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53408U -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53408U
CN215653408U CN202023164619.6U CN202023164619U CN215653408U CN 215653408 U CN215653408 U CN 215653408U CN 202023164619 U CN202023164619 U CN 202023164619U CN 215653408 U CN215653408 U CN 215653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groove
bearing body
output shaft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646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慧勇
金鑫
张纪元
吕骁
易博
罗七一
常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diopower Med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rdiopower Med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diopower Medte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rdiopower Med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646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53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53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53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所述轴承包括:轴承本体以及附加构件;所述轴承本体用于与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跟随所述输出轴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所述轴承本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附加构件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位移。如此设置,使得所述附加构件能够对所述轴承本体进行轴向限位,使得轴承具有轴向限位功能,从而增强了轴承的轴向载荷能力、提高轴承的耐磨性,进而保证与轴承所连接的输出轴能够高速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运行。

Description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目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心脏冠状动脉中的病变导致死亡最为严重。冠状动脉中的病变能引起胸痛、心肌缺血和心源性猝死。通常冠状动脉中的病变主要在冠状动脉中形成斑块,而这正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这种斑块的治疗需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在进行高危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患者自身心脏比较脆弱,供血能力不足,手术风险较高。为此,需要采用经皮介入血泵为心脏供血提供动力,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血泵经主动脉,跨过主动脉瓣,使得入口窗置于左心室中,出口窗置于主动脉中,通过电机驱动叶轮旋转,将左心室里的血液泵到主动脉中,降低心脏工作负荷,维持血液循环,为高危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经皮介入血泵的主体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叶轮,其中叶轮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旋转带动叶轮桨叶旋转。目前采用的一种经皮介入血泵,具有如下缺点:
1)驱动电机的转轴由双滚动轴承支撑在电机机壳中,由于血泵的外径一般在4-6mm,其尺寸小、且结构复杂,导致装配十分困难;并且,在电机机壳与轴承座的加工时,还需要保证两个轴承座的同轴度,其精度要求更高,装配要求更高,生产以及加工成本高;
2)由于经皮介入血泵尺寸较小,为了保证泵血流量,转速通常高达30000rpm以上,而滚动轴承在高转速下耐磨性较差,最长可以工作7-14天,无法实现较长时间的持续旋转;
3)叶轮高速旋转将血液从出口窗泵射出去,泵射出去的血液会对叶轮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此反作用力的轴向分量将作用在滚动轴承上,而滚动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无法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这种双滚动轴承结构,在高速运行,且持续受到轴向载荷施加,会导致轴承磨损严重、噪音增加、发热严重以及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因此,开发出一种具有轴向限位功能的轴承,从而增强轴承的轴向载荷能力、提高轴承的耐磨性,进而能够保证与轴承所连接的输出轴高速安全、可靠以及稳定的运行,已成为轴承或者泵体生产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以解决现有轴承无法实现轴向限位功能、轴向载荷能力弱以及轴承耐磨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包括:轴承本体以及附加构件;所述轴承本体用于与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跟随所述输出轴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所述轴承本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附加构件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位移。
可选的,所述附加构件用于固定于一泵壳体上,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轴承本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匹配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一者包括凹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另一者包括凸起。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一间隙,用于供灌注液注入以形成滑动液膜。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纵截面为环形结构,所述凸起为朝向所述凹槽设置的连续地凸起结构或者间隔地凸起结构。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U槽形结构,和/或,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U槽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U槽形,所述半U槽形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近端,所述第二端靠近远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所述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端相抵靠;或者,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端相抵靠。
