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8903U - 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8903U
CN215568903U CN202122210139.7U CN202122210139U CN215568903U CN 215568903 U CN215568903 U CN 215568903U CN 202122210139 U CN202122210139 U CN 202122210139U CN 215568903 U CN215568903 U CN 215568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reservation
pipe
buffer column
layer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01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凌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ruida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ruida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ruida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ruida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101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8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8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8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管道领域,公开了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保温管本体,所述保温管本体的靠近安装地面的一侧底部间隔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加固座,所述支撑加固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滑片,所述限位滑片远离所述缓冲柱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加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固定底盘,所述缓冲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脱挡片;当保温管本体受到冲击时,此时保温管本体底部的安装板会向下压缓冲柱,从而使得缓冲柱向内对弹簧造成压缩,从而对振动幅度进行缓冲,以避免保温管本体受到冲击而发生损坏,从而增加了保温管本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绿色建筑在施工时需要用到保温管,保温管是绝热管道的简称,保温 管用于液体、气体及其他介质的输送,在石油、化工、航天、温泉~军事、集中供热、中央空调、市政等管道的绝热工程保温。
但是常见的保温管抗冲击能力较差,在安装的过程中,受到冲击可能会发生水管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常见的保温管抗冲击能力较差,在安装的过程中,受到冲击可能会发生水管破裂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包括保温管本体,所述保温管本体的靠近安装地面的一侧底部间隔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加固座,所述支撑加固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滑片,所述限位滑片远离所述缓冲柱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加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固定底盘,所述缓冲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脱挡片;
所述保温管本体的内部夹层设置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电性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的外部电性连接有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滑片远离所述缓冲柱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缓冲柱内壁相接触的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片,且所述支撑加固座的左右两侧内壁开设有与滑动片相适配的滑动槽。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加固座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弹簧的左右两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限位滑片的一侧末端与所述支撑加固座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固定底盘的表面焊接有两个固定钉,所述固定钉固定在安装位置的地面。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管本体的内部靠近水管一侧面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远离水管的一侧面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面设置有耐腐蚀层。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耐腐蚀层为环氧树脂材料层,所述减震层为天然橡胶颗粒材料层,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材料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当保温管本体受到冲击时,此时保温管本体底部的安装板会向下压缓冲柱,从而使得缓冲柱向内对弹簧造成压缩,从而对振动幅度进行缓冲,以避免保温管本体受到冲击而发生损坏,从而增加了保温管本体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保温管本体内部设置有电线和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可以对保温管内部的湿度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湿度可以判断出水管是否漏水,以及时对水管进行检查维修,避免造成更大的水资源浪费,提高了该保温管的绿色环保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本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温管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温管本体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保温管本体、2-支撑加固座、3-防脱挡片、4-固定钉、5-金属固定底盘、6-缓冲柱、7-安装板、8-导线管、9-电线、10-安装基板、11-湿度传感器、12-连接杆、13-限位滑片、14-弹簧、15-耐腐蚀层、16-减震层、17-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包括保温管本体1,保温管本体1的靠近安装地面的一侧底部间隔设置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柱6,安装板7将缓冲柱6固定在保温管本体1的下表面,当保温管本体1受到冲击时,会连同缓冲柱6一起向下压动弹簧1。
参照图1-3,缓冲柱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加固座2,支撑加固座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滑片13,限位滑片13可以使得缓冲柱6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会发生偏移。
参照图1-3,限位滑片13远离缓冲柱6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受到冲击时,会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缓冲,支撑加固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固定底盘5,缓冲柱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脱挡片3,防脱挡片3可以防止缓冲柱6发生脱落,从而增加了缓冲柱6的稳定性。
