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635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6359U
CN215576359U CN202121316853.8U CN202121316853U CN215576359U CN 215576359 U CN215576359 U CN 215576359U CN 202121316853 U CN202121316853 U CN 202121316853U CN 215576359 U CN215576359 U CN 215576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groove
display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68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68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6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6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6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第一本体;所述至少第一本体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防护条;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防护条沿所述显示屏的周向边缘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防护条与所述壳体相卡接,所述防护条于所述第一侧显露,以缓冲所述壳体与其他接触面的摩擦。通过在第一本体的壳体的外围边缘设置防护条,以使得第一本体的第一侧的周向边缘在与其他表面或物质发生硬性接触或刮蹭时避免摩擦,进而防止硬性接触、摩擦造成的划痕,并且防护条与第一本体的壳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替代冷压胶粘接,大大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笔记本屏幕侧的安装方式多为双射成型的屏幕周边外框和A壳通过卡扣的形式进行组装,但是该组装方式会对屏幕产生了压力,造成了屏幕漏光的问题;进而设计者将屏幕周边外框设计变为塑料薄膜B壳(麦拉片),以消除对屏幕的挤压力,大大的缓解了屏幕的漏光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由于笔记本电脑的A壳和C壳都是硬质材料,在笔记本电脑处于闭合状态下,极易发生A壳与C壳的摩擦,造成产品外观上出现刮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由于笔记本电脑的A壳和C壳都是硬质材料,在笔记本电脑处于闭合状态下,极易发生A壳与C壳的摩擦,造成产品外观上出现刮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至少第一本体;
所述至少第一本体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防护条;
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防护条沿所述显示屏的周向边缘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显示屏之间;
所述防护条与所述壳体相卡接,所述防护条于所述第一侧显露,以缓冲所述壳体与其他接触面的摩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防护条显露于所述第一侧的部分沿第三方向的宽度≤3mm;
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宽度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壳体为槽状结构,所述壳体的槽壁内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卡接部;
所述防护条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适配,以减少所述防护条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所述槽底的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具有顶面、底面以及连接面;
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底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顶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所述连接面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远离所述槽壁的一端,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显示屏;
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槽壁,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卡接于所述第一凸起。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卡接部还包括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脱离所述第一凸起提供空间。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三卡接部,所述若干第三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槽底上,且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壳体的槽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所述防护条的内表面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四卡接部,所述第四卡接部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适配,以减少所述防护条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显示屏。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卡接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凸起;
所述第四卡接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槽底。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防护条还包括粘接部;
所述粘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粘接部具有预设面积以粘接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周向边缘内侧,以使所述防护条置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壳体的边缘之间,以减少所述防护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运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边缘盖板;所述边缘盖板粘接于所述显示屏的周向边缘,所述边缘盖板为麦拉膜。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本体;
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夹角0度时,所述防护条与所述第二本体相抵触,以缓冲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摩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本体的壳体的外围边缘设置防护条,以使得第一本体的第一侧的周向边缘在与其他表面或物质发生硬性接触或刮蹭时避免摩擦,进而防止硬性接触、摩擦造成的划痕,并且防护条与第一本体的壳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替代冷压胶粘接,大大降低成本;有效解决了现有笔记本电脑的A壳和C壳都是硬质材料,在笔记本电脑处于闭合状态下,极易发生A壳与C壳的摩擦,造成产品外观上出现刮痕。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防护条上第二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防护条上第二卡接部与壳体上第一卡接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防护条上第四卡接部与壳体上第三卡接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壳体上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第一本体1、壳体2、显示屏3、防护条4、第一卡接部5、顶面51、底面52、连接面53、第一凸起54、第二卡接部6、第一凹槽61、第一槽壁611、第二凹槽62、第三卡接部7、第四卡接部8、粘接部9、限位件10、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第一本体1;
