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9544U - 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9544U
CN215579544U CN202121354795.8U CN202121354795U CN215579544U CN 215579544 U CN215579544 U CN 215579544U CN 202121354795 U CN202121354795 U CN 202121354795U CN 215579544 U CN215579544 U CN 215579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electrode assembly
hoop
bowl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47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红
吕迪
周路瑶
杨博远
张鹤
刘镝
赵霞
于志帅
胡艳辉
胡志华
丁含
孙佰利
吕明哲
耿帅
赵玉强
刘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Siping Power Line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Siping Power Line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Siping Power Line Hard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Siping Power Line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47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9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9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9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该并联间隙装置包括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上电极组件与绝缘子钢碗连接,下电极组件与碗头钢碗连接,其中,上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抱箍组和第一电极,第一抱箍组外套于绝缘子钢碗上,第一电极与第一抱箍组固定连接;下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抱箍组和第二电极,第二抱箍组外套于碗头钢碗上,第二电极与第二抱箍组固定连接。无需特殊制作金具,降低生产成本;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垂直相对设置,空气放电间隙距离计算简单,间隙距离容易控制;架空线路遭受雷击时,上电极组件及下电极组件先于绝缘子串放电,避免雷击闪络沿绝缘子串闪络,保护绝缘子不受损坏,提高线路可靠性。

Description

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背景技术
雷电是影响输电线路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大电网会议公布了美国等12个国家在电压等级为275到500kV、总长为32700千米的输电线路连续三年的运行资料,该资料显示雷害事故占总事故的60%;据统计,在我国跳闸率比较高的地区,高压架空线路由雷电引起的跳闸次数占总次数的40%-70%。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壮大,由于雷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事故日益增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架空送电线路防雷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架空输电线路采用的并联间隙装置通过螺栓直接安装在绝缘子端部金具上,如图1所示,金具需要根据并联间隙装置1’连接需要作相应调整,例如绝缘子串2’端部金具球头挂板3’、碗头挂板4’因连接并联间隙装置1’需要将金具连接长度加长,部分结构也需要相应变动,此种情况造成部分金具特殊制造,与常规金具不通用,安装时间长,同时增加了生产制造及安装成本。此外,由于采用并联间隙装置1’的金具串对放电间隙距离要求较高,并联间隙装置1’直接连接在金具上,有部分金具因为可以转动,如球头挂板3’、碗头挂板4’,因金具转动导致并联间隙随之转动,进而放电间隙距离不能保证,使并联间隙装置1’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能够直接连在绝缘子钢碗及碗头挂板钢碗上,降低雷击事故率,保护绝缘子不受损坏,提高线路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所述并联间隙装置包括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所述上电极组件与绝缘子钢碗连接,所述下电极组件与碗头钢碗连接,其中,
所述上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抱箍组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抱箍组外套于所述绝缘子钢碗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抱箍组固定连接;
所述下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抱箍组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抱箍组外套于碗头钢碗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抱箍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箍组包括: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通过第一紧固件形成一个圆环空间,所述圆环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绝缘子钢碗,所述第一箍体上设有三角凸起,所述三角凸起朝向所述第一抱箍组的圆心处,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三角凸起处。
进一步地,所述上电极组件还包括:
第一卡板,呈L型,所述第一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子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连接;
第二卡板,呈L型,所述第二卡板与所述第一卡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子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箍体和所述绝缘子钢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箍组的轴线与绝缘子的轴线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抱箍组包括:第三箍体和第四箍体,所述第三箍体和所述第四固体通过第二紧固件形成一个圆环空间,所述圆环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碗头钢碗,所述第四箍体上设有三角凸起,所述三角凸起朝向所述第二抱箍组的圆心处,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三角凸起处。
进一步地,所述下电极组件还包括:
