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7613U - 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7613U
CN215567613U CN202121074763.2U CN202121074763U CN215567613U CN 215567613 U CN215567613 U CN 215567613U CN 202121074763 U CN202121074763 U CN 202121074763U CN 215567613 U CN215567613 U CN 215567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gasbag
air ba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47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士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nhua Shengk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nhua Shengk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nhua Shengk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nhua Shengke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7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7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涉及钢架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楼层板、限位块、电缆支架、连接机构以及缓冲机构;连接机构安装在楼层板的下底面,缓冲机构固定连接在连接机构之间,电缆支架固定连接在钢梁的上表面,限位块可拆卸连接在钢梁的上表面,设置在电缆支架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缓冲机构在遇到震动冲击时,第一缓冲弹簧被压缩,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第一气囊被压缩带动第二气囊拉伸,第二缓冲弹簧随之被压缩,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能够将装置的冲击力转化为弹性力以及多个柔性力,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抗震作用,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效果,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架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缆分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杂乱无章的线缆不仅影响了建筑整体外观,并且会造成安全隐患,电缆桥架分为槽式、托盘式和梯架式、网格式等结构,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成。建筑物内桥架可以独立架设,也可以敷设在各种建(构)筑物和管廊支架上,应体现结构简单,造型美观、配置灵活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全部零件均需进行镀锌处理,安装在建筑物外露天的桥架。
现有装置中电缆桥架的安装比较复杂,且缓冲能力不够稳定,减震效果较为一般,不能够将装置的冲击力转化为弹性力以及多个柔性力,降低了装置的稳定性,也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包括楼层板、限位块、电缆支架、连接机构以及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板、底板、竖管、固定板、移动轴、第一缓冲弹簧、第一气囊安装板、第一气囊、横管、第二缓冲弹簧、第二气囊安装板以及第二气囊,所述竖管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中部,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竖管的外侧面,竖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移动轴竖直放置安装在固定板的内部,且与固定板滑动连接,移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下底面,移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安装板,第一气囊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囊安装板的下底面,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第一缓冲弹簧安装在移动轴的外侧面,且第一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下底面以及固定板的上表面,横管固定连接在竖管的外侧面以及底板的上表面,第二气囊安装在横管的内部,且第二气囊的一端与第一气囊气密性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安装板,第二缓冲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横管的内侧面以及第二气囊安装板的外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钢梁、支撑柱以及螺杆接头,所述螺杆接头安装在楼层板以及支撑柱的内部,且与楼层板以及支撑柱均螺纹连接,钢梁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下底面,支撑柱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轴以及第一缓冲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楼层板的下底面,缓冲机构固定连接在连接机构之间,电缆支架固定连接在钢梁的上表面中部,限位块可拆卸连接在钢梁的上表面,且设置在电缆支架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移动轴相配合,且与移动轴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横管、第二缓冲弹簧以及第二气囊安装板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竖管的前后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钢梁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楼层板以及支撑柱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杆接头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缓冲机构在遇到震动冲击时,移动轴沿着固定板向下滑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缓冲弹簧被压缩,第一缓冲弹簧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第一气囊安装板随之向下移动,第一气囊也被压缩,第一气囊内的气体进入第二气囊内,进而带动第二气囊拉伸,第二气囊安装板随之向外移动,带动第二缓冲弹簧被压缩,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能够将装置的冲击力转化为弹性力以及多个柔性力,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抗震作用,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效果,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中缓冲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中缓冲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楼板层-1、钢梁-2、支撑板-3、限位块-4、电缆桥架-5、支撑柱-6、螺杆接头-7、底板-8、竖管-9、固定板-10、移动轴-11、第一缓冲弹簧-12、第一气囊安装板-13、第一气囊-14、横管-15、第二缓冲弹簧-16、第二气囊安装板-17、第二气囊-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包括楼层板1、限位块4、电缆支架5、连接机构以及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板3、底板8、竖管9、固定板10、移动轴11、第一缓冲弹簧12、第一气囊安装板13、第一气囊14、横管15、第二缓冲弹簧16、第二气囊安装板17以及第二气囊18,所述竖管9固定连接在底板8的上表面中部,支撑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8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竖管9的外侧面,竖管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且移动轴11竖直放置安装在固定板10的内部,且与固定板10滑动连接,移动轴1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6的下底面,移动轴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安装板13,第一气囊1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囊安装板13的下底面,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8的上表面,第一缓冲弹簧12安装在移动轴11的外侧面,且第一缓冲弹簧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柱6的下底面以及固定板10的上表面,横管15固定连接在竖管9的外侧面以及底板8的上表面,第二气囊18安装在横管15的内部,且第二气囊18的一端与第一气囊14气密性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安装板17,第二缓冲弹簧16分别固定连接在横管15的内侧面以及第二气囊安装板17的外侧面;当装置受到冲击时,冲击力带动移动轴11沿着固定板10向下滑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缓冲弹簧12被压缩,第一缓冲弹簧12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第一气囊安装板13随之向下移动,第一气囊14也被压缩,第一气囊14内的气体进入第二气囊18内,进而带动第二气囊18拉伸,第二气囊安装板17随之向外移动,带动第二缓冲弹簧16被压缩,达到缓冲的目的。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钢梁2、支撑柱6以及螺杆接头7,所述螺杆接头7安装在楼层板1以及支撑柱6的内部,且与楼层板1以及支撑柱6均螺纹连接,钢梁2固定连接在底板8的下底面,支撑柱6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轴11以及第一缓冲弹簧12;连接机构能够将装置安装在楼层板1的下方。
