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3455U - 一种自锁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锁差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73455U CN215673455U CN202120031777.XU CN202120031777U CN215673455U CN 215673455 U CN215673455 U CN 215673455U CN 202120031777 U CN202120031777 U CN 202120031777U CN 215673455 U CN215673455 U CN 2156734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gear ring
- gear
- stator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锁差速器,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入齿轮、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第一发电装置、第一电磁离合装置、第二发电装置及第二电磁离合装置,所述输入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入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第一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定子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定子外部的第一转子,本申请的自锁差速器,定子与转子相对转动产生电流,促使电磁离合装置吸引半轴齿轮啮合锁止于壳体;本申请的自锁差速器,结构简单,功能可靠,有效的简化了差速器锁止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锁差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差速器为开放式差速器,当车辆一侧车轮打滑时,另一侧车辆将同时失去动力,使车辆失去动力进而无法脱困。因此,出现了限滑差速器及差速锁。
差速锁主要分为自动差速锁及手控差速锁这两大类。手控差速锁需要驾驶员手动通过按钮、档把等方式去操作实现,类别有完全机械式和电子差速锁,但是这两类手控差速锁结构复杂,成本高。自动差速锁无需驾驶员操作,自动锁止。
自动差速锁是自锁差速器的核心部分,但是,现有的自锁差速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自锁差速器通过电动控制,执行机构结构复杂,布置空间要求比较高,结构复杂,成本高。
(2)一些自锁差速器靠锁止机构(自动差速锁)旋转产生惯性来进行锁止,这种结构可靠性较低,且正常驾驶时也可能出现锁止情况,造成驾驶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自锁差速器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锁差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锁差速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输入轴、输入齿轮、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第一发电装置、第一电磁离合装置、第二发电装置及第二电磁离合装置;所述输入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入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
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上设置有第一锥齿圈及第一驱动齿圈,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上设置有第二锥齿圈及第二驱动齿圈,所述第一锥齿圈及第二锥齿圈啮合于所述输入齿轮的径向两侧;
所述第一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定子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定子外部的第一转子,所述第一转子的设置有与第一驱动齿圈啮合的第一转子齿圈;所述第一定子与第一转子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一发电装置发电并提供给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通电以将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结合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子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二定子外部的第二转子,所述第二转子的设置有与第二驱动齿圈啮合的第二转子齿圈;所述第二定子与第二转子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二发电装置发电并提供给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通电以将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结合至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二端,所述输入轴的两端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输入轴的轴线与所述主壳体的轴线垂直相交;
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定子固定在所述第二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定子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一定子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柱上;
所述第二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定子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二定子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柱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电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发电装置的第一定子一一对应地套接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上;
所述第二发电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发电装置的第二定子一一对应地套接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上。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环绕所述第一端盖的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环绕所述第二端盖的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柱为两段式阶梯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柱的直径较大的一段连接在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一定子通过花键结构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柱的直径较小的一段上;
所述第二安装柱为两段式阶梯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柱的直径较大的一段连接在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定子通过花键结构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柱的直径较小的一段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第一衔铁、第一浮动环、第一固定环及连接所述第一浮动环与第一固定环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电磁铁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线圈与第一定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环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端面齿圈。
