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35925U - 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35925U CN215535925U CN202121397722.7U CN202121397722U CN215535925U CN 215535925 U CN215535925 U CN 215535925U CN 202121397722 U CN202121397722 U CN 202121397722U CN 215535925 U CN215535925 U CN 2155359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low
- braking
- cervical
- supine
- ne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其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平枕部和设置在所述平枕部两侧的侧枕部;所述平枕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仰卧槽位;所述侧枕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侧卧槽位,所述侧卧槽位包括颈枕区和与颈枕区连接的头枕区,所述颈枕区位于头枕区的前端;所述仰卧槽位与侧卧槽位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制动部,所述侧卧槽位远离所述仰卧槽位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制动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利用制动部夹持固定病人颈部的两侧,实现对颈部的制动,可以更好地保护颈椎,舒适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疾病越来越多,除了保守治疗外,颈椎手术是临床治疗颈椎疾患最基本的方法。颈椎手术的成功与围手术期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围手术期护理中,保持患者头、颈部位置的相对固定、维持患者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是保证术后顺利康复的有效治疗措施。颈椎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求颈部保持中立位、仰卧位枕头的高度应低于侧卧位,以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同时要求枕头要满足平卧位侧卧位的舒适性的需求,以利于治疗和康复。
目前,为了防止颈椎术后的病人因颈部旋转、扭曲等体位不当而造成颈椎再次损伤或内植物移位、脱落,需将病人的颈部制动且始终保持头、颈与肩在同一轴线上。目前手术后采用常规的做法是为病人佩戴颈托,或头部垫小枕在颈部两侧分别用沙袋固定,但是此方法存在戴颈托容易产生压疮,部分颈椎术后的病人主诉颈肩背部疼痛,颈部悬空,造成肌肉痉挛和僵硬进一步加重,不适感强烈、导致容易失眠,颈椎术后第二天需要抬高床头或者取半卧位时,沙袋易滑落、移位,固定不牢固,沙袋不吸汗和睡眠不舒适,侧卧时要更换枕头,造成不便,且不能满足病人在平卧侧卧时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无法满足颈椎手术后病人需颈椎制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制动部夹持固定病人颈部的两侧,实现对颈部的制动,可以更好地保护颈椎,舒适度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其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平枕部和设置在所述平枕部两侧的侧枕部;所述平枕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仰卧槽位;所述侧枕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侧卧槽位,所述侧卧槽位包括颈枕区和与所述颈枕区连接的头枕区,所述颈枕区位于头枕区的前端;所述仰卧槽位与侧卧槽位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制动部,所述侧卧槽位远离所述仰卧槽位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制动部。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制动部和第二制动部对颈椎术后病人的颈椎进行固定,实现了对颈部的制动,可以更好地保护颈椎;通过设置与人体头部弧形相吻合的仰卧槽位和侧卧槽位,能够有效提高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仰卧槽位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侧卧槽位的凹陷深度,使得病人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均能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仰卧槽位的凹陷深度为所述侧卧槽位的凹陷深度的1.5~2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仰卧槽位与第一制动部曲面过渡,所述侧卧槽位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动部和第二制动部曲面过渡,方便移动病人头部,以避免变换卧姿时病人头部过渡拉伸而造成二次伤害。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仰卧槽位呈圆形,其凹陷深度由圆心向圆周外沿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头枕区与颈枕区通过与人体颈椎弧度相吻合的曲面连接,以提高病人侧卧的舒适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头枕区的凹陷深度大于颈枕区的凹陷深度,更符合人体头部形状构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头枕区上设置有耳槽,以避免耳部受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芯和枕套,所述枕芯与枕套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枕芯的外周套有内套;所述枕芯是由天然乳胶制成的,所述内套是由天丝纤维制成的,所述枕套由棉布制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颈椎术后制动枕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平枕部设置仰卧槽位、在侧枕部设置侧卧槽位,使得病人仰卧或翻身侧卧时头、颈、肩始终在同一轴线上,有效保证了病人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很好地满足了对颈椎术后病人颈部制动的需求;同时第一制动部和第二制动部能够对患者头部起到固定作用,可以减少患者入睡后头部左右晃动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颈椎术后患者的颈椎;通过曲面设计,增加了舒适度,入睡后无需佩戴颈托固定头部和颈部,进而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的主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平枕部;2、侧枕部;3、仰卧槽位;4、侧卧槽位;5、第一制动部;6、第二制动部;7、头枕区;8、颈枕区;9、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平枕部1和两个侧枕部2,两个侧枕部2与平枕部1一体连接,且两个侧枕部2位于平枕部1的相对两侧。平枕部1的中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仰卧槽位3,侧枕部2的中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侧卧槽位4,仰卧槽位3和侧卧槽位4的底部均设置为与人体头颈部生理曲度相吻合的弧形曲面,以对颈椎术后病人的头颈部提供更舒适的支撑,舒适度更高。仰卧槽位3与侧卧槽位4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制动部5,侧卧槽位4远离仰卧槽位3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制动部6,第一制动部5和第二制动部6可以对颈椎术后病人的颈椎起到固定作用,实现了对颈部的制动,可以减少患者入睡后头部左右晃动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颈椎术后患者的颈椎。进一步地,仰卧槽位3和侧卧槽位4的顶端上均设置有缺口,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病人,并为病人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余量。
