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2509U - 一种电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32509U CN215732509U CN202122213333.0U CN202122213333U CN215732509U CN 215732509 U CN215732509 U CN 215732509U CN 202122213333 U CN202122213333 U CN 202122213333U CN 215732509 U CN215732509 U CN 2157325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socket
- side plate
- connecting structure
- circuit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头和插座,电路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上;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座上;当插头插入所述插座中时,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卡接。通过在插头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在插座上设置第二连接结构,使得插头插入插座中时,插头与插座形成稳定的卡接,有效的防止插头与插座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与插座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卡接瞬间的震动,又能有效的提醒用户插头是否插接到位,进一步的有效避免插头与插座连接的松脱和接触不良,提升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电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的普及,电子产品充电过程引发的用电安全事故频发,造成的财产损失数以亿计,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安全,总结分析市场上电子产品的事故原因,发现插座与插头是一个很隐蔽的事故多发点。
在电子产品日常充电过程中,由于用户使用插头过于随意,未将插头完全插入到插座之中,或者因为插头与插座的匹配性不好,都极易导致充电过程中插头与插座松脱,产品无法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由于插头与插座松脱,插头与插座之间部分接触,容易导致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造成局部过热,产生击穿电弧或电火花,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甚至危害到用户生命安全,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稳固的兼顾防松脱和接触不良的电路连接器,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连接时插头与插座易松脱和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路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电路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上;
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座上;
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中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限位凸起,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限位凹槽;或,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限位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上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限位凹槽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槽壁和下槽壁;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下槽壁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上槽壁和下槽壁都设置为斜面或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接触面设置为弧面或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底板、第二侧板和第一电连接部;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间隔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沿长度和/或宽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相对的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第二电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侧周面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
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中时,所述插头本体插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为电极柱,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为与所述电极柱对应的电极插孔;或,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为电极柱,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为与所述电极柱对应的电极插孔;
所述电极柱与所述电极插孔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为弹性板;和/或,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为矩形板或弧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电路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上;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座上;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中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卡接。可以理解,通过在插头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在插座上设置第二连接结构,使得插头插入插座中时,插头与插座形成稳定的卡接,有效的防止插头与插座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与插座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卡接瞬间的震动,又能有效的提醒用户插头是否插接到位,进一步的有效避免插头与插座连接的松脱和接触不良,提升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沿Ⅰ-Ⅰ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中的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中的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中的插座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中的插座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电路连接器中的插头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路连接器;11、第一连接结构;12、第二连接结构;13、限位凸起;14、限位凹槽;15、插座;16、插头;17、电极柱;18、电极插孔;131、限位部;141、上槽壁;142、下槽壁;151、第一侧板;152、底板;153、第二侧板;154、第一电连接部;161、插头本体;162、第二电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的普及,电子产品充电过程引发的用电安全事故频发,造成的财产损失数以亿计,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安全,总结分析市场上电子产品的事故原因,发现插座与插头是一个很隐蔽的事故多发点。在电子产品日常充电过程中,由于用户使用插头过于随意,未将插头完全插入到插座之中,或者因为插头与插座的匹配性不好,都极易导致充电过程中插头与插座松脱,产品无法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由于插头与插座松脱,插头与插座之间部分接触,容易导致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造成局部过热,产生击穿电弧或电火花,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甚至危害到用户生命安全,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中电路连接时插头与插座易松脱和接触不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器,通过在插头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在插座上设置第二连接结构,使得插头插入插座中时,插头与插座形成稳定的卡接,有效的防止插头与插座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与插座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卡接瞬间的震动,又能有效的提醒用户插头是否插接到位,进一步的有效避免插头与插座连接的松脱和接触不良,提升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具体详参下述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器10,所述电路连接器10包括插头16、插座15、第一连接结构11和第二连接结构1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设置于所述插头16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设置于所述插座15上;当所述插头16插入所述插座15中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和第二连接结构12卡接。
