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2964U - 一种天牛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牛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82964U CN215582964U CN202121890699.5U CN202121890699U CN215582964U CN 215582964 U CN215582964 U CN 215582964U CN 202121890699 U CN202121890699 U CN 202121890699U CN 215582964 U CN215582964 U CN 2155829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ect
- longicorn
- worm
- inlet channel
- han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254173 Coleoptera Speci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41001481710 Cerambyc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9000005667 attract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31902 chemoattractant ac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1000607479 Yersinia pestis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081 physic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420 orch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144730 Amygdalus pers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6040 Prunus persica var persi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08 confectione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75 pestic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4144 Acer rubr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772 Acer rubrum var tomentos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057 Acer rubrum var tride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609695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5150 Eryth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1624 Espostoa lan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161 Espostoa lanat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0710 Hyperphag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42207 Monochamus altern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77 Sex Attr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42462 Trichoferus campest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3 chem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3 craw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601 egg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61 pesticid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16 pherom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2530 polyphag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85 syste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2 vineg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牛诱捕装置,涉及林木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包括引诱物质盛放装置和虫体收集装置,引诱物质盛放装置上设置有能够使天牛进入的第一进虫口,引诱物质盛放装置与虫体收集装置连接,虫体收集装置包括进虫通道和虫体收集罩,进虫通道呈网状,进虫通道具有第二进虫口,第二进虫口位于虫体收集罩的侧壁所在面的内部,虫体收集罩靠近引诱物质盛放装置的一端具有开口,虫体收集罩的另一端封闭,进虫通道与开口完全接触并固定连接,虫体收集罩的侧壁部分或全部呈网状,第二进虫口的尺寸小于开口的尺寸,虫体收集罩和进虫通道的网孔尺寸小于天牛的尺寸。天牛逃逸率低,诱捕效果好,便于运输和安装,有利于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木害虫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牛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天牛为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其种类繁多,在我国分布有约2200种,其中对林木、果园危害较大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桑天牛、松墨天牛和桃红颈天牛等。天牛为植食性昆虫,主要为害林木和果树的树干,且树龄越大、枝干越粗,其为害程度越严重。天牛成虫将卵产于粗糙的树皮缝隙或成虫在树干上咬出的安装部内,幼虫孵化后即进入树干韧皮部下层取食,待虫龄增大后进入树干木质部取食,天牛在树干内啃食后留下大量虫道,造成树干水分和养分运输障碍,致使树势衰弱,甚至引起树体死亡。
