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3185U -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3185U
CN215563185U CN202121339852.5U CN202121339852U CN215563185U CN 215563185 U CN215563185 U CN 215563185U CN 202121339852 U CN202121339852 U CN 202121339852U CN 215563185 U CN215563185 U CN 215563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replenishing
floor drain
replenishing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98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荣誉
冯杨斌
曹进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dian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dian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dian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dian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98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3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3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3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该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包括:地漏,具有第一水封;进水端,能提供对第一水封进行补水的水流;补水管,补水管一端与进水端相通,另一端与地漏的第一水封相通以对第一水封进行补水;补水阀,设置在地漏内用以控制补水管的连通或切断,补水阀在第一水封之水位下降至第一预设高度时打开以连通补水管并在第一水封之水位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后关闭以切断补水管。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补水阀感应地漏内第一水封的水位变化,实现自动补水和补水后自动关闭,能够保证在地漏处于干燥的环境下,地漏内的第一水封始终有水,从而无需用户刻意对地漏内的第一水封进行补水,使用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领域,特别是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背景技术
现卫生间、阳台、厨房等地均需要采用地漏产品来排除家庭中的生活废水,使用较广的仍然是带水封式地漏,便于起到防虫隔臭的作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浴室越来越流行干湿分离的布局设计,浴室干燥区的地漏进水较少,地漏水封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会失去水封密封的作用,造成水封失效,导致排污管内异味外溢及虫鼠侵袭,侵害住户的财产安全及身心健康;现有的补水方式有的是需要用户采用手动补水,而这往往会因忘记而未及时补水或者会因排斥地漏气味而不想补水,容易导致卫生间有异味及蚊虫入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包括:
地漏,具有第一水封;
进水端,能提供对所述第一水封进行补水的水流;
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端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地漏的所述第一水封相通以对所述第一水封进行补水;
补水阀,设置在所述地漏内用以控制所述补水管的连通或切断,所述补水阀在所述第一水封之水位下降至第一预设高度时打开以连通所述补水管并在所述第一水封之水位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后关闭以切断所述补水管。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进水端上设有一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腔壁上设有一引水孔,所述蓄水腔的工作水位高于所述引水孔的最低位置并且高于所述第一水封的位置,所述引水孔通过所述补水管与所述补水阀相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引水孔设于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并且所述引水孔的最低位置高于用于对蓄水腔进行填水的进水装置的启动进水水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所述补水阀包括浮桶,所述浮桶根据所述第一水封水位的高低开启或关闭所述补水阀。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补水阀还包括与所述补水管相通的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水封相通的出水通道、背压腔、与所述背压腔相通的泄压孔、止水胶垫、与所述泄压孔相配合的背压垫,所述浮桶浮起时带动所述背压垫关闭所述泄压孔进而关闭所述补水阀,所述浮桶下落时带动所述背压垫打开所述泄压孔进而打开所述补水阀。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补水阀包括底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水封相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补水管连通的补水孔,所述浮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在上升时关闭所述补水孔进而关闭所述补水阀,下降时打开所述补水孔进而打开所述补水阀。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地漏包括下本体和上本体,所述下本体包括具有上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出口与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上本体设于所述上开口处并具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入水通道;所述上本体具有由所述上开口向所述下本体的腔体内延伸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腔形成所述入水通道,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的位置低于所述腔体的出口的最低位置,进而形成所述第一水封。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地漏还包括一补水阀悬挂接头,所述补水阀悬挂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补水阀可分离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补水管可分离地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补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的上游端,;或者,
