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9643U - 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9643U
CN215689643U CN202120057531.XU CN202120057531U CN215689643U CN 215689643 U CN215689643 U CN 215689643U CN 202120057531 U CN202120057531 U CN 202120057531U CN 215689643 U CN215689643 U CN 215689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adjusting
head
massaged
massag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75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黄利兴
苏昭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575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9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9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9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中间支架具有腔室;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在中间支架上,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部件和传动组件,调节部件伸出于中间支架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传动组件的朝向调节部件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调节部件的第一端;按摩头,按摩头与传动组件的背离调节部件的一侧连接,按摩头具有按摩面,调节部件沿靠近和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可移动,并在靠近和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上,带动传动组件相对中间支架移动,进而带动按摩头相对中间支架移动时调节按摩面凸出于中间支架靠近人体一侧的距离。本申请提供的按摩仪可以使得按摩头能够更好的与待按摩部位相贴合,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Description

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摩仪。
背景技术
按摩仪是一种可用于对人体进行按摩的按摩设备。
现有技术中,按摩仪通常包括中间支架和按摩头,其中,按摩头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上。然而,由于按摩头是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上的,这就导致当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上时,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不能灵活的调节,进而导致按摩仪的按摩头出现不能很好的与待按摩部位贴合的情况,使得按摩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摩仪,其能够解决按摩头不能很好的与待按摩部位贴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摩仪,包括:
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具有腔室;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架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部件和传动组件,所述调节部件伸出于所述中间支架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所述传动组件的朝向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
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背离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连接,所述按摩头具有按摩面,所述调节部件沿靠近和远离所述待按摩部位的方向可移动,并在靠近和远离所述待按摩部位的方向上,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相对所述中间支架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按摩头相对所述中间支架移动时调节所述按摩面凸出于所述中间支架靠近人体一侧的距离,以调节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
可选地,所述中间支架包括靠近所述待按摩部位的内壳和远离所述待按摩部位的外壳组件,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组件围合形成所述腔室,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孔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组件的朝向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二端露在所述腔室之外,所述按摩头位于所述安装孔中;
所述调节部件用于沿所述调节孔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相对所述中间支架移动。
可选地,所述外壳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围合形成所述腔室;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腔室中且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和/或所述内壳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及所述调节孔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组件的朝向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调节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调节孔中。
可选地,所述调节部件包括:
旋钮头,所述旋钮头位于所述腔室之外;以及,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旋钮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调节孔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组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外螺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调节孔的内螺纹上。
可选地,所述旋钮头为圆柱形旋钮头。
可选地,所述旋钮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朝向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以及,
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基板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中间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基板的朝向所述按摩头组件的一侧和/或所述中间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筒中。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的朝向所述按摩头组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按摩头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
多个第二弹性元件;
多个第二导向筒,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按摩头朝向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筒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向筒中。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套在所述调节部件上,且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位于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调节部件对应一个按摩头;
或者,
所述调节部件对应多个按摩头。
