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6630U - 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 Google Patents

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6630U
CN215646630U CN202122057553.9U CN202122057553U CN215646630U CN 215646630 U CN215646630 U CN 215646630U CN 202122057553 U CN202122057553 U CN 202122057553U CN 215646630 U CN215646630 U CN 215646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ero
circuit
transformer
switching device
detec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75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群
王灏
朱洁乐
陈立鹏
韩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575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6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6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6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其中,过零检测电路包括:变压器和开关器件,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用于输出供电信号对应的过零信号,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变压器和开关器件的组合来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利用变压器来代替光耦的隔离作用,利用开关器件来替代光耦的开关作用,采用上述电路所得到的过零信号具有准确性高、功耗低的特点,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所存在的问题。

Description

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过零检测电路采用电耦来作为隔离,图1示出了其具体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过零检测电路在使用时,串接一个电阻RY,以便保护光耦102’,同时,在光耦102’的输出端设置有电阻和电容,以实现过零信号的输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发现,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存在过零点偏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过零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零检测电路,该过零检测电路包括:变压器和开关器件,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用于输出供电信号对应的过零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变压器和开关器件的组合来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利用变压器来代替光耦的隔离作用,利用开关器件来替代光耦的开关作用,采用上述电路所得到的过零信号具有准确性高、功耗低的特点,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利用光耦中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来实现光电隔离,由于受光器在接收到光信号并进行激发的过程中,会需要时间,并且存在光衰,会使得输出的信号存在不对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
而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开关器件来实现过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采用开关器件的方案也不存在如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光衰的问题,因此,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较现有技术所对应的波形具有对称的特性。
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的是开关器件,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开关器件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与实际过零信号之间的匹配度,以便在使用该过零检测电路时,可以根据输出的过零信号来实现负载的精准控制。
通常情况下,开关器件的功耗小于光耦的功耗,因此,采用开关器件与变压器配合使用的方式在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的同时,可以降低过零检测电路的功耗,有利于降低过零检测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
此外,在本申请的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直接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现有过零检测电路相比,在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的情况下,作用在开关器件上的电压会比较小,因此,在开关器件工作时,开关器件的功耗比较低,有利于控制过零检测电路的使用成本。
另外,本申请所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串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之间,用于限制流入至开关器的电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电阻的设置,增加了在开关器件处于导通状态下,开关器件所在回路上的电阻阻值,由于该回路上的电阻阻值有所增加,因此,开关器件导通时的导通电流会降低,因此,减少了导通电流对开关器件的冲击程度,提高了开关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电阻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电阻串联。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电阻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的可靠性,具体地,在多个第一电阻中的一个第一电阻出现短路时,其它第一电阻仍能够将变压器和开关器件导通,减少了因第一电阻断路对过零检测电路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电阻包括多个第一电阻,其中,多个第一电阻依次串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多个第一电阻依次串接,以提高过零检测电路的可靠性,具体地,在多个第一电阻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电阻出现了短路,多个第一电阻中剩余第一电阻仍能够起到了降低导通电流对开关器件的冲击,以此来提高过零检测电路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电阻中的一部分第一电阻并联后与剩余第一电阻串联,以便提高过零检测电路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开关器件为三极管,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为基极,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二端为发射极。
在该技术方案中,描述了开关器件是三极管的情况下,开关器件的具体连接关系。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驱动电路,其中,驱动电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过零检测电路,具体地,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变压器和开关器件的组合来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利用变压器来代替光耦的隔离作用,利用开关器件来替代光耦的开关作用,采用上述电路所得到的过零信号具有准确性高、功耗低的特点,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利用光耦中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来实现光电隔离,由于受光器在接收到光信号并进行激发的过程中,会需要时间,并且存在光衰,会使得输出的信号存在不对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