参照图1-3,支撑加固座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弹簧14的左右两侧,弹簧14远离限位滑片13的一侧末端与支撑加固座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滑片13远离缓冲柱6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与缓冲柱6内壁相接触的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片,且支撑加固座2的左右两侧内壁开设有与滑动片相适配的滑动槽,限位滑片13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连接杆12也会在支撑加固座2两侧的内壁开设的滑槽内部上下移动。
金属固定底盘5的表面焊接有两个固定钉4,固定钉4固定在安装位置的地面,将固定钉4钉入到地面后可以增加固定钉4与金属固定底盘5整体的稳定性。
本申请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的实施原理为:当保温管本体1受到冲击时,会连同缓冲柱6一起向下压动弹簧14,限位滑片13可以使得缓冲柱6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会发生偏移,弹簧14受到冲击时,会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缓冲,支撑加固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固定底盘5,缓冲柱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脱挡片3,防脱挡片3可以防止缓冲柱6发生脱落,从而增加了缓冲柱6的稳定性,限位滑片13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连接杆12也会在支撑加固座2两侧的内壁开设的滑槽内部上下移动,当保温管本体1受到冲击时,此时保温管本体1底部的安装板7会向下压缓冲柱6,从而使得缓冲柱6向内对弹簧14造成压缩,弹簧14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对振动幅度进行缓冲,以避免保温管本体1受到冲击而发生损坏,从而增加了保温管本体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4,
保温管本体1的内部靠近水管一侧面设置有保温层17,保温层17远离水管的一侧面设置有减震层16,减震层16远离保温层17的一侧面设置有耐腐蚀层15;耐腐蚀层15为环氧树脂材料层,减震层16为天然橡胶颗粒材料层,保温层17为聚氨酯材料层。
参照图1-2,
保温管本体1的内部夹层设置有导线管8,导线管8电性连接有电线9,电线9的外部电性连接有安装基板10,安装基板1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1,保温管本体1内部设置有电线9和湿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1可以对保温管内部的湿度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湿度可以判断出水管是否漏水,以及时对水管进行检查维修,避免造成更大的水资源浪费,提高了该保温管的绿色环保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包括保温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本体(1)的靠近安装地面的一侧底部间隔设置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柱(6),所述缓冲柱(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加固座(2),所述支撑加固座(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滑片(13),所述限位滑片(13)远离所述缓冲柱(6)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弹簧(14),所述支撑加固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固定底盘(5),所述缓冲柱(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脱挡片(3);
所述保温管本体(1)的内部夹层设置有导线管(8),所述导线管(8)电性连接有电线(9),所述电线(9)的外部电性连接有安装基板(10),所述安装基板(1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片(13)远离所述缓冲柱(6)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与所述缓冲柱(6)内壁相接触的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片,且所述支撑加固座(2)的左右两侧内壁开设有与滑动片相适配的滑动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加固座(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弹簧(14)的左右两侧,所述弹簧(14)远离所述限位滑片(13)的一侧末端与所述支撑加固座(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固定底盘(5)的表面焊接有两个固定钉(4),所述固定钉(4)固定在安装位置的地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本体(1)的内部靠近水管一侧面设置有保温层(17),所述保温层(17)远离水管的一侧面设置有减震层(16),所述减震层(16)远离所述保温层(17)的一侧面设置有耐腐蚀层(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层(15)为环氧树脂材料层,所述减震层(16)为天然橡胶颗粒材料层,所述保温层(17)为聚氨酯材料层。
CN202122210139.7U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Active CN215568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0139.7U CN215568903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0139.7U CN215568903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8903U true CN215568903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0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0139.7U Active CN215568903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89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9092A (zh) * 2022-05-06 2022-07-08 湖北恒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优异抗水汽保温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9092A (zh) * 2022-05-06 2022-07-08 湖北恒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优异抗水汽保温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68903U (zh) 一种水管漏水感应保温管
EP2602395B1 (en) Vacuum thermal insulation panel
KR101572823B1 (ko) 진공단열패널
CN106677366A (zh) 一种调谐质量阻尼装置
CN105546652A (zh) 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底盘及分体立式室内机
CN205475714U (zh) 一种网架结构隔震支座
CN209131051U (zh) 一种同层共用空调机位的建筑节点装置
CN205332406U (zh) 压缩机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KR20090041580A (ko) 공동주택의 단열 및 바닥충격음 저감장치
CN214841787U (zh)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减震底座
CN205860261U (zh) 一种隔音棉组件、压缩机隔音装置、压缩机组件及空调器
KR102341255B1 (ko) 충격 흡수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층간소음 차단구조
CN211691096U (zh) 一种隔热保温屋顶
CN109178105B (zh) 一种房车顶板
CN213541159U (zh) 一种用于电气设备安装的隔振装置
KR20150085240A (ko) 층간소음 방음 패널
CN213626468U (zh) 一种铝木复合龙骨
CN113235750B (zh) 一种楼板降噪装置
CN212319031U (zh) 一种建筑暖通管道
KR100607308B1 (ko) 다원 변위 신축관
CN219752976U (zh) 一种高阻尼弹性抗倾覆钢支座
CN217386837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多回路箱式变压器
CN214199749U (zh) 一种泛能站冷凝水回收装置
CN217707209U (zh) 一种用于提高保温水箱热水效率的装置
CN215803503U (zh) 一种实验用房中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