所述至少第一本体1包括壳体2、显示屏3以及防护条4;
所述壳体2的第一侧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显示屏3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防护条4沿所述显示屏3的周向边缘设置于所述壳体2和所述显示屏3之间;
所述防护条4与所述壳体2相卡接,所述防护条4于所述第一侧显露,以缓冲所述壳体2与其他接触面的摩擦。
具体的,为了解决现有笔记本电脑的A壳和C壳都是硬质材料,在笔记本电脑处于闭合状态下,极易发生A壳与C壳的摩擦,造成产品外观上出现刮痕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显示屏3的周向边缘设置防护条4,使得防护条4置于所述显示屏3和所述壳体2之间,并于所述第一侧显露,进而使得所述壳体2与其他接触面接触时所述防护条4能够起到缓冲且减小摩擦的作用;并且将所述防护条4与所述壳体2相卡接,避免了粘接所需较大粘接面积以及较高成本粘接胶进行连接的问题,既能够应用在常规边框宽度的电子设备中,还能够有效应用于窄边框的电子设备中,有利于拆装维修。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屏3的电子产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所述显示屏3即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显示屏幕,可以是LED、OLED、Micro-LED等,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其中,所述壳体2为刚性结构,例如:金属壳体、硬质树脂(塑料)等,其具有容纳空间以容纳所述显示屏3,所述容纳空间至少占据所述壳体2第一侧的部分区域。
其中,所述防护条4具有预设弹性,可以显露在所述第一侧时有效起到缓冲和减小摩擦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条4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刚性材质,用于与所述壳体2卡接,所述第二部分为柔性材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侧以起到缓冲作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分别是硬胶和软胶,通过双射成型连接为一体,该设置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具体的,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仅有第一本体1时,所述防护条4沿所述显示屏3的所有周向边缘设置,当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其还会具有一与所述第一本体1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图中未示出),进而在所述第一本体1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的边缘可以不设置所述防护条4。
根据上述所列,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本体1的壳体2的外围边缘设置防护条4,以使得第一本体1的第一侧的周向边缘在与其他表面或物质发生硬性接触或刮蹭时避免摩擦,进而防止硬性接触、摩擦造成的划痕,并且防护条4与第一本体1的壳体2相卡接接的方式替代冷压胶粘接,大大降低成本,既能够应用在常规边框宽度的电子设备中,还能够有效应用于窄边框的电子设备中,有利于拆装维修;有效解决了现有笔记本电脑的A壳和C壳都是硬质材料,在笔记本电脑处于闭合状态下,极易发生A壳与C壳的摩擦,造成产品外观上出现刮痕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地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防护条4显露于所述第一侧的部分沿第三方向a的宽度≤3mm;所述第三方向a为所述第一本体1的长度/宽度方向。
具体的,为了使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应用到窄边框产品中,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防护条4显露于所述第一侧的部分沿第三方向a的宽度≤3mm,即所述防护条4的宽度≤3mm,进而就可以将所述显示屏3向壳体2的边缘尽可能的延伸扩大,增大有效显示区;则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护条4显露于所述第一侧的宽度越小第一本体1的边框越窄。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壳体2为槽状结构,所述壳体2的槽壁内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卡接部5;
所述防护条4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接部6,所述第二卡接部6与所述第一卡接部5相适配,以减少所述防护条4沿第一方向b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b为垂直所述槽底的方向。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壳体2对所述显示屏3的容纳,且实现所述防护条4与所述壳体2的卡接式连接,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壳体2设置为槽状结构,与第一侧相对的为槽底,周向边缘垂直所述槽底形成槽壁,并且在所述槽壁内侧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卡接部5,在所述防护条4外表面设置对应的若干第二卡接部6,使得所述防护条4置于所述槽壁和所述显示屏3之间时,所述第一卡接部5和所述第二卡接部6相互卡接,并且减少所述防护条4沿第一方向b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运动,进而保证所述壳体2的第一侧朝下与其他接触面接触时,所述防护条4不会脱出。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和附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卡接部5为第一凸起54,所述第一凸起具有顶面51、底面52以及连接面53;
所述顶面51和所述底面52沿所述第一方向b相对设置且沿第二方向c延伸,所述底面52沿所述第二方向c的尺寸大于所述顶面51沿所述第二方向c的尺寸,所述连接面5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面51和所述底面52远离所述槽壁的一端,所述第二方向c平行所述显示屏;
所述第二卡接部6包括第一凹槽61,所述第一凹槽61沿所述第二方向c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槽壁,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6沿所述第二方向c卡接于所述第一凸起54。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卡接部5和所述第二卡接部6的相互卡接,且减少所述防护条4沿第一方向b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运动,本实施例中,参考附图4,分别将所述第一卡接部5和所述第二卡接部6设置为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61相互配合的形式;具体的,所述第一凸起54具有顶面51、底面52以及连接面53,形成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结构,所述连接面53的倾斜设置,无论所述防护条4是下压式安装还是平行所述槽底方向安装,均能够为所述第一凹槽61的卡接预留操作空间;并且本实施例中,参考附图6,也可以将多个所述第一凸起54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凸起;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61,所述第一凹槽61的开口朝向所述槽壁且与所述第一凸起54的形状相适配,进而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凸起54;具体的,所述底面52沿所述第二方向c的尺寸大于所述顶面51沿所述第二方向c的尺寸,即所述第一凸起54靠近槽底端的尺寸大于远离槽底端的尺寸,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凹槽61能够靠接在第一凸起54上,无法沿所述第一方向b上移,进而保证所述防护条4在第一方向b上不会上移脱离所述壳体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卡接部5和所述第二卡接部6的位置和数量相互对应,只要能够相互配合即可,具体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和附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卡接部6还包括第二凹槽62;
