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0375U -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80375U
CN215580375U CN202121185015.1U CN202121185015U CN215580375U CN 215580375 U CN215580375 U CN 215580375U CN 202121185015 U CN202121185015 U CN 202121185015U CN 215580375 U CN215580375 U CN 215580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iode
resistor
power supply
chip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50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云泽
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bang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bang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bang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bang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50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80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80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80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其包括POE模块、信号耦合模块及网络接口模块,所述POE模块输入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模块,所述信号耦合模块一输入端与POE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耦合模块另一输入端连接有PHY芯片模块,所述信号耦合模块输出端与网络接口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耦合模块连接有阻抗匹配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网络接口模块的两TX端通过第六二极管连接,在网络接口模块的两RX端通过第七二极管连接,以及将信号耦合模块与阻抗匹配模块进行连接,结合将POE模块的负输出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接地,利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十一二极管实现做防雷击和过滤高频脉冲及ESD泄放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POE供电应用越来越普及,户外电源使用也越来越多,而生活中绝大多数用电设备如拾音器通过使用公共电网进行供电,而公共电网暴露在空气中,用电设备在工作中难免被线路、空气、接触等方式进行雷击,进而造成设备损坏的恶性质量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使得拾音器在雷击条件下仍能正常启动,实现对拾音器的有效保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包括POE模块、信号耦合模块及网络接口模块,所述POE模块输入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模块,所述信号耦合模块一输入端与POE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耦合模块另一输入端连接有PHY芯片模块,所述信号耦合模块输出端与网络接口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耦合模块连接有阻抗匹配模块,所述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一端及第一电阻一端与信号耦合模块的一CT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一端及第二电阻一端与信号耦合模块的另一CT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POE模块的负输出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两TX端通过第六二极管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两RX端通过第七二极管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RX端分别与信号耦合模块的RX端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TX端分别与信号耦合模块的TX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OE模块包括第一芯片单元、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八电阻、第十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电容,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与第四电阻及供电电源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PG端与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分别与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八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与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与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其中,所述第十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DET端与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CLASS端与第七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单元的VSS端及FTY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设置在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与VSS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对应POE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SS端对应POE模块的负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连接有第八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与VSS端之间连接有第九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模块与POE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向截止模块,所述第一反向截止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供电电源模块正极与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模块负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模块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一端与第三二极管负极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极端连接第一保险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与第四二极管并联设置,所述第五二极管一端连接有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五二极管另一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模块与POE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共模电感模块,所述共模电感模块的两输入端与供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模块另两端分别接地。
一种电源,其包括上述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通过在供电电源模块与POE模块之间设置第一反向截止模块,利用第一反向截止模块的单向导电特性,实现供电电源模块的反接保护;同时,配合在网络接口模块的两TX端通过第六二极管连接,网络接口模块的两RX端通过第七二极管连接,以及将信号耦合模块与阻抗匹配模块进行连接,结合将POE模块的负输出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接地,利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十一二极管实现防雷击和过滤高频脉冲及ESD泄放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另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的示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包括POE模块100、信号耦合模块200及网络接口模块300,所述POE模块100输入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模块400,所述供电电源模块400用于提供POE模块100工作所需电源,所述供电电源模块400包括DC-005直流插座构造。
具体地,请参阅图3,所述POE模块100包括第一芯片单元U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八电阻R8、第十二极管D10、第三电阻R3、第七电阻R7及第八电容C8,所述第一芯片单元U1的VDD端与第四电阻R4及供电电源模块400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单元U1的PG端与第五电阻R5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分别与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另一端与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另一端与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接地,其中,所述第十二极管D10为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一芯片单元U1的DET端与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第一芯片单元U1的VDD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单元U1的CLASS端与第七电阻R7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单元U1的VSS端及FTY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8设置在第一芯片单元U1的VDD端与VSS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芯片单元U1的VDD端对应POE模块100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芯片单元U1的VSS端对应POE模块100的负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单元U1的VDD端连接有第八二极管D8,具体地,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第一芯片单元U1的VDD端,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400,所述第八二极管D8利用单向导电特性,实现供电电源模块400的反接保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单元U1的VDD端与VSS端之间连接有第九二极管D9,所述第九二极管D9为稳压二极管,用于稳定POE模块100的输出电压,起过压保护效果。
所述信号耦合模块200一输入端与POE模块100连接,所述信号耦合模块200另一输入端连接有PHY芯片模块500,所述信号耦合模块200输出端与网络接口模块300通过网线进行连接,具体地,所述信号耦合模块200把PHY芯片模块500送出来的差分信号用差模耦合的的线圈耦合滤波以增强信号,并且通过电磁场的转换耦合到不同电平的连接网线的另一端,高压隔离,隔离网线连接的不同网络设备间的不同电平,以防止不同电压通过网线传输损坏设备。
具体地,所述网络接口模块300的两TX端通过第六二极管D6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300的两RX端通过第七二极管D7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300的RX端分别与信号耦合模块200的RX端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300的TX端分别与信号耦合模块200的TX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耦合模块200连接有阻抗匹配模块600,所述阻抗匹配模块60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阻R2及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一端及第一电阻R1一端与信号耦合模块200的一CT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一端及第二电阻R2一端与信号耦合模块200的另一CT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当噪声加载在每对信号线上,每对信号线对应的轴头到地通过增加电阻,从而提高阻抗匹配,从而使得共模噪声被很好地引导到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OE模块100的负输出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D11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十一二极管D11可用于实现防雷击和过滤高频脉冲及ESD泄放的效果。
