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9745U -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 Google Patents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9745U
CN215669745U CN202122096428.9U CN202122096428U CN215669745U CN 215669745 U CN215669745 U CN 215669745U CN 202122096428 U CN202122096428 U CN 202122096428U CN 215669745 U CN215669745 U CN 215669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ylinder wall
water
lay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64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启
张延年
姜大伟
赫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20964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9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9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9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具有墙体和地面,地面下方设置有防水结构层,在地下室的墙体底角设置槽型集水渠,槽型集水渠沿着墙体形成首尾相连的封闭环状;在槽型集水渠的0.2米~2米的地面设置净化防反味排水井,净化防反味排水井和槽型集水渠由过水管联通连接,过水管的底部与槽型集水渠的底部齐平,过水管与净化防反味排水井的进水孔联通连接;净化防反味排水井的支撑台的底面位于防水结构层的上部的四分之一至零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于新建地下室,又可以用于既有地下室的改造与维修,尤其用于顶部漏水点无法防水的工程,排水快,施工简单方便,有效解决地下室积水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建筑采用的排水体系,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背景技术
由于地下室可以作为储藏层或车库来使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盖房子或者买房子的时候都偏爱于那些带有地下室的房子,地下室虽好,却容易发生渗漏,一旦地下室发生渗漏,不仅会污染储藏的物品,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发生锈蚀,并会加快结构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从而影响到结构安全,缩短工程的使用年限。地下室漏水积水问题,十分难解决,大量工程由于漏水无法解决,且排水困难,而造成地下室长期积水,而且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该防渗排水体系既可以用于新建地下室,又可以用于既有地下室的改造与维修,尤其适用于顶部漏水点无法防水的工程,具有排水快,施工简单方便的特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具有墙体和地面,地面下方设置有防水结构层,在地下室的墙体底角设置槽型集水渠,槽型集水渠沿着墙体形成首尾相连的封闭环状;
在槽型集水渠的0.2米~2米的地面设置净化防反味排水井,净化防反味排水井和槽型集水渠由过水管联通连接,过水管的底部与槽型集水渠的底部齐平,过水管与净化防反味排水井的进水孔联通连接;
净化防反味排水井的支撑台的底面位于防水结构层的上部的四分之一至零的范围内;