可选的,所述轴承本体具有一端面,所述端面用于朝向一远端,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端面上;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倾斜面以及轴向贯通槽,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下倾,所述轴向贯通槽沿所述轴承的轴向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轴承通孔上,用于供灌注液从近端流向所述远端;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朝向所述倾斜面,并与所述倾斜面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倾斜面以及泄流槽,所述泄流槽设置于两个所述倾斜面之间,所述泄流槽与所述轴向贯通槽连通。
可选的,所述倾斜面呈扇叶形排布于所述端面。
可选的,所述轴承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血泵,包括:驱动件、泵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轴承;所述驱动件包括输出轴;所述泵壳体设置于所述驱动件的外部,所述泵壳体具有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轴承的轴承本体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轴承的附加构件设置于所述泵壳体上,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血泵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血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血泵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中,所述轴承包括:轴承本体以及附加构件;所述轴承本体用于与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跟随所述输出轴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所述轴承本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附加构件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位移。如此设置,使得所述附加构件能够对所述轴承本体进行轴向限位,使得轴承具有轴向限位功能,从而增强了轴承的轴向载荷能力、提高轴承的耐磨性,进而保证与轴承所连接的输出轴能够高速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为一种血泵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承与输出轴连接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血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轴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轴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承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承的限位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承与输出轴连接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血泵的示意图。
附图中:
F-反作用力,V-空心箭头;
10-血泵,11-泵壳体,11a-血液进入端,11b-出口窗,12-驱动件,12a-电机定子铁心,12b-电机线圈绕组,12c-转子磁钢,12d-输出轴,12e-叶轮,13-轴承,13a-第一轴承,13b-第二轴承;
A-近端,B-远端,C-第一端,D-第二端,V1-空心箭头,V2-灌注液流向,V3-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F1-液压力的轴向分力,a-高侧,b-低侧;
100-轴承,
110-轴承本体,111-轴承通孔,112-端面,113-第一限位部,1131-凹槽,1132-倾斜面,1133泄流槽,1134-轴向贯通槽;
120-附加构件,121-第二限位部,1211-凸起,1212-挡板,122-间隙;
200-血泵,210-驱动件,211-输出轴,212-叶轮;
220-泵壳体,221-第一腔室,222-第二腔室,223-血液进入端,224-出口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描述,使用了“远端”和“近端”。“近端”是接近泵体电机的一侧;“远端”是靠近泵体桨叶的一侧。另外,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所示,图1为一种血泵的示意图,在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前,先介绍血泵10以及血泵10的主要工作原理,以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血泵10主要包括:泵壳体11、驱动件12以及轴承13。所述驱动件12的驱动元件例如是一电机,所述驱动件12包括电机定子铁心12a、电机线圈绕组12b、转子磁钢12c、输出轴12d以及叶轮12e。所述泵壳体11例如是一圆柱形管,所述泵壳体11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2的外部。所述泵壳体11具有血液进入端11a以及出口窗11b。所述血液进入端11a位于所述血泵10的远端,至少一个所述出口窗11b设置于所述血泵10的周向。所述轴承13包括第一轴承13a以及第二轴承13b,所述轴承13构成支撑转子磁钢12c高速旋转的支撑系统。所述出口窗11b和所述叶轮12e构成流体部件。血泵10在近端处与一电缆导管相连,并连接到体外的一控制器上,控制器通过控制驱动件12,进而控制血泵10的泵血工作。血泵10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驱动件12在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下高速旋转,叶轮12e将从血液进入端11a进入的血液泵出至出口窗11b之外。如图1所示,血液在血泵10内的流动方向如空心箭头V所示。叶轮12e高速旋转将血液从出口窗11b处向外泵出时,叶轮12e会受到血液对其的反作用力F,所述反作用力F方向如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即由近端指向远端,所述反作用力F通过叶轮12e和输出轴12d传递到轴承13上,由第一轴承13a和第二轴承13b承受。而实际上,对于一般电机,第一轴承13a和第二轴承13b通常采用径向滚动球轴承,径向滚动球轴承虽然能够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但无法持续承受轴向载荷。当血泵10在运行过程中,轴承13会受到反作用力F持续冲击,加速轴承13的磨损,产生噪音和持续发热,降低轴承13使用寿命,降低血泵10以及血泵系统的可靠性。并且,两个径向滚动球轴承在装配中还需要保证同轴度等装配精度,其精度要求高,存在装配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中,所述轴承包括:轴承本体以及附加构件;所述轴承本体用于与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跟随所述输出轴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所述轴承本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附加构件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位移。