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3618U -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3618U
CN215683618U CN202122021489.9U CN202122021489U CN215683618U CN 215683618 U CN215683618 U CN 215683618U CN 202122021489 U CN202122021489 U CN 202122021489U CN 215683618 U CN215683618 U CN 215683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pot
double
layer
chrysanthe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14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富
李永
王诗慧
吴晗
李玉舒
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21220214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3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3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3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包括外盆体,所述外盆体的底端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渗水孔,还包括内盆体,所述内盆体,用于增加花盆主体的容积,所述内盆体插接于外盆体的内部,所述内盆体为空心圆台形状,所述外盆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内盆体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所述内盆体的上端部表面等距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第二出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内盆体,能够增加花盆主体的容积,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花苗的生长不断地向内盆体中加入土壤或基质,不需要对花苗进行移栽,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盆体的上端部表面设置多组第二出水孔,能够提高水下渗的速度,有效的避免花苗容易被淹死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菊花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背景技术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130950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花盆,通过在花盆主体的周向以及花盆底座上均设置有渗水孔,通过在能够有效地实现花盆内的土壤进行通风散气的作用,而且方便浇水过多的情况下过多的液体从花盆底部流出。
上述花盆在使用时,水下渗速度慢,如遇连阴雨天气或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容易造成盆中积水,从而会淹没盆中尚小的花苗,导致花苗生长不良乃至死亡,同时上述花盆的容积是固定的,不能根据花苗的生长不断地向盆中加入土壤或基质,不便使用,针对这一问题,现在提供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包括外盆体,所述外盆体的底端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渗水孔,还包括内盆体;
所述内盆体,用于增加花盆主体的容积,所述内盆体插接于外盆体的内部,所述内盆体为空心圆台形状,所述外盆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内盆体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所述内盆体的上端部表面等距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第二出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于外盆体内壁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内盆体的底端固定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块,所述卡块插接于卡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盆体的下端部表面等距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第一出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盆体的上端外侧设有便于对外盆体进行拿取的第一盆沿,所述内盆体的上端外侧设有便于对内盆体进行拿取的第二盆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出水孔与所述第二出水孔的内部均固定有用于过滤的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盆体的底端固定有三组用于对外盆体进行支撑的支脚,所述支脚的表面设有贯穿支脚设置的排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盆体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多余水分的托盘,所述支脚位于所述托盘的内部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内盆体,能够增加花盆主体的容积,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花苗的生长不断地向内盆体中加入土壤或基质,不需要对花苗进行移栽,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盆体的上端部表面设置多组第二出水孔,当内盆体中积水时,水分可以通过第二出水孔流出,避免了传统的花盆仅仅在花盆的底端设置排水口,造成水下渗速度慢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出水孔、第一出水孔、渗水孔能够提高水下渗的速度,有效的避免花苗容易被淹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支脚,不仅便于对外盆体进行支撑,同时还能使得外盆体与地面之间存在缝隙,这样设置便于空气流动,更加有益于花苗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托盘,使得外盆体与内盆体内部多余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渗水孔流至托盘的内部,有效的避免水分外流影响美观,同时托盘内部多余的水分还能够在花苗需要浇水时重复利用,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盆沿,便于对内盆体进行拿取,通过设有第一盆沿,便于对外盆体进行拿取,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便于搬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出水孔与第二出水孔的内部设置滤网,能够对外盆体与内盆体内部的土壤或基质起到阻挡的作用,有效的避免外盆体与内盆体内部的土壤或基质随多余的水分流出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盆体;2、内盆体;3、第一盆沿;4、第二盆沿;5、第一出水孔;6、第二出水孔;7、渗水孔;8、滤网;9、支脚;10、托盘;11、安装架;12、卡槽;13、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包括外盆体1,所述外盆体1的底端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渗水孔7,还包括内盆体2;
所述内盆体2,用于增加花盆主体的容积,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花苗的生长不断地向内盆体2中加入土壤或基质,不需要对花苗进行移栽,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所述内盆体2插接于外盆体1的内部,所述内盆体2为空心圆台形状,所述外盆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内盆体2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所述内盆体2的上端部表面等距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第二出水孔6,当内盆体2中积水时,水分可以通过第二出水孔6流出,避免了传统的花盆仅仅在花盆的底端设置排水口,造成水下渗速度慢的情况。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于外盆体1内壁的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的上表面设有卡槽12,所述内盆体2的底端固定有与卡槽12相匹配的卡块13,所述卡块13插接于卡槽12的内部,使用时,通过将内盆体2放入外盆体1的内部,使得卡块13能够卡入卡槽12内部,从而能够对内盆体2进行快速的安装。
所述外盆体1的下端部表面等距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第一出水孔5,进一步提高水下渗的速度。
所述外盆体1的上端外侧设有便于对外盆体1进行拿取的第一盆沿3,所述内盆体2的上端外侧设有便于对内盆体2进行拿取的第二盆沿4,通过设置第二盆沿4,便于对内盆体2进行拿取,通过设有第一盆沿3,便于对外盆体1进行拿取,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便于搬运。
所述第一出水孔5与所述第二出水孔6的内部均固定有用于过滤的滤网8,滤网8的设置,能够对外盆体1与内盆体2内部的土壤或基质起到阻挡的作用,有效的避免外盆体1与内盆体2内部的土壤或基质随多余的水分流出的情况发生。
所述外盆体1的底端固定有三组用于对外盆体1进行支撑的支脚9,所述支脚9的表面设有贯穿支脚9设置的排水孔,排水孔的设置更加有利于菊花的生长,通过设有支脚9,不仅便于对外盆体1进行支撑,同时还能使得外盆体1与地面之间存在缝隙,这样设置便于空气流动,更加有益于花苗的生长。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5,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所述外盆体1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多余水分的托盘10,所述支脚9位于所述托盘10的内部上方,通过设置托盘10,使得外盆体1与内盆体2内部多余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水孔5、第二出水孔6、渗水孔7流至托盘10的内部,有效的避免水分外流影响美观,同时托盘10内部多余的水分还能够在花苗需要浇水时重复利用,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需要增加花盆本体的容积时,通过将内盆体2放入外盆体1的内部,使得卡块13能够卡入卡槽12内部,从而能够对内盆体2进行快速的安装,随后可对内盆体2的内部填充土壤或基质,当内盆体2中积水时,多余的水分会通过第一出水孔5、第二出水孔6、渗水孔7排出,提高水下渗的速度,有效的避免花苗容易被淹死的情况发生,便于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7)