第四卡板,呈L型,所述第四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碗头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卡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箍体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第三卡板,呈L型,所述第三卡板与所述第四卡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碗头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卡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箍体和所述碗头钢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第二抱箍组的轴线与绝缘子的轴线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分别设置于绝缘子钢碗和碗头钢碗上,无需特殊制作金具,降低生产成本;并联间隙装置采用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垂直相对设置,空气放电间隙距离计算简单,间隙距离容易控制;并联间隙装置可以起到接闪雷电及引弧的作用,架空线路遭受雷击时,上电极组件及下电极组件先于绝缘子串放电,避免雷击闪络沿绝缘子串闪络,降低雷击事故率,进而保护绝缘子不受损坏,提高线路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的并联间隙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电极组件的安装主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上电极组件的安装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下电极组件的安装主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下电极组件的安装俯视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并联间隙装置,2’绝缘子串,3’球头挂板,4’碗头挂板。
其中,图2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上电极组件,110第一抱箍组,1101第一箍体,1102第二箍体,120第一电极,130第一紧固件,140第一卡板,150第二卡板,200下电极组件,210第二抱箍组,2101第三箍体,2102第四固体,220第二电极,230第二紧固件,240第三卡板,250第四卡板,300绝缘子钢碗,400碗头钢碗。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该并联间隙装置包括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上电极组件与绝缘子钢碗连接,下电极组件与碗头钢碗连接,其中,
上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抱箍组和第一电极,第一抱箍组外套于绝缘子钢碗上,第一电极与第一抱箍组固定连接;
下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抱箍组和第二电极,第二抱箍组外套于碗头钢碗上,第二电极与第二抱箍组固定连接。
其中,采用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垂直相对设置,实现并联间隙装置与绝缘子的并联,具体地,在绝缘子串两端并联一对金属电极,构成保护间隙,其工作原理为:架空线路遭受雷击时,并联间隙装置因间隙距离短于绝缘子串长度,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大多数雷击闪络在间隙处发生,从而避免雷击闪络沿绝缘子串闪络;间隙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击穿产生电弧,工频电弧在电动力和热动力的作用下,朝远离绝缘子串的方向运动,最终在并联间隙装置的端部灼伤,直至保护工作分闸熄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并联间隙装置是钢制品,只会造成灼伤而不会完全损坏,巡检时发现并联间隙装置的电极端部因多次烧灼使得间隙距离(即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最近点距离)增加超过5cm时,需要更换。
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分别设置于绝缘子钢碗和碗头钢碗上,无需特殊制作金具,降低生产成本;并联间隙装置采用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垂直相对设置,空气放电间隙距离计算简单,间隙距离容易控制;并联间隙装置可以起到接闪雷电及引弧的作用,架空线路遭受雷击时,上电极组件及下电极组件先于绝缘子串放电,避免雷击闪络沿绝缘子串闪络,降低雷击事故率,进而保护绝缘子不受损坏,提高线路可靠性。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电极组件的安装主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上电极组件的安装俯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抱箍组包括: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通过第一紧固件形成一个圆环空间,圆环空间用于容纳绝缘子钢碗,第一箍体上设有三角凸起,三角凸起朝向第一抱箍组的圆心处,第一电极设置于三角凸起处。
其中,绝缘子钢碗外轮廓为圆柱型,上有窝坑,窝坑用于与金具球头端连接,连接后用R型或W型锁紧销锁住,第一抱箍组安装时,三角凸起卡在R型或W型锁紧销开口处,进而起定位作用,防止上电极组件围绕绝缘子钢碗外轮廓转动,如图4中III处所示。
进一步地,上电极组件还包括:
第一卡板,呈L型,第一卡板的一端与绝缘子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极固定连接;
第二卡板,呈L型,第二卡板与第一卡板相对设置,第二卡板的一端与绝缘子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卡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箍体和绝缘子钢碗之间。
其中,第一抱箍组的轴线与绝缘子的轴线重合设置。
通过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设置,使第一抱箍组的轴线与绝缘子的轴线重合设置,起到定位作用,如图3中I、II处所示,与三角凸起III处一起实现三点限位,避免上电极组件的周向转动。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下电极组件的安装主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下电极组件的安装俯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抱箍组包括:第三箍体和第四箍体,第三箍体和第四固体通过第二紧固件形成一个圆环空间,圆环空间用于容纳碗头钢碗,第四箍体上设有三角凸起,三角凸起朝向第二抱箍组的圆心处,第二电极设置于三角凸起处。
其中,碗头钢碗外轮廓为圆柱型,上有窝坑,窝坑用于与金具球头端连接,连接后用R型或W型锁紧销锁住,第二抱箍组安装时,三角凸起卡在R型或W型锁紧销开口处,进而起定位作用,防止下电极组件围绕碗头钢碗外轮廓转动,如图6中VI处所示。
进一步地,下电极组件还包括:
第四卡板,呈L型,第四卡板的一端与碗头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第四卡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第四箍体和第二电极之间;
第三卡板,呈L型,第三卡板与第四卡板相对设置,第三卡板的一端与碗头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卡板的另一端与设置第三箍体和碗头钢碗之间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抱箍组的轴线与绝缘子的轴线重合设置。