其中,如图3所示,仰卧槽位3的凹陷深度大于侧卧槽位4的凹陷深度,即仰卧槽位3的高度小于侧卧槽位4的高度,使得病人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均能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使病人仰卧或翻身侧卧时头、颈、肩始终在同一轴线上。优选地,仰卧槽位3的凹陷深度为侧卧槽位4的凹陷深度的1.5~2倍。仰卧槽位3与第一制动部5曲面过渡,以便于患者从仰卧更换为侧卧,很好地避免了病人变换卧姿时头部过渡拉伸而造成二次伤害。由于术后仰卧位时间过长,因此仰卧槽位3设置为圆形,其凹陷深度由圆心向圆周外沿逐渐减小,这样的结构更符合人体头部生理构造,同时避免患者仰卧入睡后头部左右晃动,并防止了枕部压疮。
具体地,如图4所示,侧卧槽位4包括颈枕区8和与颈枕区8连接的头枕区7,颈枕区8用于支撑颈部,头枕区7用于支撑头部。颈枕区8位于头枕区7的前端,头枕区7与颈枕区8通过与人体颈椎弧度相吻合的曲面连接,能够提高病人侧卧的舒适感,避免了病人侧卧时压迫引流管使其保持通畅,既保证病人颈部的稳定,又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有效引流。侧卧槽位4分别与第一制动部5和第二制动部6曲面过渡,方便移动病人头部,以避免变换卧姿时病人头部过渡拉伸而造成二次伤害。头枕区7的凹陷深度大于颈枕区8的凹陷深度,即颈枕区8的高度大于头枕区7的高度,且颈枕区8的高度与人体肩宽相近,更符合人体头部形状构造,同时能够很好地支撑头颈部并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提高了舒适度。为了避免耳朵长时间受压,头枕区7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耳朵的耳槽9,很好地防止了压疮的形成,同时提高了侧卧的舒适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动枕的舒适度,枕头本体包括枕芯和枕套,枕芯与枕套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枕芯的外周套有内套;其中,枕芯是由天然乳胶制成的,无甲醛,吸湿透气,防霉防螨,弹性支撑、不易塌陷,厚度和硬度均匀;内套是由天丝纤维制成的,透气性好,能够保护枕芯;枕套由棉布制成,吸汗性能好、舒适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手术后将病人搬至病床,取下颈托,护理人员轻轻地将病人的头部放置在平枕部1上,并使后枕处对准圆形的仰卧槽位3,以保持头、颈和肩在同一轴线上;利用两个第一制动部5夹持住颈部的两侧,使得病人的颈部固定,从而达到颈部制动和保护颈椎的目的。
为防止病人长久仰卧导致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出现压疮,护理人员定期帮助病人翻身侧卧,将病人的头部和颈部放置在侧枕部2上,侧枕部2的颈枕区8垫起颈部、头枕区7垫起头部,保证病人翻身侧卧时头、颈、胸在同一轴线上,护理人员为病人拍背,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避免引流管受压、保持有效引流,再将病人的头部和颈部放置在平枕部1上以使病人由侧卧更换仰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平枕部和设置在所述平枕部两侧的侧枕部;所述平枕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仰卧槽位;所述侧枕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并形成侧卧槽位,所述侧卧槽位包括颈枕区和与所述颈枕区连接的头枕区,所述颈枕区位于头枕区的前端;所述仰卧槽位与侧卧槽位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制动部,所述侧卧槽位远离所述仰卧槽位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制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槽位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侧卧槽位的凹陷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槽位的凹陷深度为所述侧卧槽位的凹陷深度的1.5~2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槽位与第一制动部曲面过渡,所述侧卧槽位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动部和第二制动部曲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槽位呈圆形,其凹陷深度由圆心向圆周外沿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区与颈枕区通过与人体颈椎弧度相吻合的曲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区的凹陷深度大于颈枕区的凹陷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区上设置有耳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芯和枕套,所述枕芯与枕套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椎术后制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的外周套有内套;所述枕芯是由天然乳胶制成的,所述内套是由天丝纤维制成的,所述枕套由棉布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97722.7U CN215535925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97722.7U CN215535925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35925U true CN215535925U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819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97722.7U Active CN215535925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35925U (zh) |
-
2021
- 2021-06-22 CN CN202121397722.7U patent/CN2155359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78136B2 (en) | Restorative head and neck pillow | |
US8161588B1 (en) | Anti-aging pillow | |
CA2520101C (en) | Pillow suitable for women's body | |
US5426798A (en) | Resting support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prone sleeping | |
US20140174452A1 (en) | Orthopedic support device | |
CN210170343U (zh) | 一种俯卧位床垫 | |
CN215535925U (zh) | 一种颈椎术后制动枕 | |
US20210337991A1 (en) | Neck and back pain relieving pillow | |
KR102475466B1 (ko) | 교정용 경추베개 | |
CN213696431U (zh) | 一种睡觉养生枕垫 | |
CN201658124U (zh) | 一种颈椎保健枕 | |
CN210962765U (zh) | 一种新型颈部制动枕 | |
KR200405706Y1 (ko) | 기능성 메모리폼 베개 | |
CN210096162U (zh) | 颈椎固定翻身枕 | |
CN211560790U (zh) | 一种全麻醉术后康复枕 | |
CN221012748U (zh) | 一种可以自由调节的多机能枕 | |
CN218999989U (zh) | 一种头盆环中药枕 | |
CN2205682Y (zh) | 曲线形保健枕头 | |
JP4345949B2 (ja) | 枕 | |
CN201832057U (zh) | 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专用病床 | |
CN220384805U (zh) | 一种防压疮的枕头垫体 | |
CN215535928U (zh) | 可折叠带u型枕的床上桌 | |
JP3216441U (ja) | メモリーフォーム枕 | |
CN211560576U (zh) | 一种用于颅骨牵引的体位控制装置 | |
CN216365661U (zh) | 防侧偏头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