目前天牛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捕捉、化学药剂灭杀和引诱捕捉。人工捕捉通常采用在晴天抓捕成虫、铁丝钩杀幼虫或用蘸有毒药的棉球堵塞虫洞以熏杀幼虫,但受限于林木、果园种植地形、天气、天牛数量及人工成本等因素,该种防治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化学药剂灭杀一般是在成虫期喷药杀灭成虫或在树干上喷涂内吸性药物防治幼虫,由于天牛幼虫在树干内取食,且受限于林木高度、地形及成虫防治时期与果实采摘期重叠等因素,化学药剂灭杀通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目前通常采用天牛聚集性信息素、植物源信息素或糖醋酒液等引诱物质对天牛进行引诱捕捉。市场上现有的天牛成虫诱捕器通常基于引诱物质对天牛成虫的引诱和天牛成虫的飞行习性,利用诱捕器设置的挡虫板拦截天牛成虫,致使其落入诱捕装置内,如中国专利CN205337314U(一种光肩星天牛诱捕器),但天牛成虫撞击挡板后,受惊后能够通过调整飞行姿态而逃脱,诱捕效果不佳;为便于拦截天牛,挡板尺寸较大,一般长达1.2m,制造成本较高,同时不便于运输、存放、安装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牛诱捕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天牛逃逸率低,诱捕效果好,便于运输、存放和安装和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牛诱捕装置,包括引诱物质盛放装置和虫体收集装置,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上设置有能够使天牛进入的第一进虫口,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与所述虫体收集装置连接,所述虫体收集装置包括进虫通道和虫体收集罩,所述进虫通道呈网状,所述进虫通道具有第二进虫口,所述第二进虫口位于所述虫体收集罩的侧壁所在面的内部,所述虫体收集罩靠近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虫体收集罩的另一端封闭,所述进虫通道与所述开口完全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虫体收集罩的侧壁部分或全部呈网状,所述第二进虫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开口的尺寸,所述虫体收集罩和所述进虫通道的网孔尺寸小于天牛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进虫通道呈锥形,所述进虫通道直径较大的端部与所述开口完全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进虫口设于所述进虫通道直径较小的端部的中心,所述第二进虫口设于所述开口远离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包括第一悬挂部件和引诱物质放置瓶,所述第一悬挂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挂部件的另一端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为多个,所述虫体收集装置靠近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卡接部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悬挂部件和所述虫体收集装置通过多个所述卡接部与多个所述安装部卡接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悬挂部件上设置有能够使天牛进入的第一进虫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悬挂部件包括两个挂臂,两个所述挂臂相对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轴线对称布置,各所述挂臂的一端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固定连接,各所述挂臂的另一端设有卡接部并与各所述安装部卡接连接,各所述挂臂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轴线的夹角为35°-65°,两个所述挂臂靠近所述卡接部一端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挂臂另一端的间距,两个所述挂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虫口。
优选的,两个所述挂臂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轴线,所述连接杆中部固定连接有引诱物质盛放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牛诱捕装置还包括提拉部件,所述虫体收集罩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虫体收集罩远离所述进虫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虫体收集罩和所述进虫通道均为纱网,所述第二进虫口上设有提耳,所述提拉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顶盖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提拉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提耳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进虫通道在所述提拉部件作用于所述提耳的拉力的作用下呈锥形。
优选的,所述顶盖呈锥形,所述顶盖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虫体收集罩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中心线与所述虫体收集罩的轴线共线,所述顶盖与所述虫体收集罩固定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虫体收集罩的外径,所述顶盖远离所述虫体收集罩的一端设有第二悬挂部件,所述第二悬挂部件和所述提拉部件均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轴线共线。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材质为塑料,所述第二进虫口的直径为15mm-50mm。