通过第三卡板和第四卡板的设置,使第二抱箍组的轴线与绝缘子的轴线重合设置,起到定位作用,如图5中IV、V处所示,与三角凸起VI处一起实现三点限位,避免下电极组件的周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具有向上凸起的部分,而第二电极是具有向下凹陷的部分,这是因为第二电极连在碗头钢碗上,置于绝缘子瓷裙内,为防止第二电极与瓷裙相碰,所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在形状上有所不同。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为螺栓、螺母连接组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间隙装置包括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所述上电极组件与绝缘子钢碗连接,所述下电极组件与碗头钢碗连接,其中,
所述上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抱箍组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抱箍组外套于所述绝缘子钢碗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抱箍组固定连接;
所述下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抱箍组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抱箍组外套于碗头钢碗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抱箍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组包括: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通过第一紧固件形成一个圆环空间,所述圆环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绝缘子钢碗,所述第一箍体上设有三角凸起,所述三角凸起朝向所述第一抱箍组的圆心处,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三角凸起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组件还包括:
第一卡板,呈L型,所述第一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子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连接;
第二卡板,呈L型,所述第二卡板与所述第一卡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子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箍体和所述绝缘子钢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组的轴线与绝缘子的轴线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抱箍组包括:第三箍体和第四箍体,所述第三箍体和所述第四固体通过第二紧固件形成一个圆环空间,所述圆环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碗头钢碗,所述第四箍体上设有三角凸起,所述三角凸起朝向所述第二抱箍组的圆心处,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三角凸起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组件还包括:
第四卡板,呈L型,所述第四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碗头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卡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箍体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第三卡板,呈L型,所述第三卡板与所述第四卡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卡板的一端与所述碗头钢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卡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箍体和所述碗头钢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二抱箍组的轴线与绝缘子的轴线重合设置。
CN202121354795.8U 2021-06-18 2021-06-18 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Active CN215579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4795.8U CN215579544U (zh) 2021-06-18 2021-06-18 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4795.8U CN215579544U (zh) 2021-06-18 2021-06-18 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9544U true CN215579544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18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4795.8U Active CN215579544U (zh) 2021-06-18 2021-06-18 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9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4424B (zh) 水平排列10kv绝缘线线路加装架空避雷线方法
CN202395408U (zh) 用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可调间隙防雷装置
CN201725643U (zh) 一种均压环
CN205752622U (zh) 一种开关柜母线、电缆头末端两用接地线
CN215579544U (zh) 便于快速安装的并联间隙装置
CN101699573A (zh) 架空线路绝缘导线用避雷器绝缘子
CN210349489U (zh) 一种多重串联间隙雷击闪络保护器
CN218991090U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塔
CN111200268B (zh) 安全型避雷器安装方法
CN102354588A (zh) 接触网防雷支撑绝缘子
CN103956705A (zh) 全覆盖型架空输电线防雷装置
CN203826907U (zh) 全覆盖型架空输电线防雷装置
CN212907252U (zh) 一种防雷绝缘子
CN106558376B (zh) 一种v型双联单挂点四分裂悬垂串
CN206210492U (zh) 招弧角及并联间隙装置
CN203982916U (zh) 一种防雷针式绝缘子
CN204537778U (zh) 防闪络并联间隙下招弧角
CN218567477U (zh) 一种发电场用防雷检测装置
CN201576508U (zh) 架空线路绝缘导线用避雷器绝缘子
CN214280429U (zh) 一种500kV的放电间隙装置
CN213636612U (zh) 一种避雷器
CN104409969A (zh) 一种自熄弧并联间隙装置
CN204538463U (zh) 一种穿刺型外间隙避雷器
CN220527395U (zh) 一种多间隙保护装置及其安装系统
CN209980887U (zh) 带接地验电装置的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