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3875U - 自行车车首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车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53875U CN215553875U CN202023145530.5U CN202023145530U CN215553875U CN 215553875 U CN215553875 U CN 215553875U CN 202023145530 U CN202023145530 U CN 202023145530U CN 215553875 U CN215553875 U CN 2155538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pipe
- bicycle
- groove
- peripheral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其包含立管、下管、上管、升降机构、防转限位机构以及前叉。下管包含内周壁;上管的下端可动地插设于下管的第一端,且上端连接于立管,上管包含外周壁,上管的内部与下管的内部形成容设空间。升降机构位于容设空间,升降机构作动以允许上管相对下管移动。防转限位机构位于内周壁与外周壁之间,前叉连接于下管的第二端。借此,通过将升降机构设置于容设空间的结构配置,可让上管相对下管移动,而能调整车首高度,且通过防转限位机构的结构配置,有助于上管与下管滑动的同时防止转动,达到稳定调整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结构,且尤其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包含立管(stem)、车碗组(headset)、头管(headtube)、转向管(steerer tube)及前叉,转向管插设于头管内且连接于立管与前叉之间,车碗组包含上碗及下碗,上碗及下碗分别组于头管的两端并连接转向管,使转向管可限位于头管并相对头管转动。
一般而言,转向管的长度不易调整,故车首高度较难随使用者的习惯或身形调整,而有其使用上的不便之处。
有鉴于此,如何改善自行车车首结构使自行车的车首高度调整方便,遂成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通过上管、下管、升降机构及防转限位机构的配置,可以达到稳定调整车首高度的目的。
依据本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其包含立管、下管、上管、升降机构、防转限位机构以及前叉。下管包含内周壁;上管的下端可动地插设于下管的第一端,且上管的上端连接于立管,上管包含外周壁,上管的内部与下管的内部形成容设空间。升降机构位于容设空间。防转限位机构位于内周壁与外周壁之间,前叉连接于下管的第二端。
借此,通过将升降机构设置于容设空间的结构配置,可以让上管相对下管移动,而能调整车首高度,且通过防转限位机构的结构配置,可有助于上管与下管滑动的同时防止转动,达到稳定调整的功效。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防转限位机构包含非圆滑套及多个滚柱,非圆滑套位于内周壁与外周壁之间且包含复数开槽,各滚柱可动地容设于各开槽。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可还包含至少一第一保护片以及至少一第二保护片,前述至少一第一保护片位于非圆滑套与上管之间且对应前述多个滚柱;前述至少一第二保护片位于非圆滑套与下管之间且对应前述多个滚柱。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非圆滑套包含环本体以及至少二轴向凸肋,前述至少二轴向凸肋间隔设置于环本体且自环本体朝内凸出;其中,前述至少一第一保护片位于前述至少二轴向凸肋之间,且受前述至少二轴向凸肋定位。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外周壁可包含至少一平面部,前述至少一第一保护片对应前述至少一平面部。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下管可还包含至少一限位长槽,其位于内周壁且供容设前述至少一第二保护片,前述至少一限位长槽包含一底面以及二个侧面,二侧面分别连接于底面的二边,任一侧面与底面夹一锐角,前述至少一限位长槽以前述二个侧面定位前述至少一第二保护片。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可包含管体及作动杆,管体位于下管内,作动杆的一端可动地插设于管体且其另一端连接于上管。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可还包含按钮,其抵顶于作动杆;其中,按钮被按压后连动作动杆开启管体内的阀门,以允许上管相对下管升降。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下管包含至少一内沟,上管包含至少一外沟对应前述至少一内沟,防转限位机构包含至少一柱体容设于前述至少一外沟,上管相对下管移动时,前述至少一柱体沿前述至少一内沟移动。
依据前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下管包含至少一内沟,上管包含至少一外沟对应前述至少一内沟,防转限位机构包含至少一滚珠容设于前述至少一外沟,上管相对下管移动时,前述至少一滚珠沿前述至少一内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车首结构沿剖面线3-3的剖面示意图;
