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5258U - 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 Google Patents

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5258U
CN215645258U CN202121680296.8U CN202121680296U CN215645258U CN 215645258 U CN215645258 U CN 215645258U CN 202121680296 U CN202121680296 U CN 202121680296U CN 215645258 U CN215645258 U CN 215645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part
jumper
pivot
pin hole
positio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02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zhou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zhou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zhou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Bozhou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02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5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5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5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锁扣结构,包括第一枢转部、第二枢转部、枢轴部以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之间通过所述枢轴部连接且依靠外力相对偏转。所述弹性元件定位连接在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之间。所述第一枢转部设有供所述枢轴部穿过的第一销孔和偏离于所述枢轴部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二枢转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销孔对应且供所述枢轴部穿过的第三销孔。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跳线组合。本实用新型通过锁扣结构将集合了跳线单元的跳线壳体锁扣连接到天线主体,在实现电信号对接的基础上,保证了电信号对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连接器跳线领域,尤其是一种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集束射频连接器组合包括一个塑料壳体,所述塑料壳体具有多个通孔,在该壳体的每个通孔内可以分别容纳一个线缆连接器,从而该壳体可以将包括多个线缆的连接器固定容纳在一起,因此,多个线缆可以作为一个连接器组合能够一起被安装在天线上。但是,怎样保证连接器组合安装在天线上的稳定性还有待解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其保证了跳线组合安装在天线上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一种锁扣结构,包括第一枢转部、第二枢转部、枢轴部以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之间通过所述枢轴部连接且依靠外力相对偏转,所述弹性元件定位连接在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之间,所述第一枢转部设有供所述枢轴部穿过的第一销孔和偏离于所述枢轴部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二枢转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销孔对应且供所述枢轴部穿过的第三销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第一枢转部包括用于枢接的第一端部和用于锁扣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沿第一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二枢转部包括用于枢接的第三端部和用于锁扣的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反设置,所述第一端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三端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上且所述第二销孔较所述第一销孔远离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三销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枢轴部上的圈形部和自所述圈形部延伸的两个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自由端定位于所述第一枢转部上,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二自由端定位于所述第二枢转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板夹持限位所述圈形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二:一种跳线组合,包括若干个跳线单元、跳线壳体、天线主体以及一对如上所述的锁扣结构,所述跳线壳体将所述跳线单元集成定位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一对锁扣结构分别枢接于所述跳线壳体或所述天线主体的相对两侧,每一个所述锁扣结构通过所述第二端部锁扣于所述跳线壳体上且所述第四端部锁扣于所述天线主体上的方式将所述跳线壳体连接于所述天线主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二,所述跳线壳体和所述天线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堆叠设置,所述跳线单元与所述天线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对接,所述锁扣结构安装于所述跳线壳体上且绕所述第二销孔旋转,所述第二枢转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枢转部上且绕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三销孔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二,所述跳线壳体设有凸伸臂和槽穴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二端部设有槽穴和凸伸臂中的另外一种,所述凸伸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插入所述槽穴内锁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二,所述天线主体设有卡持部和凸柱的其中一种,所述第四端部设有凸柱和卡持部中的另外一种,所述凸柱与所述卡持部之间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二,所述卡持部设于所述天线主体上,所述凸柱位于所述第四端部上,所述卡持部包括抵持壁,所述凸柱与该抵持壁之间形成由远及近的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二,所述跳线壳体设有顶部、自所述顶部挖空设置的若干穴部和围绕于每一个所述穴部设置的侧部,所述顶部形成对应于所述穴部的开口和位于所述开口旁侧的缺口,所述侧部具有自