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6125U -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6125U
CN215736125U CN202121442615.1U CN202121442615U CN215736125U CN 215736125 U CN215736125 U CN 215736125U CN 202121442615 U CN202121442615 U CN 202121442615U CN 215736125 U CN215736125 U CN 215736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ring
ground
tree
threaded hole
lod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426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江宁
李质皓
吴越
邹知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Yifa Chengli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Yifa Chenglin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Yifa Chenglin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Yifa Chenglin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426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6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6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6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所属抗倒伏结构技术领域,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一地锥、第二压板、第二地锥、第一夹圈、第二夹圈、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夹圈、第四夹圈、第一螺纹孔、第一调节杆、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调节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稳定固定在树根上方,避免强风使树根与土地脱离,从而达到对树木根部的保护作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与树木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树木的树干进行支撑,避免树木从中部折断。通过对第三夹圈和第四夹圈进行进一步调节,可根据树木的生长进行调节,避免在树干上紧箍出勒痕,以达到保护树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倒伏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树木移栽是园林绿化必修技术之一。树木移栽,在90年代各个大城市开始应用。在房地产行业兴旺之时,树木移植在经济利益的资本推动下,大规模的形成。各个现代化的小区兴起,催动高档社区移栽树木成必要之选。新移植的树木根部与土壤结合能力较差,扎根能力不高;因此,树木移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现有的抗倒伏结构,虽为三角形结构,但牢固性较差,当树木倾倒时,防倒伏结构也会从土壤中脱出,进而无法对树木进行保护与支撑;且无法根据树木的宽度进行调节,易在对树皮造成损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提高树木牢固性,降低了倒伏率,从而保证树木的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树木支撑不稳定,树木倒伏率较高;树木生长后固定位置无法调节,对树木造成伤害产生勒痕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采用第一地锥和第二地锥分别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稳定固定在树根上方,避免强风使树根与土地脱离,从而达到对树木根部的保护作用;夹圈根据树木的生长进行调节,避免在树干上紧箍出勒痕,畸形生长,以达到保护树木的目的。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一地锥、第二压板、第二地锥、第一夹圈、第二夹圈、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夹圈、第四夹圈、第一螺纹孔、第一调节杆、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压板绕设在树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压板与地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倒刺,若干个所述第一地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所述第一地锥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所述第二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树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倒刺,若干个所述第二地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地锥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所述第一夹圈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夹圈绕设在所述树木的一侧;所述第二夹圈呈半圆形,所述第二夹圈绕设在所述树木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外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同时与所述第二夹圈相贴合;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夹圈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夹圈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所述第三夹圈呈弧形,所述第三夹圈平行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且所述第三夹圈位于所述树木的一侧;所述第四夹圈呈弧形,所述第四夹圈平行于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且所述第四夹圈位于所述树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圈上;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后,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三夹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四夹圈上;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后,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四夹圈转动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插接槽和插接部;至少两个所述插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个侧壁上,且所述插接槽向背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凹陷;至少两个所述插接部分别嵌入至少两个所述插接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