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3539U - 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3539U
CN215733539U CN202121368309.8U CN202121368309U CN215733539U CN 215733539 U CN215733539 U CN 215733539U CN 202121368309 U CN202121368309 U CN 202121368309U CN 215733539 U CN215733539 U CN 215733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circuit
relay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683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权福
张卫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683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3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3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3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电源输入电路,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用于提供稳压直流电输入;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直流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和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用于输出稳压直流电;通过设置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为所述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提供多路电源输入,还通过设置所述主控电路,由所述主控电路进行控制优先输入电路的电源,并通过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将优先选择输入的电源输出,有效避免多路电源同时输入时造成电源的损坏,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储能产品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可以是电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储存,也可以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再经过逆变器进行电流转换进行储存、向负载供电或者向电网馈电的产品。
目前,市面上的储能产品常见的充电方式为适配器充电模式和太阳能充电模式,当多种电源同时存在,并且充电模式未进行合理的区分与控制时,容易造成适配器或太阳能光伏板的损坏。因而,实有必要设置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多路电源的输入未进行区分控制,容易导致电源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包括多路电源输入电路,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用于提供稳压直流电输入;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直流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和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用于输出稳压直流电。
可选地,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直流电源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均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均连接。
可选地,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还包括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继电器第一供电端和继电器第二供电端,所述继电器第一供电端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二供电端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均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连接。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电路和第二电源输入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主控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主控电路均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与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并接地。
可选地,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还与一第一百三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电路包括适配器电源,所述适配器电源与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并接地。
可选地,所述适配器电源还与一第一百三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为所述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提供多路电源输入,还通过设置所述主控电路,由所述主控电路进行控制优先输入电路的电源,并通过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将优先选择输入的电源输出,由此将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中的多个输入电源进行区分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多路电源同时输入时造成电源的损坏,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和直流电源输出电路的组合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第一电源输入电路—110第二电源输入电路—120
主控电路—200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提供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包括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主控电路200和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
其中,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用于提供稳压直流电;所述主控电路200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连接,所述主控电路200用于控制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的输入;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和所述主控电路200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用于输出稳压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为所述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提供多路电源输入,还通过设置所述主控电路200,由所述主控电路200进行控制优先输入电路的电源,并通过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将优先选择输入的电源输出,由此将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中的多个输入电源进行区分控制,有效避免多路电源同时输入时造成电源的损坏,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包括第一继电器RLY1、第二继电器RLY2与直流电源输出端DC+。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DC+用于提供电源给一电池(图无显示),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DC+与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四引脚和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一引脚均与所述主控电路200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三引脚均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与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与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分别连接至不同的输入电源,由此区分开输入该电路中的多个电源;且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200连接,由所述主控电路200控制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中优先输入的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还包括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继电器第一供电端+12V与继电器第二供电端+12V-RLY。所述继电器第一供电端+12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二引脚和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二供电端+12V-RLY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二引脚和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二引脚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继电器第一供电端+12V与所述继电器第二供电端+12V-RLY,由所述继电器第一供电端+12V与所述继电器第二供电端+12V-RLY为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提供电源输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和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能够起到防止反接及关电时电流倒灌的保护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主控电路200包括主控芯片U3、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和第十四引脚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五十引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五十二引脚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一引脚连接。