可选地,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齿圈,所述第一驱动齿圈在轴上位于所述第一锥齿圈与第一配合齿圈之间,所述第一配合齿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驱动齿圈的直径,所述第一浮动环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浮动端面齿圈,所述第一浮动环的内圈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齿圈花键配合的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衔铁固定在所述第一浮动环的朝向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一定子与第一转子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与第一浮动端面齿圈脱离;所述第一定子与第一转子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吸引所述第一衔铁以带动所述第一浮动环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环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与第一浮动端面齿圈啮合,以将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结合至所述第一端盖。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包括第二电磁铁、第二衔铁、第二浮动环、第二固定环及连接所述第二浮动环与第二固定环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电磁铁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电磁铁的线圈与第二定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第二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端面齿圈。
可选地,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齿圈,所述第二驱动齿圈在轴上位于所述第二锥齿圈与第二配合齿圈之间,所述第二配合齿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驱动齿圈的直径,所述第二浮动环的朝向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浮动端面齿圈,所述第二浮动环的内圈设置有与第二配合齿圈花键配合的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衔铁固定在所述第二浮动环的朝向第一端盖的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二定子与第二转子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与第二浮动端面齿圈脱离;所述第二定子与第二转子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吸引所述第二衔铁以带动所述第二浮动环向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与第二浮动端面齿圈啮合,以将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结合至所述第二端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所述输入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入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第一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定子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定子外部的第一转子,本申请的自锁差速器,定子与转子相对转动产生电流,促使电磁离合装置吸引半轴齿轮啮合锁止于壳体;本申请的自锁差速器,结构简单,功能可靠,有效的简化了差速器锁止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主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第一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第一半轴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第一固定环及第一浮动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第一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第二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第二半轴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第二固定环及第二浮动环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的第二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端盖;101、第一安装通孔;102、第一圆环凸台;103、第一外花键齿圈;104、第一安装柱;105、花键结构;
2、主壳体;201、第一安装孔;202、第一球面凸台;203、螺纹孔;
3、输入轴;
4、第一发电装置;401、第一转子;402、第一定子;403、第一转子齿圈;404、第一内壁齿圈;
5、轴瓦;
6、第一固定环;601、第一固定端面齿圈;602、第一内花键齿圈;
7、第一浮动环:701、第一浮动端面齿圈;702、第一内齿圈;
8、第一电磁铁;9、第一衔铁;10、第一弹性件;11、输入齿轮;
12、第一半轴齿轮;1201、第一锥齿圈;1202、第一驱动齿圈;1203、第一配合齿圈;
13、安装螺栓;
14、第二端盖;1401、第二安装通孔;1402、第二圆环凸台;1403、第二外花键齿圈;1404、第二安装柱;1405、花键结构;
15第二发电装置;1501、第二转子;1502、第二定子;1503、第二转子齿圈1503;1504、第二内壁齿圈;
16、第二固定环;1601、第二固定端面齿圈;1602、第二内花键齿圈;
17、第二浮动环;1701、第二浮动端面齿圈;1702、第二内齿圈;
18、第二电磁铁;19、第二衔铁;20、第二弹性件;
21、第二半轴齿轮;2101、第二锥齿圈;2102、第二驱动齿圈;2103、第二配合齿圈;
22、第一垫片;23、第二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输入轴3、输入齿轮11、第一半轴齿轮12、第二半轴齿轮21、第一发电装置4、第一电磁离合装置、第二发电装置15及第二电磁离合装置;所述输入轴3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入齿轮11安装在所述输入轴3上。
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上设置有第一锥齿圈1201及第一驱动齿圈1202,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1上设置有第二锥齿圈2101及第二驱动齿圈2102,所述第一锥齿圈1201及第二锥齿圈2101啮合于所述输入齿轮11的径向两侧。
所述第一发电装置4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定子402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定子402外部的第一转子401,所述第一转子401的设置有与第一驱动齿圈1202啮合的第一转子齿圈403;所述第一定子402与第一转子401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一发电装置4发电并提供给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通电以将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结合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发电装置15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子1502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二定子1502外部的第二转子1501,所述第二转子1501的设置有与第二驱动齿圈2102啮合的第二转子齿圈1503;所述第二定子1502与第二转子1501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二发电装置15发电并提供给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通电以将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1结合至所述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2、第一端盖1及第二端盖14,所述第一端盖1通过安装螺栓1313固定在所述主壳体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盖14通过安装螺栓1313固定在所述主壳体2的第二端,所述输入轴3的两端安装在所述主壳体2上,所述输入轴3的轴线与所述主壳体2的轴线垂直相交。