优选的,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与所述通孔数量相同,各所述封堵部件能够塞入至各所述通孔内并将各所述通孔密封,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瓶口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虫体拦截网。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虫体活动篮,所述虫体活动篮具有一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与所述引诱物质盛放篮连通,所述引诱物质盛放篮的开口处设有盖子,所述虫体活动篮用于盛装天牛成虫活体,所述出入口为天牛成虫进出所述虫体活动篮的唯一通道。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牛诱捕装置,利用天牛攀爬栖息习性,将进虫通道和虫体收集罩的侧壁设计为网状,天牛在引诱物质的吸引下通过第一进虫口进入引诱物质盛放装置或攀爬于进虫通道,进而由第二进虫口进入虫体收集罩内,完成天牛的诱捕,进入虫体收集罩的天牛在网状侧壁攀附栖息,大大降低了天牛的逃逸率,诱捕效果好;相较于通过挡板拦截天牛的诱捕方式,网状的虫体收集罩利用天牛的攀爬习性,使天牛自主的爬进虫体收集罩内,故不需要较大的尺寸,便于运输、存放和安装和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牛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天牛诱捕装置,1-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01-第一进虫口,102-封堵部件,2-虫体收集装置,201-安装部,3-进虫通道,301-第二进虫口,302-提耳,4-虫体收集罩,401-开口,402-顶盖,403-第二悬挂部件,5-第一悬挂部件,501-卡接部,502-挂臂,6-引诱物质放置瓶,601-通孔,7-连接杆,8-引诱物质盛放篮,9-提拉部件,10-虫体拦截网,11-虫体活动篮,12-盖子,13-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牛诱捕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天牛逃逸率低,诱捕效果好,便于运输、存放和安装和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牛诱捕装置100,包括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和虫体收集装置2,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上设置有能够使天牛进入的第一进虫口101,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与虫体收集装置2连接,虫体收集装置2包括进虫通道3和虫体收集罩4,进虫通道3呈网状,进虫通道3具有第二进虫口301,第二进虫口301位于虫体收集罩4的侧壁所在面的内部,虫体收集罩4靠近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的一端具有开口401,虫体收集罩4的另一端封闭,进虫通道3与开口401完全接触并固定连接,虫体收集罩4的侧壁部分或全部呈网状,第二进虫口301的尺寸小于开口401的尺寸,虫体收集罩4和进虫通道3的网孔尺寸小于天牛的尺寸。天牛只能由虫体收集装置2的第二进虫口301进出,利用天牛攀爬栖息习性,将进虫通道3和虫体收集罩4的侧壁设计为网状,便于天牛在引诱物质的吸引下通过第一进虫口101进入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或攀爬于进虫通道3,进而由第二进虫口301进入虫体收集罩4内,完成天牛的诱捕,进入虫体收集罩4的天牛在网状侧壁攀附栖息,大大降低了天牛的逃逸率,诱捕效果好;相较于通过挡板拦截天牛的诱捕方式,网状的虫体收集罩4利用天牛的攀爬习性,使天牛自主的爬进虫体收集罩4内,故不需要较大的尺寸,便于运输和安装,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虫通道3呈锥形,进虫通道3直径较大的端部与开口401完全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二进虫口301设于进虫通道3直径较小的端部的中心,第二进虫口301设于开口401远离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的一端。充分利用了天牛喜欢向上攀爬的习性,第一进虫口101设置于进虫通道3的顶端更易于天牛攀爬,有利于增加诱捕量。优选的,进虫通道3的高度为虫体收集罩4的高度的
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包括第一悬挂部件5和引诱物质放置瓶6,引诱物质放置瓶6用于放置液体引诱物质,如糖醋酒,引诱物质放置瓶6还可以用于放置较大的固体引诱物质。第一悬挂部件5的一端与引诱物质放置瓶6固定连接,第一悬挂部件5的另一端具有卡接部501,卡接部501为多个,虫体收集装置2靠近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的一端设有安装部201,安装部201与卡接部501数量相同,第一悬挂部件5和虫体收集装置2通过多个卡接部501与多个安装部201卡接进行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悬挂部件5上设置有能够使天牛进入的第一进虫口101。优选的,连接杆7和挂臂502的连接位置与挂臂502和引诱物质放置瓶6连接位置的距离为挂臂502长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第一悬挂部件5包括两个挂臂502,两个挂臂502相对于引诱物质放置瓶6的轴线对称布置,各挂臂502的一端与引诱物质放置瓶6固定连接,各挂臂502的另一端设有卡接部501并与各安装部201卡接连接,各挂臂502与引诱物质放置瓶6的轴线的夹角为35°-65°,两个挂臂502靠近卡接部501一端的间距大于两个挂臂502另一端的间距,便于天牛攀爬,两个挂臂502之间形成第一进虫口101。
两个挂臂50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优选的,连接杆7与两个挂臂502卡接连接,连接杆7垂直于引诱物质放置瓶6的轴线,连接杆7中部固定连接有引诱物质盛放篮8,引诱物质盛放篮8可为多种形状,当放置丝状引诱物质时,优选的,引诱物质盛放篮8设有矩形盛放槽,且其侧壁上设有多个小孔,小孔的形状与丝状引诱物质的形状相同或相近且略小于丝状引诱物质,通过将丝状引诱物质卡紧在小孔内,实现对丝状引诱物质的固定,同时,有利于引诱物质中的挥发成分顺畅弥散;当引诱物质为颗粒状、袋装或散装等形式时,优选的,引诱物质盛放篮8为筒状,尺寸略大于引诱物质的尺寸,内径优选为15mm,高度优选为30mm。同时设置了引诱物质放置瓶6和引诱物质盛放篮8,满足了多种包装形式的引诱物质的盛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牛诱捕装置100还包括提拉部件9,提拉部件9选为提钩,虫体收集罩4还包括顶盖402,顶盖402与虫体收集罩4远离进虫通道3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为螺纹连接,拆卸和组装方便,便于清理虫体收集装置2内的虫体,虫体收集罩4和进虫通道3均为纱网,便于折叠,降低了运输难度,第二进虫口301上设有提耳302,提拉部件9的一端与顶盖402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提拉部件9的另一端与提耳302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进虫通道3在提拉部件9作用于提耳302的拉力的作用下呈锥形,便于存放和运输。