可以理解,通过在插头16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11,在插座15上设置第二连接结构12,使得插头16插入插座15中时,插头16与插座15形成稳定的卡接,有效的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1与第二连接结构12之间卡接瞬间的震动,又能有效的提醒用户插头16是否插接到位,进一步的有效避免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的松脱和接触不良,提升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16为AC插头16,所述插座15为AC插座15。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设置为限位凸起13,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设置为限位凹槽14。
可以理解,所述限位凸起13和所述限位凹槽14卡接,通过设置限位凸起13和限位凹槽14,使得所述插头16插入插座15中时,所述插头16与所述插座15形成稳定的卡接,有效的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图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设置为限位凹槽14,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设置为限位凸起13。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限位凸起13和限位凹槽14,使得所述插头16插入插座15中时,所述插头16与所述插座15形成稳定的卡接,有效的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图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起13上设置有限位部131;所述限位凹槽14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槽壁141和下槽壁142;所述限位部131与所述下槽壁142卡接。
可以理解,当所述插头16插入插座15中时,所述限位凹槽14的下槽壁142与所述限位凸起13上的所述限位部131稳定卡接,使得所述插头16与所述插座15形成稳固的连接,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131、上槽壁141和下槽壁142都设置为斜面或弧面。
可以理解,将所述限位部131和下槽壁142都设置为斜面或弧面,且所述限位部131和下槽壁142对应设置,其中,所述限位部131和下槽壁142都设置为斜面,或者所述限位部131和下槽壁142都设置为弧面;一方面,使得所述插头16插入插座15中时,所述限位部131与所述下槽壁142贴合,使得所述插头16与插座15形成稳固的连接,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使得当所述插头16插接所述插座15时,借助下槽壁142的引导作用,减小插头16插接的阻力,有效的提升了所述电路连接器10的适用范围,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通过将所述上槽壁141设置为斜面或弧面,使得所述插头16插入插座15中时,所述限位部131与所述上槽壁141形成避位空间,避免所述上槽壁141对所述限位部131形成干涉,进而有效的确保所述限位部131与下槽壁142稳定卡接,使得所述插头16与插座15形成稳固的连接,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起13与限位凹槽14的接触面设置为弧面或平面;
可以理解,所述限位凸起13与限位凹槽14的接触面是指沿所述插头16周向的接触面,所述限位凸起13与限位凹槽14有多种设置方式,将所述限位凸起13与限位凹槽14的接触面设置为弧面或平面,增加了所述插头16与插座15之间连接结构的多样性,使得所述插头16与插座15具有多种类型选择,例如:圆柱样式的插头16和插座15,矩形样式的插头16和插座15;同时也使得所述电路连接器10适应多种应用场景,例如:双线连接、三线连接或四线连接。
请参阅图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1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51、底板152、第二侧板153和第一电连接部154;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分别间隔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5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设置于所述底板152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51和第二侧板153之间相对的面上。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侧板151、底板152和第二侧板153依次连接成凵字形,第一电连接部154设置于所述底板152上,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用于与插头16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51朝向第二侧板153的面上,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53朝向第一侧板151的面上;通过将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51和第二侧板153之间相对的面上,使得所述插头16插入插座15中时,通过所述插座15上的第一侧板151、第二侧板153和第二连接结构12,所述插座15稳固的连接插头16,有效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分别间隔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52沿宽度方向的两端。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结构需要,选择将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在所述底板152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提升了所述插座15的使用范围,使得所述插座15具有多种结构样式,进而使得所述电路连接器10既满足了防松脱和接触不良功能,又有效的提升了所述电路连接器10的适用范围。
请参阅图1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分别间隔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52沿长度和宽度方向的两端。
可以理解,选择将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分别间隔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52沿长度和宽度方向的两端,即所述第一侧板151、所述第二侧板153与所述底板152共同围成一端开口的箱体,箱体的开口正对着插头16,使得当所述插头16插接所述插座15时,所述插座15形成对插头16的完全包覆,使得所述插座15通过长度和宽度方向均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所述插座15稳固连接所述插头16、,有效的防止所述插座15与插头16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请结合参阅图9和图1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51和第二侧板153背离所述底板152的端部。
可以理解,当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设置在端部时,所述插头16拔出所述插座15的过程中,所述插头16最后才脱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通过将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51和第二侧板153背离所述底板152的端部,使得所述插头16在完全拔出所述插座15之前,所述插头16始终保持与插座15上的第二连接结构12接触,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在所述插头16拔出过程中形成阻碍,进而有效的防止所述插头16与所述插座15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请结合参阅图1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16包括插头本体161和第二电连接部162;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开设于所述插头本体161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161的侧周面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处;当所述插头16插入所述插座15中时,所述插头本体161插接于所述第一侧板151、底板152和第二侧板153之间,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电连接。
可以理解,当所述插头16插入所述插座15中时,所述插头本体161被所述第一侧板151、底板152和第二侧板153包覆,使得所述插头本体161通过侧周面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稳定的卡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进而使得所述插头16与所述插座15形成稳固连接,有效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此时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形成稳定的电连接,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设置为电极柱17,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设置为与所述电极柱17对应的电极插孔18;所述电极柱17与所述电极插孔18插接。
可以理解,当所述插头16插入所述插座15中时,所述电极柱17插接所述电极插孔18,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形成稳定的电连接,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设置为电极柱17,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设置为与所述电极柱17对应的电极插孔18;所述电极柱17与所述电极插孔18插接。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将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设置为电极柱17,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设置为电极插孔18,当所述插头16插入所述插座15中时,所述电极柱17插接所述电极插孔18,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形成稳定的电连接,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同时又有效的提升了所述电路连接器10的适用范围。
请参阅图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弹性板。
