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1093U - 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1093U
CN215681093U CN202121013020.4U CN202121013020U CN215681093U CN 215681093 U CN215681093 U CN 215681093U CN 202121013020 U CN202121013020 U CN 202121013020U CN 215681093 U CN215681093 U CN 215681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magnet
contact charging
socket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30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军胜
刘志华
严凯
罗君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30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1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1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1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传导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设有伸出插头外部的导电端子和驱使导电端子朝插头外部运动的弹性件,导电端子可回缩至插头内部,插座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与导电端子对准的铜柱;插头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插座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当插座与插头之间的距离达到磁吸范围内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吸,从而使插座与插头连接到一起,导电端子与铜柱接触并导通,达到充电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操作简便、连接可靠,减少拔插次数,保护了产品外观,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充电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传导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都需要充电,传统插拔式充电是最常见的一种充电方式,其次就是无线感应充电。传统插拔式的充电方式需要频繁插拔充电线,而充电线与设备充电口的寿命,取决于两者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若传统插拔式充电结构使用不当,会对设备表面造成划痕,影响设备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护性好的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设有伸出插头外部的导电端子和驱使导电端子朝插头外部运动的弹性件,导电端子可回缩至插头内部,插座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与导电端子对准的铜柱;插头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插座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
其中,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和帽盖,帽盖与插头本体固定连接并套设在导电端子的外侧,导电端子的端部穿出帽盖。
其中,帽盖内部开设有容纳槽,第一磁铁置入容纳槽内。
其中,插座朝向帽盖的端面朝里凹陷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可容纳帽盖。
其中,帽盖设有第一卡持部,安装槽设有与第一卡持部卡接的第二卡持部。
其中,第一卡持部为形成在帽盖底面的卡槽,第二卡持部为形成在安装槽槽底的凸起。
其中,插座内部设有安装支架,第二磁铁承放在安装支架中。
其中,铜柱可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上下滑动;第二磁铁的中部挖空,第二磁铁的顶面设有硅胶垫圈,硅胶垫圈套接在铜柱的底部,铜柱对准第二磁铁的中部。
其中,插头靠近插头的端面形成有至少一个朝向插座凸出的限位块
其中,弹性件为弹簧,插头内部还设有端子壳体,端子壳体内部开设有滑槽,导电端子的一端插入滑槽内,弹簧设置在端子壳体与导电端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当插座与插头之间的距离达到磁吸范围内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吸,从而使插座与插头连接到一起,导电端子与铜柱接触并导通,达到充电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操作简便、连接可靠,减少拔插次数,保护了产品外观,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充电更加方便,另外,导电端子可以相对于插头作伸缩运动,导电端子会与插座接触时,插座会对导电端子施加一个向上的压力,从而使导电端子回缩,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导电端子刮伤产品。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骨传导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骨传导耳机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插头本体11,帽盖12,导电端子13,容纳槽14,第一磁铁15,端子壳体16,弹簧17,限位块18,插座2,安装槽21,铜柱22,安装支架23,硅胶垫圈24,架空部241,第二磁铁25,防水胶圈2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插头和插座2,插头设有伸出插头外部的导电端子13,导电端子13具有可伸缩结构,导电端子13可伸出插头外部或回缩至插头内部,插头还设置有驱使导电端子13朝插头外部运动的弹性件。插座2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与导电端子13对准的铜柱22。插头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15,插座2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25。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弹性件为弹簧17,插头内部还设有端子壳体16,端子壳体16内部开设有滑槽,导电端子13的一端插入滑槽内,弹簧17设置在端子壳体16与导电端子13之间,从而利用弹簧17的弹力能够驱使导电端子13弹出。导电端子13会与插座2接触时,插座2会对导电端子13施加一个向上的压力,从而使导电端子13回缩,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导电端子13刮伤产品。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当插座2与插头之间的距离达到磁吸范围内时,第一磁铁15和第二磁铁25相吸,从而使插座2与插头连接到一起,导电端子13与铜柱22接触并导通,达到充电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操作简便、连接可靠,减少拔插次数,保护了产品外观,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充电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包括插头本体11和帽盖12,帽盖12与插头本体11固定连接并套设在导电端子13的外侧,导电端子13的端部穿出帽盖12。为了更好地安装第一磁铁15,避免第一磁铁15对零部件接触,帽盖12内部开设有容纳槽14,第一磁铁15置入容纳槽14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导电端子13完全回缩至插头的内部,插头靠近插头的端面形成有多个朝向插座凸出的限位块18。应当说明的是,当插头本体11与帽盖12为一体结构时,限位块18可以设置在插头本体11的底面。