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竖槽和自所述竖槽的下端水平环向延伸形成的横槽,所述跳线单元的外壁面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经所述缺口及所述竖槽在所述横槽内与所述顶部抵持限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跳线壳体将所述跳线单元集成为一个稳定组装的整体,该整体可以一起被安装在所述天线主体上,降低了将每一个所述跳线单元单独安装至所述天线主体的组装复杂性;本实用新型通过锁扣结构将集合了所述跳线单元的跳线壳体锁扣连接到所述天线主体,本实用新型在实现了电信号对接的基础上,保证了电信号对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跳线组合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跳线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跳线组合的跳线壳体、天线主体以及锁扣结构结合为一体且其中一个跳线与所述跳线壳体、天线主体以及锁扣结构分离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跳线组合的天线主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跳线组合的跳线壳体以及两个锁扣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跳线组合的跳线壳体以及其中一个锁扣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锁扣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锁扣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6的俯视图;
图13为沿图1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的主视图;
图15为沿图14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的俯视图;
图17为沿图16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8为沿图16中E-E线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跳线组合解锁状态下的组合示意图;
图20为沿图19中H-H线的剖视图;
图21为沿图19中I-I线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跳线组合锁扣状态下的组合示意图;
图23为沿图22中J-J线的剖视图;
图24为沿图22中K-K线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1中的部分放大图;
图26为图24中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26,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跳线组合,其包括若干个跳线单元1、跳线壳体2、天线主体3以及一对锁扣结构4。
请参考图1至图4以及图14至图17,所述跳线单元1包括线缆11以及包设于所述线缆11外的护套12。所述线缆11的末端形成插接部110。所述跳线单元1的外壁面设有凸块13,具体的,所述凸块13凸设于所述护套12上。所述跳线壳体2设有顶部21、自所述顶部21挖空设置的若干穴部22和围绕于每一个所述穴部22设置的侧部23。所述顶部21形成对应于所述穴部22的开口211和位于所述开口211旁侧的缺口212。所述侧部23具有自所述缺口212沿所述第一方向(X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竖槽231和自所述竖槽231的下端水平环向延伸形成的横槽232。所述凸块13经所述缺口212和所述竖槽231在所述横槽232内与所述顶部21抵持限位。故,在所述跳线单元1组装入所述穴部22的过程中,所述凸块13是先插入所述竖槽231而后旋转至所述横槽232内被所述顶部21顶住卡位的,防止了所述跳线单元1从所述跳线壳体2意外脱离。所述跳线单元1组装到位后,所述护套12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穴部22。因此,所述跳线壳体2能够将所述跳线单元1集成为一个稳定组装的整体,该整体可以一起被安装在所述天线主体3上,降低了将每一个所述跳线单元1单独安装至所述天线主体3的组装复杂性。
请参考图5和图18,所述天线主体3包括主体部31和自所述主体部31凸伸的对接部32。所述跳线壳体2和所述天线主体3沿所述第一方向(X方向)堆叠设置使得所述跳线单元1能够与所述天线主体3在所述第一方向(X方向)对接,即,所述插接部110与所述对接部32之间电性接触以在所述线缆11与天线之间形成电信号的连接。
请参考图6至图18,所述锁扣结构4包括第一枢转部41、第二枢转部42、枢轴部43以及弹性元件44。所述第一枢转部41和所述第二枢转部42之间通过所述枢轴部43连接且依靠外力相对偏转,即,若外力作用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可使得所述第一枢转部41绕所述枢轴部43相对于所述第二枢转部42旋转;若外力作用于所述第二枢转部42,可使得所述第二枢转部42绕所述枢轴部43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旋转。所述弹性元件44定位连接在所述第一枢转部41和所述第二枢转部42之间,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结构4在尚未连接于所述跳线壳体2和所述天线主体3的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转部41和所述第二枢转部42之间保持在预设的角度(例如:170度)。所述第一枢转部41包括用于枢接的第一端部411和用于锁扣的第二端部412,所述第二端部412与所述第一端部411沿第一方向(X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二枢转部42包括用于枢接的第三端部421和用于锁扣的第四端部422,所述第四端部422与所述第三端部421在所述第一方向(X方向)上相反设置。所述第一端部4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板4111,所述第三端部4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板4211,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设有供所述枢轴部43穿过的第一销孔4110和偏离于所述枢轴部43的第二销孔4112,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设有供所述枢轴部43穿过的第三销孔4210。即,每一个所述锁扣结构4通过所述第二端部412锁扣于所述跳线壳体2且所述第四端部422锁扣于所述天线主体3的方式,将所述跳线壳体2连接于所述天线主体3上。
请参考图8至图11,所述弹性元件44包括套设于所述枢轴部43上的圈形部441和自所述圈形部441延伸的两个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包括第一自由端442和第二自由端443。所述第一自由端442定位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上,所述第二自由端443定位于所述第二枢转部42上。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方向)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面对面设置,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各为一对,即,一对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在所述第二方向(Y方向)上面对面设置且一对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在所述第二方向(Y方向)上也是面对面设置,且该对第二定位板4211插入限位于该对第一定位板4111形成的容纳空间,则该对第二定位板4211从两端限位所述圈形部441防止所述圈形部441脱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一对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限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形成的容纳空间,则该对第一定位板4111限位所述圈形部441防止脱出;甚至于可以是一个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和一个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在所述第二方向(Y方向)上面对面设置,则该个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和该个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共同限位所述圈形部441防止脱出。当然,所述弹性元件44不限于上述螺旋弹簧,也可以是弹片。所述弹性元件44是弹片的情况下,仅需要将弹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枢转部41和所述第二枢转部42取得定位即可,弹片两端之间的连接部设置在枢转连接位置处而不需要像螺旋弹簧那样套设定位。