所述补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的下游端,所述地漏和/或所述补水管上还设置有防臭结构,所述防臭结构为第二水封或所述防臭结构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所述补水管补水时打开所述补水管并在所述补水管未补水时关闭所述补水管。
一种卫生间系统,包括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所述进水端为用于对所述便器供水的蓄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漏内设置补水阀,补水阀根据地漏内的第一水封的水位变化来控制补水管的连通或切断,从而实现对第一水封进行自动补水,能够保证在地漏处于干燥的环境下,地漏内的第一水封始终有水,从而无需用户刻意对地漏的第一水封进行补水,使用更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引水孔设于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蓄水腔的工作水位高于引水孔的最低位置并且高于所述第一水封的位置,引水孔的最低位置高于用于对蓄水腔进行填水的进水装置的启动进水水位,从而可以利用蓄水腔的工作水位与进水装置的启动进水水位的高度差进行自动补水,当补水阀出现功能异常而保持在打开状态时,蓄水腔内的水也仅会流失蓄水腔的工作水位下降至进水装置的启动进水水位之间的水位差对应的水量,可以使得蓄水腔水位下降至引水孔的最低位置时进水装置仍然不会打开进水,从而可有效避免进水装置持续进水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产品更加可靠。
3、所述补水阀采用背压式的控制阀(包括背压腔、泄压孔、背压垫等)时可以在进水端提供至补水管的水压较高的情况下实现可靠地开闭,尤其适用于高压补水的情形(比如进水端的蓄水腔高度较高使得补水的重力势能较大的情形,或者进水端采用自来水管路时自来水水压较大的地区)。
4、所述补水阀包括底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水封相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补水管连通的补水孔,所述浮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在上升时关闭所述补水孔进而关闭所述补水阀,下降时打开所述补水孔进而打开所述补水阀;该补水阀结构可以在进水端提供至补水管的水压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可靠地开闭,尤其适用于低压补水的情形(比如进水端的蓄水腔高度较低使得补水的重力势能较小的情形,或者进水端采用自来水管路时自来水水压较低的地区)。
5、所述地漏和/或所述补水管上还设置有防臭结构,所述防臭结构为第二水封或所述防臭结构为单向阀,防臭结构能够防止排污管道的臭气、臭虫通过补水管返窜至进水端的蓄水腔进而进入室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地漏、补水阀和排污管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地漏、补水阀和排污管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此时浮桶处于上升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补水阀的浮桶处于下降状态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参照图1-4所示,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包括:地漏5,具有第一水封54;进水端1,能提供对所述第一水封54进行补水的水流;补水管3,所述补水管3一端与所述进水端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地漏5的所述第一水封54相通以对所述第一水封54进行补水;补水阀53,设置在所述地漏5内用以控制所述补水管3的连通或切断,所述补水阀53在所述第一水封54之水位下降至第一预设高度时打开以连通所述补水管3并在所述第一水封54之水位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后关闭以切断所述补水管3。通过在地漏内设置补水阀53,补水阀53根据地漏5内的第一水封54的水位变化来控制补水3管的连通或切断,从而实现对第一水封54进行自动补水,能够保证在地漏5处于干燥的环境下,地漏5内的第一水封54始终有水,从而无需用户刻意对地漏的第一水封54进行补水,使用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端1为蓄水箱1。
所述进水端1上设有一蓄水腔11,所述蓄水腔11的腔壁上设有一引水孔111,蓄水腔11的工作水位高于引水孔111的最低位置并且高于所述第一水封54的位置,所述引水孔111通过所述补水管3与所述补水阀53相通。
所述引水孔111设于所述蓄水腔11的侧壁上,并且,优选的,引水孔111的最低位置高于用于对蓄水腔11进行填水的进水装置6的启动进水水位(进水装置6的启动进水水位是指,当蓄水腔11的水位下降至使得进水装置6开启进水时的水位)。进水装置6还具有一止水水位,进水装置6的止水水位即为蓄水箱1的工作水位,当蓄水腔11的水位上升至止水水位时,进水装置6停止进水,进水装置6采用现有技术中马桶水箱内常用的进水阀即可。
将所述引水孔11的最低位置设置在进水装置6的止水水位(即蓄水腔11的工作水位)和进水装置6的启动进水水位之间,从而可以利用进水装置的止水水位与启动进水水位之间的高度差进行自动补水,当补水阀出现功能异常而保持在打开状态时,蓄水腔11内的水也仅会流失蓄水腔11的工作水位(即进水装置的止水水位)下降至进水装置的启动进水水位之间的水位差对应的水量,可以使得蓄水腔11水位下降至引水孔111的最低位置时进水装置仍然不会打开进水,从而可有效避免进水装置持续进水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产品更加可靠。优选的,所述引水孔11的最低位置位于所述蓄水箱1的进水装置6的止水水位(蓄水腔11的工作水位)之下10-2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所述补水阀53包括浮桶(未图示),所述浮桶根据所述第一水封54水位的高低开启或关闭所述补水阀53。