插接部同时与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个侧壁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若干个所述第一进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上;若干个所述第二进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地锥和第四地锥;所述第三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倒刺,两个所述第三地锥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地锥的另一端同时插入土地内;所述第四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倒刺,两个所述第四地锥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四地锥的另一端同时插入土地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环形槽、第三螺纹孔、第三螺栓和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环形槽沿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三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圈上,且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相连通;所述第三螺栓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孔后,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杆同时穿过所述第一夹圈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同时与所述第三夹圈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环形槽、第四螺纹孔、第四螺栓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环形槽沿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侧壁上;所述第四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内螺纹,所述第四螺纹设置在所述第四夹圈上,且所述第四螺纹孔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相连通;所述第四螺栓的外壁设置有第四外螺纹,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四螺纹孔后,所述第四螺栓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二环形槽内;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同时穿过所述第二夹圈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同时与所述第四夹圈相连接。
该结构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对树木根部进行限位,避免强风作用下树木被连根吹起,实现对树木根基的稳固作用。通过第一夹圈和第二夹圈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固定在树木上,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对树木进行保护和支撑,避免树木折断和倾斜,从而达到对树木进行双重支撑的作用,达到抗倒伏的目的,保证树木移植后的成活率。第一地锥和第二地锥分别将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稳定固定在树根上方,避免强风使树根与土地脱离,从而达到对树木根部的保护作用,避免树木倾倒,保证移植后树木的稳定性,树木倒伏率降低8%-16%。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与树木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树木的树干进行支撑,避免树木从中部折断,对树木进行保护,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成活率提高23%-38%。第一夹圈和第二夹圈之间有间距,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调节间距,可适应不同直径和种类的树木;通过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对第三夹圈和第四夹圈进行进一步调节,扩大调节范围,进一步对树木进行夹紧,进而提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稳定性,从而对树干进行更稳定的支撑;而且,夹圈还可根据树木的生长进行调节,避免在树干上紧箍出勒痕,畸形生长,以达到保护树木,防止倒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的正剖视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的第三夹圈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8、树木;10、第一压板;12、第一地锥;14、第二压板;16、第二地锥;18、第一夹圈;20、第二夹圈;22、第一螺栓;24、第一螺母;26、第一支杆;28、第二支杆;30、第三夹圈;32、第四夹圈;34、第一螺纹孔;36、第一调节杆;38、第二螺纹孔;40、第二调节杆;42、插接槽;44、插接部;46、第一进水孔;48、第二进水孔;50、第三地锥;52、第四地锥;54、第一环形槽;56、第三螺纹孔;58、第三螺栓;60、第一导向杆;62、第二环形槽;64、第四螺纹孔;66、第四螺栓;68、第二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第一压板10、第一地锥12、第二压板14、第二地锥16、第一夹圈18、第二夹圈20、第一螺栓22、第一螺母24、第一支杆26、第二支杆28、第三夹圈30、第四夹圈32、第一螺纹孔34、第一调节杆36、第二螺纹孔38和第二调节杆40;第一压板10绕设在树木8的一侧,且第一压板10与地面相贴合;第一地锥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倒刺,若干个第一地锥12的一端与第一压板10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第一地锥12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第二压板14对称设置在树木8的另一侧;第二地锥16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倒刺,若干个第二地锥16的一端与第二压板14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第二地锥16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第一夹圈18呈半圆形,第一夹圈18绕设在树木8的一侧;第二夹圈20呈半圆形,第二夹圈20绕设在树木8的另一侧,且第一夹圈18和第二夹圈20之间存在间隙;两个第一螺栓22依次穿过第一夹圈18和第二夹圈20;两个第一螺母24分别套装在两个第一螺栓22的外侧,且两个第一螺母24同时与第二夹圈20相贴合;两个第一支杆26的一端同时与第一夹圈18相连接,且两个第一支杆26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两个第二支杆28的一端同时与第二夹圈20相连接,且两个第二支杆28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第三夹圈30呈弧形,第三夹圈30平行于设置在第一夹圈18和第二夹圈20之间,且第三夹圈30位于树木8的一侧;第四夹圈32呈弧形,第四夹圈32平行于设置在第三夹圈30和第二夹圈20之间,且第四夹圈32位于树木8的另一侧;第一螺纹孔3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孔34设置在第三夹圈30上;第一调节杆36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调节杆36穿过第一螺纹孔34后,第一调节杆36与第三夹圈30转动连接;第二螺纹孔38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38设置在第四夹圈32上;第二调节杆4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调节杆40穿过第二螺纹孔38后,第二调节杆40与第四夹圈32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插接槽42和插接部44;通过将至少两个插接槽42设置在第一压板10的一个侧壁上,且插接槽42向背离第二压板14的方向凹陷,并使至少两个插接部44分别嵌入至少两个插接槽42内,且至少两个插接部44同时与第二压板14的一个侧壁相连接,以使第一压板10和第二压板14通过插接连接,当树木8欲倾倒时,避免第一压板10和第二压板14分离,从而保证对树根的限位效果,以降低树木8倒伏率。