请参考图2、图6至图11,所述跳线壳体2设有凸伸臂20和槽穴4120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二端部412设有槽穴4120和凸伸臂20中的另外一种。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412设有的是槽穴4120,则所述凸伸臂20设于所述跳线壳体2上。所述凸伸臂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方向)的第三方向(Z方向)上插入所述槽穴4120内实现锁扣。所述槽穴4120面向所述跳线壳体2的一侧开口较大,方便所述凸伸臂20的进入;所述槽穴4120背向所述跳线壳体2的一侧开口较小,方便将所述凸伸臂20锁住。所述跳线壳体2轴定位有枢接部24,所述枢接部24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二销孔4112。通过所述枢接部24,所述一对锁扣结构4分别对称枢接于所述跳线壳体2的相对两侧。即,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结构4枢接于所述跳线壳体2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结构4也可以枢接于所述天线主体3上。只需要将所述第二销孔4112从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对应调整至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上且所述枢接部24轴定位在所述天线主体3上即可。
请参考图2、图5至图11,所述天线主体3设有卡持部310和凸柱4220的其中一种,所述第四端部422设有凸柱4220和卡持部310中的另外一种。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柱4220设于所述第四端部422上,所述天线主体3设有的是C形状的卡持部310,所述卡持部310具有允许所述凸柱4220进入的口,所述凸柱4220自该口旋入所述卡持部310内定位。
本实用新型锁扣结构4的组装过程是:先是将所述第二枢转部42通过套设了所述弹性元件44的所述枢轴部43与所述第一枢转部41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再将包括了所述第一枢转部41、所述第二枢转部42、所述枢轴部43以及所述弹性元件44在内的所述锁扣结构4的整体通过所述枢接部24枢接安装于所述跳线壳体2上的。锁扣过程是:所述第四端部422先锁扣于所述天线主体3,所述第二端部412再锁扣于所述跳线壳体2。所述枢轴部43提供了所述第一枢转部41、所述第二枢转部42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枢接部24提供了所述锁扣结构4的整体相对于所述跳线壳体2的转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锁扣结构4,所述第一枢转部41与所述第二枢转部42之间的相对转动是在所述锁扣结构4与所述跳线壳体2之间相对转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所述锁扣结构4安装于所述跳线壳体2上且绕所述第二销孔4112旋转,所述第二枢转部42安装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上且绕所述第一销孔4110和所述第三销孔4210旋转,则给所述第一枢转部41与所述跳线壳体2的扣合及所述第二枢转部42与所述天线主体3的扣合提供了浮动的空间。请具体参考图25和图26,所述卡持部310包括导引壁3101、抵持壁3103以及连接于所述导引壁3101、所述抵持壁3103之间的拐部3102。所述第四端部422先锁扣于所述天线主体3,使得所述凸柱4220经该导引壁3101且跨过该拐部3102后与该抵持壁3103形成了距离为d的间隔;然后在所述第二端部412锁扣于所述跳线壳体2的过程中,所述凸柱4220向着该抵持壁3103靠近,使得所述凸柱4220与所述抵持壁3103之间的间隔d’变小,此时,所述凸伸臂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方向)的第三方向(Z方向)上亦插入所述槽穴4120内,将所述凸柱4220与所述抵持壁3103之间的锁扣保持住,进而在所述跳线壳体2和所述天线主体3之间形成了稳定的配合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解锁过程一般是先将所述凸伸臂20从所述槽穴4120中脱出,使得所述凸柱4220与所述抵持壁3103之间的间隔从小(d’)变大(d),即,先使所述凸柱4220从所述抵持壁3103处朝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松脱开,再使得所述第二枢转部42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旋转,以便所述凸柱4220能够避让开所述拐部3102而从所述卡持部310脱离解除卡合;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持部310由金属材料制成,避免了强力解除所述凸柱4220与所述卡持部310之间卡合也能够解锁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正确流程进行锁扣及解锁的操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跳线壳体2将所述跳线单元1集成为一个稳定组装的整体,该整体可以一起被安装在所述天线主体3上,降低了将每一个所述跳线单元1单独安装至所述天线主体3的组装复杂性;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锁扣结构4将集合了所述跳线单元1的跳线壳体2锁扣连接到所述天线主体3,在实现电信号对接的基础上,保证了电信号对接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锁扣结构(4),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枢转部(41)、第二枢转部(42)、枢轴部(43)以及弹性元件(44),所述第一枢转部(41)和所述第二枢转部(42)之间通过所述枢轴部(43)连接且依靠外力相对偏转,所述弹性元件(44)定位连接在所述第一枢转部(41)和所述第二枢转部(42)之间,所述第一枢转部(41)设有供所述枢轴部(43)穿过的第一销孔(4110)和偏离于所述枢轴部(43)的第二销孔(4112),所述第二枢转部(42)设有与所述第一销孔(4110)对应且供所述枢轴部(43)穿过的第三销孔(4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包括用于枢接的第一端部(411)和用于锁扣的第二端部(412),所述第二端部(412)与所述第一端部(411)沿第一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二枢转部(42)包括用于枢接的第三端部(421)和用于锁扣的第四端部(422),所述第四端部(422)与所述第三端部(4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反设置,所述第一端部(4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板(4111),所述第三端部(4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板(4211),所述第一销孔(4110)和所述第二销孔(411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上且所述第二销孔(4112)较所述第一销孔(4110)远离所述第二端部(412),所述第三销孔(4210)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4)包括套设于所述枢轴部(43)上的圈形部(441)和自所述圈形部(441)延伸的两个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包括第一自由端(442)和第二自由端(443),所述弹性元件(44)的第一自由端(442)定位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上,所述弹性元件(44)的第二自由端(443)定位于所述第二枢转部(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4111)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板(4211)夹持限位所述圈形部(441)。