进一步的,所述补水阀53采用背压式的控制阀,背压式的控制阀具体包括与所述补水管3相通的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水封54相通的出水通道、背压腔、与所述背压腔相通的泄压孔(未图示)、止水胶垫、与所述泄压孔相配合的背压垫(未图示),所述浮桶浮起时带动所述背压垫关闭所述泄压孔进而关闭所述补水阀53,所述浮桶下落时带动所述背压垫打开所述泄压孔进而打开所述补水阀53。所述补水阀53采用背压式的控制阀(包括背压腔、泄压孔、背压垫等)时可以在进水端1提供至补水管3的水压较高的情况下实现可靠地开闭,尤其适用于高压补水的情形(比如进水端1的蓄水腔11高度较高使得补水的重力势能较大的情形,或者进水端1采用自来水管路时自来水水压较大的地区)。背压式的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为现有的公知技术(例如马桶水箱内常用的压力差式进水阀结构),这里不再详细说明和展示详细内部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的浮桶在第一水封54的液面高度足够时(即第一水封54的水位在第二预设高度以上),此时,浮桶在自身的浮力作用下浮起,从而带动背压垫封闭所述泄压孔,进而关闭补水阀53,使补水阀53中与所述补水管3相通的进水通道和与所述第一水封54相通的出水通道之间被止水胶垫切断连通,补水管3的水无法进入地漏5中的第一水封54内,此时第一水封54的液面高度足够,也无需对第一水封54补水。而当第一水封54在经过一段时间没有外部水补充后,第一水封54的液面降低至第一预设高度时,此时浮桶受到的浮力不足导致浮桶下落,浮桶从而带动背压垫打开泄压孔,进而打开补水阀53,所述补水管3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相通,自蓄水箱1的水经补水管3流入补水阀53后通入地漏5中的第一水封54内,使得第一水封54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达到第二预设高度后再次使得浮桶浮起,进而使背压垫重新封闭所述泄压孔,即重新关闭补水阀53,如此重复上述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地漏5包括下本体52和上本体51,所述下本体52包括具有上开口521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出口522与排污管道4相连通,所述上本体51设于所述上开口521处并具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入水通道;所述上本体51具有由所述上开口521向所述下本体52的腔体内延伸的进水管511,所述进水管511的内腔形成所述入水通道,所述进水管511的出水端的位置低于所述腔体的出口522的最低位置,进而形成所述第一水封54。
进一步的,所述地漏5还包括一补水阀悬挂接头55,所述补水阀悬挂接头55的一端与所述补水阀53可分离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补水管3可分离地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补水阀53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54的上游端,也可以选择设置在第一水封54的下游端。
当补水阀53设置在第一水封54的上游端时,第一水封54内的水封水也能够同时隔绝补水阀53和排污管道4之间的连通,使排污管道4溢出的异味与蚊虫也会被第一水封54内的水封水阻挡住而不会进入补水管3和蓄水腔11中。
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将补水阀53设置在第一水封54的下游端,此时,补水阀53接收来自补水管3的水后也能够对地漏的第一水封54进行补水,但是此时的第一水封54位于补水阀53的前端,无法再隔绝蓄水腔11和排污管道4之间的连通,排污管道4的异味容易通过补水阀53蔓延至补水管3、蓄水箱1内,从而污染室内环境,但此时可以选择在地漏5和/或补水管3上设置防臭结构,防臭结构用于防止排污管道4的臭气、臭虫通过补水管3返窜至蓄水箱1,进而进入室内。本实施例的防臭结构选择为单向阀(未图示),单向阀设置在补水管3内,单向阀在补水管3补水时打开补水管3并在补水管3未补水时关闭补水管3,从而通过单向阀使得补水管3未补水时切断蓄水腔11和排污管道4之间的连通,达到防止排污管道4溢出的异味与蚊虫通过补水管3进入蓄水腔11而污染室内环境的目的。或者,当与补水管3的一端相通的蓄水箱1本身设有防臭结构(水封或单向阀等)时,也可以不在地漏5和/或补水管3上设置防臭结构,这样同样也能够防止排污管道4溢出的异味与蚊虫通过补水管3进入室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补水阀53还可为另一种结构,如下:
参照图5和图6,所述补水阀53包括底部开口的壳体535,所述壳体535的内腔与所述第一水封54相连通,所述壳体535上设有与所述补水管3连通的补水孔534,所述浮桶用标号533表示,所述浮桶533设于所述壳体535内并在上升时关闭所述补水孔534进而关闭所述补水阀53,下降时打开所述补水孔534进而打开所述补水阀53。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水封54的液面高度足够时(即第一水封54的水位在第二预设高度以上),此时,浮桶533在受到的浮力作用下会上升而将所述补水孔534封堵住,使补水管3与补水阀53之间的通道封闭,补水管3的水无法进入地漏5中的第一水封54内,此时第一水封54的液面高度足够,也无需对第一水封54补水。而当第一水封54在经过一段时间没有外部水补充后,第一水封54的液面降低至第一预设高度时,此时浮桶受到的浮力不足而导致浮桶533下落,从而打开补水孔534,让补水管3的水能够通过补水孔534流入地漏中的第一水封54内对其进行补水。
本实施例中,浮桶533上还设有密封块536,浮桶533浮起时通过密封块536密封补水孔534。
本实施例的补水阀结构可以在进水端1提供至补水管3的水压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可靠地开闭,尤其适用于低压补水的情形(比如进水端1的蓄水腔11高度较低使得补水的重力势能较小的情形,或者进水端1采用自来水管路时自来水水压较低的地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防臭结构不采用单向阀,而是替换为设置在补水管3上的存水弯31形成的第二水封,具体的,在补水管3的中段上设置一存水弯31,从蓄水箱1流经补水管3至地漏5的水在补水停止后,会残留部分水在存水弯31内形成第二水封,第二水封隔离蓄水箱1与补水阀53之间的连通,通过设置在补水管3上的防臭结构(第二水封)能够防止排污管道4溢出的异味与蚊虫通过补水管3进入蓄水箱1内,进而进入室内。
实施例4
一种卫生间系统,包括便器2,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地漏自动补水结构,所述进水端为用于对所述便器2供水的蓄水箱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漏,具有第一水封;
进水端,能提供对所述第一水封进行补水的水流;
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端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地漏的所述第一水封相通以对所述第一水封进行补水;
