上连接位置的改变,使健身者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锻炼需求自行设置攀爬位置,提升攀爬体验。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件123为链条,前传动轮121和后传动轮122为与链条相配的链轮。同步件15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适配链条的链爪结构1521,链爪结构1521与链条的上支1231或下支1232啮合连接;即,同步件152的链爪结构1521插入链条的链条孔中,实现同步件152与链条的连接。图4a示意同步件152与链条的上支1231啮合连接的状态,图4c示意同步件152与链条的下支1232啮合连接的状态。该示意性实施例,实现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之间的连接。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件123为同步带,前传动轮121和后传动轮122为与同步带相配的带轮。同步件15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适配同步带的齿槽结构1522,齿槽结构1522与同步带的上支1231或下支1232啮合连接;即,同步件152的齿槽结构1522插入同步带的带齿中,实现同步件152与同步带的连接。图5a示意同步件152与同步带的上支1231啮合连接的状态,图5c示意同步件152与同步带的下支1232啮合连接的状态。该示意性实施例,实现同步件152与传输件123之间的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还包括阻力注入轮16,阻力注入轮16连接于同步轴13的一端,以减缓同步轴13的转速。该示意性实施例,通过阻力注入的方式实现攀爬运动强度的设置,给健身者带来逼真的攀爬感受,提升攀爬体验。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健身设备,包括上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以及支撑底座20;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以一预定角度装设于支撑底座20上。
进一步说明,该预定角度即为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倾斜角度β;图6a、图6b、图6c、图6d分别示意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倾斜角度β为80°、45°、30°、0°的状态。不同的倾斜角度β为健身者提供不同的攀爬角度,给健身者带来不一样的攀爬感受。
上述示意性实施例,通过将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装设到支撑底座20上,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使两侧手脚既可同向运动又可异向运动,实现了两侧手脚的多种运动模式,提升攀爬体验。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健身设备还包括阻力装置30,阻力装置30安装于支撑底座20上,阻力装置30与阻力注入轮16连接,以拖挂传输件123产生运动阻力。进一步地,阻力装置30可以是电磁阻尼器,阻力装置30与阻力注入轮16之间可以通过链条或同步带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示意性实施例,实现攀爬运动强度的可调整性;通过调节阻力装置30的阻力设置,实现攀爬运动强度的设定,适应不同健身者的锻炼需求,提升攀爬体验。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底座20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2位于支撑底座20远离第一支撑部21的一端。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后端与第一支撑部21以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进一步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后端安装有第一支座211,第一支座211与第一支撑部21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倾斜角度β可调的范围为0°-86°;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健身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倾斜角度β。该示意性实施例,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攀爬运动的角度可调。
进一步地,健身设备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40,角度调节机构40的一端与第二支撑部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导轨11滑动连接,以调节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倾斜角度β。角度调节机构40进一步包括导杆41、斜撑43和锁止器44。其中,
导杆41安装于导轨11的背面,导杆41与导轨11平行,导杆41上装有沿导杆41滑动的滑动座42。斜撑43的一端与第二支撑部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座42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部22上装有第二支座221,第二支座221与斜撑43转动连接。锁止器44安装于滑动座42上,以锁定滑动座42于导杆41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角度调节机构40还包括支撑杆45,支撑杆45装设于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背面、与导轨11垂直,且位于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前端。当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倾斜角度β为0°时,支撑杆45与地面接触,支撑杆45与支撑底座20共同支撑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承受健身者的重量和运动冲击。
上述示意性实施例,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0来调节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的倾斜角度β,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攀爬运动的多种角度模式,使健身者能够根据自身锻炼需求自行调节攀爬角度,丰富攀爬形式,提升攀爬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健身设备正面的中上部装设有人机交互机50,用于显示健身者的运动数据、调整运动阻力值等,便于健身者随时了解自身的运动情况。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及健身设备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点:
1、通过换向机构15的设置,解决现有攀爬机不能进行两侧手脚异向循环切换或同向循环切换的问题,使两侧手脚既可同向运动又可异向运动,且运动循环方向的切换灵活方便,实现两侧手脚的多种运动形式;通过同步轴的设置,实现两侧手脚同向运动或异向运动的同步性;
2、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0的设置,调节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10于健身设备上的倾斜角度,在一台健身设备上实现攀爬运动的多种角度模式;
3、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稳定、换向灵活方便,实现多种运动模式,提升攀爬体验,达到单机多功能训练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使健身者能够自行设置攀爬位置、攀爬方向和攀爬角度,丰富攀爬形式,更能适应不同健身者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健身锻炼需求。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2)

1.一种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导轨,并排设置且相互连接;
两组传动装置,分别装设于两个所述导轨上,两组所述传动装置分别在外力驱动下形成运动回路;
两组运动装置,分别连接两组所述传动装置,输出驱动外力至所述传动装置;
两组换向机构,分别连接两组所述传动装置,通过所述换向机构来调节所述运动装置于所述传动装置上的连接方位,切换两组所述运动装置同向运动或异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前传动轮、一后传动轮以及一传输件,所述前传动轮位于所述导轨长度方向上的前端,所述后传动轮位于所述导轨长度方向上的后端,所述传输件包绕在所述前传动轮和所述后传动轮上,且在所述外力驱动下形成运动回路;
