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2800U - 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2800U
CN215592800U CN202121942865.1U CN202121942865U CN215592800U CN 215592800 U CN215592800 U CN 215592800U CN 202121942865 U CN202121942865 U CN 202121942865U CN 215592800 U CN215592800 U CN 215592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rackish water
water
purification
coa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428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健
孙强
王燕
杨少鸿
石聪
鲍婷婷
陈娅
魏佳芳
吴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19428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2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2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2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咸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该装置中过滤池通过隔板将内腔分隔为沉淀区、混凝区、净化池和蓄水池。沉淀区利用过滤板将沉淀区分隔为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混凝区利用组合板将混凝区分隔为一级混凝池和二级混凝池。一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一级混凝池内设置有搅拌杆。净化池内设置有净化装置。蓄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控制柜被安装在过滤池的外壁上。控制柜内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相联接。电机和净化装置均与发电装置相连。该装置优化了现有净化装置的结构,在提升净化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处理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消耗,节约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咸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水体水质日益恶化,人类面临水污染和水短缺的严重局面,因此微咸水处理以及水资源充分回收利用称为现代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地表土壤存在盐渍化现象的地区,其地下水,甚至由地表径流汇集的坑塘、洼淀积水大都是咸水、微咸水。含盐量0.2~0.5%的水或矿化度(即每升水含有的矿物质含量)在2~5克/升的水称为微咸水。在处理微咸水时,需要对微咸水进行过滤,但是大的杂质、一些小的悬浮物可以过滤,但要改变水质就需要更深层次的微咸水过滤环节。
目前,淡水资源缺乏威胁着国家和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和地区稳定。因此,寻找替代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国为了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开发利用非常规水,例如雨水、中水、再生水、矿坑水和海水等。由于微咸水分布广、储量大,成为主要的开发利用水源。但微咸水因本身水质问题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需要对微咸水进行集中处理。
经检索,中国专利文献CN107129096A中公开了一种农村微咸水太阳能净化装置。该装置通过光伏供能装置为电加热装置、冷凝系统、清洗装置供电,用三级过滤装置初步过滤。蒸发冷凝容器包括内胆、外套层和集水环。内胆上部为半球形。内胆半球形以下的部分置于透明外套层内。集水环倾斜设置在内胆中上部。吸热层帖服在内胆中、下部的外壁上。聚光透镜设置在内胆与外套层的夹层中、下部,且聚光透镜的焦点在吸热层上。内胆内设有可旋转的矩形框架,框架侧壁和底梁带有与内胆内壁接触的毛刷。换热盘管贴在内胆顶部的外壁上。换热盘管、半导体制冷器和水泵通过管路连接并形成封闭的循环冷却系统。该装置利用太阳能来净化微咸水,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又减轻了村民负担,淡化处理后水可作为灌溉、清洁用水。
虽然,上述净化装置利用太阳能来降低微咸水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但是,整体净化结构较为简单,难以保证微咸水经过处理后的净化效果。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的微咸水过滤设备均存在着微咸水净化简单,不能保证其过滤效果的相似问题。
综上所述,在微咸水的处理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处理装置,用以优化现有微咸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在提升净化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处理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消耗,从而节约使用成本,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微咸水的处理过程中,提供一种处理装置,用以优化现有微咸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在提升净化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处理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消耗,从而节约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控制柜和发电装置;
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过滤池通过隔板将内腔分隔为沉淀区、混凝区、净化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区中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沉淀区分隔为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混凝区中设置有组合板,所述组合板将混凝区分隔为一级混凝池和二级混凝池,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一级混凝池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二级沉淀池与一级混凝池通过第一水管相连,所述二级混凝池与净化池通过第二水管相连,所述净化池内设置有净化装置,所述蓄水池与净化池通过第三水管相连,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
所述控制柜被安装在过滤池的外壁上,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相联接,所述发电装置被置于控制柜的顶部,所述电机和净化装置均与发电装置相连。
作为优选,过滤板上设置有圆形滤孔,圆形滤孔等间距排布,过滤板的顶端铰接有活动板。如此设置,一级沉淀池通过圆形滤孔与二级沉淀池相连,过滤板对沉淀区内的液体实施第一次过滤,铰接的活动板用于防止位于一级沉淀池中的漂浮物随着液位的升高,越过过滤板的顶部直接进入二级沉淀池,进一步提升了沉淀区对微咸水的过滤效果。
作为优选,组合板具有分隔部和过滤部,过滤部位于组合板的顶端,分隔部位于组合板的底端。如此设置,组合板的分隔部将一级混凝池和二级混凝池的底部相隔,一级混凝池通过过滤部上设置的滤孔与二级混凝池相连。
作为优选,蓄水池内设置有水质检测仪,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阀。如此设置,通过水质检测仪实施检测蓄水池中的水质,来评估净化装置对微咸水的净化效果,配合排水阀的开启和关闭,保证了净化后微咸水的质量。
作为优选,进水管上设置有抽水泵。如此设置,抽水泵为进入沉淀区的微咸水提供动能,便于微咸水源源不断地进入过滤池中,有利于提升净化效率。