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楼层板1的下底面,缓冲机构固定连接在连接机构之间,电缆支架5固定连接在钢梁2的上表面中部,限位块4可拆卸连接在钢梁2的上表面,且设置在电缆支架5的左右两侧;开始工作前,通过连接机构将电缆支架5安装在楼层板1的下方,然后将电缆放置在电缆支架5的内部,当装置受到冲击时,缓冲机构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
所述固定板10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移动轴11相配合,且与移动轴11滑动连接。
所述支撑板3、横管15、第二缓冲弹簧16以及第二气囊安装板17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竖管9的前后两侧。
所述缓冲机构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钢梁2的左右两侧。
所述楼层板1以及支撑柱6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杆接头7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开始工作前,通过螺杆接头7将电缆支架5安装在楼层板1的下方,然后将电缆放置在电缆支架5的内部,当装置受到冲击时,冲击力带动移动轴11沿着固定板10向下滑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缓冲弹簧12被压缩,第一缓冲弹簧12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第一气囊安装板13随之向下移动,第一气囊14也被压缩,第一气囊14内的气体进入第二气囊18内,进而带动第二气囊18拉伸,第二气囊安装板17随之向外移动,带动第二缓冲弹簧16被压缩,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所述缓冲机构在遇到震动冲击时,第一缓冲弹簧12被压缩,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第一气囊14被压缩带动第二气囊18拉伸,第二缓冲弹簧16随之被压缩,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能够将装置的冲击力转化为弹性力以及多个柔性力,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抗震作用,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效果,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层板(1)、限位块(4)、电缆支架(5)、连接机构以及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板(3)、底板(8)、竖管(9)、固定板(10)、移动轴(11)、第一缓冲弹簧(12)、第一气囊安装板(13)、第一气囊(14)、横管(15)、第二缓冲弹簧(16)、第二气囊安装板(17)以及第二气囊(18),所述竖管(9)固定连接在底板(8)的上表面中部,支撑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8)的上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竖管(9)的外侧面,竖管(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且移动轴(11)竖直放置安装在固定板(10)的内部,且与固定板(10)滑动连接,移动轴(1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6)的下底面,移动轴(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安装板(13),第一气囊(1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囊安装板(13)的下底面,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8)的上表面,第一缓冲弹簧(12)安装在移动轴(11)的外侧面,且第一缓冲弹簧(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柱(6)的下底面以及固定板(10)的上表面,横管(15)固定连接在竖管(9)的外侧面以及底板(8)的上表面,第二气囊(18)安装在横管(15)的内部,且第二气囊(18)的一端与第一气囊(14)气密性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安装板(17),第二缓冲弹簧(16)分别固定连接在横管(15)的内侧面以及第二气囊安装板(17)的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钢梁(2)、支撑柱(6)以及螺杆接头(7),所述螺杆接头(7)安装在楼层板(1)以及支撑柱(6)的内部,且与楼层板(1)以及支撑柱(6)均螺纹连接,钢梁(2)固定连接在底板(8)的下底面,支撑柱(6)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轴(11)以及第一缓冲弹簧(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楼层板(1)的下底面,缓冲机构固定连接在连接机构之间,电缆支架(5)固定连接在钢梁(2)的上表面中部,限位块(4)可拆卸连接在钢梁(2)的上表面,且设置在电缆支架(5)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移动轴(11)相配合,且与移动轴(1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3)、横管(15)、第二缓冲弹簧(16)以及第二气囊安装板(17)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竖管(9)的前后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钢梁(2)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板(1)以及支撑柱(6)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杆接头(7)相配合。
CN202121074763.2U 2021-02-26 2021-05-19 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 Active CN2155676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28534X 2021-02-26
CN202120428534 2021-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7613U true CN215567613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4763.2U Active CN215567613U (zh) 2021-02-26 2021-05-19 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7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21388U (zh) 减震式建筑房屋
CN215567613U (zh) 一种电缆桥架双向支撑抗震装置
CN116104341A (zh) 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
CN21432938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19827969U (zh) 一种防排烟抗震支架
CN113605728A (zh) 一种高层建筑临边易拆卸安装的防坠装置
CN217053015U (zh) 抗震桥梁支座
CN216872619U (zh) 一种具备角度调节机构的配电箱用抗震支架
CN215483781U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剪力墙
CN215978599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
CN211597167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减震装置
CN211622078U (zh) 一种梁柱减震结构
CN204475567U (zh)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
CN211007203U (zh) 一种大玻璃板块夹板隐框组合肋式幕墙系统
CN207228385U (zh) 一种建筑防震装置
CN221030669U (zh) 一种活动房的减震结构
CN21567446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锁紧机构
CN217631597U (zh) 一种彩钢房用减震结构
CN218410915U (zh) 一种建筑物爆破的防护机构
CN209324100U (zh) 一种建筑隔震结构体系
CN214146388U (zh) 一种设备橡胶隔振装置
CN212926542U (zh)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CN214227697U (zh) 一种桥架双向抗震支架
CN218149027U (zh)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房建安全装置
CN211850111U (zh) 一种减震防灾的建筑工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