所述第一定子402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1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14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定子1502固定在所述第二端盖14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一侧端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端盖1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14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104,所述第一定子402为套筒结构且在内环面设置有第一内壁齿圈404,所述第一定子402通过轴瓦5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柱104上,所示第一端盖1设置有多个环绕所述第一端盖1轴线的第一安装通孔101。
所述第二端盖14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柱1404,所述第二定子1502为套筒结构且在内环面设置有第二内壁齿圈1504,所述第二定子1502通过轴瓦5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柱1404上,所示第二端盖14设置有多个环绕所述第二端盖14轴线的第二安装通孔140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电装置4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10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发电装置4的第一定子402一一对应地套接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104上。
所述第二发电装置15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140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发电装置15的第二定子1502一一对应地套接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1404上。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104环绕所述第一端盖1的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1404环绕所述第二端盖14的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柱104为两段式阶梯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柱104的直径较大的一段连接在第一端盖1上,所述第一定子402通过花键结构105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柱104的直径较小的一段上。
所述第二安装柱1404为两段式阶梯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柱1404的直径较大的一段连接在第二端盖14上,所述第二定子1502通过花键结构1405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柱1404的直径较小的一段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8、第一衔铁9、第一浮动环7、第一固定环6及连接所述第一浮动环7与第一固定环6的第一弹性件10,所述第一电磁铁8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1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14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电磁铁8的线圈与第一定子402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6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1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14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14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端面齿圈601。
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齿圈1203,所述第一驱动齿圈1202在轴上位于所述第一锥齿圈1201与第一配合齿圈1203之间,所述第一配合齿圈120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驱动齿圈1202的直径,所述第一浮动环7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60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浮动端面齿圈701,所述第一浮动环7的内圈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齿圈1203花键配合的第一内齿圈702,所述第一衔铁9固定在所述第一浮动环7的朝向第二端盖14的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一定子402与第一转子401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0的弹力使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601与第一浮动端面齿圈701脱离;所述第一定子402与第一转子401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一电磁铁8通电吸引所述第一衔铁9以带动所述第一浮动环7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601与第一浮动端面齿圈701啮合,以将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2结合至所述第一端盖1。
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包括第二电磁铁18、第二衔铁19、第二浮动环17、第二固定环16及连接所述第二浮动环17与第二固定环16的第二弹性件20,所述第二电磁铁18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14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14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电磁铁18的线圈与第二定子1502电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16固定在所述第二端盖14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环16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端面齿圈1601。