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水孔46和第二进水孔48;通过将若干个第一进水孔46设置在第一压板10上,并将若干个第二进水孔48设置在第二压板14上,确保浇灌树木8时,水流可渗透至树木8根部,提高树根的透气性,以保证生长条件,提高移植后树木8的成活率。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地锥50和第四地锥52;通过在第三地锥5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倒刺,两个第三地锥5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杆26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三地锥50的另一端同时插入土地内,并在第四地锥5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倒刺,两个第四地锥5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28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第四地锥52的另一端同时插入土地内,提高第一支杆26与第二支杆28的牢固性,以对树干保证足够的支撑力,从而达到防止树干折断的技术效果,达到保护树木8的目的。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环形槽54、第三螺纹孔56、第三螺栓58和第一导向杆60;通过使第一环形槽54沿第一调节杆36的周向设置在第一调节杆36的侧壁上,通过第一环形槽54与第三螺栓58相互限位,使第一调节杆36与第三夹圈30转动连接;通过在第三螺纹孔56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三螺纹设置在第三夹圈30上,且第三螺纹孔56与第一环形槽54相连通,并在第三螺栓58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三螺栓58穿过第三螺纹孔56后,第三螺栓58的一端嵌入第一环形槽54内,以使第三螺栓58与第一调节杆36通过螺纹连接,避免连接松动,提升连接的牢固性;通过使两个第一导向杆60平行设置在第一调节杆36的两侧,两个第一导向杆60同时穿过第一夹圈18后,两个第一导向杆60同时与第三夹圈30相连接,以达到对第三夹圈30进行扶持和导向的目的,保证第三夹圈30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转动,保证第三夹圈30调节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三夹圈30发生位移,保证夹紧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环形槽62、第四螺纹孔64、第四螺栓66和第二导向杆68;通过使第二环形槽62沿第二调节杆40的周向设置在第二调节杆40的侧壁上,通过第二环形槽62与第四螺栓66相互限位,使第二调节杆40与第四夹圈32转动连接;通过在第四螺纹孔64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内螺纹,第四螺纹设置在第四夹圈32上,且第四螺纹孔64与第二环形槽62相连通,第四螺栓66的外壁设置有第四外螺纹,第四螺栓66穿过第四螺纹孔64后,第四螺栓66的一端嵌入第二环形槽62内,以使第四螺栓66与第二调节杆40通过螺纹连接,避免连接松动,提升连接的牢固性;通过使两个第二导向杆68平行设置在第二调节杆40的两侧,两个第二导向杆68同时穿过第二夹圈20后,两个第二导向杆68同时与第四夹圈32相连接,以达到对第四夹圈32进行扶持和导向的目的,保证第四夹圈32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转动,保证第四夹圈32调节时的稳定性,避免第四夹圈32发生位移,保证夹紧效果。
本实施例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试用在季风性气候地区的某公路绿化带,对20棵新移植的树木8进行保护,实施一年后,树木8在非季风季节的倒伏率为0%,相比于现有的抗倒伏装置,倒伏率约降低10%;在季风季节的倒伏率为5%左右,抗倒伏能力提升,相比于上次移植树木8,倒伏率约提升15%,且倒伏程度减轻,树木8成活率提升28%左右。第三夹圈和第四夹圈根据树木的生长趋势进行调节,树皮上无夹圈的固定痕迹,减少了对树木的伤害,使绿化带更美观。
实施例2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第一压板10、第一地锥12、第二压板14、第二地锥16、第一夹圈18、第二夹圈20、第一螺栓22、第一螺母24、第一支杆26、第二支杆28、第三夹圈30、第四夹圈32、第一螺纹孔34、第一调节杆36、第二螺纹孔38和第二调节杆40;第一压板10绕设在树木8的一侧,且第一压板10与地面相贴合;第一地锥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倒刺,若干个第一地锥12的一端与第一压板10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第一地锥12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第二压板14对称设置在树木8的另一侧;第二地锥16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倒刺,若干个第二地锥16的一端与第二压板14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第二地锥16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第一夹圈18呈半圆形,第一夹圈18绕设在树木8的一侧;第二夹圈20呈半圆形,第二夹圈20绕设在树木8的另一侧,且第一夹圈18和第二夹圈20之间存在间隙;两个第一螺栓22依次穿过第一夹圈18和第二夹圈20;两个第一螺母24分别套装在两个第一螺栓22的外侧,且两个第一螺母24同时与第二夹圈20相贴合;两个第一支杆26的一端同时与第一夹圈18相连接,且两个第一支杆26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两个第二支杆28的一端同时与第二夹圈20相连接,且两个第二支杆28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第三夹圈30呈弧形,第三夹圈30平行于设置在第一夹圈18和第二夹圈20之间,且第三夹圈30位于树木8的一侧;第四夹圈32呈弧形,第四夹圈32平行于设置在第三夹圈30和第二夹圈20之间,且第四夹圈32位于树木8的另一侧;第一螺纹孔3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孔34设置在第三夹圈30上;第一调节杆36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调节杆36穿过第一螺纹孔34后,第一调节杆36与第三夹圈30转动连接;第二螺纹孔38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38设置在第四夹圈32上;第二调节杆4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调节杆40穿过第二螺纹孔38后,第二调节杆40与第四夹圈32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插接槽42和插接部44;通过将至少两个插接槽42设置在第一压板10的一个侧壁上,且插接槽42向背离第二压板14的方向凹陷,并使至少两个插接部44分别嵌入至少两个插接槽42内,且至少两个插接部44同时与第二压板14的一个侧壁相连接,以使第一压板10和第二压板14通过插接连接,当树木8欲倾倒时,避免第一压板10和第二压板14分离,从而保证对树根的限位效果,以降低树木8倒伏率。