而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开关器件来实现过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采用开关器件的方案也不存在如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光衰的问题,因此,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较现有技术所对应的波形具有对称的特性。
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的是开关器件,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开关器件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与实际过零信号之间的匹配度,以便在使用该过零检测电路时,可以根据输出的过零信号来实现负载的精准控制。
通常情况下,开关器件的功耗小于光耦的功耗,因此,采用开关器件与变压器配合使用的方式在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的同时,可以降低过零检测电路的功耗,有利于降低过零检测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
此外,在本申请的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直接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现有过零检测电路相比,在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的情况下,作用在开关器件上的电压会比较小,因此,在开关器件工作时,开关器件的功耗比较低,有利于控制过零检测电路的使用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其中,过零检测电路中的开关器件与控制电路连接,以便将供电信号对应的过零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以便控制电路根据供电信号所对应的过零信号对驱动电路所控制的负载进行控制,如确定负载启动的时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供电端连接,用于对变压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以向控制电路供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电路还包括整流电路,其中,基于整流电路的设置位置可知,整流电路可以对变压器变压后的供电信号进行整流,以便将交流电的供电信号转化至直流点的供电信号,以为控制电路供电。
在上述过程中,过流检测电路能够与整流电路融合在一起,便于实现电路元器件的复用,以便降低启动电路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控制电路的供电需要变压器和整流电路,即整流电路将变压器与控制电路连接起来,而在变压器-整流电路-控制电路这一电路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开关器件,其中,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路,以向控制电路输出供电信号对应的过零信号,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变压器-整流电路-控制电路这一电路的中的变压器的复用,以便降低驱动电路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与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与控制电路连接;第四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后与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后接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稳定器,稳定器串接在整流电路与控制电路之间,稳定器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连接,稳定器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连接,稳定器的第三端接地。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电路还设置有稳定器,其中,稳定器串接在整流电路与控制电路之间,其中,稳定器的设置能够将整流电路的输出的供电信号稳定的某一电压值,以便向控制电路进行供电。
其中,某一电压值与控制电路的供电电压相适配,具体地,某一电压值可以是5伏特或者3.3伏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稳定器可以是稳压电路,其中,稳压电路的具体拓扑结构再次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供电电源,供电电源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用于向变压器提供供电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电路还包括供电电源,其中,供电电源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用于向变压器提供供电信号,以便为控制电路提供供电,并在控制电路处于供电状态下,根据供电信号所对应的过零信号对驱动电路的负载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电电源为市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串接在供电电源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之间,用于限制流入至变压器的电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输入至变压器中的电流过大时,保护电路切断供电电源向变压器供电,以提高驱动电路的可靠性,如降低驱动电路因过流而出现损坏的几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路板,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过零检测电路;或如上述任一项的驱动电路。
在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过零检测电路;或如上述任一项的驱动电路。
在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电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过零检测电路;或如上述任一项的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方案中过零检测电路的拓扑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过零检测电路的拓扑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拓扑示意图;
图4示出了相关技术方案中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光耦。
其中,图2和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MC变压器,Q1开关器件,R1第一电阻,102控制电路,104整流电路,Q2第一二极管,Q3第二二极管,Q4第三二极管,Q5第四二极管,106稳定器,108供电电源,110保护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零检测电路,该过零检测电路包括:变压器MC和开关器件Q1,变压器MC的初级线圈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与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连接,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接地,开关器件Q1的第二端用于输出供电信号对应的过零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变压器MC和开关器件Q1的组合来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利用变压器MC来代替光耦的隔离作用,利用开关器件Q1来替代光耦的开关作用,采用上述电路所得到的过零信号具有准确性高、功耗低的特点,克服了现有实施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利用光耦中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来实现光电隔离,由于受光器在接收到光信号并进行激发的过程中,会需要时间,并且存在光衰,会使得输出的信号存在不对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
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开关器件Q1来实现过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采用开关器件Q1的方案也不存在如现有实施例中的光衰的问题,因此,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较现有技术所对应的波形具有对称的特性。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由于采用的是开关器件Q1,与现有实施例相比,开关器件Q1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与实际过零信号之间的匹配度,以便在使用该过零检测电路时,可以根据输出的过零信号来实现负载的精准控制。
