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2681U -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2681U
CN215622681U CN202122339437.6U CN202122339437U CN215622681U CN 215622681 U CN215622681 U CN 215622681U CN 202122339437 U CN202122339437 U CN 202122339437U CN 215622681 U CN215622681 U CN 215622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blade
wing
retractable
p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94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文龙
李宜恒
杨超
朱训辉
窦兆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ro Gravity Aircraft Industry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ro Gravity Nanjing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ro Gravity Nanjing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ro Gravity Nanjing Aircraft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394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2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2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2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机体上固定翼,所述机体底部设置有起落架,所述固定翼上设置有的倾转旋翼机构,所述机体两侧对称开设有机舱,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收放机翼,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收放机翼收叠至机舱内的收放机构,所述收放机翼的翼尖处设置有桨叶旋翼机构,所述桨叶旋翼机构内设置有控桨构件,所述控桨构件用于控制桨叶旋翼机构的收叠,以使所述收放机翼和桨叶旋翼机构均内收叠至机舱内。本实用新型供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具有能够满足大载荷垂直起降和提高巡航能力,实现提高飞行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领域的蓬勃发展,诸多新构型多旋翼飞行器被提出并投入使用,促使飞行器的种类和功能也不断的进行革新,从而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飞行器,现有的多旋翼飞行器虽然有较好的垂直起降能力,但在平飞时所需能耗较大,其续航能力会相对较低;新构型飞行器展现出了航空领域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多旋翼新构型飞行器都具备良好的性能,如今大多数创新型多旋翼飞行器都旨在将多旋翼飞行器拥有较大的垂直起降性能,因此在提供垂直起降性能时,会增加旋翼的数量以及旋翼的直径,从而满足能够提供较大的垂直起降性能,但是增加旋翼数量和增大旋翼直径均会造成飞行器在续航飞行时不能够进行高速巡航,并且会造成整体飞行器的航程降低,对此也有很多的旋翼机型,通过时旋翼能够进行倾转,在垂直起降时能够与机体垂直设置,在续航时与机体平行设置,从而起到能够垂直起降和增加巡航能够力,但现有的旋翼机型在进行倾转过程中会影响整体机体的飞行稳定性,使得机体会产生抖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增大垂直起降能力的同时提高巡航能力,提高飞行稳定性和飞行航程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具有能够满足大载荷垂直起降和提高巡航能力,实现提高飞行稳定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机体上固定翼,所述机体底部设置有起落架,所述固定翼上设置有的倾转旋翼机构,所述机体两侧对称开设有机舱,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收放机翼,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收放机翼收叠至机舱内的收放机构,所述收放机翼的翼尖处设置有桨叶旋翼机构,所述桨叶旋翼机构内设置有控桨构件,所述控桨构件用于控制桨叶旋翼机构的收叠,以使所述收放机翼和桨叶旋翼机构均内收叠至机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放机构包括驱动舵机、支撑架、轴端盖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舵机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机舱内,所述驱动舵机同轴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轴端盖设置于支撑架背离驱动舵机的一侧,所述驱动轴设置