可以理解,将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弹性板,使得用户插接插头16时,借助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的弹性作用,有效的减小插头16插接过程的阻力,使得所述电路连接器10满足力气小的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当所述插头16在插入插座15中时,所述插座15通过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的弹性作用,所述插座15施加弹力在插头16上,提升了所述插头16与所述插座15连接的牢靠性,进而有效的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有效的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板可选择弹性材料制作,例如:合金材料或橡胶;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特殊的合金阻力片结构,在金属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图中,金属材料受加载应力发生形变的过程,包括弹性阶段(ob段)、屈服阶段(bc段)、强化阶段(cd段)和局部变形阶段(de);金属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图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再赘述;依据合金阻力片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和不同年龄段的实测数据,选出了符合大众的插拔用力情况的合金阻力片,并依此制定了有关合金阻力片的应变曲线图。在曲线的A段之前,由于应力太小,即用户插接插头16的力不够,此时插头16将无法进入插座15,电路未导通,电子产品无法工作;在曲线的的A段之后,应力大小合适,即用户插接插头16的力满足要求,此时合金阻力片将产生足够的应变,保证插头16可以完全插入插座15之中,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62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54充分接触;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1和第二连接结构12形成稳定卡接,进一步的提升所述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的稳固性,有效的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图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矩形板或弧形板。
可以理解,将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矩形板或弧形板,使得所述插座15具有多种结构样式,例如圆柱性插座15或矩形插座15,提升了所述插座15的使用范围,进而使得所述电路连接器10既满足了防松脱和接触不良功能,又有效的提升了所述电路连接器10的适用范围。
请继续参阅图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弹性板;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矩形板或弧形板。
可以理解,将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弹性板,并且将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设置为矩形板或弧形板,使得所述插座15不仅具有多种结构样式,同时又能满足防松脱和接触不良功能,借助所述第一侧板151和所述第二侧板153的弹性作用,使得所述电路连接器10不仅满足力气小的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有效提升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的牢靠性,有效的防止插头16与插座15松脱,避免了插头16与插座15连接后的接触不良,使得所述电路连接器10兼顾美观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电路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上;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座上;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中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卡接。可以理解,通过在插头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在插座上设置第二连接结构,使得插头插入插座中时,插头与插座形成稳定的卡接,有效的防止插头与插座松脱,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插头与插座连接后的接触不良,提升了电路连接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卡接瞬间的震动,又能有效的提醒用户插头是否插接到位,进一步的有效避免插头与插座连接的松脱和接触不良,提升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路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上;
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座上;
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中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限位凸起,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限位凹槽;或,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限位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限位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起上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限位凹槽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槽壁和下槽壁;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下槽壁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上槽壁和下槽壁都设置为斜面或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接触面设置为弧面或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底板、第二侧板和第一电连接部;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间隔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沿长度和/或宽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相对的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第二电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侧周面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
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中时,所述插头本体插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为电极柱,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为与所述电极柱对应的电极插孔;或,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为电极柱,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为与所述电极柱对应的电极插孔;
所述电极柱与所述电极插孔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为弹性板;和/或,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为矩形板或弧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13333.0U CN215732509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一种电路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13333.0U CN215732509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一种电路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32509U true CN215732509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8001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13333.0U Active CN215732509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一种电路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32509U (zh) |
-
2021
- 2021-09-13 CN CN202122213333.0U patent/CN2157325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812347Y (zh) | 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 | |
CN215732509U (zh) | 一种电路连接器 | |
CN217036186U (zh) | 可更换式采集线束的对插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模组 | |
CN211530324U (zh) | 一种防插头脱离的墙壁插座 | |
CN214013334U (zh) | 一种电气设备试验辅助接线装置 | |
CN203339365U (zh) | 一种插接器簧片防退结构 | |
CN213692506U (zh) | 一种连接器插座 | |
CN201383570Y (zh) | 具有防护围栏的板对板插座 | |
CN20663998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806021U (zh) | 导电端子及使用其的压接式线对板连接器 | |
CN221009391U (zh) | 一种强锁定插座 | |
CN214379108U (zh) | 一种高效电源线 | |
CN218731871U (zh) | 一种连接端子、电动车控制器及电动车 | |
CN219717402U (zh) | 一种锂电池公母头 | |
CN217405777U (zh) | 一种带保险的电源插座 | |
CN217009617U (zh) | 一种充电桩用可热插拔大电流连接器 | |
CN109004474B (zh) | 带检测插孔模块的品字形电池插座 | |
CN221596805U (zh) | 一种带连接套的插头 | |
CN219937407U (zh) | 一种新式错位插排 | |
CN210723456U (zh) | 双并线连接头 | |
CN209896306U (zh) | 一种a母沉板 | |
CN212342899U (zh) | 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 | |
CN216214256U (zh) | 一种pdu插座内芯插套安装装置 | |
CN218997182U (zh) | 一种可正反拔插的Type-A公头 | |
CN221041604U (zh) | 一种插座母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