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水孔46和第二进水孔48;通过将若干个第一进水孔46设置在第一压板10上,并将若干个第二进水孔48设置在第二压板14上,确保浇灌树木8时,水流可渗透至树木8根部,提高树根的透气性,以保证生长条件,提高移植后树木8的成活率。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地锥50和第四地锥52;通过在第三地锥5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倒刺,两个第三地锥5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杆26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三地锥50的另一端同时插入土地内,并在第四地锥5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倒刺,两个第四地锥5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28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第四地锥52的另一端同时插入土地内,提高第一支杆26与第二支杆28的牢固性,以对树干保证足够的支撑力,从而达到防止树干折断的技术效果,达到保护树木8的目的。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环形槽54、第三螺纹孔56、第三螺栓58和第一导向杆60;通过使第一环形槽54沿第一调节杆36的周向设置在第一调节杆36的侧壁上,通过第一环形槽54与第三螺栓58相互限位,使第一调节杆36与第三夹圈30转动连接;通过在第三螺纹孔56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第三螺纹设置在第三夹圈30上,且第三螺纹孔56与第一环形槽54相连通,并在第三螺栓58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三螺栓58穿过第三螺纹孔56后,第三螺栓58的一端嵌入第一环形槽54内,以使第三螺栓58与第一调节杆36通过螺纹连接,避免连接松动,提升连接的牢固性;通过使两个第一导向杆60平行设置在第一调节杆36的两侧,两个第一导向杆60同时穿过第一夹圈18后,两个第一导向杆60同时与第三夹圈30相连接,以达到对第三夹圈30进行扶持和导向的目的,保证第三夹圈30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转动,保证第三夹圈30调节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三夹圈30发生位移,保证夹紧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环形槽62、第四螺纹孔64、第四螺栓66和第二导向杆68;通过使第二环形槽62沿第二调节杆40的周向设置在第二调节杆40的侧壁上,通过第二环形槽62与第四螺栓66相互限位,使第二调节杆40与第四夹圈32转动连接;通过在第四螺纹孔64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内螺纹,第四螺纹设置在第四夹圈32上,且第四螺纹孔64与第二环形槽62相连通,第四螺栓66的外壁设置有第四外螺纹,第四螺栓66穿过第四螺纹孔64后,第四螺栓66的一端嵌入第二环形槽62内,以使第四螺栓66与第二调节杆40通过螺纹连接,避免连接松动,提升连接的牢固性;通过使两个第二导向杆68平行设置在第二调节杆40的两侧,两个第二导向杆68同时穿过第二夹圈20后,两个第二导向杆68同时与第四夹圈32相连接,以达到对第四夹圈32进行扶持和导向的目的,保证第四夹圈32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转动,保证第四夹圈32调节时的稳定性,避免第四夹圈32发生位移,保证夹紧效果。
本实施例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试用在非季风性气候地区的校园中,对20棵新移植的树木8进行保护,对另外20棵新移植的树木8采用现有抗倒伏装置进行保护,实施6个月。该年春季移植,夏季经历过4次暴风雨天气,该年树木8的倒伏率为10%,相比于现有的抗倒伏装置,抗倒伏能力提升,相比于另外10棵树木8,倒伏率约提升14%,且倒伏程度减轻,树木8成活率提升37%左右。

Claims (6)

1.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绕设在树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压板与地面相贴合;
第一地锥,所述第一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倒刺,若干个所述第一地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所述第一地锥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
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树木的另一侧;
第二地锥,所述第二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倒刺,若干个所述第二地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底面相连接,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地锥的另一端插入地面下;
第一夹圈,所述第一夹圈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夹圈绕设在所述树木的一侧;
第二夹圈,所述第二夹圈呈半圆形,所述第二夹圈绕设在所述树木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存在间隙;
第一螺栓,两个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
第一螺母,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外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同时与所述第二夹圈相贴合;
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夹圈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
第二支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夹圈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嵌入地面内;
第三夹圈,所述第三夹圈呈弧形,所述第三夹圈平行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且所述第三夹圈位于所述树木的一侧;
第四夹圈,所述第四夹圈呈弧形,所述第四夹圈平行于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圈和所述第二夹圈之间,且所述第四夹圈位于所述树木的另一侧;
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圈上;
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后,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三夹圈转动连接;
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四夹圈上;
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后,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四夹圈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
插接槽,至少两个所述插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个侧壁上,且所述插接槽向背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凹陷;