顶盖402呈锥形,便于雨水滴落,顶盖402直径较大的一端与虫体收集罩4固定连接,顶盖402的中心线与虫体收集罩4的轴线共线,顶盖402与虫体收集罩4固定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大于虫体收集罩4的外径,避免过多雨水进入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中,导致引诱物质效果减弱或失效;顶盖402优选为不透光的材质,充分遮挡阳光,配合网状的虫体收集装置2的良好透风性,模拟了天牛攀附栖息的外界环境,提高了诱捕量且减少了逃逸率。顶盖402远离虫体收集罩4的一端设有第二悬挂部件403,第二悬挂部件403优选为挂钩,用于将天牛诱捕装置100进行悬挂。第二悬挂部件403和提拉部件9均与引诱物质放置瓶6的轴线共线,避免引诱物质盛装置倾斜而导致引诱物质掉落或外泄。
引诱物质放置瓶6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601,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还包括至少一个封堵部件102,封堵部件102优选为橡胶塞,封堵部件102与通孔601数量相同,封堵部件102与通孔601均优选为3个,各封堵部件102能够塞入至各通孔601内并将各通孔601密封。当引诱物质放置瓶6放置液体引诱物质时,采用封堵部件102将通孔601密封,避免液体引诱物质泄漏;当引诱物质放置瓶6用于放置较大的固体引诱物质,将封堵部件102取下,便于雨水及时排出,避免引诱物质放置瓶6被雨水浸降低药效。引诱物质放置瓶6的瓶口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虫体拦截网10,能够阻止其他昆虫进入盛放于引诱物质放置瓶6内的液体引诱物质里,导致液体引诱物质腐臭变质而降低其引诱效果。
连接杆7上固定连接有虫体活动篮11,连接杆7和虫体活动篮11优选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虫体活动篮11具有一个出入口13,出入口13与引诱物质盛放篮8连通,引诱物质盛放篮8的开口处设有盖子12,虫体活动篮11用于盛装天牛成虫活体,出入口13为天牛成虫进出虫体活动篮11的唯一通道。可以将存活的天牛成虫通过引诱物质盛放篮8的开口放入虫体活动篮11中,盖子12能够避免天牛成虫逃脱,存活的天牛成虫对天牛具有一定的引诱效果,有利于提高天牛的捕捉率。优选的,虫体活动篮11的横截面为矩形,宽度为20mm,虫体活动篮11为两个,两个虫体活动篮11能够通过引诱物质盛放篮8相互连通,增大了天牛成虫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天牛成虫的存活率,进而提高诱捕效果。
优选的,顶盖402的材质为塑料。进虫通道3底部直径为250mm;第二进虫口301的直径为15mm-50mm,虫体收集罩4的直径为250mm-350mm,高度为300mm-350mm;引诱物质放置瓶6为锥形,其上端面直径为100mm,下端面直径为170mm,高度为90mm;顶盖402底面直径为350mm,高度为5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牛诱捕装置100的安装顺序为:
1.将顶盖402和虫体收集罩4通过螺纹接口连接;
2.将天牛诱捕装置100暂时悬挂于横杆或枝干上,使网状虫体收集罩4在重力作用下成型为筒状,将提耳302和提钩相勾连,使网状进虫通道3提起成型;
3.将封堵部件102塞进通孔601内,向引诱物质放置瓶6内加入糖醋酒液至引诱物质放置瓶6高度的三分之二;或取下封堵部件102,将较大的固体引诱物质放入引诱物质放置瓶6;
4.将挂臂502的卡接部501与安装部201卡接,将引诱物质盛放装置1卡接于虫体收集装置2的下方;
5.将固体引诱物质放置于引诱物质盛放篮8内,将连接杆7卡接于挂臂502下端三分之一处。
6.将天牛诱捕装置100进行悬挂。对于较为低矮的经济林木或果园,如红枫、桃树等,将天牛诱捕装置100悬挂于树体中上部,保证周围无茂密枝叶遮挡。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诱物质盛放装置和虫体收集装置,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上设置有能够使天牛进入的第一进虫口,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与所述虫体收集装置连接,所述虫体收集装置包括进虫通道和虫体收集罩,所述进虫通道呈网状,所述进虫通道具有第二进虫口,所述第二进虫口位于所述虫体收集罩的侧壁所在面的内部,所述虫体收集罩靠近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虫体收集罩的另一端封闭,所述进虫通道与所述开口完全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虫体收集罩的侧壁部分或全部呈网状,所述第二进虫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开口的尺寸,所述虫体收集罩和所述进虫通道的网孔尺寸小于天牛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虫通道呈锥形,所述进虫通道直径较大的端部与所述开口完全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进虫口设于所述进虫通道直径较小的端部的中心,所述第二进虫口设于所述开口远离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包括第一悬挂部件和引诱物质放置瓶,所述第一悬挂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挂部件的另一端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为多个,所述虫体收集装置靠近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卡接部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悬挂部件和所述虫体收集装置通过多个所述卡接部与多个所述安装部卡接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悬挂部件上设置有能够使天牛进入的第一进虫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部件包括两个挂臂,两个所述挂臂相对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轴线对称布置,各所述挂臂的一端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固定连接,各所述挂臂的另一端设有卡接部并与各所述安装部卡接连接,各所述挂臂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轴线的夹角为35°-65°,