可选地,所述按摩仪为颈部按摩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调节部件沿靠近和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可移动,而传动组件的朝向调节部件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调节部件的第一端,因此,当调节部件沿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时,可以带动传动组件相对中间支架移动。在调节部件可以带动传动组件相对中间支架移动的情况下,由于按摩头与传动组件的背离调节部件的一侧连接,因此,调节部件可以调节按摩面凸出于中间支架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距离。这样,当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上时,可以通过使得调节部件沿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来调节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另外,由于调节部件伸出于中间支架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因此,一方面,当按摩仪佩戴至待按摩部位时,调节部件与待按摩部位之间将不会发生干涉,便于用户通过调节部件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另一方面,在通过调节部件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的过程中,用户的施力方向将是朝向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因此,会使得按摩头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按摩仪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的按摩仪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间支架;2-调节结构;3-按摩头;
10-腔室;11-内壳;12-外壳组件;21-调节部件;22-传动组件;31-基板;32-第一弹性元件;33-第一导向筒;34-弹性件;35-第三弹性元件;
111-安装孔;121-调节孔;122-外壳;123-固定板;211-旋钮头;212-连接杆;341-第二弹性元件;342-第二导向筒;
2111-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按摩仪是一种可用于对人体进行按摩的按摩设备。现有技术中,按摩仪通常包括中间支架和按摩头,其中,按摩头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上。然而,由于按摩头是直接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上的,这就导致当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上时,按摩头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不能灵活的调节,进而导致按摩头不能很好的与待按摩部位贴合,影响按摩效果。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按摩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按摩仪的分解图。参见图1及图2,该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1、调节机构2,以及按摩头3。
其中,中间支架1具有腔室10,调节机构2设置在中间支架1上;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部件21和传动组件22;调节部件21伸出于中间支架1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传动组件22的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按摩头3与传动组件22的背离调节部件21的一侧连接。按摩头3具有按摩面,调节部件21沿靠近和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可移动,并在靠近和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上,带动传动组件22相对中间支架1移动,进而带动按摩头3相对相对中间支架1移动时调节按摩面凸出于中间支架1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距离,以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调节部件21沿靠近和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可移动,而传动组件22的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即图2中传动组件22的上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因此,当调节部件21沿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时,可以带动传动组件22相对中间支架1移动。在调节部件21可以带动传动组件22相对中间支架1移动的情况下,由于按摩头3与传动组件22的背离调节部件21的一侧(即图2中传动组件22的下侧)连接,因此,调节部件21可以调节按摩面凸出于中间支架1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距离。这样,当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上时,可以通过使得调节部件21沿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来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另外,由于调节部件21伸出于中间支架1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因此,一方面,当按摩仪佩戴至待按摩部位时,调节部件21与待按摩部位之间将不会发生干涉,便于用户通过调节部件21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另一方面,在通过调节部件21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的过程中,用户的施力方向将是朝向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因此,会使得按摩头3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
其中,上述调节部件21用于沿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是在该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的情况下而言的。另外,下文中所涉及到的以待按摩部位为参考对象,关于各零部件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描述,也均是基于按摩仪佩带至待按摩部位的情况下而言的,下文中对此将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部件2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中间支架1上,也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插接在中间支架1上,只需调节部件21能够沿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来回移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调节部件21在中间支架1上的设置方式不作限定。另外,传动组件22的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可以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只需调节部件21沿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来回移动时,能够带动传动组件22在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上相对中间支架1来回移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传动组件22的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与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作限定。按摩头3与传动组件22的背离调节部件21的一侧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按摩头3与传动组件22的背离调节部件21一侧的连接方式也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部件21对应一个按摩头3。当调节部件21对应一个按摩头3时,通过调节部件21可以调节单独的一个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使得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的事宜变得灵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部件21对应多个按摩头3。当调节部件21对应多个按摩头3时,通过调节部件21可以同时调节多个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使得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的事宜变得更加的高效。
也即是,上述按摩头3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2个、3个等(图1中按摩头3的数量为2),本申请实施例对按摩头3的数量不作限定。
接下来,本申请实施例将以上述按摩仪为颈部按摩仪为例,结合实际使用场景,对上述按摩仪作更详细的说明。
示例性地,当按摩仪为颈部按摩仪时,上述待按摩部位即为人的颈部,此时,假设用户想通过颈部按摩仪按摩自己的颈部,那么首先,用户可以将颈部按摩仪佩带至自己的颈部上,此时,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假设按摩头3与颈部没有很好的贴合,具体表现为按摩头3和颈部之间出现了缝隙,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手动调节调节部件21,使得传动组件22沿靠近颈部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按摩头3沿着靠近颈部的方向移动,直至按摩头3和颈部之间没有缝隙,此时,即可使得按摩头3与颈部很好的贴合,提升按摩效果。