两个所述传输件通过一同步轴在所述外力驱动下同步传输运动,所述同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后传动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装设于所述运动装置上,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件和同步件,所述换向件与所述同步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形成曲柄滑块机构;转动所述换向件以带动所述同步件上下移动,使所述同步件与所述传输件的上支或下支连接,进而使所述运动装置与所述传输件的上支或下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运动装置包括握把和蹬板,每一所述握把和每一所述蹬板上均安装一所述换向机构;每一所述握把和每一所述蹬板上还安装有滚轮组合,所述滚轮组合容置于所述导轨的导槽内;转动所述换向件使所述同步件与所述传输件脱离时,所述握把或所述蹬板经所述滚轮组合沿所述导轨自由滑动,以调整所述握把或所述蹬板于所述传输件上的连接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件为链条,所述前传动轮和所述后传动轮为链轮;所述同步件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适配所述链条的链爪结构,所述链爪结构与所述链条的上支或下支啮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件为同步带,所述前传动轮和所述后传动轮为带轮;所述同步件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适配所述同步带的齿槽结构,所述齿槽结构与所述同步带的上支或下支啮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力注入轮,所述阻力注入轮连接于所述同步轴的一端,以减缓所述同步轴的转速。
8.一种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
支撑底座;
所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以一预定角度装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底座进一步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
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底座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
所述健身设备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倾斜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进一步包括:
导杆,安装于所述导轨的背面,所述导杆与所述导轨平行,所述导杆上装有沿所述导杆滑动的滑动座;
斜撑,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
锁止器,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上,以锁定所述滑动座于所述导杆上的位置。
10.一种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
支撑底座;
所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以一预定角度装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力装置,所述阻力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阻力装置与所述阻力注入轮连接,以拖挂所述传输件产生运动阻力。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底座进一步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
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底座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
所述健身设备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的倾斜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进一步包括:
导杆,安装于所述导轨的背面,所述导杆与所述导轨平行,所述导杆上装有沿所述导杆滑动的滑动座;
斜撑,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
锁止器,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上,以锁定所述滑动座于所述导杆上的位置。
CN202122004665.8U 2021-08-24 2021-08-24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Active CN215741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4665.8U CN215741585U (zh) 2021-08-24 2021-08-24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4665.8U CN215741585U (zh) 2021-08-24 2021-08-24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41585U true CN215741585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8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4665.8U Active CN215741585U (zh) 2021-08-24 2021-08-24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41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9598B2 (en) Adjustable total body cross-training exercise device
US7935027B2 (en) Spontaneous symmetrical weight shifting trainer device
US4659075A (en) Device for simulation of climbing
WO1996026763A1 (en) Climbing exercise machine
CN201921389U (zh) 旋转劈腿机
TWI618559B (zh) Climbing climber
US11524206B2 (en) Upper and lower body push and pull exercise machine with a one directional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adjustable angle
US20220203159A1 (en) Simulated rowing machine
US7811205B2 (en) Spontaneous symmetrical weight shifting trainer device
CN111388962A (zh) 一种具有按摩保护功能的漫步机
US11794066B2 (en) Upper and lower body reciprocating arcing motion exercise machine with an adjustable angle user support
CN109758728B (zh) 一种可延长锻炼时间的康复步健机
CN109966699A (zh) 一种模拟攀岩的健身机
CN215741585U (zh)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健身设备
CN113499564B (zh) 同异向可变循环往复运动机构及攀爬机
CN203803022U (zh) 一种阻尼式爬行健身器
CN210096795U (zh) 一种模拟攀岩的健身机
KR20120038273A (ko) 비전동식 런닝머신
CN113877139A (zh) 一种多功能健美操形体训练教学装置
CN202751744U (zh)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
US20240042272A1 (en) Upper and lower body reciprocating arcing motion exercise machine with an adjustable angle user support
CN109200534B (zh) 攀爬登山机
CN214860990U (zh) 无动力冲浪机
CA2881530A1 (en) Exercise apparatus
CN221061636U (zh) 一种带有辅助支撑杆的家用踏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