作为优选,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如此设置,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分别将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电机、抽水泵以及净化装置进行供电,有阳光、风力作用时进行净化,无阳光、风力作用时停止运作,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微咸水处理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作为优选,盖板上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处设置有平板。如此设置,观察口可作为混凝剂添加、漂浮物打捞的进出口,还可作为各个区域的液位高度观察窗口,有利于提升微咸水在混凝区过滤沉淀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净化效果,平板有利于防止外界杂物掉入过滤池中。
作为优选,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和变压系统,发电装置与变压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电机和净化装置均与变压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电机的控制端和净化装置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相连。如此设置,对产生电能调压直接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微咸水净化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为优选,净化装置具有电渗析净化系统。如此设置,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阴、阳离子发生离子迁移,分别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而达到净化微咸水的目的,优化了净化结构,便于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
作为优选,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与发电装置相连。如此设置,不仅便于地下管道的防冻处理,还能将加热的水用于城市冬季供暖,采用太阳能和风力等新型能源,节能环保,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该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采用沉淀区、混凝区、净化池和蓄水池的配合使用,优化了现有微咸水处理装置的结构,使得微咸水依次经过沉淀、混凝沉淀、过滤净化和水质检测的工序,让微咸水能够充分进行过滤净化,有效提高了净化效果;
2、该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采用发电装置发电变压后直接作为的电力来源,对产生电能调压直接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微咸水净化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向视图;
图3是图1中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去除盖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过滤池和控制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盖板1、过滤板2、风力发电组件3、太阳能电池板4、排水口5、过滤池6、排污口7、抽水泵8、进水管9、控制柜10、一级沉淀池11、二级沉淀池12、搅拌杆13、水质检测仪14、蓄水池15、净化池16、净化装置17、二级混凝池18、一级混凝池19、控制箱20、电机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用于针对微咸水实施净化处理。该装置采用沉淀区、混凝区、净化池和蓄水池的配合使用,优化了现有微咸水处理装置的结构,使得微咸水依次经过沉淀、混凝沉淀、过滤净化和水质检测的工序,让微咸水能够充分进行过滤净化,有效提高了净化效果。同时,该装置采用发电装置发电变压后直接作为的电力来源,对产生电能调压直接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微咸水净化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6、控制柜10和发电装置。过滤池6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过滤池6通过隔板将内腔分隔为沉淀区、混凝区、净化池16和蓄水池15。沉淀区中设置有过滤板2。过滤板2将沉淀区分隔为一级沉淀池11和二级沉淀池12。
如图1所示,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7。如图3所示,混凝区中设置有组合板。组合板将混凝区分隔为一级混凝池19和二级混凝池18。一级沉淀池11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9。一级混凝池19内设置有搅拌杆13。二级沉淀池12与一级混凝池19通过第一水管相连。二级混凝池18与净化池16通过第二水管相连。净化池16内设置有净化装置17。蓄水池15与净化池16通过第三水管相连。蓄水池15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5。
其中,进水管9上设置有抽水泵8。如此设置,抽水泵8为进入沉淀区的微咸水提供动能,便于微咸水源源不断地进入过滤池6中,有利于提升净化效率。
如图4所示,控制柜10被安装在过滤池6的外壁上。结合图5所示,控制柜10内设置有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与搅拌杆13相联接。发电装置被置于控制柜10的顶部。电机21和净化装置17均与发电装置相连。
蓄水池15内设置有水质检测仪14。排水口5处设置有排水阀。如此设置,通过水质检测仪14实施检测蓄水池15中的水质,来评估净化装置17对微咸水的净化效果,配合排水阀的开启和关闭,保证了净化后微咸水的质量。
排水阀和水质检测仪14均与控制柜10相连接。水质检测仪14采用现有的水质检测仪器,利用水质检测仪14对蓄水池15中的水质进行检测。在检测水质合格后利用排水口5进行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当蓄水池15中的水质不满足排放标准时,停止设备运行,利用外部抽水泵将蓄水池15中的水抽放到一级混凝池19中。再通过观察口加入对应的水质澄清剂、氯化剂和消毒剂等,在微咸水再次通过二级混凝池18和净化池16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净化即可。
如图5所示,控制柜10内设置有控制箱20。控制箱20内设置有控制器和变压系统。发电装置与变压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电机21和净化装置17均与变压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电机21的控制端和净化装置17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相连。如此设置,对产生电能调压直接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微咸水净化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其中,过滤板2上设置有圆形滤孔。圆形滤孔等间距排布。过滤板2的顶端铰接有活动板。如此设置,一级沉淀池11通过圆形滤孔与二级沉淀池12相连,过滤板2对沉淀区内的液体实施第一次过滤,铰接的活动板用于防止位于一级沉淀池11中的漂浮物随着液位的升高,越过过滤板2的顶部直接进入二级沉淀池12,进一步提升了沉淀区对微咸水的过滤效果。
如图6所示,组合板具有分隔部和过滤部。过滤部位于组合板的顶端。分隔部位于组合板的底端。如此设置,组合板的分隔部将一级混凝池19和二级混凝池18的底部相隔。一级混凝池19通过过滤部上设置的滤孔与二级混凝池18相连。
如图2所示,盖板1上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处设置有平板。如此设置,观察口可作为混凝剂添加、漂浮物打捞的进出口。观察口还可作为各个区域的液位高度观察窗口,有利于提升微咸水在混凝区过滤沉淀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净化效果,平板有利于防止外界杂物掉入过滤池6中。
混凝剂可根据使用需要选用无机混凝剂或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例如,可采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等。搅拌杆13与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相连接。电机21固定设置在控制柜10的内侧壁上。搅拌杆13能够让从观察口加入的混凝剂与微咸水充分进行混合,有效提高了微咸水的净化效果。