所述第二凹槽62沿所述第一方向b与所述第一凹槽61相邻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61沿所述第一方向b的反方向脱离所述第一凸起54提供空间。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防护条4的可拆卸卡接,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凹槽61的下方设置所述第二凹槽62,所述第二凹槽62与所述第一凹槽61的开口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凹槽61靠近槽底的第一槽壁611与所述第二凹槽62共用,所述第二凹槽62靠近所述槽底的一侧为开口设置,进而便于所述防护条4下压的安装方式;并且第一槽壁611具有预设弹性,其能够发生形变与恢复形变,参考当所述防护条4下压安装时,所述第一槽壁611向所述第一凹槽61内变形为所述第一凸起54让位,使所述第一凸起54进入所述第一凹槽61,当需要拆装所述防护条4时,则上拉所述防护条4,所述第一槽壁611被所述第一凸起54挤压向所述第二凹槽62内变形为所述第一凸起54让位,使所述第一凸起54脱出所述第一凹槽61,进而完成拆装,所述第二凹槽62为所述第一凸起54和所述第一凹槽61的拆分提供空间;具体的,参考附图4,所述第一槽壁611朝向所述壳体2的槽底的一侧优选的设置为由所述防护条4向所述壳体2倾斜的表面,以配合所述第一凸起54和所述第一凹槽61配合卡接的过程。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5和附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壳体2还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三卡接部7,所述若干第三卡接部7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槽底上,且所述第三卡接部7与所述壳体2的槽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所述防护条4的内表面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四卡接部8,所述第四卡接部8与所述第三卡接部7相适配,以减少所述防护条4沿第二方向c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c平行所述显示屏3。
具体的,为了防止所述防护条4在所述壳体2边缘和所述显示屏3之间晃动不稳,本实施例中于所述壳体2上设置所述第三卡接部7,在所述防护条4上述设置对应的第四卡接部8,具体的,所述第三卡接部7设置在壳体2的槽底上,垂直槽底设置,所述第四卡接部8设置在所述防护条4的内表面上,进而为了容纳所述防护条4的宽度,需要将所述第三卡接部7设置为与所述壳体2的槽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使得所述防护条4置于所述壳体2和所述显示屏3之间时,所述第三卡接部7和所述第四卡接部8相互卡接,且能够减少所述防护条4沿第二方向c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运动;具体的,所述第三卡接部7为沿所述第一方向b设置的第二凸起;所述第四卡接部8为沿所述第一方向b设置的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2的槽底,进而,参考附图5,所述防护条4下压安装时,所述第三凹槽直接罩设或者说卡接于所述第三凸起上,进而通过第三凸起限制所述第三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c的运动,即图5中的防护条4无法左右运动;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三凹槽的形状不做过多限定,只要能够相互适配即可;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卡接部6和第四卡接部8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护条4的外侧和内侧,为了避免所述防护条4的强度被削弱,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卡接部6和第四卡接部8沿所述防护条4的延伸方向进行交错设置,以避免二者设置在同一位置削弱所述防护条4的强度,对应的,参考附图6,所述第一卡接部5和第三卡接部7在所述壳体2上也为交错设置;并且,为了保证所述显示屏3的设置,所述第三凸起还具有贴合所述壳体2槽底并平行所述壳体2槽底的部分,以承托所述显示屏3,该设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并实现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防护条4还包括粘接部9;
所述粘接部9沿所述第二方向c设置,所述粘接部9具有预设面积以粘接所述壳体2朝向所述显示屏3的一侧。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防护条4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防护条4上设置所述粘接部9,所述粘接部9为平板状结构,通过3M胶、冷压胶等防潮防水的材质与所述壳体2进行粘接,所述粘接部9优选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本体1上部的位置,因为通常上部的位置会设置摄像头等传感器,边框宽度较大,适于设置所述粘接部9与壳体2进行粘接连接,进一步保证所述防护条4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限位件10;
所述限位件10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周向边缘内侧,以使所述防护条4置于所述限位件10和所述壳体2的边缘之间,以减少所述防护条4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运动。
具体的,为了防止所述防护条4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受外力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其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所述限位件10,所述限位件10设置在壳体2的周向边缘内侧,以配合所述壳体2的槽壁将所述防护条4夹在中间;所述限位件10至少要设置所述第一本体2宽度方向的两侧,即如图2所示的左右两侧,进而在用户拿持过程中,即使对左右两侧的防护条4进行掰、扣等操作,所述限位件10也会保证所述防护条4不会发生左右晃动移位;所述限位件10为刚性结构,例如:铁杆、铁片等,其通过热熔的方式直接连接在所述壳体2的槽底上。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边缘盖板11和第二本体(图中未示出);所述边缘盖板11粘接于所述显示屏3的周向边缘,所述边缘盖板11为麦拉膜;
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夹角0度时,所述防护条4与所述第二本体相抵触,以缓冲所述壳体2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摩擦。
具体的,为了减少所述显示屏3与其他接触面的摩擦,本实例中设置所述边缘盖板11,所述边缘盖板11粘接于所述显示屏3的周向边缘,所述边缘盖板11为麦拉膜,既能够遮挡所述防护条4内侧与所述壳体2的卡接结构,又能够在所述显示屏3的显示侧形成较薄的凸起,在所述显示屏3与其他接触面接触时,所述边缘盖板11会进行优先接触,进而防止所述显示屏3被摩擦;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连接,例如: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本体1为带有显示屏3的一端,所述第二本体即为系统端,所述第一本体1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夹角0度时,即为合并笔记本电脑的状态,所述防护条4和/或所述边缘盖板11优先与所述第二本体抵触,以缓冲摩擦;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护条4突出显示屏3的厚度大于所述边缘盖板11的厚度,则防护条4优先抵触,所述防护条4突出显示屏3的厚度小于所述边缘盖板11的厚度,则边缘盖板11优先抵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调整,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第一本体;