两个所述挂臂靠近所述卡接部一端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挂臂另一端的间距,两个所述挂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虫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挂臂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轴线,所述连接杆中部固定连接有引诱物质盛放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拉部件,所述虫体收集罩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虫体收集罩远离所述进虫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虫体收集罩和所述进虫通道均为纱网,所述第二进虫口上设有提耳,所述提拉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顶盖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提拉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提耳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进虫通道在所述提拉部件作用于所述提耳的拉力的作用下呈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呈锥形,所述顶盖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虫体收集罩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中心线与所述虫体收集罩的轴线共线,所述顶盖与所述虫体收集罩固定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虫体收集罩的外径,所述顶盖远离所述虫体收集罩的一端设有第二悬挂部件,所述第二悬挂部件和所述提拉部件均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轴线共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材质为塑料,所述第二进虫口的直径为15mm-50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引诱物质盛放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与所述通孔数量相同,各所述封堵部件能够塞入至各所述通孔内并将各所述通孔密封,所述引诱物质放置瓶的瓶口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虫体拦截网。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牛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虫体活动篮,所述虫体活动篮具有一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与所述引诱物质盛放篮连通,所述引诱物质盛放篮的开口处设有盖子,所述虫体活动篮用于盛装天牛成虫活体,所述出入口为天牛成虫进出所述虫体活动篮的唯一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90699.5U CN215582964U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一种天牛诱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90699.5U CN215582964U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一种天牛诱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82964U true CN215582964U (zh) | 2022-01-21 |
Family
ID=7988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90699.5U Active CN215582964U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一种天牛诱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82964U (zh) |
-
2021
- 2021-08-12 CN CN202121890699.5U patent/CN2155829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6203144B2 (en) | Mosquito control devices using durable coating-embedded pesticides | |
KR101322341B1 (ko) | 해충 포획용 다용도 콘트랩 장치 | |
US6772556B1 (en) | Insect trap | |
CN102461480A (zh) | 益害昆虫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 | |
CN210143437U (zh) | 一种害虫捕获网 | |
CN215582964U (zh) | 一种天牛诱捕装置 | |
CN201248333Y (zh) | 一种昆虫诱捕器 | |
CN201167528Y (zh) |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 | |
CN218588069U (zh) | 一种有害生物防治用老鼠捕捉装置 | |
CN210746811U (zh) | 一种棉铃虫混合诱捕装置 | |
CN208908924U (zh) | 一种昆虫诱捕器 | |
CN208462765U (zh) | 一种便携式夜蛾诱捕器 | |
CN211064742U (zh) | 一种树木害虫阻隔捕捉装置 | |
CN206078723U (zh) | 一种胡蜂捕捉器 | |
CN215454858U (zh) | 一种林业用害虫捕捉器 | |
CN218354264U (zh) | 一种农业病虫害诱杀装置 | |
CN222515976U (zh) | 一种便于清理的诱虫器 | |
CN211793882U (zh) | 一种鱼笼式诱捕器 | |
CN218126520U (zh) | 一种玉米病虫害防治用灭虫装置 | |
CN214801825U (zh) | 一种全方位诱虫捕虫器 | |
CN221902049U (zh) | 一种实蝇诱捕器 | |
CN213819475U (zh) | 一种扇片式诱捕装置 | |
CN218184828U (zh) | 一种害虫诱杀监测器 | |
CN218007818U (zh) | 一种昆虫活体采集装置 | |
CN220966132U (zh) |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