通常情况下,开关器件Q1的功耗小于光耦的功耗,因此,采用开关器件Q1与变压器MC配合使用的方式在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的同时,可以降低过零检测电路的功耗,有利于降低过零检测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
此外,在本申请的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Q1直接连接在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与现有过零检测电路相比,在变压器MC为降压变压器MC的情况下,作用在开关器件Q1上的电压会比较小,因此,在开关器件Q1工作时,开关器件Q1的功耗比较低,有利于控制过零检测电路的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由于开关器件Q1直接连接在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因此,本申请所提出的过零检测能够适配不同的供电信号,即,供电信号的取值范围有所拓宽,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的使用场景。
举例来说,相关技术方案中,若光耦102’的工作电流为10mA时,仅电阻RY的功率就达到220V×220V/220K=0.22瓦。
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若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为9伏特,第一电阻R1和开关器件Q1的阻值为10K时,过零检测电路的功率仅为9×9/10K=0.00081瓦,显然过零检测电路的功率大幅度降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串接在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与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之间,用于限制流入至开关器的电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设置,增加了在开关器件Q1处于导通状态下,开关器件Q1所在回路上的电阻阻值,由于该回路上的电阻阻值有所增加,因此,开关器件Q1导通时的导通电流会降低,因此,减少了导通电流对开关器件Q1的冲击程度,提高了开关器件Q1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电阻R1串联。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阻R1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的可靠性,具体地,在多个第一电阻R1中的一个第一电阻R1出现短路时,其它第一电阻R1仍能够将变压器MC和开关器件Q1导通,减少了因第一电阻R1断路对过零检测电路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包括多个第一电阻R1,其中,多个第一电阻R1依次串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多个第一电阻R1依次串接,以提高过零检测电路的可靠性,具体地,在多个第一电阻R1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电阻R1出现了短路,多个第一电阻R1中剩余第一电阻R1仍能够起到了降低导通电流对开关器件Q1的冲击,以此来提高过零检测电路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阻R1中的一部分第一电阻R1并联后与剩余第一电阻R1串联,以便提高过零检测电路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开关器件Q1为三极管,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为基极,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二端为发射极。
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开关器件Q1是三极管的情况下,开关器件Q1的具体连接关系。
实施例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驱动电路,其中,驱动电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过零检测电路,具体地,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变压器MC和开关器件Q1的组合来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利用变压器MC来代替光耦的隔离作用,利用开关器件Q1来替代光耦的开关作用,采用上述电路所得到的过零信号具有准确性高、功耗低的特点,克服了现有实施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4所示,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利用光耦中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来实现光电隔离,由于受光器在接收到光信号并进行激发的过程中,会需要时间,并且存在光衰,会使得输出的信号存在不对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开关器件Q1来实现过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采用开关器件Q1的方案也不存在如现有实施例中的光衰的问题,因此,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较现有技术所对应的波形具有对称的特性。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由于采用的是开关器件Q1,与现有实施例相比,开关器件Q1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与实际过零信号之间的匹配度,以便在使用该过零检测电路时,可以根据输出的过零信号来实现负载的精准控制。
通常情况下,开关器件Q1的功耗小于光耦的功耗,因此,采用开关器件Q1与变压器MC配合使用的方式在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的同时,可以降低过零检测电路的功耗,有利于降低过零检测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
此外,在本申请的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Q1直接连接在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与现有过零检测电路相比,在变压器MC为降压变压器MC的情况下,作用在开关器件Q1上的电压会比较小,因此,在开关器件Q1工作时,开关器件Q1的功耗比较低,有利于控制过零检测电路的使用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电路102,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Q1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10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102,其中,过零检测电路中的开关器件Q1与控制电路102连接,以便将供电信号对应的过零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102,以便控制电路102根据供电信号所对应的过零信号对驱动电路所控制的负载进行控制,如确定负载启动的时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整流电路104,整流电路104的输入端与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连接,整流电路104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2的供电端连接,用于对变压器MC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以向控制电路102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电路还包括整流电路104,其中,基于整流电路104的设置位置可知,整流电路104可以对变压器MC变压后的供电信号进行整流,以便将交流电的供电信号转化至直流点的供电信号,以为控制电路102供电。