如此设置,使得所述附加构件能够对所述轴承本体进行轴向限位,使得轴承具有轴向限位功能,从而增强了轴承的轴向载荷能力、提高轴承的耐磨性,进而保证与轴承所连接的输出轴能够高速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运行。进一步的,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血泵的输出轴上,使得所述输出轴上可以设置一个轴向限位的轴承与一个径向限位的轴承,进而降低了整个转轴的装配难度;并且,轴向限位的轴承避免了轴承由于轴向反作用力而产生的磨损,可以降低血泵发热,提高血泵工作效率,减少溶血。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使得灌注液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产生轴向液压力,可以抵消来输出轴的轴向反作用力,保证输出轴不窜动。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至图4,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承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承与输出轴连接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血泵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轴承100用于限制一驱动件210的输出轴211的轴向位移。进一步的,所述轴承100可以适用于一血泵200之中,所述轴承100与驱动件210的输出轴211连接。为了便于理解轴承100的方案,本文先介绍所述血泵200。如图4所示,所述血泵200例如包括:驱动件210、泵壳体220以及轴承100。所述驱动件210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机(未示出)、输出轴211以及叶轮212。所述泵壳体220设置于所述驱动件210的外部。所述泵壳体220优选具有第一腔室221、第二腔室222、血液进入端223以及出口窗224。所述电机容置于第一腔室221,所述叶轮212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222,所述输出轴211贯通所述第一腔室221以及第二腔室222,所述血液进入端223以及出口窗224分别用于供血液泵入与泵出。所述轴承10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21与第二腔室222之间。所述血泵200的其他部件的结构和原理,可参考上文描述或者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展开说明。需理解,所述轴承100并不限于设置在血泵200之中,还可以设置于其他的泵体组件中,轴承100可以与泵体组件的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下面将详细介绍所述轴承100。
如图2所示,所述轴承100包括:轴承本体110以及附加构件120。
如图3所示,所述轴承本体110用于与一驱动件210的输出轴211连接,例如是血泵200的输出轴211,并跟随所述输出轴211沿所述输出轴211的轴向移动。所述轴承本体110例如是一回转体,所述轴承本体110优选具有一轴承通孔111,所述轴承通孔111贯通设置于所述输出轴211上。所述输出轴211作为血泵200的动力输出轴,用于传递电机的电机转子的转动。所述轴承本体110优选与输出轴211固定连接,轴承本体110还可以跟随所述输出轴211进行同步的周向转动。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轴承本体110具有第一限位部113,所述附加构件120具有第二限位部121。所述第一限位部11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21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轴承本体110的轴向位移。所述轴承本体110例如设置于所述输出轴211上。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13优选沿所述轴承本体110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110的外表面。所述附加构件120用于固定于一泵壳体上,优选的,所述附加构件120用于固定于一血泵200的泵壳体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道,在所述轴承本体110转动时,所述泵壳体则不跟随所述轴承本体110转动,即所述轴承本体110在转动时,所述轴承本体110则静止不动。当所述轴承本体110发生轴向位移时,固定设置于所述泵壳体220上的附加构件120则不会发生轴向位移。因此,所述附加构件120上的所述第二限位部121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13匹配设置,用于限制第一限位部113的轴向位移。具体的,第二限位部121设置的位置能够与未开始运动的第一限位部113在轴承本体110的周向的位置相匹配,在所述轴承本体110发生周向转动以及轴向位移时,第一限位部113也发生周向转动以及轴向位移,第一限位部113产生轴向位移,第二限位部121没有轴向移动,进而限制第一限位部113的轴向运动,从而实现轴承本体110的轴向限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部113可以包括凹槽1131与凸起1211之一者,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所述凹槽1131与所述凸起1211之另一者,进而使得第一限位部113与第二限位部121之间通过凹凸起结构进行卡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13优选包括凹槽1131,所述第二限位部121优选包括凸起1211。所述凹槽1131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110的外表面,凸起1211优选设置于泵壳体220上,使得轴承本体110上的凹槽1131受所述凸起1211的限位。在输出轴211运动过程中,叶轮212跟随输出轴211转动,将血液从血液进入端223泵入并从出口窗224泵出,在血液被泵出的过程中,由于输出轴211由于受到血液的反作用力发生位移,轴承本体110亦跟随所述输出轴211进行轴向位移,由于附加构件120的设置,使得附加构件120能够限制轴承本体110的轴向位移,进而能够限制轴承本体110以及输出轴211的轴向移位,增强了轴承的轴向载荷能力,并且,由于轴承100的轴向载荷能力的提高进而避免被血液的反作用力的持续冲击,降低了轴承100的磨损,避免轴承100产生噪音以及持续发热,保证了与所述轴承100连接的所述输出轴211高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进而实现了血泵200长时间持续旋转以及增加血泵200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具有轴向限位作用的轴承100与径向限位的轴承相配合共同限制输出轴211或者输出轴连接的电机转子的轴向与径向的位移,在两种轴承的装配过程中,其同轴精度要求低,进而降低了轴承100的装配难度,降低了血泵200生产及加工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13还可以是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121还可以是凹槽。当然,所述第一限位部113与第二限位部121的设置不限于凹凸起结构的设置,例如还可以是采用磁铁磁力的相互作用限制第一限位部113的轴向位移,或者其他的能够限制轴承本体110轴向位移的结构。
更优选的,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凹槽1131的纵截面为环形结构,例如所述第一限位部113包括凹槽1131,所述凹槽1131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110的周向,使得所述轴承本体10在旋转时,所述环形结构的凹槽1131能够被凸起1211限制轴向位移。所述凸起1211为朝向所述凹槽1131设置地连续地凸起结构,或者间隔地凸起结构。例如,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所述凸起1211,所述凸起1211为一圆环形的凸起,所述圆环形的凸起与泵壳体220紧配,并保持相对固定,所述凸起1211朝向所述轴承本体110上的凹槽1131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1211可以为间隔地环形结构,即在圆环形的空间中,所述凸起1211间隔的设置。