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假设按摩头3与颈部没有很好的贴合,具体表现为按摩头3和颈部贴合的太紧,使得用户感到疼痛,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手动调节调节部件21,使得传动组件22沿远离颈部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按摩头3沿着远离颈部的方向移动,直至按摩头3和颈部之间的距离合适,使得用户不再感到疼痛,此时,即可使得按摩头3与颈部很好的贴合,提升按摩效果。
通过上述实际应用场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摩仪,由于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按摩头直接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架1上,导致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不能灵活调节的按摩仪来说,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3,中间支架1包括靠近待按摩部位的内壳11和远离待按摩部位的外壳组件12,内壳11和外壳组件12围合形成腔室10,内壳11上设置有安装孔111,外壳组件12上设置有调节孔121;传动组件22位于腔室10中,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穿过调节孔121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22的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调节部件21的第二端露在腔室10之外,按摩头3位于安装孔111中;调节部件21用于沿调节孔121的轴向移动,带动传动组件22相对中间支架1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中间支架1包括内壳11和外壳组件12,内壳11和外壳组件12围合形成腔室10,且传动组件22位于腔室10中,换句话说,传动组件22被内壳11和外壳组件12所包围,因此,可以使得该按摩仪从外观上看更加的整洁。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用户通过调节部件21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时,可以手持露在腔室10之外的调节部件21的第二端,通过调节部件21的第二端使得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移动,由于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穿过调节孔121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22的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因此,当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移动时,可以带动传动组件22相对中间支架1移动,进而带动按摩头3沿安装孔111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也即是,实现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使得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很好的贴合,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其中,安装孔111的形状可以为与按摩头3的形状相匹配、大小可以与按摩头3的大小相适配,也即是,按摩头3刚好能够插入安装孔111中且可以沿着安装孔111的轴向来回移动。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按摩头3更好的沿安装孔111的轴向来回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灰尘通过按摩头3与安装孔11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腔室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3,外壳组件12包括:外壳122和固定板123。其中,外壳122与内壳11围合形成腔室10;固定板123位于腔室10中且固定板123固定在外壳122和/或内壳11上(图3中固定板123固定在外壳122上),固定板123上设置有调节孔121,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依次穿过外壳122及调节孔121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22的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
当外壳组件12包括外壳122和固定板123时,可以将调节孔121设置在固定板123上,这样,就避免了需将调节孔121直接设置在外壳122上的情况。由上文中的描述可知,调节部件21用于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来回移动,因此,通过将调节孔121设置在固定板123上,可以避免由于调节孔121设置在外壳122上、且调节部件21需沿着调节孔121的轴向来回移动使得外壳122受损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部件21可转动地连接在调节孔121中。也就是说,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方向的来回移动,是通过调节部件21相对于调节孔121的转动来实现的。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调节部件21的来回移动操作较为便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节部件21与调节孔12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既可以是二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二者之间通过铰接连接的方式进行可转动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调节部件21包括:旋钮头211及连接杆212。其中,旋钮头211位于腔室10之外;连接杆212的第一端与旋钮头211连接,连接杆212的第二端穿过调节孔121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22的一侧。
这样,在需要使得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移动时,用户可以通过旋拧旋钮头211来带动连接杆212沿调节孔121的轴向移动,进而实现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移动的目的,非常的方便快捷。
其中,当调节部件21与调节孔12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可转动地连接时,连接杆212设置有外螺纹,调节孔121设置有内螺纹,连接杆212通过外螺纹可转动地连接在调节孔121的内螺纹上,进而实现将连接杆212可转动地连接在调节孔121中。通过在连接杆212设置外螺纹、调节孔121设置内螺纹,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将连接杆212可转动地连接在调节孔121中,制作成本低。
另外,在连接杆212设置有外螺纹、调节孔121设置有内螺纹的情况下,在需要实现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来回移动时,显而易见地,用户可以通过手握持旋钮头211、并转动旋钮头211来实现。为了便于用户握持在旋钮头211上,参见图5,旋钮头211为圆柱形旋钮头,旋钮头2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2111。通过设置防滑凸起2111,可以避免用户的手部和旋钮头211之间出现相对滑动的情况。通过将旋钮头211设置为圆柱形旋钮头,由于圆柱形旋钮头的外表面是有弧度的,因此,可以避免旋钮头211和用户的手部发生相撞的现象时,将用户的手部撞破的情况发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部件21包括插杆和插拔头,其中,插拔头固定在插杆的第一端,插杆的第二端插接在调节孔121中,且插杆的外壁和调节孔121的内壁紧密的接触,形成类似阻尼插接的效果,这样,在需要实现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来回移动的目的时,用户可以手握持在插拔头上,通过沿着调节孔121的轴向来回插拔插拔头,即可实现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来回移动的目的。
当然,调节部件21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结构,只需能够实现调节部件21可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来回移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调节部件21的结构不作限定。