槽型集水渠的顶部铺设透水材料,透水材料的横截面与槽型集水渠的梯形槽相契合。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防反味排水井主要包括顶层壁、井篦、进水孔、支撑台、上部圆台筒壁、内层筒壁、中层封底筒壁、外层筒壁、过水支撑篦环、底部圆台筒壁、顶部圆筒腔、上部圆台腔、内部圆筒腔、中内筒底部过水腔、中筒环腔、中外通顶部过水腔、外筒环腔、外筒底部集水腔、底部圆台集水腔和出水口;
顶部的顶层壁为圆形的井壁,内部形成顶部圆筒腔,顶层壁的顶部设置井篦;顶层壁的下部为外层筒壁,顶层壁的直径比外层筒壁的直径大100-300mm,顶层壁的底部与外层筒壁顶部由水平的支撑台连接,支撑台为水平的环状;
外层筒壁的底部与底部圆台筒壁连接,底部圆台筒壁的顶部开口与外层筒壁的底部开口为相同的圆形,底部圆台筒壁向下开口逐渐缩小,底端为出水口,底部圆台筒壁内部形成圆台形的底部圆台集水腔;
外层筒壁的内部为中层封底筒壁,中层封底筒壁的底部密封,中层封底筒壁顶部低于外层筒壁顶部50-200mm,中层封底筒壁底部高于外层筒壁底部50-200mm,下部形成外筒底部集水腔;
中层封底筒壁与外层筒壁之间由两个过水支撑篦环连接,两个过水支撑篦环分别位于中层封底筒壁的上部四分之一与下部四分之一,过水支撑篦环水平,过水支撑篦环能够过水的孔洞率50%-80%;中层封底筒壁、外层筒壁之间为外筒环腔;
上部圆台筒壁为顶部水平环,水平环的内圆下接圆台筒,圆台筒的直径向下逐渐减小,形成上部圆台腔;上部圆台腔下接内层筒壁,内层筒壁的内部形成内部圆筒腔;内层筒壁的顶部比中层封底筒壁的顶部高50-100mm,内层筒壁的底部比中层封底筒壁的底部高50-100mm,内层筒壁和中层封底筒壁的底部形成中内筒底部过水腔,内层筒壁和中层封底筒壁之间形成环形的中筒环腔;
在中层封底筒壁的顶部以及与外筒环腔的顶部形成中外通顶部过水腔;
在顶层壁上开设进水孔,进水孔位于上部圆台筒壁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槽型集水渠主要包括底渠壁、侧渠壁、顶斜渠壁、顶平渠壁、凹形腔、顶部过水孔、梯形槽,槽型集水渠的横截面整体为矩形,其顶部向下凹;底部为水平的底渠壁,两侧为竖直的侧渠壁,在两个侧渠壁的顶部均向内向下弯折形成顶斜渠壁,两个顶斜渠壁的底部由水平的顶平渠壁连接,顶斜渠壁和顶平渠壁形成梯形槽,顶斜渠壁、顶平渠壁、侧渠壁和底渠壁形成凹形腔,在顶平渠壁上均匀布置顶部过水孔,顶部过水孔联通上部的梯形槽和内部的凹形腔。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由于是在地下室的墙体底角设置槽型集水渠,在槽型集水渠的0.2米~2米的地面设置净化防反味排水井,并与槽型集水渠由过水管联通连接,过水管与净化防反味排水井的进水孔联通连接。该结构使得地下室的地面积水通过透水材料和槽型集水渠的顶部过水孔流入槽型集水渠,槽型集水渠的水通过过水管与净化防反味排水井的进水孔进入到顶部圆筒腔,在上部圆台腔集水,再进入内部圆筒腔,水在中内筒底部过水腔、中筒环腔到达中外通顶部过水腔,然后再透过过水支撑篦环和外筒环腔,在外筒底部集水腔、底部圆台集水腔到达出水口。因此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于新建地下室,又可以用于既有地下室的改造与维修,尤其适用于顶部漏水点无法防水的工程,排水快,施工简单方便,有效解决地下室积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平面示意图;
图2为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净化防反味排水井竖直剖面示意图;
图4为槽型集水渠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槽型集水渠平面示意图。
图中:1为净化防反味排水井;2为槽型集水渠;3为墙体;4为过水管;5为透水材料;6为地面;7为防水结构层。
1-1为顶层壁;1-2为井篦;1-3为进水孔;1-4为支撑台;1-5为上部圆台筒壁;1-6为内层筒壁;1-7为中层封底筒壁;1-8为外层筒壁;1-9为过水支撑篦环;1-10为底部圆台筒壁;1-11为顶部圆筒腔;1-12为上部圆台腔;1-13为内部圆筒腔;1-14为中内筒底部过水腔;1-15为中筒环腔;1-16为中外通顶部过水腔;1-17为外筒环腔;1-18为外筒底部集水腔;1-19为底部圆台集水腔;1-20为出水口。