所述POE模块100的正输出端分别通过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八二极管D18与信号耦合模块200的CT端及网络接口模块300的CM端连接,所述POE模块100的负输出端分别通过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九二极管D19与信号耦合模块200的CT端及网络接口模块300的CM端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八二极管D18与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五二极管D15、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九二极管D19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共同实现对POE模块100的整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模块400与POE模块100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向截止模块,所述第一反向截止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D3,所述供电电源模块400正极与第三二极管D3阳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模块400负极接地;所述第一反向截止模块利用第三二极管D3的单向导电特性,实现对供电电源模块400的反接保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模块400包括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负极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D3负极端连接有第一保险丝RF1,所述第四二极管D4用于过滤供电电源模块400上的高频脉冲,及ESD泄放,以滤除供电电源模块400上的差模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模块400还包括第五二极管D5,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第四二极管D4并联设置,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一端连接有第二保险丝RF2,所述第五二极管D5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二极管D5配合第四二极管D4用于进一步过滤供电电源模块400上的高频脉冲,及ESD泄放,滤除供电电源模块400上的差模干扰。
请参阅图2及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模块400与POE模块100之间还设置有共模电感模块700,所述共模电感模块700的两输入端与供电电源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模块700另两端分别接地,以滤掉供电电源模块400路径上的共模干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包括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
上述一种电源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相同,此处不予赘述。
本使用新型具体工作时,通过在供电电源模块400与POE模块100之间设置第一反向截止模块,利用第一反向截止模块的单向导电特性,实现供电电源模块400的反接保护;同时,配合在网络接口模块300的两TX端通过第六二极管D6连接,网络接口模块300的两RX端通过第七二极管D7连接,以及将信号耦合模块200与阻抗匹配模块600进行连接,结合将POE模块100的负输出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D11接地,利用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十一二极管D11实现防雷击和过滤高频脉冲及ESD泄放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通过在供电电源模块400与POE模块100之间设置第一反向截止模块,利用第一反向截止模块的单向导电特性,实现供电电源模块400的反接保护;同时,配合在网络接口模块300的两TX端通过第六二极管D6连接,网络接口模块300的两RX端通过第七二极管D7连接,以及将信号耦合模块200与阻抗匹配模块600进行连接,结合将POE模块100的负输出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D11接地,利用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十一二极管D11实现防雷击和过滤高频脉冲及ESD泄放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OE模块、信号耦合模块及网络接口模块,所述POE模块输入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模块,所述信号耦合模块一输入端与POE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耦合模块另一输入端连接有PHY芯片模块,所述信号耦合模块输出端与网络接口模块连接;所述信号耦合模块连接有阻抗匹配模块,所述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一端及第一电阻一端与信号耦合模块的一CT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一端及第二电阻一端与信号耦合模块的另一CT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POE模块的负输出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两TX端通过第六二极管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两RX端通过第七二极管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RX端分别与信号耦合模块的RX端连接,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TX端分别与信号耦合模块的TX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OE模块包括第一芯片单元、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八电阻、第十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电容,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与第四电阻及供电电源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PG端与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分别与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八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与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与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其中,所述第十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DET端与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CLASS端与第七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单元的VSS端及FTY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设置在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与VSS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对应POE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SS端对应POE模块的负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连接有第八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单元的VDD端与VSS端之间连接有第九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模块与POE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向截止模块,所述第一反向截止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供电电源模块正极与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模块负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模块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一端与第三二极管负极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极端连接有第一保险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与第四二极管并联设置,所述第五二极管一端连接有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五二极管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模块与POE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共模电感模块,所述共模电感模块的两输入端与供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模块另两端分别接地。
10.一种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
CN202121185015.1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Active CN215580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5015.1U CN21558037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5015.1U CN21558037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80375U true CN215580375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5015.1U Active CN215580375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80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2514B2 (en) Overcurrent and overvoltage protection method and architecture for a tip and ring 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CN102904235A (zh) 以太网络受电电路与其静电防护电路
US201300579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board usable 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215580375U (zh) 一种拾音器防雷击浪涌电路及电源
CN115443055A (zh) 静电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US9214800B2 (en) Surge protection circuit
CN200997528Y (zh) 防雷型射频模块
CN212543631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及电能表
CN207339258U (zh) 一种poe交换机网口防护电路
CN218940946U (zh) 一种抑制直流电机电磁干扰的电路
CN217362831U (zh) 有刷直流电机的电磁兼容电路
CN210864682U (zh) 一种防止音频信号失真的音频信号输入电路和显示终端
CN214959286U (zh) 电源管理芯片的电磁兼容滤波及保护电路、电源和车辆
CN218412692U (zh) 一种静电枪输出波形核查电路
CN211701489U (zh) 一种电源滤波器
CN221041114U (zh) 一种高压半导体器件
CN218040787U (zh) 静电防护电路、控制电路和通信电路
CN218733897U (zh) 一种emc滤波电路、电源及新能源车辆
CN211089121U (zh) 四线以太网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CN220627580U (zh) 具有整合网络电路的高性能电感式网络变压器模块
CN219287378U (zh) 一种小体积且低成本的网络变压器电路
CN211015497U (zh) 一种可防止反接损坏的rs485通讯电路
CN216929864U (zh) 保护电路、车载以太网端口和车辆
CN218997932U (zh) 车载终端电源抗干扰电路
CN214851264U (zh) 保护电路和供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