在上述过程中,过流检测电路能够与整流电路104融合在一起,便于实现电路元器件的复用,以便降低启动电路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控制电路102的供电需要变压器MC和整流电路104,即整流电路104将变压器MC与控制电路102连接起来,而在变压器MC-整流电路104-控制电路102这一电路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开关器件Q1,其中,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与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连接,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接地,开关器件Q1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路102,以向控制电路102输出供电信号对应的过零信号,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变压器MC-整流电路104-控制电路102这一电路的中的变压器MC的复用,以便降低驱动电路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整流电路104包括:第一二极管Q2;第二二极管Q3,第二二极管Q3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Q2的阴极连接后与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Q4,第三二极管Q4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Q3的阴极连接后与控制电路102连接;第四二极管Q5,第四二极管Q5的阴极与第三二极管Q4的阳极连接后与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Q2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Q5的阳极连接后接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稳定器106,稳定器106串接在整流电路104与控制电路102之间,稳定器106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104连接,稳定器106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102连接,稳定器106的第三端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电路还设置有稳定器106,其中,稳定器106串接在整流电路104与控制电路102之间,其中,稳定器106的设置能够将整流电路104的输出的供电信号稳定的某一电压值,以便向控制电路102进行供电。
其中,某一电压值与控制电路102的供电电压相适配,具体地,某一电压值可以是5伏特或者3.3伏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稳定器106可以是稳压电路,其中,稳压电路的具体拓扑结构再次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电源108,供电电源108与变压器MC的初级线圈连接,用于向变压器MC提供供电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电路还包括供电电源108,其中,供电电源108与变压器MC的初级线圈连接,用于向变压器MC提供供电信号,以便为控制电路102提供供电,并在控制电路102处于供电状态下,根据供电信号所对应的过零信号对驱动电路的负载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供电电源108为市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护电路110,保护电路110串接在供电电源108与变压器MC的初级线圈之间,用于限制流入至变压器MC的电流。
在该实施例中,在输入至变压器MC中的电流过大时,保护电路110切断供电电源108向变压器MC供电,以提高驱动电路的可靠性,如降低驱动电路因过流而出现损坏的几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保护电路110包括保险丝。
实施例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路板,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过零检测电路;或如上述任一项的驱动电路。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的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变压器MC和开关器件Q1的组合来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利用变压器MC来代替光耦的隔离作用,利用开关器件Q1来替代光耦的开关作用,采用上述电路所得到的过零信号具有准确性高、功耗低的特点,克服了现有实施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利用光耦中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来实现光电隔离,由于受光器在接收到光信号并进行激发的过程中,会需要时间,并且存在光衰,会使得输出的信号存在不对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
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开关器件Q1来实现过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采用开关器件Q1的方案也不存在如现有实施例中的光衰的问题,因此,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较现有技术所对应的波形具有对称的特性。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由于采用的是开关器件Q1,与现有实施例相比,开关器件Q1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与实际过零信号之间的匹配度,以便在使用该过零检测电路时,可以根据输出的过零信号来实现负载的精准控制。
通常情况下,开关器件Q1的功耗小于光耦的功耗,因此,采用开关器件Q1与变压器MC配合使用的方式在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的同时,可以降低过零检测电路的功耗,有利于降低过零检测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
此外,在本申请的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Q1直接连接在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与现有过零检测电路相比,在变压器MC为降压变压器MC的情况下,作用在开关器件Q1上的电压会比较小,因此,在开关器件Q1工作时,开关器件Q1的功耗比较低,有利于控制过零检测电路的使用成本。
实施例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过零检测电路;或如上述任一项的驱动电路。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的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变压器MC和开关器件Q1的组合来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利用变压器MC来代替光耦的隔离作用,利用开关器件Q1来替代光耦的开关作用,采用上述电路所得到的过零信号具有准确性高、功耗低的特点,克服了现有实施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利用光耦中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来实现光电隔离,由于受光器在接收到光信号并进行激发的过程中,会需要时间,并且存在光衰,会使得输出的信号存在不对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
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开关器件Q1来实现过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采用开关器件Q1的方案也不存在如现有实施例中的光衰的问题,因此,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较现有技术所对应的波形具有对称的特性。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由于采用的是开关器件Q1,与现有实施例相比,开关器件Q1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与实际过零信号之间的匹配度,以便在使用该过零检测电路时,可以根据输出的过零信号来实现负载的精准控制。
通常情况下,开关器件Q1的功耗小于光耦的功耗,因此,采用开关器件Q1与变压器MC配合使用的方式在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的同时,可以降低过零检测电路的功耗,有利于降低过零检测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
此外,在本申请的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Q1直接连接在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与现有过零检测电路相比,在变压器MC为降压变压器MC的情况下,作用在开关器件Q1上的电压会比较小,因此,在开关器件Q1工作时,开关器件Q1的功耗比较低,有利于控制过零检测电路的使用成本。