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轴承100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保证轴承100具有良好的旋转性能,所述凹槽1131和/或所述凸起1211的横截面为U槽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例如,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是正方形的或者是三角形的。
进一步的,由于血泵200的电机未做密封处理,而所述轴承10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21与所述第二腔室222之间,为了避免所述叶轮212所在的第一腔室221的血液进入所述电机所在的第二腔室222内,以及为了避免第一限位部113与第二限位部121之间发生干摩擦,所述第一限位部11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21之间具有一间隙122,在血泵200工作时,操作者从所述血泵200的近端A往远端B持续的注入一灌注液,如图4所示的所述灌注液流向V2,所述灌注液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13与第二限位部121之间的间隙122供灌注液注入以形成滑动液膜。当输出端211受到血液轴向反作用力时,输出轴211以及转轴本体110被附加构件120轴向限位,进一步避免轴承100在轴向反作用力作用下发生磨损,降低血泵200的发热,提高血泵200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小溶血,保证血泵200高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平稳性。需理解,所述灌注液应为对血液无害的溶液,例如是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溶液。另外,灌注液还应有足够的灌注压力,例如大于叶轮212处的血液压力,保证血液无法进入第二腔室222内。并且,所述灌注液还能够带走电机发出的热量,保证血泵200工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100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具体采用陶瓷粉末开模烧结成型,进而提高轴承100的耐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泵200,包括驱动件、泵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轴承100;所述驱动件210包括输出轴211;所述泵壳体220设置于所述驱动件210的外部;所述轴承100的轴承本体110设置于所述输出轴211上,所述轴承100的第一限位部113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110上,所述轴承100的第二限位部121设置于所述泵壳体220上。具体的,所述血泵100可以是一种介入式血泵。所述血泵200具备所述轴承100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血泵200。所述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具备所述血泵200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心室辅助循环装置的其它部件的结构和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展开说明。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5至图6,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轴承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轴承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二的轴承与实施例一中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在血泵200的工作中,操作者会持续的向所述第一腔室221中注入灌注液,但是,由于灌注液的持续冲刷以及叶轮212旋转时血液的反作用力,驱动件210始终受到由近端A指向远端B的轴向力,即将叶轮212向远端B拖拽的力。因此,上述实施例一中的U槽形的凹槽在血泵200工作时,其仅限制了轴承100由近端A向远端B移动的轴向位移。如图5至图6所示,为了方便轴承本体110的加工、简化轴承本体110的结构以及降低轴承本体110的加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凹槽1131的横截面为半U槽形。所述半U槽形具有第一端C与第二端D,所述第一端C用于靠近所述近端A,所述第二端D用于远离所述近端A,即第二端D用于靠近一远端B。具体的,“近端”是接近所述电机的一侧;“远端”是靠近所述叶轮212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13包括半U槽形的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凸起1211,所述凸起1211优选为一U槽形,当所述轴承本体110向远端B移动时,所述凸起1211能够与所述第一端C相抵靠,进而限制轴承本体110向远端B的移动。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半U槽形结构的凹槽,并设置于一泵壳体220上,所述第一限位部113包括凸起,并设置于轴承本体110上,当所述轴承本体110向远端B移动时,所述轴承本体110上的凸起能够与所述凹槽的第二端D相抵靠,进而限制轴承本体110向远端B的移动。
需理解,所述凹槽1131与凸起1211之间的限位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均采用物理结构对轴承本体110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凹槽1131与所述凸起1211之间具有一间隙,用于注入所述灌注液以形成滑动液膜。所述凸起1211可以是连续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间隔的环形设置;所述凸起1211的横截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限制为U槽形等,本实施例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7至图11,其中,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承的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承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承的限位部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承与输出轴连接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血泵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三的轴承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7至图11所示,所述轴承本体110具有一端面112,所述端面112用于朝向一远端,所述第一限位部113设置于所述端面112上。所述第一限位部113包括至少一个倾斜面1132以及轴向贯通槽1134。所述倾斜面1132朝向所述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V3下倾。具体的,以如图9中所示的示意方向为例,所述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V3为朝向图9的上方运动,所述倾斜面1132朝向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V3下倾,使得所述倾斜面1132形成一个高侧a与低侧b。