接下来,本申请实施例将对传动组件22作详细地解释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传动组件22包括:基板31及第一弹性元件32。其中,基板31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第一弹性元件32的第一端连接在基板31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第一弹性元件32的第二端连接在中间支架1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需要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时,用户可以首先使得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方向移动,由于基板31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因此,在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方向来回移动时,可以带动基板31沿靠近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或者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并且在基板31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抵接在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的情况下,当基板31沿靠近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弹性元件32的第一端连接在基板31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第一弹性元件32的第二端连接在中间支架1上,因此,可以使得第一弹性元件32被压缩,从而实现按摩头3朝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变小。
当需实现基板31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时,只需将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的轴向朝远离基板31的方向移动,使得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与基板31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脱离,此时,在第一弹性元件32的弹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基板31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元件32复原,进而实现按摩头3朝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变大。
在基板31朝向调节部件21的一侧可旋转地连接在调节部件21的第一端的情况下,在调节部件21沿调节孔121转动,进而实现沿调节孔121的轴向移动时,基板31在调节部件21的转动方向上可以保持静止,只跟随着调节部件21在调节孔121的轴向移动,如此,同样可以实现带动按摩头3朝靠近或者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使得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距离变小或者变大。
其中,第一弹性元件32的第一端可以通过胶水粘结的方式连接在基板31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基板31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弹性元件32的第二端可以通过胶水粘结的方式连接在中间支架1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中间支架1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上述第一弹性元件32可以为弹簧或者其他任意跟弹簧功能类似的弹性元件,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弹性元件32不作限定。第一弹性元件32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2个、3个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弹性元件32的数量也不作限定。
为了避免基板31沿靠近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弹性元件32被压缩的过程中,第一弹性元件32被“压歪”,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筒33,第一弹性元件32位于第一导向筒33中。这样,在第一导向筒33的导向作用下,可以避免第一弹性元件32被“压歪”的情况发生。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导向筒33设置在中间支架1上,或者,在中间支架1上和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导向筒33等,只需能够起到避免第一弹性元件32被“压歪”的情况发生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弹性元件32的设置方式不作限定。
为了使得按摩头3实现“浮动”连接在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使得按摩头3可以更好的与待按摩部位相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传动组件22还包括:弹性件34,弹性件34的一端与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连接,弹性件34的另一端与按摩头3连接。如此,通过在按摩头3与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之间设置弹性件34,可以使得按摩头3“浮动”连接在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上,因而可以使得按摩头3更好的与待按摩部位相贴合,进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3,弹性件34包括:多个第二弹性元件341和多个第二导向筒342。其中,多个第二导向筒342设置在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第二弹性元件341与第二导向筒342一一对应,第二弹性元件341位于对应的第二导向筒342中。
当弹性件34包括多个第二弹性元件341时,每个第二弹性元件341的第一端均可以与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连接,每个第二弹性元件341的第二端均可以与按摩头3连接,也即是,按摩头3实现“浮动”连接在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是通过多个第二弹性元件341来实现的,当第二弹性元件341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将多个第二弹性元件341分别连接在按摩头3的多个不同位置上,使得按摩头3在第二弹性元件341的轴向方向上的受力较为均匀,进而可以使得按摩头3更稳定的实现“浮动”连接在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
其中,第二弹性元件341的数量可以为2个(图2中第二弹性元件341的数量为2个),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弹性元件341的数量不作限定。另外,第二弹性元件341可以为弹簧或者其他任意能够使得按摩头3实现“浮动”连接在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组件的一侧的元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弹性元件341的数量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导向筒342,并将对应的第二弹性元件341设置在其中,可以避免第二弹性元件341被“压歪”的情况发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多个第二导向筒342设置在按摩头3朝向基板31的内表面上,或者,在按摩头3朝向基板31的内表面上和基板31的朝向按摩头3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筒342,无论上述何种设置方式,只需能够起到避免第二弹性元件341被“压歪”的情况发生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导向筒342的设置方式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按摩头3的数量为2个时,弹性件34的数量也为2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基板31受力较为均匀,第一弹性元件32可以设置在基板31的中间位置,2个弹性件34可以分别设置在基板31的两端,这样,可以使得基板31在沿靠近或者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运行的更加的平稳。
为了在第一弹性元件32复原时,在第一弹性元件32的弹力作用下,基板31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移动的较平稳,也为了避免基板31在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基板31与外壳组件12相撞,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传动组件22还包括:第三弹性元件35,第三弹性元件35套在调节部件21上,且第三弹性元件35位于中间支架1与传动组件22之间。这样,在传动组件22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三弹性元件35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因此,可以使得传动组件22沿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移动的较平稳。另外,由于第三弹性元件35位于中间支架1与传动组件22之间,因此,也可以避免中间支架1与传动组件22相撞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按摩仪可以为颈部按摩仪,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按摩仪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成腿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或肩部按摩仪等,并使中间支架1的形状适配于用户待按摩部位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通过使得调节部件21沿靠近或远离待按摩部位的方向移动,来调节按摩头3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从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另外,由于调节部件21伸出于中间支架1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因此,一方面,当按摩仪佩戴至待按摩部位时,调节部件21与待按摩部位之间将不会发生干涉,便于用户通过调节部件21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另一方面,在通过调节部件21调节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的过程中,用户的施力方向将是朝向靠近待按摩部位一侧的,因此,会使得按摩头3的按摩面与待按摩部位之间贴合的更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按摩仪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位。