通过设置所述主控芯片U3与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连接,由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五十引脚和第五十二引脚控制输出电平信号。具体地,需要调整为所述第一三极管Q1所连接的电源输入、所述第二三极管Q2所连接的电源关闭时,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五十引脚输出高电平到所述第一三级管Q1的基极,使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五十二引脚输出低电平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使所述第二三极管Q2截止;当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时,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接通12V电压,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接通,当所述第二三极管Q2截止时,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的电压为0,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三引脚和第五引脚接通,从而实现所述第一三极管Q1所连接的电源输入、所述第二三极管Q2所连接的电源关闭。同理,可通过调整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五十引脚和第五十二引脚的电平信号,调整输入的电源,对此不再赘述。由此实现所述主控芯片U3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中选择其一电源输入,防止多路电源同时输入时造成电源的损坏,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电路200还包括第六二极管D6与第七二极管D7。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300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电路110与第二电源输入电路120,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电路110与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和所述主控电路200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电路120与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和所述主控电路2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的输入电源为两个,应理解,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100的输入电源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电路110包括太阳能光伏板U1,所述太阳能光伏板U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RLY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板U1的负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光伏板U1还与一第一百三十五电阻R13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三十五电阻R135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板U1通过所述第一百三十五电阻R135与所述主控芯片U3连接,由此输入所述太阳能光伏板U1的电平信号至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由所述主控芯片U3识别该太阳能光伏板U1所输入的电源,进而由所述主控芯片U3选择所述太阳能光伏板U1进行太阳能充电模式。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电路120包括适配器电源U2,所述适配器电源U2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RLY2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适配器电源U2的负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适配器电源U2还与一第一百三十六电阻R13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三十六电阻R136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适配器电源U2通过所述第一百三十六电阻R136与所述主控芯片U3连接,由此输入所述适配器电源U2的信号,进而由所述主控芯片U3选择进行适配器电源U2的充电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芯片型号距离仅为了说明本申请各电路所要实现的功能,并非限定具体芯片型号。实际使用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芯片,只要能够达到本申请各电路所需要实现的功能即可,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另,本申请重在保护电路结构,对于程序控制方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应根据本申请所提供的芯片型号作相应编程处理,以实现本申请所要的控制功能,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路电源输入电路,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用于提供稳压直流电输入;
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
直流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和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用于输出稳压直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直流电源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均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还包括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继电器第一供电端和继电器第二供电端,所述继电器第一供电端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二供电端与所述第十二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均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电路和第二电源输入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主控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主控电路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电路包括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与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并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还与一第一百三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电路包括适配器电源,所述适配器电源与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并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电源还与一第一百三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CN202121368309.8U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Active CN215733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8309.8U CN21573353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8309.8U CN21573353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3539U true CN215733539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3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68309.8U Active CN21573353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3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33539U (zh) 一种新型充电多路输入控制电路
CN211908409U (zh) 一种电池系统充放电开关电路及电源系统
US11881812B2 (en) Power switch circuit and power switch
CN103166294B (zh) 分布式后备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应的电子系统
CN204794663U (zh) 一种电源变换器和供电系统
CN217063321U (zh) 电池簇间均衡调节系统
CN215071728U (zh) 太阳能板、电池供电自动切换以及充电防倒灌控制装置
CN103973101A (zh) 一种新型dc-dc电源适配器
CN210867204U (zh) 一种双回路户用型光伏储能系统
CN209709738U (zh) 一种基于多太阳能电池板和多充电电池的供电系统
CN114243822A (zh) 电池簇间均衡调节系统
CN210987749U (zh) 一种智能太阳能直流鱼塘增氧机系统
CN209881443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及充电器
CN203456932U (zh) 一种多电源供电装置
CN207652065U (zh) 一种智能控制均衡的电池管理系统
CN207074414U (zh) 一种服务器供电电源系统
CN201467324U (zh) 一种低功耗cpu待机切换电路
CN201218910Y (zh) 具有辅助控制芯片的利用太阳能电池的空调控制器及其空调系统
CN219351350U (zh) 一种不间断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CN209823711U (zh) 一种带标准电压输出的小功率光伏转接盒
CN218449594U (zh) 应急供电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10898622U (zh)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
CN213990276U (zh) 一种变电站调试用便携式交直流电源
CN220190653U (zh) 电池用电设备及其电源电路
CN216981519U (zh) 一种边缘计算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Leyitong Industrial Park, No. 16 Dongsheng South Road,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0

Patentee after: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6000 building a, industrial building, No.53, huitai Industrial Park,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