而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8形成在帽盖12的底面。当插头与插座2接合时,限位块18能够让插头底面与插座2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从而便于导电端子13的伸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插接的精准度,插座2朝向帽盖12的端面朝里凹陷形成安装槽21,安装槽21可容纳帽盖12。具体的,安装槽21的轮廓与帽盖12的轮廓大致相同,从而能够利用安装槽21的槽壁对帽盖12进行限位及导向,限制插头水平移动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插座2与插头连接时的稳固性,保证充电正常运行。为了防止插头反向插接或进一步限制插头在充电时的自由度,帽盖12设有第一卡持部,安装槽21设有与第一卡持部卡接的第二卡持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为形成在帽盖12底面的卡槽,第二卡持部为形成在安装槽21槽底的凸起。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二卡持部可以为形成在帽盖12底面的卡槽,第一卡持部可以为形成在安装槽21槽底的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铜柱22可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上下滑动。插座2内部设有安装支架23,第二磁铁25承放在安装支架23中。第二磁铁25的中部挖空,第二磁铁25的顶面设有硅胶垫圈24,硅胶垫圈24套接在铜柱22的底部,铜柱22对准第二磁铁25的中部。当插头与插座2插接时,导电端子13会抵顶铜柱22,而铜柱22在硅胶垫圈24会产生形变的作用下,能够朝插座2内部运动,硅胶垫圈24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避免导电端子13损坏。为了使硅胶垫圈24具有更大的形变空间,硅胶垫圈24的底面朝下延伸出架空部241,使硅胶垫圈24与第二磁铁25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大硅胶垫圈24的形变空间。
另外,为了提高插座2的防水性能,铜柱22的外侧套设有防水胶圈26,防水胶圈26紧贴插座2的内壁,从而避免水汽从铜柱22与插座2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插座2内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设有伸出所述插头外部的导电端子和驱使所述导电端子朝插头外部运动的弹性件,所述导电端子可回缩至所述插头内部,所述插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端子对准的铜柱;
所述插头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插座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和帽盖,所述帽盖与所述插头本体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导电端子的外侧,所述导电端子的端部穿出所述帽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内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磁铁置入所述容纳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朝向所述帽盖的端面朝里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可容纳所述帽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设有第一卡持部,所述安装槽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持部卡接的第二卡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为形成在所述帽盖底面的卡槽,所述第二卡持部为形成在所述安装槽槽底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内部设有安装支架,所述第二磁铁承放在所述安装支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柱可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上下滑动;所述第二磁铁的中部挖空,所述第二磁铁的顶面设有硅胶垫圈,所述硅胶垫圈套接在所述铜柱的底部,所述铜柱对准所述第二磁铁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靠近所述插头的端面形成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插座凸出的限位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插头内部还设有端子壳体,所述端子壳体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插入所述滑槽内,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端子壳体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
CN202121013020.4U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Active CN215681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3020.4U CN215681093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3020.4U CN215681093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1093U true CN215681093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1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3020.4U Active CN215681093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1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6666B2 (en) Socket with securely fixed connecting rings
CN205335525U (zh) 电动汽车连接器的插头、插座
US10296040B2 (en) Audio devices
CN215681093U (zh) 一种便携式接触充电结构
CN213212443U (zh) 一种弹性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CN109462391B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1150926U (zh) 一种工业插座
US10868388B2 (en)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CN211911485U (zh) 吸尘器的收纳站及吸尘器组件
CN106654668B (zh) 一种无孔插座以及与其配合的辅助插头
US7338306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power cable retaining structure
CN218215769U (zh) 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装置
JP2004087185A (ja) 多極性イヤホンプラグ接続装置
CN213816572U (zh) 一种防尘型插座
CN106449084B (zh) 一种电容器
CN210808102U (zh) 电路板绝缘结构及内窥镜摄像头
CN112291671A (zh) 充电盒和耳机组件
CN210111155U (zh) 插接座及电子设备
KR200235210Y1 (ko) 마그네틱 잭
CN220066179U (zh) 带防护手指的接插件底座
CN210129600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4068974U (zh) 母座胶套及手机
CN109244715A (zh) 一种pin针结构及包括该pin针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15335855U (zh) 防反接结构及其照明设备
CN211378223U (zh) 一种耳机连接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