Claims (15)

1.一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具有腔室;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架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部件和传动组件,所述调节部件伸出于所述中间支架的背离待按摩部位的一侧,所述传动组件的朝向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
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背离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连接,所述按摩头具有按摩面,所述调节部件沿靠近和远离所述待按摩部位的方向可移动,并在靠近和远离所述待按摩部位的方向上,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相对所述中间支架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按摩头相对所述中间支架移动时调节所述按摩面凸出于所述中间支架靠近人体一侧的距离,以调节所述按摩头与所述待按摩部位之间的贴合松紧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包括靠近所述待按摩部位的内壳和远离所述待按摩部位的外壳组件,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组件围合形成所述腔室,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孔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组件的朝向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二端露在所述腔室之外,所述按摩头位于所述安装孔中;
所述调节部件用于沿所述调节孔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相对所述中间支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围合形成所述腔室;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腔室中且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和/或所述内壳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及所述调节孔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组件的朝向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调节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
旋钮头,所述旋钮头位于所述腔室之外;以及,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旋钮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调节孔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组件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外螺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调节孔的内螺纹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头为圆柱形旋钮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朝向所述调节部件的一侧抵接或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部件的第一端;以及,
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基板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中间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朝向所述按摩头组件的一侧和/或所述中间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筒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的朝向所述按摩头组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按摩头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
多个第二弹性元件;
多个第二导向筒,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朝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和/或,设置在所述按摩头朝向所述基板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筒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向筒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套在所述调节部件上,且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位于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对应一个所述按摩头;
或者,
所述调节部件对应多个所述按摩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仪为颈部按摩仪。
CN202120057531.XU 2021-01-11 2021-01-11 按摩仪 Active CN215689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7531.XU CN215689643U (zh) 2021-01-11 2021-01-11 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7531.XU CN215689643U (zh) 2021-01-11 2021-01-11 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9643U true CN215689643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8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7531.XU Active CN215689643U (zh) 2021-01-11 2021-01-11 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9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4226B (zh) 颈部按摩仪
KR20200002267U (ko) 경부 안마기
US6332873B1 (en) Hand-held massaging apparatus
EP0436719A1 (en) Electric massager
US11554073B1 (en) Double-headed cross-reciprocating-swinging massage apparatus
JPH07535A (ja) 受動的身体訓練用ポータブル・ベルト装置の電極を支持し位置を調節するための支持体
WO2013141516A1 (ko) 피부 관리 기기
CN106726434B (zh) 一种按摩装置
CN201304066Y (zh) 一种可同时按摩人体颈部肌肉及肩部肌肉的按摩器机芯
CN215689643U (zh) 按摩仪
KR20090128807A (ko) 이미용 소형 마사지기
CN209916626U (zh) 可折叠和拉伸的颈部按摩仪
CN215900315U (zh) 一种按摩头方向调节装置
CN210750229U (zh) 多功能头部按摩梳
CN220546403U (zh) 一种按摩机构及眼部按摩仪
CN212235266U (zh) 一种改进型吸附式按摩仪
CN219595164U (zh) 一种按摩头机构及眼部按摩器
US11806306B1 (en) Surround pinch-kneading massager
CN218792985U (zh) 一种肩颈按摩仪
CN211067866U (zh) 颈部按摩器
CN219538818U (zh) 揉夹按摩机芯
CN110279568A (zh) 一种按摩器和按摩椅
CN213884171U (zh) 一种筋膜枪
CN215840291U (zh) 按摩仪
CN219558004U (zh) 按摩机构和肩颈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