补水阀,设置在所述地漏内用以控制所述补水管的连通或切断,所述补水阀在所述第一水封之水位下降至第一预设高度时打开以连通所述补水管并在所述第一水封之水位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后关闭以切断所述补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上设有一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腔壁上设有一引水孔,所述蓄水腔的工作水位高于所述引水孔的最低位置并且高于所述第一水封的位置,所述引水孔通过所述补水管与所述补水阀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孔设于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并且所述引水孔的最低位置高于用于对蓄水腔进行填水的进水装置的启动进水水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所述补水阀包括浮桶,所述浮桶根据所述第一水封水位的高低开启或关闭所述补水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阀还包括与所述补水管相通的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水封相通的出水通道、背压腔、与所述背压腔相通的泄压孔、止水胶垫、与所述泄压孔相配合的背压垫,所述浮桶浮起时带动所述背压垫关闭所述泄压孔进而关闭所述补水阀,所述浮桶下落时带动所述背压垫打开所述泄压孔进而打开所述补水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阀包括底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水封相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补水管连通的补水孔,所述浮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在上升时关闭所述补水孔进而关闭所述补水阀,下降时打开所述补水孔进而打开所述补水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包括下本体和上本体,所述下本体包括具有上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出口与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上本体设于所述上开口处并具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入水通道;所述上本体具有由所述上开口向所述下本体的腔体内延伸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腔形成所述入水通道,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的位置低于所述腔体的出口的最低位置,进而形成所述第一水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还包括一补水阀悬挂接头,所述补水阀悬挂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补水阀可分离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补水管可分离地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的上游端;或者,
所述补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的下游端,所述地漏和/或所述补水管上还设置有防臭结构,所述防臭结构为第二水封或所述防臭结构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所述补水管补水时打开所述补水管并在所述补水管未补水时关闭所述补水管。
10.一种卫生间系统,包括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所述进水端为用于对所述便器供水的蓄水箱。
CN202121339852.5U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Active CN215563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9852.5U CN215563185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9852.5U CN215563185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3185U true CN215563185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17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9852.5U Active CN215563185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3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T1979552E (pt) Instalação para a reciclagem de águas sanitárias
US20130068321A1 (en) Water saver fill valve and assembly
US20100212756A1 (en) Water saver fill valve and assembly
KR100798661B1 (ko) 절수형 양변기
CN108005188B (zh) 一种低水箱坐便器
CN215563185U (zh) 一种地漏自动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KR20150046978A (ko) 양변기 물 내림 장치
CN108842878B (zh) 一种真空辅助抽水马桶
CN110886365A (zh) 一种新型坐便器
CN201043288Y (zh) 防臭防虫防返水地漏
CN210151857U (zh) 抽气马桶
CN215563186U (zh) 一种地漏补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卫生间系统
CN106759734B (zh) 一种座便器排臭水封装置
CN207037490U (zh) 马桶用溢水传感总成
CN108505601B (zh) 一种防溅水蹲便器
KR100753961B1 (ko) 소음예방 및 절수형 소, 대변기
JP3049695U (ja) 直通式節水便器
CN211523398U (zh) 一种便器的冲洗结构
CN210049336U (zh) 低水箱马桶及其冲水系统
CN214657496U (zh) 一种智能座便器及其冲刷系统
CN108505600B (zh) 一种防溅水马桶
CN219175408U (zh) 一种用于便器的气水分离装置
CN219315908U (zh) 一种智能坐便器防漏水溢洪结构
CN211973726U (zh) 具有安全阀的座便器
CN215858047U (zh) 一种马桶水箱节水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