所述至少第一本体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防护条;
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防护条沿所述显示屏的周向边缘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显示屏之间;
所述防护条与所述壳体相卡接,所述防护条于所述第一侧显露,以缓冲所述壳体与其他接触面的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条显露于所述第一侧的部分沿第三方向的宽度≤3mm;
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宽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槽状结构,所述壳体的槽壁内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卡接部;
所述防护条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适配,以减少所述防护条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所述槽底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具有顶面、底面以及连接面;
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底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顶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所述连接面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远离所述槽壁的一端,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显示屏;
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槽壁,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卡接于所述第一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接部还包括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脱离所述第一凸起提供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三卡接部,所述若干第三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槽底上,且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壳体的槽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所述防护条的内表面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四卡接部,所述第四卡接部与所述第三卡接部相适配,以减少所述防护条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显示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卡接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凸起;
所述第四卡接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槽底。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条还包括粘接部;
所述粘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粘接部具有预设面积以粘接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周向边缘内侧,以使所述防护条置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壳体的边缘之间,以减少所述防护条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边缘盖板,所述边缘盖板粘接于所述显示屏的周向边缘,所述边缘盖板为麦拉膜;
还包括第二本体;
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夹角0度时,所述防护条与所述第二本体相抵触,以缓冲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摩擦。
CN202121316853.8U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576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6853.8U CN215576359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6853.8U CN215576359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6359U true CN21557635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1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6853.8U Active CN215576359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6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3987U (zh) 电子设备
US10088871B2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US6888591B2 (en) LCD assembly used with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CN208922657U (zh) 可折叠显示设备
US10613366B2 (en) Display device
JP5480860B2 (ja) 曲面表示モジュール
CN209765931U (zh) 柔性叠层胶带及电子设备
US8326383B1 (en) Adhesive case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20507109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の組立て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10273213A (ja)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70205659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725651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370288A1 (en) Protective enclosures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CN105120024A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19023937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pping structure thereof
CN116600034A (zh) 柔性显示模块及包括该柔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15576359U (zh) 电子设备
CN11132773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130175910A1 (en)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09937900U (zh) 折叠屏保护膜
CN114783297B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06601A1 (zh) 一种交互平板
CN107371358B (zh) 一种应用于显示模组的屏蔽面板及加固显示装置
CN112639923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202513967U (zh) 一种表面镜片周边无壳体边框的手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