于轴端盖上,所述收放机翼端部与驱动轴同轴连接,所述驱动轴背离轴端盖的一端与联轴器同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驱动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收放机翼沿驱动轴轴线转动收叠至机舱内或从机舱中伸展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桨叶旋翼机构包括旋翼电机和旋翼桨叶,所述旋翼电机设置于收放机翼远离与收放机构连接处,所述旋翼桨叶与旋翼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翼桨叶包括桨座和设置于桨座上的若干叶片,所述叶片与桨座铰接,所述控桨构件包括控桨电机、传动件、滑动座以及支撑件,所述桨座内设置有座腔,所述桨座上还开设有与座腔连通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沿桨座高度方向开设,所述控桨电机设置于座腔内,所述滑动座与移动槽滑移连接,所述传动件连接控桨电机和滑动座,以使所述控桨电机带动传动件时,控制所述滑动座沿移动槽滑移运动,所述支撑件一端与滑动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叶片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与滑动座之间通过定位销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与控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传动齿条与滑动座连接,所述传动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齿条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背离传动齿条的一端与滑动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包括机身、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所述固定翼设置于机身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机体上设置倾转旋翼机构,倾转旋翼机构能够起到旋翼机的基本工作模式和工作效果,在机体上开设机舱,机舱中设置可以进行收放的收放机翼,收放机翼在收放机构的作用下方便进行收放,并且在收放机翼上设置桨叶旋翼机构,桨叶旋翼机构中设置能够控制桨叶旋翼机构进行收叠的控桨构件,使得收放机翼展开时,桨叶旋翼机构能够起到提供垂直起降的动力,在收放机翼收叠至机舱内时,控桨构件控制桨叶旋翼机构收叠,以使桨叶旋翼机构能够收叠至机舱内,使得即使在巡航时,也能稳定的进行收叠,达到提高飞行稳定性的效果,实现能够满足大载荷垂直起降和提高巡航能力,实现提高飞行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体现机体上折叠翼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机体上折叠翼收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收放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桨叶旋翼构件和控桨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控桨构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11、机身;12、水平尾翼;13、垂直尾翼;14、起落架;15、机舱;2、固定翼;3、倾转旋翼机构;4、收放机翼;5、收放机构;51、驱动舵机;52、支撑架;53、轴端盖;54、驱动轴;55、联轴器;6、桨叶旋翼机构;61、旋翼电机;62、旋翼桨叶;63、桨座;64、叶片;7、控桨构件;71、控桨电机;72、传动件;721、传动齿轮;722、传动齿条;73、滑动座;74、支撑件;75、座腔;76、移动槽;77、定位销;78、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机体1和设置于机体1上固定翼2,机体1底部设置有起落架14,机体1包括机身11、水平尾翼12以及垂直尾翼13,固定翼2设置于机身11的上部,起落架14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14,从而提高整体起落时的支撑和滑跑。
参考图1至图5,机体1两侧对称开设有机舱15,机体1上还设置有收放机翼4,机体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收放机翼4收叠至机舱15内的收放机构5,收放机翼4的翼尖处设置有桨叶旋翼机构6,桨叶旋翼机构6内设置有控桨构件7,控桨构件7用于控制桨叶旋翼机构6的收叠,使得在需要实用桨叶旋翼机构6时,首先通过收放机构5控制整体收放机翼4以及桨叶旋翼机构6从机舱15中伸出,并且在控桨构件7的作用下控制桨叶旋翼机构6的展开,使得桨叶旋翼机构6能够为整体的起降提供动力,当需要将桨叶旋翼机构6收叠时,通过控桨构件7带动桨叶旋翼机构6收叠,并且在收放机构5的作用下收叠至机舱15内,实现对收放机翼4和桨叶旋翼机构6的收叠。
参考图1至图3,收放机构5包括驱动舵机51、支撑架52、轴端盖53和驱动轴54,驱动舵机51设置于支撑架52上,支撑架52设置于机舱15内,驱动舵机51同轴连接有联轴器55,轴端盖53设置于支撑架52背离驱动舵机51的一侧,驱动轴54设置于轴端盖53上,收放机翼4端部与驱动轴54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轴54背离轴端盖53的一端与联轴器55同轴固定连接,以使驱动舵机51带动驱动轴54转动时,带动收放机翼4沿驱动轴54轴线转动收叠至机舱15内或从机舱15中伸展出,实现对收放机翼4的控制。
