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9237U -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9237U
CN215689237U CN202121819800.8U CN202121819800U CN215689237U CN 215689237 U CN215689237 U CN 215689237U CN 202121819800 U CN202121819800 U CN 202121819800U CN 215689237 U CN215689237 U CN 215689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ear
rehabilit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198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198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9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9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9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包括康复床,康复床的上方设置有垫板,垫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滑块的顶部安装有康复训练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转柄、限位杆、限位孔和弹簧,患者需要使用到垫板时,医务人员可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后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转动后从而将垫板升起,随后再通过将限位杆从限位孔内拉出并转动转柄,此时限位杆将拉伸弹簧,从而使得转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垫板转动,从而对垫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适用于患者。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它是一门研究小儿-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
但是现有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在康复床上进行进食或者需要使用到垫板时,需要医务人员将康复床两侧的围挡升起再将垫板放置于围挡上,使得对垫板的拿放十分的繁琐,并且现有的垫板难以对角度进行调节,只能够将垫板水平放置在围挡上,适用性较低;同时,现有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患者也只是简单的平躺在康复床上,活动范围较小,导致康复效果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在康复床上进行进食或者需要使用到垫板时,需要医务人员将康复床两侧的围挡升起再将垫板放置于围挡上,使得对垫板的拿放十分的繁琐,并且现有的垫板难以对角度进行调节,只能够将垫板水平放置在围挡上,适用性较低;同时,现有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患者也只是简单的平躺在康复床上,活动范围较小,导致康复效果较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包括康复床,所述康复床的上方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安装有康复训练板;
所述康复训练板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康复训练板的长度小于垫板的长度;
患者可通过将手或者脚放置在康复训练板上活动进行康复训练。
优选的,所述垫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康复训练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且所述放置槽呈弧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康复床的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康复床的底部贯穿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通过第二转轴与连接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孔均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安装有转柄,所述转柄的一端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有延伸至限位孔内部的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康复床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康复床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前挡板,所述康复床的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后挡板,所述前挡板与康复床之间设置有头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患者需要使用到垫板时,医务人员可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从而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后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转动后从而将垫板升起,随后再通过将限位杆从限位孔内拉出并转动转柄,此时限位杆将拉伸弹簧,从而使得转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垫板转动,从而对垫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适用于患者,随后将限位杆松开,弹簧在受到拉伸后恢复弹性从而拉动限位杆插入限位孔内以对垫板进行限位,并且患者可活动手脚,使得手脚带动康复训练板滑动,康复训练板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方便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省力,康复效果较佳。
1、通过设置转柄、限位杆、限位孔和弹簧,患者需要使用到垫板时,医务人员可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从而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后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转动后从而将垫板升起,随后再通过将限位杆从限位孔内拉出并转动转柄,此时限位杆将拉伸弹簧,从而使得转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垫板转动,从而对垫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适用于患者,随后将限位杆松开,弹簧在受到拉伸后恢复弹性从而拉动限位杆插入限位孔内以对垫板进行限位。
2、通过设置康复训练板、滑槽、滑块和放置槽,患者通过将手或者脚放置在放置槽内,并且通过对垫板的角度进行调整后,以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以避免患者直接将手脚放置在垫板上滑动而难以移动,随后患者便可活动手脚,使得手脚带动康复训练板滑动,康复训练板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方便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省力,康复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康复训练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康复床;101、支撑腿;102、防滑垫;2、后挡板;3、前挡板;4、头枕;5、第一转轴;501、第一齿轮;6、连接板;601、限位孔;7、第二转轴;8、垫板;801、凹槽;802、滑槽;9、康复训练板;901、放置槽;902、滑块;10、电机;1001、第二齿轮;11、转柄;12、限位杆;120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包括康复床1,康复床1的上方设置有垫板8,以便于患者使用垫板8,垫板8的顶部开设有滑槽802,滑槽802的内部设置有滑块902,滑块902的顶部安装有康复训练板9,使得患者可活动手脚,手脚带动康复训练板9滑动,康复训练板9带动滑块902在滑槽802内滑动,从而方便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省力,康复效果较佳。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3,通过在垫板8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801,使得患者可将相关康复物品放置在凹槽801内,方便患者进行拿放,并且康复训练板9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901,使得患者可将手脚放置于放置槽901内,并且方便患者的手脚带动康复训练板9进行活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2,患者需要使用到垫板8时,通过康复床1的底部安装有电机10,医务人员可通过启动电机10,电机10带动第二齿轮1001转动,由于第一齿轮501与第二齿轮1001相啮合,从而使得第二齿轮1001带动第一齿轮501转动,第一齿轮501转动后带动第一转轴5转动,第一转轴5带动连接板6转动,连接板6转动后从而将垫板8升起。