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1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齿圈2103,所述第二驱动齿圈2102在轴上位于所述第二锥齿圈2101与第二配合齿圈2103之间,所述第二配合齿圈210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驱动齿圈2102的直径,所述第二浮动环17的朝向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160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浮动端面齿圈1701,所述第二浮动环17的内圈设置有与第二配合齿圈2103花键配合的第二内齿圈1702,所述第二衔铁19固定在所述第二浮动环17的朝向第一端盖1的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二定子1502与第二转子1501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20的弹力使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1601与第二浮动端面齿圈1701脱离;所述第二定子1502与第二转子1501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二电磁铁18通电吸引所述第二衔铁19以带动所述第二浮动环17向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环16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1601与第二浮动端面齿圈1701啮合,以将所述第二半轴齿轮21结合至所述第二端盖14。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盖1的中心孔边缘处设置有向所述第二端盖14凸出的第一圆环凸台102,所述第一圆环凸台102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一外花键齿圈103,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内圈设置有与第一外花键齿圈103花键配合的第一内花键齿圈602;所述第一电磁铁8安装在所述第一圆环凸台10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一侧。
所述第二端盖14的中心孔边缘处设置有向所述第一端盖1凸出的第二圆环凸台1402,所述第二圆环凸台1402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外花键齿圈1403,所述第二固定环16的内圈设置有与第二外花键齿圈1403花键配合的第二内花键齿圈1602;所述第二电磁铁18安装在所述第二圆环凸台140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16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14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2上设置有在径向上相对的第一安装孔201及第二安装孔,所述输入轴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01及第二安装孔中。
所述输入齿轮1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输入齿轮11分别安装在所述输入轴3的两端,所述主壳体2的内壁上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孔201的设置有第一球面凸台202,所述主壳体2的内壁上围绕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设置有第二球面凸台,其中一个所述输入齿轮11的球形端面通过第一垫片22与所述第一球面凸台202配合,另一个所述输入齿轮11的球形端面通过第二垫片23与所述第二球面凸台配合,所述主壳体2的轴向两端面设置有环绕轴向中心线分布的多个螺纹孔20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锁差速器,除主壳体、输入轴及输入齿轮之外的部分可以分为相对输入轴的轴线对称的两部分。即,左半部分包含第一端盖1、第一半轴齿轮12、第一发电装置4及第一电磁离合装置。右半部分包含第二端盖14、第二半轴齿轮21、第二发电装置15及第二电磁离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车辆左侧车轮处于打滑状态时,随着打滑的加剧,第一发电装置4中的第一转子401相对于第一定子402转速差逐渐增大,产生的电流逐渐增大,进而第一电磁铁8对第一衔铁9的吸力逐渐增大,进而第一衔铁9带动第一浮动环7轴向运动,当第一浮动环7与第一固定环6啮合后,打滑左侧的第一半轴齿轮12与第一端盖1固联,差速器实现锁止;当打滑左侧车轮打滑转速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第一发电装置4产生的电流逐渐减小,第一电磁铁8对第一衔铁9的吸力逐渐减小,第一浮动环7在第一弹性件10的作用下与第一固定环6脱离,差速器解锁。
当车辆右侧车轮处于打滑状态时,随着打滑的加剧,第二发电装置15中的第二转子1501相对于第二定子1502转速差逐渐增大,产生的电流逐渐增大,进而第二电磁铁18对第二衔铁19的吸力逐渐增大,进而第二衔铁19带动第二浮动环17轴向运动,当第二浮动环17与第二固定环16啮合后,打滑右侧的第二半轴齿轮21与第二端盖14固联,差速器实现锁止;当打滑右侧车轮打滑转速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第二发电装置15产生的电流逐渐减小,第二电磁铁18对第二衔铁的19吸力逐渐减小,第二浮动环17在第二弹性件20的作用下与第二固定环16脱离,差速器解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锁差速器,所述输入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入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第一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定子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定子外部的第一转子,本申请的自锁差速器,定子与转子相对转动产生电流,促使电磁离合装置吸引半轴齿轮啮合锁止于壳体;本申请的自锁差速器,结构简单,功能可靠,有效的简化了差速器锁止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输入轴、输入齿轮、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第一发电装置、第一电磁离合装置、第二发电装置及第二电磁离合装置;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上设置有第一锥齿圈及第一驱动齿圈,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上设置有第二锥齿圈及第二驱动齿圈,所述第一锥齿圈及第二锥齿圈啮合于所述输入齿轮的径向两侧;
所述第一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定子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定子外部的第一转子,所述第一转子上设置有与第一驱动齿圈啮合的第一转子齿圈;所述第一定子与第一转子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一发电装置发电并提供给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通电以将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结合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子及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二定子外部的第二转子,所述第二转子上设置有与第二驱动齿圈啮合的第二转子齿圈;所述第二定子与第二转子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二发电装置发电并提供给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通电以将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结合至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二端,所述输入轴的两端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输入轴的轴线与所述主壳体的轴线垂直相交;
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定子固定在所述第二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定子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一定子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柱上;
所述第二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定子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二定子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发电装置的第一定子一一对应地套接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上;