2-1为底渠壁;2-2为侧渠壁;2-3为顶斜渠壁;2-4为顶平渠壁;2-5为凹形腔;2-6为顶部过水孔;2-7为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具有墙体3和地面6,地面6下方设置有防水结构层7,在地下室的墙体3底角设置槽型集水渠2,槽型集水渠2沿着墙体3形成首尾相连的封闭环状。
如图2、3所示,在槽型集水渠2的0.2米~2米的地面6设置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和槽型集水渠2由过水管4联通连接,过水管4的底部与槽型集水渠2的底部齐平,过水管4与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的进水孔1-3联通连接。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的支撑台1-4的底面位于防水结构层7的上部的四分之一至零的范围内。槽型集水渠2的顶部铺设透水材料5,透水材料5的横截面与槽型集水渠2的梯形槽2-7相契合。
如图3所示,所述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主要包括顶层壁1-1、井篦1-2、进水孔1-3、支撑台1-4、上部圆台筒壁1-5、内层筒壁1-6、中层封底筒壁1-7、外层筒壁1-8、过水支撑篦环1-9、底部圆台筒壁1-10、顶部圆筒腔1-11、上部圆台腔1-12、内部圆筒腔1-13、中内筒底部过水腔1-14、中筒环腔1-15、中外通顶部过水腔1-16、外筒环腔1-17、外筒底部集水腔1-18、底部圆台集水腔1-19和出水口1-20。
顶部的顶层壁1-1为圆形的井壁,内部形成顶部圆筒腔1-11,顶层壁1-1的顶部设置井篦1-2;顶层壁1-1的下部为外层筒壁1-8,顶层壁1-1的直径比外层筒壁1-8的直径大100-300mm,顶层壁1-1的底部与外层筒壁1-8顶部由水平的支撑台1-4连接,支撑台1-4为水平的环状。外层筒壁1-8的底部与底部圆台筒壁1-10连接,底部圆台筒壁1-10的顶部开口与外层筒壁1-8的底部开口为相同的圆形,底部圆台筒壁1-10向下开口逐渐缩小,底端为出水口1-20,底部圆台筒壁1-10内部形成圆台形的底部圆台集水腔1-19。外层筒壁1-8的内部为中层封底筒壁1-7,中层封底筒壁1-7的底部密封,中层封底筒壁1-7顶部低于外层筒壁1-8顶部50-200mm,中层封底筒壁1-7底部高于外层筒壁1-8底部50-200mm,下部形成外筒底部集水腔1-18。中层封底筒壁1-7与外层筒壁1-8之间由两个过水支撑篦环1-9连接,两个过水支撑篦环1-9分别位于中层封底筒壁1-7的上部四分之一与下部四分之一,过水支撑篦环1-9水平,过水支撑篦环1-9能够过水的孔洞率50%-80%;中层封底筒壁1-7、外层筒壁1-8之间为外筒环腔1-17。上部圆台筒壁1-5为顶部水平环,水平环的内圆下接圆台筒,圆台筒的直径向下逐渐减小,形成上部圆台腔1-12;上部圆台腔1-12下接内层筒壁1-6,内层筒壁1-6的内部形成内部圆筒腔1-13;内层筒壁1-6的顶部比中层封底筒壁1-7的顶部高50-100mm,内层筒壁1-6的底部比中层封底筒壁1-7的底部高50-100mm,内层筒壁1-6和中层封底筒壁1-7的底部形成中内筒底部过水腔1-14,内层筒壁1-6和中层封底筒壁1-7之间形成环形的中筒环腔1-15;
在中层封底筒壁1-7的顶部以及与外筒环腔1-17的顶部形成中外通顶部过水腔1-16。在顶层壁1-1上开设进水孔1-3,进水孔1-3位于上部圆台筒壁1-5之上。
如图4、5所示,所述槽型集水渠2主要包括底渠壁2-1、侧渠壁2-2、顶斜渠壁2-3、顶平渠壁2-4、凹形腔2-5、顶部过水孔2-6、梯形槽2-7,槽型集水渠2的横截面整体为矩形,其顶部是向下凹的面替代水平面;底部为水平的底渠壁2-1,两侧为竖直的侧渠壁2-2,在两个侧渠壁2-2的顶部均向内向下弯折形成顶斜渠壁2-3,两个顶斜渠壁2-3的底部由水平的顶平渠壁2-4连接,顶斜渠壁2-3和顶平渠壁2-4形成了等腰梯形凹槽状的梯形槽2-7,顶斜渠壁2-3、顶平渠壁2-4 、侧渠壁2-2和底渠壁2-1形成凹形腔2-5,在顶平渠壁2-4上均匀布置顶部过水孔2-6,顶部过水孔2-6联通上部的梯形槽2-7和内部的凹形腔2-5。
本实用新型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的排水过程为:
地下室的地面6积水通过透水材料5和槽型集水渠2的顶部过水孔2-6流入槽型集水渠2,槽型集水渠2环状联通,槽型集水渠2的水通过过水管4与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的进水孔1-3进入到顶部圆筒腔1-11,在上部圆台腔1-12集水,再进入内部圆筒腔1-13,水在中内筒底部过水腔1-14、中筒环腔1-15到达中外通顶部过水腔1-16,然后再透过过水支撑篦环1-9和外筒环腔1-17,在外筒底部集水腔1-18、底部圆台集水腔1-19到达出水口1-2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具有墙体(3)和地面(6),地面(6)下方设置有防水结构层(7),其特征在于:在地下室的墙体(3)底角设置槽型集水渠(2),槽型集水渠(2)沿着墙体(3)形成首尾相连的封闭环状;
在槽型集水渠(2)的0.2米~2米的地面(6)设置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和槽型集水渠(2)由过水管(4)联通连接,过水管(4)的底部与槽型集水渠(2)的底部齐平,过水管(4)与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的进水孔(1-3)联通连接;
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的支撑台(1-4)的底面位于防水结构层(7)的上部的四分之一至零的范围内;
槽型集水渠(2)的顶部铺设透水材料(5),透水材料(5)的横截面与槽型集水渠(2)的梯形槽(2-7)相契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防反味排水井(1)主要包括顶层壁(1-1)、井篦(1-2)、进水孔(1-3)、支撑台(1-4)、上部圆台筒壁(1-5)、内层筒壁(1-6)、中层封底筒壁(1-7)、外层筒壁(1-8)、过水支撑篦环(1-9)、底部圆台筒壁(1-10)、顶部圆筒腔(1-11)、上部圆台腔(1-12)、内部圆筒腔(1-13)、中内筒底部过水腔(1-14)、中筒环腔(1-15)、中外通顶部过水腔(1-16)、外筒环腔(1-17)、外筒底部集水腔(1-18)、底部圆台集水腔(1-19)和出水口(1-20);
顶部的顶层壁(1-1)为圆形的井壁,内部形成顶部圆筒腔(1-11),顶层壁(1-1)的顶部设置井篦(1-2);顶层壁(1-1)的下部为外层筒壁(1-8),顶层壁(1-1)的直径比外层筒壁(1-8)的直径大100-300mm,顶层壁(1-1)的底部与外层筒壁(1-8)顶部由水平的支撑台(1-4)连接,支撑台(1-4)为水平的环状;
外层筒壁(1-8)的底部与底部圆台筒壁(1-10)连接,底部圆台筒壁(1-10)的顶部开口与外层筒壁(1-8)的底部开口为相同的圆形,底部圆台筒壁(1-10)向下开口逐渐缩小,底端为出水口(1-20),底部圆台筒壁(1-10)内部形成圆台形的底部圆台集水腔(1-19);
外层筒壁(1-8)的内部为中层封底筒壁(1-7),中层封底筒壁(1-7)的底部密封,中层封底筒壁(1-7)顶部低于外层筒壁(1-8)顶部50-200mm,中层封底筒壁(1-7)底部高于外层筒壁(1-8)底部50-200mm,下部形成外筒底部集水腔(1-18);
中层封底筒壁(1-7)与外层筒壁(1-8)之间由两个过水支撑篦环(1-9)连接,两个过水支撑篦环(1-9)分别位于中层封底筒壁(1-7)的上部四分之一与下部四分之一,过水支撑篦环(1-9)水平,过水支撑篦环(1-9)能够过水的孔洞率50%-80%;中层封底筒壁(1-7)、外层筒壁(1-8)之间为外筒环腔(1-17);
上部圆台筒壁(1-5)为顶部水平环,水平环的内圆下接圆台筒,圆台筒的直径向下逐渐减小,形成上部圆台腔(1-12);上部圆台腔(1-12)下接内层筒壁(1-6),内层筒壁(1-6)的内部形成内部圆筒腔(1-13);内层筒壁(1-6)的顶部比中层封底筒壁(1-7)的顶部高50-100mm,内层筒壁(1-6)的底部比中层封底筒壁(1-7)的底部高50-100mm,内层筒壁(1-6)和中层封底筒壁(1-7)的底部形成中内筒底部过水腔(1-14),内层筒壁(1-6)和中层封底筒壁(1-7)之间形成环形的中筒环腔(1-15);
在中层封底筒壁(1-7)的顶部以及与外筒环腔(1-17)的顶部形成中外通顶部过水腔(1-16);