具体的,请参阅图1,使得患者在使用到垫板8时,由于垫板8通过第二转轴7与连接板6转动连接,第二齿轮1001带动垫板8转动,从而对垫板8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适用于患者,从而对垫板8的角度进行调整。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4,连接板6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601,通过将限位杆12从限位孔601内拉出并转动转柄11,此时限位杆12将拉伸弹簧1201,从而使得转柄11带动第二齿轮1001转动,第二齿轮1001带动垫板8转动,从而对垫板8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适用于患者,随后将限位杆12松开,弹簧1201在受到拉伸后恢复弹性从而拉动限位杆12插入限位孔601内以对垫板8进行限位。
具体的,请参阅图1,康复床1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支撑腿101,支撑腿10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102,以提高康复床1的稳定性,康复床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前挡板3,以便于通过前挡板3和后挡板2对患者进行防护。
工作原理:首先,患者需要使用到垫板8时,医务人员可通过启动电机10,电机10带动第二齿轮1001转动,由于第一齿轮501与第二齿轮1001相啮合,从而使得第二齿轮1001带动第一齿轮501转动,第一齿轮501转动后带动第一转轴5转动,第一转轴5带动连接板6转动,连接板6转动后从而将垫板8升起,随后再通过将限位杆12从限位孔601内拉出并转动转柄11,此时限位杆12将拉伸弹簧1201,从而使得转柄11带动第二齿轮1001转动,第二齿轮1001带动垫板8转动,从而对垫板8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适用于患者,随后将限位杆12松开,弹簧1201在受到拉伸后恢复弹性从而拉动限位杆12插入限位孔601内以对垫板8进行限位,同时,患者可通过将手或者脚放置在放置槽901内,并且通过对垫板8的角度进行调整后,以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以避免患者直接将手脚放置在垫板8上滑动而难以移动,随后患者便可活动手脚,使得手脚带动康复训练板9滑动,康复训练板9带动滑块902在滑槽802内滑动,从而方便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省力,康复效果较佳。

Claims (6)

1.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包括康复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床(1)的上方设置有垫板(8),所述垫板(8)的顶部开设有滑槽(802),所述滑槽(802)的内部设置有滑块(902),所述滑块(902)的顶部安装有康复训练板(9);
所述康复训练板(9)通过滑块(902)与滑槽(802)滑动连接,且所述康复训练板(9)的长度小于垫板(8)的长度;
患者可通过将手或者脚放置在康复训练板(9)上活动进行康复训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8)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801),所述康复训练板(9)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901),且所述放置槽(901)呈弧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床(1)的底部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齿轮(1001),所述康复床(1)的底部贯穿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齿轮(501),所述第一齿轮(501)与第二齿轮(1001)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5)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之间安装有第二转轴(7),所述第二转轴(7)的外表面安装有垫板(8),所述垫板(8)通过第二转轴(7)与连接板(6)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601),所述限位孔(601)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孔(601)均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所述第二转轴(7)的一端安装有转柄(11),所述转柄(11)的一端安装有弹簧(1201),所述弹簧(1201)的一端安装有延伸至限位孔(601)内部的限位杆(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床(1)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支撑腿(101),所述支撑腿(10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102),所述康复床(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前挡板(3),所述康复床(1)的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后挡板(2),所述前挡板(3)与康复床(1)之间设置有头枕(4)。
CN202121819800.8U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Active CN215689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9800.8U CN215689237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9800.8U CN215689237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9237U true CN215689237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3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19800.8U Active CN215689237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9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0433B (zh) 一种便于病人使用带有按摩功能的病床
CN209220750U (zh) 一种护理用病人术后辅助起身及肢体功能锻炼装置
CN109224384A (zh) 一种腿部恢复锻炼装置
CN202179597U (zh) 一种妇科床
CN215689237U (zh) 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
CN111631932B (zh) 一种儿科用的腹部按摩康复装置
CN209108540U (zh) 一种多功能肩袖损伤训练器
CN215021688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装置
CN213406887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训练按摩装置
CN208851970U (zh) 一种坐浴椅
CN201643549U (zh) 卧床病人下肢康复训练器
CN211536223U (zh) 盆底治疗探头固定架
CN220778499U (zh) 一种颈椎牵引治疗仪
CN210542320U (zh) 一种医用心血管护理位姿调整支架
CN212631113U (zh) 一种腿部护理支撑装置
CN110623812A (zh) 一种糖尿病下肢康复治疗仪
CN219439771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医疗床
CN217091965U (zh) 一种老年病科护理用肩周炎恢复训练架
CN214763131U (zh) 一种小儿护理腿部康复锻炼装置
CN209204552U (zh) 一种基于血流动力学的脑中风康复训练器
CN219579706U (zh) 一种医学护理用辅助按摩设备
CN215021006U (zh) 一种辅助起身装置
CN213526319U (zh) 一种产妇护理按摩装置
CN219579280U (zh) 一种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
CN22104539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腿部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