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挡板1212,所述挡板1212例如是一板状结构,所述挡板1212朝向所述倾斜面1132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倾斜面1132间隔设置,进而使得第一限位部113与第二限位部121之间形成一间隙122。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1132朝向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V3下倾是指,所述倾斜面1132的低侧b相对所述挡板1212的轴向距离,比高侧a相对于所述挡板的轴向距离更远,故而所述倾斜面1132呈现出朝向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V3下倾的态势。当轴承100转动时,由于倾斜面1132沿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V3朝向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V3下倾,如图9所示的灌注液流向V2,灌注液沿倾斜面1132从低侧b向高侧a流动,如图10与图11所示,在流动过程中,灌注液在间隙122中受到挤压,进而产生液压力的轴向分力F1,此时,朝向远端B的倾斜面1132处的液压力的轴向分力F1指向近端A,液压力的轴向分力F1用以抵抗血液的反作用力,进而实现了第一限位部113的轴向限位,从而实现了轴承本体110的轴向限位。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力的轴向分力F1等于所述血液的反作用力及灌注液对轴承本体110冲击力之和,进而使得所述轴承本体110能够处于平衡状态。所述轴承100设置于一输出轴211上,所述挡板1212同样的设置于一输出轴211上,进而使得挡板1212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13相对设置。需说明,所述间隙122可理解为一液压间隙,所述轴承100采用液压轴向力对输出端211进行轴向限位。具体的,所述轴承本体110带动端面112旋转,包含有倾斜面1132的端面的旋转带动灌注液向所述间隙122,并由倾斜面1132的低侧b流向高侧a,所述灌注液受挤压而产生液压力,进而产生与血液轴向反作用力及灌注液对轴承本体110冲击力相抗衡的力(即液压力的轴向分力F1),阻止输出轴211向远端窜动,进一步避免轴承100在轴向反作用力作用下发生磨损,发热,提高血泵200安全、可靠和平稳的高速运行。实际工作中,所述灌注液从所述轴承本体110的外周流向所述端面112,进而灌注液产生的轴向分力的主要部分。进一步的,所述轴向贯通槽1134沿所述轴承100的轴向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110的轴承通孔111上,用于供灌注液从近端A流向所述远端B。轴向贯通槽1134沿轴承本体110轴向贯通,为灌注液从近端A向远端B提供流道,使得所述灌注液从轴向本体110中心的轴向通孔111的位置流向所述端面112,进而使得所述间隙122中有足够的流体灌注,进一步增加了液压力的轴向分力F1,使得轴承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不会出现间隙122中无法被灌注液充盈的情况。
进一步的,如图7与图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13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倾斜面1132以及泄流槽1133,每两个所述倾斜面1132之间的高低差,所述泄流槽1133开设于两个所述倾斜面1213的高低差之间,所述泄流槽1133与所述轴向贯通槽1134连通,使得所述轴向贯通槽1134中的灌注液能够通过泄流槽1133引流至所述间隙122之间,进而增加灌注液的流量,使得间隙122之间能够被灌注液充分的充盈,增加液压力的轴向分力F1。所述泄流槽1133与轴向贯通槽1134共同构成一流道,使得所述灌注液能够从所述中心流向端面112。在本实施例三中,所述倾斜面1132的数量为六个,每个倾斜面1132朝向所述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V3下倾设置。更为优选的,所述倾斜面1132优选采用流体力学设计,每个所述倾斜面1132呈扇叶形排布于所述端面112,使得所述轴承本体110在旋转时,所述灌注液在间隙122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轴向分力,并且保证受力均匀。优选的,每个倾斜面1132的形状相同,进而保证灌注液流动时,每个倾斜面1132与间隙122之间能够产生相同大小轴向分力。更为优选的,所述泄流槽1133可以为一凹槽结构,具体的,所述泄流槽1133在两个所述倾斜面1132相接的位置开设一凹槽结构的泄流槽,需理解,泄流槽1133沿槽宽方向连接的两个倾斜面1132的高度是不一致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1132的数量不限于六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倾斜面1132的数量。
需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所述轴承本体110与附加构件120的设置方式可以相互组合。例如,所述第一限位部113同时包括凹槽1131、倾斜面1132、泄流槽1133以及轴向贯通槽1134;或者,第一限位部113包括凸起1211、倾斜面1132、泄流槽1133以及轴向贯通槽1134。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凸起1211或者挡板1212;或者,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包括凹槽1131或者挡板1212。其中,所述凹槽1131可以采用U槽形结构的凹槽与半U槽形的凹槽中的任意一种。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中,所述轴承包括:轴承本体以及附加构件;所述轴承本体用于与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跟随所述输出轴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所述轴承本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附加构件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位移。如此设置,使得所述附加构件能够对所述轴承本体进行轴向限位,使得轴承具有轴向限位功能,从而增强了轴承的轴向载荷能力、提高轴承的耐磨性,进而保证与轴承所连接的输出轴能够高速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运行。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本体以及附加构件;
所述轴承本体用于与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跟随所述输出轴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