图4绘示图3实施例的自行车车首结构沿剖面线4-4的剖面示意图;
图5绘示依照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6绘示依照本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新型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新型。也就是说,在本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技术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或类似的编号表示。
此外,本文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只是用来描述不同元件或成分,而对元件/成分本身并无限制,因此,第一元件/成分也可改称为第二元件/成分。且本文中的元件/成分/机构/模组的组合非此领域中的一般周知、常规或现有技术的组合,不能以元件/成分/机构/模组本身是否为现有技术,来判定其组合关系是否容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轻易完成。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10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车首结构10的爆炸示意图,图3绘示图1实施例的自行车车首结构10沿剖面线3-3的剖面示意图,且图2及图3中为了图面简洁而省略前叉400,不以此限制本新型。自行车车首结构10包含立管100、下管300、上管200、升降机构500、防转限位机构800 以及前叉400。
下管300包含内周壁310,上管200的下端202可动地插设于下管300的第一端301,且上管200的上端201连接于立管100,上管200包含外周壁210,上管200的内部与下管300的内部形成容设空间S1。升降机构500位于容设空间S1,升降机构500作动以允许上管200相对下管300移动,防转限位机构800 位于内周壁310与外周壁210之间,前叉400连接于下管300的第二端302。
借此,通过将升降机构500设置于容设空间S1的结构配置,可以让上管200 相对下管300移动,而能调整车首高度,且通过防转限位机构800的结构配置,可有助于上管200与下管300滑动的同时防止转动,达到稳定调整的功效。
如图1至图3所示,上管200及下管300均为中空结构,且下管300可还包含油封衬套组330设置于下管300的第一端301,而能提供上管200与下管 300组装时的防尘功能。
升降机构500可包含管体510及作动杆520,管体510可位于下管300内且一端固定于前叉400,作动杆520的一端可动地插设于管体510且另一端连接于上管200。升降机构500可还包含阀门(未绘示)及活塞(未绘示),阀门及活塞位于管体510的内部,且作动杆520可伸入管体510内。当作动杆520被作动时,可将阀门打开以允许活塞位移,借此可使上管200与下管300产生相对移动。升降机构500本身的结构及原理为现有技术且非本新型的改良重点,故附图中未绘示且细节不再赘述。
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还包含按钮600,其抵顶于作动杆520;其中,按钮 600被按压后连动作动杆520开启管体510内的阀门,此时可允许上管200相对下管300升降,故只需施力将上管200往下压,即可调整上管200与下管300 的相对位置,而降低车首高度,放开按钮600后,位置即固定。而当使用者欲将车首高度回复时,可再次按压按钮600,上管200即可相对下管300上升,而回至原来位置。
为了方便用户操控按钮600,上管200可还包含开口220位于上端201且连通容设空间S1,而能供按钮600可动地设置。故按钮600的一部分可外露于上管200,而另一部分可位于上管200内以抵顶于作动杆520。
防转限位机构800可包含非圆滑套810以及复数滚柱820,非圆滑套810位于下管300的内周壁310与上管200的外周壁210之间且包含复数开槽811(绘示于图4);各滚柱820可动地容设于各开槽811。
仔细而言,防转限位机构800可还包含环衬套830,环衬套830套设于上管 200的下端202,且受上管200的上管底塞(未标示)限位,非圆滑套810可还包含环本体812(绘示于图4),环本体812套设于上管200且位于环衬套830的上方,环本体812包含对称设置的二直面部而呈非圆形,开槽811的数量为八,四个开槽811开设于环本体812的直面部,另外四个开槽811开设于环本体812 的另一直面部,滚柱820的数量也为八且分为二排,二排滚柱820分别设置环本体812二侧的开槽811内。然开槽811及滚柱820的数量仅为示例,不以上述揭露为限。通过防转限位机构800的配置,可有助于上管200与下管300相互移动时的稳定性及顺畅性。
自行车车首结构10可还包含至少一第一保护片710以及至少一第二保护片 720,前述至少一第一保护片710位于非圆滑套810与上管200之间且对应前述复数滚柱820;前述至少一第二保护片720位于非圆滑套810与下管300之间且对应前述复数滚柱820。前述至少一第一保护片710可为金属材质制成,前述至少一第二保护片720也为金属材质制成。通过第一保护片710及第二保护片720 的设置,可避免滚柱820滚动时摩擦造成作动不顺,而能更有效提升车首高度调整的顺畅性。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保护片710的数量为二且对应于二排滚柱820,且第一保护片710的长度可约等于上管底塞至油封衬套组330下缘的距离;第二保护片720的数量也为二且对应于二排滚柱820,而当车首高度最高 (即管体510内的活塞位于上死点时)时,第一保护片710的边缘约与环本体812 的上缘对齐。