实施例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电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过零检测电路;或如上述任一项的驱动电路。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的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变压器MC和开关器件Q1的组合来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利用变压器MC来代替光耦的隔离作用,利用开关器件Q1来替代光耦的开关作用,采用上述电路所得到的过零信号具有准确性高、功耗低的特点,克服了现有实施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利用光耦中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来实现光电隔离,由于受光器在接收到光信号并进行激发的过程中,会需要时间,并且存在光衰,会使得输出的信号存在不对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不对称会越来越明显。
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过零检测电路采用开关器件Q1来实现过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采用开关器件Q1的方案也不存在如现有实施例中的光衰的问题,因此,输出的过零信号的波形较现有技术所对应的波形具有对称的特性。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由于采用的是开关器件Q1,与现有实施例相比,开关器件Q1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提高了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过零信号与实际过零信号之间的匹配度,以便在使用该过零检测电路时,可以根据输出的过零信号来实现负载的精准控制。
通常情况下,开关器件Q1的功耗小于光耦的功耗,因此,采用开关器件Q1与变压器MC配合使用的方式在实现过零信号的检测的同时,可以降低过零检测电路的功耗,有利于降低过零检测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
此外,在本申请的提出的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Q1直接连接在变压器MC的次级线圈,与现有过零检测电路相比,在变压器MC为降压变压器MC的情况下,作用在开关器件Q1上的电压会比较小,因此,在开关器件Q1工作时,开关器件Q1的功耗比较低,有利于控制过零检测电路的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用于接收供电信号;
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所述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开关器件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供电信号对应的过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串接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之间,用于限制流入至所述开关器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阻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为三极管,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为基极,所述第一端为集电极,所述第二端为发射极。
5.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中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供电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变压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以向所述控制电路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后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后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稳定器,所述稳定器串接在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稳定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稳定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稳定器的第三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用于向所述变压器提供供电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串接在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之间,用于限制流入至所述变压器的电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
13.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或
如权利要求5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或
如权利要求5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15.一种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或
如权利要求5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CN202122057553.9U 2021-08-30 2021-08-30 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Active CN215646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7553.9U CN215646630U (zh) 2021-08-30 2021-08-30 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7553.9U CN215646630U (zh) 2021-08-30 2021-08-30 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6630U true CN215646630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0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7553.9U Active CN215646630U (zh) 2021-08-30 2021-08-30 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6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1621B (zh) 一种用于电子转换器的保护设备、相关转换器和方法
CN110635696A (zh) 电源切换电路以及切换方法
CN212992651U (zh) 一种不对称半桥电路及照明系统
CN101604920A (zh) 发生直流电压的供电单元的电路
KR20180091326A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및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제어 방법
CN101868105B (zh) 一种电子镇流器及其过压保护方法
CN215646630U (zh) 过零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烹饪电器
CN101409510B (zh) 开关电源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JP3346543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2018074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210997C (zh) 给荧光灯供电的装置
CN101369778B (zh) 开关电源及其供电方法
KR20000057100A (ko) 전자기기의 전원장치
CN115411925A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启动导通控制电路及装置
CN209946325U (zh) 双控开关检测电路及装置
JP2008245444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50656C (zh) 电灶
US20160043640A1 (en)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with a cascode circuit
CN108233738B (zh) 电压转换装置
CN218767140U (zh) 一种用于emc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测试的测试电路
CN218919970U (zh) 一种交流过压保护的开关电源
CN109586397A (zh)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KR100371164B1 (ko) 절전 기능을 가지는 전기 기기
CN212727504U (zh) 接地检测电路和具有接地检测功能的led驱动电路
CN215954093U (zh) 过零通断控制电路和负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