5.一种跳线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跳线单元(1)、跳线壳体(2)、天线主体(3)以及一对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锁扣结构(4),所述跳线壳体(2)将所述跳线单元(1)集成定位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一对锁扣结构(4)分别枢接于所述跳线壳体(2)或所述天线主体(3)的相对两侧,每一个所述锁扣结构(4)通过所述第二端部(412)锁扣于所述跳线壳体(2)上且所述第四端部(422)锁扣于所述天线主体(3)上的方式将所述跳线壳体(2)连接于所述天线主体(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壳体(2)和所述天线主体(3)沿所述第一方向堆叠设置,所述跳线单元(1)与所述天线主体(3)在所述第一方向对接,所述锁扣结构(4)安装于所述跳线壳体(2)上且绕所述第二销孔(4112)旋转,所述第二枢转部(42)安装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上且绕所述第一销孔(4110)和所述第三销孔(4210)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壳体(2)设有凸伸臂(20)和槽穴(4120)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二端部(412)设有槽穴(4120)和凸伸臂(20)中的另外一种,所述凸伸臂(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插入所述槽穴(4120)内锁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主体(3)设有卡持部(310)和凸柱(4220)的其中一种,所述第四端部(422)设有凸柱(4220)和卡持部(310)中的另外一种,所述凸柱(4220)与所述卡持部(310)之间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跳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310)设于所述天线主体(3)上,所述凸柱(4220)位于所述第四端部(422)上,所述卡持部(310)包括抵持壁(3103),所述凸柱(4220)与该抵持壁(3103)之间形成由远及近的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壳体(2)设有顶部(21)、自所述顶部(21)挖空设置的若干穴部(22)和围绕于每一个所述穴部(22)设置的侧部(23),所述顶部(21)形成对应于所述穴部(22)的开口(211)和位于所述开口(211)旁侧的缺口(212),所述侧部(23)具有自所述缺口(212)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竖槽(231)和自所述竖槽(231)的下端水平环向延伸形成的横槽(232),所述跳线单元(1)的外壁面设有凸块(13),所述凸块(13)经所述缺口(212)及所述竖槽(231)在所述横槽(232)内与所述顶部(21)抵持限位。
CN202121680296.8U 2021-07-22 2021-07-22 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Active CN215645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0296.8U CN215645258U (zh) 2021-07-22 2021-07-22 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0296.8U CN215645258U (zh) 2021-07-22 2021-07-22 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5258U true CN215645258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1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0296.8U Active CN215645258U (zh) 2021-07-22 2021-07-22 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5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64724B (zh) 背板连接器
EP0440447B1 (en) Interconnectable components employing a multi-positionable key
US83230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wer contacts
CN102204026A (zh) 连接器引导件
EP0183830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header having coaxial sockets therein and matable coaxial plug housing
US6450834B1 (en) Panel mount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5073046A (en)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alignment feature
CN111180966B (zh) 插头连接器
EP194950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or with strain relief
US11394160B2 (en) Signal communication socket
JPH1028976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5645258U (zh) 锁扣结构及跳线组合
US6554641B1 (en) Stacked connector assembly
TWI792271B (zh) 背板連接器組件
US11575226B2 (en) Pass-through plug
WO2021079604A1 (ja) 分岐用コネクタ
CN113192434B (zh) 一种led箱体及led显示屏
TWM630859U (zh) 電連接器
TWM627233U (zh)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JPH04269482A (ja) アース、電力または信号接続を与えるためのキー結合された装置
CN21083830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1224260A (zh)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JP2022513812A (ja) 複数の空間方向において接触するためのプラグコネクタ部
TWI781022B (zh) 便於解鎖的光模組
CN214503963U (zh) 便于解锁的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