所述第二发电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发电装置的第二定子一一对应地套接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柱环绕所述第一端盖的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柱环绕所述第二端盖的轴线布置在同一圆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柱为两段式阶梯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柱的直径较大的一段连接在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一定子通过花键结构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柱的直径较小的一段上;
所述第二安装柱为两段式阶梯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柱的直径较大的一段连接在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定子通过花键结构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柱的直径较小的一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第一衔铁、第一浮动环、第一固定环及连接所述第一浮动环与第一固定环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电磁铁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线圈与第一定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环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端面齿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齿圈,所述第一驱动齿圈在轴上位于所述第一锥齿圈与第一配合齿圈之间,所述第一配合齿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驱动齿圈的直径,所述第一浮动环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浮动端面齿圈,所述第一浮动环的内圈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齿圈花键配合的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衔铁固定在所述第一浮动环的朝向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一定子与第一转子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与第一浮动端面齿圈脱离;所述第一定子与第一转子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吸引所述第一衔铁以带动所述第一浮动环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环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端面齿圈与第一浮动端面齿圈啮合,以将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结合至所述第一端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装置包括第二电磁铁、第二衔铁、第二浮动环、第二固定环及连接所述第二浮动环与第二固定环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电磁铁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电磁铁的线圈与第二定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第二端盖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端面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锁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齿圈,所述第二驱动齿圈在轴上位于所述第二锥齿圈与第二配合齿圈之间,所述第二配合齿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驱动齿圈的直径,所述第二浮动环的朝向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浮动端面齿圈,所述第二浮动环的内圈设置有与第二配合齿圈花键配合的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衔铁固定在所述第二浮动环的朝向第一端盖的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二定子与第二转子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与第二浮动端面齿圈脱离;所述第二定子与第二转子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吸引所述第二衔铁以带动所述第二浮动环向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固定端面齿圈与第二浮动端面齿圈啮合,以将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结合至所述第二端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31777.XU CN215673455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自锁差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31777.XU CN215673455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自锁差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73455U true CN215673455U (zh) | 2022-01-28 |
Family
ID=79950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31777.XU Active CN215673455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自锁差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73455U (zh) |
-
2021
- 2021-01-06 CN CN202120031777.XU patent/CN2156734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63874B2 (en) | Mounting structure for in-wheel motor system | |
US6942049B2 (en) | In-wheel motor for electric automobiles | |
KR101814214B1 (ko) | 토크 링을 통합하는 정면 기어 차동 장치 | |
KR20110063265A (ko) | 일체형 스핀들-캐리어 전기 휘일 드라이브 | |
CN107196450B (zh) | 一种轮毂电机 | |
US20170080799A1 (en) | Drive axle assembly | |
US11225318B1 (en) | Electric, inductively-energized controllable-pitch propeller hub | |
CN106953462B (zh) | 轮毂电机 | |
KR20100083521A (ko) | 인휠 모터 장착용 휠 구조체 | |
CN107453538B (zh) | 一种带有立柱的轮毂电机 | |
CN215673455U (zh) | 一种自锁差速器 | |
CN113799595A (zh) | 一种集成轮毂电机与轮辋、制动器的车轮总成 | |
CN208026150U (zh) | 电动舵机 | |
EP4393742A1 (en) | Hub reduction gear system, and vehicle | |
CN216414090U (zh) | 一种多电机联动式轮毂电机 | |
CN216805104U (zh) | 一种电动轮毂 | |
CN207644625U (zh) | 螺旋桨连接结构以及无人飞行器 | |
CN112356618B (zh) | 一种新能源车辆的集成式电驱动桥及新能源车辆 | |
US20210140515A1 (en) | Speed reducing unit | |
CN220505713U (zh) | 一种电控差速锁的感应磁圈与转子的防转机构 | |
CN111717020A (zh) |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驱动制动系统 | |
CN216981714U (zh) | 一种手术机器人旋转驱动机构 | |
CN221323089U (zh) | 一种高速发电机轴的连接保护装置、高速发电机及电动汽车 | |
CN211930433U (zh) | 用于车辆增程系统的发电装置 | |
KR100436042B1 (ko) | 자석발전기의회전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