在顶层壁(1-1)上开设进水孔(1-3),进水孔(1-3)位于上部圆台筒壁(1-5)之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集水渠(2)主要包括底渠壁(2-1)、侧渠壁(2-2)、顶斜渠壁(2-3)、顶平渠壁(2-4)、凹形腔(2-5)、顶部过水孔(2-6)、梯形槽(2-7),槽型集水渠(2)的横截面整体为矩形,其顶部向下凹;底部为水平的底渠壁(2-1),两侧为竖直的侧渠壁(2-2),在两个侧渠壁(2-2)的顶部均向内向下弯折形成顶斜渠壁(2-3),两个顶斜渠壁(2-3)的底部由水平的顶平渠壁(2-4)连接,顶斜渠壁(2-3)和顶平渠壁(2-4)形成梯形槽(2-7),顶斜渠壁(2-3)、顶平渠壁(2-4) 、侧渠壁(2-2)和底渠壁(2-1)形成凹形腔(2-5),在顶平渠壁(2-4)上均匀布置顶部过水孔(2-6),顶部过水孔(2-6)联通上部的梯形槽(2-7)和内部的凹形腔(2-5)。
CN202122096428.9U 2021-09-01 2021-09-01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Active CN215669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6428.9U CN215669745U (zh) 2021-09-01 2021-09-01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6428.9U CN215669745U (zh) 2021-09-01 2021-09-01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9745U true CN215669745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6428.9U Active CN215669745U (zh) 2021-09-01 2021-09-01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9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7707B (zh) 一种海绵城市花园屋顶
CN208792438U (zh) 一种双立管带水封自通气排水组合件
CN215669745U (zh)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CN113565150A (zh) 用于新建或改造维修的地下室防渗排水体系
CN204781161U (zh) 立管防臭集水器
CN107381954A (zh) 一种建筑用雨水净化装置
CN103774736B (zh) 一种城市排水管网雨水分流处理及存储系统
CN202073151U (zh) 地漏
CN101886426A (zh) 一种内置水封的地漏
CN103771668B (zh) 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
CN202672256U (zh) 一种截面为卵形的集水器
CN102251560B (zh) 同层防臭高水封地漏
CN202039427U (zh) 同层防臭高水封地漏
CN206646617U (zh)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
CN201981714U (zh) 新型虹吸式雨水斗
CN205188091U (zh) 大容量沼气化粪桶
CN204781184U (zh) 带有过滤网的厨房水槽用水塞
CN215716854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室内防水结构
CN204781182U (zh) 设有水塞的厨房水槽用水封
CN21055990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的罐体
CN110905041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蓄水植物墙
CN212344663U (zh) 一种绿植柱的水槽式安装结构
CN203049706U (zh) 模块化同层排水节水装置
CN211974093U (zh) 节能环保楼宇建筑结构
CN216689690U (zh) 一体化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