请参阅图4,并一并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4绘示图3实施例的自行车车首结构10沿剖面线4-4的剖面示意图。除环本体812外,非圆滑套810可还包含至少二轴向凸肋840,前述至少二轴向凸肋840间隔设置于环本体812且自环本体812朝内凸出;其中,前述至少一第一保护片710位于前述至少二轴向凸肋840之间,且受前述至少二轴向凸肋840定位。
更仔细地说,外周壁210可包含至少一平面部211,前述至少一第一保护片 710对应前述至少一平面部211。二轴向凸肋840是与环本体812一体成型,且二轴向凸肋840之间的距离略等于或略大于第一保护片710的宽度,二轴向凸肋840的位置可分别对应于平面部211的二长边,因此,当非圆滑套810套设于上管200外时,第一保护片710可被夹于上管200的平面部211与非圆滑套 810之间,且受二轴向凸肋840限位。至少一平面部211的数量可配合第一保护片710的数量为二,轴向凸肋840的数量可配合第一保护片710的数量为四,不以此限制本新型。
此外,下管300可还包含至少一限位长槽320,其位于内周壁310且供容设前述至少一第二保护片720,前述至少一限位长槽320包含一底面322以及二侧面321,二侧面321分别连接于底面322的二边,任一侧面321与底面322夹一锐角θ,前述至少一限位长槽320以二侧面321定位前述至少一第二保护片720。换句话说,二侧面321呈倾斜设置而具有斜面结构,且可使限位长槽320的槽口渐缩,故当第二保护片720容设于限位长槽320内时,通过限位长槽320的槽口渐缩的结构配置,可被定位于限位长槽320内而无法由限位长槽320的槽口脱出。
请参阅图5,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5的自行车车首结构与图1至图4的自行车车首结构10类似,然防转限位机构(未标示)的结构不同。更仔细地说,下管300a可包含至少一内沟340a,上管200a可包含至少一外沟230a对应前述至少一内沟340a,防转限位机构包含至少一柱体850a容设于前述至少一外沟230a,上管200a相对下管300a移动时,前述至少一柱体850a沿前述至少一内沟340a移动。外沟230a、柱体850a及内沟340a的数量可均为三且为对称设置,外沟230a的尺寸可相当于柱体850a的尺寸而可让柱体850a轴向限位于上管200a。内沟340a可以是长于内沟340a的长度,故当上管200a相对下管300a移动时,柱体850a即可被上管200a带动而沿内沟340a移动,借此可达防转及稳定调整的功效。
如图5所示,防转限位机构可还包含三销件860a间隔设置于环衬套830a,三销件860a可分别对应于三内沟340a,以强化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6,其中图6绘示依照本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6的自行车车首结构与图5的自行车车首结构类似,差别在于,本实施例是以滚珠870b替代图5中的柱体850a,且位于一个外沟230b 内的滚珠870b的数量可大于一。在本实施例中,滚珠870b是沿轴向填满外沟 230b且可于上管200b位移时于内沟340b内滚动,然不以此为限,借此,上管 200b也可相对下管300b稳定位移。
虽然本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符号说明】
10:自行车车首结构
100:立管
200,200a,200b:上管
201:上端
202:下端
210:外周壁
211:平面部
220:开口
230a,230b:外沟
300,300a,300b:下管
301:第一端
302:第二端
310:内周壁
320:限位长槽
321:侧面
322:底面
330:油封衬套组
340a,340b:内沟
400:前叉
500:升降机构
510:管体
520:作动杆
600:按钮
710:第一保护片
720:第二保护片
800:防转限位机构
810:非圆滑套
811:开槽
812:环本体
820:滚柱
830,830a:环衬套
840:轴向凸肋
850a:柱体
860a:销件
870b:滚珠
S1:容设空间
θ:锐角。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立管;
下管,包含内周壁;
上管,该上管的下端可动地插设于该下管的第一端,且该上管的上端连接于该立管,该上管包含外周壁,该上管的内部与该下管的内部形成容设空间;
升降机构,位于该容设空间;
防转限位机构,位于该内周壁与该外周壁之间;以及
前叉,连接于该下管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转限位机构包含:
非圆滑套,位于该内周壁与该外周壁之间且包含复数开槽;以及
多个滚柱,各该滚柱可动地容设于各该开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第一保护片,位于该非圆滑套与该上管之间且对应所述多个滚柱;以及
至少一第二保护片,位于该非圆滑套与该下管之间且对应所述多个滚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非圆滑套包含:
环本体;以及
至少二轴向凸肋,间隔设置于该环本体且自该环本体朝内凸出;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保护片位于该至少二轴向凸肋之间,且受该至少二轴向凸肋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周壁包含至少一平面部,该至少一第一保护片对应该至少一平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管还包含:
至少一限位长槽,位于该内周壁且供容设该至少一第二保护片,该至少一限位长槽包含:
一底面;及
二个侧面,分别连接于该底面的二边,任一该侧面与该底面夹一锐角,该至少一限位长槽以所述二个侧面定位该至少一第二保护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
管体,位于该下管内;以及
作动杆,其一端可动地插设于该管体且其另一端连接于该上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按钮,抵顶于该作动杆;
其中,该按钮被按压后连动该作动杆开启该管体内的阀门,以允许该上管相对该下管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管包含至少一内沟,该上管包含至少一外沟对应该至少一内沟,该防转限位机构包含至少一柱体容设于该至少一外沟,该上管相对该下管移动时,该至少一柱体沿该至少一内沟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管包含至少一内沟,该上管包含至少一外沟对应该至少一内沟,该防转限位机构包含至少一滚珠容设于该至少一外沟,该上管相对该下管移动时,该至少一滚珠沿该至少一内沟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12995U TWM61756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自行車車首結構 |
TW109212995 | 2020-09-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53875U true CN215553875U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60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45530.5U Active CN215553875U (zh) | 2020-09-30 | 2020-12-23 | 自行车车首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53875U (zh) |
TW (1) | TWM617567U (zh) |
-
2020
- 2020-09-30 TW TW109212995U patent/TWM617567U/zh unknown
- 2020-12-23 CN CN202023145530.5U patent/CN215553875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7567U (zh) | 2021-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40909B2 (en) | Telescoping handle for paint cart | |
US7625002B2 (en) | Vehicle frame with a rotation limiting mechanism for limiting rotation of a steerer relative to a head tube | |
US20110256938A1 (en) | Universal joint | |
EP1361389B1 (en) | Telescoping device | |
US9709190B2 (en) | Height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an inlet valve | |
CN215553875U (zh) | 自行车车首结构 | |
JP4907367B2 (ja) | 自転車のための衝撃吸収装置 | |
CN212401431U (zh) | 自行车座管结构 | |
CN108590909B (zh) | 轻量化高压泵滚子挺柱 | |
TWM599270U (zh) | 自行車座管結構 | |
CN214557480U (zh) | 一种x型密封圈模具用刀具 | |
CN111975699B (zh) | 可伸缩及变形的扳手 | |
CN220315172U (zh) | 一种自行车鞍座 | |
CN218580290U (zh) | 一种波轮洗衣机用脱水桶盖 | |
CN201008751Y (zh) | 积木玩具的转动组件 | |
CN220320089U (zh) | 一种新型降噪滚轮结构 | |
CN210338127U (zh) | 一种滑板车及其座椅折叠限位机构 | |
CN217259329U (zh) | 一种揿动笔 | |
CN221143937U (zh) | 一种扣手锁合组件 | |
CN220001092U (zh) | 一种双联动的升降口红管 | |
CN211545511U (zh) | 一种绕线机主轴机构 | |
CN213496484U (zh) | 一种塞头式下压棒组件 | |
CN213594445U (zh) | 一种前叉转向限位结构 | |
CN218074767U (zh) | 一种一体式马桶坐圈 | |
CN217835920U (zh) | 一种滑板车车把管升降调节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23539 No. 8 Heshi Road, Qiaoto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 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539 No. 13 Heshi Road, shishuikou village, Qiaoto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