所述轴承本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附加构件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构件用于固定于一泵壳体上,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轴承本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一者包括凹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另一者包括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一间隙,用于供灌注液注入以形成滑动液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纵截面为环形结构,所述凸起为朝向所述凹槽设置的连续地凸起结构或者间隔地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和/或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U槽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U槽形,所述半U槽形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近端,所述第二端靠近远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所述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端相抵靠;或者,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端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具有一端面,所述端面用于朝向一远端,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端面上;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倾斜面以及轴向贯通槽,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轴承本体的旋转方向下倾,所述轴向贯通槽沿所述轴承的轴向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轴承通孔上,用于供灌注液从近端流向所述远端;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朝向所述倾斜面,并与所述倾斜面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倾斜面以及泄流槽,所述泄流槽设置于两个所述倾斜面之间,所述泄流槽与所述轴向贯通槽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呈扇叶形排布于所述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12.一种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泵壳体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
所述驱动件包括输出轴;
所述泵壳体设置于所述驱动件的外部,所述泵壳体具有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
所述轴承的轴承本体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轴承的附加构件设置于所述泵壳体上,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
13.一种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血泵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血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血泵的运行。
CN202023164619.6U 2020-12-23 2020-12-23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Active CN215653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4619.6U CN215653408U (zh) 2020-12-23 2020-12-23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4619.6U CN215653408U (zh) 2020-12-23 2020-12-23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53408U true CN215653408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4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64619.6U Active CN215653408U (zh) 2020-12-23 2020-12-23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534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165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上海微创心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心脏辅助装置
WO2024007791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和血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165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上海微创心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心脏辅助装置
WO2024007791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和血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52952A (zh)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CN215653408U (zh) 轴承、血泵以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US7699586B2 (en) Wide blade, axial flow pump
US7972122B2 (en) Multiple rotor, wide blade, axial flow pump
US6116862A (en) Blood pump
EP2506888B1 (en) Total artificial heart
EP2051751B1 (de) Blutpumpe
US5112200A (en) Hydrodynamically suspended rotor axial flow blood pump
US8834342B2 (en) Rotary blood pump
US20080269880A1 (en) Blood pump bearings with separated contact surfaces
JPH0576592A (ja) 心臓扶助装置や、人工心臓の電気流体式エネルギ変換装置
CA2468546A1 (en) Passive non-contacting smart bearing suspension for turbo blood-pumps
CN114215792B (zh) 一种带全封闭清洗液循环系统的微型泵
CN204050452U (zh) 一种心脏辅助轴流式血泵
CA3109530A1 (en) Bearing device for a cardiac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ushing an intermediate space in a bearing device for a cardiac support
CN104069555A (zh) 一种心脏辅助轴流式血泵
WO2017196271A1 (en) Internal axial flow blood pump with passive magnets and hydrodynamic radial bearing
CN217286897U (zh) 血泵及心脏辅助装置
CN114768083A (zh) 体外驱动心室辅助装置叶轮轴支撑结构
CN214860587U (zh) 一种使用滚珠轴承的离心式心脏泵
WO2023202165A1 (zh) 血泵及心脏辅助装置
CN218961587U (zh) 一种基于轴向磁力卸载开放式支撑系统的悬浮血泵
CN116966413A (zh) 血泵及心脏辅助装置
CN218833390U (zh) 心室辅助装置
CN117919587A (zh) 一种基于轴向磁力卸载开放式支撑系统的悬浮血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