参考图2、图4和图5,桨叶旋翼机构6包括旋翼电机61和旋翼桨叶62,旋翼电机61设置于收放机翼4远离与收放机构5连接处,旋翼桨叶62与旋翼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旋翼桨叶62包括桨座63和设置于桨座63上的若干叶片64,本实施例中叶片64设置为3片,任意叶片64与桨座63铰接,3片叶片64沿桨座63圆周阵列设置,控桨构件7包括控桨电机71、传动件72、滑动座73以及支撑件74,桨座63内设置有座腔75,桨座63上还开设有与座腔75连通的移动槽76,移动槽76沿桨座63高度方向开设,控桨电机71设置于座腔75内,滑动座73与移动槽76滑移连接,传动件72连接控桨电机71和滑动座73,传动件72包括传动齿轮721和传动齿条722,传动齿轮721与控桨电机7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传动齿条722与滑动座73连接,传动齿条722与传动齿轮721啮合,传动齿条722上设置有定位件78,定位件78背离传动齿条722的一端与滑动座73连接,以使控桨电机71带动传动件72时,控制滑动座73沿移动槽76滑移运动,支撑件74一端与滑动座73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叶片64活动连接,支撑件74与滑动座73之间通过定位销77连接,使得支撑件74能够沿定位销77的轴线转动;
工作过程为:
当控制旋翼桨叶62展开时,控桨电机71通过传动件72带动滑动座73沿移动槽76朝向叶片64的方向运动,以使在滑动座73滑移时,通过支撑件74推动叶片64展开,从而实现控制叶片64的展开,在控制滑动座73滑移至移动槽76端部时,使得叶片64保持展开的状态;
当控制旋翼桨叶62收叠时,控桨电机71通过传动件72带动滑动座73沿移动槽76朝向远离叶片64的方向运动,以使在滑动座73滑移时,通过支撑件74带动叶片64的滑索,从而实现控制叶片64的收叠,以使在滑动座73滑移至移动槽76端部时,使得叶片64保持收叠的状态,使得在对收放机翼4进行收叠时,整体桨叶旋翼机构6能够收叠至机舱15内。
工作原理及其效果:
通过在机体1上设置倾转旋翼机构3,倾转旋翼机构3能够起到旋翼机的基本工作模式和工作效果,在机体1上开设机舱15,机舱15中设置可以进行收放的收放机翼4,收放机翼4在收放机构5的作用下方便进行收放,并且在收放机翼4上设置桨叶旋翼机构6,桨叶旋翼机构6中设置能够控制桨叶旋翼机构6进行收叠的控桨构件7,使得收放机翼4展开时,桨叶旋翼机构6能够起到提供垂直起降的动力,在收放机翼4收叠至机舱15内时,控桨构件7控制桨叶旋翼机构6收叠,以使桨叶旋翼机构6能够收叠至机舱15内,使得即使在巡航时,也能稳定的进行收叠,达到提高飞行稳定性的效果,实现能够满足大载荷垂直起降和提高巡航能力,实现提高飞行稳定性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体(1)和设置于机体(1)上固定翼(2),所述机体(1)底部设置有起落架(14),所述固定翼(2)上设置有的倾转旋翼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两侧对称开设有机舱(15),所述机体(1)上还设置有收放机翼(4),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收放机翼(4)收叠至机舱(15)内的收放机构(5),所述收放机翼(4)的翼尖处设置有桨叶旋翼机构(6),所述桨叶旋翼机构(6)内设置有控桨构件(7),所述控桨构件(7)用于控制桨叶旋翼机构(6)的收叠,以使所述收放机翼(4)和桨叶旋翼机构(6)均内收叠至机舱(1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5)包括驱动舵机(51)、支撑架(52)、轴端盖(53)和驱动轴(54),所述驱动舵机(51)设置于支撑架(52)上,所述支撑架(52)设置于机舱(15)内,所述驱动舵机(51)同轴连接有联轴器(55),所述轴端盖(53)设置于支撑架(52)背离驱动舵机(51)的一侧,所述驱动轴(54)设置于轴端盖(53)上,所述收放机翼(4)端部与驱动轴(54)同轴连接,所述驱动轴(54)背离轴端盖(53)的一端与联轴器(55)同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驱动舵机(51)带动驱动轴(54)转动时,带动所述收放机翼(4)沿驱动轴(54)轴线转动收叠至机舱(15)内或从机舱(15)中伸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旋翼机构(6)包括旋翼电机(61)和旋翼桨叶(62),所述旋翼电机(61)设置于收放机翼(4)远离与收放机构(5)连接处,所述旋翼桨叶(62)与旋翼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桨叶(62)包括桨座(63)和设置于桨座(63)上的若干叶片(64),所述叶片(64)与桨座(63)铰接,所述控桨构件(7)包括控桨电机(71)、传动件(72)、滑动座(73)以及支撑件(74),所述桨座(63)内设置有座腔(75),所述桨座(63)上还开设有与座腔(75)连通的移动槽(76),所述移动槽(76)沿桨座(63)高度方向开设,所述控桨电机(71)设置于座腔(75)内,所述滑动座(73)与移动槽(76)滑移连接,所述传动件(72)连接控桨电机(71)和滑动座(73),以使所述控桨电机(71)带动传动件(72)时,控制所述滑动座(73)沿移动槽(76)滑移运动,所述支撑件(74)一端与滑动座(73)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叶片(64)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74)与滑动座(73)之间通过定位销(7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72)包括传动齿轮(721)和传动齿条(722),所述传动齿轮(721)与控桨电机(7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传动齿条(722)与滑动座(73)连接,所述传动齿条(722)与传动齿轮(721)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条(722)上设置有定位件(78),所述定位件(78)背离传动齿条(722)的一端与滑动座(7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机身(11)、水平尾翼(12)以及垂直尾翼(13),所述固定翼(2)设置于机身(11)的上部。