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4。如此设置,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4分别将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电机21、抽水泵8以及净化装置17进行供电。有阳光、风力作用时进行净化,无阳光、风力作用时停止运作,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微咸水处理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净化装置17具有电渗析净化系统。如此设置,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阴、阳离子发生离子迁移,分别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而达到净化微咸水的目的,优化了净化结构,便于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蓄水池15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与发电装置相连。如此设置,不仅便于地下管道的防冻处理,还能将加热的水用于城市冬季供暖,采用太阳能和风力等新型能源,节能环保,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池、控制柜和发电装置;
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过滤池通过隔板将内腔分隔为沉淀区、混凝区、净化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区中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沉淀区分隔为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混凝区中设置有组合板,所述组合板将混凝区分隔为一级混凝池和二级混凝池,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一级混凝池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二级沉淀池与一级混凝池通过第一水管相连,所述二级混凝池与净化池通过第二水管相连,所述净化池内设置有净化装置,所述蓄水池与净化池通过第三水管相连,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
所述控制柜被安装在过滤池的外壁上,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相联接,所述发电装置被置于控制柜的顶部,所述电机和净化装置均与发电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圆形滤孔,所述圆形滤孔等间距排布,所述过滤板的顶端铰接有活动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板具有分隔部和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位于组合板的顶端,所述分隔部位于组合板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水质检测仪,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抽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处设置有平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和变压系统,所述发电装置与变压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机和净化装置均与变压系统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机的控制端和净化装置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具有电渗析净化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与发电装置相连。
CN202121942865.1U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Active CN215592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2865.1U CN215592800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2865.1U CN215592800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2800U true CN215592800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81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2865.1U Active CN215592800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2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0786A (zh) * 2022-02-10 2022-06-14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风力制热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0786A (zh) * 2022-02-10 2022-06-14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风力制热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35292U (zh) 农村户用污水处理器
CN205046614U (zh)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5592800U (zh) 一种基于绿色能源的微咸水净化装置
CN204874123U (zh) 一种水质净化系统
CN104003567B (zh) 一种铅蓄电池废水零排放处理设备及方法
CN201785809U (zh) 社区给排水循环装置
CN204824518U (zh) 一种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系统
CN108751598A (zh) 一种城市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CN205475433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4310717A (zh) 一种适用于北方农村的生活污水达标回用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7567073U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系统
CN203904131U (zh) 一种铅蓄电池废水零排放处理设备
CN102616999A (zh) 污水净化回用装置
CN205170624U (zh) 一种环保污水处理系统
CN212741092U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9065567U (zh) 一种太阳能苦咸水淡化系统
CN210065447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净化回用系统设备
CN209923108U (zh) 雨水收集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3582628U (zh) 一种处理清洁雨水用于冷却塔补水的处理系统
CN208995286U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池
CN208532472U (zh) 一种模块化撬装式海水淡化设备
CN205838776U (zh) 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CN206624679U (zh) 反渗透装置
CN205856276U (zh) 一种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205528081U (zh) 可移动的一体式直饮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