插接部,至少两个所述插接部分别嵌入至少两个所述插接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插接部同时与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个侧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
第一进水孔,若干个所述第一进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上;
第二进水孔,若干个所述第二进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
第三地锥,所述第三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倒刺,两个所述第三地锥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地锥的另一端同时插入土地内;
第四地锥,所述第四地锥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倒刺,两个所述第四地锥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四地锥的另一端同时插入土地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
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沿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侧壁上;
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三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圈上,且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相连通;
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孔后,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环形槽内;
第一导向杆,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杆同时穿过所述第一夹圈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杆同时与所述第三夹圈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还包括:
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沿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侧壁上;
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螺纹孔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内螺纹,所述第四螺纹设置在所述第四夹圈上,且所述第四螺纹孔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相连通;
第四螺栓,所述第四螺栓的外壁设置有第四外螺纹,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四螺纹孔后,所述第四螺栓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二环形槽内;
第二导向杆,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同时穿过所述第二夹圈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同时与所述第四夹圈相连接。
CN202121442615.1U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Active CN215736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2615.1U CN215736125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2615.1U CN215736125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6125U true CN215736125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42615.1U Active CN215736125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6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9640A (zh) * 2023-07-28 2023-11-24 山东东来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树木移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9640A (zh) * 2023-07-28 2023-11-24 山东东来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树木移植装置
CN117099640B (zh) * 2023-07-28 2024-02-27 山东东来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树木移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ingh et al. Above and below ground interactions in alley-cropping in semi-arid India
CN106358626B (zh) 培育大树向上长根再移植大树的方法
CN215736125U (zh) 一种园林景观新移植树木抗倒伏支撑结构
CN113632681B (zh) 一种绿植移植装置
CN205161370U (zh) 自调节式树木支撑架
CN108834511B (zh) 一种简易移苗装置
JP2011010660A (ja) 花、及び/又は、実を多く実らせる栽培方法
CN103460917B (zh) 一种防广玉兰倒伏种植方法
CN204466458U (zh) 一种园林工程用扶木支撑装置
CN213369102U (zh) 一种便于移动运输的花木移植装置
CN211671680U (zh) 一种园林树木支撑设备
CN211558257U (zh) 新型林业工程植树防护装置
CN212487617U (zh) 一种林业工程用树苗种植床
CN109258380B (zh) 一种小灌木植物密植控根栽植装置
CN21793670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树木防护装置
CN204634564U (zh) 一种林业树木矫正装置
CN217790687U (zh) 一种桃树种植用扶持支架
CN219395765U (zh) 一种提高凤凰木的移植成活率用辅助结构
CN111386921A (zh) 一种菜心单株幼苗定位装置
CN218302596U (zh) 一种多角度扶持架
CN220441496U (zh) 园林绿化植物可调式保护支架
CN210406327U (zh) 新型营林树木栽培装置
CN213960902U (zh) 一种农林果树生长纠偏装置
CN110447501B (zh) 一种盐碱地利用咸水移栽出芽后柽柳大苗的方法
CN219437740U (zh) 一种稳定的果树拉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0000 No. 5-2, Shiji Road,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7a04)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Yifa Chengli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000 No. 5-2, Shiji Road,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7a04)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Yifa Chenglin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