CN202122339437.6U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Active CN215622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9437.6U CN215622681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9437.6U CN215622681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2681U true CN215622681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1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9437.6U Active CN215622681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2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4061B1 (en) Propeller-hub assembly with folding blades for vtol aircraft
CN112896501B (zh) 适于垂直起飞和水平飞行的飞行器
CN106428547B (zh) 一种带可自动收放多旋翼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
CN113212753A (zh) 一种翻转翼面仿蜻蜓多模式转换微小型无人机
CN106904271B (zh) 一种用于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变体机构
WO2018200879A1 (en) Electrically powered vtol tail-sitter aircraft for providing transportation
CN116215907B (zh) 一种机翼可倾转、折叠、伸缩的垂直起降变体无人机
CN116101524B (zh) 固定翼旋翼双模态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及工作方法
CN215622681U (zh) 一种旋翼可收放式双形态多旋翼飞行器
CN113415115A (zh) 一种飞行汽车机翼和旋翼混合式收放系统及飞行汽车
CN210822751U (zh) 一种可短距/垂直起降的电涵道风扇固定翼飞行器
CN115675852B (zh) 一种倾转机翼飞行器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CN215622682U (zh) 一种新型复合构型倾转旋翼机
CN113443134B (zh) 升力桨叶可变体收放的机尾坐立式垂直起降飞行器
JPH03292294A (ja) 垂直離着陸航空機
CN115180142A (zh) 一种变桨式垂直起降固定翼
CN113002770A (zh) 一种可以把机翼贴附在机身上的旋翼飞行器
CN210310854U (zh) 一种可垂起飞翼式无人机
CN109250083A (zh) 固定翼与多旋翼一体式飞机
CN218751364U (zh) 一种纵列式双旋翼倾转构型高速飞行器
CN217918410U (zh) 一种变桨式垂直起降固定翼
CN216636805U (zh) 一种激光制导的收缩式固定翼无人机
CN219237396U (zh) 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
CN217125117U (zh) 一种折叠式滑翔翼辅助飞行四旋翼无人机
CN211618084U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双涵道旋翼固定翼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611-441, R&D Center Building, China (Hefei)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t Voice Industrial Park, No. 3333 Xiyou Road, High-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00

Patentee after: Zero Gravity Aircraft Industry (Hefei)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building B, No. 757, dixiu Road, Binjiang Development Zon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ero gravity Nanjing Aircraft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