1.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包括外盆体(1),所述外盆体(1)的底端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渗水孔(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盆体(2);
所述内盆体(2),用于增加花盆主体的容积,所述内盆体(2)插接于外盆体(1)的内部,所述内盆体(2)为空心圆台形状,所述外盆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内盆体(2)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所述内盆体(2)的上端部表面等距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第二出水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于外盆体(1)内壁的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的上表面设有卡槽(12),所述内盆体(2)的底端固定有与卡槽(12)相匹配的卡块(13),所述卡块(13)插接于卡槽(1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1)的下端部表面等距设有多组用于排水的第一出水孔(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1)的上端外侧设有便于对外盆体(1)进行拿取的第一盆沿(3),所述内盆体(2)的上端外侧设有便于对内盆体(2)进行拿取的第二盆沿(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孔(5)与所述第二出水孔(6)的内部均固定有用于过滤的滤网(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1)的底端固定有三组用于对外盆体(1)进行支撑的支脚(9),所述支脚(9)的表面设有贯穿支脚(9)设置的排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1)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多余水分的托盘(10),所述支脚(9)位于所述托盘(10)的内部上方。
CN202122021489.9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Active CN215683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1489.9U CN21568361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1489.9U CN21568361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3618U true CN21568361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06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1489.9U Active CN21568361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36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4968A (zh) * 2022-06-10 2022-09-06 江西省永盛园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技术多肉种植用安全种植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4968A (zh) * 2022-06-10 2022-09-06 江西省永盛园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技术多肉种植用安全种植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81070U (zh) 一种用于水果种植幼苗培育箱
CN215683618U (zh) 一种双层菊花地栽套盆
CN209089579U (zh) 一种便于收集雨水的灌溉装置
CN207911482U (zh) 一种农业用花卉栽培设备
CN218680513U (zh) 一种可调节的红松育苗装置
CN208159474U (zh) 一种便于调节橄榄树之间间距的橄榄树种植用育苗装置
CN215122433U (zh) 一种适用于三角梅在园林绿化中片植的控水装置
CN212035078U (zh) 一种林业专用育苗装置
CN211509934U (zh) 一种室内垂直绿化架
CN209201761U (zh) 一种万寿菊防病无土种植设备
CN212689076U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16292288U (zh) 一种防穿根花盆
CN217446135U (zh) 一种可有效保持水分的茶树种植用茶苗保护装置
CN219612649U (zh) 一种透气集水的花盆托盘
CN108684372A (zh) 节能环保的兰花种植设备
CN220630217U (zh) 一种具有保湿的景观盆栽装置
CN20487568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生态护坡
CN214015199U (zh) 一种甘薯育苗装置
CN210042877U (zh) 一种用于杨树幼苗的育种培育架
CN213662750U (zh) 一种防止牡丹根腐病的培养装置
CN220274368U (zh) 一种园林景观立体装饰墙
CN220493704U (zh) 一种积水引流绿植栽培盆
CN217826081U (zh) 一种具备防积水功能的陶瓷花盆
CN214178197U (zh) 一种防积水花盆
CN212344662U (zh) 一种可调节用水量的塑料花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Xufu

Inventor after: Lin Yong

Inventor after: Wang Shihui

Inventor after: Wu Han

Inventor after: Li Yushu

Inventor after: Yu Ling

Inventor before: Liu Xufu

Inventor before: Li 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hihui

Inventor before: Wu Han

Inventor before: Li Yushu

Inventor before: Yu L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